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规律+正确把握)专题检测(五)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文档资料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文档资料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单选题下图为世界四个半岛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c、d四个半岛依次为()A.亚平宁半岛、朝鲜半岛、雷州半岛、拉布拉多半岛B.伊比利亚半岛、朝鲜半岛、佛罗里达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C.亚平宁半岛、楚科奇半岛、雷州半岛、巴尔干半岛D.亚平宁半岛、朝鲜半岛、雷州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2.关于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半岛a的气候是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形成②半岛b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③半岛c的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④半岛d西侧的气候受西风影响显著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1.D2.D【解析】1.读图,根据经纬度、半岛轮廓及标记名称判断,a是亚平宁半岛,b是朝鲜半岛,c是雷州半岛,d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D对。

2.①半岛a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①错。

②半岛b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②对。

③半岛c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③错。

④半岛d 西侧的气候受西风影响显著,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对。

D对。

干旱河谷森林分布的下线主要受水分和湿度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横断山区干旱河谷不同坡向森林分布下线高度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东南坡森林分布下线高度较高的原因是A.光照充足,蒸发量大B.降水丰沛,气候湿润C.地形平缓,落差较小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4.与2019年相比,2009年森林分布下线高度有所变化,影响其变化的人为原因是A.开垦荒地B.退耕还林C.土壤退化D.水土流失【答案】3.A4.B【解析】3.森林适宜分布在水分条件好的地区,因此影响森林下线的因素主要为水分。

读图可知东南坡森林下线高度高于其他坡,主要是由于东南坡属于阳坡,光照充足,蒸发量大,使得该坡的水分条件较差,答案选A项。

如果“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则森林下线低,B错。

地形、土壤对森林分布影响很小,CD错。

4.读图可知,与2019年相比,引起2009年林树下线降低,说明该地的水分条件变好,开垦荒地、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都会导致植被减少,蒸发量加剧,水分条件变差,下线升高,A、C、D错。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练习 专题检测(五)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含解析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练习 专题检测(五)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含解析

专题检测(五)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2016·青岛二模)读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图甲)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图(图乙),回答1~2题。

1.为保护图甲中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合理的措施不包括()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B.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C.强化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D.采取措施大幅度改变③自然地理要素,使其变得稳定2.关于图乙中E环节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C.夏季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解析:1.D 2.C第1题,保持水土可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民众意识等方面考虑。

③自然地理要素是大气,不可能被人类大幅度改变。

第2题,图乙中E环节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集中,淋溶作用强,易使红壤变得更贫瘠。

(2016·全国甲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3~5题。

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4.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5.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3.C 4.D 5.C第3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

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故选项C正确。

第4题,冻害是由气温过低造成的。

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冬季风力最大,冻害多发,故选项D正确。

第5题,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故选项C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植被与环境考点4+地方性分异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植被与环境考点4+地方性分异规律

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地方性分异规律(2022·安徽省芜湖市期末)土壤温度日较差是反映土壤水热关系的主要指标之一。

由于水的热容量远大于土壤土体本身,土壤水分含量和状态成为影响土壤温度日较差的主要因素。

下图示意山西省芦芽山南北坡林线土壤(10 cm深度)温度及其土壤温度日较差的季节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芦芽山林线土壤温度日较差最小出现在土壤()A.完全冻结季B.完全解冻季C.冻融转换季D.温度最低季2.芦芽山南北坡林线土壤的水热关系()①土壤温度年较差南坡大于北坡②夏季土壤含水量南坡大于北坡③南北坡均水热同季④春季土壤含水量最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芦芽山南北坡林线土壤的水热差异体现了自然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022·福建泉州质量检测)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海拔2 900~3 300 m之间,是该区域最高的森林带。

随着海拔的升高,云杉林群落内的幼苗高度结构、分布格局发生转变。

在海拔3 000 m以下,幼苗表现为随机分布,海拔3 100 m以上,幼苗呈现集群分布。

下图示意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幼苗的高度结构。

据此完成4~6题。

4.各海拔幼苗分布的特点是()A.海拔3 300 m各高度幼苗差异较小B.海拔越高,幼苗的植株数量越少C.高于105 cm的幼苗分布较为均匀D.海拔越高,低于25 cm的幼苗越多5.林带低海拔处幼苗表现为随机分布,说明与高海拔处相比,低海拔处()A.降水总量更多B.热量条件更优C.种内竞争更弱D.灾害威胁更小6.推测海拔3 100 m以上幼苗呈现集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云杉种间竞争较强B.植被覆盖度较低、光照强C.适宜生存区斑块化D.人类活动干扰较小(2022·四川乐山市模拟)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山垂直带谱示意图”。

完成7~8题。

7.自然带①和②分别是()A.山地荒漠带亚高山草甸带B.山地荒漠带山地针叶林带C.山地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D.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8.甲山2 000米南北坡植被差异体现出()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022·山东地理)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

全国卷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全国卷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命题预测 (2019·唐山三模)某科研团队针对我国某热带植物园的生态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 发现该地区有典型的地貌分布,且出露岩石可将降水和大气沉降养分分配给周围的斑块 土壤,而斑块土壤能够维持多样化植物生长(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 1~2 题。
1. 图中显示,分布在该植物园区的地表岩体导致( C ) A. 植物分布更连续 B. 地表形态趋平缓 C. 土壤表层被切割 D. 径流流动遭阻隔 解析:由图可知,该类土壤主要由石灰岩组成,且受流水侵蚀严重,分布在该植物 园区的地表岩体导致土壤表层被切割。由图可知,分布在该植物园区的地表岩体导致植 物分布不连续,地表形态起伏较大,地下径流未被阻隔。
2. 出露岩石对临近斑块土壤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D ) A. 排除水分 B. 连续输入养分 C. 调节温度 D. 可增加碳来源 解析:由于石灰岩中含有一定的碳元素,因此出露岩石对临近斑块土壤的贡献主要 体现在可增加碳来源,对排除水分、连续输入养分和调节温度影响不大。
3. (2019·福建三明三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前为海湾环境,堆积了深厚的石灰岩等。新生代以来, 云贵高原不断抬升,始新世末,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再度被抬升。 西双版纳的山红树种群数量少,零星分布于海拔 600~850 m,石灰岩基底的沟谷, 是地质变迁的残留物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与其伴生的 乔木树种多。山红树的天然繁殖能力较弱,种子成熟期在 10~11 月份,在自然状态下 休眠期极短,常温贮藏 2 个月即完全丧失发芽能力,忌低温干燥,土壤温度 25 ℃以上 才能萌发。 甲图示意全球部分地质年代及干湿冷暖变化,乙图示意西双版纳山红树分布区的气 候资料。
(1) 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 对里海的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

考点二十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命题规律分析】3年考情统计题型示例考点分析命题趋势3年20考,分值99分2015北京,1,4分2015山东,9、10,8分2015天津,5,4分2015浙江,5,4分2014大纲卷,4、5,8分2013课标Ⅰ,4、6,8分2013江苏,6,2分2013山东,3、4,8分2013北京,40⑵,10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高考必考内容,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考查形式是以选择题为主,兼有综合题,难度系数为0.6左右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该考点为高频考点,利用示意图、世界陆地区域图以及垂直自然带图为载体结合当时的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考生的提取信息、知识运用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较强主要形式探究: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1】(2015·江苏地理·7)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

读图回答第下题。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解析】根据其南迁的路线可以看出:开始时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落叶阔叶林,再经过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最后到达热带季风气候的热带雨林,因此C正确。

【答案】1.C【考点透析】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1.形成:2.分布:【典型例题2】(2013·山东卷,3、4,8分)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⑴图中②为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叶混交林⑵)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解析】第(1)题,图中②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草原、荒漠,②区介于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荒漠之间,对应的植被应为草原。

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达标检测(五)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达标检测(五)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专题达标检测(五)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2016·天津高考)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1~2题。

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解析:1.D 2.B 第1题,随着黄河流域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黄河沿岸地区取水量增加,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减少。

第2题,黄河入海水量减少会导致河口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加重;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导致其携带的泥沙量减少,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河流的流量越大,河流的搬运作用越强,故黄河水量减少会使其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河流入海水量减少,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干湿状况基本没有影响。

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被(包括叶茎枝)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

宁夏贺兰山东麓的大部分地区为洪积平原,平均降水量约200 mm。

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四条折线所对应的季节是( )A.①—春季 B.②—秋季C.③—冬季 D.④—夏季4.与其他季节相比,①季节植被覆盖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阳坡,光照充足B.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C.降水较多,植被生长条件好D.土层深厚,树叶宽大茂密5.根据21世纪以来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可推测该地区( )A.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B.地下水位逐渐上升C.流水侵蚀作用减弱 D.荒漠化程度有所加重解析:3.B 4.C 5.D 第3题,要正确理解植被覆盖度的含义,注意比较图中四条折线植被覆盖度的数值差异。

结合植物的生长规律推断,夏季时,水热条件较好,植物生长条件好,植被覆盖度最高,所以夏季应该对应①;冬季时,叶落茎枯,植被覆盖度最低,因而冬季对应④;春季时万物复苏,但植被覆盖度低于秋季,所以②对应秋季、③对应春季。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5.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5.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 A
5.当地牧民选择的最适宜放牧的地带可能是( ) A.1.0~1.2 km B.1.4~1.8 km C.2.0~2.4 km D.2.6~2.8 km
[解析] 据图中信息可知,1.4~1.8 km 处草坡面积比重最 大,适宜当地牧民放牧,故 A,C,D 项错误。B 项正确。
[答案] B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1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1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点14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问题思考] (1)写出下列景观变化所属的地带性规律。

①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②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③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④地方性分异规律
(2)填写下表。

答案热量纬度变化低纬度热量降水量经线水分温度等高线垂直水热地面组成物质
2.主要陆地自然带
[问题思考] 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答案
[知识归纳] 世界主要自然带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自赤道到两极可划分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等。

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内陆地区,随纬度增加和热量条件的差异,可分
为热带草原自然带和温带草原自然带。

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因纬度和热量条件不同,可分为热带荒漠自然带和温带
荒漠自然带。

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讲义:第一部分 第一板块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 含答案

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讲义:第一部分 第一板块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 含答案

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一)时间的计算1.读太阳光照图,填出图中地方时。

(1)A为18:00,B为12:00,C为6:00,D为0:00(或24:00)。

(2)若E点与B点经度相差45°,则此时E点地方时为15:00,F点地方时为3:00。

2.全球新的一天范围是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国际日期变更线;全球同一天的条件是两条日期分界线重合,即180°经线为_0__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读下图,填空。

A为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B为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C为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靠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的方向移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阳直射点向远离某地的方向移去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1.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某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某两个日期相等,则这两个日期大致关于二至日对称(赤道、极昼区、极夜区除外)。

2.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日出、日落方位及昼夜长短的关系。

(四)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的太阳光照射图,此时以180°和135°E 经线将地球分为两天。

2.A 点此时是_3__时,昼长为18小时,A 点的日出时刻是_3__时。

3.C 点正午太阳高度是90°,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设A 点的纬度是56°34′,一架飞机以每小时1 110 km 的速度,从B地沿最短距离飞到A 地,若起飞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8时,问在A 地降落时,A 地的当地时间是16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2018·四川泸州二模)下图是某科考队员在北冰洋拍到的一只北极熊生活照片。

科学家预计,到了2050年,北极熊的数量将减少30%。

据此回答1~2题:1.照片拍摄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北极熊数量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面上升,被淹死B.气温寒冷,被冻死C.食物缺乏,被饿死D.市场需求,被杀死解析:1.B 2.C 第1题,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冬眠状态。

读图可知,图中北冰洋有部分区域冰雪消融,北极熊站在浮冰上,应为北极地区的暖季,即北半球的夏季。

第2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冰山会减少,北极熊赖以生存、捕食的海洋浮冰区逐渐消失,北极熊捕食困难,食物链中断,数量减少,濒临灭绝。

(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生演替的理想场所。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29°34′N,102°59′E)位于贡嘎山东坡,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长达2km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从裸地到先锋群落再到顶级群落的连续植被原生演替序列。

如表示意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演替阶段样地植被特征。

据此回答3~5题:3.海螺沟冰川退缩区,种间竞争力最强的树种是( )A.川滇柳、冬瓜杨B.云冷杉、沙棘C.冬瓜杨、云冷杉D.沙棘、川滇柳4.在植被原生演替过程中( )A.植被郁闭度升高B.地表径流流速加快C.气温日较差增大D.土壤发育趋于成熟5.与同一演替阶段北美冰川退缩区相比,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单位面积植被生物量大,是由于海螺沟( )A.生物群落结构较稳定B.水分和热量条件较好C.植物的种类复杂多样D.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小解析:3.C 4.D 5.B 第3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冰川退缩的时间越早,植物越成熟,越接近顶级群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五)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一、选择题
(2016·青岛二模)读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图甲)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图(图乙),回答1~2题。

1.为保护图甲中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合理的措施不包括( )
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B.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
C.强化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
D.采取措施大幅度改变③自然地理要素,使其变得稳定
2.关于图乙中E环节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
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
C.夏季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
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
解析:1.D 2.C 第1题,保持水土可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民众意识等方面考虑。

③自然地理要素是大气,不可能被人类大幅度改变。

第2题,图乙中E环节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集中,淋溶作用强,易使红壤变得更贫瘠。

(2016·全国甲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3~5题。

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4.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5.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解析:3.C 4.D 5.C 第3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

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故选项C正确。

第4题,冻害是由气温过低造成的。

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冬季风力最大,冻害多发,故选项D正确。

第5题,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故选项C正确。

(2016·江苏高考)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6~7题。

6.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
7.阿尔泰山南坡( )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解析:6.B 7.D 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教授位于森林与山顶冰川的过渡自然带,且所处自然带的自然特征符合高山草甸带的特征。

第7题,阿尔泰山由于纬度较高,且森林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处,因此森林大多为亚寒带针叶林;草场分布于山麓地区和森林与冰川的过渡地带;此时“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应为当地的夏季;阿尔泰山南坡降水主要受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影响。

右图中示意某山地1月等温线呈同心圆分布,且等温线间距相等。

读图完成8~9题。

8.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大陆内部,则图中四地海拔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 )
A.丙坡雪线低于甲坡 B.乙坡度大于丁坡
C.该山地有终年积雪 D.该山地位于低纬度
解析:8.D 9.C 第8题,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大陆内部,甲、乙、丙、丁四地温度相
等,但丁为阳坡,故其海拔最高。

第9题,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甲位于东坡,丙位于西坡,在信风带控制区丙坡雪线高于甲坡,若在西风带控制区,丙坡雪线低于甲坡,A错。

乙、丁坡度大小无法判断,B错。

1月为南半球夏季,山麓气温为0 ℃,该山应位于高纬度,且该山地有终年积雪,故D错,C对。

(2016·盐城检测)读全球气温、降水和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有关全球气温、降水量和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温从副热带地区向南北方向递减
B.降水量从热带地区向南北方向递减
C.雪线高度从副热带地区向高纬度和低纬度方向递减
D.气温、降水量和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11.对图各点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数值高是由于受东北信风影响
B.②数值高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影响
C.③数值高是由于太阳辐射强
D.④数值高是由于受盛行西风影响
解析:10.C 11.D 第10题,②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为气温曲线;①曲线高度最高的地区在副热带,为雪线高度,从副热带地区向高纬度和低纬度方向递减;地球上的降水存在赤道多雨带和温带多雨带,所以③曲线为降水量。

第11题,①数值高是由于位于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蒸发旺盛,雪线高;②数值高是由于纬度低,接受太阳辐射多;③数值高是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④位于北半球西风带,降水量大。

二、综合题
12.(2016·上海高考)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

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
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材料三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旱季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1971~2000年)
(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

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解析:第(1)题,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图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地处背风坡地带,水分条件较差,呈现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第(2)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

因素及作用:旱季时是冬半年,风速大,晴天多,纬度低,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水分消耗大;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

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答案:(1)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而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2)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

因素及作用: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

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13.(2016·潍坊期末考试)阅读南美洲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美洲区域图。

材料二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其分布高度受降水量、气温和地形等因素影响。

下图为安第斯山M、N两地区地形剖面及雪线示意图。

材料三羊驼栖息在海拔高的草原和高原上,色泽亮丽的毛绒使其皮毛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羊驼吃草时用牙齿将草切断,不连根拔起,蹄底有肉垫,因此不会毁坏草地,被喻为“吃草不拔根,产绒价如金”。

秘鲁是世界重要的羊驼养殖区。

(1)说出M、N两区雪线高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秘鲁政府为何大力倡导羊驼养殖业?
(3)甲地铁矿石通过20万吨级的巨型轮船运到广东湛江(21°N,110°E),①②③三条海运路线哪条最理想,请简析理由。

解析:第(1)题,读材料一图,M区纬度低,地处热带。

N区纬度高,位于温带。

M区与同海拔的N区相比,气温较高,所以雪线整体比N区高。

M区地处东南信风影响地区,东部迎风坡,降雪较多,M区雪线东侧低西侧高。

N区地处西风带影响地区,西部迎风坡,降雪较多,N区雪线西侧低东侧高。

第(2)题,结合材料三分析,秘鲁高原山区广布,牧草丰富,适合羊驼生长。

羊驼吃草不拔根,对草地破坏较小,利于生态保护。

羊驼皮毛的经济效益高,利于经济发展。

第(3)题,甲地经度约是40°W,湛江经度约是120°E,路线②向东跨越大西洋,跨越经度小于180°,航程较短。

经过非洲南端部分航道,可利用西风和西风漂流加快航速。

路线③所经巴拿马运河不能通过巨型轮船。

路线①绕行南美洲南端航程太远。

所以②海运路线最理想。

答案:(1)M区雪线整体比N区高,因为M区地处热带(纬度低),与同海拔的N区相比,气温较高;M区雪线东侧低西侧高,因为M区地处东南信风影响地区,东部迎风坡降雪较多;N区雪线西侧低东侧高,因为N区地处西风带影响地区,西部迎风坡降雪较多。

(2)秘鲁高原山区广布,牧草丰富,适合羊驼生长;羊驼对草地破坏较小,利于生态保护;经济效益高,利于经济发展。

(3)②海运路线最理想。

因为:路线②向东跨越大西洋跨越经度小于180°,航程较短;经非洲南端部分航道可利用西风和西风漂流加快航速;路线③所经巴拿马运河不能通过巨型轮船;路线①绕行南美洲南端航程太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