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一、引言
(1)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为了确定可供有效建设利用的土地类型,为建设用地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保护土地资源,避
免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奠定基础的一种重要评价方法。
(2)GIS是空间信息系统的简称,其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精细的地
理空间信息分析和整合上述信息以及对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可视化分析,是
对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GIS的技术基础
(1)GIS技术是一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GIS中,可以利用其强
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将地理空间信息进行空间分析,从而进行建设用地适
宜性评价。
(2)GIS技术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地理数据库,GIS软件和地
图显示。
在地理数据库中,需要保存有关建设用地的地理、地质、物理、
生态、社会等类别信息;GIS软件主要用于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空
间分析;而地图显示则可以将空间分析的结果可视化,以便用户可以更加
直观的分析和判断结果。
(1)GIS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以为用户提供定量和定性的地理
空间分析,保证综合性结果的靠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其发展进程也日新月异。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研究部分,而建设用地作为城市进行开发和建设的基础用地,可逆性差,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来看,城镇建设用地集约程度不足,低效闲置土地未能较好规划利用,问题较为突出;乡村土地规模大,但所存在的布局不合理问题未能完全解决。
如何盘活建设用地,合理进行土地规划,仍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中心五城区为例,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与GIS 方法,进行城区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内的土地划为五个等级———适宜、较适宜、普通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为成都市中心五城区的城区改造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为成都市的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1研究区概况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在四川盆地西部,经度102°54′E~104°53′E ;纬度30°05′N~31°26′N 。
成都市中心五城区是成都市最早的五个主城区,总面积为42406hm 2,包括金牛区、武侯区、青羊区、成华区、锦江区,如图1所示。
据2020年全国人口第七次普查结果数据显示,成都市中心主城区常住人口为1541.94万人,其中,中心五城区有527.27万人,占比约34.20%。
锦江区地处市区东南部,是成都市的商业金融中心,也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人大所在地。
金牛区地处市区西北部,区内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批发市场和西南综合交通枢纽。
武侯区地处市区西南部,区内拥有武侯祠、锦里等著名景点。
青羊区地处市区西部,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协和西部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是成都市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区内有天府广场、杜甫草堂等景点。
成华区地处市区东部,区内拥有中国西部第一高塔和西南最大的动物园。
2数据与方法2.1数据处理2.1.1数据来源本文主要数据包括:①2020年成都市中心五城区矢量边界数据与路网数据,获取自OpenStreetMap 开源地图;②2020年7月,云量小于等于5%的GDEMV2_30m 分辨率DEM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获取自地理空间数据云;③成———————————————————————作者简介:曾爽(2000-),男,四川成都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王成霞(通讯作者)(1996-),女,贵州仁怀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土壤污染物迁移及迁移扩散模型。
土地资源评价与适宜性分析
土地资源评价与适宜性分析在全球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土地资源的评价与适宜性分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土地资源评价是对土地的优劣势进行客观评价,以便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而适宜性分析则旨在找到最佳利用该土地的途径。
本文将对土地资源评价与适宜性分析进行探讨。
首先,土地资源评价是保障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土地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农业、工业、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科学准确地评价土地的质量和适宜的利用方式,对于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评价可以考虑多个因素,如土地类型、土壤质量、坡度、水资源、气候等,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优劣进行客观量化,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适宜性分析是根据土地资源评价的结果,找到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
适宜性分析可以针对不同的用地需求,如农业、工业、居住等,来评估土地的适宜性。
适宜性分析可以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制定适合该地区的农业政策或土地规划。
例如,在农业领域,适宜性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哪些地区适合发展粮食作物,哪些地区适合发展水果种植。
在城市规划方面,适宜性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的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此外,土地资源评价与适宜性分析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以达到最优的结果。
自然因素包括土地的地貌、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
经济因素包括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投资收益等。
社会因素包括土地利用对社会的影响、社会人口需求等。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然而,土地资源评价与适宜性分析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不同评价指标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权重是一个关键问题。
其次,土地利用决策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平衡问题。
不同行业、不同利益主体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存在争议,如何在决策过程中平衡各方的利益是一个挑战。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
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是这样:场地稳定性:拟建场地是否存在能导致场地滑移、大的变形及破坏等严重情况的地质条件。
在实际进行评价时又要牵涉到工程的类型、规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
例如在平原土质地基,就没有必要去考虑岩溶、土洞、崩塌等问题。
工程实践中的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大致如下:一、场地的稳定性评价。
就是看场地及其临近又没有影响场地性稳定性的因素。
1、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岩溶、土洞、滑坡、泥石流、崩塌、大的沉降、地下洞室(采空区、人防洞室等)、断层、地震效应等等;2、有无边坡稳定性问题;3、有无可能影响拟建物安全的地形地貌。
二、场地的适宜性:这个问题与场地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但从理论的角度说,没有不能建筑的场地。
有的场地虽然存在稳定性问题或其他不利条件,但经过工程处理,仍然可以建筑,问题是需要处理的工程量和造价与拟建物的价值比。
例如我们要建一栋投资500万的多层建筑,但勘察发现场地处于一滑坡体上,如果要对滑坡进行处理,需要1000万的投资,显然不合适。
我就遇到过这类问题,最后建筑方放弃了该场地的使用。
我们在做场地和地基基础的选择评价时所要尊守的原则就是:技术经济原则。
也就是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场地的适宜性评价还要考虑一个水的问题。
这里的水包括了地面水与地下水。
林宗元先生给我们讲过一个工程实例。
早年一个厂区在建设时由于考虑不周,选在了一个沟谷里,结果发生大的山洪,造成灾害,最后不得不迁建。
这类事例在媒体上也时有报道。
三、有些朋友在对场地进行评价时忽略了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这也是场地的适宜性评价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
例如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但地基存在局部均匀性与稳定性的问题,仍然会对拟建物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在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特别是其中14.3.3条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规定的内容,结合CECS99:9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参考众多勘察报告中的优秀者,提出下面这个编写提纲及每个标题应有的内容和数据,以使勘察报告内容更充实,论证更合理,岩土参数更有适用性和可靠性,特编写本勘察报告编写提纲及有关内容指南,供勘察单位参考。
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长 治 市 城 市 建 设 用 地 地 质 环 境 适 宜 性 评 价
全 建 英
(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 二一二地质队 , 山西 长治 0 4 6 0 0 0)
摘
要: 以长治市为例 , 从评价指标 、 评价 单元划分 、 评价 因子定权等角度对该 市的建设 用地地 质环境适 宜性进 行 了评价 , 对今 后
城市建设 用地 的合理利 用和整个城市 的地质环境方面 的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 词 : 城市建设用地 , 地质环境 , 适宜性 , 评价
中图分类号 : P 6 4 2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 的快 速发 展 , 大 中小 城市 在 不断 的 扩张 与膨 的规模 了 , 因此城市的各个方面的承受能 力都受到 了前 所未有 的
表1 长治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敏感 因子及其评价标准
城 市建设 用地地质环境评价敏感因子 地质环境质量不适 宜状 态
境 产生很大 的影 响 , 主要体 现在建筑物和 城市 地质环境 之间 的极
为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 中,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 建筑物 的建造破 坏 了原有城 市 的地 质条 件 以及 岩土工 程
初 步选定 的地质环 建设用地的地质环境 评价 主要是 特指那 些在 现状条件 下本 身就 素。根据长治市 的地形地貌和其他地质 因素 , 受到建设用地周边 的地质 环境影 响或 在工程 建设过 程 中以及工 境 影响评价 的敏感 因子为地 面的地形坡 度和 土地 利用 现状两个
0 。 为不适 宜 , 而土地 程建设后对建设用地 的周边 或所 在 的城市 的地 质环境 有影 响 的 因素。地面地形坡度 的判别标 准 为不小 于 3 利 用现状 的不适宜 的区域为湿地 、 采矿 区。经过对 长治 市整个市 用地 , 因此两者并 不是 同一个 范 围, 有 时可能一个 建筑 物或 构筑
适宜性评价
1、评价原理 其基本原理是在现有的生产力经营水平和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 以土 地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相结合作为鉴定指标,对城镇、工业等建设用地的 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的分类定级。 2、评价方法 根据对相关案例及资料的研究分析,对于土地的建设适宜性评价,通常采用 的方法主要有多因子叠加分析和主成份综合分析两种方法。本方案主要应用 ArcGIS 空间分析模块, 采用多因子叠加分析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的方式, 对评价区域范围内土地的建设适宜性进行评定。 在评价之前, 首先需要构建评价单元。每个评价单元总面积要能够满足各类 建设项目对用地规模的基本要求。如果评价单元太小,则数据量较大,同时对各 因子数据精度的要求更高;如果评价单元太大,则评价准确度较低,难以保证评 价结果的准确度。 因项目区数据最小上图面积是 400m2,因此将评价单位设为 20 米*20 米的单 位格子。 3、评价体系 (1)指标体系 建设适宜性评价因子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自然基础类、经济 社会类、生态影响类。
-8-
(2)评价结论 根据评价计算结果, 将项目区土地根据其适宜性划分为 4 类区域: 一等适宜、 二等适宜、三等适宜、不适宜 ,最后得到项目区域用地适宜性评价用地类型结 果,并进行分析。 5、评价步骤 (1) 基础数据处理 1) 评价因子提取 根据表 4-1 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表中的因子, 收集资料, 找到数据的相 关性;并根据评价因子分类评估标准提取 11 个因子有效图层。
7) 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主要考虑河流湖泊水面林地、园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等生态因 素确定,生态敏感性越高,开发可能性就越低,分值也越低。对生态因子赋值如 下:
表 4-10 生态因子评价表
分类 生态不敏感区域 生态一般敏感区域 生态中等敏感区域 生态高度敏感区域 范围 未利用地(荒草地等);连续面积小于10公顷林地、园地;连续面积 小于5公顷池塘水面 连续面积10-20公顷林地、园地;连续面积8-10公顷池塘水面 连续面积20~40公顷以上林地、园地;连续面积10~20公顷池塘水面 连续面积40公顷以上林地、园地;连续面积20公顷以上池塘水面 得分 100 80 50 10
曹妃甸滨海新区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区 、 型 盐 田 以及 生 态 湿 地 作 为 敏 感 因 子 , 择 地 形 地 貌 、 程 地 质 条 件 、 文 地 质 条 件 、 质 灾 害 及 地 质 环 境 问 大 选 工 水 地 题 、 源 条 件 作 为 重 要 因子 , 用 层 次 分 析 一 家 打 分 法 确 定 了 评 价 因 子 的 权 重 , 采 用 敏 感 因子 一 糊 综 合 评 价 模 资 采 专 并 模
v l to a t s ( o o a y,e i e i o o i a c ndii ns a ua i n f c or t p gr ph ng ne rng ge l g c l o to ,hy o og c l nd e l ia c dr l ia a g o og c I ond ton ii s,
陈 柴 童 白 雯 , 波 , 军 , 耀楠
( . 国地 质调 查局 武汉地 质 调查 中心 , 1中 武汉 4 0 0 ; . 国地质 大学环境 学院 , 汉 4 0 7 ) 32 52 中 武 3 0 4
摘 要 :通 过对 曹妃 甸滨 海新 区 地 质 环 境 的实 际调 查 和 客观 分析 , 于 地 质 安 全 评 价 的结 果 选 择 地 质 环 境 不 安 全 基
ma n g o o ia n io m e tp o lm s r s u c o d to s t . h o g h e l g c l u v y a d i e — i e l g c l v r n n r b e , e o r ec n ii n ,e c )t r u h t e g o o ia r e n mp r e s
Ch n i e st f Ge s in e , h n 4 0 7 C i a ia Un v r iy o oce cs Wu a 3 0 4, h n )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城市用地评价城市用地评价 ( land use assessment ),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
一般分为三级。
一级指适宜于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二级指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方宜建设的用地;三级是不适于建设的用地。
1详述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性作出综合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程度,为合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
•自然条件主要指气象、地形、工程地质、水文、水文地质、植被等,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社会条件则包括各种历史因素(如文化古迹、城市现状)、政策因素(如保护耕地等)。
城市发展用地的评价方法和步骤主要是进行资料搜集、用地分析和编制用地评价图等。
[1]2资料搜集温、降水量、蒸发量、暴雨强度和日照等。
②地形资料:包括高程、的地形图,通常为1∶5000或1∶10000。
③工程地质资料:包括地质构造(如活动断层、滑坡、溶岩、流砂、泥石流、沼泽、泥炭层等的水文资料:包括规划地区和有关地区的江河、湖泊、海洋、渠道等的资料。
内容有:一般水位,历史上不同再现期(如百年一遇、50年一遇、25年一遇、10年一遇等)的最大洪水水位、洪水淹没范围和面积、淹没区的基本情况及洪水规律、流量、流速、含砂量、河道变化情况等。
⑤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的等水位线和基本流向、水质、泉水以及自流井的位置、平均流量、最大涌水量、含水层厚度、构造、水源补给区位置和范围。
⑥矿藏及其他的有关资料:地下矿藏的种类、分布范围、储量、品位和开采计划;旧矿井的分布范围,地层有无沉陷以及建筑材料资源等。
⑦文物埋藏范围。
3用地分析对搜集的资料要作综合分析。
为便于选择城市发展用地,可将用地分为4类。
第1类为适宜修建的用地。
这类用地自然条件较好,不需要或稍稍采取工程措施即能适应城市建设需要。
具备的主要条件:①地基承载力一般不小于每平方厘米公斤;•②地下水位低于一般建筑基础埋置深度,即低于地面~2米;③不被洪水淹没;④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10%;⑤没有沼泽地段,或者用简单方法即可排除积水;⑥没有大的冲沟、滑坡和岩溶现象。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对其中一区域内的土地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其适宜用于何种建设活动的一种方法。
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资源,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并保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下面将从评价的目的、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评价的目的:评价的方法:1.数据收集:对相关地理、气候、地质、土壤、环境质量等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指标体系建立:建立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指标,并赋予不同指标不同的权重。
3.评价模型建立:选择适宜性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等,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分析和评价。
4.评价结果分析与验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探讨评价结果的可行性,并进行评价结果的后续优化和调整。
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土壤质量等。
如土壤质量好、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更适宜用于农业或工业建设。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情况等。
如经济发达的地区适宜开发商业用地,交通便利的地区适宜发展居住用地。
3.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能力等。
如环境敏感地区适宜进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不宜用于建设。
评价结果的应用:1.土地规划:评价结果可以为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确定土地的用途和开发强度,合理布局不同类型的用地。
2.土地利用:评价可以确定土地的适用性和限制性,引导土地利用的方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土地整治:评价结果可以为土地整治提供参考,指导土地的整合和改造,提高土地的品质和效益。
4.土地管理:评价结果可以指导土地的管理和保护,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之,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和建设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加强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土地适应性评价
【种中文名】:沙打旺 【种拉丁名】: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种别名】 :直立黄芪、斜茎黄芪、
强度< 20cm
水源严重不足
5
盐碱滩,30cm土层平均含盐量 >1.0%,暂时不能改良
三、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
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利用土地的承载力、区 位和交通运输。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在对城镇的 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 用地进行综合的质量评价,以确定用地的 适用程度。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一般分三类(见表5.1):
4.各限制因素所划分的数量级,在土地的限制强 度上应互相保持一致。如:在山地丘陵区,地面坡 度、侵蚀强度等,应与有效土层厚度等紧密关联 的因素大体一致,不能互相矛盾。
土地资源限制因素评级表(1)
评级 坡度(p)
水侵蚀(e)
风蚀(v) 有效土层(d)
0 <3°
不明显
不明显 >100cm
1
3°-5°
S2m-2
S3e
…
…
N1m
N1m-1
N1e
N1m-2
…
…
适宜性
适宜程度
限制因素 经营地块
1. 土地适宜性纲:表示土地对某种用途是适合还 是不适合。可分两个纲:适宜纲、不适宜纲。
适宜纲(S)——这类土地长期用于某种用 途时(如发展农业),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并没有破坏土地资源的危险。
不适宜纲(N)——不适宜于某种用途。通 常可分2级 : ①暂时不适宜级 、 ②永久不适宜 级。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素指标
选取因素和确定指标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在选取因素时应 考虑以下几方面:
1. 必须选取较长时期影响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质
用地适宜性判断与坡度的关系
三、判定因子与标准的确定(一)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常用因子及其标准从城乡规划技术方法上,评价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因子有很多,在各种教材以及国家标准与规范中均有涉及,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另外,重庆市在编制新总规之前委托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专题研究——《重庆都市区自然条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其中也对都市区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了详细评价。
1、城乡规划教材、标准、规范等资料中关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常用因子的相关表述(1)根据《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地面坡度的大小往往影响着土地的使用和建筑布置,因此坡度是用地评定的一个必要因素。
一般是按照适用程度划分为<10%、10%—25%、>25%三类,也有分成0—8%、8%—15%、15%—25%、>25%四类。
(2)根据《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规定了城市建设各类用地建设的适宜坡度,详见下表:(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也明确规定,城市各类建设用地最大坡度不超过25%,详见下表: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规范中对上述规定还做了说明:“城市主要用地的适宜规划坡度”系编制组1997年3月至10月对全国大范围现状和规划的城市用地的坡度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为满足平原城市的强烈要求,用地的规划最小坡度基本定为0.2%;同时为了适应丘陵、山区城市的实际,贯彻“不占或少占良田、好地”的要求,规划最大坡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从规划工作特点出发,适当降低城市道路的设计坡度作为道路的规划控制坡度,便于以后规划与设计的衔接。
适宜规划坡度可覆盖我国绝大部分各类地形、地貌的现状与规划的城市用地情况,为城市建设和长期使用提供较好的基本条件;而对个别因某些特殊原因已规划建成的突破本规范适宜规划坡度范围的用地(居住、公共设施用地坡度最小为0%,最大达45%)则不应覆盖,因为采用这些极限坡度往往会带来建设开发投资过大、长期营运费用高或使用、交通不便及环境质量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我们在规划用地坡度时,应尽量避免采用上述过大或过小的极限坡度。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此次评价区范围以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区范围内 扣除基本农田范围和已建城区范围之后的区域为 主,即只对《河南省汝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 2030年)》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进行评价,基本农田及 已建城区不再进行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评价区总 面积约70.49 ym2。考虑汝州市远期城市规划情 况,兼顾评价工作精度和评价工作量的大小,每个规 划村庄作为1个评价单元,将中心城区剖分为94个 面积为4 ym2的评价单元,共计28个评价单元。 评价区范围及评价单元的划分如图2所示。
・ ・35
2021年第6期
能源与环保
研究院编制的《汝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 2030)》,本次工作的具体范围为汝州市城市远景规 划区范围,包括汝州市中心城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 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 域。具体范围:北至骑岭乡、米庙镇北部边界,东至 米庙镇东部边界,南至王寨乡南部边界,西至王寨 乡、骑岭乡西部边界,工作区总面积444 ym2(图1)。
C
入 ma - n n -1
(3)
式中Lm-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n为判断矩
阵阶数。 按上述方法可求得判断矩阵AB最大特征值入=
0.510 41,一致性检验指标CI = 0.031 <0. 100,判断 矩阵一致性检验满足要求,B,中因子在结果A中的 权重正确。同理求得判断矩阵B1、B4、B2的归一化
收稿日期:272- - 72 - 73 ;责任编辑:陈朋磊 DOI:17. 99389/T cnki9073 - 6507. 272-. 06.006 基金项目:河南省汝州市城市地质调查评价(豫财招标采购271-27772号) 作者简介:董永智(1986—),男,河南新乡人,工程师4010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现从事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通讯作者:霍瑜剑(1984—),男,河南杞县人,高级工程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现从事水工环地质、地质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引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和利用。
城镇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及其附属设施建设的土地,其选择与评价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
生态适宜性评价作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建设用地进行评价,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扩张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城市建设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
因此,评价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
一般来说,可以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景观格局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生态环境为例,可以考虑空气质量、水环境、土壤环境等因素,通过采集实地调查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评价不同用地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还可以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情况,通过调查和监测不同用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不同用地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第三部分:案例研究和结果分析以城市的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为案例进行研究。
首先,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提取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得到用地类型和空间分布的基础数据。
然后,根据建设用地的功能定位和特点,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集相关数据。
最后,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得到不同用地类型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对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比如,对于生态适宜性评价较低的区域,可以采取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减少或改变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以保护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四部分:总结和展望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是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
第五章土地适应性评价
(一)评价系统
纲 (order)
S
(适宜)
类(class)
S1(非常适宜) S2(中等适宜) S3(临界适宜)
N
N1(当前不适宜)
(不适宜) N2(永久不适宜)
亚类
单元
(subclass) (unit)
S2m
S2m-1
…
而对特定地区的土地(一般以土地利用类型 为单元)进行评价和归类。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素指标
指标是指衡量土地质量高低的标准,主 要从土地适宜性和限制性两方面来考察。
(一)土地适宜性
农业用地中,按土地适宜性,可分为四种情 况: 单宜性:指土地只适于某一种用途。 双宜性:指土地同时适于两种用途。 多宜性:指土地同时适于三种或三种以上的 用途。 不宜性:土地不适宜于任何用途
4.各限制因素所划分的数量级,在土地的限制强 度上应互相保持一致。如:在山地丘陵区,地面坡 度、侵蚀强度等,应与有效土层厚度等紧密关联 的因素大体一致,不能互相矛盾。
土地资源限制因素评级表(1)
评级 坡度(p)
水侵蚀(e)
风蚀(v) 有效土层(d)
0 <3°
不明显
不明显 >100cm
1
3°-5°
评级坡度p水侵蚀e风蚀v有效土层d不明显不明显100cm35轻度面蚀35有少量纹沟轻度风蚀515中度面蚀510有少量浅沟中度风蚀植物根出露3050cm1525强度面蚀1020有少强度风蚀出现沙垄1030cm2535强度面蚀2030切沟较密少量冲沟植被覆盖度1030极强度风蚀出现砾垄10cm35极强度面蚀30有大量切沟植被覆盖度10土地资源限制因素评级表1评级障碍土层l土壤质地t土壤肥力f土壤pha50cm较高60755040cm中等456075854030cm粘土沙土或含砾量较高较低85或453020cm粘土沙土或含砾量较高2010cm砾质裸露基岩205010cm砾质裸露基岩75土地资源限制因素评级表2评级盐碱化及改良条件s地表积水沼泽化程度b水源保证率r轻度30cm土层平均含盐量03需农业技术改良面60cm有稳定保证中度30cm土层平均含盐量0305必须采取农业技术措施季节积水轻度4060cm有一般保证强度30cm土层平均含盐量0510需要水利改良措施全年地面积水中度2040cm水源不足保盐碱滩30cm土层平均含盐量10目前可以改良强度20cm水源严重不足盐碱滩30cm土层平均含盐量10暂时不能改良土地资源限制因素评级表3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利用土地的承载力区位和交通运输
镇江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级 ” 其 相 对 应 的定 量 分 值 依 次 分 别 为 “ 0分 ”、 6 , l “ 分”“ 、3分”、 1分 ” 指 标 定 量 分 值 以大 者 为 优 。在 “ ; GS软件 平 台支持 下 , 作 单 因子 定量 分 级 图层 , 单 I 制 各
3 9 71。市 区北部 沿 江 分 布着 心 滩 、 滩 、 4 . I T 洲 边滩 以 及
资源 的合 理 利 用 和 开 发 。 进 行 建 设 用 地 的适 宜性 评
价 , 对建设 用地 人居 环境 的舒适 度进行 讨论 , 并 为城 市
总体 规划 修正提 供 参 考 , 强 土地 利 用 的合 理 性 和 科 增 学性 。进 行城市 建 设 用 的适 宜 性 评 价 , 以使 城 市建 可 设用 地 的盲 目扩 张得 到控制 , 生态 环境 得到保 护 , 使城 市 土地资 源得到 优 化 配 置 , 高 城 市 土 地利 用 集 约 程 提
生态退 化 , 已成为 制约镇 江社 会经济 快 速 、 康 和持续 健 发展 的 因素和 瓶颈 。因此 , 展 城 市规 划 建 设 用 地适 开
标准》 。评定指标体系 由一级和二级指标层构成。一
级指 标 层应 分 为 工程 地 质 、 地形 、 文 气 象 、 水 自然 生 态
和人 为影 响 5个 层 面 ; 二级 指 标 层 应 为具 体 指 标 。指 标 的定性 分级 按其对 城 乡用地适 宜性 的影 响程 度 分 为
城 第 3期
文章 编号 :62 8 6 (0 2 0 — 5 — 6 17 — 22 2 1 )3 19 0
市
岩溶塌陷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岩溶塌陷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
评价
岩溶塌陷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岩溶塌陷区是指地下溶蚀作用引起的地表沉降和地下空洞崩塌的地区。
由于岩溶塌陷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对城乡建设用地的选择和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进行岩溶塌陷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岩溶塌陷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主要从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工程条件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地质条件是评价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的重要因素。
岩溶塌陷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地下空洞多,土壤稳定性较差,这些都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评价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
其次,水文条件也是评价的关键因素之一。
岩溶塌陷区的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对地表沉降和地下空洞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建设用地处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就容易引发地面塌陷和建筑物损坏等问题。
因此,评价时需要全面考虑水文条件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
最后,工程条件也是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岩溶塌陷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如果建设用地在工程条件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就会增加建设成本,降低建设效益。
因此,在评价时需要考虑工程条件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
综上所述,岩溶塌陷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工程条件等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评价,才能确保城乡建设用地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岩溶塌陷区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以保护和利用好这一特殊地理资源,促进岩溶塌陷区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长。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
评价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可以避免建设用地的不当使用、浪费以及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评价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土地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环境容量等因素,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方法
1. 国内外同类研究文献研究和分析,梳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2. 采用景观生态学和遥感技术,通过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质量等因素,从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等方面评价建设用地的适宜性。
3.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熵值法等多种数学模型,对不同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综合评估不同区域建设用地的适宜性。
4. 调查问卷调查分析,收集不同群体对建设用地适宜性的认识和需求,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因素。
三、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1. 完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框架和方法,提出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
2. 利用多种评价模型对不同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估,形成评价报告,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 结合社会需求因素,对建设用地适宜性的评估结果进行修正和优化,提高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权威性。
4. 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拓宽土地利用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学术研究思路。
九江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开题报告
九江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功能不断升级,建设用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大。
然而,建设用地的地质环境对于该区域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针对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地质环境的适宜性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九江市是江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随着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需要对该区域的各类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对九江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九江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地质环境的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岩性、土层厚度、地下水位、地形地貌等因素。
2. 建立九江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3. 利用GIS技术和多-criteria决策方法,对九江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
4.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设用地利用建议,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本次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1. 文献分析:对九江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地质环境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进行研究的文献调研。
2. 野外调查:对九江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九江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地质环境的特点和相关文献资料,建立九江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4. 评价方法:采用GIS技术和多-criteria决策方法,对九江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
5. 建议分析: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设用地利用建议,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的成果包括:1. 九江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地质环境的基本情况分析,并绘制相应的地质图和相关图件。
2. 建立九江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3. 对九江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得出相应的评价结果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别适宜建设区域,该文将其扩 展用于多等级的适宜性评价。具 体不赘述。
参考文献
• [1]江浏光艳.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 [2]孟霖,郭杰,孙驰,欧名豪.基于供求关系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扬州市为例[J].
资源科学,2018,40(01):11-21.
三、结果分析
• 运用GIS工具建立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平塘县评价单元图斑进行空间叠
加分析,最终将平塘县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为适宜建设用地和不 适宜建设用地两大类,高等适宜建设用地、中等适宜建设用地、低等适 宜建设用地和不适宜建设用地共4个等级。
• 2江浏光艳以成都的两个区(市)县,
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中的七类建设用地,采用“目标 一判断一结果”型指标体系,使 用“建设用地适宜级一建设用地 适宜类一建设用地限制型”衡量 建设用地适宜性。研究体系将影 响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各个因素划 分为自然、经济和社会子系统, 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建设用 地适宜性评价。
进行等级属性赋值后可直接用于评价,线状数据则需通过缓冲区分析, 数据转换、属性赋值后方可用于评价。
• 利用GIS空间数据叠置分析方法, 确定评价基本单元。
4评价方法及流程
极限条件法:将指标性质为刚性且属性分级为不适宜等级的图层数据进行 合并操作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值 加权求和法:计算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分值 加权求和法公式:
用规划数据、石漠化数据、水土流失强度数据和交通条件空间布局数据 等。
• (3)数据来源:影像数据、DEM数据、平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2006—2020年) 资料、县职能部门相关调查和规划成果资料
二、评价方法
• 1评价等级确定 • 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评价因子及评价单元确定 • 4评价方法及流程
• 3.1“压力-状态-响应”指标体系:通过区分土地利用适宜性的压力指标,
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建立响应模型,定量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
• 3.2“目标-诊断-结果”指标体系:首先确定该方式,类型或区域的土地
利用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诊断性和结果性评价。
• 3.3“生态-经济-社会”指标体系:将系统分解为自然生态子,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
• 采用的评价方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LSEM方法(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LSEM主要分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因子权重两部分。基于供求理论构建城镇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理论框架,借助BP神经网络良好的泛化能力和容错能力,结 合现有规程与文献中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划分标准,以适宜性分级的临界值 作为训练样本,并运用克里金线性插值函数进行样本扩充,测算研究区城镇建设 用地开发的适宜性。
版),2015,51(S1):107-113.
• [6]杨家芳,赵卫权,周文龙,李威.脆弱生态约束下的典型喀斯特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以贵州省平塘县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5(06):124-131.
THANKS
• 2.4具体方法: • 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一般评价方法有:GIS和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多因子综合评价
法、多目标适宜性评价法、单纯权重叠加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灰色评价模型、 主成分分析法、多因素综合加权分值评价方法、情景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模、BP神 经网络、风险管理视角分析法等
3常用指标体系
1评价等级确定
• 适宜建设用地:高等适宜建设用地、中等适宜建设用地、低等适宜建设
用地
• 不适宜建设用地: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安全敏感区等区域
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本研究从生态敏感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共3个方面选取9个因子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
3评价因子及评价单元确定
• 面状数据和线状数据:面状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空间分析软件ArcGIS 10.0
• 4李和平等对山地村庄的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 该文基于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引
入特殊指标综合影响系数,并且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山地村庄的建 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具体不 赘述。
• 5喻忠磊等基于可持续性视角对
建设用地进行评价,从灾害风险、 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空间区位 4方面构建了新疆玛纳斯县的建 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 [3]李和平,刘劲松,马宇钢.山地村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规划师,2015,31(08):93-99. • [4]喻忠磊,庄立,孙丕苓,梁进社,张文新.基于可持续性视角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应用
[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18(10):1360-1373.
• [5]李坤,岳建伟.我国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子系统,社会子系统,根据子系统的特征选择适宜的评价指标来实现整 体评价。
5具体案例
1.脆弱生态约束下的典型喀斯特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以贵州省平塘县为例
一、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 (1)研究区概况: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经纬度、社会经济以及生态
环境等
• (2)数据包括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1∶50 000DEM数据、土地利
合模糊评价。
• 2.2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 • 指选择对各种不同类型用地有影响的因素,计算各因素作用分值,划分评价单元,计
算各影响因素对评价单元的影响分值。
• 2.3多目标土地适宜性评价 • 针对每一个评价单元,选择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评价目标,根据土地质量差异以及
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分析土地适宜性的过程。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颜靖芳 吕乔楠
1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概念
• 是在调查分析建设用地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用地的自然条件和
人为影响,以及修建的要求进行全面的综合质量评价,以确定土地的适 应程度。
2模型
• 2.1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评价时很难将其归于某个类别,于是先对单个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对所有因素进行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