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试题A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07(上)《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 A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分,每小题1分)
1、D
2、D
3、B
4、D
5、D
6、C
7、A
8、D
9、B 10、A
11、B 12、C 13、C 14、D 15、B
16、B 17、C 18. A 19、D 20、D
21、C 22.A 23、B 24.A 25、D
26.D 27.A 28.B 29.D 30.A
31、B 32、D33、A 34、C 35、D
36、D 37、D 38、C 39、D40、C
二、简述题:(共36分,每小题12分)
1、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
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协同论、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和混沌理论所构成的“复杂理论”体系。
它各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其方法论意义在于:
(1)耗散结构理论解决了达尔文进化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演化方向上的矛盾。
(2)协同论解决了自组织系统的多自由度和多演化方程的问题,可以有效地确定自组织系统在超出不稳定点后会出现怎样的新结构。
(3)突变论改变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注重研究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质变的改变方式的改变。
它将质变的方式分为飞跃和渐变两种方式。
它提供了许多突变模型,表明如果系统的势函数具有一个以上的势谷,那么系统就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选择结构,事物的质变就可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途和方向。
(4)超循环理论提供了循环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以获得最大产出比的科学依据和解决创造性产生的问题。
(5)分形理论提供了一种透过思维之窗观察无穷的有形思维方法;提供了理解各个学科内复杂性的新语言和新工具;为解决有限与无限、简单与复杂、整体与部分、规则与破碎等矛盾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复杂性、非线性和系统演化的空间图景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思考途径和方法。
(6)混沌理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及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辨证思想的正确性;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哲学认识论上的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深化了我们对“关节点”的认识。
2、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一关系中你能得出那些启示或结论。
答:
(1)人类是自然界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
(2)人与自然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3)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历史性和具体性的的特点。
(4)启示或结论:
①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或条件。
②劳动是人类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根本条件。
③实践关系是人与自然的首要的基础,但并非唯一的关系。
④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一方面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另方面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产生了生态危机,人类已被置于危险的生存困境之中。
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自然协调到有破坏的和谐再到矛盾的激化趋势,已经使我们人类认识到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
3、联系科学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技术发展的规律。
答:
(1)技术活动各要素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2)社会需要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3)由少至多的分化规律。
(4)由简单到复杂的复化规律
(5)由原始技术到高技术的深化规律
(6)17世纪以前科学与技术从相对独立发展到17-19世纪的联姻再到当代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三、论述分析题:(24分,选做一题。
如果两题都做,则以第一题为准阅卷!!!)
1、分析评价信息技术伦理问题。
答:
(1)评析信息的获取的伦理问题
(2)评析信息的传播的伦理问题
(3)评析信息的利用的伦理问题
(4)评析信息的内容的伦理问题
2、论述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
答:
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1)生态自然观的内涵:
①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
②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③生态系统是具有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④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
⑤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2)生态自然观的实质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
①生态自然观把人和自然看成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关系的整体性和组合性。
②生态自然观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统一起来,使科学技术变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手段。
③人类和社会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
人类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自然。
④生态自然观强调自然事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阐明了行星运行的三大规律,被后人称为“天空法律制订者”
A伽利略
B开普勒
C牛顿
D哥白尼
2、————是古希腊最渊源的学者,他在自然观提出了“四因论”,并首创了演绎逻辑的推理
A亚里士多德
B德谟克利特
C赫拉克利特
D恩培多克勒
3、系统的最基本属性是
A最优性
B相关性
C整体性
D动态性
4、1975年美籍数学家————提出了“分形”概念,用来表达那些不规则、破碎、零散的对象
A曼德布罗特
B托姆
C哈肯
D艾根
5、从特殊性的前提得出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式是————
A演绎法
B类比法
C归纳法
D综合性
6、研究因果在质(或量)上的同向或异向变化的逻辑思维是————
A契合法
B共变法
C剩余法
D差异法
7、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组合、模拟等方法来制造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是————
A形象思维
B灵感思维
C知觉思维
D迂回思维
8、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标准是————
A无矛盾性、独立性、完备性
B想容性、自恰性、简单性
C严密性、创造性、必然性
D抽象性、综合性、独立性
9、对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正确的观点是————
A科学家只用逻辑思维
B艺术家只用形象思维
C这两者水火不相容
D两者交互作用
10、————搅得数学王国不安宁。
史称“第三次数学危机”
A光速悖论
B罗素悖论
C芝诺悖论
D说慌者悖论
11、14世纪唯名论哲学家提出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此格言被世上称为“————的剃刀“
A马赫
B康托尔
C培根
D奥卡姆
12、“汤浅现象”说明了科学发展的“————”
A从少到多的分化规律
B从简到繁的复化规律
C由表到里的深化规律
D科学重心不断转移的规律
13、————认为:“逻辑简单的东西,当然不一定就是物理上的真实的东西,但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
A哈勃
B薛定谔
C爱因斯坦
D海森堡
14、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自然界
B社会
C科学
D技术
15、自然辨证法学科的性质是————
A自然科学
B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
C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特殊学科
D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16、正如————所说:“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A列宁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毛泽东
17、“P1-TT-EE-P2”这是————提出的科学发展的“问题模式”
A波普尔
B培根
C库恩
D拉卡托斯
18、当今高科技的“三剑客”是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技术
A海洋
B航天
C纳米
D激光
19、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是按以下顺序转移的————
A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B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美国
C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美国
D
20、根据哥德尔定理,一个公理体系相容性(不矛盾性)与完备性的关系是————
A可同时具备
B不可同时具备
C公理体系不可能完备
D公理体系不可能具有相容性
二、论述题
1、么是子组织系统?关于自组织系统的理论有哪些基本思想?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意
义何在?
2、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其主要观点有哪些?有何方法论的
启示?
3、什么是生态?生态危机的根源何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途径有哪
些?
4、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规律是什么?你对我国科技发展有何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