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版上(1)
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林明慧1,刘东升2,吴智刚1,吴定腾1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1、中医科2,海南儋州571700【摘要】目的观察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2年10~12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残联定点治疗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患儿给予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治疗,两组均干预治疗3个月。
采用肌张力Ashworth 量表(MAS)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 -88)评价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改善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M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MAS 评分为1.67(1.00,3.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1.83,4.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 -88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GMFM -88评分为69.47(24.09,93.7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9(5.15,88.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肌肉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从而提升患儿的运动能力。
【关键词】痉挛型脑瘫;磁圆梅针;康复训练;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350(2024)06—0819—04Curative effect of magnetic plum needl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spastic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LIN Ming-hui 1,LIU Dong-sheng 2,WU Zhi-gang 1,WU Ding-teng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1,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Hainan Western Central Hospital,Danzhou 571700,Hainan,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gnetic plum needl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training on spastic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MethodsA total of 60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ho were treated inthe Children's Rehabilitation Outpatient Department,Hainan Western Central Hospital and the Disabled Persons'Federa-tion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2022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30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magnetic plum needl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function training,both for 3months.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and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 -88)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 After 3months of treatment,the total improvemen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6.67%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01).After 3months of treatment,MAS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MA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67(1.00,3.08)point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34(1.83,4.00)points in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After 3months of treatment,GM-FM -88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GMFM -88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9.47(24.09,93.74)point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51.79(5.15,88.49)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Conclusion Magnetic plum needl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muscle spasm,reduce muscle tension,and improve the movement ability of children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Key words 】Spastic cerebral palsy;Magnetic plum needle;Rehabilitation training;Muscular tension;Gross mo-tor function ·论著·doi:10.3969/j.issn.1003-6350.2024.06.012基金项目:海南省普通科研课题(编号:22A200160)。
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
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彭婉莹;黄茂【摘要】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5例加用头部穴区推拿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治疗组45例子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2组均以治疗20次为1个疗程,治疗5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及微量元素血钙、锌、铁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肌张力M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钙、锌、铁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锌、铁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儿肌张力状况,增加微量元素水平,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建立及病情康复.【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9(041)004【总页数】4页(P597-600)【关键词】脑性瘫痪;头针;肌张力;微量元素【作者】彭婉莹;黄茂【作者单位】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21;R722.19小儿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常累及四肢,伴有智力缺陷、行为异常、精神障碍、语言障碍等一系列症状,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及混合型[1]。
目前,临床治疗脑瘫的康复手段多种多样,如何找到更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直是众多医务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下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22(24)5积极推动公立中医医院参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初步实现三级中医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对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健全、能力较弱的地区,要区别对待中医医院,将中医医院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充分发挥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首诊看中医的需求。
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同步开展中医药诊疗慢性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鼓励中医类别医师积极参加签约医生团队,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危险因素干预和疾病防治。
6 统筹推进管理体制、人事薪酬等改革改革公立中医医院管理体制。
落实公立中医医院人事管理、内部分配、运营管理等自主权。
健全公立中医医院院长选拔任用制度,突出专业化管理能力,推进职业化建设。
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关键指标的考核评价机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公立医疗卫生绩效评价体系和总体框架下建立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组建绩效评价专家库,加强人员培训,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直管医院实施绩效评价。
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指标体系基础上,适当调整具体指标,建立完善本地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强化公立中医医院精细化管理,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加强预约和分诊管理,创新中医诊疗服务模式,整合资源,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就医体验。
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建立符合中医药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同步深化公立中医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
落实公立中医医院用人自主权,对医院紧缺、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由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招聘,结果公开。
同步开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合理确定中医药人员薪酬水平,着力体现中医药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浅谈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瘫康复中的运用资料
TOT的训练模式
TOT 训练强调个体化治疗。 找到问题的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制定任务时选择难度要适当. 制定 TOT 训练计划应增强任务的功能性及日常性
TOT的训练模式
分析整个活动,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任务并给予 适当帮助 指导家长辅助患儿每天进行多次训练 脑瘫患儿应进行有趣和有效的运动训练 任务的设计应符合患儿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脑性瘫痪定义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 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 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 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知觉、认知、交 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 题
摘自《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
案例介绍
• 姓名:刘xx
• •
年龄 6 男孩 Ⅱ级:孩子可以在双手玩东西的时候在椅 子上坐稳,可以从地板上或者椅子上站起来,但是经常需要一个稳定 的平面供他们的双手拉着或者推着。可以在室内没有任何助行器的帮 助下行走,在室外的水平地面上也可以走上一小段距离。他可以扶着 扶手爬楼梯,但是不能跑和跳
• 运动障碍的类型 痉挛型 双瘫
体现“全人”的康复理念
什么是任务导向性训练
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TOT)是 以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为基础的较新的康复治疗 方法之一;
什么是任务导向性训练
TOT是以个体、任务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 而制定的功能性任务,患者可通过主动尝试在适 应环境的改变的同时,解决功能性任务中所遇到 的问题,并帮助患者学到解决目标任务的方法。
• 粗大运动评级
案例介绍
• 过去的治疗及疗效 • 2岁时诊断为脑性瘫痪(痉挛型 双瘫),予作业疗法、运动疗法、电 疗、水疗、普通针刺等康复治疗8个月后,患儿目前会爬,能扶住物 品从四点位转换到站立位,能独立行走,但行走距离很短,速度慢, 姿势异常,容易摔跤。 • • 2014年2月做了“FPSR”手术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版上
B级
很可能有效、无效或有害(对特定情况的特定人群)
C级
可能有效、无效或有害(对特定情况的特定人群)
D级
数据不充分或存在冲突、无法证明和预测是否有效、无效或
有害
指南的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
级别
A级
B级
C级
方法
至少一项确定的Ⅰ级证据水平研究,或至少两项一致、确定 的Ⅱ级证据水平研究
相关名词解释
一组 (a group): 强调的是不同原因导 致的, 不同种类和严重程度的多样化的 症候群。
持续存在 (permanent) : 排除了一 过性的异常, 但是要注意临床异常表现 的模式是不断变化的。
相关名词解释
活动受限(activity limitation): 活动是指个体 执行一项任务或动作; 活动受限是指个体在活 动时存在困难。根据 ICF 的核 心要素, 在这 次脑瘫定义中新加入了该词。
锥体系的皮层起源主要是大脑皮层4区, 10%~20%的 纤维与脊髓运动神经元形成单突触联系。锥体系对躯 体运动的调节作用是发动随意运动,调节精细动作, 保持运动的协调性。
(一)痉挛型四肢瘫 (spasticquadriplegia)
锥体系是大脑皮层下行控制躯 体运动的最直接路径。主要是 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锥体 系主要由中央前回的锥体细胞 的轴突所组成。这些纤维下行 经内囊、大脑脚底、脑桥基底 、延髓锥体等结构,其中中途 终于脑干者称为皮质脑干束, 继续下降进入脊髓者称为皮质 脊髓束。因此锥体系统(锥体 系)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层 延髓束两部分。
指南制定原则
1.本指南为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是按照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的研究方法制定出的一组临床指导意见, 尊重循证医学依据, 以保证指南更具科 学性和权威性。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第九部分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第九部分一、前言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残疾人士关注度的提升,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CP)的康复治疗和管理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常常伴随着感知、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能力。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康复指南,对于提升我国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整体水平,促进患儿康复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第九部分》在继承和发展前八部分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更新。
本部分指南旨在为广大康复医学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康复治疗方案,帮助患儿及其家庭更好地应对脑性瘫痪带来的挑战,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与包容。
本指南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充分参考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性与操作性相结合。
我们也期待广大康复医学工作者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本指南,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我们相信,《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第九部分》的发布,将为我国脑性瘫痪康复治疗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广大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帮助。
我们也期待与广大康复医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推动我国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
二、康复目标与原则康复目标与原则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脑瘫是一种由于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伤而导致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康复的目标不仅仅是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还包括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康复目标首先应以改善运动功能为核心,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等多学科的协作,使患儿的运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同时,康复目标还应包括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进食、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_第三部分第三章ICF-CY框架下的儿童脑性瘫痪评定第一节身体功能与结构评定
r.n
万方数据
中田麓重区学名矗
推荐 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应用关节稳定性评定、髋关节脱位评定及髋关节脱位预测进行评定(专家共识)。 3.骨骼活动功能评定(b720骨骼活动功能) 证据
2015
,第30卷,第9期
脑瘫儿童可能存在脊柱、肩胛骨、骨盆带、肢体长骨、腕骨和跗骨等的活动功能障碍,运动学和运动解剖学知识可以评定上
face,legs,activity,cry,consolability behavioral integrative
schedule,sis)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的前庭功能、本体感觉功能和触觉功
能等评定”71(1个I级证据)。可以敏感的反映出儿童的辅助感觉功能障碍””(1个Ⅱ级证据)。此外,可以应用儿童神经系统检
Ashworth muscle
testing,MMT)是lI缶床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37--391。
(2)器械肌力评定可用于等长肌力评定、等张肌力评定、等速肌力测定一…。
scale,MAS)简单易用,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肌痉挛评定
方法,用于评定屈腕肌、屈肘肌和股四头肌具有良好的评定者间和评定者内信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一2-(1个I级证 据)。MAS同一评定者间信度高,是一种可靠的评定肌痉挛的方法“2,(1个I级证据)。但评定者的经验不同会影响MAS测量 结果,不同评定者间的信度较低,MAS用于评定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肌张力时需谨慎”3“,(1个I级证据,1个Ⅱ级证据)。 推荐
中嘲庸重匡学骠忐
(2个I级证据)。 少儿气质性格量表中文版(junior 推荐 1.睡眠障碍评定量表可应用于存在睡眠障碍的脑瘫儿童(推荐强度A级)。 2.少儿气质、性格量表可应用于脑瘫儿童气质、性格的评定(推荐强度A级)。 二、感觉功能和疼痛 【一)视功能评定(b210视功能) 证据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一、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脑性瘫痪的诊断、辩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脑性瘫痪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脑性瘫痪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综合症,这种综合症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或发育缺陷引起的。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肌问题。
临床以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为主要特征。
属于中医“五迟”“五硬”“五软”等范畴。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翻身、抓物、坐、爬、立、行等动作发育迟于同龄正常小儿;肌肉张力异常,肢体几张或肌肉萎软,可见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等;姿势异常,可见头颈后仰,甚或呈角弓反张、上肢僵直、手紧握拳、下肢硬直交叉、尖足等,或肢体不对称、头颈躯干扭转,或表现为软弱无力的姿势;常有体格发育迟缓、发迟、齿迟、言语落后、听力及视力异常、癫痫发作等。
!(二)诊断条件本病病变部位在脑部,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或有脑部发育缺陷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和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及障碍、神经反射检查异常等,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需要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头颅CT/MRI:能帮助了解是否有脑损伤或脑结构异常,对探讨脑瘫的病因及诊断预后有帮助。
脑电图:可以了解是否合并癫痫,并可辅助脑瘫的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
脑干听觉、视觉诱发电位:了解听力、视力是否有损伤。
病原学检查:了解患儿是否有宫内感染,明确脑瘫病因,指导治疗。
染色体、血、尿代谢检查:排除一些染色体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评估方法的应用进展
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评估方法的应用进展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由于脑部发育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异质性的临床综合征,在活产儿中的患病率约为2‰—3.5‰。
国际上将脑瘫定义为“由于在发育过程中胎儿和婴幼儿的大脑出现非进行性损伤而导致的一组持续存在的运动与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
脑瘫是儿童运动障碍最常见的原因,平衡能力的下降会使脑瘫患儿活动时的姿势调节能力出现问题,从而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功能性日常活动。
一、脑瘫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和特点人体平衡的维持有赖于视觉、本体觉、前庭觉的感受器(平衡三联)对外周感觉信息的接收与处理能力。
此外,平衡功能与运动反馈能力有关,主要包括运动系统、预期性姿势控制、动静态稳定能力及反应性姿势控制等,其余与平衡功能有关的因素还有注意力以及心理因素。
脑性瘫痪损伤的神经通路大多位于大脑皮层、延髓脊髓束、基底神经节部以及脑室周围白质。
大脑的受损影响了感觉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人体的姿势控制能力下降,进而威胁到身体平衡的稳定。
也有学者认为脑瘫患儿姿势控制能力的受损主要是运动姿势相关肌群激活时序的错误造成的。
另外,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受损程度还和患儿发生脑损伤的时期有关。
脑瘫的核心表现为运动发育和姿势异常问题,临床分型为痉挛型(spastic)、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共济失调型(ataxia)、混合型(mixed types)。
脑瘫患儿的平衡障碍可分为静态平衡障碍和动态平衡障碍两种。
主要表现如下:①运动控制能力障碍,表现为肌张力的亢进或障碍,可有痉挛型步态或手足徐动征、舞蹈征等出现;②平衡反应减退,前庭觉传入异常,可能伴眼震,手眼协调能力差;③人体预期性姿势调节以及反应性姿势调节的能力下降,反应时间延长。
由于脑瘫患儿发病原因、发病部位与发病阶段并不一致,以及患者间的个体差异存在,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障碍呈异质性表现。
浅谈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瘫康复中的运用
训练成果
经过6周的训练后,孩子可以完成既定目标 GMFM评分前后对比 治疗前:维度D 站 71.8% 维度E 走跑和跳 56.9%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什么是任务导向性训练
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TOT)是 以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为基础的较新的康复治疗 方法之一;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什么是任务导向性训练
TOT是以个体、任务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 而制定的功能性任务,患者可通过主动尝试在适 应环境的改变的同时,解决功能性任务中所遇到 的问题,并帮助患者学到解决目标任务的方法。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了解脑性瘫痪定义的意义
核心表现:运动发育和姿势异常; 脑瘫定义中的本质特征是发育; 在新的定义中加入了活动受限的词汇; 脑瘫患儿常伴有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如肌肉肌
腱挛缩、骨骼扭转、髋关Leabharlann 脱位和脊柱畸形等; 遵循ICF核心要素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ICF概述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TOT的训练模式
TOT 训练强调个体化治疗。 找到问题的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制定任务时选择难度要适当. 制定 TOT 训练计划应增强任务的功能性及日常性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TOT的训练模式
分析整个活动,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任务并给予 适当帮助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关于TOT的讨论 对儿童的康复训练也应考虑到患儿参与多重环境的能力 传统康复治疗中缺乏有关活动和参与功能的训练 应用主动的任务性训练以改善运动功能 个体、任务和执行任务时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主动的尝试来解决功能性任务内的问题并适应环境的改变 强调康复治疗的参与及适应,有效提升患儿运动功能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_2015_第六部分_李晓捷_庞伟_孙奇峰_尚清_唐久来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Dec.2015,Vol.30,No.12第四章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第三节康复治疗技术(上)一、神经易化技术(一)Bobath 技术1.Bobath 治疗技术是否适用于所有类型脑瘫患儿证据脑瘫患儿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缺少对反射性姿势和运动模式的抑制,导致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4](2个Ⅰ级证据,1个Ⅲ级证据,1个Ⅳ级证据)。
Bobath 治疗技术通过对关键点的控制,达到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促通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的目的[5—7](1个Ⅱ级证据,2个Ⅲ级证据)。
Bobath 治疗技术还通过对运动模式协调性的促进,抑制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对脑瘫患儿正常运动发育的影响,从而实现正常运动模式的整合,防止异常模式的形成和固定。
采用Bobath 技术的不同手技,可以针对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特点,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8—11](4个Ⅳ级证据)。
因此,Bobath 技术适合于各种类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
推荐Bobath 治疗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脑瘫患儿,应根据不同类型特点,选择采用Bobath 治疗技术的不同手技(推荐强度B 级)。
2.Bobath 治疗技术是否适用于所有年龄组脑瘫患儿证据Bobath 治疗技术对各年龄组脑瘫患儿均有效,但2岁前,尤其是1岁以内的轻度脑瘫患儿效果更好[12—13](1个Ⅰ级证据,1个Ⅳ级证据)。
婴幼儿时期脑生长发育快、代偿性和可塑性强,且其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模式尚未固定,这一时期患儿若能得到外界给予的刺激性治疗及功能训练,可使其学习建立正常的姿势运动模式,使其功能达到最佳效果[14—16](3个Ⅱ级证据)。
脑瘫患儿早期应用Bobath 治疗技术是恢复其神经系统功能的有效手段。
推荐1.Bobath 技术可应用于不同年龄组脑瘫患儿(推荐强度A 级)。
2.Bobath 技术对于小年龄组脑瘫患儿更有效(推荐强度A 级)。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一、脑瘫的基本概念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残疾。
(一).脑瘫的定义脑瘫是指患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了损伤,而出现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由于受损害的一般是控制肌肉和身体运动部分的大脑,所以患儿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但如果影响到大脑的其他部分,可能同时出现智力、语言、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问题。
大脑的损伤是无法完全治愈的,但经过康复训练,患儿的功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甚至达到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
(二).脑瘫发生的原因1.遗传因素:家族中曾有脑瘫、智力低下、先天畸形患者,染色体异常;2.妊娠时因素:母亲怀孕时有宫内感染、妊娠中毒症、一氧化碳中毒、受过量X线辐射等;3.分娩时因素: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4.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惊厥、颅内出血、核黄疸、新生儿感染等。
以上因素可能造成大脑发育不全或颅脑损伤,产生脑性瘫痪;而大脑缺血缺氧,是导致新生儿大脑损伤的关键环节。
(三).脑瘫主要表现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1)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到了一定的年龄,却不出现应有的运动能力和表现;2)运动模式异常:运动时非常缓慢、动作不协调、不能控制的怪异表情和动作。
3)姿势异常:全身僵硬或特别松软,4个月以后两侧身体不对称、头偏向一侧,四肢屈曲或伸直僵硬,双手不能拿到身体的中线,双手握拳、拇指内收,双腿并拢或交叉、脚尖朝下;坐位时上身屈曲或仰头向后,站立时下肢屈曲、脚尖着地。
有的孩子则无法维持稳定的姿势,身体扭曲变动。
4)姿势变化减少:经常处于某种固定的姿势,很难自己调整。
伴随表现5)感觉障碍:孩子可能伴随有视觉、听觉、触觉等障碍;6)智力障碍:约占60-70%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7)癫痫:约占40%8)进食和吞咽障碍:可出现咀嚼吸吮困难、吞咽障碍,致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
9)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失语,因构音障碍表现为口吃、发音不清或完全不能发音。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_2015_第四部分第三章ICF_CY框架下的儿童脑性瘫痪评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Oct.2015,Vol.30,No.10第三章ICF-CY 框架下的儿童脑性瘫痪评定第二节活动与参与的评定一、交流能力评定(一)理解能力评定(d310交流-接收-口头讯息)1.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diagnosis schedules ,GDDS )证据GDDS 适用于0—6岁儿童,不仅适用于测量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比其他量表更适用于伤残儿,被认为是婴幼儿智能测试的经典方法。
该量表已成为婴幼儿发展测验的范型之一,广泛应用于儿童心理学及医学的儿科研究等实践领域[82](1个Ⅲ级证据)。
推荐应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对小年龄组儿童进行评定(推荐强度C 级)。
2.贝利婴儿发展量表中的智力量表(证据及推荐强度参照第一节)3.S-S 语言发育迟缓评定(证据及推荐强度参照第一节)4.构音障碍评定(证据及推荐强度参照第一节)(二)表达能力评定(d330说)证据对以讲话的形式产生词汇、短句和更长的段落以表达表面和隐含意义,如以口语来表达事实或讲故事方面的进行评定语言功能包括说的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正常的言语-语言能力发育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评定时要从上述三方面进行[83]。
推荐1.应用S-S 语言发育迟缓评定法和构音障碍评定法评定表达能力(推荐强度参照第一节)。
2.可应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评定小年龄组儿童的表达能力(推荐强度参照本节理解能力评定)。
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一)评定内容[84]1.改变和保持身体姿势功能评定(1)改变身体的基本姿势功能(d410改变身体的基本姿势):评定体位转换、和摆出各种姿势的能力。
(2)保持身体姿势功能(d415保持一种身体姿势):评定在特定环境下保持同一身体姿势的能力。
2.移动运动功能(d420移动自身)评定在不改变身体姿势的前提下从一处表面移动到另一处的能力。
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性瘫痪儿童家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行分析[5],主要包括患儿的认知、运动、生活自理、语言以及社 会环境适应能力。
1.7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中的数据代入SPSS19.0软件包进行检验,计量资料(
x±s)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接受x2检验。P<0.05则为 存在统计学意义。
脑瘫诊断标准参考《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 分》[1]:①必需要素:患儿存在持续中枢运动障碍;运动异常; 患儿发育异常;患儿反射发育障碍;肌力与肌张力存在不同程度 障碍②参考要素:患儿存在诱发脑瘫的病因依据;患儿接受影像 学检查确诊。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2~6.5岁;3)患儿家长知
2019年 第 4卷第 28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Vol.4, No.28, 2019
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187
引导式教育理念 在脑性瘫痪儿童家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荀静平,林卓婷,李玉秀,谢洁珊 (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佛山 528200)
【摘要】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瘫患儿家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 间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的60例患儿进行分析,分为常规家庭康复护理组和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组。两组患儿均在接受干 预前后,选择患儿残疾综合功能测定量表对患儿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包括其认知、语言、生活自理以及运动、适应力 方面的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儿接受临床干预后的各方面能力测定结果都要比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较对 照组治疗后各项评分亦有显著性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引导式教育理念对提高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有积极意 义,提高了脑瘫患儿及其家属的生存质量。
肌内效贴联合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
106·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4月 第30卷 第 4 期 总第165期【第一作者】王 珂,女,技师,主要研究方向:康复治疗技术类运动治疗PT。
E-mail:*****************【通讯作者】王 珂·论著·肌内效贴联合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王 珂* 李 梦 李 鹏开封市儿童医院康复科 (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目的 以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肌内效贴联合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对其干预效果。
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脑性瘫痪患儿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1例。
对照组躯干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
统计两组GMFM评分、1分钟内坐位到站立转移次数、步行10m时间、总满意度。
结果 治疗前,两组GMFM评分比较,P >0.05,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均上升,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GMFM评分明显上升,P <0.05。
治疗前,两组1min内坐位到站立转移次数、步行10m时间比较,P >0.05,治疗后,两组1min内坐位到站立转移次数均上升,步行10m时间均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1min内坐位到站立转移次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步行10m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总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对于脑性瘫痪患儿,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干预的基础上再增加肌内效贴,可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肌内效贴;躯干核心肌群训练;脑性瘫痪;运动功能;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742.3;R49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3.04.047Effect of Intramuscular Patch Combined with Trunk Core Training on Motor Function and Satisfac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WANG Ke *, LI Meng, LI Peng.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Kaifeng Children's Hospital, Kaifeng 475000, Hen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analyz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intramuscular paste combined with trunk core muscle training o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ethodsA total of 82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9 to October 2021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1 cases in all)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ained with trunk core muscle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ed with intramuscular effect paste on the basis of trunk core muscle group training. GMFM score, the number of sitting to standing transfers within 1 minute, 10m walking time and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GMFM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P>0.05; after treatment, GMFM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increased; inter-group comparis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GMFM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0.05. Before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sitting to standing transfers within 1min and the walking time of 10m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sitting to standing transfers within 1m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creased, while the time of walking 10m decreased.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the number of sitting to standing transfers within 1m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ime of walking 10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6%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dding intramuscular effect paste on the basis of trunk core muscle training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and improve satisfaction,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 Intramuscular Effect Paste; Trunk Core Muscle Training; Cerebral Palsy; Motor Function; Satisfaction Degree 脑性瘫痪属于非进行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是一种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也是引起患儿肢体残疾的关键原因[1-2]。
中医治疗脑瘫临床思路探讨
中医治疗脑瘫临床思路探讨发表时间:2020-09-23T08:19:09.09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20年第3期作者:张春1 4 肖方旗2 4 武鸿翔3[导读] 脑瘫是儿科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造成儿童残疾的常见疾患之一。
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昆明 650011;2昆明市盘龙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昆明 650011;3昆明医科大学康复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4 昆明圣爱中医馆“吴荣祖学术研究室” 云南昆明 650011【摘要】脑瘫是儿科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造成儿童残疾的常见疾患之一。
迄今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多以康复治疗为主,临床上对于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主要分为现代康复疗法和中医康复疗法,中医康复治疗多以针灸、推拿为主,采用纯中药治疗的文献报道较少,多认为 “脑为髓海”,多从 “肾阴”论治,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医“温补脾肾、暖肝达木、豁痰开窍法”治疗小儿脑瘫取得了较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脑瘫;中药治疗;吴萸四逆二陈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
脑瘫是儿科最常见的残疾类型,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了严重的负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故探索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和探索。
脑瘫属中医五迟、五软、五硬、痴呆范畴,历代中医文献中均有记载,但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是儿科顽疾,笔者临床中发现,从肝、脾、肾、心、脑、督脉入手,运用云南吴荣祖老师“温阳暖肝达木”法,从“温补脾肾,暖肝达木,豁痰开窍”角度、辨证施治,治疗小儿脑瘫的运动障碍、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等问题,能取得了较好的综合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所选病例为2016年5月—2018年9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脑瘫儿童患者共35人,所有患者均为外院确诊且长期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24人,女性11人。
太空衣对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研究
太空衣对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研究吕楠;尚清;万凯;李靖婕;马彩云【摘要】目的:观察太空衣对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学分析评估及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太空衣治疗.在康复治疗3个月前后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手功能分级系统评定(MACS)、日常生活能力和手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的Barthel指数、MACS评定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同组组内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ACS评级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8.57%、14.29%,P<0.05).结论:运动学分析评估及康复训练方法配合太空衣能加强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手功能能力,提高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年(卷),期】2019(034)008【总页数】4页(P399-402)【关键词】太空衣;不随意运动脑瘫;日常生活能力;手功能分级【作者】吕楠;尚清;万凯;李靖婕;马彩云【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康复中心,郑州450003;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康复中心,郑州450003;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康复中心,郑州450003;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康复中心,郑州450003;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康复中心,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R742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脑性瘫痪指南解读主要内容(全文)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脑性瘫痪指南解读主要内容(全文)2015发表的《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指南》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广泛赞誉,促进了国内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The U.K.′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于2017年1月出版了年龄在25周岁以下脑瘫患者的评估和管理指南(简称2017年NICE脑瘫指南)[1]是基于一系列循证医学的结果,涉及脑瘫的高危因素、诊断、治疗和合理照顾等核心内容。
适用对象主要包括从事脑瘫的临床和社会工作者、患者、父母及日常照顾者。
该指南对我国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规范化、标准化有一定的补充意义。
但由于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等的不同,如果该指南与我国制定的指南有相悖之处,应以2015年《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指南》为准。
现将2017年NICE脑瘫指南解读如下。
1 指南的主要内容2017年NICE脑瘫指南主要内容有19项:脑瘫高危因素,脑瘫的病因,脑瘫早期症状,其他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识别(红色预警),多学科管理,信息和支持系统,预后,进食、饮水和吞咽困难的处理,言语、语言和交流问题,营养状态最优化,流涎的管理,低骨密度的干预,疼痛、不适和压抑,睡眠障碍,精神健康问题,感知觉问题的处理,其他共患病,照顾需求和成年期过渡等。
内容涵盖了脑瘫治疗的全程,全面丰富,涉及学科多,其核心宗旨是提高脑瘫患者的社会参与和自我功能发展。
同时2017年NICE脑瘫指南提出了5个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1)如何达到脑瘫患者营养的最大化改善;(2)如何早期识别并及时处理脑瘫患者的疼痛问题;(3)如何管理存在交流困难的脑瘫患者;(4)妊娠期间感染与脑瘫发生率的关系;(5)脑瘫患者精神健康问题(25岁之前)。
这5个问题是未来脑瘫康复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 2017年NICE脑瘫指南中值得临床注意的问题2.1 脑瘫的独立高危因素及病因脑瘫病因特点方面,2017年NICE脑瘫指南仍然采用产前、产时和产后3个时期分类,基本病因没有大的改变,但指南中有2项独立高危因素值得临床充分重视:(1)产前和产时的孕妇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感染;(2)新生儿脓毒症(尤其是体质量低于1.5 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课件
3
指南制定原则
1.本指南为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是按照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的研究方法制定出的一组临床指导意见, 尊重循证医学依据, 以保证指南更具科 学性和权威性。
精选ppt课件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南制定原则
2.制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是基 于证据的方法学, 其结论(推荐意见)必 须有可靠的证据支持。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解读 (2015):第一部分
精选ppt课件
1
指南制定背景
本指南参考欧洲、 美国、 日本等国家脑 瘫康复指南及 2014 年 12 月以前国内外 发表的医学文献, 综合我国儿童康复医 学专家的共同意见而形成。
精选ppt课件
2
指南制定背景
本指南由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 (项 目编号: 201002006) 资助, 中国康 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残 疾人康复 协会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专业委 员会对本指南全面负责, 拥有所有权及 解释权。
精选ppt课件
5
指南制定原则
3.本指南编写以具有较多级别较高循证 医学证据的内容为主, 对于目前还缺少 循证医学证据的重要临床问题, 通过专 家 问卷调查及专家讨论会形成专家共识。
精选ppt课件
6
指南制定原则
4.由于脑性瘫痪评定的内容大多为基础 性或通用、 规范的评定方法, 为指导临 床进行系统的评定, 本指南选择在 ICFCY 框架下编排评定内容。
通过制定科学的检索策略进行全面文献检索, 文献范围包括国内外近 5—10 年的研究文献。
精选ppt课件
9
指南制定过程
2.收集证据 指南所涵盖的临床问题是临床实践 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 础上, 经过专家讨论 会确定指南研究的基本 内容。通过制定科学的检索策略进行全面文献 检索, 文献范围包括国内外近 5—10 年的研 究文献。选取了更早的文献。
精选ppt课件
13
指南的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
推荐强度
A级
意义
确定有效、无效或有害(对特定情况的特定人群)
B级
很可能有效、无效或有害(对特定情况的特定人群)
C级
可能有效、无效或有害(对特定情况的特定人群)
D级
数据不充分或存在冲突、无法证明和预测是否有效、无效或
有害
精选ppt课件
14
指南的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
3.评价证据 意见。
精选ppt课件
10
指南制定过程
4.将证据、 推荐意见整合成指南建议, 完成指南初稿。
5.专家论证会 识; 基本定稿。 6.征求同行意见 7.专家定稿会。
精选ppt课件
11
指南的应用说明
本指南适用于儿童康复领域及相关学科。 本指南作为临床应用的参考, 不作为强
制性应用规范和标准。
精选ppt课件
8
指南制定过程
循证性指南制定的主要程序包括文献证据的检 索与评价和推荐意见形成与确定推荐强度两个 部分。
本指南制定的主要步骤和方法如下: 1.陈述临 床问题
2.收集证据 指南所涵盖的临床问题是临床实 践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前期文献研究的 基础上, 经过专家讨论 会确定指南研究的基 本内容。
精选ppt课件
17
相关名词解释
一组 (a group): 强调的是不同原因导 致的, 不同种类和严重程度的多样化的 症候群。
持续存在 (permanent) : 排除了一 过性的异常, 但是要注意临床异常表现 的模式是不断变化的。
精选ppt课件
18
相关名词解释
活动受限(activity limitation): 活动是指个体 执行一项任务或动作; 活动受限是指个体在活 动时存在困难。根据 ICF 的核 心要素, 在这 次脑瘫定义中新加入了该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
以下简称ICF)(儿童与青少年版)(以下
简称ICF-CY), 精选ppt课件
7
指南制定原则
5.传统康复治疗方法部分, 由于多为经 验总结文献, 缺少较高级别循证医学证 据, 部分内容多为专家共识。
运动和姿势(movement and posture): 指异 常的运动模式和姿势, 运动失调及肌张力异常。 异常的运动控制是脑瘫的核心 表现, 其他不 是主要影响到运动模式和姿势异常的神经发育 障碍不能诊断为脑瘫。
精选ppt课件
19
相关名词解释
由于 (attributed to) : 指的是遗传、 化学 和其他因素影响脑的发育。随着神经生物学的 快速发展, 对脑部结构损伤的认识正 在不断 完善, 但仍有很多原因是不明确的。
精选ppt课件
16
脑性瘫痪的定义
2014 年 4 月通过了我 国脑性瘫痪定义: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 和姿势发育障碍、 活动受限症候群, 这 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 或婴幼儿 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 动障碍常伴有感觉、 知觉、 认知、 交 流和行为障碍, 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 骨骼问题
精选ppt课件
12
指南的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
表 1 证据水平
证据水平
Ⅰ级
Ⅱ级
研究设计状况
一系列随机对照研究或系统回顾,或一个样本量足 够大的随机对照研究(高质量) 至少一项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较高质量)
Ⅲ级
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有确定结果的对照研究
Ⅳ级
专家意见、病理报告或其他不符合上面三级的研究
级别
A级
B级
C级
方法
至少一项确定的Ⅰ级证据水平研究,或至少两项一致、确定 的Ⅱ级证据水平研究
至少一项确定的Ⅱ级证据水平研究或无法推测的Ⅲ级证据水 平研究
至少两项确定的Ⅲ级证据水平研究
精选ppt课件
15
二、脑性瘫痪的概述
脑性瘫痪 (cerebral palsy, CP) 简称脑瘫, 由发育不成熟的大脑 (产前、 产时或产后) 先天性发育缺陷 (畸形、 宫内感染)或获 得性 (早产、 低出生体重、 窒息、 缺氧缺血性脑病、 核黄疸、 外伤、 感染)等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 患病率约为每 1000 活产儿中有 2.0—3.5 个。 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 伴或不伴有感知觉和智 力缺陷。脑瘫的脑部病理改变主要是脑白质损 伤、 脑部发育异常、 颅内出血、 脑部缺氧引 起的脑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