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全一册学案 24解直角三角形章末复习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章解直角三角形24.4解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24.4 解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1.使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2.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重点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难点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情境引入前面的课时中,我们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例在Rt△ABC中,∠C=90°,AB=5,BC=3,求∠A的各个三角函数值.二、探究新知教师利用课件引入例1,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理解三角形中“元素”的内涵,至于“元素”的定义不作深究.把握好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各种关系,我们就能解决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了.例1 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于离地面5 m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12 m处,则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例子中,能求出折断的树干之间的夹角吗?学生结合引例讨论,得出结论: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逆过程.通过上面的例子,你们知道“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吗?学生讨论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问:上面例子中,若要完整解该直角三角形,还需求出哪些元素?能求出来吗?学生结合定义讨论目标和方法,得出结论:利用两锐角互余.【探索新知】问:上面的例子是给了两条边.那么,如果给出一个角和一条边,能不能求出其他元素呢?例2 如图,东西两炮台A,B相距2000米,同时发现入侵敌舰C,在炮台A处测得敌舰C 在它的南偏东40°的方向,在炮台B处测得敌舰C在它的正南方,试求敌舰与两炮台的距离.(精确到1米)解:在Rt△ABC中,∵∠CAB=90°-∠DAC=50°,BCAB=tan∠CAB,∴BC=AB·tan∠CAB=2000×tan50°≈2384(米).∵ABAC=cos50°,∴AC=ABcos50°=2000cos50°≈3111(米).答:敌舰与A,B两炮台的距离分别约为3111米和2384米.问:AC还可以用哪种方法求?学生讨论得出各种解法,分析比较,得出:使用题目中原有的条件,可使结果更精确.问:通过对上面两个例题的学习,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题目,你会给题目几个条件?如果只给两个角,可以吗?(几个学生展示)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问:通过上面两个例子的学习,你们知道解直角三角形有几种情况吗?学生交流讨论归纳:解直角三角形,只有下面两种情况:(1)已知两条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三、练习巩固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练习,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名上台展示,再点评.1.在电线杆离地面8米高的地方向地面拉一条长10米的缆绳,问这条缆绳应固定在距离电线杆底部多远的地方?2.海船以32.6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在A处看灯塔Q在海船的北偏东30°处,半小时后航行到B处,发现此时灯塔Q与海船的距离最短,求灯塔Q到B处的距离.(画出图形后计算,精确到0.1海里)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解直角三角形”是求出直角三角形的所有元素.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且至少需要一边,即已知两条边或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3.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4.4”中选取.通过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关系的复习和例题的实践应用,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和两种解题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给出一定的情景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例题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24.4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课题
24.4解直角三角形(1)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并能熟练地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解:(略)
五、归纳小结、巩固练习
1、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
2、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1、已知两条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角
3、在解题前:(1)图形(2)根据已知分清类型
4、练习:书113EX1、2
板书
24.4解直角三角形(1)
引入解直角三角形例1:
探究例2:
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
两锐角互余:(角与角的关系)
锐角三角函数:sinA= cosA= tanA=
sinB= cosB= tanB= (边角关系)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在解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下面2种情况:
1、已知两条边
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角
(交流讨论如何解直角三角形)(分类讨论思想)
作业设计
:1、书117习题1题
2、练习册69-70页
教后
反思
试一试:
在RT△ABC中,∠C=90°,由下列条件解RT△ABC:
(1)
(2)∠A=30°,a=106
三、合作交流、尝试练习
例1:如图(书112图24.4.1)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于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12米处,则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分析:图形已知2边,求第三边(勾股定理)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章 解直角三角形 复习题》公开课教案_6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角(两锐角互余)、边与边(勾股定理)、边与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发现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使学生了解体会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去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情景的讨论,以及对解直角三角形所需最简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验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完成以下题目:(一)知识要点:1、自述30°、45°、60°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值。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A、∠B这五个元素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1)边角之间关系:sinA= 、cosA= 、tanA=(2)三边之间关系:勾股定理____ ___(3)锐角之间关系:__ __ ____(二)基础演练:1、在Rt△ABC中,∠C=90°,AB=13,AC=12,求∠A的各个三角函数值。
2、在Rt△ABC中,∠C=90°,已知c=15,∠B=60°,则a=3、在Rt△ABC中,∠C=90°,已知∠A=45°,b=3,则c= (三)自主探究:例题:在Rt△ABC中,∠B=30°,b=20,解这个三角形.练习1、在下列直角三角形中不能求解的是()A、已知一直角边一锐角B、已知一斜边一锐角C、已知两边D、已知两角2、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
解下列直角三角形。
(先画图,后计算,注意模仿例题的解题格式)(1)已知a=3,b=3 (2)已知c=6,∠A=60°3、中考链接(1)在Rt△ABC中,∠C=90°,∠A=60°,AC=20m则BC大约是(结果精确到0.1m)()A.34.64 B.34.6 C.28.3 D.17.3(2)如图,在△ABC中,∠A=30°,∠B=45°,AC=2,则AB的长为(3)已知AB是⊙o的弦,半径等于6cm, ∠AOB=120°,求AB的长?(四)精讲点拨:利用方程思想解直角三角形例题:芜湖长江大桥是中国跨度最大的公路和铁路两用桥梁,大桥采用低塔拉桥桥型(如甲图),图乙是从图甲引申出的平面图,假设你站在桥上测得拉索AB 与水平桥面的夹角是30°,拉索CD 与水平面的夹角是60°,两拉索顶端的距离BC 为2米,两拉索底端距离AD 为20米请求出立柱BH 的长。
九年级数学上册24.4解直角三角形(1)教案华东师大版
24。
4解直角三角形(1)教学目标:利用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 Rt △中的关系式。
(∠C=90°)1) 角:∠A ﹢∠B=90°2) 边;a 2 ﹢b 2=c 23) 边角关系:sinA=c a coA=c b tanA=b a cotA=ab 2. △ABC 中,若∠C=90°,∠A=30°,c=10㎝,则a=21c=5㎝,b=3a=53㎝; 若∠A=40°,c=10㎝,则由sinA=ca ,∴︒=⋅=40sin 10sin A c a ,由cosA= cb ,∴︒=⋅=40cos 10cos Ac b 由以知的边角关系,求得未知的边与角,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二、新授看教材112页例1、例2得出:1。
解Rt △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解Rt △,只有下面两种情况:1)已知两条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3.在解Rt △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近似计算,本书除特别说明外,边长保留四个有效数字,角度精确到1′。
例3. 某施工人员在离地面高度为5BC A BCA米的C 处引拉电线杆,若固定点离电线杆3米,如图所示,则至少需要多长的缆线AC 才能拉住电线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分析:由图可知,AC 是Rt △ABC 的斜边,利用勾股定理就可求出.解:在Rt △ABC 中,AC=22BC AB +=2235+=34≈5。
83(米) 答:至少需要5.83米的缆线AC 才能拉住电线杆。
三、引申提高:例4。
如图,上午8时,小明从电视转播塔C 的正北方向B 处以15千米/时的速度沿着笔直的公路出发,2小时后到达A 处,测得电视转播塔在他的南偏东50°的方向,试求出发前小明与电视转播塔之间的距离,并求出此时距电视转播塔有多远?(精确到1千米)解:在RtABC 中,∠CAB=90°-50°=40°,AB=15×2=30(千米),∵tan ∠CAB=ABBC ,∴︒=∠⋅=40tan 30tan CAB AB BC ≈25(千米), ∵cos ∠CAB=AC AB ,∴AC=︒40cos AB ≈39(千米) 答:出发前小明与电视转播塔的距离约25千米,此时距电视塔39千米.变式: 若已知敌舰与A 炮台的距离及∠DAC 的读书分,如何求两炮台间的距离?测量中能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吗?四。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归纳 (新版)华东师大版
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 =90°⇒∠A +∠B =90°2. 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01902A BCD AB C ∠=︒⎫⇒=⎬∠=︒⎭ 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9012ACB CD AB BD AD D AB ∠=︒⎫⇒===⎬⎭为的中点 4.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5. 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22290CD AD BD ACB AC AD AB CD AB BC BD AB⎧=•∠=︒⎫⎪⇒=•⎬⎨⊥⎭⎪=•⎩ 6. 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 •CD =AC •BC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1. 如图,在△ABC 中,∠C =90°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A a sin A c∠==的对边斜边 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 A ,即A b cos A c∠==的邻边斜边 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 A ,即A a tan A A b ∠==∠的对边的邻边 ④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cot A ,即A b cot A A a∠==∠的邻边的对边 2.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3. 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互余关系:sin A =cos(90°—A ),cos A =sin(90°—A )tan A =cot(90°—A ),cot A =tan(90°—A )〔2〕平方关系:1cos sin 22=+A A〔3〕倒数关系:tan A •cot A =1〔4〕弦切关系:tan A =A A cos sin ;cot A =cos sin A A4. 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5. 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0° 30° 45° 60° 90° sinα 0 21 22 23 1 cosα 1 23 22 21 0 tanα 0 33 1 3 不存在 cotα不存在 3 1 33 01. 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 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在Rt△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c b a =+〔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 ,cos ,tan ,cot sin ,cos ,tan ,cot a b a b A A A A c cb a b a b a B B B Bc c a b========。
九年级数学上册24解直角三角形复习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章知识,熟练应用三角函数进行计算.2.了解仰角、俯角、坡度等相关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边、角与角、边与角的关系,能应用这些关系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难点】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一、知识结构框图,整体把握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在Rt△ABC中,∠A+∠B=90°,a2+b2=c2,sinA=cosB=,cosA=sinB=,tanA=,tanB=.2.互余两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如∠A+∠B=90°,sinA=cosB,cosA=sinB,tanA·tanB=1,3.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sin2A+cos2A=1.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5.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如下表:解直角三角形注意:(1)一些较复杂的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可以通过列方程或方程组的方法求解.(2)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可概括为“有弦(斜边)用弦(正弦、余弦),无弦有切(正切),宁乘毋除,取原避中”.其意指:当已知或求解中有斜边时,可用正弦或余弦;无斜边时,就用正切;当所求元素既可用乘法又可用除法时,则用乘法,不用除法;既可由已知数据又可用中间数据来求解时,则取原始数据,忌用中间数据.6.应用题解题步骤度量工具、工程建筑、测量距离等方面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可概括为如下几步:第一步,审清题意,要弄清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水平距离、垂直距离、水平等概念的意义.第二步,构造出要求解的直角三角形,对于非直角三角形的图形可作适当的辅助线把它们分割成一些直角三角形和矩形(包括正方形).第三步,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式,使运算尽可能简便,不易出错.第四步,按照题目中已知数的精确度进行近似计算,并按照题目要求的精确度确定答案及注明单位.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如图,A、B两地之间有一座山,汽车原来从A地到B地经过C地沿折线A→C→B行驶,现开通隧道后,汽车直接沿直线AB行驶.已知AC=10千米,∠A=30°,∠B=45°,则隧道开通后,汽车从A地到B地比原来少走多少千米?(结果保留根号)例2(湖南娄底中考)2013年3月,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该地救援队立即赶赴现场救援,救援队利用生命探测仪在地面A、B两处探测到C处有生命迹象.已知A、B两点相距4米,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30°和45°(如图),试确定生命所在点C的深度.(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4,≈1.732)解:过点C作CD⊥AB于点D.设CD=xm.在Rt△CBD中,∵∠CBD=45°,∠D=90°,∴BD=CD=xm.在Rt△ACD中,∵tan∠CAD,∵∠CAD=30°,∴.解得x=2+2≈5.5.答:生命所在点C的深度约是5.5m.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1.(江苏连云港中考)在Rt△ABC中,∠C=90°,若sinA=513,则cosA的值是()A.512B.813C.23D.12132.(广东深圳中考)如图,已知l1∥l2∥l3,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相等,若等腰直角△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在这三条平行直线上,则sinα的值是()第2题图第3题图3.(湖北荆门中考)如图,在Rt△ABC中,∠ACB=90°,D是AB的中点,过D点作AB 的垂线交AC于点E,BC=6,sinA=35,则DE=_______.4.如图,某校一幢教学大楼的顶部竖有一块“传承文明,启智求真”的宣传牌CD,小明在山坡的坡角A处测得宣传牌底部D的仰角为60°,沿山坡向上走到B处测得宣传牌顶点C的仰角为45°,已知山坡AB的坡度i=1∶,AB=10米,AE=15米,求这块宣传牌CD的高度.(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4,≈1.732)【答案】1.D 2.D 3.154 4.2.7米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1.布置作业:从教材本章“复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本节课通过学习归纳本章内容,让学生系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熟练应用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注意方程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思想的应用.。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章 解直角三角形 复习题》公开课教案_3
类型二:构造单一非直角三角形解决
(2)为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加快道路建设,在某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如图在山外一点C测得BC的距离为200米,∠CAB=54°,∠CBA=30°,求隧道的长。(参考数据sin54°≈0.81,cos54°≈0.59,tan54°≈1.38,,√3≈1.73)
(3)类型三:构造双直角三角形解决
教具准备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自学板块
1.明确复习目标。
2.复习要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常用关系:
(1)三边关系:
(2)两锐角关系:
(3)边角关系:
3.类型一构造单一直角三角形解决
如图,某同学在楼房的A处测得荷塘一端的B处的俯角为30°,荷塘另一端D与点C、B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C=32米,CD=16米,求荷塘宽BD为多少米?
“三段六环节”导学案(教师)
学科
数学
年级
九
授课教师
课题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课型
复习课
主备
审阅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会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养教目标
学习重点
能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能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下简单的实际应用。
学习难点
如何构建直角三角形
【新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解直角三角形》章末复习学案(含答案)
第24章知识升华一、知识脉络:二、典例分析:例1 在Rt △ABC 中,∠ACB =90°,AC =6,BC =8,CD ⊥AB 于点D ,求∠BCD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分析】求∠BCD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关键要弄清其定义,由于∠BCD 是在Rt △BCD 中的一个内角,根据定义,仅一边BC 是已知的,此时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设法求出BD 和CD ,二是把∠BCD 转化成∠A ,显然走第二条路较方便,因为在Rt △ABC 中,三边均可得出,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解】 在Rt △ABC 中,∵ ∠ACB =90°∴∠BCD +∠ACD =90°,∵CD ⊥AB ,∴∠ACD +∠A =90°,∴∠BCD =∠A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22AC BC =10,∴sin ∠BCD =sinA =BC AB =45 ,cos ∠BCD =cosA =AC AB =35 ,tan ∠BCD =tanA =BC AC =43 ,cot ∠BCD =cotA =AC BC =34.【说明】本题主要是要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定义,把握其本质,应强调转化的思想,即本题中角的转换.例2 如图,在电线杆上的C 处引拉线CE 、CF 固定电线杆,拉线CE 和地面成60°角,在离电线杆6米的B处安置测角仪,在A处测得电线杆上C处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离AB为1.5米,求拉线CE的长.(结果保留根号)【分析】求CE的长,此时就要借助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故过点A作AG⊥CD,垂足为G,在Rt△ACG中,可求出CG,从而求得CD,在Rt△CED中,即可求出CE的长.【解】过点A作AG⊥CD,垂足为点G,在Rt△ACG中,∵∠CAG=30°,BD=6,∴tan30°=CGAG,∴CG=6×33=2 3 ,∴CD=2 3 +1.5,在Rt△CED中,sin60°=CDEC,∴EC=CDsin60°=23+1.53=4+ 3 .答:拉线CE的长为4+ 3 米.【说明】在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中,利用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公共边或边长之间的关系,往往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复习过程中应加以引导和总结.例3 如图,某县为了加固长90米,高5米,坝顶宽为4米的迎水坡和背水坡,它们是坡度均为1∶0.5,橫断面是梯形的防洪大坝,现要使大坝顺势加高1米,求⑴坡角的度数;⑵完成该大坝的加固工作需要多少立方米的土?【分析】大坝需要的土方=橫断面面积×坝长;所以问题就转化为求梯形ADNM的面积,在此问题中,主要抓住坡度不变,即MA与AB的坡度均为1∶0.5.【解】⑴∵i=tanB,即tanB=10.5=2,∴∠B=63.43°.⑵过点M、N分别作ME⊥AD,NF⊥AD,垂足分别为E、F.由题意可知:ME=NF=5,∴MEAE=10.5,∴AE=DF=2.5,∵AD=4,∴MN=EF=1.5,∴S梯形ADNM=12(1.5+4)×1=2.75.∴需要土方为2.75×90=247.5 (m3) .【说明】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前后坡比不变来解决问题,坡度=垂直高度水平距离 =坡角的正切值.例4 某风景区的湖心岛有一凉亭A ,其正东方向有一棵大树B ,小明想测量A 、B 之间的距离,他从湖边的C 处测得A 在北偏西45°方向上,测得B 在北偏东32°方向上,且量得B 、C 间距离为100米,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请你帮小明计算A 、B 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 32°≈0.5299,cos 32°≈0.8480,tan s 32°≈0.6249,cot 32°≈1.600)【分析】本题涉及到方位角的问题,要解出AB 的长,只要去解Rt △ADC 和Rt △BDC 即可. 【解】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D .由题知:∠α=45°,∠β=32°.在Rt △BDC 中,sin 32°=BD BC ,∴BD =100sin 32°≈52.99.cos 32°=CDBC,∴CD =100 cos 32°≈84.80.在Rt △ADC 中,∵∠ACD =45°,∴AD =DC =84.80. ∴AB =AD +BD ≈138米.答:AB 间距离约为138米.【说明】本题中涉及到方位角的问题,画图是本题的难点,找到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公共边是解题的关键,在复习中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由两个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各种情形.例5 在某海滨城市O 附近海面有一股台风,据监测,当前台风中心位于该城市的东偏南70°方向200千米的海面P 处,并以20千米/ 时的速度向西偏北25°的PQ 的方向移动,台风侵袭范围是一个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千米,且圆的半径以10千米/ 时速度不断扩张.(1)当台风中心移动4小时时,受台风侵袭的圆形区域半径增大到 千米;又台风中心移动t 小时时,受台风侵袭的圆形区域半径增大到 千米.(2)当台风中心移动到与城市O 距离最近时,这股台风是否侵袭这座海滨城市?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2 1.41≈,3 1.73≈).【分析】先要计算出OH 和PH 的长,即可求得台风中心移动时间,而后求出台风侵袭的圆形区域半径,此圆半径与OH 比较即可.【解】⑴100; (6010)t +.⑵作OH ⊥PQ 于点H ,可算得1002141OH =(千米),设经过t 小时时,台风中心从P 移动到H ,则201002PH t ==,算得52t =(小时),此时,受台风侵袭地区的圆的半径为:601052130.5+⨯≈(千米)<141(千米).∴城市O 不会受到侵袭.【说明】本题是在新的情境下涉及到方位角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常常要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来解决.第24章测试题设计一、选择题:1、某人想沿着梯子爬上高4米的房顶,梯子的倾斜角(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不能大于60°,否则就有危险,那么梯子的长至少为( ) A .8米B .83米C .833米 D .433米 2、如图,ABC △中BC 边上的高为1h ,DEF △中DE 边上的高为2h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12h h >B .12h h <C .12h h =D .无法确定3、已知在ABC △中,90C ∠=,设sinB n =,当B ∠是最小的内角时,n 的取值范围是 A .202n <<B .102n << C .303n << D .302n << 4、如图,矩形ABCD 中,AB >AD ,AB =a ,AN 平分∠DAB ,DM ⊥AN 于点M ,CN ⊥AN 于点N .则DM +CN 的值为(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A .aB .a 54C .a 22D . a 23 5、已知α为锐角,则m =sinα+cosα的值( ) A .m >1B .m =1C .m <1D .m ≥16、如果方程2430x x -+=的两个根分别是Rt△ABC 的两条边,△ABC 最小的角为A ,那么tan A 的值为( ). A、34或13B 、24C 、13D 、13或247、已知α为锐角,且cos (90°-α)=3,则α的度数为( ) A .30° B .60° C .45° D .75° 8、如图,在Rt △ABC 中,∠C =90°, AM 是BC 边上的中线,53sin =∠CAM ,则B ∠tan 的值为( ).A 、32 B 、34 C 、12D 、139、在△ABC 中,AB =8,∠ABC =30°,AC =5,那么BC 的长等于( )A 、43B 、43+3C 、43-3D 、43+3或43-3 10、如图,小颖利用有一个锐角是30°的三角板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已知她与树之间的水平距离BE 为5m ,AB 为1.5m(即小颖的眼睛距地面的距离),那么这棵树高是( ) A .(5332+)m B .(3532+)m C . 53m D .4m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距离某建筑物6米的点A 处测得广告牌B 点.C 点的仰角分别为52°和35°,则广告牌的高度BC 为_____________米(精确到0.1米).(sin35°≈0.57,cos35°≈0.82,tan35°≈0.70;sin52°≈0.79,cos52°≈0.62,tan52°≈1.28)12、长为4m 的梯子搭在墙上与地面成45°角,作业时调整为60°角(如图所示),则梯子的顶端沿墙面升高了 m .13、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 <∠B ,沿△ABC 的中线CM 将△CMA 折叠,使点A 落在点D 处,若CD 恰好与MB 垂直,则tanA 的值为 .14、某人沿着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前进了10米,此时他与水平地面的垂直距离为52米,则这个坡面的坡度为_________.15、如图,是一张宽m 的矩形台球桌ABCD ,一球从点M (点M 在长边CD 上)出发沿虚线MN 射向边BC ,然后反弹到边AB 上的P 点. 如果MC n =,CMN α∠=.那么P 点与B 点的距离为 .16、如图所示,某河堤的横断面是梯形ABCD ,BC AD ∥,迎水坡AB 长13米,且12tan 5BAE ∠=,则河堤的高BE 为 米.17、如图,小明同学在东西方向的环海路A 处,测得海中灯塔P 在北偏东60°方向上,在A 处东500米的B 处,测得海中灯塔P 在北偏东30°方向上,则灯塔P 到环海路的距离PC = 米(用根号表示).18、水管的外部需要包扎,包扎时用带子缠绕在管道外部.若要使带子全部包住管道且不重叠(不考虑管道两端的情况),需计算带子的缠绕角度α(α指缠绕中将部分带子拉成图中所示的平面ABCD 时的∠ABC ,其中AB 为管道侧面母线的一部分).若带子宽度为1,水管直径为2,则α的余弦值为 .19、如图,在Rt △ABC 中,∠CAB =90°,AD 是∠CAB 的平分线,tan B =21,则CD ∶DB = .20、若等腰梯形ABCD 的上、下底之和为4,并且两条对角线所夹锐角为60,则该等腰梯形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根号的形式). 三、解答题:21、计算:(1)1sin 60cos302⋅-; (233602cos 458-+;22、一种千斤顶利用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如图,其基本形状是一个菱形,中间通过螺杆连接,转动手柄可改变ADC ∠的大小(菱形的边长不变),从而改变千斤顶的高度(即A 、C 之间的距离).若AB=40cm ,当ADC ∠从60︒变为120︒时,千斤顶升高了多少?2 1.414,3 1.732,结果保留整数)23、某大草原上有一条笔直的公路,在紧靠公路相距40千米的A、B两地,分别有甲、乙两个医疗站,如图,在A地北偏东45°、B地北偏西60°方向上有一牧民区C.一天,甲医疗队接到牧民区的求救电话,立刻设计了两种救助方案,方案I:从A地开车沿公路到离牧民区C最近的D 处,再开车穿越草地沿DC方向到牧民区C.方案II:从A地开车穿越草地沿AC方向到牧民区C.已知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在草地上行驶速度的3倍.(1)求牧民区到公路的最短距离CD.(2)你认为甲医疗队设计的两种救助方案,哪一种方案比较合理?并说明理由.(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3取1.73,2取1.41)24、如图,小唐同学正在操场上放风筝,风筝从A处起飞,几分钟后便飞达C处,此时,在AQ 延长线上B处的小宋同学,发现自己的位置与风筝和旗杆PQ的顶点P在同一直线上.(1)已知旗杆高为10米,若在B处测得旗杆顶点P的仰角为30°,A处测得点P的仰角为45°,试求A、B之间的距离;(2)此时,在A处背向旗杆又测得风筝的仰角为75°,若绳子在空中视为一条线段,求绳子AC 约为多少?(结果可保留根号)25、某大学计划为新生配备如图(1)所示的折叠椅.图(2)是折叠椅撑开后的侧面示意图,其中椅腿AB 和CD 的长相等,O 是它们的中点.为使折叠椅既舒适又牢固,厂家将撑开后的折叠椅高度设计为32cm ,∠DOB =100°,那么椅腿的长AB 和篷布面的宽AD 各应设计为多少cm ?(结果精确到0.1cm )26、路边的路灯的灯柱BC 垂直于地面,灯杆BA 的长为2米,灯杆与灯柱BC 成120°角,锥形灯罩的轴线AD 与灯杆AB 垂直,且灯罩轴线AD 正好通过道路里面的中心线(D 在中心线上),已知C 点与D 点之间的距离为12米,求灯柱BC 的高(结果保留根号)27、如图,家住江北广场的小李经西湖桥到教育局上班,路线为A →B →C →D .因西湖桥维修封桥,他只能改道经临津门渡口乘船上班,路线为A →F →E →D .已知BC EF ∥,BF CE ∥,AB BF ⊥,CD DE ⊥,200AB =米,100BC =米,37AFB ∠=°,53DCE ∠=°.请你计算小李上班的路程因改道增加了多少?(结果保留整数)温馨提示:sin370.60cos370.80tan370.75︒°≈,≈,°≈.28、如图,在小山的西侧A 处有一热气球,以30米/分钟的速度沿着与垂直方向所成夹角为30°的方向升空,40分钟后到达C 处,这时热气球上的人发现,在A 处的正东方向有一处着火点B ,十分钟后,在D 处测得着火点B 的俯角为15°,求热气球升空点A 与着火点B 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参考数据:(42615sin -=︒,42615cos +=︒,3215tan -=︒,3215cot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C 2、C 3、A 4、C 5、A 6、D 7、B 8、A 9、D 10、A二、填空题:11、3.512、2(32)- 13、33 14、1:215、tan tan m n αα-⋅ 16、1217、325018、π21 19、1∶2 20、43或433 三、解答题:21、(1)14;(2)2.5 22、解: 连结AC ,与BD 相交于点O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ADB =CDB ,AC =2AO , 当ADC =60时,△ADC 是等边三角形,AC =AD =AB =40 . 当ADC =120时,ADO =60,AO =AD sinADO =40×32=203,AC =403 ,因此增加的高度为40340=400.73229(cm )23、解:(1)设CD 为x 千米,由题意得,∠CBD=30°,∠CAD=45°,∴AD=CD=x.在Rt △BCD 中,tan30°=BDx ,所以BD=3x. ∵AD +DB=AB=40,∴x +3x=40.解得 x ≈14.7,所以,牧民区到公路的最短距离CD 为14.7千米.(2)设汽车在草地上行驶的速度为v ,则在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3v ,在Rt △ADC 中,∠CAD=45°,∴AC=2CD ,方案I 用的时间t 1=v CD v CD AD v CD v AD 34333=+=+;方案II 用的时间t 2=v CD v AC 2=; 所以t 1-t 2=v CD v CD 342-=vCD 3)423(-.因为32-4>0,所以t 1-t 2>0.所以方案I 用的时间少,方案I 比较合理.24、解:(1) 在Rt△BPQ 中,PQ =10米,∠B =30°,则BQ =cot30°×PQ =103,又在Rt△APQ 中,∠PAB =45°,则AQ =cot45°×PQ =10, 即:AB =(103+10)(米);(2) 过A 作AE ⊥BC 于E ,在Rt△ABE 中,∠B =30°,AB =103+10,∴ AE =sin30°×AB =12(103+10)=53+5,∵∠CAD =75°,∠B =30°,∴ ∠C =45°,在Rt△CAE 中,sin45°=AE AC,∴AC =2(53+5)=(56+52)(米)25、解:连接AC ,BD , ∵OA=OB=OC=OB ,∴四边形ACBD 为矩形∵∠DOB=100º, ∴∠ABC=50º,由已知得AC=32,在Rt △ABC 中,sin∠ABC=AB AC,∴AB=ABC AC ∠sin =︒50sin 32≈41.8(cm ),tan∠ABC=BC AC ,∴BC=ABC AC ∠tan =︒50tan 32≈26.9(cm ),∴AD=BC =26.9 (cm )答:椅腿AB 的长为41.8cm ,篷布面的宽AD 为26.9cm .26、解:设灯柱BC 的长为h 米,过点A 作AD ⊥CD 于点H ,过B 作BE ⊥AH 于点E ,∴四边形BCHE 为矩形,∵∠ABC =120°,∴∠ABE =30°,又∵∠BAD =∠BCD =90°,∴∠ADC =60°,在Rt △AEB 中,∴AE =AB sin30°=1,BE =AB cos303∴CH 3,又CD =12,∴DH =123,在Rt △AHD 中,tan ∠ADH =AH HD 3123=-h =3-4(米),∴灯柱BC 的高为(34)米.27、解:在Rt ABF △中, 37200333sin 37AB AFB AB AF ∠===°,,≈,°267tan 37AB BF =≈°, BC EF BF CE ∴∥,∥,四边形BCEF 为平行四边形.267CE BF ∴==,100BC EF ==.在Rt CDE △中,53DCE ∠=°,CD DE ⊥,37CED ∴∠=°,cos37214DE CE =≈·°,sin37160CD CE =︒≈·,∴ 增加的路程∴ =()()AF EF DE AB BC DC ++-++(333100214)++≈-(200100160)187++=(米).28、解:由题意可知,AD =(40+10)×30=1500(米)过点D 作DH ⊥BA ,交BA 延长线于点H. 在Rt △DAH 中,DH =AD ·sin60°=1500×23=7503(米).AH =AD ·cos60°=1500×21=750(米).在Rt △DBH 中, BH =DH ·cos15°=7503×(2+3)=(15003+2250)(米),∴BA =BH -AH =15003+2250-750=1500(3+1)(米).答:热气球升空点A 与着火点B 的距离为1500(3+1)(米)。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4章 24.4 解直角三角形 导学案
24.4 解直角三角形(学案) 班 组 姓名 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理解俯、仰角的含义,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够进行有关的三角函数的计算.2.经历实际情境中三角函数的应用过程,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法.3.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二、回顾交流,导入新知1. 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2.如图1三、自主学习,探索新知认识俯、仰角:四、范例讲解,应用新知例1:学习P96页例3,体会这类问题的解法。
例2:某人在A 处测得大厦的仰角∠BAC 为300 ,沿AC 方向行20米至D 处,测得仰角∠BDC 为450,求此大厦的高度BC.例3:在山顶上D 处有一铁塔,在塔顶B 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 的俯角α=60°, 在塔底D 测得点A 的俯角β=45°,已知塔高BD=30米,求山高CD 。
图1 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 ; 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 .水平线 (在上图中标出俯、仰角的位置)αβ BAC D五、合作探究,拓展新知如图,在夏令营活动中,同学们从营地A 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3003m 到达B 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300m 到达目的地C 点.求(1)A ,C•两地之间的距离;(2)确定目的地C 在营地A 的什么方向.六、小结反思,升华新知七、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如图,从山 顶A 望地面的C 、D 两点,俯角分别时450、600,测得CD=100 米,求山高AB 。
2.如图,某单位在甲建筑物上从A 点到E 点挂一长为30米的宣传条幅,在乙建筑物的顶点D 点测得条幅顶端A 点仰角为45°,测得条幅底端E 点的俯角为30°,求底部不能直接到达的甲、乙的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BC .B A3.如图,轮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航行,在点A测得油升P在南偏东60°,向北航行40分钟后,到达B地,测得油P在南偏东30°,轮船改为北偏东60•°再航行80分钟到达C港,试求P、C间的距离.Array4. 外国船只,除特许外,不得进入我国海洋100海里以内的区域,如图,设A、B是我们的观察站,A和B 之间的距离为157.73海里,海岸线是过A、B的一条直线,一外国船只在P点,在A点测得∠BAP=450,同时在B点测得∠ABP=600,问此时是否要向外国船只发出警告,令其退出我国海域PA B。
秋九年级数学上册24解直角三角形复习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章知识,熟练应用三角函数进行计算.2.了解仰角、俯角、坡度等相关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边、角与角、边与角的关系,能应用这些关系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难点】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一、知识结构框图,整体把握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在Rt△ABC中,,°∠A+∠B=90a, sinA=cosB=cb, cosA=sinB=cab,tanB=tanA=. ab2. 222 ,a+b=c互余两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如∠A+∠B=90°,sinA=cosB,cosA=sinB,tanA·tanB=1,3.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特殊角的三角函数22A=1. sinA+cos 4.5.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如下表:解直角三角形注意:(1)一些较复杂的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可以通过列方程或方程组的方法求解.(2)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可概括为“有弦(斜边)用弦(正弦、余弦),无弦有切(正切),宁乘毋除,取原避中”.其意指:当已知或求解中有斜边时,可用正弦或余弦;无斜边时,就用正切;当所求元素既可用乘法又可用除法时,则用乘法,不用除法;既可由已知数据又可用中间数据来求解时,则取原始数据,忌用中间数据.6.应用题解题步骤度量工具、工程建筑、测量距离等方面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可概括为如下几步:第一步,审清题意,要弄清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水平距离、垂直距离、水平等概念的意义. 第二步,构造出要求解的直角三角形,对于非直角三角形的图形可作适当的辅助线把它们分割成一些直角三角形和矩形(包括正方形).第三步,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式,使运算尽可能简便,不易出错.2第四步,按照题目中已知数的精确度进行近似计算,并按照题目要求的精确度确定答案及注明单位.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两地之间有一座B(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如图,A、例1行驶,现BC→地经过C地沿折线A→山,汽车原来从A地到B千米,∠AC=10.已知开通隧道后,汽车直接沿直线AB行驶地比原来少走多少千米?(结果保留根BA地到,∠B=45°,则隧道开通后,汽车从A=30°号)月,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该32(湖南娄底中考)2013年例两B地救援队立即赶赴现场救援,救援队利用生命探测仪在地面A、米,探测线与地面4、B两点相距处探测到C处有生命迹象.已知A米,参考数.(精确到0.14530°和°(如图),试确定生命所在点C的深度的夹角分别是231.732≈)1.414,≈据:D. AB于点解:过点C作CD⊥中,△CD=xm.在RtCBD设, °°,∠D=90∵∠CBD=45BD=CD=xm.∴xCD??, CAD∠ACD中,∵tan△在Rt4x?AD x3?. ,∵∠CAD=30°∴4x?335.5.x=2+2≈解得5.5m. 的深度约是C答:生命所在点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 31.(江苏连云港中考)在Rt△ABC中,∠C=90°,若sinA=513,则cosA的值是()A.5/12B.8/13C.2/3D.12/132.(广东深圳中考)如图,已知l1∥l2∥l3,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相等,若等腰直角△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在这三条平行直线上,则sinα的值是()3题图题图第第23.(湖北荆门中考)如图,在Rt△ABC中,∠ACB=90°,D 是AB的中点,过D点作AB的垂线交AC于点E,BC=6,sinA=3/5,则DE=_______.4.如图,某校一幢教学大楼的顶部竖有一块“传承文明,启智的仰DA处测得宣传牌底部求真”的宣传牌CD,小明在山坡的坡角°,的仰角为45C°,沿山坡向上走到B处测得宣传牌顶点角为603米,求这块宣传米,AE=15,AB=10已知山坡AB的坡度i=1∶米,参考0.1的高度.(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牌CD231.732≈≈1.414, )数据:1.D2.D3.15/44.2.7米【答案】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布置作业:从教材本章“复习题”中选取1..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熟练应用三让学生系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本节课通过学习归纳本章内容,注意方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角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程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思想的应用 4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最新华东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 全单元教案设计
第24章解直角三角形24.1 测量教学目标1.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重点)2.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进行测量;(重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誉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你能根据图示说出他测量金字塔的原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5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3米,此人以0.5米每秒的速度收绳.问6秒后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假设绳子始终是直的,结果保留根号)?解析:开始时,AC=5米,BC=13米,即可求得AB的值,6秒后根据BC,AC长度即可求得AB的值,然后解答即可.解:在Rt△ABC中,BC=13米,AC=5米,则AB=BC2-AC2=12米.6秒后,B′C=13-0.5×6=10米,则AB′=B′C2-AC2=53(米),则船向岸边移动的距离为(12-53)米.方法总结:本题直接考查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可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将已知条件转化到同一直角三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 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3km 到达B 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 到达目的地C 点,求出A 、C 两点之间的距离.解析:根据所走的方向可判断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解.解:∵AD ∥BE ,∴∠ABE =∠DAB =60°.∵∠CBF =30°,∴∠ABC =180°-∠ABE -∠CBF =180°-60°-30°=90°.在Rt△ABC 中,AB =1003km ,BC =100km ,∴AC =AB 2+BC 2=(1003)2+1002=200(km),∴A 、C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0km.方法总结:先确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各边长,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 的长. 探究点二: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高度(长度)测量问题如图所示,某同学身高(AB )是1.66m ,测得他在地面上的影长(BC )为2.49m ,如果这时操场上旗杆的影长为42.3m (BE ),那么旗杆的高度(DE )是多少米?解析:首先根据已知条件求△ABC ∽△DEB .然后得出比例式,最后求出结果.解:∵AC ∥DB (平行光),∴∠ACB =∠DBE ,∵∠ABC =∠DEB =90°,∴△ABC ∽△DEB ,∴有AB DE =BC BE,DE =AB ·BE BC=28.2m ,即旗杆高度是28.2m.方法总结: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对于都垂直于地面的两个物体来说,它们的影长之比等于它们的高度之比.如图所示,为了估算河的宽度,在河对岸选定一点A ,再在河的这一边选定点B 和点C ,使得AB ⊥BC ,然后选定点E ,使EC ⊥BC ,确定BC 与AE 的交点D ,若测得BD =180m ,DC =60m ,EC =50m ,则河宽为 m.解析:∵∠ABD =∠DCE =90°,∠ADB =∠EDC ,∴△ABD ∽△ECD ,∴AB EC =BDCD,AB =BD ·EC CD,又∵BD =180m ,DC=60m ,EC =50m ,∴AB =BD ·EC CD=180m×50m 60m=150m ,故填150.方法总结:被测量对象无法接近,对其宽度的测量便采用此间接的方式完成,构造相似三角形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三、板书设计1.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 2.运用相似三角形进行测量.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是对勾股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回顾,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归纳总结,进行知识点的系统梳理,更为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疏忽的知识点,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疏漏,打下坚实的基础.24.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重点) 2.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理由,并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1)若AB =10,AC =8,求四边形AEDF 的周长; (2)求证:EF 垂直平分AD .解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E =AE =12AB ,DF =AF =12AC ,再根据四边形的周长的公式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明即可.(1)解:∵AD 是△ABC 的高,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DE =AE =12AB =12×10=5,DF =AF =12AC =12×8=4,∴四边形AEDF 的周长=AE +DE +DF +AF =5+5+4+4=18;(2)证明:∵DE =AE ,DF =AF ,∴E 、F 在线段AD 的垂直平分线上,∴EF 垂直平分AD .方法总结:当已知条件含有线段的中点、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联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进行求解. 探究点二: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5°,腰长4cm ,那么腰上的高是________cm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cm 2.解析:因为75°不是特殊角,但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0°,依题意画出图形,则有∠A =30°,BD ⊥AC ,AB =4cm ,所以BD =2cm ,S △ABC =12AC ·BD =12×4×2=4(cm 2).故答案为2,4.方法总结:作出准确的图形、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如图,某船于上午11时30分在A 处观测到海岛B 在北偏东60°方向;该船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向东航行到C 处,观测到海岛B 在北偏东30°方向;航行到D 处,观测到海岛B 在北偏西30°方向;当船到达C 处时恰与海岛B 相距20海里.请你确定轮船到达C 处和D 处的时间.解析:根据题意得出∠BAC ,∠BCD ,∠BDA 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 、AC 、CD 的长度.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关系式求出时间.解:由题意得∠BCD =90°-30°=60°,∠BDC =90°-30°=60°.∴∠BCD =∠BDC =60°,∴△BCD 为等边三角形.在△ABD 中,∵∠BAD =90°-60°=30°,∠BDC =60°,∴∠ABD =90°,即△ABD 为直角三角形,∴∠ABC =30°.∵BC =20海里,∴CD =BD =20海里.又∵BD =12AD ,∴AD =40海里.∴AC =AD -CD =20(海里).∵船的速度为每小时10海里,因此轮船从A 处到C 处的时间为2010=2(h),从A 处到D 处的时间为4010=4(h).∴轮船到达C 处的时间为13时30分,到达D 处的时间为15时30分.方法总结:方位角是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弄清楚方位角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再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三、板书设计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应该要注意强调这两个性质都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得到的,如果是一般三角形是不能得到的;两边的二倍关系是斜边和直角边之间的关系,不是两直角边的关系,这在教学中要注意强调,这是学生常犯的错误.24.3 锐角三角函数1.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锐角三角函数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重点)2.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有关计算.(重点)一、情境导入牛庄打算新建一个水站,在选择水泵时,必须知道水站(点A)与水面(BC)的高度(AB).斜坡与水面所成的角(∠C)可以用量角器测出来,水管的长度(AC)也能直接量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类型一】正弦函数如图,sin A等于( )A .2 B.55 C.12D.5解析: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可得sin A =12,故选C.方法总结: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a 与斜边c 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 A .即sin A =∠A 的对边斜边=ac .【类型二】余弦函数在Rt △ABC 中,∠C =90°,AB =13,AC =12,则cos A =( )A.513 B.512 C.1213 D.125解析:∵Rt △ABC 中,∠C =90°,AB =13,AC =12,∴cos A =AC AB =1213.故选C.方法总结: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余弦等于这个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类型三】 正切函数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tan A =( )A.35B.45C.34D.43解析:在直角△ABC 中,∵∠ABC =90°,∴tan A =BC AB =43.故选D.方法总结: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切等于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探究点二:求三角函数值如图,在△ABC 中,∠C =90°,点D 在BC 上,AD =BC =5,cos ∠ADC =35,求sin B 的值.解析:先由AD =BC =5,cos ∠ADC =35及勾股定理求出AC 及AB 的长,再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答.解:∵AD =BC =5,cos ∠ADC =35,∴CD =3.在Rt △ACD 中,∵AD =5,CD =3,∴AC =AD 2-CD 2=52-32=4.在Rt △ACB 中,∵AC =4,BC =5,∴AB =AC 2+BC 2=42+52=41,∴sin B =AC AB=441=44141 .方法总结: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要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清它们的边角关系,结合勾股定理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上的高,tan B =cos ∠DAC .(1)求证:AC =BD ;(2)若sin C =1213,BC =36,求AD 的长.解析:(1)根据高的定义得到∠ADB =∠ADC =90°,再分别利用正切和余弦的定义得到tan B =AD BD,cos ∠DAC =AD AC,再利用tan B =cos ∠DAC 得到AD BD=AD AC,所以AC =BD ;(2)在Rt △ACD 中,根据正弦的定义得sin C =AD AC=1213,可设AD =12k ,AC =13k ,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CD =5k ,由于BD =AC =13k ,于是利用BC =BD +CD 得到13k +5k=36,解得k =2,所以AD =24.(1)证明:∵AD 是BC 上的高,∴∠ADB =∠ADC =90°.在Rt △ABD 中,tan B =AD BD,在Rt △ACD 中,cos ∠DAC =AD AC.∵tan B =cos ∠DAC ,∴AD BD=AD AC,∴AC =BD ;(2)解:在Rt △ACD 中,sin C =AD AC =1213.设AD =12k ,AC =13k ,∴CD =AC 2-AD 2=5k .∵BD =AC =13k ,∴BC =BD +CD =13k +5k =36,解得k =2,∴AD =12×2=24.三、板书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 1.正弦的定义 2.余弦的定义 3.正切的定义 4.求三角函数值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直角三角形为主线,力求体现生活化课堂的理念,让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形成概念——应用拓展——反思提高”的基本过程中,体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的乐趣,使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深化理解,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是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起着积极作用.第2课时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重点) 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重点) 3.能够结合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问题1: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是怎么定义的?问题2:两块三角尺中有几个不同的锐角?各是多少度?设每个三角尺较短的边长为1,分别求出这几个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类型一】利用特殊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计算: (1)2cos60°·sin30°-6sin45°·sin60°;(2)sin30°-sin45°cos60°+cos45°. 解析: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求解. 解:(1)原式=2×12×12-6×22×32=12-32=-1;(2)原式=12-2212+22=22-3.方法总结: 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类型二】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取值范围若cos α=23,则锐角α的大致范围是( )A .0°<α<30°B .30°<α<45°C .45°<α<60°D .0°<α<30°解析:∵cos30°=32,cos45°=22,cos60°=12,且12<23<22,∴cos60°<cos α<cos45°,∴锐角α的范围是45°<α<60°.故选C.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类型三】根据三角函数值求角度若3tan(α+10°)=1,则锐角α的度数是( )A .20°B .30°C .40°D .50°解析:∵3tan(α+10°)=1,∴tan(α+10°)=33.∵tan30°=33,∴α+10°=30°,∴α=20°.故选A.方法总结: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探究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应用 【类型一】 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线段的长如图,在△ABC 中,∠ABC =90°,∠A =30°,D 是边AB 上一点,∠BDC =45°,AD =4,求BC 的长.解析:由题意可知△BC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D =BC ,在Rt △ABC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BC 的长即可.解:∵∠B =90°,∠BDC =45°,∴△BC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 =BC .在Rt △ABC 中,tan ∠A =tan30°=BCAB,即BCBC +4=33,解得BC =2(3+1).方法总结:在直角三角形中求线段的长,如果有特殊角,可考虑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列出式子,求出三角函数值,进而求出答案.【类型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已知△ABC 中的∠A 与∠B 满足(1-tan A )2+|sin B -32|=0,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析:根据非负性的性质求出tan A 及sin B 的值,再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 及∠B 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解:∵(1-tan A )2+|sin B -32|=0,∴tan A =1,sin B =32,∴∠A =45°,∠B =60°,∠C =180°-45°-60°=75°,∴△ABC 是锐角三角形.方法总结:一个数的绝对值和偶次方都是非负数,当几个数或式的绝对值或偶次方相加和为0时,则其中的每一项都必须等于0.【类型三】构造三角函数模型解决问题要求tan30°的值,可构造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作Rt △ABC ,使∠C =90°,斜边AB =2,直角边AC =1,那么BC =3,∠ABC =30°,∴tan30°=AC BC=13=33.在此图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探究tan15°与tan75°的值.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首先求出CD 的长,进而得出tan15°=CD BC,tan75°=BCCD求出即可.解:作∠B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BD 平分∠ABC ,CD ⊥BC ,DE ⊥AB ,∴CD =DE .设CD =x ,则AD =1-x ,AE =2-BE =2-BC =2- 3.在Rt △ADE 中,DE 2+AE 2=AD 2,x 2+(2-3)2=(1-x )2,解得x =23-3,∴tan15°=23-33=2-3,tan75°=BCCD =323-3=2+ 3.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含有15°和75°的直角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15°和75°的三角函数值.三、板书设计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应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课程设计中引入非常直接,由三角尺引入,直击课题,同时也对前两节学习的知识进行了整体的复习,效果很好.在讲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时讲解的也很细,可以说前面部分的教学很成功,学生理解的很好.2.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的方法;(重点)2.熟练运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讲解:通过上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锐角∠A是30°、45°或60°等特殊角时,可以求得这些特殊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果锐角∠A不是这些特殊角,怎样得到它的三角函数值呢?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器来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及锐角【类型一】已知角度,用计算器求函数值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001):(1)sin47°;(2)sin12°30′;(3)cos25°18′;(4)sin18°+cos55°-tan59°.解析:熟练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给出的结果,根据有效数字的概念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解:根据题意用计算器求出: (1)sin47°≈0.7314; (2)sin12°30′≈0.2164; (3)cos25°18′≈0.9041; (4)sin18°+cos55°-tan59°≈ -0.7817.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使用计算器,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按键顺序. 【类型二】已知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锐角的度数已知下列锐角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锐角∠A ,∠B 的度数(结果精确到0.1°): (1)sin A =0.7,sin B =0.01; (2)cos A =0.15,cos B =0.8; (3)tan A =2.4,tan B =0.5.解析:由三角函数值求角的度数时,用到sin ,cos ,tan 键的第二功能键,要注意按键的顺序. 解:(1)sin A =0.7,得∠A ≈44.4°;sin B =0.01得∠B ≈0.6°; (2)cos A =0.15,得∠A ≈81.4°;cos B =0.8,得∠B ≈36.9°; (3)由tan A =2.4,得∠A ≈67.4°;由tan B =0.5,得∠B ≈26.6°.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使用计算器,在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按键顺序.【类型三】 利用计算器验证结论(1)通过计算(可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并提出你的猜想:①sin30°________2sin15°cos15°; ②sin36°________2sin18°cos18°; ③sin45°________2sin22.5°cos22.5°; ④sin60°________2sin30°cos30°; ⑤sin80°________2sin40°cos40°.猜想:已知0°<α<45°,则sin2α________2sin αcos α.(2)如图,在△ABC 中,AB =AC =1,∠BAC =2α,请根据提示,利用面积方法验证结论.解析:(1)利用计算器分别计算①至⑤各式中左边与右边,比较大小;(2)通过计算△ABC 的面积来验证. 解:(1)通过计算可知: ①sin30°=2sin15°cos15°; ②sin36°=2sin18°cos18°; ③sin45°=2sin22.5°cos22.5°; ④sin60°=2sin30°cos30°; ⑤sin80°=2sin40°cos40°; sin2α=2sin αcos α.(2)∵S △ABC =12AB ·sin2α·AC =12sin2α,S △ABC =12×2AB sin α·AC cos α=sin α·cos α,∴sin2α=2sin αcos α.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运用了面积法,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来得到三角函数的关系,此种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类型四】用计算器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用计算器比较大小:20sin87°________tan87°.解析:20sin87°≈20×0.9986=19.974,tan87°≈19.081,∵19.974>19.081,∴20sin87°>tan87°.方法总结:利用计算器求值时,要注意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探究点二: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如图,从A地到B地的公路需经过C地,图中AC=20km,∠CAB=25°,∠CBA=37°,因城市规划的需要,将在A、B两地之间修建一条笔直的公路.(1)求改直的公路AB的长;(2)公路改直后比原来缩短了多少千米?解析:(1)作CH⊥AB于H.在Rt△ACH中根据CH=AC·sin∠CAB求出CH的长,由AH=AC·cos∠CAB求出AH 的长,同理可求出BH的长,根据AB=AH+BH可求得AB的长;(2)在Rt△BCH中,由BC=CHsin∠CBA可求出BC的长,由AC+BC-AB即可得出结论.解:(1)作CH⊥AB于H.在Rt△ACH中,CH=AC·sin∠CAB=AC·sin25°≈20×0.42=8.4km,AH=AC·cos∠CAB =AC·cos25°≈20×0.91=18.2km.在Rt△BCH中,BH=CHtan∠CBA≈8.4tan37°=11.1km,∴AB=AH+BH=18.2+11.1=29.3km.故改直的公路AB的长为29.3km;(2)在Rt△BCH中,BC=CHsin∠CBA=CHsin37°≈8.40.6=14km,则AC+BC-AB=20+14-29.3=4.7km.答:公路改直后比原来缩短了4.7km.方法总结: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1.已知角度,用计算器求函数值;2.已知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锐角的度数;3.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备课时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思考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舍得把课堂让给学生,尽最大可能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情感因素,丰富课堂语言,使课堂更加鲜活,充满人性魅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成绩.24.4 解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及其简单应用教学目标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和条件,能根据元素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关系式,求出所有未知元素;(重点) 2.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解直角三角形求解,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锐角三角函数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世界遗产意大利比萨斜塔在1350年落成时就已倾斜.设塔顶中心点为B, 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夹角为∠A,过点B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点C.在Rt△ABC中,∠C=90°,BC=5.2m,AB=54.5m,求∠A的度数.在上述的Rt△ABC中,你还能求其他未知的边和角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解直角三角形【类型一】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边或角已知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按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1)若a=36,∠B=30°,求∠A的度数和边b、c的长;(2)若a=62,b=66,求∠A、∠B的度数和边c的长.解析:(1)已知直角边和一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2)已知两条直角边,解直角三角形.解:(1)在Rt△ABC中,∵∠B=30°,a=36,∴∠A=90°-∠B=60°,∵cos B=ac,即c=acos B=3632=243,∴b =sin B·c=12×243=123;(2)在Rt△ABC中,∵a=62,b=66,∴tan A=ab=33,∴∠A=30°,∴∠B=60°,∴c=2a=12 2.方法总结:解直角三角形时应求出所有未知元素,解题时尽可能地选择包含所求元素与两个已知元素的关系式求解.【类型二】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长度问题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30°,∠A=45°,AC =122,试求CD的长.解析:过点B作BM⊥FD于点M,求出BM与CM的长度,然后在△EFD中可求出∠EDF=60°,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答即可.解:过点B作BM⊥FD于点M,在△ACB中,∠ACB=90°,∠A=45°,AC=122,∴BC=AC=12 2.∵AB∥CF ,∴BM =sin45°BC =122×22=12,CM =BM =12.在△EFD 中,∠F =90°,∠E =30°,∴∠EDF =60°,∴MD =BMtan60°=43,∴CD =CM -MD =12-4 3.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的关系进行解答. 【类型三】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面积问题如图,在△ABC 中,已知∠C =90°,sin A =37,D 为边AC 上一点,∠BDC =45°,DC =6.求△ABC 的面积.解析:首先利用正弦的定义设BC =3k ,AB =7k ,利用BC =CD =3k =6,求得k 值,从而求得AB 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C 的长,再进一步求解.解:∵∠C =90°,∴在Rt △ABC 中,sin A =BC AB =37,设BC =3k ,则AB =7k (k >0),在Rt △BCD 中,∵∠BCD =90°,∴∠BDC =45°,∴∠CBD =∠BDC =45°,∴BC =CD =3k =6,∴k =2,∴AB =14.在Rt △ABC 中,AC =AB 2-BC 2=142-62=410,∴S △ABC =12AC ·BC =12×410×6=1210.所以△ABC 的面积是1210.方法总结:若已知条件中有线段的比或可利用的三角函数,可设出一个辅助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探究点二: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 【类型一】求河的宽度根据网上消息,益阳市为了改善市区交通状况,计划在康富路的北端修建通往资江北岸的新大桥.如图,新大桥的两端位于A 、B 两点,小张为了测量A 、B 之间的河宽,在垂直于新大桥AB 的直线型道路l 上测得如下数据:∠BDA =76.1°,∠BCA =68.2°,CD =82米.求AB 的长(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76.1°≈0.97,cos76.1°≈0.24,tan76.1°≈4.0;sin68.2°≈0.93,cos68.2°≈0.37,tan68.2°≈2.5.解析:设AD =x m ,则AC =(x +82)m.在Rt △ABC 中,根据三角函数得到AB =2.5(x +82)m ,在Rt △ABD 中,根据三角函数得到AB =4x ,依此得到关于x 的方程,进一步即可求解.解:设AD =x m ,则AC =(x +82)m.在Rt △ABC 中,tan ∠BCA =ABAC,∴AB =AC ·tan ∠BCA =2.5(x +82).在Rt△ABD 中,tan ∠BDA =ABAD ,∴AB =AD ·tan ∠BDA =4x ,∴2.5(x +82)=4x ,解得x =4103.∴AB =4x =4×4103≈546.7m.答:AB 的长约为546.7m.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在于构造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和测量边的长度,计算出所要求的物体的高度或长度.【类型二】求不可到达的两点的高度如图,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台灯的灯臂AB 长为30cm ,灯罩BC 长为20cm ,底座厚度为2cm ,灯臂与底座构成的∠BAD =60°.使用发现,光线最佳时灯罩BC 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为30°,此时灯罩顶端C 到桌面的高度CE 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cm ,参考数据:3≈1.732)?解析:首先过点B 作BF ⊥CD 于点F ,作BG ⊥AD 于点G ,进而求出FC 的长,再求出BG 的长,即可得出答案.解:过点B 作BF ⊥CD 于点F ,作BG ⊥AD 于点G ,∴四边形BFDG 是矩形,∴BG =FD .在Rt △BCF 中,∠CBF =30°,∴CF =BC ·sin30°=20×12=10cm.在Rt △ABG 中,∵∠BAG =60°,∴BG =AB ·sin60°=30×32=153cm ,∴CE=CF+FD+DE=10+153+2=12+153≈38.0(cm).答:此时灯罩顶端C到桌面的高度CE约是38.0cm.方法总结: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三、板书设计1.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2.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大胆地发表意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使学生自己构造实际问题中的直角三角形模型,并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第2课时仰角、俯角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仰角、俯角的意义,并学会正确地判断;(重点)2.初步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能力.(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实际生活中,解直角三角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我们通常遇到的视线、水平线、铅垂线就构成了直角三角形.当我们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今天我们就学习和仰角、俯角有关的应用性问题.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利用仰(俯)角解决实际问题 【类型一】利用仰角求高度星期天,身高均为1.6米的小红、小涛来到一个公园,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测算一座塔的高度.如图,小红站在A 处测得她看塔顶C 的仰角α为45°,小涛站在B 处测得塔顶C 的仰角β为30°,他们又测出A 、B 两点的距离为41.5m ,假设他们的眼睛离头顶都是10cm ,求塔高(结果保留根号).解析:设塔高为x m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PM 的长,再利用CPPN=tan30°,求出x 的值即可.解:设塔底面中心为O ,塔高x m ,MN ∥AB 与塔中轴线相交于点P ,得到△CPM 、△CPN 是直角三角形,则x -(1.6-0.1)PM=tan45°,∵tan45°=1,∴PM =CP =x -1.5.在Rt △CPN 中,CP PN =tan30°,即x -1.5x -1.5+41.5=33,解得x =833+894.答:塔高为833+894m.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了解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高或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类型二】利用俯角求高度如图,在两建筑物之间有一旗杆EG ,高15米,从A 点经过旗杆顶部E 点恰好看到矮建筑物的墙角C 点,且俯角α为60°,又从A 点测得D 点的俯角β为30°.若旗杆底部G 点为BC 的中点,求矮建筑物的高CD .解析:根据点G 是BC 的中点,可判断EG 是△ABC 的中位线,求出AB .在Rt △ABC 和Rt △AFD 中,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求出BC 、DF ,继而可求出CD 的长度.解:过点D 作DF ⊥AF 于点F ,∵点G 是BC 的中点,EG ∥AB ,∴EG 是△ABC 的中位线,∴AB =2EG =30m.在Rt △ABC 中,∵∠CAB =30°,∴BC =AB tan ∠BAC =30×33=103m.在Rt △AFD 中,∵AF =BC =103m ,∴FD =AF ·tan β=103×33=10m ,∴CD =AB -FD =30-10=20m.答:矮建筑物的高为20m.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利用俯角求高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求解相关线段的长度.【类型三】利用俯角求不可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为了测量河的宽度AB ,测量人员在高21m 的建筑物CD 的顶端D 处测得河岸B 处的俯角为45°,测得河对岸A 处的俯角为30°(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河的宽度AB 约是多少m(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2≈1.41,3≈1.73)?解析:在Rt △ACD 中,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C 的值,再在Rt △BCD 中,根据∠EDB =45°,求出BC =CD =21m ,最后根据AB =AC -BC ,代值计算即可.解:∵在Rt △ACD 中,CD =21m ,∠DAC =30°,∴AC =CD tan30°=2133=213m.∵在Rt △BCD 中,∠EDB =45°,∴∠DBC =45°,∴BC =CD =21m ,∴AB =AC -BC =213-21≈15.3(m).则河的宽度AB 约是15.3m.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了解角之间的关系,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把实际问题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问题加以解决.【类型四】 仰角和俯角的综合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数学活动中,为了测量某建筑物AB 的高,他们来到与建筑物AB 在同一平地且相距12m 的建筑物CD 上的C 处观察,测得此建筑物顶部A 的仰角为30°、底部B 的俯角为45°.求建筑物AB 的高(精确到1m ,可供选用的数据:2≈1.4,3≈1.7).解析:过点C 作AB 的垂线CE ,垂足为E ,根据题意可得出四边形CDBE 是正方形,再由BD =12m 可知BE =CE =12m ,由AE=CE ·tan30°得出AE 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解:过点C 作AB 的垂线,垂足为E ,∵CD ⊥BD ,AB ⊥BD ,∠ECB =45°,∴四边形CDBE 是正方形.∵BD =12m ,∴BE =CE =12m ,∴AE =CE ·tan30°=12×33=43(m),∴AB =43+12≈19(m).答:建筑物AB 的高为19m.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中仰角、俯角问题,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1.仰角和俯角的概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24.4 解直角三角形学案设计
DC第七讲 解直角三角形授课班级: 课程类型:□复习 □预习 □习题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重点:三角函数的含义 难点:三角函数的计算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 ∠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BCa b c弦股勾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下面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Type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例1] 在 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度,CD 是AB 边上中线,若CD=5cm,则AB=_____,三角形ABC 的面积=____________[变式]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度,CD 是AB 边上中线,图中有__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例2] 如图,在△ABC 中,∠B=∠C ,D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AB=6,求DE 的长。
[变式1]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D ⊥BC 于D,E 、F 、G 分别是AC 、AB 、BC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OEFG 是等腰梯形。
[变式2] 如图所示,BD 、CE 是三角形ABC 的两条高,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 求证:MN ⊥DE考点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如图,在△ABC 中,∠C=90°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c asin =∠=斜边的对边A A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即c bcos =∠=斜边的邻边A A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即b a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④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cotA ,即ab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2)平方关系:1cos sin 22=+A A (3)倒数关系:tanA ∙tan(90°—A)=1 (4)商(弦切)关系:tanA=AAcos sin 5、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ype 2 锐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例1] 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B =13,BC =5,求∠A ,∠B 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变式1](1)在Rt △ABC 中,∠C 为直角,a=1,b=2,则cosA=________ ,tanA=_________. (2)在Rt △ABC 中,∠C 为直角, ∠A=300,b=4,则a=__________,c=__________.[变式2] 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b=3, c=14.求∠A 的四个三角函数. [例2][变式]Type 3 特殊的锐角三角函数计算[例4] (1)11(1|1sin 30|2-⎛⎫--+ ⎪⎝⎭° (2)(tan 45π︒︒-+[变式](1)︒-++︒-︒30sin 1160sin 260sin 2(2)︒-+-︒30sin 1)160(cos 2Type 5 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例5] 已知求锐角.[变式]若∠A 为锐角,且tan 2A+2tanA-3=0,则∠A=______度.[例6]已知α为锐角,tan α=2,求aa aa sin 2cos 5cos 3sin -+[变式1] 已知α为锐角,tan α=31 ,求aa a sin 1cos tan ++BEDC BA[变式2]已知α为锐角,且1sin cos 5αα-=,求sin cos αα+的值.Type 6 综合问题[例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DE ⊥AC 于E ,设ADE α∠=,且35cos α=,AB=4,则AD 的长为多少?[变式1] △ABC 中,∠C=90°,D 为BC 中点,DE ⊥AB 于E ,tanB=21,AE=7,求DE 长。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4章复习
4.如图,花丛中有一路灯杆AB.在灯光下,小 明在D•点处的影长DE=3米,沿BD方向行走到达 G点,DG=5米,这时小明的影长GH=5米.•如 果小明的身高为1.7米,求路灯杆AB的高度(精 确到0.1米).
4.解:设AB=x米,BD=y米. 由△CDE∽△ABE得
CD AB
DBEE.,即①1x.7
3
3
y
由△FGH∽△ABH得
FG
.A②B
GH BE
,即1.7 x
5 10
y
由①,②得y=7.5,x=5.95≈6.0米.
所以路灯杆AB的高度约为6.0米.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本章的知识你有哪些 新的认识和体会?
课后作业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 动机。——赞科夫
三角形 解直角
的边角关系 直角三角形
Ø解直角三角形
知一边一锐角解 直角三角形
知两边解直角 Biblioteka 角形非直角三角形:添设辅助线转化为
两种基本图形
解直角三角形
A
A
B
DC
B
C
D
Ø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现实问题 有无解?
抽象
数学模型 逻辑推理
实际问题的解
翻译回去
数学问题的解
概念反馈
在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时经常接触到的一些概念
(1)仰角和俯角
视线
(2)坡度 tanα=
α为坡角
h α
l
h
铅
仰角
l
垂
线
俯角
水平线
视线
(3)方位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章知识升华一、知识脉络:二、典例分析:例1 在Rt △ABC 中,∠ACB =90°,AC =6,BC =8,CD ⊥AB 于点D ,求∠BCD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分析】求∠BCD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关键要弄清其定义,由于∠BCD 是在Rt △BCD 中的一个内角,根据定义,仅一边BC 是已知的,此时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设法求出BD 和CD ,二是把∠BCD 转化成∠A ,显然走第二条路较方便,因为在Rt △ABC 中,三边均可得出,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解】 在Rt △ABC 中,∵ ∠ACB =90°∴∠BCD +∠ACD =90°,∵CD ⊥AB ,∴∠ACD+∠A =90°,∴∠BCD =∠A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10,∴sin ∠BCD =sinA =BC AB =45 ,cos ∠BCD =cosA =AC AB =35, tan ∠BCD =tanA =BC AC =43 ,cot ∠BCD =cotA =AC BC =34.【说明】本题主要是要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定义,把握其本质,应强调转化的思想,即本题中角的转换.例2 如图,在电线杆上的C 处引拉线CE 、CF 固定电线杆,拉线CE 和地面成60°角,在离电线杆6米的B 处安置测角仪,在A 处测得电线杆上C 处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离AB 为1.5米,求拉线CE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分析】求CE 的长,此时就要借助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故过点A 作AG ⊥CD ,垂足为G ,在Rt △ACG 中,可求出CG ,从而求得CD ,在Rt △CED 中,即可求出CE 的长.【解】 过点A 作AG ⊥CD ,垂足为点G ,在Rt △ACG 中,∵∠CAG =30°,BD =6,∴tan 30°=CG AG ,∴CG =6×33 =2 3 ,∴CD =2 3 +1.5,在Rt △CED 中,sin 60°=CD EC ,∴EC =CD sin60°=4+ 3 . 答:拉线CE 的长为4+ 3 米.【说明】在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中,利用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公共边或边长之间的关系,往往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复习过程中应加以引导和总结.例3 如图,某县为了加固长90米,高5米,坝顶宽为4米的迎水坡和背水坡,它们是坡度均为1∶0.5,橫断面是梯形的防洪大坝,现要使大坝顺势加高1米,求⑴坡角的度数;⑵完成该大坝的加固工作需要多少立方米的土?【分析】大坝需要的土方=橫断面面积×坝长;所以问题就转化为求梯形ADNM 的面积,在此问题中,主要抓住坡度不变,即MA 与AB 的坡度均为1∶0.5.【解】 ⑴∵i =tanB ,即tanB =10.5=2,∴∠B =63.43°. ⑵过点M 、N 分别作ME ⊥AD ,NF ⊥AD ,垂足分别为E 、F .由题意可知:ME =NF =5,∴ME AE =10.5 ,∴AE =DF =2.5,∵AD =4, ∴MN =EF =1.5,∴S 梯形ADNM =12(1.5+4)×1=2.75.∴需要土方为2.75×90=247.5 (m 3) . 【说明】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前后坡比不变来解决问题,坡度=垂直高度水平距离=坡角的正切值.例4 某风景区的湖心岛有一凉亭A ,其正东方向有一棵大树B ,小明想测量A 、B 之间的距离,他从湖边的C 处测得A 在北偏西45°方向上,测得B 在北偏东32°方向上,且量得B 、C 间距离为100米,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请你帮小明计算A 、B 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 32°≈0.5299,cos 32°≈0.8480,tan s 32°≈0.6249,cot 32°≈1.600)【分析】本题涉及到方位角的问题,要解出AB 的长,只要去解Rt △ADC 和Rt △BDC即可.【解】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D .由题知:∠α=45°,∠β=32°.在Rt △BDC 中,sin 32°=BD BC ,∴BD =100sin 32°≈52.99.cos 32°=CD BC,∴CD =100 cos 32°≈84.80.在Rt △ADC 中,∵∠ACD =45°,∴AD =DC =84.80.∴AB =AD +BD ≈138米.答:AB 间距离约为138米.【说明】本题中涉及到方位角的问题,画图是本题的难点,找到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公共边是解题的关键,在复习中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由两个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各种情形.例5 在某海滨城市O 附近海面有一股台风,据监测,当前台风中心位于该城市的东偏南70°方向200千米的海面P 处,并以20千米/ 时的速度向西偏北25°的PQ 的方向移动,台风侵袭范围是一个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千米,且圆的半径以10千米/ 时速度不断扩张.(1)当台风中心移动4小时时,受台风侵袭的圆形区域半径增大到 千米;又台风中心移动t 小时时,受台风侵袭的圆形区域半径增大到 千米.(2)当台风中心移动到与城市O 距离最近时,这股台风是否侵袭这座海滨城市?请说明理由(1.41 1.73).【分析】先要计算出OH 和PH 的长,即可求得台风中心移动时间,而后求出台风侵袭的圆形区域半径,此圆半径与OH 比较即可.【解】⑴100; (6010)t +.⑵作OH ⊥PQ 于点H ,可算得141OH =(千米),设经过t 小时时,台风中心从P 移动到H ,则20100P H t ==算得t =,此时,受台风侵袭地区的圆的半径为:6010130.5+⨯(千米)<141(千米).∴城市O 不会受到侵袭.【说明】本题是在新的情境下涉及到方位角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常常要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来解决.第24章测试题设计一、选择题:1、某人想沿着梯子爬上高4米的房顶,梯子的倾斜角(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不能大于60°,否则就有危险,那么梯子的长至少为( )A .8米B . CD 米 2、如图,ABC △中BC 边上的高为1h ,DEF △中DE 边上的高为2h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12h h >B .12h h <C .12h h =D .无法确定3、已知在ABC △中,90C ∠=,设sinB n =,当B ∠是最小的内角时,n 的取值范围是A .02n <<B .102n <<C .0n <<D .0n << 4、如图,矩形ABCD 中,AB >AD ,AB =a ,AN 平分∠DAB ,DM ⊥AN 于点M ,CN ⊥AN 于点N .则DM +CN 的值为(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A .aB .a 54 C .a 22 D . a 23 5、已知α为锐角,则m =sin α+cos α的值( )A .m >1B .m =1C .m <1D .m ≥16、如果方程2430x x -+=的两个根分别是Rt△ABC 的两条边,△ABC 最小的角为A ,那么tan A 的值为( ).A 、34或13 B、4 C 、13 D 、13或47、已知α为锐角,且cos (90°-α)=3,则α的度数为( )A .30°B .60°C .45°D .75°8、如图,在Rt △ABC 中,∠C =90°, AM 是BC 边上的中线,53sin =∠CAM ,则B ∠t a n 的值为( ).A 、32B 、34C 、12D 、139、在△ABC 中,AB =8,∠ABC =30°,AC =5,那么BC 的长等于( )A 、、、3 D 、或310、如图,小颖利用有一个锐角是30°的三角板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已知她与树之间的水平距离BE 为5m ,AB 为1.5m(即小颖的眼睛距地面的距离),那么这棵树高是( )A .(32)m B .(32)m C .m D .4m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距离某建筑物6米的点A 处测得广告牌B 点.C 点的仰角分别为52°和35°,则广告牌的高度BC 为_____________米(精确到0.1米).(sin35°≈0.57,cos35°≈0.82,tan35°≈0.70;sin52°≈0.79,cos52°≈0.62,tan52°≈1.28)12、长为4m 的梯子搭在墙上与地面成45°角,作业时调整为60°角(如图所示),则梯子的顶端沿墙面升高了 m .13、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 <∠B ,沿△ABC 的中线CM 将△CMA 折叠,使点A 落在点D 处,若CD 恰好与MB 垂直,则tanA 的值为 .14、某人沿着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前进了10米,此时他与水平地面的垂直距离为52米,则这个坡面的坡度为_________.15、如图,是一张宽m 的矩形台球桌ABCD ,一球从点M (点M 在长边CD 上)出发沿虚线MN 射向边BC ,然后反弹到边AB 上的P 点. 如果MC n =,CMN α∠=.那么P 点与B 点的距离为 .16、如图所示,某河堤的横断面是梯形ABCD ,BC AD ∥,迎水坡AB 长13米,且12tan 5BAE ∠=,则河堤的高BE 为 米.17、如图,小明同学在东西方向的环海路A 处,测得海中灯塔P 在北偏东60°方向上,在A处东500米的B 处,测得海中灯塔P 在北偏东30°方向上,则灯塔P 到环海路的距离PC = 米(用根号表示).18、水管的外部需要包扎,包扎时用带子缠绕在管道外部.若要使带子全部包住管道且不重叠(不考虑管道两端的情况),需计算带子的缠绕角度α(α指缠绕中将部分带子拉成图中所示的平面ABCD 时的∠ABC ,其中AB 为管道侧面母线的一部分).若带子宽度为1,水管直径为2,则α的余弦值为 .19、如图,在Rt △ABC 中,∠CAB =90°,AD 是∠CAB 的平分线,tan B =21,则CD ∶DB = .20、若等腰梯形ABCD 的上、下底之和为4,并且两条对角线所夹锐角为60,则该等腰梯形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根号的形式).三、解答题:21、计算:(1)1sin 60cos302⋅-; (232cos458-+;22、一种千斤顶利用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如图,其基本形状是一个菱形,中间通过螺杆连接,转动手柄可改变ADC ∠的大小(菱形的边长不变),从而改变千斤顶的高度(即A 、C 之间的距离).若AB=40cm ,当A D C ∠从60︒变为120︒时,千斤顶升高了多少?1.414, 1.732,结果保留整数)23、某大草原上有一条笔直的公路,在紧靠公路相距40千米的A、B两地,分别有甲、乙两个医疗站,如图,在A地北偏东45°、B地北偏西60°方向上有一牧民区C.一天,甲医疗队接到牧民区的求救电话,立刻设计了两种救助方案,方案I:从A地开车沿公路到离牧民区C最近的D处,再开车穿越草地沿DC方向到牧民区C.方案II:从A地开车穿越草地沿AC方向到牧民区C.已知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在草地上行驶速度的3倍.(1)求牧民区到公路的最短距离CD.(2)你认为甲医疗队设计的两种救助方案,哪一种方案比较合理?并说明理由.(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3取1.73,2取1.41)24、如图,小唐同学正在操场上放风筝,风筝从A处起飞,几分钟后便飞达C处,此时,在AQ延长线上B处的小宋同学,发现自己的位置与风筝和旗杆PQ的顶点P在同一直线上. (1)已知旗杆高为10米,若在B处测得旗杆顶点P的仰角为30°,A处测得点P的仰角为45°,试求A、B之间的距离;(2)此时,在A处背向旗杆又测得风筝的仰角为75°,若绳子在空中视为一条线段,求绳子AC约为多少?(结果可保留根号)25、某大学计划为新生配备如图(1)所示的折叠椅.图(2)是折叠椅撑开后的侧面示意图,其中椅腿AB和CD的长相等,O是它们的中点.为使折叠椅既舒适又牢固,厂家将撑开后的折叠椅高度设计为32cm,∠DOB=100°,那么椅腿的长AB和篷布面的宽AD各应设计为多少cm?(结果精确到0.1cm)26、路边的路灯的灯柱BC 垂直于地面,灯杆BA 的长为2米,灯杆与灯柱BC 成120°角,锥形灯罩的轴线AD 与灯杆AB 垂直,且灯罩轴线AD 正好通过道路里面的中心线(D 在中心线上),已知C 点与D 点之间的距离为12米,求灯柱BC 的高(结果保留根号)27、如图,家住江北广场的小李经西湖桥到教育局上班,路线为A →B →C →D .因西湖桥维修封桥,他只能改道经临津门渡口乘船上班,路线为A →F →E →D .已知BC EF ∥,BF CE ∥,AB BF ⊥,CD DE ⊥,200AB =米,100BC =米,37AFB ∠=°,53DCE ∠=°.请你计算小李上班的路程因改道增加了多少?(结果保留整数)温馨提示:sin 370.60cos370.80tan 370.75︒°≈,≈,°≈.28、如图,在小山的西侧A 处有一热气球,以30米/分钟的速度沿着与垂直方向所成夹角为30°的方向升空,40分钟后到达C 处,这时热气球上的人发现,在A 处的正东方向有一处着火点B ,十分钟后,在D 处测得着火点B 的俯角为15°,求热气球升空点A 与着火点B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参考数据:(42615sin -=︒,42615cos +=︒,3215tan -=︒,3215cot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A4、C5、A6、D7、B8、A9、D10、A二、填空题:11、3.512、13、3314、1:215、tan tan m n αα-⋅16、1217、325018、π2119、1∶220、三、解答题:21、(1)14;(2)2.522、解: 连结AC ,与BD 相交于点O ,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ÐADB =ÐCDB ,AC =2AO , 当ÐADC =60°时,△ADC 是等边三角形,\AC =AD =AB =40 .当ÐADC =120°时,ÐADO =60°,\AO =AD ×sin ÐADO =40×2\AC ,因此增加的高度为-40=40´0.732»29(cm )23、解:(1)设CD 为x 千米,由题意得,∠CBD=30°,∠CAD=45°,∴AD=CD=x.在Rt △BCD 中,tan30°=BDx ,所以BD=3x. ∵AD +DB=AB=40,∴x +3x=40.解得 x ≈14.7,所以,牧民区到公路的最短距离CD 为14.7千米.(2)设汽车在草地上行驶的速度为v ,则在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3v ,在Rt △ADC 中,∠CAD=45°,∴AC=2CD ,方案I 用的时间t 1=v CD v CD AD v CD v AD 34333=+=+;方案II 用的时间t 2=v CD v AC 2=; 所以t 1-t 2=v CD v CD 342-=vCD 3)423(-.因为32-4>0,所以t 1-t 2>0.所以方案I 用的时间少,方案I 比较合理.24、解:(1) 在Rt△BPQ 中,PQ =10米,∠B =30°,则BQ =cot30°×PQ =又在Rt△APQ中,∠PAB =45°,则AQ =cot45°×PQ =10, 即:AB =(+10)(米);(2) 过A 作AE ⊥BC 于E ,在Rt△ABE 中,∠B =30°,AB =,∴ AE =sin30°×AB =12(),∵∠CAD =75°,∠B =30°,∴ ∠C =45°,在Rt△CAE 中,sin45°=AE AC,∴AC )米)25、解:连接AC ,BD , ∵OA=OB=OC=OB ,∴四边形ACBD 为矩形∵∠DOB=100º, ∴∠ABC=50º,由已知得AC=32,在Rt △ABC 中,sin∠ABC=AB AC,∴AB=ABC AC ∠sin =︒50sin 32≈41.8(cm ),tan∠ABC=BC AC ,∴BC=ABC AC ∠tan =︒50tan 32≈26.9(cm ),∴AD=BC =26.9 (cm ) 答:椅腿AB 的长为41.8cm ,篷布面的宽AD 为26.9cm .26、解:设灯柱BC 的长为h 米,过点A 作AD ⊥CD 于点H ,过B 作BE ⊥AH 于点E ,∴四边形BCHE 为矩形,∵∠ABC =120°,∴∠ABE =30°,又∵∠BAD =∠BCD =90°,∴∠ADC =60°,在Rt △AEB 中,∴AE =AB sin30°=1,BE =AB cos30CH CD =12,∴DH =12在Rt △AHD 中,tan ∠ADH =AHHD =解得,h =4(米),∴灯柱BC 的高为(4)米.27、解:在Rt ABF △中,3720033s i n 37AB AFB AB AF ∠===°,,≈,°267t a n37AB BF =≈°, BC EF BF CE ∴∥,∥,四边形B C 为平行四边形.267CE BF ∴==,100BC EF ==. 在Rt CDE △中,53DCE ∠=°,CD DE ⊥,37CED ∴∠=°,cos37214DE CE =≈·°,sin 37160CD CE =︒≈·,∴增加的路程=()()AF EF DE AB BC DC ++-++(333100214)++≈-(200100160)187++=(米).28、解:由题意可知,AD =(40+10)×30=1500(米)过点D 作DH ⊥BA ,交BA 延长线于点H. 在Rt △DAH 中,DH =AD ·sin60°=1500×23=7503(米).AH =AD ·cos60°=1500×21=750(米).在Rt △DBH 中,BH =DH ·cos15°=7503×(2+3)=(15003+2250)(米),∴BA =BH -AH =15003+2250-750=1500(3+1)(米).答:热气球升空点A 与着火点B 的距离为1500(3+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