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级下册 《马说》上课课件

合集下载

第23课《马说》课件(2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3课《马说》课件(2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我相信所有的伯乐一定会尊重教育 ,尊重人才。让千里马能够物尽其 用,人尽其才。愿伯乐们能够拥有 一双慧眼。.因为世界上不是缺少 千里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眼 睛。 韩愈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 ”的命运,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 但未免绝对。我们要主动地去争取 ,像毛遂一样的自荐,方可把握住 自己的命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活动一 积累词语
1、梳理文意
所以 即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

受辱
并列
马槽
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
预学4 听读课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zhǐ
pián
cáolì
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shí
sù dàn sì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shí
xiàn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
鞭赶 按 方法
竭尽 才能 音节助词 通晓
拿着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
面对
表反问的副词

代词,他们
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 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 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21张ppt)
邪—— 通“耶”,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 “吗”。
分析文段三: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
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学习第二段
实词
一食—— 吃一顿 食马者—— 通“饲”, 才美—— 才喂能,美好的
素质
外见—— 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
等——
常——
虚词:
是——
或—— 有时 其—— 代“千里马”安—
等同,一样 普通的 这种,作代词
怎么
分析文段二:
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马马虎虎,心猿意马,走马观花,更不能指鹿为马,溜须拍马,成为害群之马。
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 一种议论体裁,是 一些文人志士对事 对物有感而发,宣 泄心中郁闷,托物 寓意的一种体裁。 “马说”即谈马、 论马。我们学习过 的的说体文章有: 周敦颐的《爱莲
读准字音
祗 zhĭ 槽枥 cáo lì 石 dàn
骈 pián 见 xiàn
邪 yé
shí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 sì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有了缺点错误,赶快悬崖勒马,马上改正。
学习第三段
实词
策之—— 用马鞭子打 执策—— 马鞭子 道—— 正确的方法 尽—— 竭尽 材—— 通“才”,才能 鸣—— 鸣叫 通—— 通晓 执—— 握 临—— 面对 知—— 识别,了解
策之—— 作代词,代千里马 虚词 以—— 按照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21张PPT)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B. 策之不以其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其真不知.马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解析】A项,用马鞭驱赶。/马鞭。B项,方法。/说。C项,知道,了 解。D项,吃。/同“饲”,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六单元
自主知识导学
23 马 说
合作探究学习
提升拓展训练
1.识记并理解重点文言词语;识记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能背诵 全文。
2.理解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掌握托物寓意的写法。
《马说》的作者是 韩愈 ,字 谓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 ”,
教育 家。
退之 ,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 唐 代文学家、 思想 家、
然 龙 弗 得 云 /无 以 神 其 灵 矣
10.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_其__所__凭__依__,__乃__其__所__自__为__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完此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示__例__:__施__展__个__人__才__能__的__机__会__、__条__件__并__不__是__从__天__而__降__的__,__而__是__要__靠__自__己__ _去__创__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 这样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神妙地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依 靠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第23课《马说》课件(共4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3课《马说》课件(共4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从“说”的文体角度,体会韩愈语言特点
本文题目为“马说”,是什么意思?
“说”是古代一种以“议论兼记叙” 为表达方式的文体,又叫“杂 说”“说体文”。本文课题“马说”, 即是对千里马的形象进行记叙、议论。
《马说》依次记叙了“惨死”的千里马、“挨饿”的千里马、 “孤独”的千里马,作者为何不按照严重程度逐渐加强的顺 序来安排内容呢?
起承转合议“马”
第二课时:言语如潮诉“马”
怀才不遇托“马”
预习提示
(一)注意以下字的读音,读清课文。 祗(zh ǐ )、骈(pi á n)、槽(c á o)、枥(l ì)、 食( shí)不饱 食( sì)马者 尽粟(s ù ) 一石(d à n)、才美不外见(xi à n) (二)把握节奏,读顺句读。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三)结合注释,读懂文意。 1.重要文言实词:故、是、策 2.重要文言虚词:呜呼、也 (1)“呜呼”有以下四种含义,细读课文,文中的“呜呼”是什么意思? A.叹词,表示悲伤。如“呜呼,亦可悲也。” B.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如“呜呼孝廉谁可比!” C.旧时祭文中常用“呜呼”,后因以借指死亡。如“就是不一命呜呼,也会半死。” D.象声词。多用作哭声或鸟鸣声。如“众鸟千百为羣,甚会呜呼啁哳[zhāo zhā]”
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变化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深入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得出 结论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作业: 背诵课文
马说
韩愈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 第二课时
环节一 言语如潮诉“马”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18张PPT)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
称也。(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悲叹千里马的遭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示疑问,对
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的方法。 执策而临之 面对。
2.一词多义
以 不以千里称也: 介词,凭借。
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 奴隶人之手: 结构助词,的。
之 马之千里者: 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补足音节,无实义。
安求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 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 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
能文能武,有勇有谋——人才
韩愈

然世 后有 有伯 千乐 里, 马 。

一、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 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 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谥号“文”,又称“韩文 公”。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 运动的倡导者。
五、四读课文——结合文体,掌握手法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 上某些问题的观点、看法,写法灵活,跟现代的 杂文大体相近。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借讲 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也就是我 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千里马——怀才不遇的人
伯 乐——能够赏识人才的人
托物寓意
食马者——埋没人才的人/统治者
二、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 里称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1》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1》PPT课件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 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 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 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 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 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 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 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 “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有“ 文起八代之家”的美誉,作品都收录在《 昌黎先生集》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 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 马经常有的,但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 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 屈辱,在马槽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不以千 里马而著称。
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 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 的行军司马;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 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 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 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学上, 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 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 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 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 发展道路。
马说
马韩说 愈(公元768年—824年),字退之,唐 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 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 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 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后, 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 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 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9年(元和十四 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第23课《马说》课件(3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3课《马说》课件(3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 的是人才问题, 《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 马的问题。”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特点: 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华丽,跟杂文相近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 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 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作者名片
韩愈 (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 导者。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兄嫂抚养,刻苦自学。后官至吏 部侍郎,病逝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被列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 响颇大,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有《昌黎先生集》散文尤其著名,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朗读正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
zhǐ
pián cáolì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shí sù dàn sì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
shí
xiàn
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
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sì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yé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疏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共同 解决文中重要字词的含义。
擅长相马的人
日行千里的马
表转折,但是
即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6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6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 但 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 人!”德彝惭而退。
令:让 举:选举 贤:品德高尚的人 诘:责问
对:回答 但:只是 于:在 长:长处 岂:哪里
于:对,向 惭:感到惭愧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 骈死 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然:这样 而:转折 故:所以 虽:即使,虽然 名:名贵 名:①取名,命名②说出③有名,闻名
祗:同“衹(只)”,只、仅 于:在 奴隶人:奴仆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于:在
槽枥:马槽 以:用 称:著称
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伯乐不常有)以及被埋 没的情形
马之 千里者,一食 或 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 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求其能 千里也?千里:日行千里 或:①有人②有时③或许
患:担心 知:了解 安:怎么
于:在,以,用,对,对于, 到,给,向,对,从,由……
良马对
【北宋】岳飞
高宗(宋)谓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 饮泉一斛(hù量器,一斛十斗),然非精洁即不爱。介(披甲)而驰,初不甚疾, 比(bì,等到)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解脱)鞍甲而不息 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随便)取,裕而不逞,致远之才也,不幸相继 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mò,饲料)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驾马)未 安(稳当),踊跃疾驱,甫(刚刚)百里,力竭汗喘,殆(dài,危险)欲毙(死) 然。此其寡(少)取易(容易)盈(满足),好(喜)逞易穷(穷尽,本领完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共26张PPT)

B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 并列 ) (2)之( 面对 ) (4)其.真无马邪(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它)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 出来。
感上的作用。
目录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课后提升
ONE
课前导学
KE QIAN DAO XUE
01
(一)知识链接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阳(
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为《昌黎 先生集》。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著名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 对浮华文风,提出“唯陈言之务去”。韩愈推动了文学发展,被后世 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句式灵活多变,文笔流畅而有气 势,对后世的文风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六单元
23* 马 说
目录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课后提升
01
课前导学
KE QIAN DAO XUE
目录
03
课后提升
KE HOU TI SHENG
语文
02
课堂导练
KE TANG DAO LIAN
导学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目标 2.结合具体文句,反复诵读,理解虚词在调配语气、表达情
不常有。故.( 所以 )虽.( 即使
)有名马,祗.
(同“衹(只)”,只,仅 )辱.( 受到屈辱
)于.(

)奴.隶.
人.( 奴仆 )之手,骈.( 并列
)死于.( 在
)槽.枥.
( 马槽 )之间,不以千里称.( 著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PPT优质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PPT优质课件

二、课外阅读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 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 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 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 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 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 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3)其: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词,代千里马 )
②其. 真无马邪?( 副词,表示诘问语气 )
③其. 真不知马也!( 副词,表推测,恐怕 )
(4)以:①不. 以千里称也( 介词,因)为
②策之不. 以其道(
介词,照)
(5)而:①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 连词,表示转折),但是
②执策而临之. ( 连词,表示修饰,) 不翻译
第六单元
23.*马说
自读导航
ღ走进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郡 (今河北昌黎)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 世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 勇夺三军之帅”。其散文和诗均负盛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 《外集》十卷等。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 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 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 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31张PPT)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 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 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 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 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 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 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的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 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 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 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 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 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 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 解并且体贴它啊。
读“马”——字音、语调、节奏、大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 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文言虚词的语气表达作用
文言虚词: 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
zhǐ rǔ pián cáo lì yé 祗辱骈槽枥邪

xiàn

策 外见 伯乐
shí sù dàn 一食或尽粟一石
sì 食马者
1.“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2.“说”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3.“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不是天下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
拓展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试梳理论证思路。
提出论点: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正面论证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 有
反面论证 故虽有名 马…... 不以千里称 也。
进一步从 反面论证:
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 也”
痛斥执策者的愚蠢
勾画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
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 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 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 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 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 州)人,唐代文学家,“唐 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 八代之衰”的美誉。曾与柳 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 文道合一,反对骈体文,提 倡散文,作品都收在《昌黎 先生集》里。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 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 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 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 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 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第二段重点
实词
虚词:
一食: 吃一顿
或:有时
食马者:通“饲”,喂
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 年(800)。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 宰相以求得提拔,却一直未被采纳。虽然没能得到重用, 但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来的几年内,他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 度使张建封,也并未得到特别的赏识,所以常常郁郁寡 欢,并有“伯乐不常有”之叹。他进京城应试以图做官, 在京城上下奔走相告,待了十年之久,最终还是怀着无 限怨愤离开了长安。韩愈的坎坷遭遇正是写作《马说》 的思想基础,而此文的另一用意是委婉地表白心迹,并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  (共30张PPT)
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 足,才美 / 不外见(xiàn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求 / 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 / 不能尽其材,鸣之 / 而不能通其意,执 策 / 而临之,曰:“天下 / 无马!” 呜呼!其 / 真无马邪(yé)?其/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乐不常有。
2.如果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合作探究
3.“祗辱于”“骈死于” 等词语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写出了千里马在没有被伯乐发现的遭遇,暗含了作者 的无限痛惜之情。
提出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第一段:阐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
4.“千里马”与“常马”有什么区别? 一食或尽粟一石。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合作探究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槽枥 粟




奴隶 食马者 执策 邪
朗读课文
马说
世/有伯乐(lè) , 然后/有 / 千里马。千里马 / 常有,而 / 伯乐不 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 / 奴隶人之手,骈(pián )死于/ 槽(cáo)枥
(lì)之间,不以千里 / 称(chēnɡ)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 / 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 /不
一食:吃一次。
或:有时。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20张PPT)

你会译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读出语气 :
抓住句末
字 语气
不以千里称也。 不以千里称。 安求其能千里也?(乎) 其真不知马也! (矣)
读懂课文:
1、读了全文,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是什么关系? 2、千里马为什么不能日行千里?
答疑解难:
要求:
将自己划出的疑难问题提出, 会的同学解疑,同学不会的老师 再进行指导。
当堂检测:
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养 )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策 执策而临之( 鞭子)
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千里)马
其 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反问)语气
其真无马邪(

表推测语气
才美不外见(、其真无马邪 (xié) 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读出停顿: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疏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独立翻译全文。 要求:
1、把不会翻译的句子或有疑问的 字词划出来。
2、译完的请举手。
3、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出“食马者不知马”?刻画出食马者 怎样的形象?
4、本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指什 么样的人?
深入探究: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 是说“马”吗?
O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 孟县)人, 唐代著名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 祖籍河北昌黎,故世称韩昌 黎,其作品都收集在《昌黎先生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邪?其真不知马也!
执策:拿着马鞭。策:马鞭,名词。
临:面对。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难道,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邪(yé):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表示推测语气,恐怕。
知:懂得。
译文: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
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千里:名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 一食(shí):吃一次。食,动词,吃。 或:有时。 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120斤。 译文: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 食。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同“饲”,喂。以下除“食不饱 ”的“食”念shí,其余的“食”都念sì。 其:指千里马,代词。 能千里:能日行千里。 译文: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 的本领来喂养它。
译文注释
请同学们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尝 试翻译全文。有不懂的字词或句子,请标 注出来。
译文注释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
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字伯 乐,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 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是:这,指示代词。
虽:虽然
能:才能。
见,同“现”。
且:犹,尚且。
欲:想要,要。
等:相当。
不可得:不可能,办不到。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译文: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
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 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反而拿着 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 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第三章 作品剖析
整体感知
1.课文共三段,每一段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马 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层 递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
2.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填空。 (1)文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是全文的中 心论点,并正面表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到(决定性)的 作用。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从反面进行议论 ,暗示千里马被(埋没 )的必然性。 (3)本段描写千里马不幸遭遇的一句是(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并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1)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表现出“食马者”浅薄无知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识得千里马吧!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 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 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 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 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 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 千里呢?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
马 说韩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文体特征,积累 “虽”“食”“或 ”“且”“策”“临”等易考词语。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3、正确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 条件,努力学习,做有用之才。
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
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之,指千里马,代词。 不以其道: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尽其材:竭尽它的全部才能。材,才能,才干。 之:助词,调节音节,不译。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译文: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 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 它的意思。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虽:即使。 祗:同“衹(只)”,只,仅。 辱:这里指受屈辱。 奴隶人:奴仆。 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槽(cáo)枥(lì):马槽。 以,凭借,介词。 称,称颂,称道。 译文: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 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第一章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 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倡 导古文运动,被列为“唐宋八大 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有《昌黎先生集》。本文节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是《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
第二章 文章导入
检 查 预 习 《马说》解题
1、“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2、“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3、“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 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谈谈千里马的问题。”
检查预习
马说
世\有伯乐(lè),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 (chē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 (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