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对《资本论》的理解

合集下载

如何认识《资本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如何认识《资本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浅谈《资本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了毕生精力写成的划时代巨著,是革命性与科学性高度结合的光辉典范。

早在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恩格斯就曾指出:“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资本论》可以说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最主要的理论支柱。

它在理论上给了资本主义制度永远无法翻案的致命一击,它一直鼓舞着指引着无产阶级争取解放、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

在这部巨著中,马克思的学说—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得到了集中的表现: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作了深刻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从而作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使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根本的革命,并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所以,《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和理论宝库。

一百多年前,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资本论》的问世,给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粉碎旧世界、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各国工人运动和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都证实了马克思的理论的正确。

一百年多之后,虽然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资本论》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所阐述的基本理论依然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理论,并可以指导我们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资本论》在理论和实践上依然发光发热!历史不是凝固不变的,马克思主义所面对的时代境遇的变化是深刻的,当代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不可同日而语。

资本论浅析

资本论浅析

资本论浅析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它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资本论。

第一部分哲学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扭曲的社会,资本的存在造成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扭曲。

资本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物的社会,资本作为商品的集合,不但把人的劳动变成了商品,而且把人本身也变成了商品。

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使得商品成为了统治社会的力量,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而且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资本论还强调了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作为统治力量,使得人们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市场关系,人们是以卖出自己的劳动力来谋生,而不是按照需要共同生产和分配。

这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和平等成为了虚假的东西,人们的自由权利和平等权利受到了压制。

第二部分经济学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体系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劳动力,二是资本。

资本是由资本家积累过剩的资金所形成的,它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问题。

资本家只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而进行生产和投资,而员工则只得到他们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工资。

资本论认为,资本家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巨额利润不是无偿的,而是通过剥削工人所得到的。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自身的价值,而这个价值无法完全被所得到的工资所代表。

资本家通过把工人的劳动力作为商品买下来,并以相对较低的工资价格卖出所生产的商品,从中获得了超额利润。

第三部分政治学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器也是为资本家服务的。

国家机器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来维护资本家的利益,而不是为全社会服务。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也是为资本家服务的,选举和民主制度都被资本家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许多社会问题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副产品,比如贫穷和不平等、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

资本论认为,只有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根治这些问题。

对资本论的认识

对资本论的认识

对资本论的认识《资本论》实质上一部资本主义必亡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批判地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指出资本的生命在于增值,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资本不断扩张的驱动力。

而金融资本作为资本的最高形式,其本性也是逐利的,只不过是形式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马克思预言了一个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经济内在二重性矛盾只构成危机的可能性,而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危机成为现实。

当前西方金融危机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后基本矛盾不断深化和集中爆发的结果。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信息化、全球化、金融化和新自由主义化的资本主义新阶段。

一方面,生产的社会化突飞猛进,各企业、部门和地区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另一方面,垄断资本的利益进一步加强,自由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进一步加剧,从而使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仅没有缓和,相反却进一步深化了。

以马克思的逻辑来看,无论在何种条件下,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并无不同,都是生产过剩危机。

而“一切真正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资本生存链条上“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并不能靠“透支消费”来根治,这只不过把危机的爆发从当下推到了未来。

但是,我们不能从一个危机中走出来。

若干年后又进入另一个更严重的危机中,所以需要对资本主义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造。

以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为例,自从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见仁见智。

“透支消费”、“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低估风险”、“次贷问题”、“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成了危机的祸根。

然而这些只是问题的表面。

这场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爆发,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剩与劳动人民购买力不足的矛盾。

学习马克思《资本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资本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资本论》的心得体会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资本论》的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和体会。

以下是我个人对学习《资本论》的心得体会。

第一部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认识《资本论》一书中的第一部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我从中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为基础的。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出剩余价值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我深刻认识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化的对象,工人的劳动力被剥削,这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所在。

第二部分:对商品和货币的理解《资本论》的第二部分着重研究了商品和货币的本质。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方面。

交换价值是通过货币来体现的。

货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普遍等价物的作用,它起到了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作用。

这让我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它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三部分: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在《资本论》的第三部分,马克思深入研究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积累的过程。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出来的,而资本积累则是依靠剩余价值的再投资来实现的。

我从中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矛盾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问题。

资本家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进行资本积累,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

第四部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资本论》的第四部分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的表现。

我从中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周期性的危机和波动,这是资本主义本质的必然结果。

经济危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具有巨大的冲击和压力。

综上所述,学习《资本论》让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资本论》的学习和思考,我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和剥削,认识到货币和商品的重要性,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性。

《资本论》解读

《资本论》解读

《资本论》解读
《资本论》是由马克思所撰写的继《共产党宣言》之后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它探讨了资本国家的基本经济秩序,并对资本主义的结构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论点。

通过研究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与协调,以及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它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理论世界。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来自政治经济学家古斯塔夫·恩格斯的“劳动价值论”,又称“劳动价值理论”,指的是物质财富的生产必须建立在劳动力基础之上。

恩格斯认为,劳动价值是由“所耗用的社会平均劳动量”来决定的,即一件产品的价值与它大致产生所需要的工作时间相当。

换句话说,一件商品的价值等于所需要的社会劳动量。

马克思认为,价值并不仅来源于劳动,价值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和掠夺的影响。

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分配制度不是由效率决定的,而是通过剥削和掠夺来决定的。

马克思的解释赋予资本主义社会一种有意义的结构,即剥削劳动者,然后将其财富转移到财富家庭的财富蓄积中,从而使财富不断向上流动。

这就是他将资本主义的类比比喻为“蚂蚁爬来一点,蚂蚁爬走两点” 的原因。

《资本论》以马克思浓郁的批判性理论进行研究,他以较低和较高的形式不断使劳动者被剥夺,财富不断被财富家庭汇集,这种财富蓄积在某种程度上从基本上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效
率,扭曲了市场分配,也加剧了贫富分化的问题。

《资本论》提出了反资本主义的替代经济模式——共产主义,它的实现依赖于劳动者的自由联合,有利于为这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对《资本论》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对《资本论》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对《资本论》的理解《资本论》——⼀代伟⼈智慧的结晶摘要:对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第⼀卷第⼀版序⾔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产⽅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对于这⾥所说的“⽣产⽅式”有着不同的解释,所以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也就有不同的认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的⽅法,概括的说,就是唯物辩证法。

全书的体系和结构,是⼀个科学的严密的整体。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不是教义,⽽是⽅法。

”马克思⾃⼰也说过:《资本论》是“把辩证⽅法应⽤于政治经济学的第⼀次尝试”。

资本论前两卷的内容分别可以概括为资本的⽣产过程和资本的流通过程关键词:资本论;劳动;价值;利润从1843年到1883年,马克思写《资本论》花费了40年时间,在这期间他留下了浩繁的创作⼿稿。

马克思为构建他那庞⼤⽽⼜深邃的劳动价值学说耗费了毕⽣精⼒,⽣前仅来得及正式出版了《资本论》第⼀卷,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在马克思去世之前《资本论》其余各卷均未能问世,哪怕像⼿抄本之类也未曾见流传于世间。

马克思去世以后,恩格斯为完成马克思的夙愿,精⼼整理马克思的⼿稿,直到1885年《资本论》第⼆卷⽅能与读者见⾯,⽽第三卷延⾄1894年才得以公诸于世。

从第⼀卷的正式出版到第三卷的公开⾯世,期间相距27年。

⼀、《资本论》诞⽣的时代背景1.资本主义⽣产⽅式的内在⽭盾发展的状况表明,资本主义⽣产关系已经成为阻碍社会⽣产⼒发展的桎梏资本主义制度最先建⽴于欧洲,最早产⽣于英国,从17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英、法、德相继暴发了资产阶级⾰命。

资产阶级⾰命的成功,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命,资本主义⽣产逐步进⼊机器⼤⼯业的时代,随之,资本主义⽣产⽅式先后在英、法、德占据了统治地位。

但是从19世纪30年代起,特别是4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产⽅式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盾⽇益尖锐化,导致了⽣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于1825年在英国第⼀次发⽣后,继续不停地周期发⽣,⾄1857年开始扩⼤为世界性的⼤危机。

浅析《资本论》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

浅析《资本论》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

浅析《资本论》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内容提要:《资本论》是马克思以其毕生精力撰写的一部伟大的、光辉的巨著,博大精深,意义非凡。

《资本论》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经济社会运动规律,为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和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科学原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世界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理论武装;为研究和剖析当代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锐器。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座“思想高峰”,在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资本论》;生产方式;经济规律;价值一、《资本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其一生最重要的著述,是诠释马克思思想最重要的文本依据。

在《资本论》发表之后的140年里,科学技术发展经历了多次的革命性飞跃,社会经济运行方式也已经从传统的“殖民时代”跨入了全球化时代,人类的文化精神生活和思想理论也波澜起伏。

在140周年后的今天,马克思的《资本论》依然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

在当代新的境遇下要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和层次,仍然需攀登这座“思想高峰”。

《资本论》为政治经济学阐述的基本原理为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基石,它指导我们从根基上去分析、研究和把握当代国内外经济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本题,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必然会被更高形态的社会主义所战胜和替代的客观规律。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是孤立地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是紧密地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观察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得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没落的客观结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其生产关系必然经历同生产力相互作用而发展的历史进程。

只有建立起自身的物资技术基础,确立其统治地位,才能最终战胜和替代旧的社会生产方式。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深刻的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在阅读完这部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首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剥削和压榨工人为基础的,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这种剥削不仅导致了工人的贫困和压迫,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马克思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来支撑他的观点,使得读者不得不对资本主义的黑暗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和货币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他指出,商品是价值的载体,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和货币的流通成为了资本家获取利润的手段。

马克思揭示了商品和货币的本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

最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他认为,只有通过
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够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世界。

这一理论激励了无数的革命者和社会主义者,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指南。

在读完《资本论》后,我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深切地感受
到了马克思的思想的力量和深刻。

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使得我们对社会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展望。

同时,我也意识到,要想改变社会,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改变社会,实现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前行。

关于资本论的学术论文范文

关于资本论的学术论文范文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资本论的核心内容和理论意义。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资本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资本关系的社会化。

资本关系是指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雇佣关系,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必然产物。

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和资本,而工人却只有自己的劳动力,资本关系使得资本家可以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利润,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种资本关系的社会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法律等各个领域。

二、商品和货币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之一是商品生产和交换。

资本论认为,商品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品,而货币则是商品交换的通用媒介。

商品生产和交换使得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心,它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扩张。

资本家通过买卖商品和货币,不断地获得利润,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扩大。

三、多余价值的产生资本关系的本质就是剥削工人,从而获取多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工人必须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以换取生活必需品。

资本家只支付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而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这部分多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用于资本的积累和扩张。

这种剥削不仅使得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下降,也使得社会财富不均,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

四、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资本积累的过程。

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和扩大市场规模,不断地积累更多的资本,并将它们再投资于生产中,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资本积累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从而引发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同时,资本积累还会引发生态危机,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枯竭。

资本积累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生态问题。

资本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机制,为我们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优缺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对此,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结合实际,寻求有效的改革路径和措施,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平正义。

对马克思《资本论》的再认识

对马克思《资本论》的再认识

对马克思《资本论》的再认识
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本主要著作,也是今天社会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尽管它在19世纪初就已经发表于世,但它在如今仍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应用性。

在《资本论》里,马克思以经济学因果推理的思维方式,以及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洞察,进行了深刻而彻底的分析,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规律及趋势。

其中,马克思分析了生产资料的三种形式,并将之称为“资本”、“劳动力”和“土地”。

他从中推導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可观察性规律,即“价值规律”和“劳资博弈”。

他还分析了价值的实质,认为价值归根到底只能因人的劳动而产生,从而揭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

此外,《资本论》还通过“危机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经济危机。

而这种危机也正是资本主义本质上处于不稳定和政治革命的趋势的结果,从而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观点“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超越”,已得到印证。

总之,虽然《资本论》发表于两个世纪以前,但由于它系统性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可观察性规律,以及它的本质不稳定性,今天它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可或缺地作为社会学家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这一重要课题的。

赏析《资本论》

赏析《资本论》

赏析《资本论》《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的代表作,它是19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

《资本论》分为三卷。

第一卷主要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第二卷探讨了资本的流通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分配和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第三卷研究了资本主义的总过程,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资本论》的主要观点有:1.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它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成反比。

这就是劳动价值论。

2. 剩余价值论: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获得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价值减去工人的工资后所剩余的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等方式来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3. 阶级斗争论: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必须进行阶级斗争。

4. 经济危机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引起的。

当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断扩大生产,但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以消化这些过剩的商品时,就会出现经济危机。

5. 社会革命论: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将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资本论》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论》的理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对《资本论》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资本论》的思想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资本论》的详细解读

《资本论》的详细解读

《资本论》的详细解读一、创作背景《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的杰作,创作于19世纪中叶,正值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

马克思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其内在矛盾和危机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的思想来源广泛,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哲学以及当时的工人运动和革命实践。

二、作品概述《资本论》的核心观点是揭示剩余价值的秘密,即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利润。

马克思认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构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他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资本的积累则导致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深化。

三、深入研究从经济角度来看,《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这些问题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此外,《资本论》还对货币、信用、地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社会层面,《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冲突。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是资本家和无产阶级的对立,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来剥削无产阶级的劳动。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在政治方面,《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剥削关系。

他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无法克服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冲突,最终会导致其自身的崩溃。

四、实际应用与联系现实《资本论》中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剩余价值理论可以解释许多社会现象,包括劳资关系、工资制度、劳动者权益等问题。

此外,《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对解释当今世界经济危机仍有指导意义。

同时,《资本论》中的阶级斗争理论为分析当今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资本论》中的阶级斗争理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资本论逐字理解

马克思资本论逐字理解

马克思资本论逐字理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系统化的分析被誉为经典著作。

本文将逐字理解马克思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著作。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著作,它以探讨商品交换、生产过程和资本积累为基础。

通过逐字解读该著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马克思的思想。

首先,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第一个关键概念是商品。

商品是指具有价值的劳动产品,它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这表明商品的价值是由所包含的劳动所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基本形式,商品的交换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其次,马克思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将生产过程分为两个方面: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过程指的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商品的过程,而价值增殖过程则是指通过交换和再生产来实现价值的增加。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是由剥削和剩余价值形成的。

剩余价值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剩余价值指的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他们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来获取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他将剩余价值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形式,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实现的,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危机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不断自我扩张的系统,但它也固有着危机的因素。

资本主义的扩张导致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而这种无限制的积累最终会导致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

马克思还认为,这种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

总之,马克思资本论逐字理解的重要性在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

通过深入研究《资本论》,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其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思考和探讨如何构建一种更加公平和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

它是一部关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性分析著作,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资本论》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资本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和矛盾。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劳动力,实现剩余价值的增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现对工人的剥削,从而获取利润。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的加剧,使得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伴随着经济危机和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这些问题使得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充满了内在的矛盾和危机,这也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本原因。

其次,《资本论》还对社会主义的理想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危机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而社会主义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将不再是私人所有,而是属于全体人民,劳动将不再是被剥削的对象,而是自由而有尊严的活动。

社会主义社会将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消除阶级差别和剥削现象,使得社会成为一个真正共同富裕的社会。

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展望,马克思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最后,《资本论》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分析,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社会主义的理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而社会主义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资本论》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通过对它的阅读,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社会主义的理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浅谈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浅谈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浅谈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被誉为世界经济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

学习《资本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更是对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在当今社会,学习《资本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经济运行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同时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武器,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社会。

学习《资本论》有助于理解社会经济运行规律。

《资本论》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及其内在运行规律。

通过深入学习《资本论》,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

在现代社会,这种对经济规律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产生活,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经济运行规律,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学习《资本论》有助于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矛盾和危机,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资本论》,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性质和不可避免的危机趋势。

这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增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改造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基础,学习《资本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严重问题和矛盾,进一步增强对改造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学习《资本论》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武器,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社会。

《资本论》是一部以揭露剥削制度和为无产阶级解放而写的伟大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革命理论。

学习《资本论》,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社会改造愿望和斗争精神。

通过学习《资本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浅谈资本论

浅谈资本论

浅谈《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用德语写作、由恩格斯等编辑的一部博大精深的辉煌巨著,是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高峰。

第一卷于1867年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

这一巨著的问世,不仅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最为全面的科学论证。

《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著作。

被誉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主要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

这部作品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对日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曾发现有机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也同样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著述的伟大的科学巨著,是人类历史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对国际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总结。

它的出版,宣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末日,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同时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方法,也受到了法国社会主义者傅里叶、圣西门,以及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等人的影响,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是马克思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

马克思由此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

它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并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

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资本论》论文

马克思《资本论》论文

读马克思《资本论》有感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就开宗明义的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注;《资本论》第1卷,第12页。

)所谓的“自然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变革,受到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支配,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从而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而《资本论》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研究,意在揭示蕴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客观规律,从而能够提高经济规律要求办事的自觉性,以及各种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好可行性,更好的指导当代中国经济的振兴和发展。

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着马克思毕生的心血,而我对其中几条稍有感悟: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实际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正名称应该是“必要劳动价值论”,在它看来,并非一切劳动都可构成物品的价值,只有那些“必要的”劳动,才有资格构成物品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是:只有人类的“必要劳动”才有资格形成新价值,其它如资本、土地、科技、管理等等因素都没有资格在相应产品中形成新价值。

为什么只有人类必要劳动才有资格形成新价值呢?那是因为价值作为代价耗费需要最小化;在最小化的代价耗费里,只有最必要的耗费,才有资格存在于产品的成本构成里,以使得产品的成本价格尽可能最低。

这就是“必要劳动”意义的秘密所在;理解这个秘密的关键是明确认识到:价值的一个基本属性是“代价耗费”。

---人们对价值问题所发生的各种复杂而混乱的歧见,最根本的原因无非是对“价值”这个概念的意义没有清晰而确切的理解与介定,及以超越于“个别价值”直接用“社会价值”来作为价值决定之故。

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1)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与现时代存在巨大的差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任何科学原理都是对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问题的分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于130多年前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而当时的生产方式、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财富构成等都与当今有着巨大的差别。

马克思论文——我的资本论看法

马克思论文——我的资本论看法

我的资本论看法马克思的《资本论》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是全人类争取彻底解放和实现普遍富裕以及走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宝库。

它揭示了现代经济运动的规律,更为人们研究经济运动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

尽管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与当今时代相距甚远,但是其理论的科学性与发展性注定了它有着与众不同的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之前华尔街金融危机蔓延,自由资本主义走进了死胡同,批判资本主义的《资本论》更是再次成为读者的宠儿。

而我也随波逐流地阅读过其精读本,对其阐述的原理方法及经济规律,领略一二便已是回味无穷。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运用抽象法为特殊研究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构想是相当巨大的,共分为四卷,其中前三卷为理论部分,最后一卷是经济学说史部分。

在前三卷中,马克思分别依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与分配过程,内容包括了著名的商品经济论,剩余价值生产论,资本积累论,个别资本再生产论,社会资本再生产论,产业资本利润论,商业资本利润论,信用资本利息论等……概括说来,就是马克思通过多层次分析社会化生产,社会化商品经济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系列规律和科学原理,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这一主题。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毕生心血所作,其蕴含哲理深奥难懂,而入门的理论基础则是“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把价值定义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为“可以用来交换的有用的劳动产品”,具有二重属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而价值却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为所有商品所共有。

另外,对于商品的理解,马克思还特别强调了其与财富的区别:“因此,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一代伟人智慧的结晶摘要:对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对于这里所说的“生产方式”有着不同的解释,所以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也就有不同的认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方法,概括的说,就是唯物辩证法。

全书的体系和结构,是一个科学的严密的整体。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马克思自己也说过:《资本论》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

资本论前两卷的内容分别可以概括为资本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流通过程关键词:资本论;劳动;价值;利润从1843年到1883年,马克思写《资本论》花费了40年时间,在这期间他留下了浩繁的创作手稿。

马克思为构建他那庞大而又深邃的劳动价值学说耗费了毕生精力,生前仅来得及正式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在马克思去世之前《资本论》其余各卷均未能问世,哪怕像手抄本之类也未曾见流传于世间。

马克思去世以后,恩格斯为完成马克思的夙愿,精心整理马克思的手稿,直到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方能与读者见面,而第三卷延至1894年才得以公诸于世。

从第一卷的正式出版到第三卷的公开面世,期间相距27年。

一、《资本论》诞生的时代背景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发展的状况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资本主义制度最先建立于欧洲,最早产生于英国,从17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英、法、德相继暴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逐步进入机器大工业的时代,随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先后在英、法、德占据了统治地位。

但是从19世纪30年代起,特别是4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于1825年在英国第一次发生后,继续不停地周期发生,至1857年开始扩大为世界性的大危机。

从此,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毫无例外地都被周期性地卷进难于挽救的经济危机的大风暴中,这清楚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地阐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和历史趋势,以便指导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及早解决,成为异常迫切的时代需要。

2.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指导思想来作为行动指南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愈加重,广大劳动群众越加困难,同时由于机器排挤工人,使相对过剩人口急增多。

因而促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年至1838年,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反抗斗争等;都表明了欧洲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尤其是1848至1849年的欧洲大革命,更是掀起了各国工人斗争的设法高潮。

马克思、恩格斯所领导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发挥了组织和指导各国工人斗争的积极作用,但是每次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这就不得不引马克思的深刻反思,得出的结论是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教育他的、统一组织和行动的指导思想,需要有一个为本阶级服务的思想体系和科学理论。

构成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主要论著《资本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3.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也需要进行理论变革从前面分析的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延革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如果说古典政治经济学还有一定的科学成份,那么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就完全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奴仆,他们捏造种种反动谬论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反对工人阶级运动,鼓吹阶级调和,这就促使政治经济学进行理论变革成为非常必要的客观要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概括地说:《资本论》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理论的总结,是革命的需要。

二、《资本论》的主要内容1.《资本论》第一卷列宁说过:“研究这个历史上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衰落,就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的内容”。

马克思对整个《资本论》第一卷做了个总结,这个总结的内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出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个人的以本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

但资本主义生产又以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必然性,对本身加以否定。

这是否定之否定。

”代替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是集体所有制。

生产资料重新同生产者结合起来,但已不是在前资本主义的基础上,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已有的成就―自由劳动者的协作,土地与由他们生产资料的共有制―的基础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这样研究经济现象的,即在它们的互相联系和运动中,也就是在矛盾的连续产生及其同时的解决中研究它们。

商品从一开始就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细胞的形式”来考察的,也就是说,不是孤立地、而是作为整体的出发点来考察的;并且是研究商品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价值在交换中从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研究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货币中寻求解决,即寻求自己运动的形式。

但是在这里商品和货币都不是作为孤立的物,而是作为价值表现的两极出现的。

2.《资本论》第二卷资本论第二卷要主要讲流通领域,但是应该把单纯流通和资本主义流通或资本流通过程分开。

商品流通在资本主义以前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商品流通已经达到相当水平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出发点。

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商业―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在发展流通时改造了流通,使单纯流通成为资本主义流通。

流通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资本;一种特殊商品即劳动力也加入了流通了。

使劳动力变为商品的生产资料同生产者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和出发点,是所谓原始积累,而资本主义生产经常再生产这种分离。

资本主义生产不仅再生产资本和资本家,而且再生产无产阶级,即再生产资本主义关系;因而,资本主义生产再生产资本主义流通的客体,再生产资本主义市场。

资本生产过程不仅以价值,而且以价值的运动、价值形式的交替,即价值从商品形式变为货币形式以及相反的更替为前提的。

因此在分析作为《资本论》第一卷研究对象的资本生产过程以前,必须先分析商品流通或单纯流通。

在第二卷研究的已经不是单纯流通,而是“资本的流通过程”。

后者的分析只能在资本生产过程分析以后做;因为只有在那以后才能弄清资本的实质,弄清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才能提出资本流通问题,即提出“资本在反复循环中时而采取时而脱离的不同形式”更替的问题。

三、学习《资本论》后的感悟与认识1.《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充分体现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作了深刻分析,使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根本的革命,并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展示了马克思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的信念和信仰。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资本论》之所以能够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就在于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的运用。

《资本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客观逻辑(关于客观对象自身发展辩证法的思想形式)和主观逻辑(关于思维自身的辩证法的思想形式)的统一,马克思将辩证法作为其逻辑和认识论的灵魂,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对一种具体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和一门具体科学(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仅使辩证法哲学得到充分而严格的验证,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2.《资本论》是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教科书时隔140年后的今天,《资本论》在理论上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仍然熠熠生辉。

《资本论》虽然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规律的研究,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殊规律,但同时又阐明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诸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价格运动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等,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论》蕴涵的关于金融、管理、财政、贸易、产权等方面的思想观点是当今发展马克思主义应用经济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交换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及其阶级利益关系学说,对于我们今天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状况、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性发展和完善都具有重大借鉴价值。

这部倾注着马克思40年心血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不仅在思想理论上,而且在社会实践上,对全世界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3.《资本论》揭示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客观规律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包含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至第六篇中,中心是阐明剩余价值的来源,资本的本质和剩余价值规律,构成了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的核心和基石。

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这是这个绝对规律,必将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动机和决定目的,是资本尽可能多地自行繁殖,也就是尽可能多地生产剩余价值,因为也就是资本家尽可能多地剥削劳动力。

在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中,对剩余价值的追逐是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在剩余价值的追逐和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作用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化,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必将灭亡。

社会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区别,不在于价值是否增值,而在于这种价值增值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的价值增值意味着以更少的劳动为人民生产更多更好的社会财富。

资本主义的价值增值意味着资本家更多地剥夺人民生产的财富据为己有。

而社会发展历程中,资本主义社会中由资本家直接剥夺的财富在逐渐减少,反馈为人民生产的社会财富在逐渐增加。

社会主义社会则正在充分发挥第二时期物质财务积累的作用,以期更好地实现价值快速增值反哺人民生产。

因为,社会的发展正在向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共同靠近,这样的融合和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参考文献: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