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实践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
究
实践报告
一、背景与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隔代家庭里,有的甚至不得不独自生活,这样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氛围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需要和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及时的关注。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性格抑郁、自我封闭、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等不良心理。诸多心理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对他们的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使其误入歧途。因此,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是一个很现实且严峻的问题。
三港乡地处武义县最南端的贫困山区,与丽水、松阳相邻,总面积45.36平方公里,距县城61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4964人。由于当地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很多家庭都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于是,一些青壮年便外出寻求新的出路,其中在外开超市有1109人,还有近1000人在外打工。外出的父母无法照顾孩子,只得将尚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家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代管,三港乡中心小学2008年秋学期有学生142人,其中 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106人,占74.6%,隔代监护的82人,寄住亲戚家的3人,寄住在邻居家2人,事实上常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在行为举止上与正常孩子无异,但实际上他们的心理问题却相当严重。据笔者调查,三港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中,有90%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有80%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其中65%甚至很少与代养人交谈。还有3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厌学逃学。
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成绩不好,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
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自己的父母没文化,照样天南海北地做生意、挣钱,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们赚钱还要多,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笔者在对三港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时发现,有47%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41%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习成绩教好,只有2%的学习成绩优秀。
2、孤僻自闭。
一些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周宗奎[1]等人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时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上变得自闭,这种心态在父母外出的女生身上有相当的代表性。三港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女生苏苏,平时活泼开朗,每当外地工作的父母回家探亲时就特别兴奋,表现也很好。一到了父母要走的时候,她就开始哭闹发脾气,守在家里不让父母出门,连课也不上了。父母走了之后,她就变得沉默寡言,上课下课总是发呆,晚上经常躲在被窝里哭泣,和朋友疏远了,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除了像苏苏这样的孩子之外,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在学校里从来不主动开口说话,上课表现也不积极,与同学、老师的交往很少很少,即使老师主动与其交谈也只是低头沉默,身边没有一个朋友。假如遇到困难或受了委屈,他们也从来不表现出来,只是自己默默地承受。
3、 冲动暴躁。
一些留守儿童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显得易于冲动,极度缺乏自制力,遇上矛盾时较一般孩子更易发怒,脾气暴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冲动易怒的性格习惯。三港中心小学五年级的男生小佳,平时与同学相处融洽,但三天两头动手打人,究其原因往往是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他总是不同寻常地冲动易怒,每每是先动手的那一个。等到情绪平息之后,他也能及时、诚恳地承认错误,但行动上却毫无改进。
4、 淘气叛逆
淘气和叛逆是孩子身上常出现的儿童特征,但这些留守儿童身上出奇的淘气和叛逆是非常人能理解和接受的。在家里他们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在学校,他们更是淘气得出格,取外号、侮辱同学的事屡见不鲜,故意捣乱、捉弄同学的事情层出不穷,爬窗下河的事也时有发生。原本属于中学生的叛逆过早地体现在了他们的身上。对于同学的提醒他们置之不理,有时反而变本加厉;对于老师的教导和批评,他们更是充耳不闻,我行我素,甚至公然和老师唱反调。三港中心小学四年级的男
生小杰,在家里爷爷奶奶管不了他,在学校里也不听从老师的管教:下课的时候在教室里翻天覆地,以欺负同学为乐;上课从来不听讲,只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同学好心提醒他,他反而大声地训斥同学;老师提醒他,他干脆把头一低,完全不理会,抵触情绪相当强烈。
5、 憎恨仇视
一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遭受冷落,产生了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有的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有一些留守儿童属于隔代监护,他们不仅不知道感恩,反而经常对自己的爷爷奶奶横眉竖眼,在家里作威作福,稍有不如意就对爷爷奶奶恶语相向,甚至拳打脚踢,在学校里则到处惹是生非。三港乡中心小学四年级的男生小希,家里条件不好,虚荣心却很强,经常向爷爷奶奶提出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发脾气。在学校里则是以欺负同学为乐,稍有矛盾就拳脚相向。
6、行为不良
留守儿童道德意志薄弱,普遍出现小偷小摸、撒谎欺骗的行为。留守儿童受父母的道德教育很少,在学校里的思想教育又存在不切实际的说教问题,于是,他们的道德养成出现了问题,成为道德有问题的“问题儿童”。 三港乡中心小学四年级男生小林,喜欢与他人盲目攀比,别的同学有了新东西他都会产生嫉妒心理,想尽办法占为己有,甚至数次以偷窃为手段来实现。
长期的情感缺失使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断滋长,因此而引发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假如不能帮助他们摆脱不良心理,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这些孩子将成为被耽误的一代。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要组成部分,同样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二、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新问题,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研究目前只限于国内,国外还没有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陆春燕通过定性分析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性格柔若内向、自卑,寂寞无聊,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怨恨父母,亲子关系不良等[2]。其他的研究者也认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在情绪、性格、人际交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