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灸(1)汇总

合集下载

中医火灸疗法

中医火灸疗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not for commercial use《自然医学》中医火灸疗法古今的火灸疗法共分14大类,共计115种,火灸疗法是我国独特的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灸疗与针刺疗法并成为针疗。

火疗的产生早于方药,就针灸而言,灸法更先于针法,关于火灸疗法的起源:(一)北京人发现火疗,据近代考古学研究证明,我国早于170万年的“元谋人”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用火,距今60万年前的“北京人”则已长期用火,先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偶尔不慎灼伤,结果却使身体另一部分病痛得到了意外的减轻和痊愈,多次重复体验,于是便主动以烧灼之法来治疗一些病痛,逐渐产生了火灸疗法。

(二)春秋战国始有记载:火灸疗法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脉》即是已知最早关于经脉的专著又是首次记载火灸疗法的医学典籍,先秦两汉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重要形成时期,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把灸疗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3官能》中指出火灸疗法适应包括外感病,内伤病,脏病,寒热病,痈疽等。

《黄帝内经》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火灸疗法的基础。

(三)东汉初步形成火灸疗法体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其内容经方药辨治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为主,其中《伤寒论》载灸法7条,《金匮要略》2条,对灸疗的应用和禁忌证较《黄帝内经》有所发挥。

(四)晋唐宋代火灸疗法趋于成熟:从两晋至唐宋,是我国针灸医学史上灸法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火灸疗法的专著是三国时期曹翁(曹操之子)所撰写的《曹氏灸方》共七卷。

晋隋时期医学家陈延之提倡火灸疗法的先驱之一,所撰《小品方》是我国古代一本重要的方书,他指出“夫针术,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皆表明:火疗简便有效,易于推广,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千金翼方》文中也载述了大量火疗内容,在火灸疗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多种隔物灸法,如隔豆鼓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等,在火灸疗法的防治范围上有了较广的扩展。

中医火灸疗法

中医火灸疗法

《自然医学》中医火灸疗法古今的火灸疗法共分14大类,共计115种,火灸疗法是我国独特的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灸疗与针刺疗法并成为针疗。

火疗的产生早于方药,就针灸而言,灸法更先于针法,关于火灸疗法的起源:(一)北京人发现火疗,据近代考古学研究证明,我国早于170万年的“元谋人”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用火,距今60万年前的“北京人”则已长期用火,先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偶尔不慎灼伤,结果却使身体另一部分病痛得到了意外的减轻和痊愈,多次重复体验,于是便主动以烧灼之法来治疗一些病痛,逐渐产生了火灸疗法。

(二)春秋战国始有记载:火灸疗法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脉》即是已知最早关于经脉的专著又是首次记载火灸疗法的医学典籍,先秦两汉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重要形成时期,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把灸疗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3官能》中指出火灸疗法适应包括外感病,内伤病,脏病,寒热病,痈疽等。

《黄帝内经》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火灸疗法的基础。

(三)东汉初步形成火灸疗法体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其内容经方药辨治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为主,其中《伤寒论》载灸法7条,《金匮要略》2条,对灸疗的应用和禁忌证较《黄帝内经》有所发挥。

(四)晋唐宋代火灸疗法趋于成熟:从两晋至唐宋,是我国针灸医学史上灸法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火灸疗法的专著是三国时期曹翁(曹操之子)所撰写的《曹氏灸方》共七卷。

晋隋时期医学家陈延之提倡火灸疗法的先驱之一,所撰《小品方》是我国古代一本重要的方书,他指出“夫针术,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皆表明:火疗简便有效,易于推广,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千金翼方》文中也载述了大量火疗内容,在火灸疗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多种隔物灸法,如隔豆鼓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等,在火灸疗法的防治范围上有了较广的扩展。

火灸(1)

火灸(1)

桑杰嘉措
药 王 山 医 学 院
《晶珠本草》
植物
帝玛· 丹增彭措 (公元19世纪)
动物
矿物
药材
味道 功能 性质 产地 用法 词藻 标本图解ຫໍສະໝຸດ 是藏医史上影响最大的药物学专著
六、振兴时期
自八十年代以来藏医学在教育、科研、制药等方面取 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县级藏医医疗机构50余家 藏医药专业人员一万一千余人 科研机构十余家 藏医药教育已成体系 制药企业几十家
四、争鸣时期
在15世纪中期,藏医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同学派争鸣的 局面,其中以强巴学派和苏咯巴学派的影响最大,也称为 南派和北派。


南 派
年尼多 杰 南杰札 桑
北 派

祖先口述

金巴医著
五、繁荣时期
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是藏医药学的繁荣时期,藏 医学的繁荣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发展,而藏药学的成就体现 在藏药巨著《晶珠本草》的问世。
《苯医四续》
二、奠基时期 藏医药学奠基时期是指公元6世纪到9 世纪中叶这一段时间。
编写了举世闻名的藏医药巨 著《四部医典》
九大名医之一 宇妥宁玛元丹贡布 (公元708—833年)
《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
根本医典 论说医典 秘决医典 后续医典
囊括了藏医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
三、发展时期主要成就
小宇妥·元丹贡布对《四部医典》进行评注和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昌狄· 降贝桑布和昌狄· 班旦措西对《四部医典》的研究和人体解剖 学做出重大贡献 俄金巴·仁钦华翻译《水银泡制经》、《耳传卫本》等医学典籍,其 门徒根据用药经验著成《药名之海洋》 唐东杰布创制出平衡人体功能的灵丹妙药洁白丸和治疗疫病的良药 红丸

火灸疗法

火灸疗法

火灸療法傳統中醫火灸療法,又稱火療、灸療、灸法,是中醫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堪稱世界醫學中的一朵奇葩。

《靈樞·官能》中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的記載。

《扁鵲心法》亦指出:“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空間醫學理論指導下的火灸療法,是集傳統中醫火灸與空間按摩手法於一體的新型療法。

以郭志辰大夫精心研製的藥酒為原料,以人體的幾個關鍵部位——頭、足、尾閭、右肩胛等為治療重點,以暢通人體空間、推動能量運行、改善功能、祛除疾病為目的。

治療時,按摩師首先對治療部位進行按摩、疏通。

然後,點燃藥酒,通過抓火,控制火的大小和溫度的高低,將火作用於人體的某一個或某幾個關鍵部位,借助酒在燃燒過程中釋放的味和熱,借助按摩師手法的滲透力,增強藥物的滲透作用,最大限度發揮藥物的作用。

第一節火灸療法基本原理火灸療法的基本原理是調整人體空間能量壓力、濃度,創造空間新動力點,推動空間能量流動,並沿公轉路線統一運行,從而改變人體物質積聚或不足。

人體物質的統一點為會陰部,能量的總出口為百會。

這就形成人與自然統一的總路線,即百會至會陰的中心空間通道。

這兩個空間通道的暢通,則為人體整體細胞開合運動正常創造條件,這就是“調功能,祛其疾”。

第二節火灸的主要部位及原理火灸療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創造能量、創造物質混化異化的空間,從而調整人體空間壓力、濃度的變化,同時,這也是人體的新動力點,利用這個原理推動人體空間能量流動,並沿著公轉路線統一運行來改變物質運動。

人體物質的統一點為會陰部,能量的總出口為百會。

這就形成人與自然統一的總路線,即,百會至會陰的中心空間通道。

這兩個空間通道的暢通,則為人體整體細胞正常開合運動創造條件。

這就是“調功能,祛其疾。

”目前最佳火灸之法為:第一、以掃火為佳。

其特點:溫度中和,易觀膚色之變(膚色之變,表明火力作用之程度),靈活作用。

火灸作用區,溫度均勻,能量散補均衡,此法最為舒適。

火灸疗法1

火灸疗法1

火灸疗法《火灸疗法》原为古藏文,成书年代约7世纪末。

解放前在敦煌发现后被盗往国外。

最近,我国有关部门重金购得该文的印影本。

藏医中的火灸疗法,大部分是由其继承而来,医疗效果显著,尤其对精神病、关节炎、消化不良有着特殊的疗效。

1、风邪侵入内脏引起腹呜,风邪侵入肝脏引起脾大,于第三四短肋骨的凹陷处(肝俞或魂门穴)灸七壮即可见效。

2、受风疼痛,肾脉上开,腰部骤然疼痛,肩背骨眼风郁窜痛,于短肋骨之间的胸镧文叉处(鸠尾穴)灸九壮即可见效。

3、口鼻出热气,黄水流注心脏,小儿胸症,于两乳头之间胸窝软骨分界处(肿中穴)灸七壮即可见效。

4、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两肋及胃疼痛,以及一切风邪疼痛,于胸窝软骨凹陷入(中庭穴与鸠尾穴之间)向下直接量一寸,再向左右两侧各量四指处(期门穴),灸九壮即可见效。

5、热症转为寒症,食欲不振,大使中有白毛壮物,全身发冷,小腹隐隐作痛,于胸窝软骨凹陷处向腹部直接量四指处,此处叫"胃脚"(中腕穴),灸十一壮即可见效。

6、脾脏肿大疼痛,口中出腥臭气,以及多种疼症,于腹部左右两侧的粗筋(腹内、外的斜肌、腹横肌处的大横穴)灸十一壮即可见效。

7、热症入血,寒症隐痛,腹部积水肿胀,双脚和下身冰冷,妇女产后受风发烧、浮肿、尿闭,于肚脐上侧一指处(水发穴)灸十三壮即可见效。

8、一切热症,风邪侵入三焦,妇女子宫病症,于肚脐直接向下量三指至腹腔横隔膜的缝隙处(关元穴),灸九壮可见效。

9、风症及黄水引起双脚红肿作痛,黑白佝偻坠入下肢,长期不能支起而且疼痛,肾积黄水引起水肿,于跨骨关节处(环跳穴),灸十壮即可见效。

10、佝偻聚和于下肢,肛门疼痛,腹泻,于脊椎末节粗骨突起的交界凹陷处,灸十壮即可见效。

11、旧热症,妇女经血不止,白带频流,于脊椎末节灸五壮即可见效。

12、男性生殖器无举,不能行走,黄水全部坠入下肢,腰部以下疼痛无力,于膝关节外侧、大腿绷紧后大腿左右鼓起的股直肌的缝隙处(风市穴),各灸九壮即可见效。

藏医火灸疗法

藏医火灸疗法

火灸的穴位
头部穴位(正面 背面 侧面) 前身穴位 背部穴位 上肢穴位 下肢穴位
白会
此穴因是肌肉、骨、脑三者之脉络所在处,灸治 隆引起的头昏、昏厥倒仆、神志不清、健忘等。
后卤
灸治瘟热引起的中风、健忘、头晕、全身麻木、 目黄、哈欠频繁等症。
枕骨上穴
灸治鼻塞,视力模糊等症。
风府
灸治隆病所致的癫狂、昏厥、头晕、全身麻木等
适应症
• 凡是食欲不振、胃火衰弱、浮肿、寒性水 肿、寒性痞瘤、寒性赤巴病、头部及四肢 黄水充斥、热痈和骨痈、炭疽、虚热、癫 狂、痫症、昏仆不省人事、一切白脉病以 及热病断后均可用火灸治疗。 总之,对隆、培根所致的一切寒性疾病, 特别是白脉和黑脉病、黄水病、直候病、 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疗效显著。
风池
灸治癫狂、多语、昏厥、中风、眼翳等症。
百会 卤门 前额发际穴 印堂
沙眼穴
印堂上穴 地仓 人中 承浆 颌缝穴
风池穴 喉纹穴 耳前动脉穴 太阳穴
耳孔前穴
耳尖后穴 耳前颌骨穴 齿脉穴 耳后脉穴 耳后凹陷穴
腕尺骨端穴
肘鸡突穴 羊尾穴
白脉穴
黑脉穴
肩纹穴
腕侧脉穴 色那穴
肺岗穴 肾带脉穴
脓穴
胛中穴
肝脾穴
禁忌症
• 在病症上,对赤巴热病、一切血液病等任 何瘟热引起的疾病禁止施灸。 • 在部位上,眼睛等五官及男女在脉即男性 会阴的左侧脉、女性会阴右侧脉和耻骨阴 毛中间的动脉等处禁灸。 • 在时间上,饱食后,胃肠等六腑部位也应 禁止施灸,下雪风寒天气不宜施灸。另外, 还要避开八卦九宫忌日和体内神魂巡行的 部位施灸。
术后注意事项
• 灸后禁止立即饮水,七日之内禁食腐坏或 酸性食物。 • 禁忌风寒、剧烈运动、发汗和白昼睡觉等。 • 灸后不宜饱食,嗅闻皮毛等的焦味和秽气。

艾灸的40种灸法组图

艾灸的40种灸法组图

艾灸的40种灸法组图
1、督灸:督脉膀胱经加强隔姜灸法
2、脐灸面碗灸法
3、膏灸工形灸
4、隔姜灸铺灸法
5、苇管器灸法
6、大椎隔葱灸
7、隔药灸之隔附子饼灸
8、背部大铺灸治疗
9、外关隔姜灸
10、颊车穴隔姜灸
11、腹部蒸灸
12、腹部十字灸
13、腹部圆形灸
14、关元气海隔姜灸
15、督脉一字通阳灸
16、骑竹马灸
17、百会隔饼灸
18、葫芦灸
19、麦粒灸
20、随身灸
21、温灸器灸
22、铺灸片区灸
23、普通隔姜灸
24、温针灸
25、隔核桃眼睛灸
26、雷火灸
27、热敏灸
28、热敏灸双点灸
29、热敏灸三点灸
30、隔盐灸
31、隔蒜灸
32、长蛇灸
33、雀啄灸
34、回旋灸
35、循经往返灸
36、普通温和灸
37、苏氏掌灸
38、七星灸
39、疤痕灸
40、魔灸罐灸
41、腹部带脉塑形灸
近期精彩课程如下,点击蓝色字体查看详情
一、5月5日济南骨旋移·单指定点复位法临床应用研修班
二、5月10日济南腹针疗法与宗筋落脏理论的结合运用
三、达摩一百零八手法暨中医正骨及治疗脏腑病症临床应用研修班
四、5月15日北京毫刃针筋膜快速无痛松解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
五、董氏奇穴特色针灸疗法
六、5月13日广州小儿推拿手法临床应用精华班
七、5月15日北京毫刃针筋膜快速无痛松解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李吉尚骨旋移复位法速效治疗膝关节痛_腾讯视频
王军旗毫刃针治疗膝、踝关节疼痛及肩部疼痛_腾讯视频。

火灸疗法赶酒火疗法药火灸

火灸疗法赶酒火疗法药火灸

火灸疗法*赶酒火疗法*药火灸5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烘烤食物或取暖等使用火的过程中、发生灼烧,结果使原有的病痛减轻或消除,于是主动用火烧灼以治疗更多的病痛,这便是火疗最早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的各路分支,藏中医、苗中医等火疗技术更广泛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火疗已广泛应用于美容、减肥、养生、治疗,且效果显着。

中医循经火疗技术依据经络、穴位、阴阳平衡理论,激活机体的特定穴位,促进经络运行,使经脉精气充盈,理顺气身藏府相克、相生、相乘、相悔的变证关系。

中医火疗技术通过经络对脾脏的调理,促使机体储备的多年脂肪被充分调动,将脂肪细胞里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释放出来,供人体使用,从而使脂肪细胞消失;并通过经络调整人体原有脂肪的分布,使女性的曲线没得以体现,因而具有减肥塑身的作用。

中医火疗技术可通过肾脉和脊柱穴对人体肝、肾、肺脏穴的调整,是外在斑淡化直至消失,腰部的风湿,类风湿痛,酸,胀,迅速减轻而消退。

火疗技术通过对任脉及腹穴的调整,可使胃寒、胃胀、胃痛迅速消失,宫寒、宫冷马上消退,性欲增强。

中医火疗将自然减肥疗法和自然美容疗法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健康的具有养生作用的中医疗法。

同时,他适用于男性,对于男性腰酸乏力、头晕耳鸣、前列腺炎等效果显着。

火疗养生的优点火疗是传统中医火灸疗法的简称,火灸疗法是我国独特的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疗养生是通过在全身特定部位燃烧大火的形式来达到身体五行疗养、强健体内脏器、祛病强身的一种新方法。

按摩师通过点、推、揉、旋、拉等技术动作并加以药敷火疗,使体内血液加速循环,增加机体代谢,让脂肪有效转化、分解,增强体内脏器的作用。

火疗养生可起到减肥、祛寒、化解疲劳的作用,对缓解腰部酸胀、肩椎炎、脊椎炎、头昏、脑涨、失眠、肾虚、胃寒、胃胀、排毒养颜、风湿疼痛、痛经、宫寒等非常有效。

火酒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9 9 4年以来应用火酒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藏医火灸疗法

藏医火灸疗法
藏医火灸疗法
• 火灸的概念 • 火灸历史渊源 • 火灸的种类 • 适应症 • 禁忌症 • 术后注意事项 • 功效 • 火灸的穴位
火灸的概念
• 火灸是五种藏医传统外治法之一。所谓外 治法,是以体外察诊,明体内病因,息病 痛之法。火灸是在既定穴位或痛点用艾炷 烧熨,利用(火之热力及)药物作用将隆 病和寒性疾病平息于发病部位,达到根除 寒症和部分热症的治疗方法。
火灸的历史渊源
• 原始时期火灸疗法的雏形 • 天竺医学的火灸疗法传入西藏 • 敦煌医学残卷中对火灸的记载 • 以《月王药疹》为代表的早期医书记载 • 《四部医典》对藏医火灸疗法的基础奠定
火灸的种类
一、艾灸 二、烙疗 三、霍尔火灸 四、天竺火灸 五、神变火灸 六、神奇火灸 七、缘份空行母火灸 八、汉地火灸
禁忌症
• 在病症上,对赤巴热病、一切血液病等任 何瘟热引起的疾病禁止施灸。
• 在部位上,眼睛等五官及男女在脉即男性 会阴的左侧脉、女性会阴右侧脉和耻骨阴 毛中间的动脉等处禁灸。
• 在时间上,饱食后,胃肠等六腑部位也应 禁止施灸,下雪风寒天气不宜施灸。另外, 还要避开八卦九宫忌日和体内神魂巡行的 部位施灸。
火灸的穴位
头部穴位(正面 背面 侧面) 前身穴位 背部穴位
上肢穴位 下肢穴位
白会
此穴因是肌肉、骨、脑三者之脉络所在处,灸治 隆引起的头昏、昏厥倒仆、神志不清、健忘等。
后卤
灸治瘟热引起的中风、健忘、头晕、全身麻木、 目黄、哈欠频繁等症。
枕骨上穴
灸治鼻塞,视力模糊等症。
风府
灸治隆病所致的癫狂、昏厥、头晕、全身麻木等
பைடு நூலகம்
适应症
• 凡是食欲不振、胃火衰弱、浮肿、寒性水 肿、寒性痞瘤、寒性赤巴病、头部及四肢 黄水充斥、热痈和骨痈、炭疽、虚热、癫 狂、痫症、昏仆不省人事、一切白脉病以 及热病断后均可用火灸治疗。 总之,对隆、培根所致的一切寒性疾病, 特别是白脉和黑脉病、黄水病、直候病、 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疗效显著。

民间中医火功疗法集锦及灸法精要

民间中医火功疗法集锦及灸法精要

民间中医火功疗法集锦及灸法精要民间用火为引治疗疾病的方法甚多,如火罐、火攻、油火、火针、灯火、烧艾、火灰碗等,被称之火功疗法。

火功疗法在民间流传甚广,具简、便、廉、效的特点,群众易于接受。

现将几种常用火功疗法简介如下:一、火攻疗法火功疗法是民间医生用来治疗病的一种方法,作用快,疗效满意,独具一格,深受患者欢迎。

(一)药物配制:大血藤20克,剥皮血20克,鸡血藤30克,透身汉20克,野烟10克,青木香15克,四两麻10克,高梁七15克,荞麦七15克,五步蛇30克(可用银环蛇小者一条或三七6克代之),上药均为干品,切成薄片,放入广口瓶或瓦缺罐中,加入烧酒(60度左右),一天震摇2-3次,浸泡十天使用。

(二)使用方法:医生令病人患部显露,净浸泡好的药酒倒入碗中,药量根据病情而定,少则50毫升,用火烧碗中之药酒,这时医生用右手伸入药中取出酒火,速将手中之火焰在患部及周围烫、摸、揉、拍、打,并以左手助之。

反复取火烫、摸、揉、拍、打约15分钟左右,每日一次。

患者治疗一次后就感患部舒适轻快,疼痛减轻。

一般用一至二次可见明显效果。

(三)使用范围:本疗法以治疗风气病为主。

适用于风湿麻木、冷骨风、骨节风、寒气内停、半边风等。

(四)本疗法的作用是:给皮肤直接加温,汗窍舒张松开,使药物经皮肤毛孔透达病处,再加上揉、烫、拍、打能使局部风寒湿走散,达到行血气、舒筋止痛之功。

二、踩油火疗法踩油火民间又叫犁上水。

(一)使用方法:医生用铧口一只(又叫犁尖),放在火中烧红,取出,将菜油或桐油喷在铧口上,油当即起火,速用燃烧之火烧烤患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亦有把菜油或桐油煎沸,医者用手蘸点冷水,然后到热油锅中摸油在患者疼痛部位拍打揉按,每次5至10分钟,日一次。

(二)适应症:适用于风气病、肚子痛、寒湿而致的骨节痛、冷骨风、风湿麻木、肩膀骨节酸痛等。

(三)注意事项;用油火或煮沸之油在患者身上烤或摸搽,要注意不要烧伤患者皮肤,有发烧或关节红肿的不适宜本方法治疗,小儿一般不用本方法。

灯火灸手法及其特殊穴位的使用 (1)

灯火灸手法及其特殊穴位的使用 (1)

灯火灸手法及其特殊穴位的使用一、灯火灸施术手法1、明灯爆灸法(明火直灸法):取灯芯草1根(约10厘米长),蘸植物油并使之浸渍寸许(菜籽油、花生油、麻仁油等均可),点燃灯芯火后,以灵捷而快速的动作,对准选灸穴位,直接点触于穴位上爆灸。

一触即离去,并听到爆响“叭”之声,即告成功,此为1壮。

本法灸后局部皮肤稍微灼伤,偶然也可引起小水泡,3~4天后水泡自然吸收而消失。

本法适应症广,常用于治疗急性病症,包括小儿急性病。

民间普遍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

2、阴灯灼灸法(熄灯火燋法):取灯芯1~2根,长约10厘米,把灯芯蘸植物油点燃约半分钟即吹灭灯火,停约半分钟,待灯芯温度稍降,利用灯火余烬点于治疗穴上灼灸之,一触即起为一壮,每穴可以雀啄般地灼灸1~3壮。

本法具有安全可靠,无灼伤之弊,且疗效良好,可消除害怕心理等优点;适用于各种急性和慢性病的治疗。

3、压灯指温熨法:术者取灯芯草1~3根,蘸植物油点燃明火,然后把拇指指腹压在灯芯火上,旋即把拇指指腹的温热迅速移压在患部或治疗穴位上熨灼之;如此反复做3~5次即可。

本法属间接熨灸法,适用于婴幼儿疾患和老年、虚弱性慢性疾病。

本法具有安全可靠,无直接灼伤皮肤等优点,病人易于接受,通常多用于2周岁以下的婴幼儿,也可用于害怕灯火灼的患者。

4、灯芯炷灸法(灯芯炷明灸法):取灯芯草1~2根,用剪刀预先剪成1厘米长,此即谓“灯芯炷”。

再将剪下的灯芯炷浸在盛装植物油(菜籽油、花生油、麻仁油等均可)的器皿中;治疗时将油浸的灯芯炷稍行滴干,然后用小镊子挟灯芯炷竖直置于治疗穴位上,以火柴点燃,任其燃烧;每燃完1炷为1壮,每穴烧1~2壮为度。

本法与艾炷灸法同理,属直接着肤灸。

适用于老年人、妇人等慢性、虚损性疾病的治疗。

灸后局部皮肤微灼烧伤,可涂以龙胆紫药水,以免感染。

5、灯火隔艾叶灸法(明灯隔艾爆灸法):本法属民间间接灯火灸。

医者于术前取陈艾叶5~10片,置入盛装烧酒的器皿中浸渍湿透,施灸时将浸湿烧酒的艾叶(不可撕破)带酒贴于应灸穴位上;旋取灯芯1~2根掐长寸许,蘸上植物油,点燃明火,以稳、准、快的动作,直接灸艾叶中点,其燃明之灯火,猛一接触艾叶就会熄灭,这为1壮。

常用火热灸法

常用火热灸法

常用火热灸法第一节艾炷灸法一、艾炷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

此法古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里说:“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

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本法又分为无瘢痕灸、发泡灸和瘢痕灸三种。

(一)无瘢痕灸本法又称非化脓灸。

其操作方法是,将艾炷(施述时多用小、中艾炷)放置于皮肤上之后,从艾炷的上端点燃,当燃剩下约2/5左右,患者感到烫时,则用镊子将艾炷挟去,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或起泡后亦不致形成灸疮,不遗留瘢痕,故易为病人所接受。

临床上常用一种叫做麦粒灸的方法,它是指采用麦粒大艾炷放到穴位上直接进行施灸的方法,即先在穴位上涂些凡士林,使艾炷能粘附在皮肤而不致掉下,点火后在穴位周围轻轻拍打以减轻其灼痛感觉(因艾炷小,灼痛时间很短,病人易于接受),一般可灸3~7壮,以灸至皮肤局部红晕而无灼伤为度,灸后不用贴膏药。

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

但对昏迷,小儿及感觉麻痹的患者,应小心使用,防止发泡或灼伤皮肤。

(二)发泡灸用麦粒大小的小艾炷施术,点燃后,待病人局部出现有灼痛感后,再继续灸3~5秒钟,此时施灸部位的皮肤可见黄斑,且有汗出,隔1~2小时后,就会发泡(若灸而不发,可用热物熨之,或重复施灸),但不需挑破,令其自然吸收。

一般在短期内灸处会留有色素沉着,但不遗留瘢痕。

此法适应证同瘢痕灸,常用于贫血、眩晕等,体质较弱者多采用。

(三)瘢痕灸又称化脓灸,临床上多用小艾炷,亦有用中艾炷者。

施灸前,患者要注意取一平正而舒适的体位(一般四肢及胸腹部取仰卧位,背部取坐位或俯卧位,因灸治要安放艾炷且治疗时间较长,故患者的体位对取穴和施灸关系至为重要),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液,以增加粘附性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艾炷要求做到紧实),用线香从上端点燃,当烧近皮肤而患者有灼痛感时,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疼痛,须待每壮艾炷燃尽后,才除去灰烬,方可换炷。

用灯芯茶油烧灼穴位瑶医的火灸疗法

用灯芯茶油烧灼穴位瑶医的火灸疗法

用灯芯茶油烧灼穴位瑶医的火灸疗法一、灯草炙灯草火灸,是用灯芯茶油,点燃后快速在特定穴位的皮肤进行烧灼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廉价、快捷的特点。

施灸方法:首先选好穴位,并作记号。

局部消毒后,取灯芯草3-4cm长一根,将一端浸于茶油中(若蘸油太多可用吸水纸吸去浮油以免油滴上烫伤皮肤)。

术者用右手拇食指、捏住末浸油的一端,将蘸油的一端点燃,待火略变大时,即迅速烧灼穴位,一触及皮便立即离开,此时常有“啪”的声响,火即灭。

灸处多有粒状伤痕,应注意清洁,防止感染。

一般两天内即可自行愈合,如下愈者,局部可涂万花油或烫伤药膏即可。

适应症及取穴:1.婴儿腹泻:长强穴。

2.小儿吐泻腹痛:神阙(以盐填满,在盐上灸之),于背脊对肚脐两旁各5分处,大敦、脐周、长强、内关。

3.小儿惊风:百会、印堂、人中、承浆、脐周、神阙(隔姜灸)、曲池、合谷、少商、中冲。

4. 小儿夜哭:百会、印堂、哑门、喉下、脐周、合谷、太阳、风池、心俞、风府、神门、中冲。

5. 小儿生倒竹,于根、尾及分叉处灸之。

6. 扁桃腺炎:角孙、力高。

7. 流行性腮腺炎:角录穴。

8.鼻衄:少商穴。

9.发热:少商、中冲、十宣、大椎、合谷、曲池。

10.惊阙:人中、合谷、太冲、足三里、印堂、大椎、风池。

伴有昏迷加十宣。

11. 咳嗽:百劳、风门、肺俞、膏盲、肾俞、中脘、列缺。

12. 心悸:内关、膻中、神门、间使、足三里。

13. 昏厥:人中、少商、中冲、内关。

14.全身水肿:内关、脾俞、肾俞、期门、建里、水分、天枢、气海、章门、阳陵泉、腹溜、内关、照海、公孙。

15.头面虚肿:上星、人中、合谷。

16.腹水:支沟、膈俞、肾俞、中脘、期门、水分、天枢、气海、章门、腹溜、三里、内关、公孙。

17.四肢浮肿:曲池、内关、合谷、水分、期门、章门、足三里、腹溜、内迁、陷谷。

18. 咳嗽:百劳、风门、肺俞、膏盲、肾俞、中脘、列缺。

19. 哮喘:定喘、肺俞、膏盲、天突、中府、俞府、膻中、三里、丰隆。

火灸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火灸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火灸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火灸的操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直接火灸法:在需要进行火灸的穴位或局部上点燃中医药灸条或艾炷,让火灼热穴位,直到患者感到酸胀、温热或微痛为止,再取下灸条。

2. 隔阻火灸法:在需要进行火灸的穴位上,先涂上一层厚厚的黄土或盐水,然后点燃中医药灸条或艾炷,让火灼热穴位,直到患者感到酸胀、温热或微痛为止,再取下灸条,同时去除黄土或盐水。

3. 穴前灸法:在进行灸治前,先在患者所在位置点燃一根中医药灸条或艾炷,燃烧1-2分钟后,将灸条移向需要进行火灸的穴位上,进行正常的火灸操作。

4. 温度逐渐升高法:在进行火灸治疗时,火焰的温度应逐渐升高,以避免患者疼痛或烫伤。

可以先用小火灸治,等到患者适应后再逐渐升高火焰温度。

5. 微波火灸法:使用微波灸疗仪器,直接对穴位进行疗法,使穴位受到微波照射和微波热力作用,达到疗效。

空间医学火灸

空间医学火灸

空间医学火灸
火灸治疗
《灵枢·官能》中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

火灸疗法最大效应地发挥火、药、酒和操作手法的作用,以畅通人体空间,推动能量运行,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头部火灸
头部居人体的最高部位,为精明之府,是人体能量的最高出口处。

火灸头部,能降低头部能量的压力,软化脑血管,畅通血液循环,活跃大脑细胞。

既能调理人体全身的疾病,又可以促进开发智能。

尤其对于头部产生的病变例如:脑血栓、脑萎缩、面瘫等有良好效果。

火灸肩胛
右肩胛是人体与大自然进行能量交换、更新的通道。

通过火灸,能畅通人体上焦空间,有助于公转畅通。

此部位可以降低心肺部能量,对于心肺脏部腑疾病有显著疗效。

火灸足部
人体足部有“第二心脏”之称。

火灸足部,能推动能量上行,增强人体原动力,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推动公转运行,是治疗及保健全身各脏腑功能的重要部位之一。

火灸尾闾
尾闾是任督二脉能量循环的交接口。

火灸尾闾,能启动、增加人体的原动力,增强腹腔能量的推动力和撞击力,迅速恢复体力。

同时,火灸尾闾,可以降低头部压力,疏散上焦特别是肺部的高能量,顺畅外焦空间,促进“金生水”的生理功能。

火灸的主治功能主治

火灸的主治功能主治

火灸的主治功能主治1. 缓解疼痛•火灸可以通过刺激皮肤表面的感受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疼痛。

•火灸还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使疼痛信号被抑制,并促使身体释放内源性止痛物质,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2. 改善血液循环•火灸可以通过温热的刺激作用,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量,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各器官的供氧和营养。

•火灸还可以通过刺激肌肤,提高肌肤的温度,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淋巴循环,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提高免疫力。

3. 解痉镇痛•火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达到解痉镇痛的作用。

•火灸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神经兴奋性,缓解痉挛性疼痛,减少不适感。

4. 调节内分泌•火灸刺激穴位,可以通过激活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荷尔蒙的分泌平衡,调整身体的内分泌状态。

•火灸还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改善身体的适应能力,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

5. 提高免疫力•火灸可以通过刺激皮肤表面的感受器,增强免疫系统的防御力,提高身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能力。

•火灸还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理气血,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6. 促进新陈代谢•火灸可以通过温热刺激,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组织的氧气供应和营养供应,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火灸还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体内各种生理过程,提高能量消耗和代谢率,促进脂肪的分解和燃烧,达到减肥的效果。

7. 缓解炎症•火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气血循环,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火灸还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免疫细胞的运输和达到炎症部位,加速炎症的吸收和愈合。

8. 改善睡眠质量•火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平衡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压力和焦虑,改善睡眠质量。

•火灸还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脑内多巴胺的分泌,提高睡眠调节的平衡性,帮助入眠和保持睡眠的稳定。

总结:火灸具有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解痉镇痛、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炎症和改善睡眠质量等主治功能。

火灸-本世纪新型疗法

火灸-本世纪新型疗法

火灸-本世纪新型疗法火灸疗法传统中医火灸疗法,又称火疗、灸疗、灸法,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堪称世界医学中的一朵奇葩。

《灵枢·官能》中有“针所不為,灸之所宜”的记载。

《扁鹊心法》亦指出:“人於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餘年寿矣”。

火灸疗法,是集传统中医火灸与空间按摩手法於一体的新型疗法。

以郭大夫精心研製的药酒為原料,以人体的几个关键部位——头、足、尾閭、右肩胛等為治疗重点,以畅通人体空间、推动能量运行、改善功能、祛除疾病為目的。

治疗时,按摩师首先对治疗部位进行按摩、疏通。

然后,点燃药酒,通过抓火,控制火的大小和温度的高低,将火作用於人体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关键部位,借助酒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味和热,借助按摩师手法的渗透力,增强药物的渗透作用,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作用。

第一节火灸疗法基本原理火灸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调整人体空间能量,也就是创造能量、创造物质混化异化的空间,从而调整人体空间压力、浓度,创造空间新动力点,推动空间能量流动,并沿公转路线统一运行,从而改变人体物质积聚或不足。

人体物质的统一点為会阴部,能量的总出口為百会。

这就形成人与自然统一的总路线,即百会至会阴的中心空间通道。

这两个空间通道的畅通,则為人体整体细胞开合运动正常创造条件,这就是“调功能,祛其疾”。

第二节火灸的主要部位及原理目前最佳火灸之法為:第一、以扫火為佳。

其特点:温度中和,易观肤色之变(肤色之变,表明火力作用之程度),灵活作用。

火灸作用区,温度均匀,能量散补均衡,此法最為舒适。

第二、用火后期,餘火有力,则以毛巾敷之,气功效火力增加,压力浓度加强,味沉厚,可加强细胞开合。

由於此法散热慢,火力强,极易伤其皮肤,损其正气。

故,不宜时间过长,常见用於火灸结束期。

以上两法,需辨证施用,灵活把握,自然疗效极佳。

火灸各部位之功效一.头部醒脑开窍,醍醐灌顶,天人相应,心身康健。

火灸的功效与作用

火灸的功效与作用

火灸的功效与作用火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火灸是通过燃烧草药,使其产生温热刺激作用,从而刺激和调节人体经络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火灸有着丰富的功效和作用,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火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火灸时,草药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够扩张血管,使血液得以更顺畅地流通。

当火灸作用于人体的特定穴位时,可以增加该穴位周围的血供,提高血液的供应量,促进氧气和养分的输送,有利于增强细胞的新陈代谢,消除或减轻疼痛和炎症的症状,促进伤口的愈合。

其次,火灸还能够调节气血运行。

中医理论认为,火灸能够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调和气血。

当火灸作用于特定的穴位时,能够激活经络,畅通气血,调节人体内的阴阳气血,进而改善疾病状态。

比如,在面部火灸中,可以通过刺激面部经络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使面部光滑细腻,提高面部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

火灸还有促进免疫力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火灸能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火灸时,草药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够提高机体的体温,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液流动,增加白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研究还发现,火灸对于调节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火灸还能够促进新陈代谢。

火灸作用于穴位时,能够通过热量的传导和刺激,促进细胞内物质的代谢,加速细胞的更新和修复。

研究发现,火灸能够增加细胞内ATP的含量,提高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再生,对于刺激伤口的愈合、减少疤痕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火灸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在火灸诊疗中,经常会采用“热痛疗法”来缓解疼痛症状。

火灸时,草药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血和缺氧状况,减轻痛觉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同时,火灸还能够促进体内内啡肽的分泌,起到镇痛的作用。

火灸也能够起到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火灸疗法

火灸疗法

火灸藏医火灸,帝玛·丹增彭措的《火灸教诲明示·白晶鉴》和居·米旁的《医学全集》中载:“火灸种类二十三种之多。

”可见藏医火灸种类较多。

但粗分则为二大类,即艾灸法与非艾灸法。

在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是艾灸法,现将各种灸法,简介如下:1.艾灸法艾灸是在一定的穴位或痛点上面置放艾炷,点燃,用以清除隆病和寒性疾病的一种峻治法。

有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的特点,是藏医火灸中最常用的一种灸法。

艾灸疗法是藏医最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艾绒根据病症不同,做成大小不一的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该疗法是藏族医务人员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医和外来医学的精华,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经验,使之日臻完善。

灸法应用广泛,每位藏医艾绒随身带,大部分病症必施灸疗。

藏医灸疗的精华则是化脓灸。

藏医艾灸疗法是以藏医药理论为基础,在选穴、适应症、禁忌症、方法上和中医有不同之处,对某些疾病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1)艾叶种类:《晶珠本草》载:“艾草有野艾、草艾和小艾三种。

其中野艾冠厚实,呈花形,茎短小;草艾生长于草甸沼泽地带,叶对生,花黄白”。

野艾花叶茂盛,做艾炷较好。

草艾分大小两种。

其中小艾不适于艾灸,大艾生于田梗地头,或种植于家园,枝高叶大,也可用于做艾炷。

(2)艾叶采集时间:医学《后续》中载:“秋季三个月为采艾最佳时期”。

每年七、八、九三月的初一至十五日时期艾叶和花朵生长茂盛,无籽,枝叶不宜断残,这时采集为最佳。

(3)艾绒制作方法:将采集的艾叶、花朵晒干后;用木棍槌成绒状(不槌断艾叶),清除杂质及土石等物,再用点燃的等题或后古特奖若枝条轻轻烧烧艾缴并立即用手揉搓,直到艾绒变成墨绿色。

之后,最好在水中浸泡三日,喷洒麝香水,晒干后槌成易燃艾绒,包入纸中搓卷成粗细不等的艾条。

根据用处和病情的不同,切成大小不等的头尖底圆、易于放置和燃烧的艾炷。

(4)艾炷大小:用于脊椎各穴,以食指尖大小为宜;头部和四肢及前身各穴,以小指尖大小为宜;失血需要封闭脉道者,以扁圆如羊粪粒大小为宜;用于肿疮和痞瘤等肿块坚硬疾病,以中等诃子尖大小为宜;灸小儿的剑突穴位或其它穴位,以豌豆粒大小为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 绒 制 作方 法
▪ :将采集的艾叶、花朵晒干后;用木棍槌成绒状(不槌断 艾叶),清除杂质及土石等物,再用点燃的等题或后古特 奖若枝条轻轻烧烧艾缴并立即用手揉搓,直到艾绒变成墨 绿色。之后,最好在水中浸泡三日,喷洒麝香水,晒干后 槌成易燃艾绒,包入纸中搓卷成粗细不等的艾条。根据用 处和病情的不同,切成大小不等的头尖底圆、易于放置和 燃烧的艾炷。
南杰札 桑
祖先口述
争鸣
金巴医著
五、繁荣时期
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是藏医药学的繁荣时期,藏 医学的繁荣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发展,而藏药学的成就体现 在藏药巨著《晶珠本草》的问世。

桑杰嘉措





《晶珠本草》
植物
帝玛·丹增彭措
(公元19世纪)
动物
药材
矿物
味道 功能 性质 产地 用法 词藻 标本图解
《苯医四续》
二、奠基时期
藏医药学奠基时期是指公元6世纪到9 世纪中叶这一段时间。
编写了举世闻名的藏医药巨 著《四部医典》
九大名医之一 宇妥宁玛元丹贡布 (公元708—833年)
《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 根本医典 论说医典 秘决医典 后续医典
囊括了藏医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
三、发展时期主要成就
小宇妥·元丹贡布对《四部医典》进行评注和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昌狄·降贝桑布和昌狄·班旦措西对《四部医典》的研究和人体解剖 学做出重大贡献
艾炷大小
▪ :用于脊椎各穴,以食指尖大小为宜;头部和四肢及前身 各穴,以小指尖大小为宜;失血需要封闭脉道者,以扁圆 如羊粪粒大小为宜;用于肿疮和痞瘤等肿块坚硬疾病,以 中等诃子尖大小为宜;灸小儿的剑突穴位或其它穴位,以 豌豆粒大小为宜。
艾灸穴位
▪ )藏医施灸,一般都有固定的穴位。穴位可分为两类,
藏医适宜技术——火灸疗法
天祝县藏医院 马周加
1. 历史及现状
2. 三大学说
藏医三大学说
五源学说 三因学说 寒热学说
3. 树喻图
1、藏医药学发展之萌芽时期
藏医药学萌芽时期是指从远古到公元6世纪 的这一段时期,这一时期是原始藏药和医疗经验 积累阶段。
象雄文化遗址
《苯医四续之根本医典》
传 承 者
第一位藏族医学家 杰普赤西(约公元前1800年)
艾叶种类
草 艾
野艾 小艾
▪ 野艾冠厚实,呈花形,茎短小;草艾生长于草甸沼泽地带,叶对生, 花黄白”。野艾花叶茂盛,做艾炷较好。草艾分大小两种。其中小艾 不适于艾灸,大艾生于田梗地头,或种植于家园,枝高叶大,也可用 于做艾炷。
艾叶采集时间
▪ 医学《后续》中载:“秋季三个月为采艾最佳时期”。每年七、八、 九三月的初一至十五日时期艾叶和花朵生长茂盛,无籽,枝叶不宜断 残,这时采集为最佳。
藏 医火灸的种类


藏医火灸,帝玛·丹增彭措 的《火灸教诲明示·白晶鉴》
灸 法
和居·米旁的《医学全集》
中载:“火灸种类二十三
种之多。”可见藏医火灸
种类较多。但粗分则为二
大类,即艾灸法与非艾灸
法。在临床上常用的主要 是艾灸法,现将各种灸法, 简介如下:
非艾灸法
艾灸法
▪ 1.艾灸是在一定的穴位或痛点上面置放 艾炷,点燃,用以清除隆病和寒性疾病 的一种峻治法。有使用方便、效果显著 的特点,是藏医火灸中最常用的一种灸 法。 艾灸疗法是藏医最常用的外治 法之一,它是将艾绒根据病症不同,做 成大小不一的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 位上施灸,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该疗法是藏族医务人员在自己实践的基 础上,不断吸收中医和外来医学的精华, 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经验,使之日臻完善。 灸法应用广泛,每位藏医艾绒随身带, 大部分病症必施灸疗。藏医灸疗的精华 则是化脓灸。 藏医艾灸疗法是以藏医药 理论为基础,在选穴、适应症、禁忌症、 方法上和中医有不同之处,对某些疾病 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是藏医史上影响最大的药物学专著
六、振兴时期
自八十年代以来藏医学在教育、科研、制药等方面取 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县级藏医疗机构50余家 藏医药专业人员一万一千余人 科研机构十余家 藏医药教育已成体系 制药企业几十家
天祝藏医院
藏医药科研机构
英国藏学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美国藏医协会
瑞士博德玛藏药公司
俄金巴·仁钦华翻译《水银泡制经》、《耳传卫本》等医学典籍,其 门徒根据用药经验著成《药名之海洋》
唐东杰布创制出平衡人体功能的灵丹妙药洁白丸和治疗疫病的良药 红丸
四、争鸣时期
在15世纪中期,藏医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同学派争鸣的
局面,其中以强巴学派和苏咯巴学派的影响最大,也称为
南派和北派。
学派




年尼多 杰
中国有藏医药科研机构10余家
藏药抗菌药、保健药开发研究
藏药质量标准及有效成分研究
心血管、肿瘤、癌症研究
在资源保护、栽培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藏医唐卡
悠久的历史,最早的绘制于1300年前 风格独特, 采用独一无二的藏族绘画艺术绘制 内容丰富,囊括了整个藏医药学的内容
藏医火灸的历史
▪ 起源于民间的藏医火灸不是 单纯的某一民族医学,而是具 有多民族医学内容的综合医书。 是藏汉医药学与印度医学相结 合的产物。藏医火灸疗法的历 史非常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 公元前100年。在公元8世纪时 期,藏医火灸已经有了大量的 文字记载。至清代,藏医学家 帝玛·丹增彭措所撰《火灸教诲 明示·白晶鉴》一书是火灸长期 临床实践的结晶,从适应证和 禁忌症、灸法、次数、术后注 意及功效等八个方面进行论述, 其记载的穴位达322个。可谓是 集藏医火灸之大成。
火 灸的概念
▪ 藏医火灸法又称藏医火灸疗法。火灸是五种藏医传统外治 法之一。藏医外治法分缓治法和峻治法两种。缓治法为施 术时无甚感觉和疼痛的一种疗法,峻治法是施术时较为疼 痛的一种疗法。火灸是峻治法之一,在既定穴位或痛点用 艾炷烧熨,利用火的热力及药物的作用将隆病和寒性疾病 平息于发病部位,达到根除寒症和部分热症的一种治疗方 法。所谓隆病,是指隆(相当于中医的风、气,但含义更 广泛)的平衡失调致的病证。关于灸法的作用,藏医大师 哲巴坚赞(公元1147~1216年)在《医疗·国王宝库》中 明确指出:“于既定穴位灸之,温通气血息疾患”。针灸 学中强调灸疗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达到通调气血、平息 病痛的目的。藏医火灸虽未形成系统经络学说的理论,但 在许多经典著作中不乏这方面的类似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