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4单元《生命之歌》教案 花城版

合集下载

1.1生命之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粤教花城版必修音乐鉴赏

1.1生命之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粤教花城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一节《生命之歌》教学设计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课型:综合课课时: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一节生命之歌的内容。

第一节生命之歌有摇篮曲《槟榔树下摇网床》、钢琴组曲《婚礼场面》、交响曲《猎人的送葬行列》三首曲子,根据高一新生的实际学情,我先选了摇篮曲《槟榔树下摇网床》来进行音乐教学的。

《槟榔树下摇网床》是一首京族摇篮曲,由黄淑子作词,苏文进作曲。

这是一首女生三声部合唱曲,旋律轻柔优美,速度较为缓慢,节奏给人以摇摆的感觉,极具民族风格。

描绘了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民的生活场景。

1986年获全国征歌一等奖。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之初的摇篮曲,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和意义。

2.通过聆听分析《槟榔树下摇网床》,初步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3.通过《槟榔树下摇网床》与东北《摇篮曲》的对比分析,了解音乐的要素,了解不同地区的摇篮曲都寄托了母亲深深的爱,音乐风格和内容与各地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有关,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

4.各地的摇篮曲都是母爱的体现,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优秀的民族音乐,要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槟榔树下摇网床》,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和情感表达.了解不同地区的摇篮曲都寄托了母亲深深的爱,音乐风格和内容与各地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有关,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

2.难点: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生命之歌》。

(二)新课教学1.提问的方式:人类生命之初是婴儿时期,陪伴婴儿睡觉时的音乐是什么?(摇篮曲)2.先了解摇篮曲的定义。

3.播放京族摇篮曲《槟榔树下摇网床》,并提示学生注意思考两个问题:(1)思考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2)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学生回答问题,老师补充。

花城版八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4.生命之歌 (共16张PPT)

花城版八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4.生命之歌  (共16张PPT)

玩味
书P39,请试着用伦巴基本节奏 为牙买加民歌《玛丽安》的第一 乐句伴奏。
桑巴(Samba)
桑巴源于巴西,它是以黑人具有的 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的融进欧洲 旋律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其特 点是2/4拍,音符短促的滚动节奏。


咚咚 嚓咚 咚咚 嚓咚
(老师)铃鼓→ (第一组)自制沙锤→ (第二组)小鼓→
(第三组)双响筒→ (第四组)碰铃→
右右
右右
(老师)铃鼓→ (第一组)自制沙锤→ (第二组)小鼓→
(第三组)双响筒→ (第四组)碰铃→
右右
右右
哈巴涅拉(Habanera)
哈巴涅拉是一种舞曲,起源于古巴 岛。2/4拍,弱起的节拍和切分音及 符点音符的运用给人以一种摇曳的 感觉。它的曲调徐缓,并略带缠绵 之情。
伦巴(Rumba)
伦巴,源自十六世纪非洲黑人歌舞 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拉丁美洲,后 在古巴得到发展,所以又叫古巴伦 巴。舞曲为4/4或2/2拍。它的特点 是较为浪漫,舞姿迷人,性感与热 情。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音乐a.
2.
音乐b.
3.
音乐c.
初探拉丁美洲音乐节奏
拉丁美洲音乐是一种以节奏为中心的 流行音乐。它的节奏所具有的不仅仅 是简单的强弱规律,而是作为一种音 乐的灵魂使其上升到的主导地位。因 此,在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它的节奏。下面 介绍三种最具代表性的拉丁节奏和风 格。

试讲稿 花城版 音乐 高中一年级 全册 《生命之歌》

试讲稿 花城版 音乐 高中一年级 全册 《生命之歌》

《生命之歌》试讲稿
一、导入环节
导入:同学们有和爸爸妈妈参加过别人的婚礼吗?
很多人都有去哦,那听到结婚进行曲的时候是否会觉得有心灵的震撼呢?
都有这种感觉哦,很不错!
那么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的大事,比如刚才说的结婚,很多人都会说是人生大事,那么在人的一生中,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学习和生命相关联的歌曲。

二、新课教授环节
首先大家欣赏《婚礼场面》(舞剧《鱼美人》片段)
介绍歌曲的背景、旋律特点,歌曲风格。

除了这一首歌曲外,还有《猎人的送葬行列》。

那么听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边听边记录旋律,如果没有办法记录具体的音时候,可以用任何符号代替音高,画出高低即可。

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下。

介绍背景、旋律特点,歌曲风格。

三、巩固环节
这两首歌曲都是与生命相关的歌曲,一首是生命辉煌时的歌曲,一首是生命结束时候的歌曲。

从生命的诞生开始,直至生命的终结,音乐见证着人生的每一个神圣的仪式,伴随着人生每一段丰富的经历。

同时,音乐能表达人们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思考和眷恋,可以描述艰难坎坷的人生旅程。

四、小结环节
我们知道记录历史瞬间不一定要用文字,也可以用——学生回答(音乐)。

其实,音乐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的密切,音乐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并且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很多的色彩,那么同学们,以后要记录生活片段的时候,一样可以自己创作首歌曲哦。

生命之歌教案

生命之歌教案

第一节:生命之歌
课前分析:
“生命之歌”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关注,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终结,音乐见证着人生的每一个神圣的阶段音乐伴随着人生的一段丰富的经历。

音乐表达着人们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思索与眷恋。

音乐可以描述艰难坎坷的人生路程。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受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于意义。

知识与技能: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段音乐的表演形式。

过程与方法:能从音乐要诉诸方面对音乐本身进行分析出其音乐不同表现形式带给我们的不同情感体验。

教学手段:音响与视频、钢与板书。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引导,学习小组讨论实践创新等方法。

教学重点:在听赏音乐中学会分析人生不同阶段的意义。

教学难点:在学习中理解音乐的不同风格,倍场主题音乐,进行实践创作。

生命之歌教案

生命之歌教案

生命之歌教案教案:生命之歌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歌曲《生命之歌》的一个主题。

2. 掌握歌曲的歌词,跟唱歌曲。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向往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生命之歌》的音频或视频材料。

2. 课文、图片或视频相关的素材。

3. 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和马克笔。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活动(5分钟)- 与学生们一起讨论生命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是什么”。

- 引入歌曲《生命之歌》,了解学生对这首歌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歌曲(20分钟)- 播放歌曲的音频或视频材料。

- 带领学生一起跟唱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分析歌词(15分钟)- 将歌词展示在黑板或白板上。

- 分析歌词的意义和表达生命的主题,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

4. 探讨生命的主题(20分钟)- 提问学生“你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 带领学生讨论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以及如何珍惜生命。

5. 制作小报告或海报(15分钟)- 分组让学生们合作制作小报告或海报,表达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

- 学生可以使用文字、图片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请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小报告或海报,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

- 总结学习的内容,再次强调生命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四、课堂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与生命有关的歌曲进行学习和比较。

2. 邀请演讲嘉宾或进行生命故事的分享,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生命的真谛。

3.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口语或写作活动,让学生们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或课后继续思考和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重视,写下自己的感悟或创作相关的作品。

生命之歌教案

生命之歌教案

生命之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乐曲的表演形式。

2、能分析《猎人的送葬行列》的音乐主题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开始对鉴赏音乐产生兴趣,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

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自然”。

重点难点
1、重点:感悟音乐与人类生命的作用和意义。

2、难点:了解《猎人的送葬行列》的音乐主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课时
1课时。

歌曲《生命之歌》-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生命之歌》-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生命之歌》- 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歌曲介绍《生命之歌》是一首颇具深度的歌曲,其歌词深刻,意境独特,旋律动听,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歌曲收录于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是一首较难度较高的中考必备曲目。

二、歌曲歌词当我不再看到阳光,不再闻到香花的芬芳不再感受人间的温暖,奔驰的呼车也听不到我还是不安、还是在苦恼,生命也因此难以割舍这段歌词表达出了当我们失去阳光,香花和人间温暖时,我们的心境是难以平静的,感到不安和苦恼。

歌曲通过这种方式,揭示出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但是我在那篇春天的歌曲中听到千亿智慧和 experiences那演绎着难忘的人间故事又在此学会拯救生命的技巧这段歌词通过听春天的歌曲,让人们获得千亿智慧和经验,从而拯救生命。

歌曲中涵盖了对人类生命的珍视和对文化传统的推崇。

当生命走到了尽头在美的风景中坠入幸福到那时候,我已珍视生命继续感恩它经历的一切这是我来到这个世上创造任何美好的价值的目的我愿和生命同在内容意义多多少少但无论何时,生命都有价值这段歌词道出了生命的意义及其无穷价值。

当生命走到尽头时,我们会在美好的风景中感到幸福。

所以,我们更应该珍视生命,感恩生命赐予我们的一切。

三、歌曲分析1.音乐元素的应用《生命之歌》将现代音乐的节奏感和传统民乐的旋律相结合。

旋律简洁、优美,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歌曲的合声部分也极具感染力。

2.歌词的表达方式歌词直接表达出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深深感悟,表现出对人生的珍视和对文化传统的推崇。

歌曲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令人耳目一新。

3.教学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这首歌曲,使学生们了解到人类对生命的特殊感觉及其珍贵价值。

同时歌曲也涉及到文化传统,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四、教学流程1.欣赏歌曲《生命之歌》2.分析歌曲的歌词及意义3.带领学生感受音乐元素的应用4.进行合唱练习,通过练唱来感悟音乐的魅力5.总结:“珍视生命,感恩生命,尊重传统,创造价值”五、教学要求1.学生要听歌曲听懂歌词,理解歌曲的基本意义2.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音乐元素的应用,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处理3.了解音乐创作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尊重人生,关注社会,珍视传统,创造价值六、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生命的珍贵、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音乐元素的应用。

花城版音乐八下第4单元《生命之歌》课件2

花城版音乐八下第4单元《生命之歌》课件2

平稳,有摇晃感。
《婚礼场面》——舞剧《鱼美人》片段
《鱼美人》为三幕芭蕾舞剧。 由吴祖强、的献礼 作品。 舞剧《鱼美人》叙述了一 个海底鱼美人与猎人之间 的美丽的爱情传说。
音乐辞典:舞剧
指包括舞蹈、戏剧和音乐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根据戏剧情节与人物性格贯穿发展,通常以古典舞
《槟榔树下摇网床》
音乐分析: 1、这首歌曲的声部一共有几个? ——女声三声部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轻柔、优美、抒情、新颖,速度较为舒缓,节奏给人 以摇摆的感觉。
音乐辞典:摇篮曲
原来是在母亲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
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音乐体裁。 其音乐形象亲切,曲调平缓、柔美,节奏

古斯塔夫· 马勒(1860— 1911)。奥地利作曲家和指
挥家。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卡
里什特,童年即显露音乐的 天才,六岁参加钢琴比赛,
八岁已能为别的孩子教课,
十五岁进维也纳音乐院学习, 后改学作曲及指挥。代表作
有交响曲《巨人》、《复活》
和《大地之歌》等等。
选配音乐活动
或民间舞为基础。
欧洲古典舞剧源于16、17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 统称芭蕾,最早是在宫廷中发展起来的,后才进入 剧场、面向社会,常穿插在歌剧或其他戏剧中。
《猎人的送葬行列》—(《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节选)
思考问题: 1、乐曲前一小段的旋律是根据哪首熟悉的儿歌改编? ——两只老虎 2、与这首儿歌相比较,《猎人的送葬行列》做了哪些变化? ——它用小调代替了原来的大调,把欢快的曲子改成了具 有暗淡色彩的小调,速度变缓,使用低音乐器演奏,使原 来欢快的儿歌变成了一首情绪忧伤的作品。
猎人送葬行列.flv
《猎人的送葬行列》
——(《第一交响乐》第三乐章节选) 马勒的创作源泉常来自传统的艺术遗产与奥地利民歌。 他 把这一乐章叫做“仿卡洛风格的葬礼进行曲”。这里指的是 关于树林中一些小动物埋葬一位死难猎人的民间故事:一群 森林动物抬着去世猎人的灵枢送往墓地,兔子拿着小旗,走 在它前面的是一队波希米亚音乐家,猫、蟾蛛、乌鸦等为他 们伴唱,牡鹿、鹿、狐狸及森林中其它飞禽走兽尾随送葬行 列,兔子和狐狸用脚爪擦它们装出的眼泪,作出各种令人发 笑的姿态。作曲者的意图是使音乐交替表现讽刺性的欢乐和 不可思议的阴郁。作者把这个景象写成一个卓越的乐章,使 噩梦、嘲弄、怪相和一本正经相互交融在一起。

歌曲《生命之歌》-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生命之歌》-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生命之歌》- 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生命之歌》歌词的含义。

2.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3.发扬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二、教学重点
1.歌曲的情感表达。

2.合唱配合。

三、教学难点
1.歌曲的情感表达。

2.合唱配合。

四、教学方法
1.听歌分析法。

2.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热身铺垫
1.让学生拉开喉咙,唱一遍《生命之歌》。

2.介绍歌曲作者和背景。

第二步:听歌体会
1.播放歌曲,让学生认真听,并感受其中的情感。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简单介绍自己的体验。

第三步:歌词分析
1.让学生阅读歌词,并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

2.请学生说一下自己分析的结果。

第四步:分组排练
1.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安排分工,共同排练。

2.请学生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作品。

第五步:集体演出
1.整合所有小组的作品,进行集体演出。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
1.学生写一篇对于这首歌的感受和体验。

2.精选学生的作品,在下次课堂上集体分享。

七、教学评估
1.学生能够理解《生命之歌》歌词的含义。

2.学生能够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3.学生能够发扬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生命之歌教案

生命之歌教案

花城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生命之歌【授课人】黎斯琪【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了解音乐与生命的关系,理解摇篮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拓展音乐视野。

并乐于聆听音乐,通过欣赏不同阶段的音乐,感悟生命的美好,潜移默化中加深对音乐与生命的理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总结出摇篮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的特点;并通过对音乐的分析,深入了解音乐与生命的关系,得出“音乐伴随我们终生”“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的结论。

【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人生会经历生、老、病、死四个阶段。

生命是会消失的,但音乐却记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点点滴滴,并永远流传在世界之中。

因此,世界上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生命之歌。

新课讲授摇篮曲师: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生命之歌告诉了我们什么?(播放PPT中的音频)学生:摇篮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师:那什么是摇篮曲呢?讲解摇篮曲的定义: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

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

(PPT播放)那同学们还听过哪些摇篮曲呢?(《月光光》、舒伯特《摇篮曲》……)下面,我们继续来欣赏一下不同风格的摇篮曲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播放PPT中的音乐)1、《when the child is born》——流行音乐这是一首流行风格的摇篮曲,感觉很清新,而且我们经常听到的摇篮曲大多采用器乐或女声演唱、合唱的形式要演奏及演唱,而这首摇篮曲则是由男声来演唱,别有一番风味。

2、《摇篮曲》——古典音乐(大提琴、小提琴、钢琴协奏)这是一首大提琴、小提琴和钢琴协奏的摇篮曲。

形象分明,大提琴和小提琴单独协奏的部分就像一对母子在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给人以温馨和谐的感觉。

3、《槟榔树下摇网床》——广东民歌(视频格式)这首摇篮曲是我们广东的一首民歌,音调柔和、亲切、真实,生动地展示了一幅母亲哄孩子的画面,能然我们想起年幼时的温馨片段。

生命之歌教案

生命之歌教案

生命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的起源;2.掌握生命的组成和生命的特征;3.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的进化;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的起源1.生命的定义;2.生命的起源理论;3.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2. 生命的组成和生命的特征1.生命的组成;2.生命的特征;3.生命的调节和控制。

3. 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的进化1.生命的多样性;2.生命的进化;3.生命的分类和演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命的基本概念、生命的组成和生命的特征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特征和生命的调节和控制;3.讨论法:通过讨论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的进化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的起源1.生命的定义生命是指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等特征的物质系统。

2.生命的起源理论目前,生命的起源有两种主要理论:化学进化论和外来论。

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从无机物逐渐演化而来的。

在地球早期,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一些无机物开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一些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进一步发生反应,形成了更加复杂的有机物,最终演化成了生命。

外来论认为,生命是由外星生物带到地球上的。

这种理论目前还没有得到证实。

3.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等特征,是生命的基础。

2. 生命的组成和生命的特征1.生命的组成生命的组成包括有机物、水、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

2.生命的特征生命的特征包括自我复制、自我修复、自我调节、适应环境和进化等。

3.生命的调节和控制生命的调节和控制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3. 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的进化1.生命的多样性生命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的分类、形态、生活习性和生命历史等方面的多样性。

生命之歌教案

生命之歌教案

生命之歌教案教案标题:生命之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生命之歌,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案内容:1. 歌曲介绍:生命之歌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歌曲,通过歌词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歌曲学习:a. 听歌学习:教师播放生命之歌的原版录音,让学生倾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b. 歌词理解:教师逐句解读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c. 跟唱练习:教师逐句教唱,让学生跟着唱,并注意发音、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 表演准备:a.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表演准备。

b. 创意表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的表演形式,可以是舞蹈、戏剧或其他形式。

c. 合作排练: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并排练表演内容,注重团队合作和相互配合。

4. 表演展示:a. 小组表演: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b. 学生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感和理解,对其他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点评。

c.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的努力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案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学习和表演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歌词理解和表演展示,评估他们对生命之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表演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相互配合程度。

教案扩展:1. 创作歌曲: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创作自己的生命之歌,可以是歌词、旋律或整首歌曲。

2. 生命故事分享: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生命相关的故事,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与同学分享,增加对生命的思考和理解。

以上是一个基于标题“生命之歌教案”的教案示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具体教案的编写还需要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生命之歌教案

生命之歌教案

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1节生命之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乐曲的表演形式。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记出《猎人送葬》主题音乐并分析其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开始对鉴赏音乐产生兴趣,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自然”.【教学内容】1、欣赏三首以生命的开始-成熟-终结的音乐作品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2、了解音乐小知识舞剧摇篮曲交响曲。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悟音乐与人类生命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通过聆听记录音乐片段.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学案: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为使幼儿安静入眠而唱的一种歌曲。

在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音乐中,都有很多悦耳动听的摇篮曲。

后来作曲家们对摇篮曲的应用突破了原来只用于催眠的局限,逐渐发展成为在音乐会上表演的一种抒情歌曲,成为独具一格的音乐体裁。

摇篮曲有它的自身特点,它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安宁、亲切、温存、抚爱、真挚的特点;曲调抒情、优美、静谧;旋律比较平稳,音域适中,不用过高过低的音,起伏不大;节拍形式多为2/4、4/4、6/8等复拍子,也有3/4拍子的,节奏、拍节不强调重音,但律动整齐,以适应表现摇篮徐缓、摇曳的特点。

速度缓慢,大多是行板(Andante);力度较弱,一般不超过中强(mf);调式一般用明朗的大调式;演出形式一般为女声独唱。

2、舞剧《鱼美人》首演于1959年,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和杜鸣心作曲,由当时在中国任教的前苏联著名舞蹈家彼·安·古谢夫和他的中国学生们集体编导。

这部舞剧曾分别荣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音乐和舞蹈的"经典奖",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和香港地区进行了成功的演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
生命之歌
1教学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拉美音乐的情景中,初步理性化地体验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通过听、看以及学生自己的参与,掌握拉丁美洲音乐中四个代表性的节奏型-伦巴、哈巴涅拉、探戈、桑巴。

通过赏析,加深学生对拉美音乐文化是三种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艺术的交流中,相互吸收融合是发展音乐的一种重要途径。

2学情分析
在拉美音乐中,掌握其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型。

(哈巴涅拉和桑巴)
3重点难点
学会辨别节奏型;深刻体会拉美音乐丰富的色彩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拉美之风
1、导入:请说出拉美的地理位置。

(课件显示地图)
具体解说拉美的范围以及所创造的三大古文化。

(玛雅、阿兹台克、印加)
2、课件播出介绍拉美的短片。

(风俗、语言、宗教信仰等)
3、归纳拉美的三大音乐文化:印第安人的音乐;以黑人音乐为中心的非洲、美洲音乐;以土生白人、混血人音乐为代表的拉美民间音乐。

三种文化经过长期的碰撞、冲突、渗透、吸收后融合而成的一种崭新的充满生气的具有拉丁美洲特色的音乐文化。

4、介绍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播出拉美音乐的简介)
色彩的丰富、节奏的独特、旋律的美妙、和声的浓郁,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

5、欣赏器乐曲《鹰》
极富个性的芦笛音色成功地塑造了神鹰的形象,是印第安人音乐的代表。

(播映片段)
6、播放桑巴舞片段,了解桑巴的节奏、音乐特点,作为巴西的代表性舞蹈,切分音丰富。

7、欣赏《生命之歌》(la copa de la vida 西班牙语) 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主题歌。

子夜的桑巴盛宴,强劲的节奏、奔放的旋律、火辣的情感,带你进入动感的世界。

(学生参与,学习拍打桑巴节奏,加深对节奏类型的认识,同时感受节奏鲜明的音乐特点。


8、欣赏《鸽子》这首世界广为流传的歌曲出于伊拉迪埃之手,采用哈巴涅拉节奏写成。

弱起的节拍和切分音、附点音符的运用,给人一种摇曳的感觉。

我们一起来拍一拍节奏吧。

(让学生参与,加深认识节奏类型)
播放《狂欢之歌》
请同学们听辨一下,这是一首什么节奏类型的作品?(桑巴)
金戈铁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