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二中2015_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二中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计22题,每题3分合计66分)
1.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当它氧化生成1g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A.26.0kJ B.51.9kJ C.155.8kJ D.467.3kJ
2.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时对大气污染程度最小的燃料是()
A.液化气B.煤油 C.煤球 D.木柴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
⑤H2在Cl2中燃烧.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D.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5.已知化学反应2C(s)+O2(g)CO2(g)、2CO(g)+O2(g)2CO2(g)都
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
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D.将一定质量的碳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NH4Cl晶体受热分解B.木炭燃烧
C.钠与水反应D.酸碱中和反应
7.已知在1.01×105 Pa、298K条件下,2mol H2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O(g)═H2(g)+O2(g)△H=+242 kJ•mol﹣1
B.2H2(g)+O2(g)=2H2O(l)△H=﹣484 kJ•mol﹣1
C.H2O(g)+O2(g)=H2O(g)△H=+242 kJ•mol﹣1
D.2H2(g)+O2(g)═2H2O(g)△H=+484 kJ•mol﹣1
8.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l)+1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
B.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
C.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
D.C8H18(l)+12.5O2(g)═8CO2(g)+9H2O(l)△H=﹣48.40kJ•mol
9.某些金属氧化物粉末和Al粉在镁条的引燃下也可以发生铝热反应.下列反应速率(v)和温度(T)的关系示意图中与铝热反应最接近的是()
A.B. C.D.
10.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A. B.C.
D.
11.把镁条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氢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因素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Cl﹣的浓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
12.在容积固定的2L 密闭容器中进行着一个可逆反应X(g)+2Y(g)⇌2Z(g),用Y的物质的量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v的单位为mol•(L•s)﹣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A.X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B.Y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
C.Z的物质的量的增加D.Y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13.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 (g)CO2(g)+H2(g)△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
确的是()
A.增加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D.更换催化剂
14.已知2SO2(g)+O2(g)⇌2SO3(g);△H=﹣197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 2mol SO2和1mol O2;(乙) 1mol SO2和0.5mol O2;(丙) 2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
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
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
15.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和0.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16.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
17.100g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积,CO2占体积,且C(S)+ O2(g)═CO(g)△H=﹣
110.35KJ•mol﹣1,CO(g)+ O2(g)═CO2(g)△H=﹣282.57KJ•mol﹣1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A.392.92KJ B.2489.44KJ C.784.92KJ D.3274.3KJ
18.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N2O4⇌2NO2
C.Br2(g)+H2⇌2HBr D.6NO+4NH3⇌5N2+3H2O
19.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W+Z,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υ)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X、Y、W、Z四种物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W、Z均为气体,X、Y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B.X、Y均为气体,W、Z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C.X、Y或W、Z中均只有一种为气体
D.X、Y均为气体,W、Z均为液体或固体
20.反应:PCl5(g)⇌PCl 3(g)+Cl2(g)①
2HI(g)⇌H2(g)+I2(g)②
2NO2(g)⇌N2O4(g)③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均是a%.若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体积不变,分别再加入一定量的各自的反应物,则转化率()
A.均不变B.均增大
C.①增大,②不变,③减少D.①减少,②不变,③增大
21.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2SO2(g)+O2(g)⇌2SO3(g);△H=﹣197kJ/mol 现有容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充入的气体和反应放出的热量(Q)如下表所
A.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1molSO3气体放热98.5kJ
B.在上述条件下每摩该反应进行到底时放出的热量为197kJ
C.Q1=2Q2=2Q3=197
D.2Q2=2Q3<Q1<197kJ
22.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g)+mY (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Z(g),再将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mol•L﹣1
23.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 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退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
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24.0P总
二、填空题(共三道题,合计34分)
24.将0.1mol MnO2粉末加入到50mL过氧化氢溶液(H2O2,ρ=1.1g/mL)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
(2)放出一半气体所需的时间为.
(3)反应放出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约为.
(4)A,B,C,D各点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
(5)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
(6)计算H2O2初始状态的浓度.
25.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H1
②CO2(g)+3H2(g)⇌CH3OH(g)+H2O(g)△H2
③CO2(g)+H2(g)⇌CO(g)+H2O(g)△H3
由此计算△H1= kJ.mol﹣1,已知△H2=﹣58kJ.mol﹣1,则△H3= kJ.mol ﹣1
(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3)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a)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a(CO)值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其判断理由是
26.合金贮氢材料具有优异的吸收氢性能,在配合氢能的开发中起到重要作用.
(1)一定温度下,某贮氢合金(M)的贮氢过程如图所示,
纵轴为平衡时氢气的压强(p),横轴表示固相中氢原子与金属原子的个数比().在OA段,
氢溶解于M中形成固溶体MH x,随着氢气压强的增大,逐惭增大;在AB段,MH x与氢气发生氢化反应生成氢化物MH y,氢化反应方程式为:zMH x(s)+H2(g)═ZMH y(s)△H(Ⅰ);在B点,氢化反应结束,进一步增大氢气压强,H/M几乎不变.反应(Ⅰ)中z= (用含x和y的代数式表示).温度为T1时,2g某合金4min内吸收氢气240mL,吸氢速率v= mL•g﹣1•min.反应的焓变△HⅠ0(填“>”“<”或“=”).
(2)η表示单位质量贮氢合金在氢化反应阶段的最大吸氢量占其总吸氢量的比例,则温度为T1、T2时,η(T1)η(T2)(填“>”“<”或“=”).当反应(Ⅰ)处于图中a点时,保持温度不变,向恒容体系中通入少量氢气,达到平衡后反应(Ⅰ)可能处于图中的点(填“b”“c”或“d”),该贮氢合金可通过或
的方式释放氢气.
(3)贮氢合金ThNi5可催化由CO、H2合成CH4的反应,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已知温度为T时:CH4(g)+2H2O=CO2(g)+4H2(g)△H=+165KJ•mol,CO (g)+H2O(g)=CO2(g)+H2(g)△H=﹣41KJ•mol.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二中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计22题,每题3分合计66分)
1.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当它氧化生成1g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A.26.0kJ B.51.9kJ C.155.8kJ D.467.3kJ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燃烧热的概念可知,1mol葡萄糖燃烧放出2804KJ热量时生成6mol液态水,即108g水,通过假设生成1g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xg,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可知葡萄糖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
(s)+6O2 6CO2(g)+6H2O(l)△H=﹣2804kJ/mol
即生成108g108gH2O放出2804kJ的热量,
设生成1g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xg,
可得:
解得:x=26.0kJ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的概念,把握住燃烧热是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较简单.根据燃烧热的概念来写出葡萄糖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来解本题.
2.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时对大气污染程度最小的燃料是()
A.液化气B.煤油 C.煤球 D.木柴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专题】有机化学基础.
【分析】A、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不是污染气体;
B、煤油的主要成分是C9~C16的多种烃类混合物,如果氧气不足会有CO生成,较液化气燃烧更不充分;
C、煤球属于固体,不易充分燃烧,且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大气的物质;
D、木柴燃烧时容易燃烧不充分,产生灰尘和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大气的物质.
【解答】解:A、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不是污染气体,故A可选;
B、煤油的主要成分是C9~C16的多种烃类混合物,如果氧气不足会有CO生成,较液化气燃烧更不充分,故B不选;
C、煤球属于固体,不易充分燃烧,且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大气的物质,故C不选;
D、木柴燃烧时容易燃烧不充分,产生灰尘和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大气的物质,故D不选.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燃料燃烧时生成物的性质方面的知识.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
⑤H2在Cl2中燃烧.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C.②⑤ D.①③⑤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反应(如铵盐和强碱).
【解答】解: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吸收热量,是物理变化,不属于吸热反应,故①错误,
②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②正确,
③浓H2SO4稀释,放出热量,是物理变化,不属于放热反应,故③错误,
④固体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是物理变化,不属于放热反应,故④错误,
⑤H2在Cl2中燃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⑤正确,
故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②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吸热反应,难度不大.抓住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D.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是否加热无关;
B.化学反应中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还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C.所有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是否加热无关.
【解答】解:A.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有的不需加热.如木炭的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点燃的目的是使其达到着火点.再如铝热反应也是,故A错误;
B.化学反应中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还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放热和吸热,故B正确;
C.所有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
D.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有的不需加热.如木炭的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点燃的目的是使其达到着火点.再如铝热反应也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关于解答化学中吸热或放热的类型题时,应该熟练记住吸热或放热的判断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5.已知化学反应2C(s)+O2(g)CO2(g)、2CO(g)+O2(g)2CO2(g)都
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
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D.将一定质量的碳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根据放热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等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大于不完全燃烧时的热量,据此来解答.
【解答】解:A、因2C+O2=2CO是放热反应,所以12gC和16gO2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28gCO 所具有的能量,故A错误;
B、因2CO+O2═2CO2是放热反应,所以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正确;
C、因2C+O2=2CO,2CO+O2═2CO2都是放热反应,所以C+O2=CO2也是放热反应,所以12gC和32O2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故C正确;
D、因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所以一定质量的碳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放热反应,解此类题要明确,反应物能量是指所有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能量是指所有生成物总能量和,而不是某一个反应物和某一个生成物能量进行对比.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NH4Cl晶体受热分解B.木炭燃烧
C.钠与水反应D.酸碱中和反应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根据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根据常见的吸热反应来回答.
【解答】解:A、NH4Cl晶体受热分解是一个吸热反应,故A正确;
B、木炭的燃烧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B错误;
C、钠与水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C错误;
D、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常见的反应的吸热放热情况,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7.已知在1.01×105 Pa、298K条件下,2mol H2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O(g)═H2(g)+O2(g)△H=+242 kJ•mol﹣1
B.2H2(g)+O2(g)=2H2O(l)△H=﹣484 kJ•mol﹣1
C.H2O(g)+O2(g)=H2O(g)△H=+242 kJ•mol﹣1
D.2H2(g)+O2(g)═2H2O(g)△H=+484 kJ•mol﹣1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的逆过程为吸热过程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来判断;
C、根据反应放热时焓变符号为负来判断;
D、根据反应放热时焓变符号为负来判断.
【解答】解:A、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则1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
放出242kJ热量,其逆过程就要吸收这些热量,有:H2O(g)=H2(g)+O2(g)△H=+242kJ•mol ﹣1,故A正确;
B、生成的水应该为气态,而不是液态,故B错误;
C、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焓变符号为负,故C错误;
D、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焓变符号为负,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题目难度中等,该题型是现在高考的热点.
8.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l)+1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
B.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
C.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
D.C8H18(l)+12.5O2(g)═8CO2(g)+9H2O(l)△H=﹣48.40kJ•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则1mol 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114=5518kJ,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
则1mol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114=5518kJ,
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8H18(l)+O2(g)═8CO2(g)+9H2O(l)△H=﹣5518kJ/mol,
即为: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热量的关系及热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即可解答,较简单.
9.某些金属氧化物粉末和Al粉在镁条的引燃下也可以发生铝热反应.下列反应速率(v)和温度(T)的关系示意图中与铝热反应最接近的是()
A.B. C.D.
【考点】探究铝热反应.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铝热反应需要加热反应才能开始,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因通过加热引发铝热反应,所以开始速率为零,一旦反应开始,反应不断放热,温度不断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B正确,
关系B.
【点评】本题考查了铝热反应特点及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方面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铝热反应中能量变化.
10.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A. B.C.
D.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由题意可知,图中实线表示的块状的碳酸钙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虚线所示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利用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来解答.
【解答】解:固体表面积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加入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较块状碳酸钙反应速率大,
即相同时间内虚线所示的曲线对应的损失的质量大,因为 a>b导致最终损失的质量a>b,由图象可知,只有C符合,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图象分析,为高频考点,明确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盐酸足量时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相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1.把镁条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氢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因素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Cl﹣的浓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由图可知,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利用反应实质为Mg+2H+═Mg2++H2↑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因图中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发生的反应为Mg+2H+═Mg2++H2↑,①开始盐酸的浓度较大,反应速率加快,但随反应的进行,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
①正确;
②由反应可知Mg参加反应,开始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但随反应的进行,接触面积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②正确;
③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则反应速率加快,但随反应的进行,反应变慢,放出的热量减小,温度降低,则反应速率减小,故③正确;
④因Cl﹣不参加反应,Cl﹣的浓度增大或减小都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且该反应中Cl﹣的浓度不变,故④错误;
即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①②③,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生明确图象中的反应速率变化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在容积固定的2L 密闭容器中进行着一个可逆反应X(g)+2Y(g)⇌2Z(g),用Y的物质的量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v的单位为mol•(L•s)﹣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A.X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B.Y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
C.Z的物质的量的增加D.Y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观察图象,纵坐标为Y的反应速率,横坐标为时间,由微分法可知,二者之积为浓度,故V(正)×t(平衡)表示Y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减少的浓度,V(逆)×t(平衡)表示B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增大的浓度,故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Y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净”减少的浓度,再利用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判断X的浓度变化,据此解答.
【解答】解:V(正)×t(平衡)表示Y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减少的浓度,V(逆)×t(平衡)表示Y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增大的浓度,故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Y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净”减少的浓度,即阴影为平衡时Y的浓度减少量△c(Y),
A、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c(X)=△c(Y),为阴影面积的一半,故A 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阴影为平衡时Y的浓度减少量△c(Y),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阴影为平衡时Y的浓度减少量△c(Y),故C错误;
D、阴影为平衡时Y的浓度减少量△c(Y),容器的体积为2L,阴影部分的面积不能表示Y 的物质的量的减少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试题为化学平衡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大,可以借助数学微分方法理解v﹣t时间图象中所围区域面积的含义.
13.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 (g)CO2(g)+H2(g)△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
确的是()
A.增加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D.更换催化剂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使平衡正向进行,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回答判断.
【解答】解: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让平衡正向进行即可.
A、增加压强,该平衡不会发生移动,故A错误;
B、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方向即正向进行,故B正确;
C、增大CO的浓度,化学平衡向着正方向进行,但是一氧化碳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
D、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方面的知识,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注意知识的积累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4.已知2SO2(g)+O2(g)⇌2SO3(g);△H=﹣197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 2mol SO2和1mol O2;(乙) 1mol SO2和0.5mol O2;(丙) 2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
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
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
【考点】等效平衡.
【专题】压轴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恒温恒容,甲与乙起始n(SO2):n(O2)=2:1,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甲中转化率增大;丙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可得n(SO2)=2mol,n(O2)=1mol,与甲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据此结合选项解答;【解答】解:恒温恒容,甲与乙起始n(SO2):n(O2)=2:1,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转化率增大;丙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可得n(SO2)=2mol,n(O2)=1mol,与甲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
A、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压强P甲=P丙,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P乙<P甲<2P乙,故P甲=P丙<2P乙,故A错误;
B、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质量m甲=m丙,甲等效为在乙到达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 SO2和0.5mol O2,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SO2转化率增大,m甲>2m乙,故m甲=m丙>2m乙,故B正确;
C、对于甲、乙,SO2、O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SO2)与c(O2)之比为定值2:1,丙为分解反应,丙中c(SO2)与c(O2)之比为2:1,故k甲=k丙=k乙=2,故C
错误;
D、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Q甲+Q丙=197,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SO2转化率增大,故Q甲>2Q乙,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与计算、反应热知识、等效平衡等,难度较大,注意构建甲、乙平衡建立的途径,注意理解等效平衡.
15.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和0.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50s内,△n(PCl3)=0.16mol,根据v=计算v(PCl3);B、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n(PCl3)=0.2mol,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 (PCl3)=0.11 mol/L,则n′(PCl3)=0.22mol,根据平衡时n(PCl3),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C、先求平衡常数K,再求浓度商(Qc),K>Qc,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Qc,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Qc,说明平衡不移动,据此判断平衡移动;
D、等效为起始加入2.0molPCl5,与原平衡相比,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的PCl5转化率较原平衡低,故平衡时PCl3的物质的量小于0.4mol,即相同温度下,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