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9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专项突破三实验原理分析之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练习(含答案)56

合集下载

北京市2019届初三三轮冲刺复习:考点突破(3)——实验原理分析之特殊装置分析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2019届初三三轮冲刺复习:考点突破(3)——实验原理分析之特殊装置分析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2019届初三三轮冲刺:考点突破(3)——特殊装置分析(2018中考)1.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木炭遇O2燃烧时,现象为。

2.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2)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是(填序号)。

A.酒精燃烧B.蜡烛熔化C.火柴燃烧(2017中考)3.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两支玻璃管内径相同)。

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1)实验1: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使反应停止,Ⅲ中的操作是。

(2)实验2:打开K2,右管中液面下降,原因是;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用h0、h1表示)。

(19海淀一模)4.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1)从长颈漏斗注入过氧化氢溶液,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丙中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

(19朝阳一模)5.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已知:A 的容积为250 mL ,B 中盛有足量的水,实验前K 1、K 2、K 3均已关闭。

(1)检查 A 装置的气密性。

打开 K 1,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松手后,观察到 ,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测定 A 瓶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打开K 1,用注射器向A 中注入20 mL NaOH 溶液(足量),关闭K 1,充分反应后, (填实验操作),观察到 B 中的水进入 A 中,当B 中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得B 中减少了60 mL 水,则A 中CO 2的体积分数约为 %。

(19东城一模)6.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浓硫酸、浓盐酸的挥发性。

其中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依次装有浓硫酸、浓氨水、浓盐酸。

已知:2NH 3 + H 2SO 4 = (NH 4)2SO 4;(NH 4)2SO 4为白色固体。

中考有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题汇总

中考有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题汇总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凤梅将CO2分别通入Ca(OH)2、NaOH溶液中,利用反应现象的不同,可以鉴别Ca(OH)2与NaOH。

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CO2与Ca(OH)2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证明CO2能与NaOH反应,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从检验产物,一个是从反应物状态的变化引起气体压强的变化考虑的。

方案一:检验CO2与NaOH反应生成了Na2CO3。

原理:在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CO2气体,过一会儿,倒入CaCl2溶液会出现沉淀物,因为CO2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2CO3,Na2CO3又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物。

方案二:CO2与NaOH的反应,是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反应,气体减少了,会使气体压强减小。

装置1.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放在水中,将另一支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将观察到放入水中的试管内液面略有上升,放入NaOH溶液中的试管内液面上升较明显。

说明CO2少量与NaOH溶液中的水反应,大量的CO2与NaOH反应。

装置2.让NaOH溶液与CO2气体反应,然后看水中导管内液面上升情况。

实验后观察到水槽中导管内液面明显上升,且会吸入烧瓶内。

装置3.将NaOH 溶液放入预先收集满CO2的烧瓶中与CO2反应,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这时观察到广口瓶内长导管不断冒气泡。

装置4.在两个容器中装满NaOH 溶液,向A 中充入CO 2 气体,会看到A 中长导管管口有气泡产生,但B 瓶中长导管不会冒气泡。

因为CO 2 与A 中NaOH 溶液反应后,没有CO 2 进入B 瓶,若CO 2 不与NaOH 溶液反应,则B 中长导管一定会冒气泡。

装置5:在集气瓶中收集满CO 2,迅速地倒入NaOH 溶液,用一个带有U型管的橡皮塞塞紧(装置如右图所示),如果U 型管中的液面发生变化,证明CO 2与NaOH 发生了反应。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
(1)向上述收集満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内注入适量浓氢氧化钠溶液,迅速旋紧瓶
盖,振荡。可以看到塑料瓶迅速
,简述发生上述现象的原


(2) 为证实CO2与NaOH发生了不同于CO2溶于水的化学反应,你的做法


观察到的现象是
.
(3) 要用实验的方法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就要证明产物中有碳
探究能力。
3.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 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
应。 2.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三、复习引入 让学学方生程分式别。写出常见的碱Ca(OH)2 、NaOH与CO2反应的化
酸钠存在;可用针筒向实验(1)中塑料瓶反应后的溶液中注入

会看到
,请你解析发生上述现象的其中原因

,并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方
程式 。
依据本实验的原理,你还能设计怎样的装置
来探究证明CO2和NaOH的反应?试画出实
验装置示意图!
(学生讨论完成)
如何取下B装置中的橡皮塞.
戴上橡胶手套或用镊子等在
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 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 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就是:如何用 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提示
我们做过很多的化学实验,看过很多的实验现象,如:颜色变 化,气泡冒出,水位上升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性质。根据反 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计 实验方案。(让学生讨论后来回答)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热点题型归类: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热点题型归类: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热点题型归类: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安徽省无为县教子湾中学238341 王廷虎例1 右边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

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看到气球胀大的现象。

请分析其缘故,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析CO2与NaOH反应,导致锥形瓶内的气体减少,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使气球胀大。

答案CO2被浓NaOH溶液吸取,锥形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气球胀大2NaOH+CO2=Na2CO3+H2O 例2 )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

(1)锥形瓶中能观看到的现象是;(2)依照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的结论?什么缘故?(3)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几种可能情形,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预期的现象和结论解析本题要紧考查碱的性质与实验方案的设计。

足量的NaOH溶液能与CO2气体反应,生成Na2CO3和H2O,从而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澄清石灰水就会沿导管进入锥形瓶并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

但由于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即使CO 2只与NaOH溶液中的水反应,也会产生上述现象,因此不能得出“CO2与NaOH能反应”的结论。

设计实验方案时,应先提出假设,分析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①溶质为NaOH、Na2CO3;②溶质为NaOH、Ca(OH)2;③溶质只有NaOH。

然后依照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如可用稀盐酸来检验溶质中是否含有Na2CO3,用Na2CO3溶液来检验溶质中是否含有C a(OH)2。

答案(1)石灰水沿导管进入锥形瓶,有白色沉淀产生(2)不能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也能产生上述现象(4)实验操作预期的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另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显现气泡,溶质为NaOH、Na2CO3若产生白色沉淀,溶质为NaOH、Ca(OH)2若上述两步操作均无现象,溶质为NaOH题3 某爱好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看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聚焦2019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1

聚焦2019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1

掌握原理科学设计例1化学课堂上要学习碱的化学性质,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_______________,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假设】猜想A: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B: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实验探究】(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_______________证明反应的发生。

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所以气球变大;(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小华的设计不严密,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还需设计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再重复实验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是否相同、气球膨胀的大小是否相同)通过对比推导出正确的结论;(3)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还可以检验其反应生成物来验证,可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或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水,无气体生成,氢氧化钠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基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考点分析

基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考点分析

基于CO2和NaOH反应考点分析江苏省兴化市周庄初级中学樊茂225711氢氧化钠作为一种常见的碱,它的性质之一是能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该反应常常作为中考命题的热门素材,其考点主要在这几个方面:考点一、验证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该反应没有现象,只能通过实验间接证明,一般是通过溶液NaOH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所出现的现象,或者通过证明产物有Na2CO3的方法来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例1.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现象,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填代号),理由是。

解析:(1)CO2+C a(OH)2=CaCO3↓+H2O(2)①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② 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③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或加氯化钙溶液有沉淀生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④ A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考点二、氢氧化钠变质的检验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如何检验是否变质。

方法是检验样品中有CO2和NaOH反应的产物Na2CO3,具体方法有这几种:(1)向样品中加入稀HCl或稀H2SO4,产生气泡,则NaOH变质。

(2)向样品溶液中加入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NaOH变质,若加入适量Ca(OH)2溶液还可以除去其中的Na2CO3。

初三化学一模专题: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初三化学一模专题: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初三化学一模专题: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1、兴趣小组收集4瓶CO2气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甲、乙两个实验的现象是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了鸡蛋”。

有同学认为,根据甲、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CO2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们共同原理是;还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改进:①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观察到有的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②设计如丙装置图所示实验,在A、B两个集气瓶中盛等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再用注射器向A、B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注入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充分反应后观察U型管里红墨水,可看
到,则可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中考化学 专题十八 实验原理分析

中考化学 专题十八 实验原理分析
数为 h0 h1 ×100%。 h0
3.(2016北京,38节选,4分)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实验装置
实验1
实验2
Ⅰ.将盛有足量锌粒的燃烧匙伸入 Ⅰ.将盛有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瓶
瓶中,塞紧瓶塞
中,塞紧瓶塞
Ⅱ.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 Ⅱ.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
4.(2015北京,36,4分)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内容
[实验1]制备气体
[实验2]测定气体含量
装置
Ⅰ.打开K1,用注射器向盛有锌粒 的A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 下端导管口 Ⅱ.在K1上方导管口收集气体
Ⅰ.A(容积350 mL)中为用排空气 法收集的CO2,B中装满水。用注 射器向A中注入15 mL NaOH溶液 (足量),充分反应 Ⅱ.打开K2和K3
实验名称
控制速率的方法
所选用的最佳试剂
灭火器反应原理

CO2的实验室制法
和D A和C
写出灭火器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实验一: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说明相
同条件下的溶解性:SO2
(填“>”或“<”)CO2,试管内溶液变成

答案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Zn+2HCl ZnCl2+H2↑ 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瓶中液面下降,锌粒与液体分离 解析 (2)瓶内发生的是锌粒与稀盐酸的反应,故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 ZnCl2+H2↑。 关闭K后,因继续产生气体导致瓶内压强增大,所以瓶内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锌粒分离,反应停止。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专题一、实验验证方案一学生1:由于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我设计的方案是:将CO2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CO2也能与H2O反应生成H2CO3,同样含有CO32-,你怎么知道到底是Na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还是H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怎么消除H2CO3的影响?学生1: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使H2CO3分解,再滴加HCl。

老师根据学生的设计进行实验,方案一获得成功。

老师:实验证明,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位同学的设计获得了成功,但为了更加严谨,应将产生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的确产生了二氧化碳。

学生1: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钙溶液产生沉淀,也能证明CO2与NaOH反应了。

老师:对,一是我们可以证明反应物消失二是证明有新的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学生2:由于NaOH是碱性的,生成的是盐,应该是中性的,我设计的方案是在NaOH中滴几滴酚酞,这时酚酞显红色,再通入CO2,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酚酞会褪色。

学生3:我认为不行,因为Na2CO3显碱性,同样会使酚酞显红色。

老师演示方案二,酚酞没有褪色,方案失败。

老师:虽然这位同学的设计没有获得成功,但他考虑到了用指示剂,这也是思考的一个途径,的确有一些反应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如:酸碱的中和反应。

方案三学生4:CO2与NaOH的反应,是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反应,气体减少了,会使气压减小,因此我设计的方案是:在集气瓶中收集满CO2,迅速地倒入NaOH,用一个带有U型管的橡皮塞塞紧,如果U 型管中的液面发生变化,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老师:这位同学的物理学得很好,他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入手,注意到反应引起气压的变化,将化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想法很好,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实验是最好的证明。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1)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例1甲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他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

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

乙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甲同学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换成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与甲同学完全相同,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解析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乙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甲同学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可知,加入水时塑料瓶变瘪不如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变瘪更明显,可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答案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的水例2C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为探究CO2确实能和NaOH发生化学反应,华雪同学选用了下列两种装置进行实验,都证明了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装置I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

(2)选择装置Ⅱ时,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水沿着导管倒流入锥形瓶中,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解析(1)选择装置I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气球变大。

(2)选择装置Ⅱ时,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水沿着导管倒流入锥形瓶中,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CO2与NaOH反应,锥形瓶内气压减小。

(3)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

答案(1)气球变大(2)CO2与NaOH反应,锥形瓶内气压减小(3)CO2+2NaOH= Na2CO3+H2O例3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冲刺高频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误差分析实验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冲刺高频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误差分析实验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实验数据处理或误差分析实验探究题1、甲、乙、丙三同学在学完了第二单元后,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想探究能否用其它物质来代替红磷完成该实验.他们选取了以下几种物质:铁丝、硫粉、木炭、镁条(镁是一种金属).凭已有知识他们进行了讨论:【答案】解:(1)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铁丝只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2)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也同时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占据了消耗掉的氧气的空间,压强不变;(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利用的是压强的改变,所以若把红磷换成木炭,木炭和氧气反应又生成二氧化碳,没有改变集气瓶内的压强,达不到实验目的,可将集气瓶中放上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即可达到实验目的;(4)镁在燃烧时消耗了瓶内的气体,使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为了让实验取得成功,得保证装置不漏气,因此该同学进行实验时的第一步应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进行实验时,为了使镁条变得光亮应用砂纸打磨;(5)占空气体积分数78%的氮气不能溶于水,因此所消耗氮气不会是由于溶解所造成,故可猜想氮气与镁条发生反应而被消耗;因为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和氧气以外的气体反应,因此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6)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l/5,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装置漏气,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7)①燃烧停止并冷却,由于左瓶中压强降低,若打开止水夹a、c后,水进入左瓶中;②若打开止水夹b、c后,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压强不变,因此右瓶中没有什么变化;③若打开止水夹a、b、c,由于整个装置中的气体总体积减小,压强变小,因此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故答案为:(1)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产生的气体占据了消耗掉的氧气的空间,压强不变;(3)氢氧化钠溶液;(4)消耗了瓶内的气体,使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砂纸打磨;(5)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不能;(6)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7)①水进入左瓶中;②没有什么变化;③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气体总体积减小,压强变小.2、活动探究一、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甲回答问题:解:活动探究一(1)(1)过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引流.(2)酸类因为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阳离子相同,有形同的化学性质,又因为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或酸根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故答案为:阴离子或酸根离子.(3)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二氧化碳等,验证有水的生成时,看到集气瓶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故答案为:集气瓶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4)将小试管放入冷水中,会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故答案为:将小试管放入冷水中.活动探究二(1)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体积,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装置二与装置一装置比较,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①铜粉的量可能不足,没有将氧气消耗尽;②装置可能漏气,;③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故答案为:(1)15%;(2)装置二;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3)铜粉的量不足;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2)根据化合价规则,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填:+1;(3)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4)①将海水进行蒸发可得到粗盐.将粗盐经溶解、过滤和蒸发等步骤,可初步提纯得到精盐蒸发结晶,故填:过滤,蒸发;②要除去CaCl2和MgCl2等可溶性杂质,可以将该食盐溶解后,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最后加入盐酸故填:Na2CO3,HCl;③使用碳酸钠制取氯化钠成本高,而海水中富含氯化钠,成本低,故填:成本比较高或海水中富含氯化钠,成本低;(5)①配制溶液的顺序是取固体、称量、将固体加入烧杯中,量取水倒入烧杯中,搅拌,故填:②⑤①④③;②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10g+5g+3.2g=18.2g,砝码缺少一个角,则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变小,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填:18.2,小于;(6)①根据图1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填:离子;②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盐酸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所以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为OH-、H+、H2O;故填:复分解,OH- H+ H2O.4、硫化氢(H2S)是一种没有颜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在空气中点燃硫化氢气体有SO2和水生成.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试回答:(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并用其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图2表示用上述配制的稀盐酸与40g某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使用数字传感仪测得溶液温度变化的曲线.①该图象说明中和反应,(放热或吸热)②当加入25g盐酸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微粒有:(用化学符号表示).③试求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解:(1)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2)①制取硫化氢是用的固态硫化亚铁和液态稀硫酸,而且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气体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制B装置;②y因为硫化氢密度比空气大,若用C装置收集H2S气体,进气口应为长管b;③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可将气体通入装置D.D中所盛的试剂应该是紫色石蕊试剂;反应现象为溶液变红;④硫化氢溶于水形成酸,所以用碱液吸收,所以为了防止多余的H2S气体逸出污染环境,可将其通入装置E吸收.E中试剂为NaOH溶液;(3)①观察坐标看出随着盐酸的加入,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反应是放热的;②由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入25g盐酸溶液时盐酸过量,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盐酸,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盐酸中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溶液中还存在水分子;③解:设40克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根据题意可知加入盐酸为20克时恰好完全反应NaOH+HCl═NaCl+H2O40 36.5x 20gⅹ7.3%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4%.故答案为:(1)2H2S+3O22SO2+2H2O;(2)①B;②b;③紫色石蕊试液;④氢氧化钠溶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①放热;②H2O、Na+、Cl-和H+③解:设40克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根据题意可知加入盐酸为20克时恰好完全反应NaOH+HCl═NaCl+H2O40 36.5x 20gⅹ7.3%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4%.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专项突破三实验原理分析之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练习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专项突破三实验原理分析之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练习

专项突破(三) 实验原理分析之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1.某同学在探究CO 2和NaOH 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出如图Z3-1所示的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问题:图Z3-1(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以上三个实验中,B 、C 两个实验有明显现象,请你记录该同学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A 因选用的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烧瓶,使实验获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__________。

(4)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检验CO 2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了Na 2CO 3,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石景山一模] 实验小组同学用完全相同的4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4个实验中,验证了CO 2能与NaOH 反应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请判断实验1能否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门头沟一模] 利用如图Z3-2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甲、乙试剂瓶的体积均为 250 mL)。

二氧化碳和naoh反应现象

二氧化碳和naoh反应现象

二氧化碳和naoh反应现象一、引言二氧化碳和NaOH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酸碱反应。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NaOH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该反应在实际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 反应方程式CO2 + 2NaOH → Na2CO3 + H2O2. 反应机理二氧化碳与NaOH发生酸碱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具体来说,当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会形成一种弱酸——碳酸(H2CO3)。

而NaOH又是一种强碱,它会与H2CO3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碳酸钠(Na2CO3)和水。

三、实验过程及现象1. 实验材料及设备① NaOH固体;② 烧杯;③ 玻璃棒;④ 水;⑤ 气球。

2. 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NaOH固体加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将气球套在烧杯口上,等待数分钟。

(4) 观察气球充气情况并记录。

3. 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和NaOH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会充满烧杯。

此时,将气球套在烧杯口上,等待数分钟后,可以观察到气球逐渐充气。

这是因为反应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进入了气球中。

随着反应的进行,烧杯内的液体逐渐变得混浊,并最终形成白色沉淀。

四、实验结果分析1. 气球充气情况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逐渐充满了空气。

这是因为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烧杯内,并通过烧杯口进入了气球。

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也能够溶解,并且在与NaOH发生反应后会释放出来。

2. 白色沉淀形成原因当二氧化碳与NaOH发生反应时,生成的产物——碳酸钠不易溶于水,在NaOH溶液中也会形成白色沉淀。

由于产生的碳酸钠颗粒较小,因此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白色沉淀。

五、实验应用1. 碳酸钠的制备二氧化碳和NaOH反应可以制备碳酸钠。

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气相法或溶液法制备碳酸钠。

2. 环境保护二氧化碳和NaOH反应是一种环保型反应。

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无毒、无害的气体,在该反应中使用了大量的CO2,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摘要:我国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各科教学过程带来全新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需要适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体验。

在化学学科中,教师需要适当运用多种实验方法证明多个化学反应,提高学生对化学反应过程的认识程度,提高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认可度。

本文仅以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作为参考,用多种实验方法证明该化学反应的真实性。

关键词: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反应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6-009-01在我国教学过程中,化学科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需要适当结合实验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程度,提升学生在化学课堂的学习兴趣。

在该课程内,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学生所学的内容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对该反应的了解程度,教师需要适当运用多种方法证明这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事实。

1利用气压法1.1 气球法在一个瓶子里收集一瓶CO2,迅速倒入NaOH,然后用一个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导管的一端套上一个气球,看到气球鼓起。

1.2喷泉法(1)在一个干燥的烧瓶里收集满CO2,迅速地倒入NaOH,用一个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导管的中间用止水夹夹住,导管的下端伸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打开止水夹,会有水上升到烧瓶里,形成美丽的景象。

(2)用手指堵住软塑料瓶的小孔,轻轻的挤压塑料瓶,氢氧化钠溶液就会进入到圆底烧瓶中。

然后松开堵住小孔的手指,就会形成美丽的喷泉。

1.3 U形管法(1)准备一个里面有等高水柱的U型管,在一端连接一个密闭的装有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容器,震荡,观察水柱是否上升(同样可以设计装水和二氧化碳的对比试验)。

中考复习专题教案设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中考复习专题教案设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中考复习专题教课设计设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响”复习专题“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响”【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 1、认识 NaOH 和 CO2反响是碱的一种重要性质。

2、会运用特定的方法判断化学反响的发生。

3、初步掌握查验物质和除杂质的一般思路。

过程与方法经过对 NaOH 和 CO2反响的学习,领会剖析对照的学习方法,并形成查验物质和除杂质的一般思路。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已学习的内容,从不一样的角度从头学习和思虑,学生能领会到学习的兴趣,并培育研究精神和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依据 NaOH 和 CO2的反响解决一些常有的考题。

【教课难点】经过对 NaOH 和 CO2反响的学习,领会剖析对照的学习方法,并形成查验物质和除杂质的一般思路。

【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复习引入】:经过复习CO2有关内容,引出怎样鉴识CO2?【指引】:石灰水和CO2的反响是我们学习了碱的此中一个性质,那么常有的碱除了熟石灰,还有哪些?【发问】: 1、NaOH 与 CO2能发生化学反响吗?2、为何不用NaOH 来鉴识 CO2?【小结】:石灰水和CO2反响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有显然的现象,便于判断,而NaOH 和 CO2反响没有显然现象,不可以判断它们能否发生了化学反响。

【发问】: NaOH 和 CO2反响无明展现象,但我们能够通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学生回答:用澄清石引出本节课的灰水证明学习内容学生回答: NaOH 、氮水思虑议论:石灰水和比较两个反响CO2 反响与 NaOH 和的现象不一样CO2 反响的现象不一样加强对照意识思虑议论:环绕问题引出研究的问过什么方法能够证明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响呢?提出方法。

题依据学生提出的方法,概括,引出证明NaOH 和 CO 2发生反响的方法有:一、借助附带的现象------ 利用气压【练习题】 2的确与 NaOH 溶液发生:某小组为了考证 CO学生练习经过练习,掌握了反响,分别设以下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依据反响后气( 1)照装置 A 滴入 NaOH 溶液,可察看到的现象压的变化所出是,原由是。

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5 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

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5 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

_二__氧__化__碳__能__溶__于__水__且__能__与__水__发__生__反__应__,__该__因__素__也__会__引__起__压__强__变__化___。
4. 实验改进——做对比实验
再分别增加一个相同的装置,将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水__。
二、检验有新物质生成
方法:分别向各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__过__量__的__稀__盐__酸___,观察到_有__气__泡__产__生____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 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 化情况,请回答: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型管左端液面_升__高____(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排除_二___氧_化__碳__溶__于__水__或__与__水__反__应_ 对实验的干扰。
CO2与NaOH反应无明显现象,可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有新物质生成这两种思路 探究反应是否发生。 一、检验反应物减少 1.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可利用二者在密闭容器中反 应的压强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2. 实验装置
3. 实验反思:上述实验不严谨的理由是:未__设__置__对__比__实__验__,__氢__氧__化__钠__溶__液__中__含__有__水__,
2. 在化学课上老师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
①CaCl2溶液可与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无明显现象,在水溶液中CaCl2不与CO2、H2CO3等物 质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突破(三) 实验原理分析之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1、某同学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出如图Z3-1所示的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问题:图Z3-1(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以上三个实验中,B、C两个实验有明显现象,请你记录该同学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A因选用的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烧瓶,使实验获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__________。

(4)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检验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2CO3,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8·石景山一模]实验小组同学用完全相同的4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4个实验中,验证了CO 2能与NaOH 反应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请判断实验1能否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门头沟一模]利用如图Z3-2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甲、乙试剂瓶的体积均为250mL)。

图Z3-2实验一:若乙中盛有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纸花,关闭K 1,打开K 2,通入潮湿的CO 2气体,紫色纸花不变色,则甲中所盛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闭K 2,打开K 1,通入潮湿的CO 2气体,紫色纸花变红,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纸花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若甲中盛有100mLNaOH 溶液,乙中盛有100mLCa(OH)2溶液。

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1)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延庆一模]如图Z3-3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步骤①:如图所示,锥形瓶A盛满CO2气体,锥形瓶B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烧杯中加入同样温度的热水(起保持锥形瓶B中水温恒定的作用);步骤②:取2支注射器,一支抽取20mL水,另一支抽取20mL浓NaOH溶液;步骤③:将注射器中20mL水注入锥形瓶A中,振荡后观察,锥形瓶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步骤④:取下盛水的注射器,再将盛20mL浓NaOH溶液的注射器迅速连接到锥形瓶A 上,注入该溶液并振荡,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图Z3-3(1)实验开始前,依图连接好装置(锥形瓶A、B和烧杯均未盛装物质),将一支空注射器连接到锥形瓶A上,并将其活塞缓慢向上拉,几秒后松手,观察活塞是否复位,这个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锥形瓶A中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锥形瓶B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Z3-4所示)研究某混合气体的组成。

图Z3-4图Z3-5 (1)第一组:取三支试管,在其容积的二分之一处做标记。

分别充满气体(甲为CO 2,乙为A 气体,丙为CO 2和A 的混合气体)后倒扣在NaOH 溶液中。

最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Z3-4所示(压强差忽略不计)。

据此推测,气体A 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组:同学们利用如图Z3-5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关闭止水夹,向充满丙气体的集气瓶中注入10mLNaOH 溶液(足量),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8·西城二模]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图Z3-6所示的三套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已知:15℃、101kPa 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图Z3-6(1)A 和B 中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容积相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且充满CO 2。

将A 的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13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 中也注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13的蒸馏水,充分振荡。

①A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②B 中塑料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传感器测量C 装置中圆底烧瓶内压强的变化。

①某同学检验C 装置气密性。

图Z3-7甲中图像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同学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圆底烧瓶中充满CO 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注入液体。

图乙是向C 装置中分别加入同体积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气压变化图像,其中表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曲线是______(填“Ⅰ”或“Ⅱ”)。

图Z3-7参考答案1、(1)试管烧杯(2)烧瓶中的气球逐渐鼓起试管中的液面逐渐上升(3)软塑料瓶(4)从烧杯(或烧瓶)中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2、(1)CO2+H2O===H2CO3Ca(OH)2+CO2===CaCO3↓+H2O(2)4;1和3;2和3(3)不能;因为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该实验没有证明有碳酸生成[解析](2)要想通过压强变化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首先要排除水的干扰,实验4选择氢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排除水的干扰,可行;实验1和实验3,实验2和实验3,是两组对比实验,通过与同体积水反应,根据实验中瓶子变瘪程度不同,对比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钙反应,也可行。

(3)二氧化碳除了可以和水反应外,二氧化碳还能溶于水,仅凭瓶子变瘪不能够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了。

3、实验一:浓硫酸或浓氢氧化钠溶液CO2+H2O===H2CO3实验二:(1)CO2+2NaOH===Na2CO3+H2O(2)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远远高于100mL的二氧化碳,若甲、乙试剂瓶均无明显现象,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若观察到乙试剂瓶中出现浑浊,则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4、(1)检查装置气密性(2)2NaOH+CO2===Na2CO3+H2O(3)水沸腾B中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解析](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故水会沸腾。

5、(1)不溶于水,也不与水或NaOH反应(2)澄清石灰水倒吸入集气瓶中约115mL,集气瓶中的液体变浑浊2NaOH+CO2===Na2CO3+H2ONa2CO3+Ca(OH)2===CaCO3↓+2NaOH[解析](1)由于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所以第一支试管中的气体为甲,都是二氧化碳气体,才能充满液体;第二支试管中没有二氧化碳气体,都是A气体,液体没有进入试管中,说明A气体不溶于水,也不与水或氢氧化钠反应;丙为二者的混合气体,在第三支试管中,从液体上升到试管的一半可推知二氧化碳和A气体的体积比为1∶1。

(2)集气瓶体积为250mL,其中二氧化碳和A气体各125mL,因此最终集气瓶中液体体积应为二氧化碳的体积,即125mL,由于开始已向集气瓶中注入1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澄清石灰水倒吸入集气瓶的体积约为115mL。

6、(1)①塑料瓶变瘪②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2)①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并保持活塞不动②Ⅱ[解析](1)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B中塑料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2)甲中图像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学生进行的操作是: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并保持活塞不动;表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曲线是Ⅱ,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压强几乎变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