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docx

合集下载

苏教版必修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苏教版必修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2 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2)举例说明生物的性别决定的类型;(3)尝试分析色盲的遗传方式和遗传规律并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2.能力目标:(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能力,提高效率。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锻炼缜密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学中的概率计算、遗传育种、家族遗传病分析等遗传学问题。

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3)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1.逻辑推理、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分别运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进行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2.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伴性遗传方式的发现是这节课的难点,假设情况较多。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学生动手、动脑,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统计数据真实地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通过书写遗传图解,掌握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规范正确书写要求。

4.通过红绿色盲遗传方式分析,结合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发现伴X 隐性遗传的特点。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复习回忆所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伴性遗传之前,已学过减数分裂和性别决定的知识,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2017.4.17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2017.4.17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豌豆的粒形和子叶的颜色仍遵循基因分分离定律。
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行得出亲本及F1基因型
学生展示两种组合可能性,得出F1可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
学生尝试将基因标识在同源染色体上
通过数据,感知样本量足够大的情况下,F1产生的四种配子比例是相等的。
学生推演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分析图解,并归纳总结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规律,由一学生上黑板完成。
【讲解】这款游戏很多同学都玩过吧,是什么?
在这个僵尸横行们该怎么办?
寒冰对双枪一见倾心,并用一句话俘获了对方芳心。他说:你听说过孟德尔定律吗?假如我俩在一起……会有奇迹发生。
来看后代,发现子一代仍为双枪射手。正当失望之余,孙子辈奇迹出现了。不难发现,子二代除了出现双亲性状外,还出现了蓝色的双枪和绿色的寒冰射手。
介绍孟德尔实验
P:黄圆╳绿皱

F1:黄圆

F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个体数556 315 101 108 32
比例9:3 3:1
(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
(2)F1代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3)F2代表现型有几种,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
(4)分析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F1基因型:;表现型:。
那F1在形成配子时又是什么情况呢?
活动二:
体验F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材料:
A4纸,红/黄带若干
做法:在染色体分离时,同时标注上相对应的基因(Y、y、R、r)。
【强调】在一个精原细胞中,只能产生4个两种类型配子,比例是l∶1;在一个雄性个体中,能产生n个4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l∶1∶1∶l。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1)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1)
b、如何选用以上两种小麦培育出优良品种?
c、所得到的优良性状中,能用于生产实际的纯合子占多大比例?
d、如何获得更多的用于生产实际的优良性状小麦?
观察
思考
回答问题
正确回答
逻辑思维能力是否有所针对性训练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遗传图分析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是否明白(9:3:3:1)是两个(3:1)的自由组合
探究二
如何解
释自由
组合现

1、子一
代形成
几种基
因型的
配子?
2、判断出子二
代基因
型和表
现型
3、用统计法确定各种比例
演示一个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判断
辅导学生
表扬学生中优胜者
写出各种配子的基因型,明白各种配子的比例,并为下一步验证表现型及比例作好准备
组间互查互助
1、等位基因:独立分开,互不影响
2、非等位基因:自由、随机结合。
七、布置作业:
8、教学反思: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教案

寿农技中专 Nhomakorabea学

李志芳
2013年3月
二、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型和表现型之比的几种表现形式分析
三、教学难点:
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如何形成配子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讲解、探究、交流、讨论
六、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诊断性评价
复习回顾
设疑导入
基因的分离定律实质、现象。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2.能力目标:掌握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的分析图解;能画图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

3.情感目标: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够画图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

3.解决方法:(1)使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体现由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性状的自由组合。

(2)应用概率知识让学生理解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解释出现性状比例9∶3∶3∶1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本节内容讲授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五、教具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但任何生物都不止一种性状,而是具有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和白色等等。

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讲述新课: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2)F 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学生展开讨论并自由回答,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图片:“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分析:(1)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能把黄与圆、绿与皱看作相对性状。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案

第一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案学习目标: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 2.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教材梳理]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过程与结果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F1黄色圆粒↓⊗ F2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9 ∶ 3 ∶ 3 ∶1 2.分析 (1)两对相对性状粒色:黄色与绿色粒形:圆粒与皱粒 (2)显性性状粒色:黄色粒形:圆粒隐性性状粒色:绿色粒形:皱粒 (3)F2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粒色:黄色∶绿色=3∶1粒形:圆粒∶皱粒=3∶1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填写对应个体基因型的组成 , 1.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黄色圆粒→YR,绿色皱粒→yr。

2.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类型:YR∶Yr∶yR∶yr 比例:1 ∶ 1 ∶ 1∶ 1 3.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配子结合方式:16种。

(2)基因结合类型:9种。

(3)F2的表现型:4种。

4.F2中各种性状表现对应的基因组成类型 (1)双显型:黄色圆粒:YYRR、YYRr、YyRR、YyRr。

(2)一显一隐型:黄色皱粒:YYrr、Yyrr。

绿色圆粒:yyRR、yyRr。

(3)双隐型:绿色皱粒:yyrr。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遗传图解3.由测交后代的基因组成及比例可推知 (1)杂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比例为:1∶1∶1∶1。

(2)杂种子一代的基因组成:YyRr。

4.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 (1)F1产生4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2)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了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一个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第二节基因的自组合定律【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基因的自组合定律》是孟德尔再次用此研究思路研究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定律。

《基因的自组合定律》的第1课时,学生学习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以及对自组合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而基因的自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在第二课时学习。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知道孟德尔是通过对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的研究,揭示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基因的自组合现象理解对自组合现象的验证 2、能力目标:运用“棋盘法”进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分析通过自组合规律在实践上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组合规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关注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学重点】对自组合现象的解释及验证体会孟德尔的研究思路【教学难点】分析F1代形成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分析F2代的表现型、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回顾,引出核心问题:生:观看课件,回忆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的研究思路师:提出核心问题:分析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现象解决问题——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活动1、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现象师:课件介绍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 2、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师:课件介绍孟德尔对遗传试验现象的解释重点讲解:①、F1代形成的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课件:F1代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几率均等,F2代有16种结合方式在棋盘格中归纳:F2代的表现型、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内容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讲述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同样是从遗传性状研究出发来揭示遗传的规律。

由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讲述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某种程度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拓展,秉承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由于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涉及到两对相对性状,解释过程较为繁琐,同时,又与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的减数分裂过程密切相关,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在实施本小节内容的教学时,宜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重现试验过程,突破难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科学的思维过程、科学的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应用及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掌握解遗传题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所学知识加以扩展、深化、综合和提高。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基础上进行拓展,运用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能进行一些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性目标〕1.准确描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解释、进行验证,阐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解答遗传学问题的技能技巧。

〔态度性目标〕1.通过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体验孟德尔对科学研究坚持不懈的态度以及科学探索的精神。

发现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借助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过程,确立科学发现的一般程序和科学思想方法,形成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养成探索和创新意识。

〔技能性目标〕1.准确运用生物学术语、图解解释遗传学现象,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1)(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1)(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目标]1.了解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及结果。

2.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遗传图解。

3.理解测交实验及遗传图解。

4.理解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5.理解自由组合规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践上的应用。

[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回扣基础要点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P 黄圆×绿皱↓F1F2 ∶3黄皱∶3绿圆∶2.归纳(1)F1全为。

(2)F2中出现了不同性状之间的。

(3)F2中4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

(4)F2中重组类型(与P不同,不是与F1不同的表现型)为,所占比例为_______,若亲本改为黄皱×绿圆(均纯合),则重组类型所占比例为。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1.假说(1)F1在形成配子时, ____________ 彼此分离,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组合。

(2)F1产生雌雄配子各__ 种类型,且数目_____ 。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 ,结合方式有___ 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__ 种,性状表现为___ 种。

2.图解(见上图)3.验证(1)验证方法:_________,所用亲本为F1黄圆×____ ,目的是检测F1产生配子的情况。

(2)实验结果:后代出现__ 种基因型,__ 种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 。

例1:(2009·广东理基,44)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AABbB.AaBbC.AAbbD.AaBB三、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时间、范围1.实质: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基因自由组合。

2.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围:_____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______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符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1.1 知识与技能(1)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解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孟德尔的研究发现过程,使学生领会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揭示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通过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及实质是本课题的重点兼难点。

一方面,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必须以基因分离定律为基础,另一方面,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内涵必须有赖于减数分裂,难度较大。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策略本课题采用启发——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模式。

即在学生已有分离定律的知识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更复杂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

四教学过程[忆旧引导、质疑、入境]引入: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我们看到F1只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性状分离现象,且分离比接近3:1。

孟德尔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导致了形状分离现象。

生物体性状很多,同学们思考:两对(或更多)相对性状遗传又会如何呢?是否与分离定律一样?比例是否还是3:1?由此引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孟德尔选取如下两对相对性状:黄色圆粒粒色粒形绿色皱粒演示: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正交、反交)F1黄色圆粒提问:显性性状?——黄色、圆粒隐性性状?——绿色、皱粒提问:结果如何?——有绿色圆粒、黄色皱粒小组讨论,作出预测。

F2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5 108 101 329 : 3 : 3 : 1孟德尔对结果同样进行了统计学分析,F2四种表现型的近似比值为9:3:3:1。

生物教案第五章第一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生物教案第五章第一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五章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一、教学目标:知道:1.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生物学意义。

2.孟德尔规律在杂交育种和医学上的一些应用。

3.不能近亲婚配的道理。

4.掌握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5.掌握用图解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6.通过自由组合规律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对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概念。

难点:1.对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孟德尔遗传规律在实践上的意义。

三、教学器材:四、教学过程: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引言1.两对相对性状:子粒圆形与子粒皱皮,子叶黄色与绿色;2.实验过程: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自交)F2 表现型: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比例:9 3 3 13.实验结果:1)提问:从F1可以看出显性性状是哪两种?(黄色、圆粒)2)提问:F2的表现型有几种?比例如何?是不是与分离规律的比例是3:1相矛盾?(将每一对相对性状分开来看,如果算一下比例,在F2中所有的黄色与所有的绿色豌豆比例仍然是3:1,圆粒与皱粒比例仍然是3:1。

说明它们各自的遗传行为完全符合分离规律,但如果将两对相对性状联系起来分析,则F2会出现4种表现型,分离的比例为9:3:3:1。

)(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的假设:含有两对基因的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各对基因的分离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而不同对基因之间的组合是随机的。

2.解释:P 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yyrr↓↓配子YR 配子yr↘↙F1 黄色圆粒YyRr(自交)配子YR Yr yR yr配子YR YYRR 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F2 表现型: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比例:9 3 3 1分析结果:F2共有9种基因型,它们是……比例为:,请同学回答。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设计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设计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提问学生:如果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2、讲授新课(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展示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观察实验数据,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① F2 中出现了几种表现型?它们的比例是多少?②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相比,有什么不同?(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引导学生根据分离定律,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讲解孟德尔提出的假说: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 F1 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③ F1 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 4 种,且数量相等。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介绍测交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理解测交实验是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讲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doc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doc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成都十二中生物组一、教学分析设计1、教材及学生分析:《基凶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高二(下)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的部分内容。

这一章学生要学习孟徳尔所揭示的遗传的两人定律「'棊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知道孟徳尔是通过对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的研究,揭示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其研究的思路是:首先以豌豆为试验材料做杂交试验,然后通过假设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再通过测交试验来验证解释是否止确。

最后教材归纳出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再次用此研究思路研究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定律。

本节课是《基因的自山组合定律》这一小节的第1课时,学习孟徳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在第二课时才学习。

所以这一节课学牛只能对基因口由组合定律有初步认识。

2、教学目标:(1)、理解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2)、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3)、理解对口由组合现彖的验证(4)、体会孟德尔的研究思路3、教学重点:(1)、对自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验证(2)、体会孟德尔的研究思路4、教学难点:(1)、分I? F1代形成配子的种类及比例(2)、分ff F2代的衷现型、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5、教学媒体自制课件6、设计思想:本节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分析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现彖”。

这节课的设计, 就是以孟徳尔的研究思路为主线,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围绕核心问题,初步掌握基因的口由组合定律。

虽然学牛已经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知道孟德尔的研究思路,但大都并耒引起重视,因此在本节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复习回顾环节,学牛重温研究思路,明确指iii这节课仍用此思路学习,为木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识记: (1)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理解: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情感目标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所揭示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教育。

2.养成实事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解决方法(1)强调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四种配子的原因。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

(2)通过染色体上标有有关基因的减数分裂图解,强调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画有关基因的细胞图。

(4)做运用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习题。

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解决方法(1)运用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重组而自由组合的情况。

(2)画有关基因的细胞图。

(3)做运用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习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教师用直观教学、与学生讨论探究、归纳推理相结合。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导语:我们伟大的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通过苦苦 8 年的碗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了震惊世界的遗传两个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大定律广泛用于农业、畜牧业、优生优育,现在培养出了高产的水稻、玉米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福音。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以下几个问题:提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回答:基因分离定律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于遗传给后代。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孟德尔的另外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① 豌豆粒色试验② 豌豆粒形试验P黄色 X绿色P圆形 X皱形↓↓F1黄色F1圆形F2F2(回答:① F 黄色豌豆自交产生两种表现型:黄色和1绿色,比例为: 3: 1。

② F圆形豌豆自交产生 F 有两种类型:12圆粒和皱粒,比例为3: 1。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展示课件)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是在完成了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后得出的。

那么,豌豆的相对性状很多,如果同一植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纯合亲本性状,如:豌豆的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性状,圆粒相对于皱粒为显性性状,我们将同时具有黄色、圆粒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和具有绿色、皱粒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放到一起来研究它们杂交后的情况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它是否还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呢?于是,孟德尔就又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试验的过程是这样的:孟德尔选用了豌豆的粒色和粒形这样两个性状来进行杂交,即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都是黄色圆粒的。

以后,孟德尔又让F1植株进行自交,产生F2中,不仅出现了亲代原有的性状——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产生了新组合的性状——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

在所结的556粒种子中,有黄色圆粒的315 粒、绿色圆粒的108 粒、黄色皱粒的101 粒、绿色皱粒32粒。

这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9: 3: 3: 1。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组织学习小组讨论,并分析问题,指定小组长回答问题。

)提问:这一试验结果是否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方法:从一对性状(粒色、粒形)入手,看实验结果是否符合分离规律:粒色:黄色:315 + 101 = 416绿色: 108+32=140黄色:绿色接近于3: 1粒形:圆粒:315+ 108 = 423皱粒:101+32=133圆粒:皱粒接近于 3: 1(回答:由此可见,从一对性状的角度去衡量这一试验是符合分离定律的。

)提问:新组合的性状是如何产生的呢?(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对上述遗传实验的分析,在 F2不仅出现了与亲本性状相同的后代,而且出现了两个新组合的形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并且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接近3 :1 。

这说明什么问题?(回答:这表明在 F1形成配子后,配子在组合上发生了自由配对的现象。

)讲述:对,这表明两对性状在共同的遗传过程中性状分离和等位基因的分离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的。

由于一对性状的分离是随机的、独立的,那么,两对性状在遗传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随机组合。

从实验结果来看,在F2中:粒色:黄色:3/4粒形:圆形:3/4绿色: 1/4皱形:1/4也就是说,在3/4 的黄色种子中,其中应该有3/4 是圆粒的, 1/4 是皱粒的;在1/4 的绿色种子中,应该有3/4 是圆粒的, 1/4 是皱粒的。

反过来也一样,即在3/ 4 的圆粒种子中,应该有3/4 是黄色的;有1/4 是绿色的。

在1/4 的皱粒种子中,应该有3/4 是黄色; 1/4 是绿色。

两性状合起来是556粒种子出的性状黄色粒:3/ 4x3/4 = 9/ 16556x9 / 16 = 313黄色粒:3/ 4xl / 4= 3/ 16556x3 / 16 = 104色粒:1/ 4x3 / 4= 3/ 16556x3 / 16 = 104色粒:1/ 4xl / 4= 1/ 16556xl / 16 = 34交的果也正是如此,在556 粒种子中,黄色粒315 粒,黄色粒101 粒,色粒108 粒,色粒32粒,正好接近: 9/ 16:3/ 16: 3/ 16 :1/ 16 ,即: 9: 3:3: 1。

根据以上分析,同学看: P30以上数据表明⋯⋯至 P31第二自然段束。

述:孟德假豌豆的粒色和粒形分由一等位基因控制,即黄色和色分由Y 和 y 控制)粒和粒分由 R 和 r 控制,思考以下几个:提:根据子一代的表型,能否明本的性关系?(回答:由于子一代表黄色粒,明本中黄色相于色性性状,粒相于粒性性状。

)提:两个本的基因型如何表示?(回答:纯种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纯种绿色皱粒的基因型为 yyrr )提问:两个亲本产生配子的情况如何?1的基因型是什么?F(回答:根据减数分裂的原理,YYRR 产生的配子为YR,yyrr 产生的配子为yr 。

F1的基因型为YyRr。

)提问: F1形成配子时,各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随机结合。

请同学们思考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几种?比例如何?(回答: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四种,即YR、 Yr、 yR、 yr ,比例为:1: l: l: 1。

)讲述:关于杂种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发生自由组合的根本原因,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F1产生配子的过程。

杂种 F1( YyRr)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Y 和 y、 R 和 r 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而不同对的等位基因之间随机组合在同一配子中,F1基因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YR Yr yR yr1:1:1:1由于 Y 与 R 和 r 组合的几率相同,R 与 Y 和 y 组合的几率也相同,所以四种配子的数量相同。

提问:杂种 F1形成配子后,受精时雌雄配子是如何随机组合的?请同学们思考 F1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多少种?(回答:结合方式有16 种。

)提问:以上结合方式中;共有几种基因型、几种表现型?(回答:有九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于 9: 3: 3: 1。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问:什么是测交?这里应是谁和谁杂交?学生回答:让 F1 代和双隐性亲本回交,也就是 F1 代和绿色皱缩豌豆杂交。

教师强调:这是理论上推导的预期测交,即是按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能产生4种配子,它们的数目相等,而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故测交后代有 4 种表现型。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1:1:1:1。

请一位同学将上述情况用基因遗传图解表示。

(四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五)解题思路1、先确定显性、隐性2、根据表现型初步确定基因组成3、根据上下代关系进一步确定基因型4、再据比例确定基因型5、多对等位基因一对一对考虑(六)经典题型1、鸡的腿有毛腿、光腿,冠有豌豆冠、单冠,两对性状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一只公鸡甲与两只母鸡乙和丙,这三只鸡都是毛腿豌豆冠,用甲与乙、丙分别进行杂交,它们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腿基因用 F、 f 表示,冠用 E、e 表示,性状没有出现的表示不能出现)(1)甲×乙→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2)甲×丙→毛腿豌豆冠,毛腿单冠公鸡甲的基因型是,公鸡乙的基因型是,公鸡丙的基因型是。

A.FFEE B.FFEe C.FfEe D.FfEE2、父本为 YYRr,母本为 YyRr,则 F1 中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yyrrB、YYRrC、YyRrD、YYrr3、将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 F1 全是黄色盘状南瓜,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F1 自交,产生的 F2 中出现有 30 株白色盘状南瓜,预计 F2 中基因型为杂合体的株数为()A、120B、60C、30D、4、豌豆黄圆(YyRr)×某“ X”杂交,后代表现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比例为:3:3:1:1,某“X”基因型为:()5.有一种软骨发育不全的遗传病,两个有这种病的人 (其他性状正常 )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得白化病且软骨发育不全 ,第二个孩子全部性状正常。

假设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预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病的几率是()A.1/16B.1/8 C.3/16D.3/8盂德尔在完成了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以后,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进一步探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揭示出了遗传的第二个规律——自由组合定律。

(七)布置作业Word 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