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实践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引言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在外地工作,将子女留在家乡或
他人照顾下的儿童。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关爱,留守儿童普
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实践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
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 缺乏父母关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提供足够的关爱和
支持,导致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和无助。
2. 心理空虚感:留守儿童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朋友圈,常常
感到孤立和寂寞。
3. 情感失调:留守儿童常常面对父母的长期分离,缺乏稳定的
情感依托,容易产生情感失调和焦虑情绪。
4. 学业压力:由于家庭关系不稳定和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留
守儿童在学业上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导致学习困难和自卑心理。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1. 加强家庭关系:父母应尽量减少长期分离的时间,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亲密关系,提供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 建立健康的社交圈:学校和社区应提供更多的社交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友谊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心理疏导和辅导: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和解决问题。
4. 学业指导和支持:学校和社会可以提供额外的学业辅导和关注,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学习困难,增强自信心。
结论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关系、建立健康的社交圈、提供心理疏导和辅导以及学业指导和支持,我们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1. 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在农村家乡由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或其他亲属照顾的儿童。
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这些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2. 现状分析2.1 心理压力与焦虑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亲情关爱和心理支持的环境中,往往感受到孤独、焦虑和恐惧。
父母的缺席使他们无法获得及时的安全感和情感依赖,容易产生抑郁和情绪波动。
2.2 自尊心受挫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了自尊心的受挫。
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他们可能因为出身背景的差异而受到歧视和排斥,进而产生自卑感。
2.3 学习压力与发展困境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学习方面面临着困难,他们缺乏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都受到了影响。
长期下来,可能导致他们与务农社会的脱节,学业发展受阻。
3. 影响因素分析3.1 家庭结构变化父母远离家乡外出务工,使农村留守儿童与家人的交流受限,家庭关系紧张。
而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中,亲属、邻里和父母的关系也可能产生矛盾,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3.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生活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学校条件差,教育质量低,这加大了他们获取优质教育的难度,也增加了学习压力。
3.3 社会支持体系薄弱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然而,现实中,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仍然存在不足,导致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援助和支持。
4. 对策建议4.1 家庭和亲属关系的改善家庭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石。
父母应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定期回乡与孩子共度时间,传递关爱和温暖。
亲属和邻里间的互助合作也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情感关怀。
4.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重要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家庭教育和关爱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小红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她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学习成绩下滑,出现自卑心理。经过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小红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重拾自信。
案例一
小明是一名留守儿童,由于家庭贫困,父母不得不外出务工。小明在缺乏家庭关爱的情况下,出现了行为问题,经常打架斗殴。经过心理辅导和家庭支持,小明逐渐改变了不良行为习惯。
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面临的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如意外伤害、被忽视、遭受虐待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03
留守儿童常常面临孤独和无助,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焦虑和抑郁
自卑和孤独感
行为问题
学业困扰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孤独感,难以融入同龄群体。
一些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攻击性行为、违纪行为等问题,需要关注其行为变化。
增加亲子沟通时间
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支持,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培养积极家庭氛围
结论
05
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厌学等情况。
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案例二
对策与建议
04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1
2
3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强家长在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责任感。
强化家长责任意识
鼓励家长增加与子女的沟通时间,了解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关注子女的心理需求。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3-12-02
目录
• 引言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目录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探讨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政策建议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 ,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加,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
心理健康重要性
心理健康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而留守儿童由于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容易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孤独、焦 虑、抑郁等。
研究意义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可以了 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及原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 据,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目的和方法
01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例如,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更 为突出,而发达地区的留守儿童则可能因为父母的陪伴和关注更多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
0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 响因素分析
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01
02
03
家庭结构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家庭结构较为特殊,缺乏父母的 陪伴,容易造成孩子情感上的缺失和心理 上的压力。
假设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注是主要原因。此外, 家庭经济状况、学校教育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0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 状
留守儿童定义及分布情况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一方去世,另一方在 家独自生活或与祖父母、亲戚等一起生活的儿童。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五篇)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五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五篇)》。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摘要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留守儿童。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可以将这群留守儿童纳入人们的关注范围,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帮助。
为此,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三个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对安顺市平坝县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
1、研究时间xx年7月23日xx年7月25日2、样品选择选取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齐伯乡4个村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92%。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是匿名进行的,随机选择了50名儿童进行单独访谈。
七宝乡位于平坝县西北部,东与清镇市沃利乡接壤,南与狮子乡、西与乐平乡、北与织金县接壤。
全乡面积80.74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其中省级一级贫困村10个,二级贫困村3个。
全乡总人口1.8万人,外出打工约5000人。
村民知识文化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打工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约1200名儿童滞留家中。
3、研究过程和方法淇泊乡地处偏远地区(距县城28公里),山体起伏较大(南高北低),地形险要。
平坝县最高最低的地方都在齐伯乡。
为了全面了解淇泊乡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在乡团委的帮助下,在淇泊村、下寨村、跑马村和格致村进行了抽样调查。
为了收集更多的信息,我们采取步行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在研究地点,深入每个农场,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儿童及监护人的形式,了解儿童的现状。
4、研究结果与分析结合本次调查,调查总体情况如下:4.1生活条件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其余与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极少数独自生活。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主要职责是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监督他们的学习,但很少有监护人能对留守儿童进行作业指导和思想教育。
农村小学留守学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书)
农村小学留守学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
题报告书)
研究背景
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有许多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被迫留守在学校或家中。
这些留守学童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并且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开展对农村小学留守学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学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探索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通过发放问卷给农村小学留守学童以及相关参与者,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教育需求和期望。
研究结果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农村小学留守学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焦虑和自卑情绪。
同时,他们缺乏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研究结论
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农村小学留守学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重视和关注。
-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纳入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应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学童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包括提供情感支持、培养应对挫折的能力等。
建议和推荐
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推荐:
-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 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提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 [引用1]
- [引用2]
以上是《农村小学留守学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书)》的文档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焦虑、抑郁、孤独感、自尊等方面。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数据,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需求和问题,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心理状况总体描述
01
心理健康问题普遍
调查结果显示,XX%的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
抑郁、自卑等。其中,XX%的留守儿童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XX%
的儿童有明显的抑郁症状。
02
心理问题与年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加重。12-15岁年龄
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而6-9岁年龄组的留守儿童心
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政策建议与措施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儿童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促进其健康成长。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 作,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 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资源 。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支持体系,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为留守儿 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理健康问题相对较轻。
03
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比男性留守儿童更为普遍和
严重。
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亲子沟通、监护人的抚养方式等都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缺 乏父母关爱、沟通不畅、监护人抚养方式粗暴等都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社会因素
社会支持、学校教育、社区环境等也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缺乏社会支持、学 校教育不当、社区环境恶劣等都可能加剧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背景1. 留守儿童定义及现状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将子女留在家乡农村,由亲戚、邻居或村民照看的儿童。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一半以上。
2. 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照顾,心理健康问题日渐严重。
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障碍等问题在他们中间广泛存在,而且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三、调研方法及结果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计调查了10个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年龄在7至16岁之间。
2. 调研结果(此处根据实际调研结果进行具体描述,例如:)a. 80%的留守儿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b. 60%的留守儿童表示感到孤独和无助;c. 70%的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困扰等。
四、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支持,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2. 学校因素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中遭受欺负和排斥,缺乏友谊和归属感。
3. 社会因素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资源匮乏、教育机会不足等社会问题,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五、对策与建议1. 家庭关爱加强农村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关爱意识和陪伴时间,增强留守儿童的家庭归属感。
2. 学校支持学校应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设立心理辅导教师岗位,提供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的培训。
3. 社会关怀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持力度,建设更多的留守儿童之家,为他们提供安全、关爱和教育机会。
六、结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合作解决。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提供更好的关爱和支持,才能确保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研究(结题报告书)
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研究(结题报告书)研究背景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面临着很多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而无人陪伴,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自卑。
为了帮助这些留守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本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研究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两种方法。
首先,我们发放了一份心理健康问卷给农村小学留守学生,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
然后,我们选择了几个典型案例进行个案分析,深入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困境和辅导需求。
研究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和自卑等。
而个案分析则揭示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具体情况。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方法和策略,包括心理咨询、社交活动和情感支持等。
结论本研究为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我们建议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关怀和支持,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服务,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留守学生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1. 张明, 赵云. (2020). 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研究[J].心理教育研究, 28(3), 82-89.2. 王丽, 李华. (2019). 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策略研究[J]. 留守儿童学刊, 15(2), 51-58.。
基于社会实践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报告
基于社会实践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报告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本报告基于社会实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2.1 情感缺失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法得到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情感缺失。
这表现为孤独、无助、焦虑等心理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自闭、抑郁等心理疾病。
2.2 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缺乏有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因种种原因难以满足其需求。
这导致他们在学业、品行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影响其全面发展。
2.3 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留守儿童因年龄较小,缺乏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校园欺凌、网络沉迷等。
2.4 社交障碍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可能与其情感缺失、自信心不足等因素有关。
这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进一步影响其心理健康。
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3.1 家庭关爱和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尽量提供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此外,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2 社会关爱和支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应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如心理辅导、学业辅导等。
3.3 强化学校教育学校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服务。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4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开展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避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3.5 促进社交互动通过举办各类社交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其社交能力。
4. 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实践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实践报告一、背景与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隔代家庭里,有的甚至不得不独自生活,这样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氛围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需要和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及时的关注。
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性格抑郁、自我封闭、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等不良心理。
诸多心理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对他们的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使其误入歧途.因此,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是一个很现实且严峻的问题。
三港乡地处武义县最南端的贫困山区,与丽水、松阳相邻,总面积45.36平方公里,距县城61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4964人。
由于当地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很多家庭都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于是,一些青壮年便外出寻求新的出路,其中在外开超市有1109人,还有近1000人在外打工。
外出的父母无法照顾孩子,只得将尚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家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代管,三港乡中心小学2008年秋学期有学生142人,其中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106人,占74。
6%,隔代监护的82人,寄住亲戚家的3人,寄住在邻居家2人,事实上常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
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在行为举止上与正常孩子无异,但实际上他们的心理问题却相当严重。
据笔者调查,三港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中,有90%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有80%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其中65%甚至很少与代养人交谈。
还有3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厌学逃学。
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
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成绩不好,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少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关注和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将对我们的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目标1. 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意识,使他们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2. 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3. 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4. 提升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观念。
三、实践内容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留守儿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心理辅导:为留守儿童提供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服务,针对他们的具体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3. 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学家为留守儿童及其家长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4. 心理:设立心理,为留守儿童提供随时随地的心理支持和服务。
5. 小组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各类小组活动,通过团队协作、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实践过程1. 调查了解: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我们对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问题。
2. 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制定了针对性的实践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活动安排等。
3. 实践实施:按照方案开展各项实践活动,确保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参与其中。
4. 效果评估: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再次调查,评估实践效果。
五、实践成果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意识得到提高,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能够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2. 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更加积极地应对。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未成年子女长期留守在农村家乡的一类特殊群体。
他们通常由老人或家庭其他成员照料,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挑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1. 孤独与孤立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关爱,无人陪伴,面临孤独与孤立的心理问题,社交能力较差,心理调适能力差。
2. 安全与保护由于长期无人照看,农村留守儿童易受到环境、社会、甚至家庭成员的伤害和侵犯,容易产生安全感不安全感。
3. 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心理问题,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
4. 教育和成长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学业不良、行为问题等,影响教育和成长。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1. 家庭关爱建立健全的家庭关系,加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关爱,是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
2. 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健康心理素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3. 社区关爱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
4. 政府政策加强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和健康。
四、结语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爱。
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健康成长。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助力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健康成长。
接下来,我们将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孤独与孤立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合集五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合集五篇)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对农村低年级留守儿童特别关爱的策略研究霍城镇中心小学低年级课题研究组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共有教学班 15个,600多名在校学生。
校园环境幽雅,布局合理,人文气息浓郁,是一所书法特色学校。
我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开放式办学、全方位育人。
学校优秀的教师群体、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在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我们也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尝试。
为进一步贯彻省、市、县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课题现实背景及意义留守儿童一走进我们的视野,就带有巨大的冲击力。
2005年5月23日,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公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是近2000万人。
近几年随着农民工外出打工人数不断增加,留守儿童数量剧增,并且年龄越来越小。
其次是极端个案的群体亮相。
监护人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许多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医治,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许多留守儿童还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标,绑架、拐卖、强奸、诱奸案件时有发生。
再次是暴露的问题触目惊心。
大量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处在一种天各一方的极不人道的亲子关系模式里,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
曾有权威媒体在公开的消息中说,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20%的青少年犯罪来自留守家庭。
可以说,无数农村留守儿童正有意无意地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牺牲品。
为此,关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前途未来。
切实关注和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孩子问题,既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实践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实践研究研究背景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社会实践来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找出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通过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并分发问卷,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环境、社交支持等因素。
2. 访谈:与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扰。
3. 实地观察:观察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情绪表现,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程度和分布情况。
2. 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家庭环境、社交支持、教育机会等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3. 心理需求和支持: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支持策略和建议。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得到以下结果:1. 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全面了解。
2. 发现和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3. 提出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具体建议和策略。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增进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推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和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
研究结果可为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支持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研究计划1. 问卷设计和分发:确定问卷内容,制定样本选择方案并进行问卷调查。
2. 访谈准备和实施:制定访谈提纲,选择访谈对象并进行面对面访谈。
3. 实地观察和数据整理: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4. 结果分析和报告撰写: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预期困难与解决方案1. 样本选择困难:由于留守儿童分布广泛,样本选择可能存在困难。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实践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实践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备受关注。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许多儿童与家庭分离,长期处于自我照顾的状态,其心理健康面临重大挑战。
因此,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享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农村教育和社会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影响在家庭分离的环境下成长的农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诸多心理问题的困扰。
首先,他们往往感到孤独和无助,由于缺乏父母陪伴,难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其次,留守儿童时常缺乏充分的关注和关爱,导致他们易受欺凌、焦虑和抑郁等问题的困扰。
同时,他们常常面对学习压力、自我认同感缺失等困难,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帮助这些孩子克服心理困扰,增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2. 原则:(1)尊重与倾听:重视留守儿童的内心感受,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尊重和理解。
(2)关怀与陪伴:给予留守儿童关心和照顾,陪伴他们度过困难时刻,建立亲子关系的替代品。
(3)参与与互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交经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4)资源整合与多元支持: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资源,提供全面、多元的支持和关爱。
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实践措施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讲座和座谈会等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意识,传授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培养其心理抗压能力。
2. 心理辅导师的介入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辅导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小组活动和家访等方式,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3. 建立关爱网络组织志愿者团队,包括老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等,共同构建关爱网络。
这个网络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陪伴和关爱,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交经验和自尊心。
4. 心理咨询热线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热线,为他们提供随时随地的心理支持。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一)社会实践背景三下乡,即有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内容知识让农村知道,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
通过三下乡活动,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增强致富能力;使得各部门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服务农民,锻炼队伍,推动部门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制定政策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引导扶持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
大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有益于高教体系建立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便是其中一个。
留守儿童大多存在自卑、不自信、自闭、叛逆、压抑、孤僻等心理问题,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1.成长背景复杂。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尤其是生活在相对偏远的农村的孩子。
由于他们的父母大多或离异,或离世,或因经济困难常年在外打工,他们一般由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抚养,导致他们缺少父爱母爱,也常常受到他人的嘲笑,所以他们更懂得世态炎凉,这类孩子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
2.文化背景差异大。
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他们便把孩子接到所在城市上学,但这类孩子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受到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让他们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感,情绪不稳定,如忍受性低、孤独感强等;二是缺乏团体归属感,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实践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实践报告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超过6000万。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少家庭的陪伴和关爱,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本报告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实践背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相关研究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抑郁等。
这些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目标1. 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2. 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3. 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其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实践内容1. 开展心理健康调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为制定心理健康辅导方案提供依据。
2.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根据调查结果,为留守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现心理健康辅导的个性化、精准化。
3. 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包括心理素质训练、情绪管理、人际沟通等方面,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
4. 心理咨询与辅导: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解决其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
5. 家庭教育指导:为留守儿童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家庭关爱和支持。
6. 心理关爱活动:组织心理关爱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电影、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实践过程1. 组织专业心理教师团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和辅导工作。
2. 定期分析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方案。
3. 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心理辅导活动,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
4. 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
5. 定期评估实践效果,调整和完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社会实践研究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社会实践研究报告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探索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我们组织了一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社会实践研究。
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1. 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揭示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2.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干预策略,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3. 增强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促进社会资源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领域倾斜。
3.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实地调查:深入农村,对留守儿童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其生活状况、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情况;3. 心理测评:采用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评,获取其心理健康数据;4.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留守儿童案例,深入分析其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5. 干预实践:根据研究结果,设计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并在实际操作中验证其有效性。
4. 研究结果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心理测评和实地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卑、人际交往困难等;2. 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其家庭背景、教育环境、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3. 心理干预策略: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设计了一套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包括心理辅导、亲情关爱、教育支持等方面;4. 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实践,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论与建议1. 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2. 建议: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干预机制,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实践报告一、背景与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隔代家庭里,有的甚至不得不独自生活,这样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氛围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需要和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及时的关注。
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性格抑郁、自我封闭、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等不良心理。
诸多心理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对他们的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使其误入歧途。
因此,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是一个很现实且严峻的问题。
三港乡地处武义县最南端的贫困山区,与丽水、松阳相邻,总面积45.36平方公里,距县城61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4964人。
由于当地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很多家庭都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
于是,一些青壮年便外出寻求新的出路,其中在外开超市有1109人,还有近1000人在外打工。
外出的父母无法照顾孩子,只得将尚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家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代管,三港乡中心小学2008年秋学期有学生142人,其中 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106人,占74.6%,隔代监护的82人,寄住亲戚家的3人,寄住在邻居家2人,事实上常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
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在行为举止上与正常孩子无异,但实际上他们的心理问题却相当严重。
据笔者调查,三港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中,有90%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有80%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其中65%甚至很少与代养人交谈。
还有3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 厌学逃学。
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
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成绩不好,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
自己的父母没文化,照样天南海北地做生意、挣钱,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们赚钱还要多,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笔者在对三港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时发现,有47%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41%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习成绩教好,只有2%的学习成绩优秀。
2、孤僻自闭。
一些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
周宗奎[1]等人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时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上变得自闭,这种心态在父母外出的女生身上有相当的代表性。
三港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女生苏苏,平时活泼开朗,每当外地工作的父母回家探亲时就特别兴奋,表现也很好。
一到了父母要走的时候,她就开始哭闹发脾气,守在家里不让父母出门,连课也不上了。
父母走了之后,她就变得沉默寡言,上课下课总是发呆,晚上经常躲在被窝里哭泣,和朋友疏远了,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除了像苏苏这样的孩子之外,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在学校里从来不主动开口说话,上课表现也不积极,与同学、老师的交往很少很少,即使老师主动与其交谈也只是低头沉默,身边没有一个朋友。
假如遇到困难或受了委屈,他们也从来不表现出来,只是自己默默地承受。
3、 冲动暴躁。
一些留守儿童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显得易于冲动,极度缺乏自制力,遇上矛盾时较一般孩子更易发怒,脾气暴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冲动易怒的性格习惯。
三港中心小学五年级的男生小佳,平时与同学相处融洽,但三天两头动手打人,究其原因往往是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他总是不同寻常地冲动易怒,每每是先动手的那一个。
等到情绪平息之后,他也能及时、诚恳地承认错误,但行动上却毫无改进。
4、 淘气叛逆淘气和叛逆是孩子身上常出现的儿童特征,但这些留守儿童身上出奇的淘气和叛逆是非常人能理解和接受的。
在家里他们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在学校,他们更是淘气得出格,取外号、侮辱同学的事屡见不鲜,故意捣乱、捉弄同学的事情层出不穷,爬窗下河的事也时有发生。
原本属于中学生的叛逆过早地体现在了他们的身上。
对于同学的提醒他们置之不理,有时反而变本加厉;对于老师的教导和批评,他们更是充耳不闻,我行我素,甚至公然和老师唱反调。
三港中心小学四年级的男生小杰,在家里爷爷奶奶管不了他,在学校里也不听从老师的管教:下课的时候在教室里翻天覆地,以欺负同学为乐;上课从来不听讲,只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同学好心提醒他,他反而大声地训斥同学;老师提醒他,他干脆把头一低,完全不理会,抵触情绪相当强烈。
5、 憎恨仇视一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遭受冷落,产生了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有的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
有一些留守儿童属于隔代监护,他们不仅不知道感恩,反而经常对自己的爷爷奶奶横眉竖眼,在家里作威作福,稍有不如意就对爷爷奶奶恶语相向,甚至拳打脚踢,在学校里则到处惹是生非。
三港乡中心小学四年级的男生小希,家里条件不好,虚荣心却很强,经常向爷爷奶奶提出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发脾气。
在学校里则是以欺负同学为乐,稍有矛盾就拳脚相向。
6、行为不良留守儿童道德意志薄弱,普遍出现小偷小摸、撒谎欺骗的行为。
留守儿童受父母的道德教育很少,在学校里的思想教育又存在不切实际的说教问题,于是,他们的道德养成出现了问题,成为道德有问题的“问题儿童”。
三港乡中心小学四年级男生小林,喜欢与他人盲目攀比,别的同学有了新东西他都会产生嫉妒心理,想尽办法占为己有,甚至数次以偷窃为手段来实现。
长期的情感缺失使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断滋长,因此而引发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假如不能帮助他们摆脱不良心理,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这些孩子将成为被耽误的一代。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要组成部分,同样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二、研究现状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新问题,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研究目前只限于国内,国外还没有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
陆春燕通过定性分析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性格柔若内向、自卑,寂寞无聊,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怨恨父母,亲子关系不良等[2]。
其他的研究者也认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在情绪、性格、人际交往、学习心理、意志等方面。
对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留守儿童最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个性问题、行为问题和学习问题。
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性格特征,其中性格开朗者占43.2%,33.3%的孩子表现为内向、胆怯、不善于与人交往;18.9%的表现出任性、自我中心、自私等特点;4.6%的表现出孤独、畏惧、封闭的性格弱点。
该研究还表明,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松弛、行为散漫、固执倔强,他们在学校内外行为表现“好”者仅占43.2%;,“一般”与“差”者分别占42.2%和12.3%。
另外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困难、学业成绩不良问题,学习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占到23.1%。
[3](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性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于其干预研究,大部分研究者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提出其干预手段,有学者认为父母要注意与子女进行心灵沟通,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农村学校要加强心理和情感教育工作;政府应改革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
[4]周宗奎认为,各级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农村父母在子女监护和教育方面的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改善农村儿童的条件;可以动员社会力量,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留守儿童教育,城市教育体制中应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学校要采取综合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加强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尽可能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1]还有的学者从家庭的角度提出如下应对策略:首先,父母要有完整的责任意识,意识到父母要给孩子必要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爱;其次,父母要坚持定期、不间断地保持与孩子各方面的联系,随时掌控孩子的情况;第三,通过安装电话等方式,设法消除与孩子的沟通障碍;第四,父母要学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并接受父母对他的关爱;第五,构建一些能够给予孩子帮助的人际关系;第六,尽可能多抽时间回家与孩子团聚。
[5]三、课题研究内容与具体目标(一)研究内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探索与实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分析及研究。
(二)预期研究目标与价值认知目标:通过实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实践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找寻有效的教育途径,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情感目标:通过师生合作、调查交流,了解本地区留守儿童的基本心理状况,探索实施适合本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提高教师的心理问题分析能力与心理辅导水平。
发展目标:构建面向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
1、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设计简单有效的心理问卷,从问卷中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他们喜欢的交流方式,为下一步的调查工作做准备。
三港乡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班级:导语:小朋友,你是不是感到难过却找不到人与你分担?你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道怎么讲?今天,放开你的心,把你想说的话都写下来吧!让我们和悄悄话来一次亲密接触……一、选择题1、你的父母是不是在外工作?A.爸爸在外工作 B.妈妈在外工作 C.爸爸妈妈都在外工作2.你是跟着谁一起生活的?A.爸爸或者妈妈 B.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C.亲戚 D.邻居 E.就我自己一个3.你会不会和监护人说说心里话?A.经常说 B.偶尔会说说 C.问了才说,不问就不说D.从来不说4.爸爸妈妈会经常打电话和你说话吗?A.经常B.偶尔C.很少,有事才打电话D.从来不打电话5.你会经常对自己的监护人发脾气吗?A.经常会 B.偶尔会 C.从来不会6.你觉得学习重要吗?A.很重要B.一般,也不是很重要C.一点也不重要二、简答题1.你的爸爸妈妈离开你到外地去工作,照顾你的时间很少。
请问你爱他们吗?为什么?2.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你解决不了,需要大人帮助的?3.你有什么话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请你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