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2.1 氮气与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 (3)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2.1 氮气与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 (3)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氮气与氮的氧化物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 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NO2的性质。

3. 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 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 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 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氮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引入】分析下图并讨论:氮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板书】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 氮气【讲述】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

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

故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的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演示实验】 在一个空矿泉水塑料瓶距瓶底10 cm 处,对称地钻两个小孔,然后放在感应圈上,将感应圈的两根极针通过小孔插入瓶中,使两根极针成一条直线,且针尖之间相距0.5 cm (如图),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待矿泉水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后,加入蒸馏水, 振荡,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溶液。

【结论】在放电或高温的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不稳定,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板书】N 2+O 2 ===========放电或高温2NO (有毒、无色、难溶于水) 2NO+O 2===2NO 2(有毒、红棕色、与水反应) 3NO 2+H 2O===2HNO 3+NO【讨论】(1)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他药品和仪器自选,根据上述反应,请你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的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认识硫单质的主要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

(3)认识三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4)了解氮氧化物的主要种类,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硫和氮的氧化物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2、教学难点(1)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2)氮氧化物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硫和氮的氧化物有关的图片,如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雾霾天气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硫和氮的氧化物。

2、硫单质的性质(1)展示硫单质的样品,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

(2)讲解硫单质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的反应。

3、二氧化硫的性质(1)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硫气体,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闻其气味,总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引导学生回忆二氧化碳的性质,类比推测二氧化硫与水、碱的反应,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②漂白性实验: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现象,然后加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通过实验现象,讲解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

③还原性通过二氧化硫与氧气、氯水等的反应,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4、三氧化硫的性质简单介绍三氧化硫与水、碱的反应。

5、氮氧化物(1)氮氧化物的种类介绍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式、物理性质。

(2)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实验:将充满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立于水中,观察现象。

氮的氧化物教案范文

氮的氧化物教案范文

氮的氧化物教案范文教案:氮的氧化物一、教学目标:1.理解氮的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3.了解氮的氧化物在环境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氮的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N2O、NO、NO2、N2O4;2.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3.氮的氧化物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氮的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20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氮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是指由氮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包括N2O、NO、NO2和N2O4等。

然后,讲解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例如,N2O是一种无色气体,可溶于水;NO是一种无色气体,可溶于水,易于氧化为NO2;NO2是一种棕红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可被蓝色黄绿石英吸收,形成棕色气体;N2O4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2.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30分钟)学生学习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讲解N2O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N2O的常用名称是笑气,化学式是N2O。

然后,讲解NO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NO的常用名称是一氧化氮,化学式是NO。

接着,讲解NO2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NO2的常用名称是二氧化氮,化学式是NO2最后,讲解N2O4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N2O4的常用名称是二氧化二氮,化学式是N2O43.氮的氧化物的应用(40分钟)首先,介绍氮的氧化物在环境中的应用。

NO和NO2是大气中的常见气体,可以形成酸雨,对环境污染造成影响。

N2O也被称为笑气,广泛应用于医疗麻醉和厨房奶油等领域。

然后,介绍氮的氧化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N2O用作推进剂和火箭燃料;NO2可用作草坪和果树杀虫剂;N2O4用作液体火箭燃料和氧化剂。

四、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通过引入氮的氧化物在医学麻醉和厨房奶油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氮的氧化物的兴趣。

2.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氮的氧化物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原理和作用。

3.实验演示法:通过采取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如将两种气体混合反应,观察变化,让学生亲自参与,加深对氮的氧化物的理解。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第一章: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3. 能够分辨和识别常见的硫和氮的氧化物。

二、教学内容:1. 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定义及特点。

2. 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3. 常见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进行实验观察和演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概念。

2. 讲解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定义及特点。

3. 介绍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4. 分析常见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5. 进行实验观察和演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

2. 练习题。

3. 实验报告。

第二章: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硫的应用和危害。

二、教学内容:1. 二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2. 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二氧化硫的应用和危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进行实验观察和演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二氧化硫的概念。

2. 讲解二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3. 介绍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4. 分析二氧化硫的应用和危害。

5. 进行实验观察和演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

2. 练习题。

3. 实验报告。

第三章:硫的氧化物——三氧化硫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三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了解三氧化硫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三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2. 三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三氧化硫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进行实验观察和演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三氧化硫的概念。

2. 讲解三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

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最后综述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

本节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硫的相关知识。

教材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二氧化硫,以此为基点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等相关性质进行探讨,同时简要介绍了硫和三氧化硫。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理解起着加深巩固的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思路本节课通过空气质量日报引入二氧化硫,让学生初识so2,知道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从而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学习so2,通过实验探究污染物so2的性质、并了解酸雨的成因。

最后学以致用,对比旧知识探讨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鉴别。

三、课题二氧化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及其特征;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酸雨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及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以及敢于质疑、善于类比和迁移的学习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环境保护意识,珍爱家园——做地球的主人。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氮的氧化物的概念及特点;2. 掌握氮的氧化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3. 了解氮的氧化物在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影响;4. 认识氮的氧化物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氮的氧化物的概念和特点A. 了解氮的氧化物是指氮与氧发生化合反应产生的化合物;B. 掌握主要的氮氧化物,包括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和三氧化二氮(N2O3)。

2. 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表示A. 熟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三氧化二氮的命名规则;B. 掌握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C. 进行命名与化学式的练习。

3. 氮的氧化物在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影响A. 了解氮的氧化物与酸雨的关系;B. 掌握氮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生成与去除;C. 了解氮的氧化物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4. 氮的氧化物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A. 了解氮的氧化物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B. 了解氮的氧化物与空气污染的关系;C. 了解减少氮的氧化物排放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1. 提问法: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来观察和展示氮的氧化物的特点和变化;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氮的氧化物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1. 提出问题:你们了解氮的氧化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它们?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Step 2 概念与特点1. 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引出氮的氧化物的概念;2. 分析实验结果,介绍氮的氧化物的特点。

Step 3 命名与化学式表示1. 介绍氮的氧化物的命名规则;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氮氧化物的正确命名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Step 4 环境和生态影响1. 介绍氮的氧化物与酸雨的关系以及在大气中的生成与去除;2. 讨论氮的氧化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Step 5 工业应用和空气污染1. 分析氮的氧化物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2. 了解氮的氧化物与空气污染的关系;3. 探讨减少氮的氧化物排放的措施。

教学设计3:4.3.2 氮的氧化物 大气污染物

教学设计3:4.3.2  氮的氧化物 大气污染物

吉林市长岭县第四中学高一化学4.4.2硫和氮的氧化物一、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重要性质,硝酸工业制取原理。

2、熟悉氮在五种不同氧化物中的化合价。

二、学习重难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重要性质三、学习过程:复习:如何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两瓶无色气体?资料:信使分子—NO三位美国药理学家Robert F. Furchgott,Louis J. Ignarro和Ferid Murad摘取了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发现“NO是心血管系统的信号分子”, NO却在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机体起着广泛的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三位科学家发现NO在人体血管内具有传递信号的功能。

使血管处于持续的舒张状态,血压降低。

NO可抑制VSMC和心肌细胞增殖,维持其正常的有丝分裂;少量NO有正性心肌收缩力及心输出量的作用,并抑制白细胞粘附、浸润而减轻炎症介导的心肌细胞坏死,进而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思考1:NO被视为大气污染物,没想到它会在生命过程中又如此重要的作用,这会给我们什么启示?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思考2: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

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

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

这是为什么?2、除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氧两种氮的重要化合物,还有下列几种:科学探究: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它药品仪器自选。

1、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的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2、 你的设计对工业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实验步骤 现象解释(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将一支充满NO 2的试管倒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 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2/3,无色气体充满试管的1/3(上部)3NO 2+H 2O=2HNO 3+NO NO 2为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NO 为无色气体,难溶于水(2)制取少量氧气2KClO 3=2KCl+3O 2↑ 或2H 2O 22H 2O+O 2↑(3) (3)将氧气慢慢地通入步骤(1)的试管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气体,但气体体积逐渐缩小,液面不断上升2NO+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设计方案:练习:写出二氧化氮全被吸收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学设计7:4.3.2 氮的氧化物 大气污染物

教学设计7:4.3.2 氮的氧化物 大气污染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氮的氧化物大气污染物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熟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氮的氧化物(NO2)、硫的氧化物(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知识与方法】会对有关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归纳;在实验中培养学生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分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氮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 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对汽车尾气超标排放给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对大气造成污染的调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的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掌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大气污染物,除二氧化硫以外,还有氮的氧化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氮及氮的氧化物的有关性质。

空气的组成中含4/5的氮气,氮气的大量存在,使铁等金属在干燥的空气中不能生锈;使农作物在雷雨天气能够得到氮肥的补充。

液态氮的超低温使金属有了超导的性能,使生物细胞可以延长存活期……【思考交流】通过上述关于氮气的介绍,你对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有些什么了解? 【板书】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在放电或高温的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

N 2 + O 2=============放电或高温2NO【讲述】NO 会污染空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但是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 有扩张血管、增强免疫与记忆的功能。

【思考交流】(1)NO 对环境有一定危害,但对生命又有很大的作用,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2)你知道NO 对人体的危害的主要原因吗?【实验】展示一支充满NO 的试管,然后用注射器向其中注入空气,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氮氧化物》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氮氧化物》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氮氧化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氮氧化物的特性和重要性。

2. 掌握氮氧化物的合成与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氮氧化物的定义和分类。

2. 氮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

3. 氮氧化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氮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

2. 氮氧化物的环境和人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氮氧化物的相关内容。

2.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帮助他们理解氮氧化物的特性和应用。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氮氧化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五、教学手段1. 短视频: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研究动力。

2. 实验器材: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3. 课件和教材:借助课件和教材,进行理论讲解和知识点总结。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短视频,激发学生对氮氧化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使用课件和教材,讲解氮氧化物的定义、分类、合成方法和应用。

3. 实验探究: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加深对氮氧化物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氮氧化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氮氧化物的重要性和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七、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八、教学延伸1. 深入探究: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深入了解氮氧化物以及其他化学物质的相关知识。

2. 环保行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倡低碳生活,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但在实验探究环节,需要注意安全措施的执行,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田玉凤5页word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田玉凤5页word

教学设计
2.胶头滴管、试管、储气瓶、导管、单孔塞
教学过程设计
核心环

活动素材
环节一汽车
与环境ppt展示:2009年中国汽车销售量的图片
ppt展示:
空气质量月报氮氧化物
污染环境
的报道
教师板书
环节二酸雨
NO x 与水反应
的性质探究ppt展示:
生活、生产中的氮氧化物产生。

ppt展示:NO、NO2图片
教师演示
实验:
NO和NO2与水反应。

ppt展示
NO、NO2的性质
板演
2NO+O2=2NO2 3NO2+H2O= NO+2HNO3
演示实验:N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ppt展示:
化学方程式
环节三光化学烟雾NO x 氧化性的性质探究学生板书: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落实以氮为核心元素的含氮物质的转化和相应方程式ppt展示:
防治措施和尾气治理方法
环节四NO x
与人体健康介绍: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表彰他们关于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组
织中作为信号分子的发现"
介绍:一氧化氮养生三步法。

了解一氧化氮与人体健康,学习辩证的方法看待物质的性质与作用。

小结:研究思路:NO x的危害→NO x的化学性质→NO x的防治
研究方法:分类、比较、实验、归纳
ppt展示:
2019年诺贝尔
生理学/医学奖
关于NO的描述
板书设计。

氮及氮的氧化物教案

氮及氮的氧化物教案

氮及氮的氧化物教案教案标题:氮及氮的氧化物教学目标:1. 了解氮元素的性质、特点和应用。

2. 掌握氮的氧化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性质。

3. 理解氮的氧化物在环境和生物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幻灯片、实验器材等。

2. 教学材料:教科书、参考书、化学实验手册等。

3. 实验材料:氮气、氧气、硝酸、亚硝酸、硝酸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氮元素的重要性和应用,例如作为植物的营养元素、制造化肥和炸药等。

2. 引发学生对氮的氧化物的兴趣,例如它们在大气污染和酸雨形成中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氮的氧化物的种类和命名规则,包括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亚硝酸等。

2. 分析氮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例如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氧化还原性质。

3. 解释氮的氧化物在环境中的转化和作用,例如氮气的固氮作用和氮氧化物的大气污染效应。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展示氮气和氧气的混合反应,观察产生的氮的氧化物。

2. 演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例如它们与水和空气中的反应。

3. 展示亚硝酸的制备和性质,例如与碱的反应和亚硝酸盐的生成。

四、讨论与练习(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氮的氧化物在生物系统中的作用,例如亚硝酸盐在植物中的转化和对人体的影响。

2.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氮的氧化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性质,强调它们在环境和生物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拓展学生的知识,介绍其他氮的化合物,例如氨和硝酸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氮的氧化物的应用和环境影响。

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氮的氧化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性质,理解它们在环境和生物系统中的作用。

实验演示和讨论环节的设置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 第五章第二节 第一课时 氮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第二册

高中化学 第五章第二节 第一课时 氮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第二册

第一课时 氮的氧化物[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氮气的性质及固氮方法。

2.认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熟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自主学习氮气与氮的固定1.氮气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约占空气体积的45。

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与其他物质难以反应。

在放电或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1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

N 2与镁、氢气反应的方程式分别是:□02N 2+3Mg=====点燃Mg 3N 2;□03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2.氮的固定(1)定义:使□04游离态的氮转化为□05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2)类别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1.一氧化氮是□01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的有毒气体,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22NO +O 2===2NO 2。

2.二氧化氮是□03红棕色、有□04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05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63NO 2+H 2O===2HNO 3+NO ,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生产□07硝酸。

[特别提醒] (1)实验室里收集NO 气体是用排水集气法而不能用排空气法。

(2)检验NO 气体的方法是向气体中通入O 2(或空气),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1.实验室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能否用排水法收集NO2?为什么?提示:不能。

NO与空气的密度十分接近且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般用排水法收集;NO2易与H2O发生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如何除去NO气体中混有的少量NO2气体杂质?提示:根据NO2与H2O反应能生成NO,既能除去NO2杂质,又不引入其他杂质,故可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水的洗气瓶,然后重新收集气体。

课堂互动探究氮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1)操作方法将充满NO2、NO的试管分别倒置于水槽中,并通过导管通入少量的氧气。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试管充满水需满足的条件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试管内液面上升,持续通入适量O2,试管内可充满水V(NO2)∶V(O2)=4∶1无色气体先变成红棕色,后逐渐变为无色,试管内液面上升,持续通入适量O2,试管内可充满水V(NO)∶V(O2)=4∶3(2)相关反应原理3NO2+H2O===2HNO3+NO①2NO+O2===2NO2②由方程式①×2+②得:4NO2+O2+2H2O===4HNO3③由方程式①×2+②×3得:4NO+3O2+2H2O===4HNO3④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对原试管中盛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可能是N2与NO2的混合气体②可能是NO2气体③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④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批注点拨][解析]是红棕色气体,那么一定有二氧化氮的存在,与水反应后生成一氧化氮,所以没有充满试管,继续通入氧气,最终充满试管,则①肯定错误;③中通入足量的氧气,NO 也可以全部被吸收。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一、基本说明⒈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注明: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⒉年级:⒊所用教材出版单位:⒌所属的章节:⒍教学时间: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2.内容分析:(根据自己对化学课程标准理解和教材中有关内容的把握,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3.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预设教学情景)4.设计思路:(说明教学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内容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立教学程序和设计教学方法的)三、教学过程(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与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四、教学反思注意事项: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同时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中的值得研究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特别关注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

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

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

3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教案

3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预备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把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熟悉三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2)使学生了解可逆反映的概念,明白二氧化硫的漂泊原理。

2. 进程与方式(1)通过实验探讨二氧化硫的溶解性、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观看能力、分析能力、探讨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讨、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讨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还原性、漂白性等,体验科学探讨的进程和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及酸雨的操纵与科学处置,进一步熟悉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熟悉化学的价值。

(2)培育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提高学生对环境爱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培育学生辩证熟悉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设计实验探讨SO2的性质。

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学设计及用意)通过空气质量报表、酸雨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等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二)学生合作学习SO2的物理性质(教学设计及用意)通过学生自己观看SO2的颜色,闻气味,探讨溶解性等问题,填写下面相关表格并归纳小结SO2的物理性质。

通过学生实践探讨体验,合作学习SO2的物理性质(提示)气体的物理性质可从以下几个等方面去分析:(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毒性等)SO2物理性质小结:无色、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三)学生交流讨论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用意)将学生分成小组交流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推测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讨论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共享讨论功效。

1 试探: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从哪些方面入手①从组成上看:SO2一种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有很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样具有哪些性质②从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看:推断它应具有如何的化学性质2.讨论小结:① SO2可能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一样与水反映生成相应的酸;与碱反映生成相应的盐和水;与碱性氧化物反映生成盐)② 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的化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意识到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内化吸收】
【独立作业】
1.在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中()
A.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B.NO2只是氧化剂C.NO2只是还原剂D.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如何除去一氧化氮中混杂有的二氧化氮气体
展示二氧化氮实物及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颜色状态。教师介绍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
NO: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水,
比空气略重.
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提问:两种气体可选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二、化学性质
播放实验图片及动画,讲解三个重要的反应。
放电或高温
【板书设计】
氮的氧化物
一、物理性质
NO: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水,
比空气略重。
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二、化学性质
放电或高温
N2+ O2== 2NO
2NO+ O2= 2NO2
3NO2+ H2O = 2HNO3+ NO
三、NO和NO2的“功”与“过”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物质的性质对其用途的决定作用,运用物质性质的知识思考解决污染问题、造福人类的方法。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性质
难点: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三、学习者特征(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对氮气已有一定的认识,在本节知识中以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开始教学,以氮元素作为联系几个反应的桥梁层层深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的化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意识到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内化吸收】
【独立作业】
1.在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中()
A.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B.NO2只是氧化剂C.NO2只是还原剂D.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如何除去一氧化氮中混杂有的二氧化氮气体
听取老师的介绍
从神秘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解密“魔鬼谷”草肥花美的原因,简单介绍发生的化学反应
放电或高温
N2+ O2== 2NO
2NO+ O2= 2NO23NO2+ H2O = 2HNO3+ NO
氮气从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形成氮肥。
回顾初中学习的氮气的性质,听取教师的讲解,思考原因。
知识迁移应用,加深理解
N2+ O2== 2NO
2NO+ O2= 2NO23NO2+ H2O = 2HNO3+ NO
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功”与“过”
“过”:两者都是大气污染物
“功”:明星分子,在医学、工业上的用途
物理性质见课本91-92页
结合二者的物理性质思考、回答
观察现象、理解、记忆化学方程式
联系实际、思考、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
展示二氧化氮实物及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颜色状态。教师介绍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
NO: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水,
比空气略重.
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提问:两种气体可选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二、化学性质
播放实验图片及动画,讲解三个重要的反应。
放电或高温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物质的性质对其用途的决定作用,运用物质性质的知识思考解决污染问题、造福人类的方法。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性质
难点: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三、学习者特征(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对氮气已有一定的认识,在本节知识中以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开始教学,以氮元素作为联系几个反应的桥梁层层深入。
3.填写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对照表
前后知识的衔接,同时让学生加深此反应的理解、记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有思考的过程,为后续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做准备;
通过对比学习,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分钟时间讨论
抽查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为思维的碰撞提供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2.教学重、难点)
1.知识技能
应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认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对他们的物理性质作正确的描述,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授,学生的内化吸收、独立作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策略(方法)
对分课堂教学法讲授——内化——讨论
五、教学资源准备和辅助手段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资源应用
【讲授阶段】
故事导入:昆仑山那梭格勒河沿岸风景如画、草肥花美,然而这里却充满动物的尸骸甚至人的尸体,被称为“魔鬼谷”,原来这里是个高磁异常带,经常产生雷电,击中动物和人,可“魔鬼谷”内却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设计】
氮的氧化物
一、物理性质
NO: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水,
比空气略重。
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二、化学性质
放电或高温
N2+ O2== 2NO
2NO+ O2= 2NO2
3NO2+ H2O = 2HNO3+ NO
三、NO和NO2的“功”与“过”
授课名称
2020年XX县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参赛教学设计
课题
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氧化物
课型
新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班级
高一(100)班
参赛序号
03
授课时间
2020年10月18日
一、教材内容分析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位于非金属学习的最后阶段,是通过学习硅、氯、硫形成研究非金属的方法之后进行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既有对新知识的认知,又有对已有知识和方法的模仿、迁移与应用。是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建立元素观、转化观的重要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