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力学实验 学案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5 探究动能定理学案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对应学生用书第93页)一、实验目的1.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二、实验原理1.不是直接测量对小车做功,而是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确定对小车做功W、2W、3W…2.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三、实验器材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200 g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规格相同的橡皮筋、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按原理图实图5-1将仪器安装好.实图5-12.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上不挂橡皮筋时,轻推小车,纸带打出的点间距均匀,即小车能匀速运动为止.3.先用1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筯对小车做的功为W,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4.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5.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五、数据处理1.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获得如图实-5-2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的功和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应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A1、A2间的距离s,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是v=sT(T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图实-5-22.记录实验数据:把计算出的速度填入表格中并算出v2的值.3.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画出W-v或W-v2图线(“W”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4.实验结论:从图象分析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为W∝v2. 六、误差分析类型产生原因减小方法偶然误差小车速度的测量误差多次测量s,求平均值摩擦力做功平衡摩擦力适当系统误差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选规格相同的橡皮筋1.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使小车连着纸带并接通电源,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2.选点测速:测小车的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部分.3.橡皮筋的选择: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4.先后顺序: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并且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5.小车的选择:小车质量应适当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对应学生用书第94页)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为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实-5-3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频率为50 Hz)图实-5-3(1)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我们把第1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由于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如图实-5-4所示是其中四次实验打出的部分纸带.图实-5-4试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表.次数1234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小车速度v/(m·s-1)v2/(m2·s-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解析](1)为了消除摩擦力,应将木板固定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使小车在不接橡皮筋时缓慢匀速下滑.(2)由匀速运动的速度公式v=xt,可求出小车的速度,其中x可从题图中读出,分别为2.00 cm、2.83 cm、3.46 cm、4.00 cm,交流电频率为50 Hz,故T=0.02 s.次数1234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 2W 3W 4W小车速度v/(m·s-1) 1.00 1.42 1.73 2.00v2(m2·s-2) 1.00 2.02 2.99 4.00[答案]见解析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小车是在1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________(填测量工具)和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4)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图中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解析](1)为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来测量纸带上点和点之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必须使用交流电源.(2)平衡摩擦力时,也要平衡掉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根据平衡状态的特点,小车做匀速运动时即平衡掉了摩擦力.(3)若木板水平放置,则未平衡摩擦力.小车速度最大时,也就是加速度为零的时刻,即橡皮筋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时刻,此时橡皮筋处于伸长状态,小车还未到两个铁钉的连线处,B正确.(4)应该选用纸带上小车做匀速运动部分进行测量,此时小车的速度最大,即GK部分.[答案](1)刻度尺交流(2)D(3)B(4)GK考点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如图实-5-5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图实-5-5(1)除了图中的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2)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3)在本实验的数据记录表中,请将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做的功填写在对应的位置:橡皮筋做的功10个间隔的距离s(m)10个间隔的时间T(s)小车获得的速度v n(m/s)小车速度的平方v2n(m/s)21W 0.2000.2 20.2800.2 30.3000.2 40.4000.25 0.450 0.2n n W n ∝________.请你运用数据表中测定的数据在题给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象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物体的速度,所以要用到刻度尺.为了能让打点计时器工作,必须提供交流电源.故缺少刻度尺和交流电源.(2)纸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橡皮筋做功完毕,则速度达到最大,此时做匀速运动,因此匀速时的速度即为该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故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点均匀部分测量.(3)我们把1根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作为1W ,作为功的一个计量单位.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的功分别是2W,3W,4W,5W .(4)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t 得:v =xt ,所以:v 1=0.20.2 m/s =1 m/s ,v 2=0.280.2 m/s =1.4 m/s ,v 3=0.30.2 m/s =1.5 m/s , v 4=0.40.2 m/s =2 m/s ,v 5=0.450.2 m/s =2.25 m/s所以,v 21=1,v 22=1.96,v 23=2.25,v 24=4,v 25=5.06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的功应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所以W 与v 2成正比,即W n ∝v 2n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应用描点法作图,图象如图所示:误差允许范围内,图象是经过原点的直线,说明W n 与v 2n 成正比. [答案](1)交流电源、刻度尺 (2)点距均匀 (3)2W 、3W 、4W 、5W (4)v 2n 图象见解析(2018·湖州模拟)某同学利用图甲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得到了如下表的数据:实验次数12345橡皮筋条数13457小车速度0.71 1.23 1.42 1.58 1.87v/(m·s-1)(甲乙(1)设一条橡皮筋拉长到固定长度所做的功为W0,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橡皮筋所做的功W与小车速度v关系的图象.(2)由图象大致可判断出W与v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橡皮筋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有关,并且做功越多,小车获得的速度越大.据描点法可知,W与v的图线为抛物线,如图所示.(2)由图象大致可判断出W与v的关系可能是W∝v2.[答案](1)见解析图(2)W∝v2考点三| 实验拓展与创新视角1:实验器材及装置的改进视角2:数据测量的改进视角3:实验方案的改进例如: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探究功和动能的关系.视角4:数据处理创新由ΔE-W图象取代v2-W图象.创新点1速度测量的创新1.(2018·河东区模拟)某同学用如图实-5-6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合力做的功与动能改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他们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并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然后保持小车和重物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小车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s)进行多次实验,实验时要求小车每次都从静止释放.图实-5-6(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d=________ cm.(2)如果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小车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该同学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来反映合力做的功与动能改变量之间的关系,则他所作的图象关系是下列哪一个时才能符合实验要求________.A.s-t B.s-t2C.s-t-1D.s-t-2(3)下列哪些实验操作能够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重物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B.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必须保证小车从静止状态开始释放[解析](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1 mm,游标读数为0.05×9 mm=0.45 mm,所以读数为11 mm+0.45 mm=11.45 mm=1.145 cm.(2)光电计时器记录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用该平均速度代替小车的瞬时速度,故在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小车的瞬间速度为v=dt,根据动能定理有Fs=12m v2=12m⎝⎛⎭⎪⎫dt2,可见s与t2成反比,即与1t2成正比,故应作出s-t-2的关系图象,故选项D正确.(3)经前面分析知,要使s-t-2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应保证小车初动能为零,即必须保证小车从静止状态开始释放,故选项C正确.[答案](1)1.145(2)D(3)C创新点2实验方案的创新2.(2018·东北三校联考)某同学利用如图实-5-7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将木板竖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固定位置,在木板上依次固定好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y.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图实-5-7高度H(h为单位长度)h 2h 3h 4h 5h 6h 7h 8h 9h竖直位移y /cm 30.0 15.0 10.0 7.5 6.0 5.0 4.3 3.8 3.3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斜槽倾角为θ,小球与斜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斜槽末端的水平距离为x ,小球在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为y ,不计小球与水平槽之间的摩擦,小球从斜槽上滑下的过程中,若动能定理成立则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想利用图象直观得到实验结论,最好应以H 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描点作图.[解析](1)小球离开斜槽末端后要做平抛运动,因而斜槽末端O 点的切线要水平.(2)小球从斜槽上下滑到斜槽末端时速度为v ,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μmg cos θH sin θ=12m v 2,小球离开O 点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有x =v t ,竖直方向有y =12gt 2,联立解得H =x 24-4μ1tan θ·1y .(3)由(2)可知,要利用图象直观得到实验结论,图象应为直线,因而以H为横坐标,以1y 为纵坐标,描点作图即可.[答案](1)使斜槽末端O 点的切线水平(2)H =x 24-4μ1tan θ·1y (3)1y创新点3 数据处理及分析的创新3.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实-5-8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 cm 的A 、B 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 、B 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图实-5-8(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测量__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线路.②将小车停在C点,__________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减少砝码,重复②的操作.(2)下列表格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22-v21|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Δ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ΔE3=________,W3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次数M/kg v22-v21/(m2·s-2)ΔE/J F/N W/J10.5000.760.1900.4000.20020.500 1.650.4130.8400.42030.500 2.40ΔE3 1.220W34 1.000 2.40 1.200 2.420 1.2105 1.000 2.84 1.420 2.860 1.430(3)[解析](1)在实验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和拉力传感器做功使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动能增加,所以需要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2)通过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和A、B间距用W=FL可计算拉力做的功.(3)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由动能定理W=12M v22-12M v21,可知W与ΔE成正比,作图可用描点法,图线如图所示.[答案](1)①小车②释放小车(2)0.6000.610(3)见解析图[随堂训练]1.“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实-5-9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0、3W0、4W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均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图实-5-9A.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B.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 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做出W-v m、W-v2m、W-v3m、W2-v m、W3-v m……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C.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 VD.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根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AB[小车获得的动能应该等于橡皮筋对其做的功,所以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故A正确;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和小车获得的动能满足:W=12m v2的关系,所以当小车质量一定时,W与v2成正比.所以最好做W与v2的关系图象,实验是需要画多个图象找最好的,故B正确;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故C错误;实验中用到多条橡皮筋,就要求每次橡皮筋相同且被拉长的一样多,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才有倍数关系,故D错误.]2.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实-5-10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图实-5-10(1)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安装好实验器材,从图中读出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________cm;(2)测量挡光条的宽度d,记录挡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2所用的时间Δt1和Δt2,并从拉力传感器中读出滑块受到的拉力F,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直接测量的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____;(3)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________(填“是”或“否”)[解析](1)由图可知,s=70.30 cm-20.30 cm=50.00 cm.(2)要应用滑块验证动能定理,应有关系式:Fs=12M⎝⎛⎭⎪⎫dΔt22-12M⎝⎛⎭⎪⎫dΔt12,故还应测量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3)因拉力传感器直接测出滑块所受的合外力,并不是用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代替做实验,故没必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答案](1)50.00(2)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3)否3.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关系,在气垫导轨上放置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滑块的一端与轻弹簧贴近,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气垫导轨的一端,将一光电门P固定在气垫导轨底座上适当位置(如图实-5-11所示).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使滑块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然后由静止释放滑块,与光电门相连的光电计时器可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则可计算出滑块离开弹簧后的速度大小.图实-5-11实验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②在气垫导轨上通过滑块将弹簧压缩x1,滑块由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第一次通过光电门时遮光片的挡光时间t1.③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滑块第一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和动能12m v2.④增大弹簧压缩量为x2、x3、…,重复实验步骤②③,记录并计算相应的滑块动能12m v2,如下表所示.弹簧压缩量x(cm)0.5 1.0 1.5 2.0 2.5 3.0 x2(cm2)0.25 1.00 2.25 4.00 6.259.00动能12m v20.49m 1.95m 4.40m 7.82m 12.22m 17.60m(1)测量遮光片的宽度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实-5-12所示,读得d=________cm;图实-5-12(2)在下面所给的两个坐标系中分别作出12m v2-x和12m v2-x2图象:图实-5-13(3)由机械能守恒定律,E p =12m v 2,根据图象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读出遮光片的宽度d =1.0 cm +0.02 cm =1.02 cm.(2)根据描点法在坐标系中进行描点、连线,所作12m v 2-x 和12m v 2-x 2图象如图所示:(3)根据图象得出结论是: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x 的二次方成正比.[答案](1)1.02 (2)见解析 (3)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x 的二次方成正比。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 探究动能定理学案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学生用书P97]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二、实验原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可用如实验原理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v,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速度变化与功的关系.三、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等.四、实验步骤1.垫高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2.拉伸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1)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2)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3)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3.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v.4.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和W绘制W-v或W-v2、W-v3…图象,直到明确得出W和v的关系.五、实验结论物体速度v与外力做功W间的关系为W∝v2.对实验原理和操作的考查[学生用书P97] 1.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在纸带上的点是否均匀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点均匀分布的部分.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典题例析】(高考天津卷)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2)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________(填字母代号).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3)平衡摩擦力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速度.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C.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解析] (1)实验要处理纸带测速度,需要刻度尺,要分析动能的变化,必须要测出小车的质量,因此还需要天平.(2)实验中调节定滑轮高度,使细绳与木板平行,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如果不平行,细绳的拉力在垂直于木板的方向上就有分力,改变了摩擦力就不能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D正确.(3)在所挂钩码个数不变的情况下,要减小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以增大小车的质量,即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的砝码(或钩码).(4)如果用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发现拉力做的功总比小车动能的增量大,原因可能是阻力未被完全平衡掉,因此拉力做功一部分用来增大小车动能,一部分用来克服阻力做功;也可能是小车做加速运动,因此细绳的拉力小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重力做的功大于细绳的拉力做的功,即大于小车动能的增量,C 、D 项正确.[答案] (1)刻度尺、天平(包括砝码) (2)D(3)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的砝码(或钩码) (4)CD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他通过成倍增加位移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方法如下: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 点,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保持小车(带遮光条)和重物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小车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时要求小车都由静止释放.(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 ,示数如图乙所示,则d =________cm .(2)如果每次实验时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小车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 ,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来反映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则所作图象关系是________时才能符合实验要求.A .s -tB .s -t 2C .s -t -1D .s -t -2 (3)下列实验操作中必要的是________.A .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重物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B .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 .必须保证小车由静止状态开始释放解析:(1)由游标卡尺读数规则可知,示数为:10 mm +0.05×15 mm =1.075 cm .(2)由题意可知,该同学是通过成倍改变位移来改变做功的,设小车所受的合力为F ,对小车,有Fs =12m ⎝⎛⎭⎫d t 2,即有s ∝1t 2,则D 正确. (3)由(2)可知,公式中的F 是指小车所受到的合力,而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在该实验中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同理可知,重物与小车质量的大小关系也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若小车释放速度不为0,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选项C正确.答案:(1)1.075 (2)D (3)C对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考查[学生用书P98] 1.数据处理(1)求小车的速度: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的一段测出两点间的距离x,则v=xT(其中T为打点周期).(2)实验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画出W-v和W-v2图象(“W”以一根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根据图象得出W∝v2.2.误差分析(1)误差的主要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的误差.【典题例析】(2017·高考北京卷)如图1所示,用质量为m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直流电源B.交流电源(2)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把长木板右端垫高B.改变小车的质量在不挂重物且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A.计时器不打点B.计时器打点(3)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在纸带上依次取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为x1、x2、x3……,如图2所示.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 .从打O 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______________,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________.(4)以v 2为纵坐标,W 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做出如图3所示的v 2-W 图象.由此图象可得v 2随W 变化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v 2这个因子;分析实验结果的单位关系,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________________.(5)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图4中正确反映v 2-W 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解析]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源,故选B .(2)实验中,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时,应先不挂重物,把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在小车后面挂上纸带,接通电源,在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则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3)实验中,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F 大小为mg ,从打O 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Fx 2=mgx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v B =x AC 2T =x 3-x 12T. (4)由题图3可知,v 2=kW ,斜率k =v 2W ,其单位为m 2·s -2·J -1.又1 J =1 N·m ,1 N =1 kg·m·s -2,故1 J =1 kg·m 2·s -2,故J -1=kg -1·m -2·s 2,因此斜率k =v 2W 的单位为1kg ,故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质量.(5)假设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对由小车和重物组成的系统,其动能增加量为ΔE k =(m +M )v 22,考虑到我们按重力做功W =mgx ,有ΔE k =(M +m )v 22=W ,即v 2=2M +m W ,故v 2-W 的图象斜率k =2M +m,保持不变,故选项A 正确. [答案] (1)B (2)A B (3)mgx 2 x 3-x 12T(4)v 2=kW ,k =(4.5~5.0) m 2·s -2·J -1 质量 (5)A 2.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平衡摩擦力后,通过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 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 s 的相邻计数点A 、B 、C 、D 、E 、F .实验时小车的质量为0.390 kg ,小车受到细绳的拉力为0.40 N .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小车从O 到E ,合力做的功W =______J ;动能变化量ΔE k =______J .(2)实验中该同学发现W 略大于ΔE k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解析:(1)合力做的功W =Fx OE =0.4×46.9×10-2 J ≈0.188 J动能的变化量ΔE k =12m v 2E -0 =12×0.390×⎣⎢⎡⎦⎥⎤(57.00-37.80)2×0.1×10-22 J -0≈0.180 J . (2)虽然平衡了摩擦力,但是每次运动中空气或纸带的阻力做负功,所以W 略大于ΔE k . 答案:(1)0.188 0.180(2)小车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纸带阻力等)创新实验[学生用书P99]1.实验器材及装置的改进2.数据测量的改进由光电门算速度v=dΔt,速度传感器直接测量速度大小――→替代测量纸带上各点速度.3.实验方案的改进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4.实验目的创新测量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典题例析】光电计时器是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常用的一种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如图乙所示,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与导轨间可视为没有摩擦.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量的关系”,实验前要调整气垫导轨底座水平,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d,实验时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1)如图丙所示,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________cm.用天平测得滑块与遮光条的总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2)实验前需要调整气垫导轨底座使之水平,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所用时间为Δt =1.2×10-2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用游标卡尺的测量结果计算)________m/s .(3)在本次实验中为了确保细线拉力所做的功与钩码重力做的功近似相等,则滑块与遮光条的总质量M 、钩码的质量m 间应满足________;本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说明并用相应的字母表示).(4)本实验中可通过改变钩码的质量测得多组数据并建立1(Δt )2-m 关系图来进行验证,则下列图象中符合真实实验情况的是________.[解析] (1)由游标卡尺读数规则可得遮光条的宽条d =5 mm +0.05 mm ×8=0.540 cm .(2)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v =d Δt =0.540×10-21.2×10-2m/s =0.45 m/s . (3)令细线拉力为T ,则有T =Ma 及mg -T =ma ,T =M M +m mg =mg 1+m M ,所以只有满足M ≫m 时,细线拉力所做的功与钩码重力做的功才近似相等,细线拉力做的功为W =mgs ,即需要测定滑块上的遮光条初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s .(4)由运动学规律知v 2=2as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 =Ma ,v =d Δt ,联立得1(Δt )2=2gs Md2m ,即刚开始时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但当钩码的质量不再远小于滑块与遮光条的总质量时,直线末端发生弯曲,分析可知选项C 符合.[答案] (1)0.540 (2)0.45(3)M ≫m 滑块上的遮光条初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s(4)C3.(2018·重庆一中月考)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木板上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遮光条A 、B ,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木板通过两个滑轮与弹簧测力计C 相连,木板放在安装有定滑轮和光电门的轨道D 上,轨道放在水平桌面上,P 为小桶(内有沙子),滑轮质量、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中轨道应倾斜一定角度,这样做目的是________.A .为了使释放木板后,木板能匀加速下滑B .为了增大木板下滑的加速度C .可使得细线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对木板做的功D .可使得木板在未施加拉力时能匀速下滑(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 =________ cm .(3)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测量木板、遮光条的总质量M ,测量两遮光条的距离L ;按甲图正确连接器材. ②将木板左端与轨道左端对齐,静止释放木板,木板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 及遮光条B 、A 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1、t 2,则遮光条B 、A 通过光电门的过程中木板动能的变化量ΔE k =________.合外力对木板做功W =________.(用字母M 、t 1、t 2、d 、L 、F 表示)③在小桶中增加沙子,重复②的操作.④比较W 、ΔE k 的大小,得出实验结论.(4)若在本实验中轨道水平放置,其他条件和实验步骤不变,假设木板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测得多组F 、t 1、t 2的数据,并得到F 与1t 22-1t 21的关系图象如图丙,已知图象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 ,直线的斜率为k ,求解μ=________(用字母b 、d 、L 、k 、g 表示).解析:(1)轨道略微倾斜的目的是平衡摩擦力Mg sin θ=f ,木板就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木板连上细绳后拉力等于其合力,细线的拉力对木板做的功等于合力对木板做的功,故C 、D 正确.(2)游标卡尺的读数先读出主尺的刻度数:1 mm ,游标尺的刻度第14个刻度与上边的刻度对齐,所以读数为:0.05×14 mm =0.70 mm ,总读数为:1 mm +0.70 mm =1.70 mm =0.170 cm .(3)遮光条B 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B =d t 1,遮光条A 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A =d t 2,则ΔE k =12M v 2A -12M v 2B =Md 22⎝⎛⎭⎫1t 22-1t 21.光滑的滑轮两端的细绳拉力处处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的是细绳的拉力F 即为木板所受的合外力,故W =FL .(4)当轨道水平放置时,对小车由动能定理得(F -μMg )L =Md 22⎝⎛⎭⎫1t 22-1t 21,解得F =Md 22L ⎝⎛⎭⎫1t 22-1t 21+μMg ,结合F 与1t 22-1t 21的关系图象可知斜率Md 22L =k ,纵截距b =μMg ,联立解得μ=b Mg =bd 22kgL. 答案:(1)CD (2)0.170(3)Md 22⎝⎛⎭⎫1t 22-1t 21 FL (4)bd 22kgL[学生用书P100]1.“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0.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 0、3W 0、4W 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点的纸带测出.(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 VB .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条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C .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D .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 m 和橡皮筋做的功W ,依次作出W -v m 、W -v 2m 、W-v 3m 、W 2-v m 、W 3-v m …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图乙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 点到A 、B 、C 、D 、E 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 =5.65 cm ,OB =7.12 cm ,OC =8.78 cm ,OD =10.40 cm ,OE =11.91 cm .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 m =________m/s .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 V 交流电,A 错;实验中应选取相同的橡皮筋,B 错;小车应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C 对;数据分析时,应作出不同的图象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D 对.(2)由所给数据知BC =8.78 cm -7.12 cm =1.66 cm ,最大速度v m =1.66×10-20.02m/s =0.83 m/s .答案:(1)CD (2)0.832.(2016·高考全国卷Ⅱ)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2)图乙中M 和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 .由M 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 .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填“M ”或“L ”)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解析:(1)实验中应先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测量弹簧的压缩量,然后把纸带向左拉直,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松手释放物块,使其向右滑动,因此步骤为④①③②.(2)由于物块离开弹簧时的速度最大,因此M 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v =2.58×10-2m 0.02 s=1.29 m/s .由于弹簧压缩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因此推开物块后,弹簧弹性势能转化成物块的动能越多,物块离开弹簧后获得的速度越大,打的点间距越大,因此M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答案:(1)④①③② (2)1.29 M3.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测量______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线路.②将小车停在C点,______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减少砝码,重复②的操作.(2)下列表格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22-v21)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Δ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ΔE3=____________,W3=__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次数M/kg v22-v21(m2·s-2)ΔE/J F/N W/J10.5000.760.1900.4000.20020.5001.650.4130.8400.42030.5002.40ΔE31.220W341.0002.401.2002.4201.21051.0002.841.4202.8601.430(3)解析:(1)在实验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和拉力传感器做功使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动能增加,所以需要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2)通过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和A 、B 间距用W =FL 可计算拉力做的功.(3)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由动能定理W =12M v 22-12M v 21,可知W 与ΔE 成正比,作图可用描点法,图线如图所示.答案:(1)①小车 ②释放小车 (2)0.600 0.610 (3)见解析图4.(2017·高考江苏卷)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 =200.0 g ,钩码的质量为m =10.0 g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 的交流电.(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 ,依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Δx ,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 ,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 1=________ m/s .(3)将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 =9.80 m/s ,利用W =mg Δx 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利用E k =12M v 2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ΔE k .计算结果见下表.W /×10-3 J 2.45 2.92 3.35 3.81 4.26 ΔE k /×10-3 J2.312.733.123.614.00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ΔE k -W 图象.(4)实验结果表明,ΔE k 总是略小于W .某同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 =____N .解析:(1)挂钩码前,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表明此时已消除了摩擦力的影响.(2)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 1=(2.06+2.50)×10-20.2 m/s =0.228 m/s .(3)根据题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作图.(4)由于W =mg Δx ,ΔE k =F Δx ,则有F =ΔE kW mg =4.24-2.004.50-2.14×0.01×9.8 N ≈0.093 N .答案:(1)小车做匀速运动 (2)0.228 (3)如图 (4)0.093。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考法第14章力学实验课件新人教版
必备知识 全面把握
1.毫米刻度尺
定义: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其分度值一般为1 mm(此时叫作毫米刻 度尺).毫米刻度尺可精确读到毫米位、估读到 mm位(能读取十分之几 毫米).读数若以mm为单位,则小数点后有1位有效数字,读数时估读 的“0”不能舍弃.
例1
【解析】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读数应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A点对应1.00 cm,B点 对应 1.70 cm,则A、B两点间的距离s1=1.70 cm -1.00 cm =0.70 cm.
【答案】0.70 用刻度尺测量时需要注意: •(1)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眼睛应正对刻度线读数,以避免视差. •(2)用零刻度线在端头的刻度尺测量时,为了防止因端头磨损而产生误差,常选 择刻度尺上的某一整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测量的长度等于被测物体的两个端点在 刻度尺上的读数之差.
例2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 ________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 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是4~6 V,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0.02 s打一次点,打点
时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答案】交流 4~6 0.02 接通电源 释放纸带
第14章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必备知识 全面把握 核心方法 重点突破
考法5 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考法6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定动摩擦因素 考法7 光电门的应用 考法8 利用其他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物理实验 课件(23张)
物理量 时间
测量工具、使用方法或测量方法 ①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6 V 以下交流电, 电火花计时器使 用 220 V 交流电, 打点时间间隔均为 0.02 s); ②光电计时器(记录挡光 时间 Δt);③秒表(不估读,精度 0.1 s) x x - - ①打点纸带:vt/2= v = t ;②频闪照相:vt/2= v = t ;③光电门:瞬 d 时速度:v= (d 为遮光板宽度);④速度传感器 Δt
验证 机械 能守 恒定 律
项目
装置图
操作要领
考查热点 ①考装置:器材安装、小 ②考测量: 小球质量的测 平位移的测量 判断两球碰撞过程中动 量是否守恒
①安装:斜槽末端切线必 球选取、O 点确定 验证 动量 守恒 定律 须沿水平方向 处 水平位移替代 ②起点:斜槽末端上方 r 量和小球平抛运动的水 ③速度:应用小球平抛的 ③考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
2 v2 - v Δx Δx 2 1 ①打点纸带:a= 2 ;②频闪照相:a= 2 ;③光电门:a= 或a T T 2x
速度
加速度
v2-v1 = t ;④vt 图象:a=k(斜率)
•
2.洞悉重要力学实验的考点
项目 探究 弹力 与弹 簧伸 长的 关系
装置图
操作要领 ①操作:弹簧竖直悬挂; 待钩码静止时测出弹簧 长度 ②作图: 坐标轴标度要适 中,单位要标注;连线时 要使各数据点均匀分布 在直线的两侧
考查热点 ①考读数:弹簧测力计 示数 ②考操作:两次拉橡皮 条时需将结点 O 拉到同 一位置 ③求合力:根据分力 F1、F2 大小与方向用作 图法求合力 ④会区分:能区分合力 的理论值与真实值
项目
装置图
验证 牛顿 运动 定律
操作要领 ①平衡:必须平衡摩擦力 (改变小车或重物质量,无 需重新平衡) ②质量: 重物的总质量远小 于小车质量(若使用力传感 器, 或以小车与重物的系统 为研究对象无需满足此要 求) ③其他:细绳与长木板平 行; 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的 位置释放; 实验时先接通电 源,后释放小车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力学实验 学案
【考向解读】高考对物理实验的考查,是在《考试说明》规定的实验基础上进行重组与创新,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熟悉这些常规实验器材,是否真正动手做过这些实验,是否能灵活的运用学过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未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某些比较简单的实验等.所给的物理情景和要求跟教材内容多有明显区别,是以教材中实验为背景或素材,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或增加条件限制,加强对考生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命题热点突破一】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条件是“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在两个分力和一个力分别作用下,同一弹性绳的同一端点必须到达同一位置才能满足实验的验证条件.例1、【2017²新课标Ⅲ卷】(6分)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
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
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
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
(i)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形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ii)F合的大小为______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
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1)4.0 (2)(i)如图(ii)4.0 0.05【解析】(1)由图可知,F的大小为4.0 N。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力学实验 学案
14 力学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原理探究性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器材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步骤力学实验步骤验证力的平行四边行定则数据处理验证牛顿运动定律误差分析验证性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注意事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考点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2x aT ∆=)。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1)作用。
计时仪器,每隔0.02 s 打一次点。
(2)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比较(3)纸带上点的意义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恒量,即213243x x x x x x x ∆=-=-=-== 恒量(不为零),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2x aT ∆=。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12n n n x x v T++=。
4.由纸带求加速度 (1)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根据24152633x x x x x x aT -=-=-=,求出加速度41123x x a T -=、52223x x a T -=、63323x x a T -=,再计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即45612329x x x x x x a T++---=。
(2)利用v –t 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 先根据12n n n x x v T++=求出多个时刻随对应点的瞬时速度,然后画出v –t 图象,图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固定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学案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体会探究过程和所使用的方法.【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平方的正比例关系.【实验原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可通过改变力对物体做的功,测出力对物体做不同的功时物体的速度,为简化实验可将物体初速度设置为零,可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v.【实验器材】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 200 g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则不用学生电源)、5 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实验步骤】1.按如图1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图1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1,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数据处理】先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或者作个W-v草图,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是什么关系.如果认为可能是W∝v2,对于每一个速度值算出它的二次方,然后以W为纵坐标、v2为横坐标作图,如果这样作出来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说明两者关系真的就是W∝v2.【误差分析】1.误差的主要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3.利用打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会带来误差.【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j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点距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时打在纸带上的点.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条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这是本实验的技巧之一,这里通过转换单位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思想和手段.(历史上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和这里相似)高频热点一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例1】如图1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探究“橡皮筋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学案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注意事项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平衡摩擦力:不悬挂小盘,但小车连着纸带3.不重复:不重复平衡摩擦力。
4.实验条件:M≫m。
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
5.一先一后一按住:先接通电源,后放小车,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6.作图:作图时两轴标度比例要适当,各量须采用国际单位。
误差分析1.因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误差: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2.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
热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图1(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2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 cm、3.43 cm、3.77 cm、4.10 cm、4.44 cm、4.77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图2(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3所示。
图线________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填“①”或“②”);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________kg。
图3解析(1)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细线的拉力,故选项A错误;细线的拉力为小车的合力,所以应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故选项B正确;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选项C正确;实验时,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但不是越大越好,故选项D错误。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探究动能定理学案
第五章功和能1.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关于功和功率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与电流及电磁感应相结合命题.2.功和能的关系一直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全、分量重,而且还经常有压轴题,考查最多的是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且多数题目是与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以及电磁学等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试题.3.动能定理及能量守恒定律仍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题注重与生产、生活、科技相结合,将对相关知识的考查放在一些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情境中去,能力要求不会降低.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体会探究过程和所使用的方法.基本实验要求1.实验目的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实验原理(1)一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为W.(2)两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应为2W.(3)三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应为3W.(4)利用打点计时器求出小车离开橡皮筋的速度,列表、作图,即可求出v-W关系.3.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等.4.实验步骤(1)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2)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3)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4)测出每次小车获得的速度.(5)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和W绘出W-v、W-v2,W-v3、W-v关系图.5.实验结论找出v 与W 间的关系W=21mv 2. 规律方法总结1.实验注意事项 (1)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2.实验探究的技巧与方法(1)不直接计算W 和v 的数值,而只是看第2次、第3次……实验中的W 和v 是第1次的多少倍,简化数据的测量和处理.(2)用W -v 2图象处理实验数据,这比W -v 图象更加直观、明了.★典型案例★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探究恒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几道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学案
几道力学题的深入研究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
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
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
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 。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s 2,若用a g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Ts s v n n n 21++=,其中s T 1.05015=⨯=,得1.0210)01.1100.9(25⨯⨯+=-v =s m /00.1,1.0210)28.1201.11(26⨯⨯+=-v =s m /16.1,1.0210)06.1028.12(27⨯⨯+=-v =s m /14.1,因为56v v >,67v v <,所以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
其中5v 是正确的,6v 、7v 是错误的。
因为公式Ts s v n n n 21++=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
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间的距离应该为01.1300.201.11s 5667=+=∆+=s s ,但图中cm s 28.1267=,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最新-2019届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精品
2019届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篇一:2019物理第一轮复习学案——力学第七章力学习目标:1认识力、弹力、重力的概念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应用;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3区分弹力、重力;知道各自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学习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弹力和重力的应用。
学习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学习过程:一、前置作业单(教师抽查,每小组一题)1、力是什么?两个物体接触才会产生力吗?如何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举例说明(4分)级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举例说明?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4分)级3、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4分)级4、什么是力的示意图?请做出用5的力推箱子的示意图。
(4分)级5、用手拍打大腿,手和腿分别有什么感觉?说明力的作用是什么的?请解释游泳时人向后划水,为何人却向前游?(4分)级6、什么是弹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压力和支持力实质是什么力?(4分)级7、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使用前要观察什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有哪些要求?(4分)级8、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重力的方向?有哪些应用?作用点?重力的大小如何计算?(6分)级二、课堂升华、巩固1、判断以下情况中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每一小题2分,教师抽查)级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正在进站的火车运动员投出的标枪在空中前行.运动员绕着操场匀速跑步.从手中自由落下的粉笔2、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其中一只,碰撞时相互间力的作用是什么?(2分)级3、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请说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4分)级4、力的示意图画法练习。
(每组一题,画在白板上,每题4分。
教师点评。
)级(1)李华同学用100的水平力向右拉一个放在地面上的箱子,黎明同学用200的水平力向右推箱子,请你画出这个箱子水平受力的示意图。
(2)用线将灯悬挂在天花板上静止不动,线对灯的拉力是4,请你画出灯的受力示意图。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案
1.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盛有砝码的小盘的质量m 和m ′,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2)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平衡摩擦力;(3)在小盘里放入适量的砝码,把砝码和小盘的质量m ′记录在表格中;(4)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砝码的质量,按上面步骤再做5次实验;(5)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6)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合外力,即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m ′g ,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作图线;(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小车质量的倒数,在坐标系中根据实验数据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图线。
2.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木板的右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受到的阻力。
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小车拉着打点的纸带匀速运动;学 ;(2)不重复平衡摩擦力;(3)实验条件:m ≫m ′;(4)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3.误差分析(1)因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误差: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 ′g 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2)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4.数据处理(1)利用Δx =aT 2及逐差法求a ;(2)以a 为纵坐标,F 为横坐标,根据各组数据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 与F 成正比;(3)以a 为纵坐标,m1为横坐标,描点、连线,如果该线过原点,就能判定a 与m 成反比。
(2018·南保山)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来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他将光电门1和2分别固定在长木板的A 、B 两处,换用不同的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小车质量约为200克),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学案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学会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4.学会近似代替法的思想。
二、实验原理1.当质量一定时,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a∝F合。
2.当合外力一定时,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a∝1 M。
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砝码、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1.称量质量:用天平测量小盘的质量m0和小车的质量M。
2.仪器安装:按照如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4.数据计算和记录(1)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把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挂上小盘和砝码,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匀加速下滑,打出一条纸带。
计算小盘和砝码的重力,即为小车所受的合力,由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并把力和对应的加速度填入表(一)中。
改变小盘内砝码的个数,并多做几次。
(2)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
计算砝码和小车的总质量M,并由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并将所对应的质量和加速度填入表(二)中。
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并多做几次。
表(一)表(二)五、数据处理1.计算加速度:先在纸带上标明计数点,测量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根据逐差法计算各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
2.作图象找关系:根据记录的各组对应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牵引力F,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画aF图象。
如果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便证明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
再根据记录的各组对应的加速度a与小车和小车上砝码总质量M,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画a1M图象,如果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相互作用 学案
第3讲相互作用考试内容及要求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力是矢量.2.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3)方向:竖直向下.(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①重心的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②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例1(2017·绍兴市9月诊断考试)如图1所示是运动员在冬奥会比赛中滑雪的情景,运动员和滑板组成的系统受到的力有()图1A.推力B.重力、推力C.重力、空气阻力D.重力、推力、空气阻力答案 C例2(2018·牌头中学期中质检)如图2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图2A.马跑得快的缘故B.马蹄大的缘故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答案 D二、弹力1.弹性形变:撤去作用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2.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2)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3)几种常见的弹力方向①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②绳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③杆中弹力可能沿杆方向,也可能不沿杆方向.3.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2)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4.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2)表达式:F=kx.说明: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例3(2017·湖州市期末)如图3所示为某同学在篮球比赛中进行击地传球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地面给篮球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下B.篮球给地面的弹力方向斜向下C.地面对篮球的支持力大于篮球对地面的压力D.篮球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答案 D解析点与面间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受力物体,所以篮球受到地面的弹力垂直地面指向篮球,篮球对地面的弹力垂直地面且指向地面,所以A、B选项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地面对篮球的支持力与篮球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C选项错误;篮球受到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所以是地面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D选项正确.例4(2018·嘉兴市教学测试)如图4所示的复合弹簧是在金属弹簧周围包裹一层橡胶材料复合硫化而成.这种弹簧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上以代替金属弹簧,其物理性能与金属弹簧相同.由此可知,复合弹簧()图4A.不再遵循胡克定律B.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C.劲度系数与粗细无关D.劲度系数与材料无关答案 B三、摩擦力1.产生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两物体在接触面上有正压力(弹力).2.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大小:滑动摩擦力F f=μF N;静摩擦力0<F f≤F fmax.4.应用:(1)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判断①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不存在摩擦力,然后分析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若无相对运动,说明这两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无静摩擦力;反之则存在静摩擦力.②运动状态法: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可根据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是否存在.(2)摩擦力大小的计算①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利用平衡条件计算其大小;物体有加速度时,由F合=ma进行计算.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F f=μF N,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例5(2018·诸暨中学第二次考试)如图5所示,某人用手握住一个保温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5A.若保持保温杯始终静止,则手握得越紧,保温杯受到的摩擦力越大B.握着保温杯匀速向上运动,保温杯所受的摩擦力向上C.握着保温杯匀速向下运动,保温杯所受的摩擦力向下D.握着保温杯水平匀速运动,保温杯不受摩擦力答案 B例6(2015·浙江10月学考·13)将质量为1.0 kg的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木块先静止后相对木板运动.用力传感器采集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大小F f随拉力大小F变化的图象,如图6所示.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g=10 m/s2)()图6A.0.3 B.0.5C.0.6 D.1.0答案 A解析由题图看出,拉力大于5 N后木块相对木板滑动,滑动摩擦力为3 N,支持力与木块的重力大小相同,μ=F fF N=310=0.3,A对.四、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2.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 1、F 2的合力,可以以表示F 1、F 2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7所示.图73.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1)两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0°≤θ≤180°)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两等大分力的夹角θ(0°≤θ<180°)越大,两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4.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的范围:|F 1-F 2|≤F ≤F 1+F 2,即两个力的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 1-F 2|;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 1+F 2.例7 小明和小娴两人共提总重力为G 的一桶水匀速前行,如图8所示.若两人手臂用力大小均为F ,两人提水的手臂间的夹角为θ,则( )图8A .θ越大,则F 越小B .若θ=60°,则F =G 2C .若θ=120°,则F =GD .当θ=90°时,F 有最小值 答案 C解析合力一定,两人提水的手臂间的夹角θ越大,则F越大,选项A错误;若θ=60°,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力F=3G3,选项B错误;若θ=120°,则F=G,选项C正确;当θ=0°时,F有最小值,选项D错误.五、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2.遵循规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1)按力的实际效果分解的几种典例(如图9所示).图9(2)正交分解①方法: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如图10所示).图10②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为原则;在动力学中,习惯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例8小刘同学用轻质圆规做了如图11所示的小实验,其中圆规两脚A与B分别模拟横梁与斜梁,钥匙模拟重物.通过实验能说明:O点受到向下的力F产生的对横梁A与斜梁B的作用效果分别是()图11A .压力、拉力B .压力、压力C .拉力、拉力D .拉力、压力答案 D解析 对力F 按照作用效果分解,如图所示,则F 1为拉力,F 2为压力,因此D 选项正确.六、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2.平衡条件:F 合=0或者⎩⎪⎨⎪⎧F 合x =0F 合y =0.3.解决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可能是一个物体、一个结点或一个系统(用整体法或隔离法). (2)对研究对象正确地受力分析,并作出受力图. (3)判定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4)运用平衡条件,选择合适方法列出平衡方程解题. ①若物体受力较多,一般可选用力的正交分解法;②对三力平衡的问题,可利用合成法或分解法,运用三角形知识来求解.例9 (2018·新昌中学考前模拟)图12所示为喜庆节日里挂的灯笼,由于天气刮风,所受重力为G 的灯笼向右飘起,设风对灯笼的作用力F 恒定.在某一时间内灯笼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恒为θ,设轻绳对灯笼的拉力为F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A .F T 与F 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B.F T与F的合力大于G C.F T和G是一对平衡力D.绳索所受拉力的大小为F T=Gcos θ答案 D解析灯笼受力情况如图所示:F T与F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A、B、C错误;由几何关系知F T=Gcos θ,D正确.1.(2018·浙江6月学考·7)如图13所示是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右上方为其对应的F-x图象,O点对应弹簧自然伸展状态,弹簧拉伸至x1时弹力为F1,拉伸至x2时弹力为F2,则()图13A.F1=kx1B.F1=kx2C.F1=k(x2-x1) D.F2=k(x2-x1)答案 A解析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即选项A正确.2.(2016·浙江10月学考·3)中国女排在2016年奥运会比赛中再度夺冠.图14为比赛中精彩瞬间的照片,此时排球受到的力有()图14A.推力B.重力、推力C.重力、空气对球的作用力D.重力、推力、空气对球的作用力答案 C解析此时手与排球没有接触,所以没有推力,故C选项正确.3.(2018·嘉兴市期末)如图15所示,用手向右拉毛刷,毛刷与桌面保持相对静止,则()图15A.手与毛刷间存在滑动摩擦力B.手受到的摩擦力与毛刷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相反C.毛刷受到桌面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D.手与毛刷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答案 C解析手要用力向右拉着毛刷,所以两者之间有作用力,D选项错误;手与毛刷两者之间没有相对滑动,不存在滑动摩擦力,A选项错误;手相对毛刷和毛刷相对桌面都有向右的运动趋势,所以手受到的摩擦力与毛刷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左,方向相同,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4.(2017·浙江4月学考·7)如图16所示,重型自卸车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车厢上的石块就会自动滑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16A .在石块下滑前后自卸车与石块整体的重心位置不变B .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石块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越小C .自卸车车厢倾角变大,车厢与石块间的正压力减小D .石块开始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 答案 C解析 物体的重心的位置跟形状还有质量分布有关,石块下滑前后,质量分布变化,形状变化,所以重心改变,选项A 错误;动摩擦因数与倾角无关,选项B 错误;由图可知,F N =mg cos θ,F f =mg sin θ,倾角变大,所以正压力F N 减小,选项C 正确;石块开始下滑时,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大于石块受到的摩擦力,选项D 错误.5.(2017·浙江4月学考·10)重力为G 的体操运动员在进行自由体操比赛时,有如图17所示的比赛动作,当运动员竖直倒立保持静止状态时,两手臂对称支撑,夹角为θ,则( )图17A .当θ=60°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G 2B .当θ=120°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GC .当θ不同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不同D .当θ不同时,运动员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相等 答案 A解析 运动员竖直倒立在地面上保持静止状态时,地面对两手的支持力竖直向上,运动员的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关系可知,2F N =G ,即F N =G2,F N 与θ角无关,所以选项A 正确,B 错误;不管角度如何,运动员受到的合力都为零,即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C 、D 错误.6.(2017·浙江11月学考·5)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四个完全相同的排球如图18所示,质量均为m ,相互接触,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 )图18A .上方球与下方三个球间均没有弹力B .下方三个球与水平地面间均没有摩擦力C .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支持力均为43mgD .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摩擦力均为43μmg答案 C解析 将四个球看成一个整体,地面的支持力与球的重力平衡,设下方三个球中的一个球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F N ,因此3F N =4mg ,即F N =43mg ,所以选项C 正确;由力的平衡条件知,下面三个球对上面的球有弹力,故上面的球对下面三个球肯定有弹力,选项A 错误;对下方地面上的其中一个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受力分析可知,选项B 错误;由于球是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因此不能通过F f =μF N 求解此摩擦力,选项D 错误.7.(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联盟第一次联考)图19是汽车45°极限爬坡时的照片,若汽车要缓慢匀速地开上45°的斜坡,车胎和斜坡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要达到()图19A.0.7 B.0.8C.0.9 D.1答案 D解析汽车受力如图所示,汽车恰好不打滑时,F f=mg sin 45°=μmg cos 45°,μ=1,即车胎和斜坡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1.一、选择题1.(2016·浙江4月学考·2)如图1所示是某人在投飞镖,飞镖在飞行途中受到的力有()图1A.推力B.重力、空气阻力C.重力、推力D.重力、推力、空气阻力答案 B2.(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中联考)如图2所示,一把重为G的梯子仅在一石块的支持下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梯子受到石块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图2A.大于G、沿梯子斜向上B.等于G、沿梯子斜向上C.等于G、竖直向上D.小于G、竖直向上答案 C3.如图3所示是我国的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为满足破冰航行的要求,其船体结构经过特殊设计,船体下部与竖直方向成特殊角度.则船体对冰块的弹力示意图正确的是()图3答案 C解析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符合条件的只有C项,故选C.4.(2018·嘉兴市教学测试)如图4是某街舞爱好者在水平面上静止倒立的情景,则此街舞爱好者()图4A.手掌所受支持力等于人的重力B.手掌所受静摩擦力方向向左C.手掌所受静摩擦力方向向右D.重心在腰部某处答案 A5.(2018·台州中学第一次统练)如图5所示,铁质的棋盘竖直放置,每个棋子都是一个小磁铁,能吸在棋盘上,不计棋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小棋子共受三个力作用B.棋子对棋盘的压力大小一定等于重力C.磁性越强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越大D.质量不同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同答案 D6.(2017·温州中学期末)在如图6所示的三种情况中,砝码的质量均为M,不计一切摩擦和弹簧测力计的重力,且砝码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三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T1、F T2、F T3的关系是()图6A.F T1=F T2=F T3B.F T1=F T3<F T2C.F T1<F T2<F T3D.F T1=F T2<F T3答案 A解析三幅图中,分别对砝码进行受力分析,砝码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绳子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等于砝码的重力,F T1=F T2=F T3=G,故B、C、D错误,A正确.7.(2018·嘉兴市期末)在浙江省某次学考考试过程中,某位监考老师遵守规定,采取图7甲或乙的监考姿势,则()图7A.甲、乙两图,人都不受地面的摩擦力B.脚底部受到的支持力,图甲大于图乙C.甲、乙两图,人对地面的压力相等D.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图甲大于图乙答案 C解析受力分析可知题图甲中脚相对地面有向两边的运动趋势,所以受到地面的摩擦力,A 选项错误;地面对脚的支持力都是向上,根据竖直方向力的平衡可知2F N=mg,所以甲、乙两图中的人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相等,B选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地面的压力也相等,C选项正确;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人的作用力与人的重力是平衡力,D选项错误.8.(2018·嘉兴市期末)如图8所示,足球弹射到球网上,关于对足球受力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图8A.足球受到重力、弹力、摩擦力B.图中足球没有发生形变C.足球受到的弹力是足球形变产生的D.足球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答案 A解析足球弹射到球网上,网对球有作用力,通过受力分析可知球受重力、弹力和摩擦力,A选项正确;足球受到网的弹力,由力的相互性可知,足球对网也有弹力,所以足球也要发生形变,B选项错误;足球受到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球网,所以是球网发生形变产生的,C 选项错误;足球弹射到网上后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受到的合外力不为0,D选项错误.9.(2017·金华市十校联考)如图9所示,拖拉机拉着耙耕地,拉力F与水平方向成α角,若将该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它的水平分力为()图9A.F sin αB.F cos αC.F tan α D.Ftan α答案 B解析根据题意将F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F水平=F cos α,故选B.10.(2017·台州市模拟)余伯在水库中钓获一尾大头鱼,当鱼线拉着大头鱼在水中向左上方匀速运动时,如图10所示,鱼受到水的作用力方向可能是( )图10A .竖直向下B .水平向左C .水平向右D .沿鱼线方向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知,大头鱼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斜向左上方的拉力以及水的作用力,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鱼受到水的作用力方向一定沿拉力与重力的合力的反方向,故选C.11.(2017·宁波市效实中学期中)如图11所示,在某同学通过滑轮组将一重物缓慢吊起的过程中,该同学对绳的拉力将(滑轮与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 )图11A .保持不变B .逐渐变大C .逐渐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 B解析 对滑轮进行受力分析,由于为同一根绳子,故F 1=F 2=F 人;设F 1与F 2的夹角为θ,则F 1=F 2=mg 2cosθ2.在重物被吊起的过程中,θ变大,故F 1与F 2同时变大,该同学对绳的拉力逐渐变大,故B 正确.12.(2018·群星外国语学校三月考)在某驾校的训练场地上,有一段圆弧形坡道,如图12所示,若将同一辆车先后停放在a点和b点,下述分析和比较正确的是()图12A.车在a点受坡道的支持力大于在b点受的支持力B.车在a点受坡道的摩擦力大于在b点受的摩擦力C.车在a点受到的合外力大于在b点受的合外力D.车在a点受的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在b点受的重力的下滑分力答案 A13.如图13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0 kg的物体.细绳平行斜面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轻质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测力计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 N.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3A.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B.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5 N,方向沿斜面向上C.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5 3 N,方向竖直向上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5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答案 A解析物体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大小和绳子的拉力相等,所以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选项A正确,B错误;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 N=mg cos 30°=5 3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选项C、D错误.二、非选择题14.(2018·宁波市期末)某人用一根轻绳绕过树枝将石块悬挂起来,如图14所示,此时轻绳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已知石块的质量为10 kg,此人的质量为50 kg,不计轻绳与树枝间的摩擦.(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图14(1)轻绳对人的拉力的大小.(2)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3)人对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答案(1)100 N(2)440 N(3)80 N方向水平向左解析(1)以石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得到拉力F T=mg=100 N.故轻绳对人的拉力也为100 N.(2)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得F N+F T sin θ=Mg,解得F N=440 N.(3)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水平方向有F f=F T cos θ,解得F f=80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F f′=F f=80 N,方向水平向左.15.(2017·湖州市期末)如图15所示,将质量m=3 kg的光滑球放在水平地面上,并用轻绳AB 将其拴在地面上,绳AB与地面的夹角为30°,且延长线过球心.现用F=8 3 N、方向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在球面上,其作用力延长线通过球心.求:(g取10 N/kg)图15(1)轻绳AB 对球拉力的大小.(2)球对地面的压力.答案 (1)16 N (2)38 N ,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地面向下)解析 (1)设轻绳AB 对球的拉力为F T ,则F T cos θ=F ,解得F T =16 N.(2)设地面对球的支持力为F N ,则F N =mg +F T sin θ,解得F N =38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F 压=38 N ,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地面向下).16.(2018·宁波市期中)如图16所示,质量为m 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 ,轻绳OB 水平且B 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 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 37°=35,cos 37°=45,g =10 m/s 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图16(1)轻绳OA 、OB 受到的拉力是多大?(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3)若物体乙的质量m 2=4 kg ,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 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答案 (1)54m 1g 34m 1g (2)34m 1g 方向水平向左 (3)1.6 kg 解析 (1)O 点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 T OA =m 1g cos θ=54m 1g , F T OB =m 1g tan θ=34m 1g . (2)物体乙所受到的摩擦力F f =F T OB =34m 1g , 方向水平向左.(3)物体乙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 fm =μm 2g =0.3×4×10 N =12 N.当F T OB =F fm 时,m 1最大,又F T OB =34m 1g 则m 1=4F fm 3g =4×123×10kg =1.6 kg , 即物体甲的质量m 1最大不能超过1.6 kg.。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板块一 主干梳理·夯实基础实验原理与操作◆ 实验目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实验原理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若物体某时刻瞬时速度为v ,下落高度为h ,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 ,动能的增加量为12m v 2,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若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2.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上某段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之间的平均速度。
计算打第n 个点速度的方法:测出与第n 个点相邻前后点间的距离x n 和x n +1,由公式v n =x n +x n +12T 或v n =h n +1-h n -12T算出,如图所示。
◆ 实验器材铁架台(含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重物(带纸带夹)。
◆ 实验步骤1.安装置:如图所示将检查、调整好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接好电路。
2.打纸带: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
更换纸带重复做3~5次实验。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1)用12m v 2n =mgh n 验证时,应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 mm 的纸带。
若第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 ,这是由于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造成的。
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
(2)用12m v 2B -12m v 2A =mg Δh 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大于2 mm 就无关紧要了,所以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选用。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数据处理 1.测量计算在起始点标上0,在以后各计数点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 1、h 2、h 3…。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7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案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对应学生用书第111页)一、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二、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三、实验方案、器材、步骤及数据处理实验方案1.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图实71[实验步骤]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数据处理]1.滑块速度的测量:v=ΔxΔt,式中Δx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仪器说明书上给出,也可直接测量),Δt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2.验证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实验方案2.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实验器材]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实验步骤]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2.安装:把两个等大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图实72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时它们相碰.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数据处理]1.摆球速度的测量:v=2gh,式中h为小球释放时(或碰撞后摆起的)高度,h 可用刻度尺测量(也可由量角器和摆长计算出).2.验证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实验方案3.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实验器材]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刻度尺.图实73[实验步骤]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v=ΔxΔt算出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数据处理]1.小车速度的测量v=ΔxΔt,式中Δx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Δt为小车经过Δx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2.验证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实验方案4.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器材]斜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刻度尺、圆规等.图实74[实验步骤]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2.安装:如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3.铺纸: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4.放球找点: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碰撞找点: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实75所示.图实756.验证: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OP=m1·OM+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7.结束: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数据处理]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四、注意事项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2.探究结论: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变.五、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1)碰撞是否为一维.(2)实验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如气垫导轨是否水平,两球是否等大,用长木板实验时是否平衡掉摩擦力.2.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质量m和速度v的测量.(对应学生用书第112页)考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如图实76,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图实76(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解析](1)小球碰前和碰后的速度都用平抛运动来测定,即v=xt.而由H=1 2gt2知,每次竖直高度相等,平抛时间相等.即m1OPt=m1OMt+m2ONt;则可得m1·OP=m1·OM+m2·ON.故只需测量射程,因而选C.(2)由表达式知:在OP已知时,需测量m1、m2、OM和ON,故必要步骤A、D、E.(3)若为弹性碰撞,同时还满足机械能守恒.12m=12m+12mm 1·OP 2=m 1·OM 2+m 2·ON 2.[答案](1)C(2)ADE (3)m 1·OM +m 2·ON =m 1·OP m 1·OM 2+m2·ON 2=m 1·OP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a 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b球放在斜槽轨道末水平段的最右端上,让a 球仍从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 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1)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A .斜槽轨道末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B .小球a 、b 的质量m a 、m bC .小球a 、b 的半径rD .小球a 、b 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的时间tE .记录纸上O 点到A 、B 、C 各点的距离OA 、OB 、OCF .a 球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2)放上被碰小球b ,两球(m a >m b )相碰后,小球a 、b 的落地点依次是图中水平面上的________点和________点.(3)某同学在做实验时,测量了过程中的各个物理量,利用上述数据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那么判断的依据是看________和________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解析](1)B 点是不发生碰撞时a 球的落地点,A 点是发生碰撞后a 球的落地点,C 点是碰后b 球的落地点.设小球a 运动到轨道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 B ,与球b 发生碰撞后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 A ,碰后b 球的速度大小为v C,本实验就是要验证关系式m a v B=m a v A+m b v C是否成立.因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高度相同,下落时间相同,它们在水平方向上位移与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成正比,所以本实验也可以验证m a·OB=m a·OA+m b·OC是否成立,B、E正确.(2)两球碰撞后,a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速度较小,下落时间相同时,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也较小,所以小球a、b的落地点依次是图中水平面上的A 点和C点.(3)根据(1)的分析,判断两球碰撞过程中的动量是否守恒的依据是看m a·OB和m a·OA+m b·OC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答案](1)BE(2)A C(3)m a·OB m a·OA+m b·OC考点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现利用图实77(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m1=0.310kg,滑块B的质量m2=0.108kg,遮光片的宽度d=1.00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0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Δt B=3.500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a)(b)图实77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碰前总动量|×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导学号:84370266】[解析]按定义,滑块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v为v=ΔsΔt①式中Δs为滑块在很短时间Δt内走过的路程.设纸带上打出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Δt A,则Δt A=1f=0.02s②Δt A可视为很短.设滑块A在碰撞前、后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v0、v1.将②式和图给实验数据代入①式得v0=2.00m/s③v1=0.970m/s④设滑块B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v2,由①式有v2=dΔt B⑤代入题给实验数据得v2=2.86m/s⑥设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分别为p和p′,则p=m1v0⑦p′=m1v1+m2v2⑧两滑块在碰撞前后总动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δp=|p-p′p|×100%⑨联立③④⑥⑦⑧⑨式并代入有关数据,得δp=1.7%<5%⑩因此,本实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答案]见解析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设法使小车A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的小车B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在小车A的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则应选图中________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速度.(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 A=0.40kg,小车B的质量m B=0.20kg,则由以上结果可得碰前m A v A+m B v B=________kg·m/s,碰后m A v A′+m B v B′=________kg·m/s.(3)从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来看,A、B碰撞的过程中,可能哪个物理量是不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因为小车A与B碰撞前、后都做匀速运动,且碰后A与B粘在一起,其共同速度比A原来的速度小.所以,应选点迹分布均匀且点距较大的BC段计算A碰前的速度,选点迹分布均匀且点距较小的DE段计算A和B碰后的速度.(2)由题图可知,碰前A的速度和碰后A、B的共同速度分别为:v A=10.50×10-2m/s=1.05m/s,0.02×5m/s=0.695m/s.v A′=v B′=6.95×10-20.02×5故碰撞前:m A v A+m B v B=0.40×1.05kg·m/s+0.20×0kg·m/s=0.420 kg·m/s.碰撞后:m A v A′+m B v B′=(m A+m B)v A′=(0.40+0.20)×0.695kg·m/s=0.417kg·m/s.(3)数据处理表明,m A v A+m B v B≈m A v A′+m B v B′,即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A、B碰撞前后总的动量m v是不变的.[答案](1)BC DE(2)0.4200.417(3)m v考点三|实验拓展与创新视角1:原理演化(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视角2:数据处理(1)利用纸带记录数据替代平抛测位移.(2)利用机械能守恒结合摆球的运动获取数据.(3)利用平抛斜面结合几何知识处理数据.创新点1利用圆弧轨道并结合动能定理验证动量守恒1.某小组用如图实78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装置固定在水平面上,圆弧形轨道下端切线水平,两球半径相同,两球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实验时,先测出A、B两球的质量m A、m B,让球A多次从圆弧形轨道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记下其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平均值x0,然后把球B 静置于轨道下端水平部分,并将球A从轨道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并与球B相碰,重复多次.图实78(1)为确保实验中球A不反向运动,则m A、m B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2)写出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取m A=2m B,x0=1m,且A、B间为完全弹性碰撞,则B球滑行的距离为________.[解析](1)为防止两球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即:m A>m B.(2)碰撞后两球做减速运动,设碰撞后的速度为:v A、v B,由动能定理得:-μm A gx0=0-12m A v20,v0=2μgx0,-μm A gx A=0-12m A v2A,v A=2μgx A,-μm B gx B=0-12m B v2B,v B=2μgx B,如果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m A v0=m A v A+m B v B,即:m A2μgx0=m A2μgx A+m B2μgx B,整理得:m A x0=m A x A+m B x B,实验需要测量碰撞后A、B球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x A、x B.(3)由(2)可知,若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m A x0=m A x A+m B x B.(4)如果碰撞过程是完全弹性碰撞,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x0=m A x A+m B x 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 2m A(2μgx0)2=12m A(2μgx A)2+12m B(2μgx B)2,已知:m A=2m B,x0=1m,解得:x B=169m.[答案](1)m A>m B(2)需要测量碰撞后A、B球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x A、x B(3)m A x0=m A x A+m B x B(4)169m创新点2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实79甲表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甲乙图实79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如图实79乙所示,这样就大大减小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越过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④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⑥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较理想的纸带如图实710所示:图实710⑧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310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 g.试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前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________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________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试说明(2)问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导学号:84370267】[解析](1)⑥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所以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放开滑块1.(2)放开滑块1后,滑块1做匀速运动,跟滑块2发生碰撞后跟2一起做匀速运动,根据纸带的数据得:碰撞前滑块1的动量为:p1=m1v1=0.310×0.20.1kg·m/s=0.620kg·m/s,滑块2的动量为零,所以碰撞前的总动量为0.620kg·m/s碰撞后滑块1、2速度相等,所以碰撞后总动量为:(m1+m2)v2=(0.310+0.205)×0.1680.14kg·m/s=0.618kg·m/s.(3)结果不完全相等是因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有摩擦力的作用.[答案](1)⑥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放开滑块1(2)0.6200.618(3)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有摩擦力的作用创新点3利用摆球并结合机械能守恒验证动量守恒3.如图实711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弹性球1用细线悬挂于O点,O点下方桌子的边沿有一竖直立柱.实验时,调节悬点,使弹性球1静止时恰与立柱上的球2接触且两球等高.将球1拉到A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球2放在立柱上.释放球1,当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2发生对心碰撞,碰后球1向左最远可摆到B点,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点.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1、2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现已测出A点离水平桌面的高度为a、B点离水平桌面的高度为b,C点与桌子边沿间的水平距离为c.此处,图实711(1)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小球的大小)[解析](1)要验证动量守恒必须知道两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根据弹性球1碰撞前后的高度a和b,由机械能守恒可以求出碰撞前后的速度,故只要再测量弹性球1的质量m1,就能求出弹性球1的动量变化;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只要测出立柱高h和桌面高H就可以求出弹性球2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故只要测量弹性球2的质量和立柱高h、桌面高H就能求出弹性球2的动量变化.(2)根据(1)的解析可以写出动量守恒的方程2m1a-h=2m1b-h+m2cH+h.[答案](1)弹性球1、2的质量m1、m2立柱高h桌面高H(2)2m1a-h=2m1b-h+m2c H+h创新点4利用碰撞后小球落在斜面上验证动量守恒4.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是否守恒和检验两个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相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①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②按照图实712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的切线水平,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图实712③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记下小球m1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④将小球m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记下小球m1和小球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⑤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图实712中D、E、F点是该同学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几个落点位置,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 D、L E、L F.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小球m1与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是图中的________点,m2的落点是图中的________点;(2)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________,则说明碰撞中的动量是守恒的.【导学号:84370268】[解析]本题的实验方法与课本上的实验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小球的落点所在平面由水平改成了斜面.由平抛运动知识,可知此时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不再相等.设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速度为v,小球落到斜面上时的位移为L,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可得L sinθ=12gt2,L cosθ=v t,联立可得v=cosθgL2sinθ.则可知v∝L,同理v2∝L.[答案](1)D F(2)m1L E=m1L D+m2L F[随堂训练]1.某同学用图实713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甲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甲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刻度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刻度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甲乙图实713(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为________cm.(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填选项号).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E.测量O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解析](2)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是: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 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 点的距离;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不需要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O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答案](1)64.7(2)A、B、D2.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和滑块A、B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实714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图实714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 A、m B;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挡板C的距离l1;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挡板C、D时计时结束,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用前A、B两滑块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作用后A、B两滑块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3)作用前、后A、B两滑块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导学号:84370269】[解析]A、B两滑块被压缩的弹簧弹开后,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时可视为匀速运动,因此只要测出A与C的距离l1、B与D的距离l2及A到C、B 到D的时间t1和t2,测出两滑块的质量,就可以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为B的右端至挡板D的距离l2.(2)设向左为正方向,根据所测数据求得两滑块的速度分别为v A=l1t1,v B=-l2t2.碰前两滑块静止,即v=0,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零,碰后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m A v A +m B v B =m A l 1t 1-m B l 2t 2.(3)产生误差的原因:①l 1、l 2、t 1、t 2、m A 、m B 的数据测量误差;②没有考虑弹簧推动滑块的加速过程;③滑块并不是做标准的匀速直线运动,滑块与导轨存在摩擦力;④气垫导轨不完全水平.[答案](1)B 的右端至挡板D 的距离L 2(2)0m A l 1t 1-m B l 2t 2(3)见解析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 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 ,长木板下垫着薄木片以平衡摩擦力.甲乙(1)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已标在图上).A 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 ”“BC ”“CD ”或“DE ”).(2)已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1=0.4kg ,小车B 的质量为m 2=0.2kg ,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 ,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解析](1)从纸带上打点的情况看,BC 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速度,因此BC 段能较准确地描述小车A 在碰撞前的运动情况,应选用BC段计算小车A碰前的速度.从CD段打点的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DE段内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用DE段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2)小车A的碰撞前的速度v0=BC5T=10.50×10-25×0.02m/s=1.050m/s,小车A在碰撞前的动量p0=m1v0=0.4×1.050kg·m/s=0.420kg·m/s.碰撞后A、B的共同速度v=DE5T=6.95×10-25×0.02m/s=0.695m/s,碰撞后A、B的总动量p=(m1+m2)v=(0.2+0.4)×0.695kg·m/s=0.417 kg·m/s.[答案](1)BC DE(2)0.4200.417。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库仑定律与力学的综合应用学案
应用1. 应用库伦定律求解静力学问题相距L 的点电荷A 、B 的电荷量分别为+4Q 和-Q ,要引入第三个点电荷C ,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求电荷C 的电荷量和位置。
三个点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设C 的电量为Q C ,其受力平衡,则有:224()C CQQ QQ k kL x x =+ , 解得:x=L ,对点电荷A ,其受力也平衡,则:2244()C QQ QQk k L x L=+, 解得:Q C =4Q ,C 的电荷量为4Q ,距B 右侧L 处。
点拨提升:三个自由点电荷仅在它们系统的库伦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满足的规律: 1.“三点共线”——三个点电荷分布在同一直线上; 2.“两同夹一异”——正负电荷相互间隔; 3.“两大夹一小”——中间电荷的电荷量最小;4.“近小远大”——中间的电荷靠近电荷量较小的电荷。
应用2. 应用库伦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如图所示,A、B为带有同种电荷且大小相同的导体小球,均可看做点电荷。
B球的电荷量为A球的3倍。
现将A球固定于倾角为θ的绝缘光滑斜面的底端,已知B球的质量为m,则(1)B球在斜面上离A球多远处能保持静止?(2)若B球静止后用绝缘工具将B球与A球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则B球的加速度如何?(2)由于A、B为大小相同的导体小球,所以用绝缘工具将B球与A球接触后将平分电荷量,A、B各带电荷量322Q QQ Q+'==,将B球放回原处所受库仑力变为222444sin33Q Q QF k k F mgl lθ'''====,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 sinθ=ma,解得:1sin3a gθ=,方向沿斜面向上。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三个带电小球A、B、C放置在光滑绝缘的水平直槽上,AB间和BC间的距离均为L。
已知A球带电量为Q A=8q,B球带电量为Q B=q,若在C球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恰好能使A、B、C三个小球保持相对静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精品高考系列专题17 力学实验【2019年高考考点定位】力 实验共涉及几个具体的实验操作,主要分布在必修一和必修二。
依次为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动能定理和验证机械能守恒,这些实验的方案有共性,但数据处理又不尽相同。
【考点pk 】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名师点睛】1、 打点计时器:○1打点计时器分为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4 6v 生交流电源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 的交流电源,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是每个相同的时间段打下一个点,所以纸袋上面相邻点迹间隔都相等,若交流电频率为50h ,则相邻点迹间隔均为150秒即0.02秒。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先接通电源,带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也就是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若打出的点迹为短线或不清晰应调整振针和复写纸的距离。
○3分析纸带时应该选取间隔较大的部分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2、 数据处理:○1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即2t s v v t==;我们在计算各个点的瞬时速度时可以以这个点为中间时刻,取相邻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路程s ,时间则为2个打点间隔0.04s 。
如果每隔4个计时点或者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则一个打点间隔变为0.0250.1s ⨯=。
○2如果分析的结果是相邻点迹的速度变化量都相等即21324354v v v v v v v v -=-=-=-,则说明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也可以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做v t -图像,若为倾斜的直线则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3、 加速度的计算:根据v t -图像,可得斜率即加速度即v a t∆=∆。
若没有图像则根据得到的纸带处理如下:根据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2s at ∆=,可得22132435465s s s s s s s s s s at -=-=-=-=-=,若分别求加速度最后再求平均值则会出现1234521324354656122555a a a a a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a t t++++-+-+-+-+--===;最终仍然只用了2组数据,误差较大。
所以选择使用24152633s s s s s s at -=-=-=,最终求得的加速度63524129s s s s s s a t-+-+-=。
考点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名师点睛】 1、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图所示,首先测出弹簧下端没有挂钩码时自然伸长的长度即原长记做0l ,依次增加所挂钩码数量,依次记录钩码数量和弹簧的长度1234l l l l2、数据处理:以弹力大小即钩码重力为纵轴,以弹簧长度为横轴,做图像,则图像与纵轴的焦点即原长,斜率即弹簧的劲度系数。
也可以用弹力做纵轴,以弹簧伸长量为横轴,弹簧伸长量即弹簧长度减去原长0l ;此时描点作图理论上应该过原点,若不经过原点,原因是弹簧自身重力导致测量的原长不准确。
3、注意事项:○1不要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2测量长度一定要处于平衡状态考点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名师点睛】1、实验的关键是等效替代法,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弹簧测力计分别使得橡皮筋产生相同的效果,那么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是原来2个力的合力。
;2、实验注意事项:○1记录力的方向时一定要记下细绳套的两个点,然后连线即为拉力的方向,为减小误差,细绳可以适当长些,力的大小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严格按照相同比例转化为线段长度来表示。
○2同一实验中,两次橡皮绳拉到节点位置O 必须保证相同。
○3为便于作图,两个力的夹角不宜过大也不易过小。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是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而稍有偏差的才是真正的合力即一个测力计的拉力,由于实验误差二者会稍有偏差。
考点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名师点睛】1、研究方法为控制变量法,即先控制质量不变,验证a F ∝,再控制合力F 不变,探究1a m∝ 2、实验开始前,首先要平衡摩擦力的影响,木板左端适当垫高,不挂砝码时轻推小车能够自由滑动为宜。
若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摩擦力平衡不够,会导致做出的a F -不过原点且与横轴力F 有交点,如果摩擦力平衡过头,则会导致做出的a F -不过原点且与纵轴加速度a 有交点。
3、本实验以钩码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其实这个钩码重力是小车和钩码共同的合力,这样分析过程会出现F mg a M M ==,加速度会随钩码重力的增大而增大,而事实上,F mg m a g g M M m M m===<++;如果钩码重力一直增加,我们绘出的a F -图像斜率逐渐变为0,最终加速度无限趋近于重力加速度g ;为保证实验的成功,减小这一误差,我们要求钩码质量要远小于小车质量即m M <<。
考点五、探究动能定理【名师点睛】1、 实验方案中,对功的大小并没有直接测量,而是根据一个橡皮筋伸长一定长度做功和多条同样的橡皮筋伸长同样长度做功的比例关系来确定的即,2,3w w w ……2、 测量速度时,应该选取最后橡皮筋恢复原长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即选择点迹均匀的那一段来测量速度s v t=。
3、 一定要平衡摩擦力,保证只有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即为合力做功。
4、 根据动能定理212w mv =,则有2w v ∝,所以描点作图一定以w 为纵轴以2v 为横轴,若斜率恒定即图像为倾斜的直线则动能定理得以验证。
其他非一次函数图像则无法判断无法验证动能定理。
考点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名师点睛】1、 实验原理是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只有重力做功,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即212mgh mv =,整理即可212gh v =,所以实验中不需要测量质量。
由于摩擦阻力的不可避免,实际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略大于增加的动能。
2、 纸袋选取的第一个点应该是初速度为0的点,根据自由落体运动,释放后前0.02秒下降高度约为2毫米,所以应该选择第一个间隔接近2毫米的纸带。
若不是从第一个点开始计算,则验证的公式转化为22211122mg h mv mv ∆=-,仍然不需要测质量。
只有速度的测量则参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的计算来求解。
3、为减小阻力带来的误差,可以适当增大重物质量。
【试题演练】1.物体从高处下落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对于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阻力大小也不同。
空气阻力与物体的速度、迎风面的大小及形状等因素有关。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用光电门测定钢球下落时受到的阻力的实验装置。
直径为d 、质量为m 的小钢球从某高度下落的过程中先后通过光电门A 、B ,计时装置测出钢球通过A 、B 的时间分别为t A 、t B 。
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
(1)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直径如图所示,读数为 mm ;(2)钢球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平均阻力F f= 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来表示);(3)本题“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准确的,实际上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 (选填“>”或“<”)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答案】 10.50 <解得阻力(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而球心通过光电门的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因此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小于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点睛】考查加速度的公式,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与区别,注意理解中时刻与中点位移速度大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上,B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B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速率-时间()图象。
整个装置置于高度h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长度为。
(1)现给滑块A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其图线如图乙所示。
从图线可得滑块A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若用此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通过改变,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通过改变,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重力加速度g的值不变)。
【答案】调节滑块的质量及斜面的高度,且使mh不变高度h【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能够把v-t图象运用物理规律结合数知识解决问题。
对滑块进行运动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公式解决问题。
3.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
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
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先用功率恒定的电动马达牵引着小车由静止开始加速一段时间。
再关闭马达,让小车在桌面上自由运动至静止。
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
(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且开始计时时滴下的小水滴计为第1滴。
)(1)根据图(b)的数据可判断出此过程中滴下的水滴是小车在时留下的(填“马达牵引着加速”或“关闭马达后在桌面上减速”)。
还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时的速度大小约为m/s。
(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关闭马达后在桌面上减速;从右向左; 0.24【解析】(1) 用功率恒定的电动马达牵引着小车由静止加速时,小车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关闭马达后,小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滴水计时器类似于打点计时器,从图可以判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恒定,则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匀减速直线运动。
且从右向左,单位时间内小车的位移越来越小。
·2C A v v a T =-,解得0.24A m v s≈。
点晴:注意相邻水滴的时间间隔的计算,46滴水有45个间隔,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注意单位、有效数字的要求。
【三年高考】 16、17、18年高考真题及其解析1.某同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重力加速度g .细绳跨过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轻质滑轮,两端各悬挂一只质量为M 的重锤.实验操作如下:①用米尺量出重锤1底端距地面的高度H ;②在重锤1上加上质量为m 的小钩码;③左手将重锤2压在地面上,保持系统静止.释放重锤2,同时右手开启秒表,在重锤1落地时停止计时,记录下落时间; ;④重复测量3次下落时间,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值t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④可以减小对下落时间t 测量的 (选填“偶然”或“系统”)误差.(2)实验要求小钩码的质量m 要比重锤的质量M 小很多,主要是为了 .A 、使H 测得更准确B 、使重锤1下落的时间长一些C 、使系统的总质量近似等于2MD 、使细绳的拉力与小钩码的重力近似相等(3)滑轮的摩擦阻力会引起实验误差.现提供一些橡皮泥用于减小该误差,可以怎么做 ?(4)使用橡皮泥改进实验后,重新进行实验测量,并测出所用橡皮泥的质量为m 0.用实验中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g ,得g = .【 】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 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答案】 (1)偶然 (2)B (3)在重锤1上粘上橡皮泥,调整橡皮泥质量直至轻拉重锤1能观察到其匀速下落 (4)0222M m m H mt++()点睛:本题以连接体运动为背景考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解题的关键是要弄清该实验的原理,再运用所 的知识分析得出减小误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