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心电图的特征及注意事项
房颤心电图的特征
房颤心电图的特征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房颤心电图的特征
房颤的心电图心律绝对不整齐,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看不到正常的心房波,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
房颤发作频率包括心房频率和心室频率,一般心房频率超过350次/分,心室频率根据传导情况,可快可慢,慢的有70次/分,快的可以达到200次/分。
但是房颤的发作频率跟患者有无服用药物、有无甲亢等有密切关系。
房颤心电图的具体表现
1、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称为f 波;频率约350~600次/分;
2、心室率极不规则,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药物(儿茶酚胺类等)、运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心室率加速;相反,洋地黄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减慢心室率;
3、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
老年人房颤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病因分析
老年人房颤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病因分析老年人房颤是指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出现的心房颤动。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电图呈现不规则的无肉峰波形。
老年人房颤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病因分析如下:1. 心电图特点:老年人房颤的心电图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规则的R-R间期:心电图上R-R间期不规则,波形间隔不等,显示心房颤动的典型特征。
心房波形消失:心房颤动时,心房波形无法精确观察到,取而代之的是细小的f波(又称颤动波)或波群。
心室率不规则:心室率不规则,频率多变,从缓慢到快速,不受人的意识或情绪状态的影响。
QRS波形正常:QRS波形正常,间期正常,表明心室激动正常。
T波异常:可出现T波倒置、宽而低平的T波,其出现与心房颤动导致的心室去极化与复极化时间延长有关。
2. 病因分析:老年人房颤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老年人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肥大和纤维化,从而增加房颤的发生率。
冠心病:冠心病是老年人房颤的常见病因之一,冠脉狭窄或堵塞会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引发房颤。
瓣膜病变:瓣膜病变如二尖瓣狭窄、三尖瓣病变等会导致心房负荷增加,从而增加房颤的风险。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老年人房颤的共病之一,心室收缩能力下降导致心房压力增加,容易发生房颤。
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等肺部疾病也容易引发或促进房颤的发生。
甲状腺功能亢进:老年人中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常见的原因,它会导致心率加快,从而增加房颤的危险性。
老年人房颤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是R-R间期不规则、心房波形消失、心室率不规则、QRS 波形正常、T波异常。
而其病因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变、心力衰竭、肺部疾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多种因素。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老年人房颤非常重要,以预防其带来的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房颤心电图ppt免费课件
房颤的预防
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 疾病的管理和控制对于预防房颤
至关重要。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 发现房颤,及时干预和治疗。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
助于降低房颤发生风险。
04
房颤心电图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
总结词
通过展示典型房颤心电图的特点 ,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房颤心 电图的表现。
房颤心电图的解读
总结词
解读房颤心电图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 和心电图特征,以确定是否为房颤及其类型。
详细描述
解读房颤心电图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需要了 解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以判断是否存在房颤的 高危因素。例如,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其次,需要分析心电图的特征,如 P波消失、f波出现等,以确定是否为房颤。最后,需要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以确定是否为房颤及其类型。通过 正确的解读和分析房颤心电图,可以为后续的诊断和治 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室性早搏时P波形态正常,QRS波提 前出现且形态畸形,而房颤时P波消 失,QRS波形态不规则。
与房扑鉴别
房扑时P波消失,F波频率规则,而心 室率通常在250-300次/分钟之间,而 房颤时F波形态、大小、频率均不规则 ,心室率也相对较低。
03
房颤心电图的治疗与预 防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用于控制房颤的心室率,减少心悸和胸闷等症状。
房颤心电图的特点
总结词
房颤心电图通常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f波 ,QRS波群形态正常或略有变化。
详细描述
房颤心电图的主要特点是P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形 态、大小、振幅不规则的f波。这些f波通常在Ⅱ、Ⅲ 、AVF和V₁导联上较为明显。此外,QRS波群的形态 和时限可能略有变化,但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 在房颤发作时,心房的电信号传导异常会导致心房的 收缩和舒张活动不规则,进而在心电图上表现出上述 特征性变化。
心房颤动简洁版ppt课件
心房颤动的分类
阵发性房颤:发作后7天内能够自行或者干预后终止的房颤,其发作频率不固定。 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房颤。 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房颤超过12个月的房颤。 永久性房颤:特指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放弃恢复或者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种房颤类型。(反应医生和患者对于房颤的一种治疗态度,而不是房颤自身的病理生理特征,如重新考虑节律控制,则按照长程持续性房颤处理。)。 首诊房颤:首次检测到的房颤,不论是否首次发作、有无症状、是何种类型、持续多长时间、有无并发症。 非瓣膜病房颤: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修复(关闭不全、腱索断裂等原因) 瓣膜性房颤: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修复术后等。 孤立性房颤(原指无器质性心脏病如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的年轻房颤患者,但该定义过于宽泛,目前已不建议使用)、无症状性房颤等。
*
体格检查
心律绝对不齐 心音绝对不等: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脉搏短绌;颈静脉搏动不规则 注意:心室律突然规整应该考虑 1):恢复窦性心律 2):演变为房速或者房扑呈2:1或4:1下传 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者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如使用洋地黄,考虑洋地黄中毒。
*
心电图特征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振幅变化不定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 QRS波节律绝对不规则,表现为RR间期不匀齐。 QRS波群形态正常,若因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旁路前传时而变宽。 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洋地黄减慢心室率,儿茶酚胺类药物、运动、发热、甲亢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室率加速。
*
影响INR的因素
Vit K、利福平、泻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螺内酯等
阿司匹林、红霉素、胺碘酮、奎尼丁、他汀类、丹参、水蛭等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解析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解析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而生成的图形化表示,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可以提供关于心脏电活动的有用信息。
本文将解析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以及与心脏疾病相关的一些特征。
首先,我们来解析心电图中的P波。
P波代表心脏的房性除极,表示心房收缩的电活动。
正常的P波应该是一个尖峰,且持续时间应该小于0.12秒。
如果P波持续时间超过0.12秒,可能表示存在房室传导阻滞或房颤等心脏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QRS波群,它代表心室的除极和收缩。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该是一个窄尖的波形,持续时间通常在0.06秒到0.10秒之间。
异常的QRS波群形状和持续时间可能是心室肥厚、束支阻滞、心室扩张等心脏问题的指示。
最后,我们来分析T波,它表示心室复极化。
正常T波应该是一个圆滑的向上或向下的波峰,持续时间应该小于0.20秒。
异常的T波形状、倒置或延长可能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等心脏疾病有关。
除了这些基本特征,还有一些辅助的心电图特征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心脏状况。
例如,心率是指在一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可以通过计算心电图上R波的数量来确定心率。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另外,心电图中的间期和间距也提供了关键信息。
PR间期是指从P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是0.12-0.20秒。
QT间期是指从QRS波群的起始到T波的结束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心率进行校正。
ST段由J点到T波起始的部分,用于评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的解析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和经验,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判断。
因此,如果您担心自己或他人的心脏状况,请尽早咨询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总结起来,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的形状、持续时间等。
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医生可以评估心脏的电活动,并帮助诊断心脏疾病。
房颤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分析
房颤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90例心房颤动患者24小时内的心电图情况,总结房颤心电学的显示特征,为日后诊断与治疗房颤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方法:将我院心血管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心房颤动患者,将90例患者的24小时内的动态心电图情况进行分析,并观察动态心电图对房颤的异常现象。
结果:90例心房颤动的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测后有51例患者的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显示异常,异常的检出率为56.66%;动态心电图共检测出有12例患者为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3.33%,其中室性早搏是最为常见的异常原因。
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检测心房颤动对异常的发现情况较好,同时易能检测出阵发性心房颤动,能有效确定阵发性房颤的具体位置。
【关键词】心房颤动;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失常【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140-02心房颤动又称心房纤维颤动,青年人的发病机率较低[1]。
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脑补缺氧、四肢乏力、心率不齐等,房颤的患者心跳频率高于正常健康的人类,并且伴有心率不齐,心脏的收缩功能呈退化状态。
如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会并发肺栓塞、猝死等并发症,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2]。
有相关学者表示:年龄与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呈正相关,75岁以上的老年人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就高达10%以上。
本文主要研究房颤患者在动态心电图的各种异常表现,为保证此次临床观察的顺利进行,我院心血管科特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心房颤动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情况,进行分析,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选取我院心血管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房颤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
9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为(54.2±7.4)岁;其中高血压患者55例;肺炎患者5例;冠心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糖尿病例16例。
房颤时室早及室内差传的特点与鉴别
房颤时室早及室内差传的特点与鉴别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我国房颤的病因常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和高血压,其次为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甲亢等,部分病人的原因不明,属特发性。
房颤对病人的危害包括以下3个方面:(1)给病人带来不适:不论是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还是阵发性房颤,由于房颤发作时室律绝对不规则,表现为乏力、心悸、胸闷或头晕等。
(2)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房颤时心房的泵血功能减弱或消失,使心室充盈血量减少约20%,降低心排出量,可出现心功能减退或使原有的心衰症状加重。
(3)潜在的血栓形成和栓塞危险:特别是脑动脉、肠系膜动脉、肾动脉等栓塞,造成较高的致残率.在动态心动图监测过程中,快室率房颤常伴有宽QRS波出现,这种宽QRS波最多见的是室内差异性传导(差传)和室性早搏(室早)。
在某些情况下(如服用洋地黄时),正确鉴别房颤伴室内差传与房颤伴室早显得十分重要。
如在洋地黄使用过程中房颤病人出现频发室早或室早二联律,应高度警惕洋地黄过量或中毒,此时应监测洋地黄血药浓度,同时停用洋地黄制剂,以免引起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如快室率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则应注意洋地黄用量不足。
1房颤伴室内差传的特点1。
1 房颤伴室内差传的发生机制室内差传即不完全性室内干扰,又称室内迷路传导。
当室上性激动抵达心室时,若一束支或分支(常为右束支、左前分支)正处于前次激动的相对不应期,则此激动主要循另一束支及(或)分支下传,造成室内传导异常。
室内差传属于生理性室内传导变化,造成心室除极顺序改变,心电图显示QRS波异于正常.室内差传这一现象大多与心率加快有关,属于生理性室内3相传导阻滞,除见于房颤外,尚可见于房早、阵发性房速、交界性早搏和交界性心动过速中,也可见于不完全房室脱节的心室夺获和并行心律中。
房颤伴室内差传易发生于心功能不全、甲亢、贫血、发热和体力活动等情况。
房颤的R-R间期长短很不规则,传导系统的相对不应期随之变化。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②出现心房扑动波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A 频率250~350 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B 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C 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D 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也常不规则;③F 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④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A 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B 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C 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D 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可呈2∶1~5∶1不等;E 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F 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有些呈短暂性发作;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波的振幅多在0.1~0.5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0.1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0.1毫伏者称细颤;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③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④心室率依心室率的快慢一般把心房颤动分为三种类型:慢速型为心室率≤100次/分,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快速型为心室率在100~180次/分之间;特快型为心室率在180次/分以上;⑤QRS波群形态多数正常;但如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则呈相应的改变;⑥心房颤动多数持续存在,称持续性或称慢性心房颤动,亦可短暂发作;⑦如同时伴有F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颤动;。
心房颤动概述
原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 则 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1) β受体阻滞剂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
药 物 治 疗
(2)钙通道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也可有效用于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尤
目录
contents
1 含义及分类
2 心电图特征
3 临床表现
4 治疗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 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室律(率)紊乱、 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
名称
临床特点
首诊房颤
首次确诊(首次发作或首次发现)
1
(1)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不能根治 (2)射频消融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 (3)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彻底根治房颤,手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 中医治疗 主要是参松养心胶囊或者稳心颗粒,/分,平均心室率约102次/分。
【临床表现】
1.心悸 感到心跳加快,伴有 乏力或感劳累;
3.胸部不适 心前区疼痛、压迫感 或者不舒服;
1
2
1
4
3
2.眩晕 头晕眼花甚至昏 倒;
4.气短 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 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 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 何症状。
治 (1)恢复窦性心律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 所以对于任 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阵发性房颤
持续时间≤7天(常≤48小时),能自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 长期持续性房颤
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
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心电图特征对于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房颤心
电图诊断标准是指通过心电图特征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房颤,以及评估房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本文将对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诊断房颤。
房颤心电图的特征包括不规则的R-R间期、心房颤动波、心室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等。
在心电图上,房颤的特征性表现是心房颤动波的不规则而细小的波形,通常称为f波。
f波的频率通常在350-600次/分钟,且呈不规则的波形。
此外,心
室率也呈不规则的快速节律,R-R间期不规则且不等长。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医生进
行房颤的初步诊断。
除了心电图上的特征性表现,房颤心电图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般来说,房颤患者会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此外,体检时可能发现心房扩大、心率不规则等体征。
这些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特征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房颤,并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根据心电图上的R-R间期不规则和心房颤动波的特征来确定房颤的存在。
此外,还需要根据心室率的快慢和不规则程度来评估房颤的严重程度。
根据心电图上的特征,可以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以及根据心室率的快慢来评估房颤的严重程度。
总之,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是诊断和评估房颤的重要依据,医生应该熟悉房颤
心电图的特征和诊断标准,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房颤患者。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提高对房颤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水平。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有哪些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有哪些
一、概述
某同事是一个家族性心房颤动症的患者,因为家里一直有这样症状的遗传,所以从小就比较关注这些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越来越恋中甚至出现了强烈的心痛心悸和心率失调的原因,因为家里没有医生的原因,所以不太懂如何看心电图。
医生说,某同事的心电图表示房产症状只是初期只是稍微严重,但是房颤的心电图表现有哪些呢?又应该怎么看?这种病症是否能够得到完全的治疗呢?对以后的生活有没有很大的影响?
二、步骤/方法:
1、房颤是一种急性心率失调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家族性心颤并且由于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平常心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的。
或者是由于器质性心脏病,例如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等导致的。
2、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在形态间距的不规则波动,姓氏的蠕动不规律,一般会出现心室率过快或者过慢,会出现严重的心率失调的症状,明天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成倍的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很大。
3、一般治疗要保持消除患病的因素,预防复发,控制心率为主,在医学方面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服用一些抗凝剂和抗心律失调的药,也可以使用点穴治疗,比如人工心脏起搏器,或者是做心脏的手术。
三、注意事项: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并不是普通的了解一下就可以,应当在医生指导下,由医生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抵抗力。
房颤心电图的特征及注意事项
房颤心电图的特征及注意事项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医生这样的建议,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及患房颤危险因素的增加,建议常规体检时查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房颤。
随着家用心电图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家就能自查心电图,对房颤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般情况下,心电图检测出来的结果是值得信服的,一般不会有太多的差异。
我们所说的心电图检查指的是静息12导联心电图检查,患者仅需在心电图室平卧或者静坐约1分钟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检查,可以多次反复的描记。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有房颤发作的情况下描记心电图才能确诊房颤。
一.房颤心电图的特征1.一般房颤的心电图心律不整齐,P-P间期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2.看不到正常的心房波,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
3.房颤发作频率包括心房频率和心室频率,一般心房频率超过350次/分,心室频率根据传导情况,可快可慢,慢的有70次/分,快的可以达到200次/分。
但是房颤的发作频率跟患者有无服用药物、有无甲亢等有密切关系。
4.心室率极不规则,房室传导正常者、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心室率一般是在100~160次/分之间的,药物(儿茶酚胺类等)、运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心室率加速;相反,洋地黄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减慢心室率;5.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出现变形增宽。
对于房颤患者而言,可以买一台家用心电图机,随时随地在家自测心电图,对房颤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房颤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1.在检查前(1)要注意保持安静,切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
(2)不要在吸烟、饱食后进行此项检查。
(3)体检当日女性请不要穿着连衣裙,心电图检查会不是很方便。
(4)如果您有相关病史或正在服用心率失常药物,请提前与医生说明。
2.在检查时(1)此项检查并不可怕,请不要过于紧张,以免造成心率异常。
心房颤动体表心电图主频特点分析
• 42 *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Feb 2017. Vol 17. No !•临床研究•心房颤动体表心电图主频特点分析王喜亮!,何斌2,沈才杰3[摘要]目的通过体表心电图频谱分析,探讨主频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方法随机选取60例心房颤动患者,包括 32 例阵发性心房麵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 )及 28 例持续性心房麵动(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AF),获取 体表心电图(surface elect ro cardiograms, sECG)胸导联心电X 号,以V4、V 5、V6代表左心房,代表右心房,经快速傅立 叶变换获取主频值(dominant frequency,DF),分析和比较不同心房频谱在不同类型心房颤动中的特点。
结果DF 与左 心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 )呈正相关(! = 0.67, " < 0.01 ),且 LAD 测值 PeAF 组高于 PA ( " < 0.05 )。
各组内 ^与V2及V4、V$、V6导联DF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0.05 )。
PAF Y V4*6平均DF 値PAFDFV 4*6 )明显大于PAF Y V w 平 均 DF 値 PAFDFV 1*2 X " < 0.01 )PeAF 组 ^—2平均 DF 值(PeAFDFv 1—2 )与 PeAF 组 V +6平均 DF 值(PeAFDFp 4*6 )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0.05 ),PeAFDFp 4*6i 显大于 PAFDFi^ " < 0.05 ), PeAFDFv 1—2明显大于 PAFDFv 1—2( " < 0.05 )。
房颤心电图知识点
房颤心电图知识点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的心电图特点是不规则的心室速率和无规律的P波。
了解房颤心电图的特点对于临床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导联选择、心电图特征及诊断房颤的步骤等方面介绍房颤心电图的知识点。
一、导联选择心电图记录房颤时,至少应使用三个导联进行观察。
通常情况下,推荐使用Ⅱ导联,因为Ⅱ导联能够显示心脏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房颤的类型和程度。
此外,Ⅱ导联的检测精度相对较高,易于判断房颤心电图的特征。
二、心电图特征房颤心电图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室速率不规则:房颤时,心室速率非常不规则,由于心房的不规律激动传导至心室,导致心室节律不规则。
心室速率的不规则是房颤心电图的重要特征之一。
2.P波消失:在房颤心电图中,由于房颤产生的心房电活动不规则,P波很容易消失。
房颤时,心房电活动由于心房肌的不规律激动,无法形成规则的P波。
3.心室波形不规则:房颤时,心室波形呈现不规则的细小振动,它们代表了心室的不规则收缩。
心室波形的不规则是房颤心电图特征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三、诊断房颤的步骤诊断房颤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心室速率:根据心电图记录的R-R间期来确定心室速率的不规则性。
房颤时,R-R间期的变化非常大,呈现不规则的节律。
2.检查P波:观察心电图中的P波是否存在或呈现不规则的形态。
房颤时,P波通常消失或不规则。
3.观察QRS波群:观察心电图中QRS波群的形态和规律性。
房颤时,QRS波群通常呈现不规则的细小振动。
4.确认房颤类型:根据观察到的心电图特征,确定房颤的类型和程度。
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等不同类型。
总结:房颤心电图的诊断关键在于观察心室速率、P波的存在和形态,以及QRS波群的规律性。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心电图的特征,医生可以准确诊断房颤,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了解房颤心电图的知识点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颤心电图的特征及注意事项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医生这样的建议,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及患房颤危险因素的增加,建议常规体检时查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房颤。
随着家用心电图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家就能自查心电图,对房颤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一般情况下,心电图检测出来的结果是值得信服的,一般不会有太多的差异。
我们所说的心电图检查指的是静息12导联心电图检查,患者仅需在心电图室平卧或者静坐约1分钟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检查,可以多次反复的描记。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有房颤发作的情况下描记心电图才能确诊房颤。
一.房颤心电图的特征
1.一般房颤的心电图心律不整齐,P-P间期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2.看不到正常的心房波,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
3.房颤发作频率包括心房频率和心室频率,一般心房频率超过350次/分,心室频率根据传导情况,可快可慢,慢的有70次/分,快的可以达到200次/分。
但是房颤的发作频率跟患者有无服用药物、有无甲亢等有密切关系。
4.心室率极不规则,房室传导正常者、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心室率一般是在100~160次/分之间的,药物(儿茶酚胺类等)、运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心室率加速;相反,洋地黄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减慢心室率;
5.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出现变形增宽。
对于房颤患者而言,可以买一台家用心电图机,随时随地在家自测心电图,对房颤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房颤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
1.在检查前
(1)要注意保持安静,切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
(2)不要在吸烟、饱食后进行此项检查。
(3)体检当日女性请不要穿着连衣裙,心电图检查会不是很方便。
(4)如果您有相关病史或正在服用心率失常药物,请提前与医生说明。
2.在检查时
(1)此项检查并不可怕,请不要过于紧张,以免造成心率异常。
(2)检查过程中不要讲话、咳嗽、肢体活动,避免产生过多伪波。
三.总结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无论是早期的检测,还是后期的康复治疗,心电图检查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给医生进一步诊断提供依据,也方便患者了解自身健康恢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