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风在“小李杜”诗中的体现
22李商隐、杜牧与晚唐诗风-唯美而感伤
22李商隐、杜牧与晚唐诗风-唯美而感伤中国文学2从唐诗到元曲22来自成长学习三班00:0008:19音频仅供学习交流,不作商用,版权归属蒋勋先生所有。
李商隐的政治讽喻诗1、有些直诉愤慨,更多的是通过个人身世遭遇的歌咏,表现出自己对现实重大政治问题的态度,把政治上的感触和生活上的抒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含有丰富的感情,寄寓爱憎,辞藻精深、婉丽,多忧危凄苦之词,充满浓厚的感伤气息。
李商隐的咏史诗1、从政治着眼看待一些历史现象,大都借托史事,寄其掉古伤今之意,具有较深的讽刺性。
2、其特点是构思凝练,取材精当,巧妙将历史与现实融合一起。
3、突破史实局限,深刻揭示讽刺对象的本质,极具概括性典型性,抒情色彩浓郁,使寓意深刻,形象鲜明和情味隽永和谐统一。
李商隐的无题诗1、一般认为抒写不愿明言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诗篇,主要说法有两种:寄托说和爱情说。
2、寄托痕迹较明显的作品,大部分应属于纯粹的情诗。
其主要特征是: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种的种种感受,创造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带有感伤情调的情诗之美。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但性质内容并不单一,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则似有似无。
2、并不注重爱情事件的交待与勾勒,而是抒发一种纯粹的情致,并着意渲染氛围,创造出迷离的深隐朦胧之美。
3、李商隐无题诗对后代有很大影响,晚唐,宋初西昆派诗人,直至清代黄景仁、龚自珍等人,都在诗风上受其影响,唐宋婉约派词人,元明清许多爱情戏曲作家也都向他学习。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1、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融会贯通,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大大发展了七言律诗。
2、用艳丽精致的艺术形式表达怅惘落寞的情绪,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忧伤的美,朦胧含蓄,是感伤唯美文学的典型。
3、其诗歌是心灵的象征,深刻的反映了衰败时代士人的心态和伤感哀哭的情绪,及对爱情的追求,为诗歌开创了新风格,新境界。
小李杜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 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 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 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 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常娥》 (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 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据宋代 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 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明王士桢也以玩笑 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 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 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 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李商隐的诗辞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庭 院 深 深 深 几 许 ——
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 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 作文学价值很高,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 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 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 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 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 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 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
5.20小李杜与晚唐诗
商山早行
一、关于作者 1、P48注释① 2、补充:其才思敏捷,下笔万言。其诗词藻华艳, 堪为晚唐华艳诗风代表,又精音律,为花间词派之 鼻祖。 二、品读鉴赏 1、找出描写“目前之景”的句子,眼前景色紧扣诗 题中的哪个字来写的?这些描写的“言外之意”是 什么? 明确:颔联和颈联。紧扣“早”字落笔。道路辛苦, 羁旅愁思。
“无题诗”三步鉴赏法。
一、读李商隐“无题诗”可以采用 “但取首尾法”,就是先不要陷进迷 宫,而是只选首联和尾联,快速抓住诗 歌的基本意思。诵读本诗首尾两联,
说说这首诗的基本内容。
诗写的是别情。“别”字为通篇主 眼。第二句用“东风无力百花残” 点出分手季节,尾联是说情人不远 但人神阻隔,只能借“青鸟”通音 信而不能见面,表现了由“别”字 生发出的分别的痛苦和矢志不渝的 坚贞。
4、清人赵臣瑗评此诗说:“此不得志而思归 者也”,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说理由。 • ①同意。 • ②诗的前三联写清晨长安城中的秋色,残星 寥落,雁阵南归,紫菊半开,红莲凋谢,一 切景语即是情语,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 羁旅思归的愁思。 • ③末联运用思归典故抒写胸怀:“鲈鱼正美 ”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隐退之思 ;下句用春秋钟仪事,“空”写出了自己不 得志的沉痛,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卷旗。《重过圣女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 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 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 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 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 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煞。”(《中国韵文内所 表现的情感》)这就是充满了朦胧之美的李商隐诗歌 。
10第四章(五)小李杜诗歌
• 二、李商隐 与他的诗歌
生平简介
• 李商隐(813-858),字义 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河 南沁阳)人。唐代皇族的远房 宗室。
• 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 官员的幕下供职,郁郁不得志, 仕途坎坷,沉沦下僚,长期过 着辗转漂泊的幕僚生活,使李 商隐不足五十岁便郁郁而终。
咏史诗
• 李商隐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 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 今,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 代表作如《贾生》、《隋宫》等构思 新巧、措词委婉、意蕴深长。
《无题》
• • • •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 分曹射覆蜡灯红。 • 嗟余听鼓应官去, • 走马兰台类转蓬。
• 首诗是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 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 阻的怀想和惆怅。 •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 的美好回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 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 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 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将读者带入温馨 浪漫的回忆中。
• 包含了两个有意思的游戏:藏钩和射覆。
• 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 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 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 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 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 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恋情阻隔的怅惘与 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 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 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 • • •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叹花》
• 自是寻春去校迟, • 不须惆怅怨芳时。 • 狂风落尽深红色, • 绿叶成阴子满枝。
小李杜与大李杜介绍和诗歌分析
小李杜与大李杜介绍和诗歌分析导语:李杜为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李商隐和杜牧称为“小李杜”,为了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1.小李杜,"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小李杜"之于晚唐诗坛的作用,我们总是不禁要拿来与大"李杜"在盛唐的作用相类比,如果说李白、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几乎无可企及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
2.大李杜指的是唐代著名的两位大诗人李即是李白杜是杜甫。
扩充一下,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起源:1.自从孟郊、李贺、柳宗元、韩愈等这批中唐诗人相继去世以后,元和诗坛上的那种活泼与锐气的诗风也逐渐消失。
直到杜牧、李商隐等一批青年诗人的崛起,才使晚唐诗风摆脱一种没落的风气,重新出现生机。
2.不仅在唐代,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人就是杜甫了。
这两位大诗人,一位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一位作为现实主义的最高峰,不仅是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而且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让“力士脱靴”。
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
7岁学诗,15岁扬名。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
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第九讲 小李杜与晚唐诗
第九讲晚唐诗歌(小李杜)一、晚唐诗歌概况晚唐是一个悲剧时代、没落时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晚唐主要诗人有:前期,以杜牧、李商隐、许浑、温庭筠等人为代表。
后期,主要有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聂夷中、罗隐、司空图、韦庄、韩偓等人。
●晚唐诗歌形成三大题材:李泽厚《美的历程》:时代精神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
咏史诗爱情诗山水诗咏史诗:前期的李商隐、杜牧和许浑爱情诗:前期的李商隐、温庭筠,后期的韩偓、吴融山水闲逸诗:后期的陆龟蒙、皮日休和司空图。
批判现实之作:皮日休、聂夷中和杜荀鹤末世乱离之作:韦庄、罗隐●在形式上,近体诗是晚唐诗歌的主要形式。
●在艺术上,晚唐诗人倾向用精致的语言来表达细腻幽微的情思,创造出或幽美深婉,或清旷明丽的诗境。
诗歌风格体现唯美主义倾向。
二、关于咏史诗1.咏史诗的发展概况咏史诗,指通过概括历史事件和描写历史人物,借古讽今,抒写历史感慨,寄寓现实政治感受的诗歌。
先秦到南北朝,是咏史诗确立期;初唐到中唐,是咏史诗的发展期;晚唐时期,是咏史诗兴盛期,以李商隐、杜牧最为突出。
2.咏史诗的类型●以歌咏历史人物为主(咏人)●以歌咏历史事件为主(咏事)●借咏历史以抒怀为主(咏怀)3.咏史诗与怀古诗的差异●怀古诗多触景生情,抚迹寄慨,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
●咏史诗多因事兴感,抚事寄慨,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
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隋宫李商隐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李益的《汴河曲》把汴水春色、堤柳飞花与隋宫的荒凉颓败作对照映衬,于今昔盛衰中寓历史感慨。
李商隐的《隋宫》则抓住“炀帝南游”所造成的巨大浪费这一典型事例,以寓奢淫亡国的历史教训。
三、小李杜简介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第四章晚唐诗歌与小“李杜”
一、贾姚诗歌内容
1、贾岛诗歌的内容(详见文学史 、贾岛诗歌的内容 详见文学史 详见文学史P341)
贾岛所写,有科举碰壁的失意和忧愤, 贾岛所写,有科举碰壁的失意和忧愤, 有贫穷窘困生活的哀叹, 有贫穷窘困生活的哀叹,有对于清寂之境 和佛禅境界的感受,以及与僧人、 和佛禅境界的感受,以及与僧人、隐士的 交往,大多不出个人生活范围。 交往,大多不出个人生活范围。贾岛因为 有过禅房生活体验,又曾受韩愈、 有过禅房生活体验,又曾受韩愈、孟郊的 影响,诗中冷僻的成分多一些。 影响,诗中冷僻的成分多一些。 2.姚合诗歌的内容(详见文学史 姚合诗歌的内容( 姚合诗歌的内容 详见文学史P432) )
5、李商隐诗与杜甫诗的 、 比较。李商隐向杜甫学习, 比较。李商隐向杜甫学习,其 在诗歌的浑融境界上相抵, 在诗歌的浑融境界上相抵,不 同的是杜甫向外, 同的是杜甫向外,诗思在社会 江山朝市盘旋, 江山朝市盘旋,诗境与社会自 然直接沟通。李商隐却向内在 然直接沟通。 心灵世界,浩浩茫茫,
苦吟诗人
在晚唐时代与文学大背景 有相当一部分诗人, 下,有相当一部分诗人,以苦 吟的态度做着“清新奇僻” 吟的态度做着“清新奇僻”的 代表人物是贾岛和姚合。 诗,代表人物是贾岛和姚合。 贾姚二人的诗歌代表着晚唐最 普遍的创作风尚,追随者很多, 普遍的创作风尚,追随者很多, 所以归入晚唐诗人中较为合理。 所以归入晚唐诗人中较为合理。
作品选讲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三、艺术手法
杜牧的诗众体兼备,内容丰富, 情调豪放,风格清新俊逸。他的近 体诗歌,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尤 其以七言绝句名篇的语言精炼含蓄, 诗歌语言风格绚丽多彩又清新自然。 既明丽俊爽又含蓄委婉,既风流华 美又神韵疏朗。
小李小杜
缺乏激情和浪漫,诗人更多吟咏三 类题材:历史、自然与爱情。对历 史的追怀是对现实的喟叹,对自然 的眷念是对人世的疲倦;对爱情的 寻求是对个人心灵的抚慰。
不过,虽说时代的衰败和诗人的失望情绪造成 了诗歌中气势和力度的削弱,但这并不意味着 诗歌本身的衰竭,他只是向另外的方向发展了。 这个时代的诗人,比前人更能够感受到个人在 历史和命运中的无奈,他们也更倾心尽力于以 近体诗为主要形式,凭借敏锐的审美感觉来发 掘诗歌的素材,使用精致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 情感和细腻的内心体验,创造出或是幽美深婉, 或是清旷明丽,但总离不开几分颓唐的诗境, 他们为唐诗开创了一种新的局面。晚唐诗歌的 境界逐渐向新兴的诗体—词接近,细腻缠绵温 婉伤感,由向外的表现变为内心的倾诉,更女 性化了。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
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湘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堕楼人。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 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 五陵无树起秋风。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 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上望昭陵 。
小李杜与晚唐诗风
讲述者:刘 姣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梢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似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晚唐感伤情怀出现的原因:
首先,逐渐衰亡的晚唐社会使得诗人 更加敏感、伤感,抒写了大量的咏史 怀古之作。 其次,诗人自身坎坷的遭遇使得诗人 生活在矛盾之中,心灵渴望自由、解 脱,抒写了大量的遣怀之作。
唐代政权衰亡的历史背景
安史之乱 元和中兴 永贞革新 牛李党争
去河北无可归之地, 九族无可倚之亲。
——李商隐《祭裴氏姊文》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杜牧《郡斋独酌》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谢谢各位老师!
一弦一柱思华年。 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诗歌的妙处所在:他能够造 成一种让你似解非解的效果。由于 他有理性的结构和通顺的句法,所 以你觉得似乎可以理解;但他用理 性结构组织起来的则多是非理性的 形象,所以他的诗就给了人很强大 的感动和很丰富的联想。
杜牧少登第,恃才熹酒色 尝自言有鉴别之能
——唐语林
晚唐的审美理想:以阴柔为主
首先,在情感内涵上,晚唐诗很少展现开阔 而超越的精神气局和富于理想气质的激情, 更多地转向了对日常人情、男女情爱这些一 般精神世界内容的表现,抒情基调以感伤低 回为主,呈现出幽微细腻、沉迷绮艳、清丽 淡远、怨刺讥弹等主要表现风格。 其次,在艺术内涵上,晚唐诗歌继承了中唐 诗学推崇“人工之美”的创作方向,追求语 言与构思的雕琢与锻炼,发展中唐以来的苦 吟之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婉艺术取向。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
李商隐他树立了与众不同的风格,确立了自己在唐诗坛上的地位,并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开辟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的独特艺术美。
一、韵律之美诗歌之美首先在于它的节奏和韵律,读之朗朗,唇齿生香。
李商隐工于律诗,尤长七律,大家熟读的无题诗和比较有名的诗多为七律。
律诗尚声律重对偶,“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为唐代多数诗人轻视,认为格律的约束破坏了意境的营造。
然而李商隐承袭杜甫、李贺对格律的重视,用自己高超的技巧精心营造律诗的韵律之美,“戴着镣铐跳舞”,使格律诗别具美感,提振诗歌的技术标准。
他的“燕台”组诗和无题诗是代表。
二、朦胧之美(一)在诗中的体现李商隐在诗里有偏爱描写的意象。
他爱写“雨”、“蜡烛”、“柳”、“风”、“蝴蝶”、“夜”等意象。
雨,飘飘洒洒,柳,寄托着离愁别绪,蜡烛,摇摇曳曳,忽明忽暗……诗人选取的意象本身就带有朦胧感。
除此之外,诗人还借用一些特别的修饰,让这些意象变得轻盈、空灵,甚至难以感知。
以雨为例,诗人吟到“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重过圣女祠》)、“小幌风烟人,高窗雾雨通”(《寄目》)、“封来江渺渺,信去雨冥冥”(《寄令狐郎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水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一》)。
诗人描写的雨多是细雨、暮雨、冷雨。
形容雨细,诗人用了“雾”、“烟”、“梦”一系列词,“雾”、“烟”、“梦”不仅细而且迷蒙,再加上“暮”、“夜”、“寒”,这样的雨天在诗人笔下,气氛变得更加沉晦。
(二)在典故中的体现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还体现在其对典故的运用上。
古代文人诗歌喜欢用典故,特别是唐代五、七言今体诗的体制定型以后,这种风气尤为普遍。
李商隐在其诗歌中对典故的运用有其特别之处。
首先,李商隐诗歌中典故的运用量是很大的。
我们不妨做个量的统计。
以李商隐最有名的六首七律无题诗为例。
比较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发展的影响
比较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发展的影响李白与杜甫是唐代诗坛两座并立的高峰,对后代诗歌尤其是中晚唐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杜两人都在诗歌的开拓创新意识方面对后代诗人有重要影响,但具体来看,两者对后世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1)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对中晚唐的韩愈、孟郊、李贺、杜牧等影响深远。
尤其是“韩孟诗派”,可以说继承发扬了李白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延续了雄放浪漫的诗歌风格,突破了冷落寂寞的大历诗风,重新开创了唐诗新风尚。
①“韩孟诗派”“不平则鸣”的创作主张深受李白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影响。
李白的抒情,似暴风急雨,像是从胸中直接奔涌喷吐出来,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这是对李白抒情方式的继承与发扬。
②“韩孟诗派”“雄奇豪放”的风格特色深受李白歌行的影响。
如韩愈的《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其酣畅淋漓,气象阔大,雄奇浪漫与李白歌行极为相近。
③李贺诗歌创作深受李白诗歌影响。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自铸奇语,表现其苦闷情怀。
李白的想象,往往变幻莫测,发想无端,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贺的想象同样不仅出人意表,而且跳跃性很大,有时完全听凭直觉的引导,一任自己的想象超时空地自由流动。
如《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前四句借助奇特的幻想,从人间飞跃到天上,进入扑朔迷离的月宫,在广袤的空间里遨游;后四句又陡作转折,从仙界折返尘世,注目人世的千载沧桑。
小李杜的诗
小李杜的诗篇一:小李杜是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他们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花间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诗歌清新自然,表现出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李商隐的诗歌通常以婉约、柔美、含蓄的风格著称,他善于用意象和比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他的诗歌常常涉及到爱情、人生、自然等方面的话题,表现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杜牧的诗歌则以豪放、奔放、富有想象力著称,他的诗歌常常以壮阔的场面开头,然后逐渐深入,表达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他的诗歌也常常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话题,表现出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小李杜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诗歌风格和创作思想对后世的诗人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诗歌也常常被广泛传诵和欣赏,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篇二:小李杜是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他们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抒发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小李杜的一些著名诗作:1. 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感慨人生如梦,时间过得飞快。
其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
2. 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用“千里莺啼绿映红”来形容大自然的绚丽多彩,用“水村山郭酒旗风”来表现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
最后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建筑和文化的热爱。
小李杜的诗歌清新自然,抒发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与杜牧:晚唐两大家的艺术风貌分析
李商隐与杜牧:晚唐两大家的艺术风貌分析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唐代被视为一个古典文学的黄金时代。
在唐朝的晚期,出现了两位杰出的诗人,他们被誉为晚唐的两大家——李商隐和杜牧。
他们以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深刻的诗歌表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本文将对李商隐和杜牧的艺术风貌进行分析,探讨他们在晚唐文学中的地位和贡献。
1. 引言晚唐是唐代的最后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成就在唐朝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尽管这个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动荡,但晚唐文人却以优雅的艺术诗歌和流畅的文笔著称。
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两位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代表了晚唐文学的高峰,也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通过对他们的艺术风貌进行分析,来探讨他们在晚唐文学中的重要性。
2. 李商隐的艺术风貌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独特,具有纵横交错的句法和短小精悍的表达。
他的诗作以突出的表现力著称,文字简练,形象生动,给人以一种深刻的感受。
2.1. 个人情感的表达李商隐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他通过诗歌抒发了自己的喜怒哀乐、生活的苦乐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他的诗作往往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个人情绪,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他内心的世界。
例如,在他的《无题》一诗中,他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赞美,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令人动容。
2.2. 抒发对人生的思考李商隐的诗歌作品也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观察现实和思考人生的起伏,将这些思考融入自己的诗歌中。
他的诗作多以写景、抒情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折射出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在他的《秋夕》一诗中,他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通过写秋夕夜晚的景色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折射出对人生离合的思索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
晚唐诗风在“小李杜”诗中的体现
晚唐诗风在“小李杜”诗中的体现唐太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后,曾经盛极一时、雄踞一方的唐王朝逐渐没落。
在位的皇帝只是摆设,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外戚专权的局面形成。
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
而此时的诗坛受到政治的影响,诗歌也出现了“夕阳西下”“大不如前”的趋势,但并非一片萧条、毫无成就。
正是在这种政治形势恶化;百姓生活贫困、饥寒交迫的形势下,现实主义的诗歌在晚唐得到了蓬勃发展。
涌现了名传千古的“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甫。
他们二者的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为世人所传诵。
一、中兴梦断,士气消沉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势力一落千丈,中央政权受到严重威胁和削弱。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倾轧。
外患四起等严峻形势,成了晚唐诗人才子心中无法抚平的沉痛。
中兴王室曾努力过想要重振朝纲,但因宦官朋党相互勾结,这场中兴之梦中就像甘露一样稍纵即逝。
黑暗混乱的时局使贤士遭殃,奸佞之徒更加狂妄自大、无法无天。
杜牧在《昔时文皇帝三十二韵》中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贤人志士当时的处境:“每虑号无告,长忧骇不成。
随行唯跼脊,出语但寒暄”他的《李甘诗》是甘露事变后为怀念友人李甘而作。
此诗正是文宗、开成之间朝廷政治斗争的映射,从中不仅可见杜牧的个人性格和政治态度,而且也清楚的折射出事变后士人的处境和心态。
然而,杜牧在诗中却对当时最为敏感的宦官专权问题讳莫如深,避而不谈。
在诗的最后,他袒露了自己忧谗畏祸的心理“常欲雪幽冤,于时一裨补。
拜章岂艰难,胆薄多忧惧”。
明知好友是冤屈的,却不敢上书为好友洗脱冤屈,害怕因此触怒宦官。
昔日性格开朗,能在末世中用忧郁的笔调透出清丽俊朗的风调的杜牧,竟然也因时局变得谨小慎微。
可见,晚唐的政治对诗人的创作有极其深厚的影响。
整个诗坛显现出抑郁悲凉的色彩,且多数为怀古咏史之作,已经找不到盛唐诗歌的那种“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那种气势磅礴的气象。
二、清理俊俏,秾艳感伤“小李杜”在特殊的政治时代里,沾染了当时进士阶层的“浮薄”之气和躁进之心,因此他们一生既发壮志于苍穹,有寄闲情与风月。
从小李杜看晚唐诗歌新变
从小李杜看晚唐诗歌新变摘要: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两位重要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有了内容和诗风上的突破,是晚唐诗歌的杰出代表,他们对晚唐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后人的影响很大。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中的巨擘,他的咏史诗就是晚唐诗歌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杜牧的古体诗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二人的咏史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是不可替代的,本文通过李商隐和杜牧的咏史诗来分析他们二人的诗歌特色,从而看到整个晚唐诗歌的新变。
关键词:小李杜晚唐诗歌咏史诗比较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时期的两位重要诗人。
他们的作品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有了内容和诗风上的突破,是晚唐诗歌的杰出代表,他们对晚唐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步,对后人的影响很大。
他们被后人并称为“小李杜”,足以看出他们作品的价值以及他们在后人心中的地位。
他们两位的咏史诗都写得十分精彩,其实只要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算得是广义上的咏史诗。
咏史诗虽发端于秦汉时期,但唐代才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晚唐就出现了像杜牧、李商隐这样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中的巨擘,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成就颇高,他的咏史诗就是晚唐诗歌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杜牧的古体诗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那远大的抱负、坎坷的经历、敏锐的才思和旷达的性格使其诗歌形成了“雄姿英发”、“清新俊逸”的鲜明风格。
通过对它们作品的解析,特别是咏史诗,分析整个晚唐诗歌的艺术特色,并与初唐、中唐诗歌特色进行比较,从而看到晚唐诗歌的发展与新变。
一、李商隐的诗歌特色(一)、李商隐的咏史诗李商隐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而且还借古讽今。
他的咏史诗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这样一来,他的咏史诗就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量,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写作手法,这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小李杜的诗作诗风
小李杜的诗作诗风如下:
1.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擅长诗歌写作,骈
文文学价值颇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
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
大和末,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
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2.杜牧的创作风格: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才能,尤以散文的创作最为突出,在
晚唐宋初就已有了不小的名气。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只此一人而已。
如需更多关于“小李杜”的信息,建议阅读唐诗鉴赏辞典或相关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唐诗风在“小李杜”诗中的体现
唐太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后,曾经盛极一时、雄踞一方的唐王朝逐渐没落。
在位的皇帝只是摆设,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外戚专权的局面形成。
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
而此时的诗坛受到政治的影响,诗歌也出现了“夕阳西下”“大不如前”的趋势,但并非一片萧条、毫无成就。
正是在这种政治形势恶化;百姓生活贫困、饥寒交迫的形势下,现实主义的诗歌在晚唐得到了蓬勃发展。
涌现了名传千古的“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甫。
他们二者的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为世人所传诵。
一、中兴梦断,士气消沉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势力一落千丈,中央政权受到严重威胁和削弱。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倾轧。
外患四起等严峻形势,成了晚唐诗人才子心中无法抚平的沉痛。
中兴王室曾努力过想要重振朝纲,但因宦官朋党相互勾结,这场中兴之梦中就像甘露一样稍纵即逝。
黑暗混乱的时局使贤士遭殃,奸佞之徒更加狂妄自大、无法无天。
杜牧在《昔时文皇帝三十二韵》中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贤人志士当时的处境:“每虑号无告,长忧骇不成。
随行唯跼脊,出语但寒暄”他的《李甘诗》是甘露事变后为怀念友人李甘而作。
此诗正是文宗、开成之间朝廷政治斗争的映射,从中不仅可见杜牧的个人性
格和政治态度,而且也清楚的折射出事变后士人的处境和心态。
然而,杜牧在诗中却对当时最为敏感的宦官专权问题讳莫如深,避而不谈。
在诗的最后,他袒露了自己忧谗畏祸的心理“常欲雪幽冤,于时一裨补。
拜章岂艰难,胆薄多忧惧”。
明知好友是冤屈的,却不敢上书为好友洗脱冤屈,害怕因此触怒宦官。
昔日性格开朗,能在末世中用忧郁的笔调透出清丽俊朗的风调的杜牧,竟然也因时局变得谨小慎微。
可见,晚唐的政治对诗人的创作有极其深厚的影响。
整个诗坛显现出抑郁悲凉的色彩,且多数为怀古咏史之作,已经找不到盛唐诗歌的那种“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那种气势磅礴的气象。
二、清理俊俏,秾艳感伤
“小李杜”在特殊的政治时代里,沾染了当时进士阶层的“浮薄”之气和躁进之心,因此他们一生既发壮志于苍穹,有寄闲情与风月。
他们品性清高、为人磊落,因而在朋党之争中左右为难、失意不遇、愤世嫉俗、找不到自己的立身之处。
难言的身世际遇、愤懑的胸中之火,倾洒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清丽俊俏、秾艳感伤的秀丽风格,单表了晚唐诗歌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