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政治文化

合集下载

2017北航行管考研罗斯金《政治科学》重点笔记【学姐分享】

2017北航行管考研罗斯金《政治科学》重点笔记【学姐分享】

北航行管考研《政治科学》辅导讲义本书总计包括21个章节,占考试总分的40%,其中重点章节是前十二章,根据对往年考题的分布的分析,从09年到11年考的内容都是前12章的内容,2012年之后逐渐涉及到后面的章节,说明前12章是重点,后面的章节也逐渐成为重点。

但认真研究发现,12章之后的章节有许多知识点不是“纯”的政治学的知识,有一些是行政学和法学的知识,这些知识点可能就不会是本书考察的重点,我们可以据此来有重点的复习备考。

第一章关于政治的科学重要知识点:1、千万不要对事实发火: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事情的发生不是随意和偶然的,而是有着合适和充分地理由的,即“存在即合理”。

这意味着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性去描绘事物的真相。

我们研究政治要采用“自然主义”的方式,不要对我们所见所闻愤恨不已,而要努力去理解它是怎样变成这样的。

2、合法性:最初的含义是指合法的国王或女王有权即位是由于他们的“合法”出身。

中世纪以来,这个术语的意思增加了,它不再只是指“统治的合法权利”,而且指“统治的心理权利”。

现在的合法性指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

一个快速检测合法性的方法是:有多少警察。

3、政府获得合法性的方法:提供安全保障实行法治的政体存续时间长一点良好的政绩政府的组成结构对合法性也有影响政府通过操纵国家象征来支持其合法性4、主权:最初的含义是君主统治其王国的权力。

后来词意扩大为民族国家对其领土的控制,即成为其地盘的主人。

5、权威:领导者获得他人服从的心理能力。

它有赖于人们对其职位的合法权力的服从。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服从那些他们认为是合法的权威。

(2010年考)6、政治权力: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去做某事的能力。

政治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主要区别是它关注的焦点是权力,强调权力在政治中的作用。

对于政治权力的阐述,有很多个角度。

最早提出生物学解释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说“人天生是个政治动物”。

这是指人有着群居的天性,为了获得食物、求得生存而本能地需要相互帮助;他们像所有群居动物一样,自动排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序列。

第七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文化

第七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文化

第七章 第一节 • 狭义的文化:仅指观念文化,其中既包括风俗习惯、 社会心理等自发形态的文化,也包括科学、艺术、哲学等 自觉形态的文化。
• 2、政治文化
• • • 柏拉图的“心灵论”(理性、意念和情欲)。 亚里士多德的“本性论”。 马克思在《路易· 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恩格斯在 《法德农民问题》等著作中,分别对法国农民和德国农民 的政治心理趋向和特征即最高权力崇拜的心理作过深刻而 生动的分析。
•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 家民主政治困境。 • 阿尔蒙德和伏巴《公民文化》:公民文化是“以沟通 和说服为基础的多元主义文化,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的文化,是允许变革但要渐进性变革的文化”(《公民文 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P6)。
第七章 第一节 • • 公民文化的特质主要表现在: (1)公民具有“民主人”的人格特征:开放的自我、 多元的价值取向、信任人类的环境并对之有信心、相对来 说不为焦虑所困扰。 (2)民主政体下公民均有参与政治的愿望,而且参与 政治被视为一种合乎理性的行为。 (3)公民有较强的输入功能取向。 (4)公民有较强的政治效能感。 (5)由于公民文化是一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政治 文化,所以,公民参与政治的取向不是取代臣属或狭隘地 方性的政治文化,而是与之并存。
第七章 第二节
• 五、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 • • • • • •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指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传播政治文化, 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实现政治文化在代 际的继承与变迁。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主要有: 1、家庭。个体社会化的起点。 2、学校。是进行系统化的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3、社会组织。政党、政治团体、社会组织。专门与一般。 4、大众传媒。电视、广播、书籍、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 5、政治实践。 6、特定政治符合。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的肖像等。 另外:教会、工作场所、社区社群等都发挥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政治学导论答案(精选)

政治学导论答案(精选)

政治学导论答案 (精选)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重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p5四点+意义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系统论p8结合图表,政府系统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及公民构成。

输入→输出→反馈→二次输入→……。

博弈论p9~12对策性博弈五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政治博弈的规则包括成文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机关的决定,与不成文的传统和习惯。

政治博弈分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定义: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以决定谁得到好处及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着合作与冲突。

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P15~16政治哲学:what should be研究政治的规范性,回答政治对错好坏问题,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是人们进行政治评价和政治分析的基本准则。

政治科学:what is研究政治的科学性,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

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学?P2220世纪70-80年代,罗尔斯的正义论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一方面将政治学带回传统,一方面还在发挥着中介性质的作用而把政治学向前推进一大步,形成“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三基本特征:制度中心论。

不仅包括政体、制度结构,也包括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规则,以及制度变迁理论和非正式规则的遗传性文化。

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

单纯的政治科学不能解释本质上复杂的政治过程,必须借助于政治哲学。

要令人信服地解释制度变迁,既少不了政治科学关于制度作用的分析,也离不开政治哲学关于制度价值的关怀。

研究方法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统一性。

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自检自测

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自检自测

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自检自测政治学原理是研究政治现象和理论的学科,对于了解政治的本质和原则至关重要。

以下为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的自检自测。

第一章:政治学的性质和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理论的学科,以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性质是一门科学,它通过对政治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来发现其规律性和普遍性。

第二章:政治行为和政治力量政治行为是指在特定政治环境下的个体或群体的活动。

政治力量是指个体或群体对政治目标的追求所展示出来的能力。

政治行为和政治力量是政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政治决策和政治过程的动力来源。

第三章: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观念、信念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个体在社会中接受和适应政治文化的过程。

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是相互影响的,政治文化塑造了政治社会化的方式,而政治社会化也反过来影响着政治文化的演变。

第四章: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和规则体系。

政治秩序是指在特定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一种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的稳定与否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第五章: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政治权力是指控制和影响政治过程和决策的能力。

政治决策是指在政治过程中做出的决定。

政治权力的分布和政治决策的制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稳定和合理运行的关键。

第六章:政治组织和政治行政政治组织是指政治权力在政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组织形式和结构。

政治行政是指政府机构在行使职权和管理社会事务时的活动和过程。

政治组织和政治行政的有效性和效率是政府机构正常运行和服务社会的基础。

第七章:政治领导和政治群体政治领导是指指导和组织政治行为的个体或集体。

政治群体是指在政治过程中具有一定共同目标和利益的个体的集合体。

政治领导和政治群体的互动和关系对政治决策的制定和政治活动的展开具有重要影响。

第八章:政治参与和政治动员政治参与是指在政治过程中个体或群体对政治活动的参与和投入。

政治学原理 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 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一门大类选修课,是政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入门性和基础性课程。

主要阐述政治现象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涉及到政治的涵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内容和形式,国家机构体制的组织原则及构成、政党制度,政治民主等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政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政治分析能力,了解政治学主要分析范式和分析方法,初步具备分析政治问题的学术能力,掌握政治学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及其历史流变, 重点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主要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政治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2学时)政治的含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要求:正确把握政治的含义,了解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明确学习政治学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掌握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作业二: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思考政治与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等社会现象的关系。

第二章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4学时)政治主体的涵义及特征、政治角色理论与政治主体的类型;政治权力的涵义与特点;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要求:掌握政治主体的含义、特征,掌握权力、政治权力、公共权力的含义和特征,了解分权理论、国家主权理论、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合法性理论分析政治认同问题。

作业三: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又充满了歧义,结合授课内容,谈谈你对权力概念的看法。

第三章政治管理与政治参与(4学时)政治管理的涵义、职能和类型;政治参与的途径、方式、基本条件、影响因素与发展方向要求:理解政治管理的涵义、特性以及不同类型,掌握政治管理的职能、方式以及不同作用。

了解和掌握政治参与的含义、特征、类型及方式、作用。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目录第一册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 为什么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2 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探索-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脉络第二章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2.1 晚清政治危机的爆发- 2.2 辛亥革命- 2.3 辛亥革命后政局的变化- 2.4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成立第三章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 3.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改造- 3.2 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基础- 3.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二册第四章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4.1 国家政权的性质和职能- 4.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 4.3 中国的领导和建设第五章经济发展和初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5.1 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 5.2 初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5.3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第六章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1 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渊源和形成发展- 6.2 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渊源和实践发展- 6.3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第三册第七章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 7.1 政治生活的本质及特征- 7.2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 7.3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第八章依法治国与行政管理- 8.1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 8.2 行政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 8.3 构建法治中国第九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1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科学内涵- 9.2 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9.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政治文化的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的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的知识点总结政治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政治行为的方式和制度、政治观念和信仰、政治组织和领导人物、政治活动和习俗等政治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的总和,是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政治传统和价值观念。

1.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是政治活动和制度发展的基础、民主政治成功运行的基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文化源自政治和文化两个领域,它是政治和文化相互作用、互相渗透后形成的一个复合概念。

政治文化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国家政治的实践和制度的建设。

政治文化在国家范围内对政治生活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是政治文化是与特定历史条件、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其他文化要素相结合,具有一定历史性、地域性和群体性。

2.政治文化的要素政治文化具有三个基本要素:政治观念、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

政治观念是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它包括政治认识、政治信仰和政治理想。

政治观念是人们对政治世界认识和判断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个人或集体对政治事物的思想内容和认识水平。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对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制度和社会进步的理想以及对统一团结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等。

政治价值观是社会各阶层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是人们对政治目标和政治手段的选择和取舍。

政治行为是政治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指个体或集体在政治领域内所展开的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有意识的活动,包括政治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管理等。

3.政治文化的特点政治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历史性。

政治文化是由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群体所形成的,它反映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实践。

(2)地域性。

政治文化是根植于一定地域环境和民族传统之中的,它具有一定地域的特色和独特的地方色彩。

(3)群体性。

政治文化是由特定的民族群体所共同遵循和传承的,它具有一定的社会群体性和民族性。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构成: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概述
确 定 和
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实
突出教育内容的政治性、 现人的全面发展;立足现实,
目的性、先进性
面向未来

施 思
注重教育内容的针

对性和可接受性

从教育对象现有的个性发展水 平出发;从教育对象的思想成 熟度、内在需要出发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
第一,把优良传统教育 与时代精神教育有机地 结合起来。
第二,重视并充分发挥 社会实践在民族精神教 育中的作用。
第三,把握民族精神教 育的契机。
第四,把学校教育与家 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 结合起来。
第三节 政治观教育
四、时 代精神 教育
以改革 创新为 核心的 与时俱 进、开 拓进取、 求真务 实、奋 勇争先 的时代 精神
第三节 政治观教育
一、基本国情教育
1 要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 要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 要帮助人们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 要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4
时代精神教育
第三节 政治观教育
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
首先, 要坚持 解放思 想、与 时俱进。
其次, 要着眼 于改革 开放的 具体实 践
第四节 人生观教育
一、理想信念教育
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就是要引导人们特别 是共产党员和先进分 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 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第一,要使人们认识到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要使人们认识到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 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导论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政治的涵义: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4.矛盾分析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第一章阶级与国家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1.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一节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的涵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2.强制性3.普遍性三、国家权力的结构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1.政体的涵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政治文化方面

政治文化方面

政治文化方面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制度、政治理念、政治价值观念
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和风貌。

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政治文化
反映了该国家或社会的政治制度、政治、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等
方面的表现。

政治文化也是国家发展和政治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政治文化有所不同,中国的政治文化注重国
家对个人的管理和控制,强调家族的重要性和祖先崇拜,讲究礼仪,强调忠诚和纪律,反对独立思考和个人主义。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
的政治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个性,强调人权和民主制度,倡
导法治和平等。

政治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在中国,政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国家尤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随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变革,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在逐渐地发生着变化,更加注重人民的利益和个性的发展。

政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政府、学校、媒体等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需要制定出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价值观念,
学校需要加强政治教育,媒体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只有这样,才
能够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1
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政治文化是一主观价值范畴,使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包括政治认知、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政治心理层次诸要素,政治理想、信念、理论、评价标准等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一个社会的标志。

同时,文化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

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其传统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时代的背景紧密结合。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文化的认识来了解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政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政治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文化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传承文明、塑造人格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国际语言。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政治需要借助文化来传播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而文化也需要通过政治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影响力。

总之,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多维的。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框架。

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归纳政治作为一门学科,在高中阶段是必修课程之一。

学习政治不仅可以增加对政治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高一政治必修一涵盖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总论政治政治是一门关于实践的科学,也是关于权力和国家的科学。

了解政治的基本概念以及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对于理解后续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祖国的领土和人民1. 领土是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陆地领土、内水、领海和领空。

领土的完整性和不可侵犯性是国家主权的基本体现。

2. 国际关系中的边界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边界争端的解决需要通过和平外交手段。

3. 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

实行人民民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章政治权利1. 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直接民主权利、参政权利等。

这些权利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益。

2. 政治参与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一种方式,包括参选、投票和议政等。

第四章国家机构1. 国家机构是国家权力的组织体系,包括国家监察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等。

2. 国家权力的分立原则是现代国家政治体系的基础。

分立的制度设计旨在避免权力滥用和集权。

第五章政府职能1. 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行使国家的管理、经济和社会调控职能。

2.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府职能的核心内容,涉及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民生问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2. 市场的基本功能包括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竞争机制,国家要积极引导市场发挥作用。

第七章政治文化1. 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撑。

其中包括法治文化、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等。

2. 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和责任感是推进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高一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归纳包括了政治的基本概念、国家领土与人民、政治权利、国家机构、政府职能、市场经济以及政治文化等。

政治学重点问题全

政治学重点问题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2.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3.用“黑箱模式”简要分析当前社会生活中某一政策现象。

如就业问题。

例举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政治现象,并尝试用政治原理(如作为博弈的政治/意识形态理论)对其进行分析、阐述。

第二章政治权力1. 权力、权威、合法性的概念2.政治权力的内涵是什么?3.列举题:试列举和阐述3种政治权力类型。

4.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举例说明中国政府是否存在合法性危机并阐述解决途径。

第三章政治文化1.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2.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3.列举题:试列举并阐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分享我的政治故事:1.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第四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中国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第四章意识形态1. 意识形态的概念是什么?2.列举题:试列举并阐述当代世界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

第五章国家1.试简要列举三种主要的国家起源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是什么?3.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是什么?民族国家建设中的危机是什么?4.试简要列举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划分的国家类型。

5.试简述国家能力的概念及国家能力的内容。

第六章政府1.什么是政府?2.试述亚里士多德的政体三要素论。

3.思考题:如何认识三权分立学说和“议行合一”学说对政治制度建设的影响?第七章政党1. 政党的概念2. 试简述政党的特征。

3. 政党制度的概念4. 试简述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类型。

讨论:阐述政党的适应性问题的相关理论,并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变革。

第八章政治社会1.什么是利益集团?2.我国新兴社会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3.理论联系实际阐述新闻媒体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九章政治人1.什么是政治人。

2.如何从职业角度看待不同类型的政治家?第十章政治统治1.精英统治的基本脉络是什么?2.如何认识多元主义的统治理论?3.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理论流派有哪些?基本内容是什么?4.韦伯的政治统治类型是什么?5.政治统治成败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第十一章公共治理1.什么是统治?2.试简述治理的核心内容?3.什么是善治?4.如何看待多中心治理。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第一章:政治学的发展和基本理论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国家、政府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政治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现代,政治学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如政治权力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治行为理论等。

第二章: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家、政府、政权等,这些概念是理解政治学的基础。

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横断面研究方法、纵断面研究方法等,这些方法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国家和政权国家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领土、人民、主权等特征。

而政权是国家的权力机构,它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

国家和政权的关系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理解国家政治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执政的组织形式和程序,它包括宪法、政府机构、选举制度等。

政治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对于国家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政治学对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五章: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是政治学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和政治行为的表现。

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对于民主政治的运行和政府的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治学对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六章: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它包括权力的来源、运行和制约等方面。

政治决策则是政治权力的表现,它涉及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结果。

政治学对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的决策模式和效果。

第七章: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它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形成和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公民政治意识和行为的形成过程,它对于民主政治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对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文化对政治的影响和政治社会化的机制和过程。

九年级政治知识点文化自信

九年级政治知识点文化自信

九年级政治知识点文化自信【前言】九年级政治知识点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之一,指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以及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优势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的自信。

【第一章: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其魅力让世界为之倾倒。

中医、太极拳、中国画、中国茶文化等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这些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和自豪,更强调对中华民族文化优势的认识和发展前景的乐观。

【第三章:文化自信的价值】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和智慧财富,能够凝聚人心,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文化自信能够激发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并且能够提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国际影响力。

【第四章:培养文化自信的途径】政府、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在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上发挥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力度,学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并将其与现代科技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子女的文化素养,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第五章:面对文化冲击的文化自信】当今社会,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使各国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交融成为常态。

面对文化冲击,我们需要保持文化自信,以积极态度对待来自外部的文化影响,同时坚守自己的文化底线,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第六章:文化自信与国家形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软实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方式。

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深厚,使得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不断增加。

通过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进而增进友谊和合作。

【第七章: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只有有信心的人民才能拥有奋斗的动力和智慧,使得国家迈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结语】九年级政治知识点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精神品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高中政治》新课标解读7---大概念

高中政治》新课标解读7---大概念

高中政治》新课标解读7---大概念引言本文旨在解读高中政治新课标中的第七章——大概念。

大概念是政治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概念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其中涉及的一些关键概念。

大概念的定义大概念是指在政治学中对一类事物或现象进行整体性概括和抽象的概念。

大概念的作用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分析政治现象的框架,并帮助我们理解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大概念具有包容性和归纳性的特点,能够将一些具体的现象归类为同一类别,从而便于我们进行比较和研究。

大概念的作用大概念在政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概念帮助我们对复杂的政治现象进行分类和概括,从而有助于我们理清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其次,大概念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政治现象中的普遍性规律和特点,从而提高我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把握。

此外,大概念还可以作为研究和分析的工具,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背后的原因。

关键概念在大概念中,有一些关键概念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这些概念在政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我们理解政治现象至关重要。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关键概念:1.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它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和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2. 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的认知和态度。

政治意识涉及到人们对权力、利益、公共事务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看法和价值观。

3.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指人们在政治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活动。

政治行为可以包括选举投票、政治参与、政治抗议等方面,是个体对政治的参与和表达。

4.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在政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和惯。

政治文化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政治行为的共同规范。

结论通过对大概念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

大概念作为政治学的基础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地理解政治的视角。

掌握大概念有助于我们提高政治素养,增强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中国民族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中国民族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中国民族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中国民族八年级上册是中学历史教材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中国民族史上重要的知识点和事件。

学生们在学习这本册子时需要认真阅读,深入了解中国民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中国民族八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让读者对这个话题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人类早期的文化与生活中国民族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人类早期的文化与生活。

这一章节涵盖了人类早期的历史、人类的演化以及文化的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早期人类是如何生存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早期文化的形成和演化的历程。

二、商周时期的政治与文化中国民族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章主要介绍商周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这一章节涵盖了商周时期的典型文化、封建制度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商周时期的社会构成、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历程。

三、战国时期的政治与文化中国民族八年级上册的第三章主要介绍战国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这一章节涵盖了战国时期的主要史实、文化和哲学家的思想。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文化思潮,如道家、儒家等。

四、秦汉时期的政治与文化中国民族八年级上册的第四章主要介绍秦汉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这一章节涵盖了秦汉时期的朝代更迭、文化艺术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秦汉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如大一统制度、汉字的演变等。

五、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中国民族八年级上册的第五章主要介绍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这一章节涵盖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官僚制度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历程。

六、唐宋时期的政治与文化中国民族八年级上册的第六章主要介绍唐宋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这一章节涵盖了唐宋时期的权力机构、文化艺术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如诗词歌赋、绘画艺术等。

七、明清时期的政治与文化中国民族八年级上册的第七章主要介绍明清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第七章 秦汉隋唐著名帝王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秦汉隋唐著名帝王的政治思想

宋人司马光称汉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知其实” 宋人司马光称汉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知其实”。汉 宣帝曾将武帝以来的治国思想总结为: 汉家自有制度, 宣帝曾将武帝以来的治国思想总结为:“汉家自有制度,本 以霸王道杂之” 以霸王道杂之”。 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之一,在位期间 开创了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治世” 开创了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治世”-“贞观之治”。唐太宗的 贞观之治” 政治思想以儒为主,杂以法、 政治思想以儒为主,杂以法、道。 帝王政治思想与一般思想家有所不同, 帝王政治思想与一般思想家有所不同,其显著的特点就是 帝王的政治选择以当时的政治利益为目的, 帝王的政治选择以当时的政治利益为目的,在维护政治权力 和利益的需要面前,一切思想都不过是手段。 和利益的需要面前,一切思想都不过是手段。
提倡皇帝极欲:第一,极权欲: 提倡皇帝极欲:第一,极权欲:六合 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莫不臣者, 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莫不臣者, 日月所照,君临其上。第二,穷奢极欲: 日月所照,君临其上。第二,穷奢极欲: 秦二世的人生哲学是“ 秦二世的人生哲学是“彼贤人之有天下 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 也,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 挥霍无度。 挥霍无度。
一、独尊儒术
汉武帝采纳了唯有儒学讲求“大一统”的建议, 汉武帝采纳了唯有儒学讲求“大一统”的建议,建元五 年,“立五经博士”,儒学代替黄老之学成为官方政治学 立五经博士” 说,儒家典籍成了国家教科书。汉武帝终于举起了“独尊儒 儒家典籍成了国家教科书。汉武帝终于举起了“ 术”的旗帜,初步实行了政治指导思想的转换。 的旗帜,初步实行了政治指导思想的转换。 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君主的权 儒学的尊君、 威,儒家的德治教化则是束缚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正如司 儒家的德治教化则是束缚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 马光所说,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知其实, 马光所说,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知其实,慕其华而废 其质” 经过汉武帝的擢升,儒学终于有了官方身份, 其质”。经过汉武帝的擢升,儒学终于有了官方身份,走上 了与政权相结合的道路。经过历代君主一再确认, 了与政权相结合的道路。经过历代君主一再确认,儒学始终 占据政治指导思想的宝座,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 占据政治指导思想的宝座,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四、均田安民、地尽国用的思想
李觏秉承传统的重民思想,强调安民、得民。他说: ‚立君者,天也;养民者,君也。非天命之私一人, 为亿万人也。‛君主的职责在于养民。 他主张采用周礼实行井田制,认为‚井地立则田均, 田均则耕者得食,食足则蚕者得衣‛,这样就能安民 富国。
五、‚强兵‛之策
李觏认为,军队强大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 ‚国之于兵,犹鹰隼之于羽翼,虎豹之于爪牙也。羽 翼不劲,鸷鸟不能以死尺鷃;爪牙不锐,猛兽不能以 肉食。兵不强,圣人不能以制褐夫矣。‛ 因此,他主张采取有力措施以强兵。
一、天道观
天道观是李觏政治思想的理论基 础。 他说:‚大哉乎乾之四德也,而 先儒解诂未能显阐,是使天道不 大明,君主无所法。若夫元以始 物,亨以通物,利以宜物,贞以 幹物,读《易》者能言之矣。‛ 鉴于当时‚积弱积贫‛的状况, 为实现民富国强,李觏支持改革 ,强调‚通变‛‚救弊‛。 ‚道不以权,弗能济矣‛。
第四节
张载以仁道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凤 翔郿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北宋初期著名理学家,‚关学‛ 学 派创始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 )中进士,曾任丹州云岩县令.宋英 宗末年,任签书渭州判官公事,协 助渭州军帅蔡挺筹划边防事务。宋 神宗初年,任崇文院校书,不久辞 职,回乡讲学。后又任同知太常礼 院,不到一年即告退回乡,在途中 病逝于临潼。著述今存《正蒙》、 《横渠易说》、《经学理窟》、《 语录》等,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 《张载集》收录最全。
宋元之际,传统的儒家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 ,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与中原的礼乐文明一度激烈 冲突和对抗。 元朝建立后,中国各民族文化得到广泛交流与传播, 文化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游牧文化和中原文明逐 渐走向调和与融会。 理学逐渐得到元朝统治者的认可,并最终被立为官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计划学时 4 授课章节第七章政治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阐述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使学生:1、深入了解政治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及其途径2、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与基本要求。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功能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启发式讲授法与互动讨论法作业与思考题:1.什么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有哪些要素构成2.什么是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第七章政治文化主要内容:第一节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功能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第一节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功能❖一、文化与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

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有密切关系。

(韩非“凡治天下,心因民情”,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如果我们做一个比喻,把政治体系分为“硬件”(hardware)和“软件”(soft-ware)两个部分,那么,各种制度化和结构化的政治组织、机构和规则,可以说是政治体系的“硬件”部分,而构成“软件”的东西则是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

犹如计算机运行需要软件/硬件相互兼容一样,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也需要相互匹配。

1、文化的含义广义的“文化”:可被理解为“人文化”,即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的概念。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把“文化”和“自然”相区别,未经“人文化”过程的客观世界被看作是“自然”,即自己然也;经“人文化”处理以后所形成的世界被称作是“文化”的世界或“文明”的世界。

所以,广义的理解,文化就是“人文化”的过程和结果,它体现为“人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人在与自然相处中的生存方式,包括在“人文化”改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

由上可见,从广义的文化或文明的概念中,作为其构成因素的“物质技术---组织制度---思想观念---社会心理”呈现出由表及里的关系:处于最表层的“物质技术”是最容易变动的,而处于最深层的“社会心理”是最不容易变动、最稳定。

狭义的“文化”:被理解为精神或精神产品,即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所表述:“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从这一意义上讲,“文化”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积淀形成的对自然和社会的精神反映,即所谓的“精神文明”(精神文化)。

2、政治文化的含义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

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的建立、稳定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政治文化研究成为政治学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学术研究领域。

政治文化是一个非常近期的概念,它的提出不过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

但是,政治文化研究却历史久远。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曾专门研究政治革命和政治变迁的心理因素。

近代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和《罗马盛衰原因论》,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和《论美国的民主》等著作都可以被看作政治文化研究的典型案例。

当代政治文化研究起始于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

1956年,阿尔蒙德在美国《政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比较政治体系”,首次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来指称政治体系中支配人们政治行为的诸种主观因素。

阿尔蒙德----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在以后的研究中,阿尔蒙德和维巴(韦伯)应用行为分析方法,采用民意调查的手段,系统研究和分析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墨西哥五国国民的政治态度,并于1963年出版《公民文化》,该书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视为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

此后,许多政治学家转向政治文化研究,他们通过社会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访谈、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展开更加广泛的比较研究。

在20世纪60-70年代,政治文化研究与现代化理论相结合,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为跨国研究和社会转型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政治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政治文化作了定义。

根据阿尔蒙德观点,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感情,它由本民族的历史和当代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进程所促成。

在阿尔蒙德定义的基础上,派伊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中存在的政治主观因素,包括一个社会的政治传统、政治意识、民族精神和气质、政治心理、个人价值观、公众舆论等等,其作用在于赋政治系统以价值取向,规范个人政治行为,使政治系统保持一致。

维巴(韦伯)在分析政治文化的构成和作用时进一步指出,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由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信念、符号和价值所构成,它决定了人们行为的条件,为人们提供了参与政治的主观意向。

我国学者对政治文化的解释,总的来看有两派观点(教材P200):教材综合中西学者观点,给出的关于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领域的精神现象,是由一定阶级、国家、民族或社会群体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或政治思想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政治文化的这一定义,包含如下要点:第一,政治文化的主体是一定社会中的成员第二,政治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基础和以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上层建筑。

第三,政治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第四,政治文化是由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3、政治文化研究的内容(P202)一、对政治文化传统的研究二、对现实政治思想的研究三、对公民政治态度的研究四、政治文化比较研究五、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研究六、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关系的研究二、政治文化的特征(P205)(一)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二)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三)政治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三、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任何一种政治文化和任何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都由各种因素构成。

从最抽象的意义来说,一种政治文化可概括为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两大层面,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政治文化的心理—价值结构。

(一)政治心理政治心理通常指一定阶级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政治态度的总和。

政治心理一般潜在于社会成员及其归属的各种社会群体中,当它外显于人们的政治行为时,才能被觉察和对其作出综合判断。

通常所说“人心思治”、“人心浮动”,指的就是人们的社会政治心理趋向和态势。

1、政治认知是指人们对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主要是从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获取的,也有一部分来源于长期的政治实践的经验积累。

政治文化中的认知性成分构成了人们对政治体系进行判断以及选择行为目标的行为方式的基础。

不同政治文化环境决定人们对政治体系不同的认识:中国古代曾有过“天人合一”的政治观;中世纪西欧曾有过君权神授的观念;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形成了当代西方世界通行的天赋人权政治观,这些均属于政治文化中认知性成分差异。

当今世界政治文化中的认知性成分也千差万别:有的是自然权利占主导地位;有的是人民主权占主导地位;有的是宗教教义占主导地位……。

政治文化中的认知性成分,表明一个政治共同体作为整体和构成它的个体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认识。

这种认识包括政治形势、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手段、政治关系等,人们运用推理、判断、记忆、想象等方法来扩大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认识。

政治认知过程是整个政治心理体系的基础。

2、政治情感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系统、政治统治活动或政治事件所具有的一种直观的情绪反应。

是政治行为主体在政治活动过程中对行为客体及环境的内心体验,表现为好恶之感、美丑之感以及由此产生的亲疏之感、信疑之感。

政治情感形成的基础是日积月累的意识和经验的积淀,带有极大的主观成分,主要反映个人或集体的选择偏好。

政治情感有两个心理层面:第一,较低层次的政治情绪即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根据其政治期望和需求的满足程度而产生的暂时性主观体验,分为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愉快、喜悦、满意等)和消极、否定的情绪体验(如沮丧、痛苦、恐惧、忧愁、愤怒等)两种。

政治情绪带有较多的生理性和原始性,具有波动性大、不甚稳定、不易控制的特点。

第二,较高层次的政治感情即政治主体在对政治关系的认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而稳定的心理体验。

如对领袖和英雄的敬仰之情、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对空洞政治说教的冷漠之情。

政治感情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具有持续、稳定、较有理性、易于自我控制的特点。

3、政治动机即人们为满足政治需要、达到政治目标或特定政治目的采取政治行为的心理动因,表现为政治期望、政治兴趣、政治抱负、政治理想等。

政治动机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对阶级而言,政治需要、政治利益是直接的动因,而经济利益、经济需要是根本原因。

对个人来讲,面对同一个政治行为对象,如参加共产党或某项政治参与,其动机可能有差异,这是因为人们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意识、政治胆识、政治气质,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政治动机有定质、定势作用,而在上述各方面每个人存在着个性上的差异,难以一概而论。

从政治文化结构关系的角度来说,阶级、政党、个人的政治动机的端正或调整,取决于政治意识形态的正确指导,取决于思想政治路线的正确引导,还要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

4、政治态度即政治行为主体对政治行为客体(政治体系、政治机构、政治事件、政治事务、政治关系)总体上一贯的、局部上随机变量的对待与反映倾向。

政治态度从倾向性上可以概括为三种:支持、反对、不介入。

支持和反对都属于参与型,不介入则属于非参与型。

政治态度的定势,受价值取向、政治认知、政治评价、政治情感以及政治习俗、政治动机的综合影响和制约。

政治态度不仅和政治心理结构的其他因素相关,而且政治文化结构范围内的各层次因素都与之发生联系。

可以说,在政治态度上集中了全部政治文化结构的内在作用机制。

从上述基本因素看,政治心理倾向层面有较多直观、感情成分和潜在的隐性的特点,且比较复杂。

它的形成是人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结果,通过政治实践对现实的国家政治生活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也是在一个国家内部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的产物,有着一种历史的继承性。

它的内容具有阶级属性,社会成员的心理活动必然要受制于一定的阶级意志与利益,同时他们又是在民族文化的氛围中成长,受到传统的民族文的久远影响,所以政治心理倾向中带有民族性的特色。

(二)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经验和政治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政治现象的理性认识,是对政治现象内在因果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抽象和逻辑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