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控制系统中的分布式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中的分布式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中的分布式控制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控制系统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分布式控制技术逐渐得到应用。

本文将介绍分布式控制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一、概述分布式控制技术是指将控制系统中的任务分散到多个节点上进行处理的技术。

相比传统集中式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技术具有更高的系统可用性、更灵活的系统配置和更强大的计算能力。

二、基本原理1. 网络通信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各个节点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实现任务的分配和信息的交换。

常用的通信方式包括以太网、无线通信等。

2. 数据同步分布式控制系统需要确保各个节点上的数据保持一致性。

数据同步可以通过时间同步和消息同步来实现,确保各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3. 分布式算法为了实现协同控制,分布式控制系统需要采用分布式算法来实现任务的分配和协调。

常见的分布式算法包括分布式PID控制算法、分布式模糊控制算法等。

三、实际应用1. 工业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分布式控制技术可以将任务分配到不同的节点上进行处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系统可靠性。

例如,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将不同的任务分配到各个节点上,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2. 智能交通系统分布式控制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可以将信号控制任务分布到各个信号灯上,通过协同控制来优化交通流量,提高交通效率。

3. 智能电网在智能电网中,分布式控制技术可以将电力系统中的控制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发电站和负载节点,实现对电力的分布式管理和优化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四、优势与挑战分布式控制技术的优势在于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使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然而,分布式控制技术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如网络通信的延时和丢包问题、数据同步的复杂性以及分布式算法的设计和实现难度。

结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分布式控制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在现代工业、军事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多智能体系统已经逐渐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由于多智能体系统中的每个智能体都具有相应的传感、决策和执行能力,因此它们可以协同完成一系列复杂任务,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环境监测、灾难救援等多个领域。

在这一过程中,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做一些探讨。

一、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的概述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s, MAS)通常由多个相互作用、相互协作的智能体组成,它们通过信息交换、协同行动来完成任务。

在这样的系统中,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distributed cooperative control, DCC)更加受欢迎,因为它能够提高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性、鲁棒性和适应性,从而使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

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是指将多个分离的、相对自治的机器人、智能体或控制器进行协同设计和控制的过程。

它采用分布式算法来确保系统高效、高可靠、高精度地运转,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多智能体系统的实际需求。

二、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的实现方法目前,实现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基于图论(graph-based)的方法和基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的方法。

(一)基于图论的方法基于图论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多智能体控制方法,通常使用图表示多智能体系统中多个智能体之间的拓扑关系。

在这样的拓扑结构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智能体,每个连线代表两个智能体之间的通信。

在这种方法中,智能体之间进行通信,多个智能体能够协同完成任务。

通过分析整个系统的拓扑结构,可以确定多智能体系统中每个智能体的位置及其与其他智能体之间的关系等信息,从而建立出系统建模。

(二)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方法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方法是指利用贝叶斯网络描述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之间的关系。

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策略研究摘要: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智能体组成的网络系统,通过协同合作来完成各种任务。

本文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探讨了分布式控制、层次控制以及混合控制等策略,并对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1. 引言多智能体系统是指由多个智能体(可以是机器人、传感器等)通过相互通信和协作来完成任务的集成系统。

与单一智能体相比,多智能体系统能够通过协同工作,实现分布式感知、决策和控制,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2. 分布式控制策略分布式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策略,其基本思想是将控制任务分配给各个智能体,使其根据自身的信息和局部的控制策略进行决策和控制。

分布式控制策略的优点是系统结构简单、运算效率高,并且对节点故障有较好的鲁棒性。

3. 层次控制策略层次控制是多智能体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协同控制策略,它将系统控制任务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智能体负责执行特定的任务,并将结果传递给上一层次的智能体。

层次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分布式决策和控制,并能够应对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

4. 混合控制策略混合控制是将分布式控制和集中式控制相结合的一种协同控制策略。

在混合控制策略中,智能体之间通过分布式控制进行协同合作,同时由一个集中的控制器进行全局决策和控制。

混合控制策略既能够在系统中实现分布式决策和控制,又能够通过集中式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整体调度。

5. 多智能体系统应用案例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策略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多个车辆之间通过协同控制策略实现交通流的优化;在无人机群体中,多智能体系统通过协同控制策略实现任务协同和信息收集等。

此外,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策略还可以应用于智能电网、智能制造等领域。

6. 挑战与展望尽管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策略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智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合作需要高效的通信和协议机制;智能体的动态行为和不确定性需考虑在控制策略中;协同控制策略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设计与优化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设计与优化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设计与优化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优化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实现多个智能体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多智能体系统中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并且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与挑战。

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智能体组成的系统,智能体之间可以通过通信和协同工作来完成一定的任务。

在这样的系统中,每个智能体都有自己的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动作。

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的目标就是使得这些智能体能够在没有集中控制的情况下,通过相互通信和协调,共同完成预定的任务。

在设计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时,需要考虑各个智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方式。

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基于局部信息的策略设计,即每个智能体只利用其周围智能体的信息进行决策。

这样的策略设计可以减少通信开销和计算复杂度,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可扩展性。

另一种方法是基于全局信息的策略设计,即每个智能体可以获得全局信息,并且根据全局信息做出决策。

这种策略设计可以更好地优化整个系统的性能,但是通信和计算开销也更大。

为了优化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可以采用强化学习和优化算法等方法。

强化学习是一种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来学习最优策略的方法。

在分布式协同控制中,可以将每个智能体视为一个学习智能体,通过与其他智能体的交互来学习最优的协同策略。

另外,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也可以用于寻找最优的控制策略。

这些优化算法可以通过搜索策略空间来发现最优的控制策略,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优化在许多实际应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个典型的应用是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无人机都有自己的飞行状态和任务要求,需要通过与其他无人机的通信和协同工作来实现编队飞行和任务的完成。

通过设计合适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可以使得无人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和速度,以达到编队飞行的目的,同时保证每个无人机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

控制系统中的分布式控制与协同控制

控制系统中的分布式控制与协同控制

控制系统中的分布式控制与协同控制在控制系统中,分布式控制与协同控制是两种重要的控制方式。

它们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两种控制方式,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

一、分布式控制分布式控制是指将整个控制系统分解为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负责部分控制任务,并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和协调,以实现控制目标。

每个子系统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相互协作,通过信息交换来实现全局控制。

分布式控制的优点在于系统结构清晰、模块化程度高,易于扩展和维护。

同时,分布式控制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子系统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分布式控制还具有灵活性高、容错能力强等特点,能够适应复杂、大规模的控制系统。

然而,分布式控制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系统分解成多个子系统,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协调,会增加系统的通信负载和复杂度。

此外,分布式控制对网络通信的延迟和带宽要求较高,对通信环境的稳定性有一定要求。

因此,在某些实时性要求高、对通信负载敏感的应用场景下,分布式控制可能不太适用。

二、协同控制协同控制是指多个控制器通过信息交换和协调,共同完成控制任务。

它强调各个控制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通过共享信息和共同决策,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

协同控制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各个控制器的专业知识和资源,通过集体智慧来解决复杂问题。

协同控制能够对系统进行全局优化,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此外,协同控制还具有适应性强、容错能力好等特点,能够应对不确定性和变化的控制环境。

然而,协同控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协同控制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增加了系统的通信负载和复杂度。

其次,协同控制要求各个控制器具有较高的智能和自学习能力,能够自主决策和协同合作,这对控制算法和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协同控制还需要考虑合作协议和冲突解决等问题,增加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难度。

三、分布式控制与协同控制的比较分布式控制和协同控制都是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方式,它们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分布式智能电源的协同控制与优化研究

分布式智能电源的协同控制与优化研究

分布式智能电源的协同控制与优化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凸显,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成为关注的重点。

分布式智能电源(Distributed Intelligent Power Sources, DIPS)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供应方式,将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转变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灵活性高、能源利用率高和可靠性强等优势。

然而,分布式智能电源系统中的协同控制与优化问题仍然是一个挑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解决。

协同控制是指在分布式智能电源系统中多个电源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协作和协调实现最优化控制的过程。

在分布式智能电源系统中,每个电源都具有独立的控制能力和智能化决策能力,可以根据系统需要自主调整自身的工作状态和运行策略。

这种分散的控制方式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和可靠,但也增加了协同控制的复杂性。

因此,提高分布式智能电源系统的协同控制能力,实现各个电源之间的协调运行至关重要。

首先,分布式智能电源系统需要建立起相互连接和通信的机制,以便各个电源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这样一来,各个电源可以将自身的状态和运行信息传递给其他电源,同时也能够收集其他电源的信息。

通过这种信息交流与共享,每个电源就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而根据系统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调整自己的运行策略,从而实现更好的协同控制效果。

其次,分布式智能电源系统需要建立起一套统一的优化框架和算法,以实现对系统的整体优化。

在分布式智能电源系统中,各个电源之间的协同控制不应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信息交流,还需要基于系统的全局目标和约束进行联合优化。

通过优化算法的设计和实现,可以使得各个电源之间的运行策略协调一致,进而达到整个系统的最优性能。

例如,可以采用协同优化算法,通过电源之间的互相协作和协调,实现系统负荷的均衡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此外,分布式智能电源系统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各个电源之间的协同控制必须保持稳定,并能够应对不同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协同控制算法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协同控制算法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协同控制算法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多智能体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机器人控制、交通管理、无人机编队等。

多智能体系统由多个智能体组成,每个智能体都具备一定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

然而,多智能体系统中的智能体之间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实现更高级别的任务。

协同控制算法是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使得智能体之间能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协同控制算法的研究旨在解决多智能体系统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通信延迟、随机性等问题,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常见的协同控制算法包括分布式控制算法、集中式控制算法和混合控制算法。

首先,分布式控制算法是一种将控制任务分配给各个智能体的方法。

每个智能体根据自身的感知信息和与其他智能体的通信信息,通过局部决策来实现系统的协同控制。

分布式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鲁棒性,可以适用于大规模的多智能体系统。

常见的分布式控制算法包括一致性控制算法、领导者跟随算法和几何控制算法等。

其次,集中式控制算法是一种将整个系统的控制任务集中到一个中心节点进行处理的方法。

中心节点收集所有智能体的感知信息,计算出全局最优的控制策略,并将结果传递给各个智能体执行。

集中式控制算法能够实现更为精确的控制,但对通信和计算的要求较高,且无法应对系统中智能体数量的变化。

常见的集中式控制算法包括线性二次调节器(LQR)、模型预测控制(MPC)和优化控制算法等。

最后,混合控制算法结合了分布式控制算法和集中式控制算法的优点。

在混合控制算法中,系统根据具体的任务需求,将控制任务分为全局控制和局部控制两部分。

全局控制由中心节点进行计算和决策,局部控制则由各个智能体根据自身感知和周围智能体的通信信息进行执行。

混合控制算法在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也降低了通信和计算的开销。

常见的混合控制算法包括基于事件触发的控制算法、自适应控制算法和混合自组织控制算法等。

除了分布式控制算法、集中式控制算法和混合控制算法,还有其他一些先进的协同控制算法也值得关注,如强化学习算法、神经网络算法和时滞控制算法等。

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

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

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1. 引言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是一种在分布式系统中实现最优控制的方法。

在传统的集中式控制系统中,所有的决策和计算都由中央控制器完成,但随着分布式系统的发展,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故障和变化。

2. 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的基本原理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将整个系统划分成多个子系统,并在每个子系统中实现局部的最优控制。

然后通过信息交换和协调来达到全局的最优控制。

具体而言,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子系统划分将整个系统划分成多个子系统。

划分子系统的原则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选择,常见的划分方法有基于功能、空间、时间等。

2.2 局部最优控制在每个子系统中实现局部的最优控制。

这需要根据子系统的特性和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模型预测控制、最优控制理论等。

2.3 信息交换和协调子系统之间通过信息交换和协调来达到全局的最优控制。

信息交换可以通过网络通信实现,子系统可以共享自身的状态信息和控制策略。

协调算法可以根据全局目标和局部信息进行设计,以达到全局最优。

3. 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的应用领域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3.1 智能交通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可以用于实现交通信号灯的优化控制。

通过将路口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并在每个子系统中实现局部的最优控制,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减少车辆等待时间。

3.2 电力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可以用于实现电力网络的稳定运行。

通过将电力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并在每个子系统中实现局部的最优控制,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3.3 网络化控制系统在网络化控制系统中,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可以用于实现多个智能设备的协同控制。

通过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并在每个子系统中实现局部的最优控制,可以减少计算负载和提高响应速度。

分布式作战系统要素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

分布式作战系统要素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

分布式作战系统要素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军事环境中,分布式作战系统逐渐成为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力量。

分布式作战系统具有灵活性高、适应性强等优点,但同时也面临着要素协同控制的巨大挑战。

为了实现分布式作战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作战效能的最大化,深入研究其要素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分布式作战系统概述分布式作战系统是由多个分散配置的作战单元或平台通过网络通信等手段相互连接、协同工作,以完成特定作战任务的复杂系统。

与传统的集中式作战系统相比,分布式作战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分散性:作战单元分布在广阔的作战区域,地理上相互分离。

2、自主性:各作战单元具有一定的自主决策和行动能力。

3、协同性: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实现整体作战效能的提升。

这些特点使得分布式作战系统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提高作战的灵活性和生存能力。

二、分布式作战系统要素分布式作战系统的要素主要包括作战人员、武器装备、信息资源等。

作战人员是系统的核心要素,他们具备专业的军事技能和作战经验,能够根据战场情况做出决策和执行任务。

武器装备则是作战的物质基础,包括各种先进的武器平台、侦察设备、通信设备等。

信息资源在分布式作战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涵盖了战场情报、指挥控制信息、作战态势等,是实现要素协同的关键。

三、协同控制理论协同控制理论是研究多个相互关联的个体如何通过协调合作实现共同目标的理论。

在分布式作战系统中,协同控制的目标是使各要素在时间、空间和任务上达到高度的协同一致,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作战效能。

其中,一致性理论是协同控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旨在使系统中的各个个体在某种状态或行为上达到一致。

例如,在分布式作战系统中,各作战单元的行动目标和作战节奏需要保持一致。

另外,优化控制理论也在分布式作战系统中得到应用。

通过建立优化模型,对作战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实现系统性能的最优。

四、协同控制方法为了实现分布式作战系统要素的协同控制,采用了多种方法。

协同控制方案设计

协同控制方案设计

协同控制方案设计1. 引言协同控制是指通过多个个体或系统之间的合作,共同实现某种目标的控制方案。

在现代控制领域中,协同控制方案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协同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性能,从而实现更灵活、可靠的控制。

本文将介绍协同控制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实际应用。

首先,我们将讨论协同控制的概念和目标。

然后,我们将介绍常用的协同控制方法,包括解耦协同控制、分布式协同控制和集中式协同控制。

最后,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来展示协同控制方案的设计和应用。

2. 协同控制概述协同控制是一种利用多个个体或系统之间的合作来实现某种控制目标的控制策略。

在传统的控制方法中,通常只有一个控制器负责控制整个系统,而在协同控制中,多个控制器可以同时工作,相互协作来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协同控制的目标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同时保持系统的性能。

通过协同控制,可以分担单个控制器的压力,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协同控制还可以应对复杂的控制问题,如多变量系统、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等。

3. 协同控制方法3.1 解耦协同控制解耦协同控制是一种常用的协同控制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多变量系统分解为多个单变量子系统,然后分别设计控制器来控制这些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的控制器根据其自身的输出和输入信息来调整控制策略,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协同控制。

解耦协同控制的优势在于可以简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且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子系统的数量和结构。

然而,解耦协同控制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效应和控制器之间的协同调度问题。

3.2 分布式协同控制分布式协同控制是一种将控制任务分配给多个分布式控制器的方法。

每个控制器仅负责一部分控制任务,并通过与其他控制器的通信来实现协同控制。

分布式协同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并且可以在部分故障时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分布式协同控制的挑战在于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和协同调度。

需要设计合适的通信协议和调度算法,以确保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任务协调。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研究一、引言自从20世纪以来,多智能体系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智能体组成的,智能体是分布式系统中的个体组件。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各个智能体之间可以相互交互、通信、合作等。

多智能体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自主机器人、智能交通、机器人协作和分散式制造等。

二、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概述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是指多个智能体之间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通过协同控制来完成某种任务或者目标。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每个智能体都有着自己的感知、推理和决策能力,他们需要共同协作以实现整个系统的目标。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分布式协同控制的优点包括高鲁棒性、高灵活性、高可靠性、高效率和低成本等。

三、分布式协同控制关键技术1、智能体的建模与识别在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的建模和识别是非常重要的。

智能体的建模需要考虑到其感知、推理和行动等方面,以及与其他智能体之间的交互行为。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智能体,需要使用不同的建模方法和技术。

2、协同控制算法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协同控制算法是必不可少的。

协同控制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或者目标来设计,例如,任务分配、路径规划、决策协调等。

协同控制算法需要考虑到智能体之间的交互行为、通信能力、传感器信息等因素。

3、协议设计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协议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协议可以用来规定智能体之间的交互模式、交互协议、通信协议等。

同时,协议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分布式性质,以及对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

4、协作建模与分析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协作建模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协作建模是指分析智能体之间的协作方式和协作机制,以及其对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

协作分析则是基于协作建模,对协作方式和机制进行分析和评估。

四、分布式协同控制研究领域1、多智能体决策协调在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之间的决策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决策协调的研究主要包括分布式决策模型、决策协调算法、决策协调协议等方面。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控制与协调策略研究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控制与协调策略研究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控制与协调策略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智能体系统在社会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多智能体系统由多个独立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可以相互交互、协调合作以完成特定的任务。

为了高效实现任务,需要研究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控制与协调策略。

本文将重点探讨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控制与协调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多智能体系统的概述多智能体系统是指由多个智能个体组成的系统,这些个体可以相互交互、共享信息、协调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典型的多智能体系统包括机器人团队、无人机群体、网络传感器等。

多智能体系统的特点包括分布式、并行、自适应、鲁棒性等。

由于多智能体系统在许多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因此研究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与协调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分布式控制策略分布式控制是指将系统控制任务分配给多个智能个体,并引入适当的通信和协调机制,使得系统中的个体能够根据局部信息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

常见的分布式控制策略包括协同控制、一致性控制和合作控制等。

1. 协同控制协同控制是指多个个体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个控制任务。

协同控制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沟通和协调来实现系统的整体目标。

在协同控制中,个体之间需要交换信息、分配任务并根据任务状态进行相应的控制策略。

协同控制可以利用集中式或分布式的方法实现。

2. 一致性控制一致性控制是指多个个体根据相同的控制规则,逐渐使系统中的个体趋于一致或达到一致性。

在一致性控制中,个体之间通过交换信息来调整自身状态,以达到全局的一致性。

一致性控制可以应用于机器人编队、网络传感器等领域,实现任务的高效完成。

3. 合作控制合作控制是指多个个体通过协调合作,共同实现复杂任务。

合作控制涉及到个体之间的任务分配、资源共享与决策制定等方面。

在合作控制中,个体需要通过交互来进行信息共享,并根据共享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决策与控制。

三、协调策略研究协调策略是实现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控制的基础。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协同控制与优化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协同控制与优化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协同控制与优化研究引言在现代科技的发展背景下,多智能体系统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自动驾驶、物流调度、无人机编队等。

这些系统中的智能体之间需要通过合作与协同来达到共同的目标。

同时,为了使得智能体之间能够高效地协同工作,协同控制与优化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一、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协同控制是指智能体之间通过相互通信与协作,以实现整体性能的最大化。

协同控制的研究旨在解决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之间的合作与协作问题,通过调整每个智能体的行为,使得整个系统能够达到某种性能指标。

为了实现协同控制,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协同算法与协同机制。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分布式控制。

分布式控制是将全局控制问题分解为每个智能体的个体控制问题,从而实现整体控制。

此外,还有一些集中式控制的方法,通过一个中心控制器来调度各个智能体的行为。

为了实现协同控制,智能体之间的通信与协作起着关键作用。

通信网络的选择与设计是实现协同控制的重要环节。

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图论的方法来描述智能体之间的通信拓扑结构,从而设计相应的协同控制算法。

二、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优化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优化是指通过智能体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以达到整体性能的优化。

协同优化的研究旨在解决多智能体系统中资源分配与任务分配的问题。

通过合理地分配资源和任务,使得整个系统的性能得到最大化。

在协同优化过程中,关键问题是如何设计合适的优化算法与机制。

常见的协同优化方法包括分布式优化与集中化优化。

分布式优化是将全局优化问题分解为每个智能体的个体优化问题,从而实现整体优化。

而集中化优化通过一个中心优化器来协调智能体的行为。

在协同优化中,合作与竞争的平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如何使得智能体相互合作,同时保持一定的竞争性,是协同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三、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应用领域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与优化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分布式控制与协同决策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分布式控制与协同决策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分布式控制与协同决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智能化的不断推进,多智能体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系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指的是由多个独立的智能体组成的系统,每个智能体都具有自主的思考、决策和行动能力,彼此之间通过互相交流和协作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由于智能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的特殊性质,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和决策问题具有诸多挑战,其中分布式控制和协同决策是两个重要的问题。

一、分布式控制分布式控制是指在多智能体系统中,每个智能体仅能感知和控制自己的局部环境,并根据局部信息和全局目标,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系统的控制策略是由各个智能体之间相互协作完成的,而不是由一个中心化的控制器来掌控。

分布式控制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是智能交通系统。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每个车辆都是一个智能体,需要根据自己的局部信息和全局目标来制定行驶策略,如何在车流量大、交通信号不同步等复杂环境下实现优化控制呢?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名为“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车辆的动力学模型进行预测和仿真,生成一系列优化路径,并将路径信息和控制策略传递给相邻车辆,实现全局优化控制。

另外,分布式控制还可以应用于物流管理、军事作战等场景,实现分散的智能协同作战,提升整体效率和智能性。

二、协同决策协同决策是指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各个智能体通过交换信息和协调行动,共同制定全局决策。

协同决策需要考虑多个智能体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竞争,各智能体的策略和利益也需要得到平衡和协调。

协同决策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是多机器人系统。

在多机器人系统中,各个机器人需要协同完成任务,如搬运、巡逻、协同搜索等。

在任务分配、路径规划、资源利用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机器人的能力、位置、传感器信息、环境障碍、任务紧急程度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名为“机器人协同控制”的方法,包括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任务分配算法、基于搜索树和优化算法的路径规划算法等,这些算法可以有效地实现智能机器人的协同决策和控制。

复杂运动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与优化

复杂运动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与优化

复杂运动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与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领域对于复杂运动体系统的控制与优化需求日益增加。

复杂运动体系统的控制与优化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涉及机械、控制、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围绕复杂运动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与优化展开讨论。

一、复杂运动体系统的特点1.多自由度:复杂运动体系统往往具有多个自由度,例如机械臂、人体等,需要考虑多种运动方式和姿态。

2.耦合性强:复杂运动体系统的各个自由度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性,一个自由度的运动会影响其他自由度的运动。

3.非线性:由于运动体系统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往往具有非线性特性,系统的控制与优化变得更加困难。

4.分布式特性:复杂运动体系统的分布式控制与优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与合作。

二、分布式协同控制与优化1.分布式控制:复杂运动体系统的分布式控制是指多个控制节点之间相互协作,通过共享信息和协同决策来实现整体系统的运动控制。

分布式控制可以有效地减轻单个控制节点的负担,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2.协同优化:复杂运动体系统的协同优化是指多个优化节点之间相互通信和协作,共同寻找最优解。

协同优化可以将整个系统的性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全局最优。

三、分布式协同控制与优化的关键技术1.信息共享与融合:复杂运动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与优化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换与融合,包括位置、速度、力反馈等多种信息。

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共享与融合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2.节点间通信与协作:复杂运动体系统的分布式控制与优化需要节点之间的高效通信与协作,包括数据传输、指令发送等。

如何设计高效的通信与协作机制成为一个重要挑战。

3.分布式算法与协同决策:复杂运动体系统的分布式控制与优化需要设计高效的分布式算法与协同决策方案,实现各个节点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如何设计适应复杂运动体系统特点的分布式算法与协同决策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四、分布式协同控制与优化的应用1.工业机器人:复杂运动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与优化可以应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实现多机器人协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概述: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具有自主决策和相互交互的智能体组成的集合体。

多智能体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无人机群控、机器人协作、交通系统等。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协同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1. 集中式控制与分布式控制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方式可以分为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两种。

集中式控制指的是通过一个中央控制器来协调和调度所有智能体的行为,而分布式控制则是每个智能体通过与周围智能体的通信与协调来实现全局的目标。

在研究方向上,需要对集中式控制与分布式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分析、通信协议的选择与优化等。

2. 知识表示与共享在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需要共享知识和信息来实现协同控制。

因此,知识表示与共享是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

研究方向包括知识表示模型的构建与优化、分布式知识共享机制的设计与实现等。

3. 协同决策与规划协同决策与规划是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智能体需要通过协商、协调和合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研究方向上,需要研究有效的协同决策与规划算法,包括分布式决策与规划算法的设计与优化、协同博弈与协商机制的研究等。

二、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1. 无人机群控无人机群控是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

通过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无人机之间的协同飞行、任务分配和信息共享,提高无人机的任务执行效率和安全性。

无人机群控技术在军事、物流和灾难救援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协作是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多个机器人之间的协同任务执行、路径规划和物体搬运等。

机器人协作技术可以应用于制造业、医疗服务和家庭助理等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对电力供应的高效、可靠和可持续性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智能电网的概念被提出,它采用了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技术,能够实时监控、调度和控制电力生成、传输和分配的各个环节。

其中,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是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将就这个主题展开讨论。

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是指利用分布式计算和通信技术,在电力网络的各个节点上进行协调控制,以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

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首先,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系统的去中心化。

传统的集中式控制方法往往将所有的控制指令发送到一个中心节点,由该节点进行决策和控制。

而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将决策和控制的权力下放到每个节点上,使得系统的控制决策更加全面、灵活和鲁棒。

每个节点可以根据自身的状态和周围节点的信息进行局部决策,通过通信和协调,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协调控制。

其次,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容错性。

由于每个节点都能够进行局部决策和控制,因此系统可以在局部节点发生故障或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整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即使某些节点无法正常运行,其他节点仍然可以相互通信和协调,确保整个系统仍然正常工作。

这种容错性使得智能电网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再次,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能够实现能耗的优化。

传统的集中式控制方法往往忽视了节点之间的能源重复利用和共享,导致能量的浪费和不均衡。

而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通过节点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能源的合理分配。

每个节点可以根据周围节点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的能源情况,动态调整能量的分配和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能够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实时性。

在传统的集中式控制方法中,由于所有的决策和控制都由中心节点完成,会导致系统的响应速度较慢,不能及时适应系统动态变化的需求。

而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使得决策和控制的过程分散到各个节点上,每个节点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实时地对系统进行响应和调整,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实时性。

基于离散滑模控制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研究

基于离散滑模控制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研究

基于离散滑模控制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研究分布式协同控制,说起来挺高大上的一个词,实际上它的意思就是让一群系统彼此配合,一起完成任务,像一群人拉开队形,默契十足,大家各司其职,又得心应手。

要是你曾经试过和朋友一起组团打游戏,想必你知道那种“配合默契,才能心想事成”的感觉。

你想着,你在游戏里做队长,不仅要自己走在前头,还得照看好队友。

你得确保每个人都发挥得当,任务做得稳,不然一队人掉链子,整个游戏就完蛋了。

这个道理其实在控制系统里也一样,大家得有个整体的目标,分工合作,才能顺利完成。

好啦,回到正题,咱们今天说的就是“基于离散滑模控制的分布式协同控制”。

别看名字有点复杂,其实它的核心原理就像是我们平时骑自行车。

想象一下,你在城市街头骑车,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轨迹,车子可就容易东倒西歪。

但你总不能一直死盯着车把不放,你还得时不时地调整方向,躲避前方的障碍物。

滑模控制就是帮助你在这种情况下调整的那位“老司机”,让你既能迅速修正方向,又能保持整体稳定。

而“离散”这两个字,跟骑车也差不多。

假如你是一个高手,你可能会通过一系列微小的调整,把车子调整到最佳状态。

可是你也知道,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时间让你慢慢调整,很多时候你得在关键时刻做出决断。

这个“离散”,就像是说你不能一直用连续的操作来控制,得通过定时的、分步的动作来完成目标。

就像是开车,你得注意车速,时不时踩刹车,偶尔也得加速一下,灵活应对。

而“滑模控制”就更有意思了。

其实它就像在和系统斗智斗勇,防止它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滑模控制就像在给你做“修正”。

想象一下你在骑自行车,走偏了方向,突然刹车调整一下,车子瞬间又回到轨道了。

可别小看这种“瞬间修正”,它的作用非常强大。

尤其是当你在面对一些复杂、无法预料的环境时,这种方法可以帮你避免系统的崩溃。

它就像你游戏中的反应键,哪怕手速再慢,马上按下去,也能保持队伍不掉链子。

分布式协同控制的挑战可就大了。

因为在这种控制系统中,不仅有一个个小小的系统单元要独立运作,还得和其他单元形成合力。

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收稿日期: 2003212205 作者简介: 杨凡 (1976- ) , 男, 四川新津人, 博士研究生, 从事 C4 ISR 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 常国岑 (1945- ) , 男, 河南 南阳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协同上下文提供了协同策略接口所必需的两种手段Λ首先, 上下文从其它指挥控制智能体获取相关事 件并提供给协同策略Λ 其次, 指导协同策略处理这些事件Λ 协同策略将输入事件以队列形式存储, 在接受 到上下文的指令后对其进行处理Λ由于每一个计算单元都需要一定的事件来触发, 则上下文就能控制每一 个协同策略的计算量, 这一点对于时限要求高和计算资源少的战场态势来说非常重要Λ
第 11 期
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129
在这种动态调整组织结构的M A S 中, 决策过程之间的协同也必须灵活Λ智能体之间的交互机制应该 能适应多种组织结构, 然而如同没有任何一种组织结构能适应所有战场任务环境一样, 也没有任何一种交 互机制能适应所有组织结构Λ因此, 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加强智能体在协同决策时转变合作方式的能力Λ在 此, 决策特指方案的制定, 决策者为智能化 的 决 策 支 持 软 件, 或 者 称 为 指 挥 控 制 智 能 体 (C22A gen t, Comm and and Con t ro l A gen t) Λ2004源自年 11 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文章编号: 100026788 (2004) 1120128206
第 11 期
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杨 凡, 常国岑, 段 , 花文健

协同控制研究报告

协同控制研究报告

协同控制研究报告协同控制是指多个智能体之间共同协作去解决一个控制问题。

在近年来,随着智能控制的快速发展,协同控制已经成为了智能控制领域内备受瞩目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协同控制的概念、特点、应用等几个方面分析其研究情况。

一、协同控制的概念协同控制是指多个智能体之间进行通信、交互与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控制任务。

其最终目标是在控制过程中实现智能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从而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协同控制的实现方式包括多个方面,例如:控制规划、信息共享、任务分配、控制策略等等。

协同控制的实现需要智能体之间具有通信和决策的能力,因此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技术是协同控制的主要研究对象。

协同控制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多智能体、异构性和非确定性等三个方面:1.多智能体性:协同控制的实现需要多个智能体之间进行协同操作,因此其具有多智能体性。

2.异构性: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各个智能体具有不同的性能、功能和特点,因此其具有异构性。

3.非确定性: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反馈、传递、分布式等等,其具有非确定性的因素。

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协同控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主要应用:1.多机器人协作控制:多机器人协作控制是协同控制的重要应用之一。

多机器人协作控制中机器人之间的协作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可以用于完成不同的任务,如协作运输、合作物流等等。

2.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中,多路口的信号控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协同控制的思想可以帮助交通系统实现更优秀的车辆行驶调度。

3.分布式能源控制: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智能体之间需要协作完成能源分配与控制。

协同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更好的能源控制和分配。

四、结论综上所述,协同控制作为智能控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其具有明显的多智能体、异构性和非确定性等特点,并在多种应用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案例。

尤其在未来的智能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协同控制技术将更加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策略设计模式[6], 将决策协同策略表示分为三个部分: 策略基类 ( st ra tegy ba se cla ss)、具体策略 类 (concrete stra tegy) 和上下文类 (con tex t cla ss) Λ 其中, 策略基类描述策略的接口; 具体策略类执行这些 接口, 并保持对用户透明; 上下文类提供用户与策略之间的接口, 包括提供策略所需信息和使用策略基描 述的接口控制具体策略Λ 图 1 为此三部分的一个简单对象关系描述Λ
2 指挥控制多智能体的决策协同策略
智能化指挥控制系统中多智能体的协同决策能力, 主要是指产生、分配、集成和执行各种作战计划的 能力, 而多智能体之间的决策协同则是指多智能体推断和处理其行为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保持指挥控制 系统中各智能体行动一致性的过程Λ
目前在M A S 研究中已经提出并获得普遍认可的冲突处理方法即决策协同方式主要有谈判、仲裁、投 票和自决 (自修正) Λ 本文将其作为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中指挥控制智能体之间的主要协同策略Λ
要解决的实际问题Λ 然后, 上下文通过约束和需求的方式提出为解决该问题而设计的组织结构, 从而为各 智能体分配任务 (计划、推理、执行等) Λ同时, 上下文也为协同策略提供环境信息, 为此, 上下文通过一个翻 译器, 将协同策略产生的事件转化为智能体之间进行交互时的通信信息Λ于是可以将协同机制从通信语言 或通信媒介中抽象出来Λ 3. 2 决策协同策略的结构
第 11 期
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129
在这种动态调整组织结构的M A S 中, 决策过程之间的协同也必须灵活Λ智能体之间的交互机制应该 能适应多种组织结构, 然而如同没有任何一种组织结构能适应所有战场任务环境一样, 也没有任何一种交 互机制能适应所有组织结构Λ因此, 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加强智能体在协同决策时转变合作方式的能力Λ在 此, 决策特指方案的制定, 决策者为智能化 的 决 策 支 持 软 件, 或 者 称 为 指 挥 控 制 智 能 体 (C22A gen t, Comm and and Con t ro l A gen t) Λ
协同策略可以用一系列计算单元构建Λ 借鉴文献[ 7 ]中用角色描述智能体功能的方法, 我们对分布式 指挥控制系统中智能体之间的决策协同问题也采用角色来描述Λ因此, 构建协同策略的各个单元就是在这 种策略下智能体所要扮演的不同角色Λ 构建协同策略的角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方案生成者: 产生指挥控制智能体面临的领域问题的解决方案; 2) 方案评估者: 包括方案选择者和方案可行性测试者, 前者根据指挥控制智能体的优先级从智能体 的角度对给定的方案进行定量评价, 后者为指挥控制智能体对每个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一个布尔函数Λ 3) 方案执行者: 执行方案中属于该指挥控制智能体的部分Λ 4) 策略管理者: 对方案生成者和方案评估者的操作进行指导Λ 依照协同策略, 指挥控制智能体可建立各种具体协同的手段, 即指挥控制智能体意识到自己应扮演的 角色和自己与其它指挥控制智能体应有的交互内容Λ 由此, 协同策略对角色间的交互就提供了系统的描 述Λ 有了协同策略的约束, 就能保证指挥控制智能体的输入是另一个指挥控制智能体的输出; 有了协同策 略的指导, 指挥控制智能体就能评估当前态势, 并决定自己应扮演的角色Λ 图 2[8]为谈判策略的例子Λ
1) 谈判: 谈判是M A S 研究中最常用的决策协同方式Λ典型的例子有 Zlo tk in 和 Ro sen schen 提出的基 于博弈论的谈判[2]Λ 他们假设所有的决策者均为能够进行推理的智能体, 智能体的决策是为了实现各自 的目标, 同时假设智能体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Λ
2) 仲裁: 仲裁是一种由第三方的决策来解决冲突的决策协同方式Λ 第三方对改变智能体的行为没有 绝对的权力, 其决策必须得到发生冲突的智能体的认可Λ通常第三方对争辩的问题具有更全面的知识和方 案搜寻能力, 从而树立其权威, 该权威体现在得到组织结构中其它智能体的认同[3]Λ
3) 投票: 投票也是解决智能体协调问题时常用的一种决策协同方式Λ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解决M A S 系统中群内成员关系问题 (GM P ) 的研究[4]Λ
4) 自决: 若智能体与其他智能体发生冲突, 但又不愿与其他智能体进行交互, 则可采用自决或自修正 决策协同方式[5]Λ 自决或自修正比较简单, 因为它除了自我调适 (改变智能体自身的行为) 之外, 不需进行 其它协调工作, 因而在某些特殊场合下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协同方式Λ
智能体 (A gen t) 可以看作是具有一定决策能力的独立实体, 而多智能体系统 (M A S, M u lti2A gen ts System ) 则可被看作为达到全局或单个目标而互相交互的智能体群Λ 基于这样的定义,M A S 可有效地应 用于作战方案的自动生成研究中Λ但由于战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组织结构可以适 用于所有的战场环境, 正确的方法是建立可以根据动态战场环境而动态调整的指挥控制M A S 组织结构Λ
1 引言
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是 C4 ISR 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具有集中式系统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1]Λ然而在 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中, 决策协同机制是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Λ因为决策权力和决策能力随系统分布而分 散, 决策已经不是某个决策者 (决策人员、决策支持软件) 或者决策机构所能单独完成Λ 这在作战方案自动 生成问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而该问题是智能化指挥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Λ
Coo rd ina t ion of D ecision M ak ing in D ist ribu ted Comm and and Con t ro l System
YAN G Fan, CHAN G Guo 2cen, DU AN T ao , HU A W en2jian
(T he T elecomm un ica tion Eng ineering In stitu te, A ir Fo rce Eng ineering U n iversity, X i’an 710077, Ch ina)
2004 年 11 月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文章编号: 100026788 (2004) 1120128206
第 11 期
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杨 凡, 常国岑, 段 , 花文健
(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77)
摘要: 为解决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决策协同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机制的 多决策者决策同方法Λ 利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思路提出了指挥控制系统决策协同策略的一般表示方 法, 并综合考虑策略需求、策略费用、方案质量及领域需求等多种因素提出了协同策略的择优机制Λ该文 提出的协同策略的一般表示方法可在不同态势下和不同领域中重用, 协同策略的择优机制使得指挥控 制智能体具备在不同的战场态势下选择相对最优的决策协同方法的能力Λ 此种机制对于分布式指挥控 制统建模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而实用的选择Λ 关键词: 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 多智能体系统; 决策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 E211 文献标识码: A
图 2 谈判策略数据流程图
3. 3 决策协同的角色结构 角色用于定义指挥控制智能体与其它指挥控制智能体进行交互时应发生的动作Λ 这些动作由输入和
输出事件来定义, 角色只和普通事件有关, 与实现语言和传输协议无关[9]Λ由此, 可以将指挥控制智能体之 间的交互分解为角色, 而角色为每个指挥控制智能体的行为提供一个指南Λ每一个角色对应整个协同协议 的一部分Λ 由此可建立指挥控制智能体协同策略的任务流程Λ
3 指挥控制多智能体决策协同策略的表示方法
在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中, 决策实体的主要任务包括目标识别、态评估、威胁估计、任务分配、计划 生成、决心下达、战场监控等Λ采用指挥控制智能体对决策实体进行仿真, 也必须考虑这些功能的实现Λ而 为使指挥控制智能体能运用于编程实践, 可借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思路所提供的封装 (encap su la tion) 和多态 (po lym o rp h ism ) 两个概念Λ 封装可减小对象间的相互依赖, 多态可以使得对象的接口可变Λ
收稿日期: 2003212205 作者简介: 杨凡 (1976- ) , 男, 四川新津人, 博士研究生, 从事 C4 ISR 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 常国岑 (1945- ) , 男, 河南 南阳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协同上下文提供了协同策略接口所必需的两种手段Λ首先, 上下文从其它指挥控制智能体获取相关事 件并提供给协同策略Λ 其次, 指导协同策略处理这些事件Λ 协同策略将输入事件以队列形式存储, 在接受 到上下文的指令后对其进行处理Λ由于每一个计算单元都需要一定的事件来触发, 则上下文就能控制每一 个协同策略的计算量, 这一点对于时限要求高和计算资源少的战场态势来说非常重要Λ
Abstract: W e a im a t the p rob lem of coo rd ina tion m echan ism of decision m ak ing in the design of d istribu ted comm and and con tro l system , p u ts fo rw a rd a k ind of coo rd ina tion m echan ism ba sed on m u ltip le agen ts system (AM S). T he rep resen ta tion of genera l coo rd ina tion stra tegy is p u t fo rw a rd ba sed on the ob ject o rien t (OO ) m ethod, and the stra tegy selection m echan ism is p u t fo rw a rd by the con sidera tion of stra tegy requ irem en t, stra tegy co st, so lu tion qua lity and dom a in requ irem en ts. the resu lts show tha t it is po ssib le to tran sfer and reu se coo rd ina tion stra teg ies acro ss dom a in s, and to increa se the flex ib ility of comm and and con tro l agen ts’ coo rd ina tion cap ab ilities. T h is coo rd ina tion m echan ism offers a new and p ractica l op tion fo r resea rchers in m odeling the d istribu ted comm and and con tro l system. Key words: d istribu ted comm and and con tro l system ; m u lti2agen ts system ; coo rd ina tion m echan ism of decision m ak 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