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1)(含解析) 新人教版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5)(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5)一、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6分)1.某实验小组模拟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A、B两处的实验现象是:A处__________,B处__________.(2)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性.(3)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2.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废气,为了确认这种废气的组成,他们在实验室按如下装置进行了实验.(l)B装置中盛放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3)A装置和D装置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4)该小组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下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地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3.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检验:检验方法现象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4.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请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__________→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5.某实验小组探究火锅烟气中CO2、CO分别对人体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设计装置如图所示(试管中均为稀释的新鲜鸡血):实验记录:操作步骤现象Ⅰ分别向试管①、②、③中通入氧气鸡血颜色为鲜红色Ⅱ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A;停止通入A,向试管①中通入氧气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鸡血颜色不变Ⅲ向试管③中通入气体B;停止通入B,向试管③中通入氧气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鸡血颜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1)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填装置图中的序号)__________处通入.(2)试管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3)气体A为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本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火锅烟气中对人体血液供氧量有影响的是(填具体物质)__________.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6.CO和CO2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纯净物,又都是氧化物B.组成元素种类相同,但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C.它们均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得到D.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都有毒,都能致人死亡7.不能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 )A.燃着的木条B.颜色、气味C.紫色石蕊溶液 D.澄清石灰水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8.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对Cu、Fe、Mg、Ag、Al五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1)下列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2)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3)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X↑+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4)所给五种金属分别放入到相同盐酸中,写出有气泡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5)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A.滤渣中一定有Ag B.滤渣中可能有Cu和FeC.滤液中一定有Fe(NO3)2 D.滤液中一定有AgNO3和Cu(NO3)2.9.下列四个实验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 )A. B. C.D.10.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已将铁丝和银丝表面打磨).①A实验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__________排在氢前面.②B实验中,当烧杯内盛有__________溶液时,可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11.向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滤纸上可能没有铜 B.滤纸上可能含有铁C.滤液中可能含有盐酸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12.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后,小名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查阅资料1】(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Fe3O4 Fe2O3铁1538 1400 ﹣分解温度/℃熔点/℃﹣﹣1535【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查阅资料2】(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理论探讨】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__________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拓展延伸】(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_____;(2)有些食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_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3)下列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字母).A.FeO B.Fe2O3C.Fe3O4.13.某小组利用实验数据,求算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金属M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H2SO4═MSO4+H2↑.现取20g该金属样品于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编号 1 2 3 4 5加入硫酸的质量/g 100 200 300 400 500119.8 219.6 319.4 419.4 519.4烧杯中剩余物质量/g第5次实验后,烧杯中还有0.5g剩余固体.计算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5)一、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6分)1.某实验小组模拟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A、B两处的实验现象是:A处红色粉末逐渐变黑,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该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3)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3)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环境,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A处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可以观察到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该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3)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1)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Fe2O3+3CO2Fe+3CO2;还原;(3)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废气,为了确认这种废气的组成,他们在实验室按如下装置进行了实验.(l)B装置中盛放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3)A装置和D装置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A是检验废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D 装置用来检验反应中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进而推断出废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4)该小组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下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地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③(填序号,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一氧化碳是一种中性气体,不与酸或碱反应,而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气体,能与碱反应.所以我们在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时,可以选择碱性溶液.【解答】解:(1)为了确定废气的组成,我们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再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再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能使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3)A装置用来检验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D装置用来检验一氧化碳反应的产物二氧化碳.(4)我们利用洗气瓶来除去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气体时,应长管进气.同时需要收集CO,所以还是储气瓶,所以液体还应该是从长管出,所以两个管都应该通到底部.故答案为:(1)充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2)Fe2O3+3CO2Fe+3CO2(3)A装置用来检验废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D装置用来检验反应中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进而推断出废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4)③【点评】我们在检验一氧化碳气体时,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然后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我们在检验一氧化碳时,先将二氧化碳气体吸收干净.3.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检验:检验方法现象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具有可燃性,产生水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进行回答.【解答】解: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具有可燃性,产生水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答案为:检验方法现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氢气将气体点燃,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适量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气体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点评】物质的检验是初中化学的难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明确相似物质间的性质差别是解题的关键.4.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请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④③⑤⑥①②→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B中澄请石灰水变浑浊;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Ca(OH)2+CO2=CaCO3↓+H2O.【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装置连接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装置A用于检验CO的存在,把混合气体中CO2完全处理后,气体通入A装置,若玻璃管内粉末由红色变黑色同时试管中的澄清石灰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CO;装置B用于检验混合气体中含CO2,混合气体通入装置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装置C用于处理混合气体中的CO2,检验过二氧化碳是否存在后的混合气体通入装置C,CO2全部被吸收.【解答】解:(1)混合气体选通入装置B检验CO2气体是否存在,气体应由④通入从③排出B装置;然后通入装置C,处理混合气体中的气体CO2,由⑤通入从⑥排出;接下来气体通入装置A,检验CO气体的存在,气体由①进入从②排出.故答:④③⑤⑥①②;(2)B中澄请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有CO2存在;玻璃管内粉末由红变黑,说明氧化铁被还原成铁,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两处现象综合,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气体.故答:B中澄请石灰水变浑浊;Fe2O3+3CO2Fe+3CO2;Ca(OH)2+CO2=CaCO3↓+H2O.【点评】点燃可燃性气体时,由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如果设计更严谨的实验,可以将B在C后再次使用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无残留.5.某实验小组探究火锅烟气中CO2、CO分别对人体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设计装置如图所示(试管中均为稀释的新鲜鸡血):实验记录:操作步骤现象Ⅰ分别向试管①、②、③中通入氧气鸡血颜色为鲜红色Ⅱ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A;停止通入A,向试管①中通入氧气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鸡血颜色不变Ⅲ向试管③中通入气体B;停止通入B,向试管③中通入氧气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鸡血颜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1)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填装置图中的序号)a处通入.(2)试管②的作用是作对照实验.(3)气体A为CO.判断的依据是通入A后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气体A使血红蛋白(血液)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体现CO的毒性.(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本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增加CO尾气处理装置.(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火锅烟气中对人体血液供氧量有影响的是(填具体物质)CO2和CO.【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分析】根据CO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一氧化碳有剧毒,能与血红蛋白很好的结合,使氧失去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解答】解:(1)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a处通入;(2)试管②的作用是作对照实验;(3)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A,停止通入A,向试管①中通入氧气,通入A后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气体A使血红蛋白(血液)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体现CO的毒性.(4)由于CO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5)由实验Ⅲ可知该气体通入时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说明CO2对人体供氧也有影响,故答案为CO2和CO.故答案为:(1)a(2)作对照实验(答出对比的意思就给分)(3)CO通入A后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气体A使血红蛋白(血液)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体现CO的毒性(建议同时答出现象和结论;结论答气体A影响血液供氧能力给分)(4)增加CO尾气处理装置(不答CO不给分;答剩余CO直接排放、未处理等给分)(5)CO2和CO【点评】本题是实验探究题,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的知识,根据实验现象能分析出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6.CO和CO2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纯净物,又都是氧化物B.组成元素种类相同,但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C.它们均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得到D.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都有毒,都能致人死亡【考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的化学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结构决定性质;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CO和CO2组成和类别分析;B、根据CO和CO2组成和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分析;D、二氧化没有毒,但不能供给呼吸.【解答】解:A、CO和CO2都是有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都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正确;B、CO和CO2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CO中碳显+2价,在CO2中碳显+4价.故B 说法正确;C、碳与氧气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一氧化碳.故C说法正确;D、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一氧化碳有毒,能致人死亡;二氧化碳没有毒,但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浓度高了也能使人窒息死亡.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种类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虽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性质不同.7.不能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 )A.燃着的木条B.颜色、气味C.紫色石蕊溶液 D.澄清石灰水【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时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就可以了.如可利用氧气的助燃的性质.也可利用二氧化碳的灭火的性质.或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解答】解:A、燃着的木条放入两集气瓶内时,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区分二者,故不可选;B、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用闻气味、看颜色的方法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来.不可区分二者,故可选;C、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倒入气体中,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不变化的是氧气.可区分二者,故不可选;D、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气体中,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不变化的是氧气.可区分二者,故不可选.故选B.【点评】在区分两种不同的物质时,选择的药品与这两种物质反应,出现两个不同的现象,利用这两个不同的现象,将这两种物质分开.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8.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对Cu、Fe、Mg、Ag、Al五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1)下列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B(填序号).(2)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填“得”或“失”)电子.(3)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X↑+2H2O,则X的化学式为SO2.(4)所给五种金属分别放入到相同盐酸中,写出有气泡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5)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AC.A.滤渣中一定有Ag B.滤渣中可能有Cu和FeC.滤液中一定有Fe(NO3)2 D.滤液中一定有AgNO3和Cu(NO3)2.【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电子的原子在反应中一般容易失去电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总个数不变;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解答】解:(1)下列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铜用作导线.故填:B.(2)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故填:失.(3)铜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填:SO2.(4)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Mg+2HCl═MgCl2+H2↑,2Al+6H Cl═2AlCl3+3H2↑.故填:Fe+2HCl═FeCl2+H2↑,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5)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铁没有剩余,A.因为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因此滤渣中一定有Ag,该选项说法正确;B.因为铁没有剩余,因此滤渣中不含有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因为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因此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该选项说法正确;D.当铁恰好和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时,滤液中不含有AgNO3和Cu(NO3)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填:AC.【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9.下列四个实验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 )A. B. C.D.【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解答】解:A、此试管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易生锈,故A正确;B、此试管中铁只与水接触,不易生锈,故B错误;C、此试管中铁只与氧气接触,不易生锈,故C错误;D、此试管中铁与水和氧气都不接触,不易生锈,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生锈的条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已将铁丝和银丝表面打磨).①A实验的主要现象是铁丝表面产生气泡,该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铁排在氢前面.②B实验中,当烧杯内盛有硫酸铜溶液时,可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结论探究;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铜和银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解答】解:①A实验的主要现象是铁丝表面产生气泡,该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铁排在氢前面.故填: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铁.②B实验中,当烧杯内盛有硫酸铜溶液时,铁丝和银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时,铁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因此可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故填:硫酸铜.【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1.向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滤纸上可能没有铜 B.滤纸上可能含有铁C.滤液中可能含有盐酸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结论探究;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解答】解:A、因为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滤纸上一定有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如果铁过滤,则滤纸上含有铁,该选项说法正确;C、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滤液中含有盐酸,该选项说法正确;D、因为铁和稀盐酸负影视城氯化亚铁和氢气,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2.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后,小名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查阅资料1】(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冒气泡,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Fe3O4 Fe2O3铁1538 1400 ﹣分解温度/℃熔点/℃﹣﹣1535【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查阅资料2】(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理论探讨】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l535℃~l538℃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Fe3O4.【拓展延伸】(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2)有些食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3)下列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B(填字母).A.FeO B.Fe2O3C.Fe3O4.【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的化学性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北师大版)初三上册寒假作业答案化学
(北师大版)初三上册寒假作业答案化学
11.(1)分子 (2)原子 (3)原子核、质子 (4)分子、原子、电子 (5)电子 (6)质子、电子(7)质子、中子、
12.(1)物质由元素组成 (2)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3)反应物的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13.(1)白、红、(2)浓氨水易挥发成氨气,氨气不断运动到棉团上,遇到水又变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14.(2)原子内原子间有间隔 (3)原子核带正电,质量大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1.C 2.B 3.C 4.A 5.C
二、填空与简答
6.(1)3N nH2O 2Na+
(2)①6 7.73% (3)①稀有气体元素②13 26.98
三、实验与探究
7.(1)门捷列夫 (2) 12.01 S (3)A (4)118 (5)每个钠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每个氯原子的电子变成阴离子,氯离子和钠原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
8.(1)16 7 F(2)Mg2+ Ne (3)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以上就是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初三上册寒假作业答案化学,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
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寒假作业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寒假作业答案
(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二)分子原子
一、选择题 1.D 2.C 3.A 4.C 5.A 6.B 7.B 8.C 9.C
二、填空与简答
10.分子、原子、离子,氮分子;汞原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11.(1)分子 (2)原子 (3)原子核、质子 (4)分子、原子、电子 (5)电子 (6)质子、电子(7)质子、中子、
12.(1)物质由元素组成 (2)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3)反应物的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13.(1)白、红、(2)浓氨水易挥发成氨气,氨气不断运动到棉团上,遇到水又变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上文就是查字典化学网给您带来的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寒假作业答案,希望大家及时注意并了解相关动态!!!。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1)(含解析) 新人教版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1)一、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填物质类别)__________.其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液氧储存在漆成__________色的钢瓶中.(2)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A.使用清洁能源 B.燃放烟花爆竹 C.大量植树 D.推广私家汽车出行(3)下列气体中暂未计入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填序号)__________.A.NO2 B.CO C.CO2 D.SO2(4)如图分别表示某些气体的主要用途,这些气体依次是:__________A.食品包装时充入某气体以防腐B.填充霓虹灯C.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5)据报道,为保障实现国庆60周年庆典时天气晴朗,曾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已知碘化银具有的性质是:①亮黄色粉末②熔点558℃③难溶于水④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为两种单质等.请判断上述有关碘化银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操作过程如下:(1)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后,将c处的弹簧夹夹紧,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观察最明显的现象是__________;(2)待燃烧停止,__________时,将c处的弹簧夹打开,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吸入广口瓶中,水增加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3)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4)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0%,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E.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将c处的弹簧夹打开 F.操作速度慢.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C装置中大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容器内红磷足量)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A、B、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2)图A实验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量不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3)B与A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至少写一点),红磷熄灭,移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打开B的弹簧夹,注射器的活塞应停在__________mL处.(4)用C装置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5mL刻度处推至2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活塞仍返回至25ml刻度处,说明__________;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活塞最终停在__________mL 处.4.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烟尘如:__________,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气体环境造成了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__________等都与大气污染有关.5.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状况,人们正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如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__________能源,积极__________等,以保护大气.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A.氧气 B.氮气 C.洁净的空气 D.五氧化二磷 E.蒸馏水 F.矿泉水.二、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7.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其含量最多的是(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D.二氧化碳8.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场的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经常出现沙尘暴天气.请你预测当北京市出现沙尘天气时,首要污染物会是( )A.臭氧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9.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虽少,但却包含了氦;氖;氩、氪、氙等多种气体B.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不能与其它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稀有气体不仅可作保护气,而且在激光、医疗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内,不仅能使灯泡经久耐用,而且还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7分)10.请根据下面的两个流程图回答问题,部分生成物已略去,未知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1)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若A为气体氧化物,与溶液甲和溶液乙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取溶液D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D中溶质为__________(写化学式);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若A为金属单质,溶液甲为稀硫酸、溶液乙为硫酸铜溶液.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向溶液D中加入过量的金属锌,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11.物质A、B、C、D均为单质,物质A′、B′、C′、D′均为氧化物;A与A′、B与B′、C与C′、D与D′含有相同元素.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A′→C′,A+B→B′,B′+D′→D,且A与D能发生反应(注:所需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省略).(1)B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A′→C′__________;②B′+D′→D__________;③A与D反应__________.(3)若要实现D→C的转化,所需试剂是__________.(4)将A与B反应的某生成物与C’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要证明该反应确实发生,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12.A~M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C的固体俗称“干冰”,只有B、E、G是单质,①~⑤为上述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这5个反应过程中出现了“产生气泡”、“生成白色沉淀”、“固体颜色变化”、“发光放热”、“有浅绿色溶液生成”等现象.①A+B→C ②D→B+E ③C+L→F+D ④A+K→C+G ⑤G+H→E+M(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C__________、F__________.(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2)ZY2可与Z的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ZY,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3)下列关于X2Y 和 X3Y+两种粒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a.质子总数相同 b.电子总数相同 c.化学性质相同 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4)A、B、C是由上述3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G由Ca、Y和Z 3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①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②若A中不含X元素,则C→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③若A中不含Z元素,则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14.A~F分别是氢气、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六种气体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C与D在B中燃烧均能生成F,其中C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2)在一定条件下,A和D反应能生成C和水.请根据(1)和(2)推断:D为__________,E为__________,F为__________.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C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将该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将该气体点燃,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内壁上出现无色液滴,再罩一内壁上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上出现白膜,该气体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CH 4 ②CO ③H2 ④H2与CH4 ⑤H2与CO ⑥CH4与CO ⑦H2、CO与CH4.15.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对某小区下水管道中的气体样品进行研究.已知:①下水管道气体中常含有二氧化碳、甲烷、氧气、氮气、硫化氢(H2S)等成分.②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通入CuSO4溶液中,反应生成CuS沉淀和硫酸(H2SO4),从而除去H2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1)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有特殊臭味,气体中一定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___.将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通过CuSO4溶液.(2)将步骤(1)处理过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收集1小试管经过步骤(1)处理过的气体,移近酒精灯火焰,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还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1)一、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填物质类别)混合物.其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21%或.液氧储存在漆成蓝色的钢瓶中.(2)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填序号)AC,A.使用清洁能源 B.燃放烟花爆竹 C.大量植树 D.推广私家汽车出行(3)下列气体中暂未计入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填序号)C.A.NO2 B.CO C.CO2 D.SO2(4)如图分别表示某些气体的主要用途,这些气体依次是:氮气、稀有气体、氧气A.食品包装时充入某气体以防腐B.填充霓虹灯C.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5)据报道,为保障实现国庆60周年庆典时天气晴朗,曾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已知碘化银具有的性质是:①亮黄色粉末②熔点558℃③难溶于水④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为两种单质等.请判断上述有关碘化银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①②③.【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见气体的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因此空气是混合物.液态氧是淡蓝色的,因此储存在蓝色的钢瓶中.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使用清洁能源;大量植树造林;少放烟花爆竹;少开私家车等.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还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氮气能做保护气、稀有气体能做各种电光源、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因此空气是混合物.液态氧是淡蓝色的,因此储存在蓝色的钢瓶中.故答案为:混合物;21%或;蓝(2)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使用清洁能源;大量植树造林;少放烟花爆竹;少开私家车等.故答案为:AC(3)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还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故答案为:C(4)氮气能做保护气、稀有气体能做各种电光源、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故答案为:氮气、稀有气体、氧气(5)碘化银具有的物理性质是:①亮黄色粉末②熔点558℃③难溶于水;故答案为:①②③【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性质和用途,还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和物质的物理性质.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操作过程如下:(1)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后,将c处的弹簧夹夹紧,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观察最明显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2)待燃烧停止,冷却至室温时,将c处的弹簧夹打开,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吸入广口瓶中,水增加的体积约为广口瓶容积的.(3)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4)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0%,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填序号)AF;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填序号)BDE.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E.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将c处的弹簧夹打开 F.操作速度慢.【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2)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及实验结论分析操作及现象;(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4)根据实验原理及实验结论逐项分析.【解答】解:(1)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填:产生大量白烟等;(2)红磷燃烧熄灭后,要等到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否则会使结果偏小;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水会倒流约占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故填:冷却至室温;广口瓶容积的;(3)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4)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使空气溢出,结果偏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会使空气进入装置内,结果偏小;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可以完全消耗氧气,使结果准确;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不能完全消耗氧气,因此结果偏小;E.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将c处的弹簧夹打开,会使结果偏小;F.操作速度慢,会使空气溢出,结果偏大;故结果偏大的原因有:AF;结果偏小的有:BD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能够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C装置中大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容器内红磷足量)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A、B、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2)图A实验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量不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写一点即可)(3)B与A相比,优点是结果更准确,操作更简单(至少写一点),红磷熄灭,移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打开B 的弹簧夹,注射器的活塞应停在15mL处.(4)用C装置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5mL刻度处推至2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活塞仍返回至25ml刻度处,说明装置不漏气;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活塞最终停在10mL处.【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空气与水.【分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如果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都能够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解答】解:(1)图A、B、C中,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2)图A实验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量不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故填:装置漏气.(3)B与A相比,优点是结果更准确,操作更简单;红磷熄灭,移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打开B的弹簧夹,消耗氧气的体积为:50mL×=10mL,注射器的活塞应停在15mL处.故填:结果更准确,操作更简单;15.(4)用C装置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5mL刻度处推至2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活塞仍返回至25ml刻度处,说明装置不漏气;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消耗氧气的体积为:(50mL+25mL)×=15mL,可观察到活塞最终停在10mL处.故填:装置不漏气;10.【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4.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烟尘如:PM2.5,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气体环境造成了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都与大气污染有关.【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空气与水.【分析】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解答】解: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和烟尘如PM2.5.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全球气候变暖、过多的氟利昂会使臭氧层破坏、过多的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故答案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酸雨.【点评】本考点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同学们要认真掌握.5.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状况,人们正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如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以保护大气.【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空气与水.【分析】从造成大气污染的源头阐述,建议从环保治理进行解答.【解答】解: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厂废气、矿物燃料的燃烧、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因此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状况,应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故答案为:清洁;植树造林.【点评】本考点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同学们要认真掌握.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BDE,属于混合物的是CF.A.氧气 B.氮气 C.洁净的空气 D.五氧化二磷 E.蒸馏水 F.矿泉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空气、矿泉水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氧气、氮气、五氧化二磷、蒸馏水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空气、矿泉水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氧气、氮气、五氧化二磷、蒸馏水都属于纯净物;故答案为:ABDE;CF;【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二、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7.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其含量最多的是(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D.二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去分析.【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答案为:B.【点评】记忆空气成分是可以这样记忆:氧二一,氮七八,0.94是稀气,还有两个0.03,二氧化碳和杂气.8.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场的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经常出现沙尘暴天气.请你预测当北京市出现沙尘天气时,首要污染物会是( )A.臭氧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两类,有害气体中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进行解答.【解答】解:沙尘暴夹杂着大量沙尘颗粒,会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量大量增加,造成空气的严重恶化,沙尘暴天气不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和二氧化硫等气体.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了解空气污染源即可轻松解答.9.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虽少,但却包含了氦;氖;氩、氪、氙等多种气体B.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不能与其它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稀有气体不仅可作保护气,而且在激光、医疗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内,不仅能使灯泡经久耐用,而且还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性质决定用途;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即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用作光源,做制冷剂,作保护气等知识来回答本题.【解答】解:A、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总称,故正确;B、稀有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原来被称为惰性气体,因为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不能说不能,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物质反应,故错误;C、稀有气体可以用作保护气,做制冷剂,在激光、医疗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故正确;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内,不仅能使灯泡经久耐用,而且还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正确.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要熟记它的性质和用途.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7分)10.请根据下面的两个流程图回答问题,部分生成物已略去,未知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1)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H2O3H2+CO.(2)若A为气体氧化物,与溶液甲和溶液乙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则A的化学式为CO2;取溶液D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D中溶质为Ca(OH)2、NaOH(写化学式);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 (OH)2═CaCO3↓+2NaOH.(3)若A为金属单质,溶液甲为稀硫酸、溶液乙为硫酸铜溶液.则A的化学式为Fe;向溶液D中加入过量的金属锌,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Zn+FeSO4 ═Fe+ZnSO4Zn+CuSO4═ZnSO4 +Cu.【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反应流程中的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2)根据铁矿石和一氧化碳的反应产物进行分析;根据A的性质分析反应的生成物以及化学方程式;(2)根据A的条件和加入的试剂进行分析.【解答】解:(1)甲烷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故答案为:CH4 +H2O3H2+CO;一氧化碳和铁矿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而A为气体氧化物,所以A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乙都会生成盐和水,B和C反应会生成D,D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D中有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答案为:CO2,Ca(OH)2、NaOH,Na2CO3+Ca(OH)2═CaCO3↓+2NaOH;(3)一氧化碳和铁矿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而A为金属单质,所以A就是铁,溶液甲为稀硫酸、溶液乙为硫酸铜溶液,所以B中有硫酸和硫酸亚铁,C中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所以D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会与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铜反应,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 Zn+FeSO4 ═Fe+ZnSO4 Zn+CuSO4═ZnSO4 +Cu.【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的反应现象进行推导需要的物质和方程式.11.物质A、B、C、D均为单质,物质A′、B′、C′、D′均为氧化物;A与A′、B与B′、C与C′、D与D′含有相同元素.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A′→C′,A+B→B′,B′+D′→D,且A与D能发生反应(注:所需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省略).(1)B的物质名称是碳.(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A′→C′2H2O2 2 H2O+O2↑;②B′+D′→D3CO+Fe2O32Fe+3CO2;。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9)(含解析) 新人教版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1.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查阅资料】将CO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1)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称取9.0g氧化铁和1.2g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a.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①木炭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一定生成了__________气体;②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③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④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2)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提出猜想】猜想1:只含有铁;猜想2:含有铁和木炭;猜想3:含有__________;猜想4:含有铁、木炭和氧化铁.【实验验证】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6g,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猜想不成立的是__________,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及质量分别为__________.序号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1)①关闭活塞K,给木炭加热.②熄灭酒精灯,待木炭冷却后,打开活塞K,通入氧气.③点燃酒精灯,给木炭加热.①木炭不燃烧.②木炭不燃烧.③木炭燃烧.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2)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稀硫酸注入小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3)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水注入人字形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石灰水是中学化学最常用的试剂之一.下面是某探究小组三名同学分别对新制饱和澄清石灰水进行的一系列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和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通入纯净的二氧化碳至石灰水恰好反应完全,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将试管稍加热.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3)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溶液中水的质量将___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冷却至原温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4.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查阅资料】Ⅰ.常温下,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CO↑+H2O.Ⅱ.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实验设计及操作】(1)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并检验气态产物.①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尾气处理(填序号).②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__________;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③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2)为检验氧化铁是否反应完全,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从装置丁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则说明氧化铁已完全反应.上述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__________(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2)点燃生成的气体,产生__________色火焰.点燃前应进行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3)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4)该小组同学用生成的氢气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2+Fe2O32Fe+3H2O实验装置如图.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6.某课外小组研究“影响H2O2生成O2快慢的因素”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他们提出如下猜想.【提出猜想】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图如图:实验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实验编号①②③反应物5%H2O2100mL 5%H2O23%H2O2100mL加入固体0.5g氯化钠固体0.5g二氧化锰收集气体的时间165s 46s 80s22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实验②中加入H2O2的体积为__________mL.(3)实验③中加入的固体和用量为__________.【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后反应明显加快.小红提出,为了更好的证明二氧化锰和氯化钠是否对H2O2生成O2快慢有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比实验.该实验选用的药品和用量为__________.【实验拓展】小红用收集的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1)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2)小红发现用该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都不明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7.在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老师给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布置任务: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结论总结实验一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慢.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__________.实验三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2)在上述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3)老师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要求同学们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证明了“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其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8.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现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查阅资料】(1)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注意: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现象】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分析】D装置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实验结论】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拓展提高】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__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9.根据不同种金属与同种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也可根据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的快慢,来判断不同种酸的酸性强弱.为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固定装置已略去).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镁条,同时将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醋酸注入相应试管中,观察产生氢气的速率和体积.试回答下列问题:(1)盐酸与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2)实验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可得出盐酸酸性比醋酸(填“强”或“弱”)__________.(3)实验中稀盐酸与镁条反应时,量筒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比理论值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①反应放热②试管中有氢气残留③实验装置气密性不好④酸液进入试管,占据了一定的体积.10.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探究中和反应.(1)甲同学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常温下),测得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溶液温度上升(△t)/℃ 5.2 9.612.16.18.216.715.714.713.712.9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mL之间时__________.②加入盐酸的量在10~20mL之间时__________.(2)乙同学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取20%的稀H2SO4 30mL,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5g NaOH固体,充分反应后,测量其温度为22℃.乙同学得出结论:稀H2SO4与NaOH固体反应放热.①乙同学所得结论的依据是不严密的,原因:__________.②根据本实验目的,请你改进乙同学的实验操作,改进方案为:__________.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1.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查阅资料】将CO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1)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称取9.0g氧化铁和1.2g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a.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①木炭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一定生成了CO和CO2气体;②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③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④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排净装置内空气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和木炭粉反应生成CO或CO2而干扰实验结果.(2)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提出猜想】猜想1:只含有铁;猜想2:含有铁和木炭;猜想3:含有铁和氧化铁;猜想4:含有铁、木炭和氧化铁.【实验验证】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6g,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猜想不成立的是2和4,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及质量分别为Fe,6.6g.【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科学探究;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判断生成的气体;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判断酒精灯的作用;熟记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氮气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考虑;(2)【提出猜想】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其他猜想写出答案;【实验验证】根据现象“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判断;根据化学反应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说明此反应一定生成了CO和CO2气体;因CO 有毒,所以要在E处用酒精灯处理尾气;B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为防止装置内的空气中的氧气和木炭粉反应生成CO或CO2而干扰实验结果,要先通一会性质稳定的氮气.故答案为:①CO和CO2;②处理尾气;③Ca(OH)2+CO2═CaCO3↓+H2O;④排净装置内空气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和木炭粉反应生成CO或CO2而干扰实验结果;(2)【提出猜想】还可能含有铁和氧化铁;因为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说明剩余固体中不可能含有木炭,所以猜想2和4不成立;设9.0g氧化铁能完全反应木炭的质量为x.2Fe2O3+3C4Fe+3CO2↑320 369.0g xx=1.01g 因加入的木炭是1.2g,所以氧化铁完全反应,剩余的固体6.6g全部是Fe.故答案为:铁和氧化铁;2和4;Fe,6.6g.【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学会利用猜想和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序号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1)①关闭活塞K,给木炭加热.②熄灭酒精灯,待木炭冷却后,打开活塞K,通入氧气.③点燃酒精灯,给木炭加热.①木炭不燃烧.②木炭不燃烧.③木炭燃烧.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2)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稀硫酸注入小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外壁干燥的试纸无变化,润湿的试纸由紫色变为红色,且下层试纸先变红,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3)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水注入人字形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饱和石灰水和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专题】综合实验题.【分析】(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包括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缺一不可;(2)二氧化碳气体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能溶于水;化学性质包括①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②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③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解答】解:(1)①关闭活塞K,给木炭加热,不燃烧现象说明不与氧气接触物质不燃烧;熄灭酒精灯,待木炭冷却后,打开活塞K,通入氧气不燃烧现象说明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物质不燃烧;点燃酒精灯,给木炭加热,木炭燃烧现象说明了燃烧的条件;(2)碳酸钠固体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湿润的试纸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下面的试纸先变红;(3)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烧杯中的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饱和石灰水中有固体析出;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热,使硝酸钾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硝酸钾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故答案为:(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2)小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外壁干燥的试纸无变化,润湿的试纸由紫色变为红色,且下层试纸先变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3)饱和石灰水和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点评】本题属于综合实验题,考查了物质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等知识点;学会分析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石灰水是中学化学最常用的试剂之一.下面是某探究小组三名同学分别对新制饱和澄清石灰水进行的一系列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和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通入纯净的二氧化碳至石灰水恰好反应完全,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红色消失,溶液变浑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 O3↓+H2O.(2)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将试管稍加热.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溶液中水的质量将变小(“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冷却至原温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不变.【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1)石灰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2)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3)根据氧化钙与水的反应进行分析;根据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定值进行分析.【解答】解:(1)石灰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红色消失,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2)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将试管稍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由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溶液中水的质量将变小,由于都是氢氧化钙同一温度时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答为:(1)红色消失,溶液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2)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变小,不变.【点评】本题比较全面的考查了氢氧化钙的知识,应会利用氢氧化钙的知识来分解析、解释一些现象.4.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查阅资料】Ⅰ.常温下,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CO↑+H2O.Ⅱ.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实验设计及操作】(1)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并检验气态产物.①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甲→乙→戊→丁→丙→尾气处理(填序号).②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产生CO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装置乙的作用是除去CO中的甲酸气体.③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2)为检验氧化铁是否反应完全,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从装置丁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则说明氧化铁已完全反应.上述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不正确,未反应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生成的铁反应,溶液也可变为浅绿色..【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净化(除杂).【专题】标签图示型;实验装置连接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①根据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制取的一氧化碳(甲装置)中可能含有甲酸,用乙装置处理,再干燥(戊装置),通入反应装置(丁),处理二氧化碳(丙)再进行尾气处理;进行解答;②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主要步骤为:(一)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玻璃管内的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二)点燃酒精喷灯给氧化铁加热;(三)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一氧化碳直至装置冷却(防止刚生成的铁在高温下又与氧气反应,使实验失败);(四)停止通入一氧化碳.进行解答;根据甲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装置乙用来处理制取的一氧化碳可能含有甲酸,进行解答;③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未反应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生成的铁反应,溶液也可变为浅绿色.进行解答.【解答】解:(1)①根据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制取的一氧化碳(甲装置)中可能含有甲酸,用乙装置处理,再干燥(戊装置),通入反应装置(丁),处理二氧化碳(丙)再进行尾气处理;所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甲→乙→戊→丁→丙;故答案为:甲→乙→戊→丁→丙;②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主要步骤为:(一)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玻璃管内的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二)点燃酒精喷灯给氧化铁加热;(三)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一氧化碳直至装置冷却(防止刚生成的铁在高温下又与氧气反应,使实验失败);(四)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可得: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产生CO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根据甲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装置乙用来处理制取的一氧化碳中含有甲酸气体;因此装置乙的作用是:除去CO中的甲酸气体;故答案为:产生CO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除去CO中的甲酸气体;③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为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故答案为: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为黑色;Fe2O3+3CO2Fe+3CO2 ;(2)根据未反应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生成的铁反应,溶液也可变为浅绿色.故答案为:不正确,未反应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生成的铁反应,溶液也可变为浅绿色.【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c(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2)点燃生成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点燃前应进行的操作名称是验纯.(3)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储存水分加热后产生水蒸气.(4)该小组同学用生成的氢气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2+Fe2O32Fe+3H2O实验装置如图.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右侧管壁有无色液体(水珠)生成.【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使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可以将气体从长管导进,从短管导出,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纯的氢气燃烧易爆炸,点燃前应进行验纯,湿棉花能将水分储存在其中以便加热时产生水蒸气,氢气还原氧化铁生成黑色的铁粉和水.【解答】解:(1)使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可以将气体从长管导进,从短管导出,所以本题答案为:C;(2)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纯的氢气燃烧易爆炸,点燃前应进行验纯,所以本题答案为:淡蓝,验纯;(3)湿棉花能将水分储存在其中以便加热时产生水蒸气,所以本题答案为:储存水分加热后产生水蒸气;(4)氧化铁为红色粉末,氢气还原氧化铁能生成铁和水,铁粉为黑色,所以本题答案为: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右侧管壁有无色液体(水珠)生成.【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6.某课外小组研究“影响H2O2生成O2快慢的因素”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他们提出如下猜想.【提出猜想】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图如图:实验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实验记录实验编号①②③反应物5%H 2O2100mL 5%H2O23%H2O2100mL加入固体0.5g氯化钠固体0.5g二氧化锰收集气体的时间165s 46s 80s(1)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实验②中加入H2O2的体积为100mL.(3)实验③中加入的固体和用量为0.5g二氧化锰.【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H2O2生成O2的速度(或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后反应明显加快.小红提出,为了更好的证明二氧化锰和氯化钠是否对H2O2生成O2快慢有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比实验.该实验选用的药品和用量为5%H2O2100mL(不加其他催化剂).【实验拓展】小红用收集的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1)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中为氧气.(2)小红发现用该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都不明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反应后首先排出的是锥形瓶中的空气,因此立即收集放出的气体中氧气纯度不高,导致铁丝无法在收集的气体中燃烧现象不明显.。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9)(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1.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查阅资料】将CO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1)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称取9.0g氧化铁和1.2g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a.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①木炭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一定生成了__________气体;②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③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④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2)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提出猜想】猜想1:只含有铁;猜想2:含有铁和木炭;猜想3:含有__________;猜想4:含有铁、木炭和氧化铁.【实验验证】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6g,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猜想不成立的是__________,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及质量分别为__________.2.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3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3.石灰水是中学化学最常用的试剂之一.下面是某探究小组三名同学分别对新制饱和澄清石灰水进行的一系列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和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通入纯净的二氧化碳至石灰水恰好反应完全,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将试管稍加热.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3)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溶液中水的质量将___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冷却至原温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4.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查阅资料】Ⅰ.常温下,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CO↑+H2O.Ⅱ.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实验设计及操作】(1)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并检验气态产物.①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尾气处理(填序号).②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__________;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③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2)为检验氧化铁是否反应完全,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从装置丁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则说明氧化铁已完全反应.上述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__________(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2)点燃生成的气体,产生__________色火焰.点燃前应进行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3)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4)该小组同学用生成的氢气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2+Fe2O 32Fe+3H2O实验装置如图.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6.某课外小组研究“影响H2O2生成O2快慢的因素”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他们提出如下猜想.【提出猜想】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图如图:实验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实验记录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2(2)实验②中加入H2O2的体积为__________mL.(3)实验③中加入的固体和用量为__________.【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后反应明显加快.小红提出,为了更好的证明二氧化锰和氯化钠是否对H2O2生成O2快慢有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比实验.该实验选用的药品和用量为__________.【实验拓展】小红用收集的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1)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2)小红发现用该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都不明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7.在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老师给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布置任务: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2)在上述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3)老师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要求同学们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证明了“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其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8.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现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查阅资料】(1)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注意: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现象】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分析】D装置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实验结论】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拓展提高】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__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9.根据不同种金属与同种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也可根据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的快慢,来判断不同种酸的酸性强弱.为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固定装置已略去).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镁条,同时将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醋酸注入相应试管中,观察产生氢气的速率和体积.试回答下列问题:(1)盐酸与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2)实验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可得出盐酸酸性比醋酸(填“强”或“弱”)__________.(3)实验中稀盐酸与镁条反应时,量筒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比理论值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①反应放热②试管中有氢气残留③实验装置气密性不好④酸液进入试管,占据了一定的体积.10.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探究中和反应.(1)甲同学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常温下),测得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下.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mL之间时__________.②加入盐酸的量在10~20mL之间时__________.(2)乙同学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取20%的稀H2SO430mL,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5g NaOH固体,充分反应后,测量其温度为22℃.乙同学得出结论:稀H2SO4与NaOH固体反应放热.①乙同学所得结论的依据是不严密的,原因:__________.②根据本实验目的,请你改进乙同学的实验操作,改进方案为:__________.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1.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查阅资料】将CO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1)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称取9.0g氧化铁和1.2g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a.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①木炭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一定生成了CO和CO2气体;②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③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④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排净装置内空气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和木炭粉反应生成CO或CO2而干扰实验结果.(2)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提出猜想】猜想1:只含有铁;猜想2:含有铁和木炭;猜想3:含有铁和氧化铁;猜想4:含有铁、木炭和氧化铁.【实验验证】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6g,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猜想不成立的是2和4,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及质量分别为Fe,6.6g.【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科学探究;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判断生成的气体;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判断酒精灯的作用;熟记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氮气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考虑;(2)【提出猜想】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其他猜想写出答案;【实验验证】根据现象“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判断;根据化学反应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说明此反应一定生成了CO和CO2气体;因CO有毒,所以要在E处用酒精灯处理尾气;B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为防止装置内的空气中的氧气和木炭粉反应生成CO或CO2而干扰实验结果,要先通一会性质稳定的氮气.故答案为:①CO和CO2;②处理尾气;③Ca(OH)2+CO2═CaCO3↓+H2O;④排净装置内空气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和木炭粉反应生成CO或CO2而干扰实验结果;(2)【提出猜想】还可能含有铁和氧化铁;因为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说明剩余固体中不可能含有木炭,所以猜想2和4不成立;设9.0g氧化铁能完全反应木炭的质量为x.2Fe2O3+3C4Fe+3CO2↑320 369.0g xx=1.01g 因加入的木炭是1.2g,所以氧化铁完全反应,剩余的固体6.6g全部是Fe.故答案为:铁和氧化铁;2和4;Fe,6.6g.【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学会利用猜想和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2.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3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专题】综合实验题.【分析】(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包括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缺一不可;(2)二氧化碳气体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能溶于水;化学性质包括①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②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③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解答】解:(1)①关闭活塞K,给木炭加热,不燃烧现象说明不与氧气接触物质不燃烧;熄灭酒精灯,待木炭冷却后,打开活塞K,通入氧气不燃烧现象说明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物质不燃烧;点燃酒精灯,给木炭加热,木炭燃烧现象说明了燃烧的条件;(2)碳酸钠固体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湿润的试纸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下面的试纸先变红;(3)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烧杯中的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饱和石灰水中有固体析出;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热,使硝酸钾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硝酸钾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故答案为:(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2)小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外壁干燥的试纸无变化,润湿的试纸由紫色变为红色,且下层试纸先变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3)饱和石灰水和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点评】本题属于综合实验题,考查了物质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等知识点;学会分析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石灰水是中学化学最常用的试剂之一.下面是某探究小组三名同学分别对新制饱和澄清石灰水进行的一系列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和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通入纯净的二氧化碳至石灰水恰好反应完全,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红色消失,溶液变浑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2)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将试管稍加热.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溶液中水的质量将变小(“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冷却至原温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不变.【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1)石灰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2)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3)根据氧化钙与水的反应进行分析;根据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定值进行分析.【解答】解:(1)石灰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红色消失,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2)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将试管稍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由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溶液中水的质量将变小,由于都是氢氧化钙同一温度时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答为:(1)红色消失,溶液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2)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变小,不变.【点评】本题比较全面的考查了氢氧化钙的知识,应会利用氢氧化钙的知识来分解析、解释一些现象.4.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查阅资料】Ⅰ.常温下,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CO↑+H2O.Ⅱ.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实验设计及操作】(1)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并检验气态产物.①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甲→乙→戊→丁→丙→尾气处理(填序号).②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产生CO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装置乙的作用是除去CO中的甲酸气体.③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2)为检验氧化铁是否反应完全,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从装置丁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则说明氧化铁已完全反应.上述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不正确,未反应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生成的铁反应,溶液也可变为浅绿色..【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净化(除杂).【专题】标签图示型;实验装置连接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①根据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制取的一氧化碳(甲装置)中可能含有甲酸,用乙装置处理,再干燥(戊装置),通入反应装置(丁),处理二氧化碳(丙)再进行尾气处理;进行解答;②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主要步骤为:(一)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玻璃管内的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二)点燃酒精喷灯给氧化铁加热;(三)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一氧化碳直至装置冷却(防止刚生成的铁在高温下又与氧气反应,使实验失败);(四)停止通入一氧化碳.进行解答;根据甲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装置乙用来处理制取的一氧化碳可能含有甲酸,进行解答;③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未反应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生成的铁反应,溶液也可变为浅绿色.进行解答.【解答】解:(1)①根据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制取的一氧化碳(甲装置)中可能含有甲酸,用乙装置处理,再干燥(戊装置),通入反应装置(丁),处理二氧化碳(丙)再进行尾气处理;所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甲→乙→戊→丁→丙;故答案为:甲→乙→戊→丁→丙;②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主要步骤为:(一)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玻璃管内的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二)点燃酒精喷灯给氧化铁加热;(三)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一氧化碳直至装置冷却(防止刚生成的铁在高温下又与氧气反应,使实验失败);(四)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可得: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产生CO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根据甲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装置乙用来处理制取的一氧化碳中含有甲酸气体;因此装置乙的作用是:除去CO中的甲酸气体;故答案为:产生CO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除去CO中的甲酸气体;③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为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故答案为: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为黑色;Fe2O3+3CO2Fe+3CO2 ;(2)根据未反应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生成的铁反应,溶液也可变为浅绿色.故答案为:不正确,未反应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生成的铁反应,溶液也可变为浅绿色.【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c(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2)点燃生成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点燃前应进行的操作名称是验纯.(3)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储存水分加热后产生水蒸气.(4)该小组同学用生成的氢气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2+Fe2O32Fe+3H2O实验装置如图.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右侧管壁有无色液体(水珠)生成.【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使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可以将气体从长管导进,从短管导出,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纯的氢气燃烧易爆炸,点燃前应进行验纯,湿棉花能将水分储存在其中以便加热时产生水蒸气,氢气还原氧化铁生成黑色的铁粉和水.【解答】解:(1)使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可以将气体从长管导进,从短管导出,所以本题答案为:C;(2)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纯的氢气燃烧易爆炸,点燃前应进行验纯,所以本题答案为:淡蓝,验纯;(3)湿棉花能将水分储存在其中以便加热时产生水蒸气,所以本题答案为:储存水分加热后产生水蒸气;(4)氧化铁为红色粉末,氢气还原氧化铁能生成铁和水,铁粉为黑色,所以本题答案为: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右侧管壁有无色液体(水珠)生成.【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6.某课外小组研究“影响H2O2生成O2快慢的因素”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他们提出如下猜想.【提出猜想】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图如图:实验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实验记录(1)H 2O 2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2H 2O+O 2↑. (2)实验②中加入H 2O 2的体积为100mL .(3)实验③中加入的固体和用量为0.5g 二氧化锰.【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H 2O 2生成O 2的速度(或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 2O 2生成O 2的快慢);.【反思】H 2O 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 2后反应明显加快.小红提出,为了更好的证明二氧化锰和氯化钠是否对H 2O 2 生成O 2快慢有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比实验.该实验选用的药品和用量为5%H 2O 2100mL (不加其他催化剂).【实验拓展】小红用收集的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1)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中为氧气.(2)小红发现用该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都不明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反应后首先排出的是锥形瓶中的空气,因此立即收集放出的气体中氧气纯度不高,导致铁丝无法在收集的气体中燃烧现象不明显.【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实验记录】从实验记录①和②中看出若利用相同浓度双氧水,加入不同物质作催化剂时的情况,表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因素,要设计合理的对比试验,必须固定一个量而另一个量不同来得结论【实验拓展】主要考查实验基本理论和实验基本问题的分析.②除了催化剂,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快慢可能有影响.设计合理的对比试验,利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创设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反应速度的探究.【解答】解:实验记录:(1)熟记双氧水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2)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2)一、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如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__________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2)如果用V A和V 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则V A:V B约等于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3)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水的组成和构成:①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②每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4)天然水是____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5)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含有__________的水叫做硬水,软水是__________的水.(6)水的净化方法及净化程度(比较高低):净化程序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净化作用除去难溶性大颗粒杂质除去难溶性小颗粒(悬浮)杂质除去一些可溶性杂质:有颜色、有毒几乎能除去所有杂质净化程度2.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该过程中净化水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区分硬水和软水时,可加入__________(填序号),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①肥皂水②活性炭③食盐水(3)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在实验室中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自然界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净化.(1)如图1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单易净水器.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B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__________;②该净水器不同位置的纱布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同,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③你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填“可以”或“可以”)__________将硬水变成软水.(2)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__________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②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_________.③刚开始馏出的水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纯净水,应该__________(填“保留”或“弃去”)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沉淀 B.静置沉淀 C.过滤 D.蒸馏5.下列各种因素造成水污染的是( )①天然水跟空气、土壤、岩石长期接触②工业废水的排放③水生植物的繁殖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A.①③ B.④⑤ C.①③④D.②④⑤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6.根据下图所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上图所示的实验,A 中水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C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__;E中净化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和吸附.(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32g ,则生成氢气__________g.(3)将白色纸花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放入集气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4)集气瓶D中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7.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一切生命体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气.(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操作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硫在氧气中燃烧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发出__________,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的气体.在空气中发出__________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__________色火焰,放出__________生成有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剧烈燃烧,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色固体,同时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 __________(2)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操作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E.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F.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燃烧发出耀眼的__________,生成燃烧放出大量的__________发出__________色火焰,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固体,同时放热.__________,同时放热,冷却后打开止水夹,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F实验可检验甲烷的组成,此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8.氧气的用途:炼钢、__________等.9.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作用,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或E.(3)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制取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实验主要操作步骤有:①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停止加热;④收集气体;⑤加热;⑥加入药品;⑦固定试管、连接仪器.请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序号):__________.(5)小红做该实验出现了下列异常现象,请你分析其原因:现象原因水槽中水呈紫红色水被倒吸沿导管进入试管中四、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0.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液氧呈淡蓝色 B.氧气易溶于水C.固态氧是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1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空气12.下列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氧气1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A.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硫发出淡蓝色火焰C.木炭燃烧发白光D.铁丝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15.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 ) A.观察颜色B.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D.分别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2)一、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如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如果用V A和V 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则V A:V B约等于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3)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水的组成和构成: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4)天然水是混合物(纯净物或混合物).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5)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叫做硬水,软水是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6)水的净化方法及净化程度(比较高低):净化程序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净化作用除去难溶性大颗粒杂质除去难溶性小颗粒(悬浮)杂质除去一些可溶性杂质:有颜色、有毒几乎能除去所有杂质净化程度【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水的组成和构成等,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水的组成及造成水污染的知识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得到的水中不含杂质,据此解答.【解答】解:(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B接的是正极,则A量筒内气体是氢气,B 量筒内气体是氧气;(2)因为A是氢气,B是氧气,它们的体积比为2:1,所以V a:V b=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3)通过电解水实验可获得很多结论,一般地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说,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或一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5)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叫做硬水,软水是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6)自然沉降除去的是水中不溶性固体大颗粒,还含有其他杂质;过滤除去的是水中不溶性固体小颗粒,还含有其他杂质;吸附沉降除去的是水中不溶性固体颗粒,还含有其他杂质;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有杂质,是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答案:(1)负;氧气;(2)2:1;2H2O2H2↑+O2↑;分解反应;(3)氢、氧两种元素;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4)混合物;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5)较多钙、镁离子;含有较少钙镁离子;(6)自然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平时能认真读课本并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即可较轻易地回答,但是对于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1:8和它们的体积比2:1相混淆,因此搞清楚有关数据的含义尤为重要.2.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该过程中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2)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区分硬水和软水时,可加入①(填序号),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①肥皂水②活性炭③食盐水(3)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在实验室中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净水的知识进行分析,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沉淀和过滤等,区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软化就是减少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解答】解:(1)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沉淀和过滤等,故填:吸附,沉淀,过滤;(2)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故填:①;(3)硬水中含有的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减少其含量,蒸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煮沸,物理.【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净水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自然界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净化.(1)如图1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单易净水器.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B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石英砂;②该净水器不同位置的纱布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同,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把A层和B 层的物质隔离;③你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填“可以”或“可以”)不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2)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②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止液体暴沸.③刚开始馏出的水是(填“是”或“不是”)纯净水,应该保留(填“保留”或“弃去”)【考点】水的净化;蒸发与蒸馏操作;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考查水的净化知识,重点考查了过滤操作及其拓展应用,要结合所学知识灵活回答.【解答】解:(1)①图1是一个自制的净水器,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吸附,在制作时要注意沙子和卵石的叠放次序,所以B层应放石英沙;②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把A层和B层的物质隔离.故填:把A层和B层的物质隔离;③过滤只能除去难溶的物质,而可溶的钙镁化合物不能除去,因此得到的不是软水;(2)①在制蒸馏水之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水蒸气会跑掉;②在蒸馏时加一些沸石,其目的是防治液体突然沸腾而影响实验;③刚开始馏出的水是纯净水,应该保留.故答案是:(1)①石英砂;②把A层和B层的物质隔离;③不可以;(2)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防止液体暴沸;③是;保留.【点评】本道题考查的是一个自制净水器,它将化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沉淀 B.静置沉淀 C.过滤 D.蒸馏【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吸附、过滤、自然沉降、蒸馏的净水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吸附沉淀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是纯水.B、通过过滤可使水中不溶性杂质与水分离,所得到的水中可能还会含有小颗粒的固体及可溶性杂质,不是纯水.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钙镁化合物等,不是纯水.D、根据净水的原理、方法可知,蒸馏得到的水为纯水.蒸馏得到的水为纯水,所以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净化水通常所采取的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中,由于蒸馏后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5.下列各种因素造成水污染的是( )①天然水跟空气、土壤、岩石长期接触②工业废水的排放③水生植物的繁殖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A.①③ B.④⑤ C.①③④D.②④⑤【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水污染的途径来考虑本题,想法切断污染途径即可.要知道保护水资源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解答】解: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故选D.【点评】知道了水污染的途径,就要了解防治水污染的方法,平时要做到不污染水源,并且节约用水.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6.根据下图所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上图所示的实验,A中水发生了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C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氢气;E中净化水的方法是过滤和吸附.(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32g,则生成氢气4g.(3)将白色纸花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放入集气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4)集气瓶D中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以及电解水的现象,净化水的方法进行解答.(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3)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4)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解答】解:(1)图A是水的沸腾,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试管1与电源负极相连,试管1中气体体积约为试管2中气体的两倍,可判断试管1中气体为氢气.C中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和滤纸功能一样,起到过滤作用,活性炭起吸附作用.故答案为:物理;氢气;过滤.(2)C装置中发生反应是水的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2H2O2H2↑+O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解:设生成氧气3g时,生成氢气x,则2H2O2H2↑+O2↑4 32x 32gx=4g;故填:2H2O2H2↑+O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3)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4)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生成,故填:火星四射,3Fe+2O 2Fe3O4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7.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一切生命体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气.(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操作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硫在氧气中燃烧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同时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C+O 2CO2S+O2SO23Fe+2O2Fe3O4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2)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操作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E.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F.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固体,同时放热.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白烟,同时放热,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发出蓝色色火焰,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2Mg+O22MgO 4P+5O22P2O5CH4+2O2CO2+2H2O F实验可检验甲烷的组成,此实验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空气组成的测定;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考虑本题.【解答】解:(1)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CO2.B、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SO2.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 2Fe3O4.由于铁丝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温度很高,直接与集气瓶底部接触,会使集气瓶炸裂.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其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2)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同时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 22MgO.E、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同时放热,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 22P2O5.F、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 2CO2+2H2O.F实验可检验甲烷的组成,此实验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答案:(1)实验操作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硫在氧气中燃烧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同时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C+O 2CO2 S+O 2SO23Fe+2O 2Fe3O4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2)实验操作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E.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F.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固体,同时放热.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白烟,同时放热,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发出蓝色色火焰,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2Mg+O 22MgO 4P+5O 22P2O5CH4+2O 2CO2+2H2OF实验可检验甲烷的组成,此实验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知道文字表达式的写法,熟悉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8.氧气的用途:炼钢、供给呼吸等.【考点】氧气的用途.【专题】性质决定用途;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根据氧气的性质可推断出氧气的用途.【解答】解:氧气具有助燃性,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故氧气的用途有支持燃烧,供给呼吸.故答案为:供给呼吸;【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即可正确解答本题.9.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或E.(3)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制取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E.实验主要操作步骤有:①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停止加热;④收集气体;⑤加热;⑥加入药品;⑦固定试管、连接仪器.请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序号):⑦②⑥⑤④①③.(5)小红做该实验出现了下列异常现象,请你分析其原因:现象原因水槽中水呈紫红色水被倒吸沿导管进入试管中【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固定,连接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加热;收集气体;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停止加热.水槽中水呈紫红色,说明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水被倒吸沿导管进入试管中,因为先熄灭了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催化;B;C;(3)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木条复燃;(4)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固定,连接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加热;收集气体;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停止加热;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E;⑦②⑥⑤④①③;(5)水槽中水呈紫红色,说明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水被倒吸沿导管进入试管中,因为先熄灭了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故答案为:说明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因为先熄灭了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和操作步骤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四、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0.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液氧呈淡蓝色 B.氧气易溶于水C.固态氧是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7)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7)一、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1.硫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2g硫和4g氧气生成6g二氧化硫B.3g硫和3g氧气生成6g二氧化硫C.4g硫和5g氧气生成9g二氧化硫D.5g硫和9g氧气生成14g二氧化硫2.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为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称物品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__.①调游码②放称量纸③称量物放左盘④调零点⑤加质量大的砝码⑥加质量小的砝码A.①②③④⑤⑥B.④②③⑤⑥①C.④⑤⑥①②③(2)如图2装置中,称量小烧杯中所有物质的质量m1,然后将小烧杯中的碳酸钠与盐酸完全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反应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及烧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为m2,则(填“=”“>”“<”)m1__________m2,其原因为__________.(3)在4A+5B═4C+6D的反应中,C、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5:9,若有1.7g A与B完全反应生成3gC,则B和C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4)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440℃和800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最大达1.2mm,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5)已知化学反应A+3B═2C+2D.在密闭容器中放入A、B、C、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3.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请用下列粒子的字母序号回答(1)、(2)两个小题:A.B.C.(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一个__________粒子.(2)该反应中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3)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4)由此反应可知分子与原子主要不同之处是(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4.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某甲同学用A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如图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硫酸铜溶液与铁钉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②最后天平的指针(填序号)__________(a.偏左 b.偏右 c.不偏转 d.无法预测).(2)乙同学用B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如图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盐酸与碳酸钠粉末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①造成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__________.②若将本实验中的烧杯替换成带有气球的锥形瓶,如图C所示,其他操作不变,最后天平仍不平衡.可见,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设计实验,在装置设计方面应做到__________.(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①元素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原子数目④分子种类⑤分子数目⑥物质的总质量(4)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X,同时生成固体Y.X气体靠近火焰点火时,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 4X+Y.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5)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反应物或产物的化学式.在载人宇宙飞船中,一般都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再生氧气,供宇航员呼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X+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6)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点燃后,它既能在氮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化合成一种物质,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5.下列仪器中,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必须用到的是( )A.B.C.D.6.下列仪器使用不当的是( )A.用滴瓶盛放液体药品B.在量筒中配制食盐水C.在试管中进行化学反应 D.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7.下列仪器中能用于加热液体药品的是( )①试管②烧杯③量筒④集气瓶⑤蒸发皿.A.①③⑤B.①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8.量取46mL液体,最为适宜的仪器是( )A.50mL烧杯B.500mL量筒C.50mL量筒D.100mL量筒9.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B.熄灭酒精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10.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B.滴加液体C.检验装置气密性D.加热液体11.做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属于安全操作的是( ) 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B.浓硫酸不慎沾在手上,立即涂上大量的烧碱溶液C.点燃氢气前,检验氢气的纯度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用考虑试管口是否对着其它人12.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A.B.C.D.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3.根据实验要求填写所用仪器名称.(1)取块状木炭:__________;(2)给物质加热:__________;(3)制作过滤器__________;(4)收集气体:__________;(5)过滤时用来引流:__________.1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③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欲从完全分解后的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其操作步骤是:溶解、__________、烘干;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选用这种收集二氧化碳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若检验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15.有A、B、C、D、E五种实验装置,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装置用序号表示):(1)实验室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__________导气管通入瓶中.(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选用装置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时,D内盛放的试剂应是__________.(3)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氨气时,气体应从__________导气管进入瓶中,因为__________.②如图F所示,将一支装满氨气的试管倒放于水槽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7)一、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1.硫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2g硫和4g氧气生成6g二氧化硫B.3g硫和3g氧气生成6g二氧化硫C.4g硫和5g氧气生成9g二氧化硫D.5g硫和9g氧气生成14g二氧化硫【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解答】解:A、硫和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是1:1,因此2g硫在4g氧气中燃烧时氧气过量,能够生成4g二氧化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硫和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是1:1,因此3g硫在3g氧气中燃烧时恰好完全反应,一定生成6g二氧化硫,该选项说法正确.C、硫和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是1:1,因此4g硫在5g氧气中燃烧时氧气过量,能够生成8g 二氧化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硫和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是1:1,因此5g硫在9g氧气中燃烧时氧气过量,能够生成10g 二氧化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2.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为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称物品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序号)B.①调游码②放称量纸③称量物放左盘④调零点⑤加质量大的砝码⑥加质量小的砝码A.①②③④⑤⑥B.④②③⑤⑥①C.④⑤⑥①②③(2)如图2装置中,称量小烧杯中所有物质的质量m1,然后将小烧杯中的碳酸钠与盐酸完全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反应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及烧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m2,则(填“=”“>”“<”)m1>m2,其原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烧杯中反应物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3)在4A+5B═4C+6D的反应中,C、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5:9,若有1.7g A与B完全反应生成3gC,则B和C的质量比为4:3.(4)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440℃和800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最大达1.2mm,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2Na2CO3+C(5)已知化学反应A+3B═2C+2D.在密闭容器中放入A、B、C、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8:11.【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称量器-托盘天平;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用天平称量物体时的正确操作顺序进行分析解答;(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物中有气体二氧化碳,所以放在小烧杯内进行反应时,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而使反应前后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不相等;(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条件“C、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5:9,若有1.7g A与B完全反应生成3g C”,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D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B的质量,进而计算出B和C的质量比;(4)只有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原则,才能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5)根据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列比例式求解.【解答】解:(1)用天平称量物体时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调零点,然后在左右两盘中各方一张相同的纸,把称量物放到左盘,然后向右盘中放砝码,放砝码的顺序是先放质量大的,再放质量小的,最后用游码调平.故正确操作顺序为④②③⑤⑥①.(2)碳酸钠与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但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所以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随反应的发生不断减小.(4)解: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5:9,设生成D的质量为x,则4A+5B═4C+6D15×4 9×63g xx=2.7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3g+2.7g﹣1.7g=4g;则B和C的质量比为4g:3g=4:3.(4)二氧化碳与钠在440℃和800大气压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2Na2CO3+C.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A的质量减少了2.4g﹣1.7g=0.7g;同理可以确定生成的C 的质量为4.6g﹣2.4g=2.2g;生成的D的质量为3.3g﹣2.4g=0.9g;由质量守恒定律,B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2g+0.9g﹣0.7g=2.4g,故待测的数值为2.4g﹣2.4g=0g.设B、C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yA+3B═2C+2D3x 2y2.4g 2.2g解得:x:y=8:11故答案为:(1)B;(2)Na2CO3+2HCl═2NaCl+H2O+CO2↑;>;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烧杯中反应物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3)4:3;(4)3CO2+4Na2Na2CO3+C.(5)8:11.【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但要注意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3.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请用下列粒子的字母序号回答(1)、(2)两个小题:A.B.C.(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一个C粒子.(2)该反应中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有AB.(3)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4)由此反应可知分子与原子主要不同之处是(答出一点即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答案合理给分).【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这是一道以图示的形式从微观角度考察质量守恒的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化学反应质量守恒是因为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分子的种类.解题时可以从上述方面进行叙述.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化学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看懂示意图是解题前提.看图时要注意分子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分子的变化、原子的组合等情况.【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填入一个C微粒后正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都有同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3)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符合该反应类型.故填:2H2+O22H2O;(4)由图示看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故答案为:(1)C.(2)AB.(3)2H2+O22H2O.(4)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答案合理给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正确进行分析、判断方面的问题.4.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某甲同学用A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如图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硫酸铜溶液与铁钉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②最后天平的指针(填序号)C(a.偏左 b.偏右 c.不偏转 d.无法预测).(2)乙同学用B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如图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盐酸与碳酸钠粉末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①造成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的装置不密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左盘内质量减小.②若将本实验中的烧杯替换成带有气球的锥形瓶,如图C所示,其他操作不变,最后天平仍不平衡.可见,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设计实验,在装置设计方面应做到装置密闭,体积不变.(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①②③⑥.①元素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原子数目④分子种类⑤分子数目⑥物质的总质量(4)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X,同时生成固体Y.X气体靠近火焰点火时,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 4X+Y.则X的化学式为H2,Y的化学式为Fe3O4.(5)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反应物或产物的化学式.在载人宇宙飞船中,一般都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再生氧气,供宇航员呼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X+O2.则X的化学式为Na2CO3.(6)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点燃后,它既能在氮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化合成一种物质,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Mg+N2Mg3N2.【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写出反应的方程式解答;(2)根据用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那么结果不外乎两个:相等(当没有气体参加或不生成气体时)、不相等(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气体时)解答;(3)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原因,根据宏观方面的以及微观方面的解答.(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均不变.数一数原子的数目,看一看元素的种类,你会判断出X、Y的化学式;(5)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常见类型的题目,主要利用守恒的原因来解答;(6)由题目所给信息不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原则:一、尊重事实;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解答】解:(1)①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烧杯内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的固体,溶液有蓝色变为浅绿色,故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②甲同学所做的实验中,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所以左右肯定平衡,故选C;(2)①乙同学所做的实验中,有气体二氧化碳生成,故造成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的装置不密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左盘内质量减小;②要想使两边相等,只能把生成的气体收集起来,不让其出去,也就是说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了;但本实验中的烧杯替换成带有气球的锥形瓶,最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气球膨胀,因此装置受到的浮力会增大;可见,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设计实验,在装置设计方面应做到:装置密闭,体积不变;故答案为: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的装置不密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左盘内质量减小;装置密闭,体积不变;(3)质量守恒的原因:宏观是因为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微观是因为: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故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②③⑥;(4)X气体能燃烧并发出爆鸣声,根据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是氢气.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得出Y的化学式为Fe3O4.(5)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X中含Na、C、O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Na2CO3(6)由题目所给信息,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的氮化镁,可以看出反应物是镁和氮气,生成物是氮化镁;由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进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Mg+N2Mg3N2答案:(1)①Fe+CuSO4═FeSO4+Cu;②c(2)①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的装置不密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左盘内质量减小;②装置密闭,体积不变;(3)①②③⑥.(4)H2;Fe3O4(5)Na2CO3(6)3Mg+N2Mg3N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理解微观上质量守恒的原因、注意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气体易被忽略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5.下列仪器中,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必须用到的是( )A.B.C.D.【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试管、量筒、漏斗以及集气瓶的用途来作出选择.【解答】解:A、试管常的用途: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不必须用到,故本选项错误;B、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是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必须用到的,故本选项正确;C、普通漏斗起转移液体的作用,但不能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故本选项错误;D、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不可用于量取液体,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是化学实验的基础,中考中常有涉及,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忽视.6.下列仪器使用不当的是( )A.用滴瓶盛放液体药品B.在量筒中配制食盐水C.在试管中进行化学反应 D.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进行解答;B、根据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但不能用来配制溶液进行解答;C、根据试管可用于少量物质的反应进行解答;D、根据镊子用于夹取块状药品解答.【解答】解:A、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故A正确;B、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但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故B错误;C、试管可用于少量物质的反应,所以能在试管中进行化学反应,故C正确;D、镊子用于夹取块状药品,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根据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7.下列仪器中能用于加热液体药品的是( )①试管②烧杯③量筒④集气瓶⑤蒸发皿.A.①③⑤B.①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能用来给液体药品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烧杯等.【解答】解:①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和加热时均可使用,可用来加热液体药品;②烧杯用于反应容器,可用来加热液体药品;③量筒用来量取一定量的液体的体积,不能用来加热;④集气瓶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的气体,不能用来加热;⑤蒸发皿可用于少量液体的加热;故①②⑤能用来给液体药品加热.故选D.【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可用于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量取46mL液体,最为适宜的仪器是( )A.50mL烧杯B.500mL量筒C.50mL量筒D.100mL量筒【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量取46mL液体,最好选用50mL的量筒.故选C.【点评】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量筒的量程选用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B.熄灭酒精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没有与桌面呈45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0.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B.滴加液体C.检验装置气密性D.加热液体【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固体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用纸槽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可以据此解答;B、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可以据此解答;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要用手握试管的方法来操作,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以判断气密性好坏,可以据此解答;D、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可以据此解答;【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纸槽,并注意将试管横放,然后竖立,故A操作正确;B、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内,这样会污染药品,故B操作不正确;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要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如果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操作正确;D、给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防止沸腾溅出;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故D操作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各操作的注意事项,包括粉末状固体的取用、及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方法等,要按照规范的操作进行判断,了解错误操作可能会造成的后果.11.做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属于安全操作的是( )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B.浓硫酸不慎沾在手上,立即涂上大量的烧碱溶液C.点燃氢气前,检验氢气的纯度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用考虑试管口是否对着其它人【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2) 新人教版【推荐】.doc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2)一、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如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__________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2)如果用V A和V 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则V A:V B约等于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3)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水的组成和构成:①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②每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4)天然水是____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5)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含有__________的水叫做硬水,软水是__________的水.净化程度2.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该过程中净化水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区分硬水和软水时,可加入__________(填序号),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①肥皂水②活性炭③食盐水(3)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在实验室中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自然界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净化.(1)如图1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单易净水器.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B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__________;②该净水器不同位置的纱布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同,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③你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填“可以”或“可以”)__________将硬水变成软水.(2)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__________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②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_________.③刚开始馏出的水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纯净水,应该__________(填“保留”或“弃去”)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沉淀 B.静置沉淀 C.过滤 D.蒸馏5.下列各种因素造成水污染的是( )①天然水跟空气、土壤、岩石长期接触②工业废水的排放③水生植物的繁殖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A.①③ B.④⑤ C.①③④D.②④⑤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6.根据下图所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上图所示的实验,A中水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C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__;E中净化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和吸附.(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32g,则生成氢气__________g.(3)将白色纸花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放入集气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4)集气瓶D中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7.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一切生命体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气.8.氧气的用途:炼钢、__________等.9.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作用,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或E.(3)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制取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实验主要操作步骤有:①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停止加热;④收集气体;⑤加热;⑥加入药品;⑦固定试管、连接仪器.请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序号):__________.四、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0.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液氧呈淡蓝色 B.氧气易溶于水C.固态氧是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1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空气12.下列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氧气1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A.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硫发出淡蓝色火焰C.木炭燃烧发白光D.铁丝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15.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 )A.观察颜色B.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D.分别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2)一、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如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如果用V A和V 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则V A:V B约等于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3)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水的组成和构成: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4)天然水是混合物(纯净物或混合物).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5)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叫做硬水,软水是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净化程度【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水的组成和构成等,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水的组成及造成水污染的知识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得到的水中不含杂质,据此解答.【解答】解:(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B接的是正极,则A量筒内气体是氢气,B量筒内气体是氧气;(2)因为A是氢气,B是氧气,它们的体积比为2:1,所以V a:V b=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3)通过电解水实验可获得很多结论,一般地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说,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或一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5)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叫做硬水,软水是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6)自然沉降除去的是水中不溶性固体大颗粒,还含有其他杂质;过滤除去的是水中不溶性固体小颗粒,还含有其他杂质;吸附沉降除去的是水中不溶性固体颗粒,还含有其他杂质;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有杂质,是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答案:(1)负;氧气;(2)2:1;2H2O2H2↑+O2↑;分解反应;(3)氢、氧两种元素;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4)混合物;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5)较多钙、镁离子;含有较少钙镁离子;(6)自然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平时能认真读课本并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即可较轻易地回答,但是对于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1:8和它们的体积比2:1相混淆,因此搞清楚有关数据的含义尤为重要.2.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该过程中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2)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区分硬水和软水时,可加入①(填序号),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①肥皂水②活性炭③食盐水(3)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在实验室中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净水的知识进行分析,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沉淀和过滤等,区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软化就是减少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解答】解:(1)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沉淀和过滤等,故填:吸附,沉淀,过滤;(2)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故填:①;(3)硬水中含有的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减少其含量,蒸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煮沸,物理.【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净水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自然界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净化.(1)如图1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单易净水器.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B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石英砂;②该净水器不同位置的纱布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同,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把A层和B层的物质隔离;③你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填“可以”或“可以”)不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2)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②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止液体暴沸.③刚开始馏出的水是(填“是”或“不是”)纯净水,应该保留(填“保留”或“弃去”)【考点】水的净化;蒸发与蒸馏操作;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考查水的净化知识,重点考查了过滤操作及其拓展应用,要结合所学知识灵活回答.【解答】解:(1)①图1是一个自制的净水器,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吸附,在制作时要注意沙子和卵石的叠放次序,所以B层应放石英沙;②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把A层和B层的物质隔离.故填:把A层和B层的物质隔离;③过滤只能除去难溶的物质,而可溶的钙镁化合物不能除去,因此得到的不是软水;(2)①在制蒸馏水之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水蒸气会跑掉;②在蒸馏时加一些沸石,其目的是防治液体突然沸腾而影响实验;③刚开始馏出的水是纯净水,应该保留.故答案是:(1)①石英砂;②把A层和B层的物质隔离;③不可以;(2)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防止液体暴沸;③是;保留.【点评】本道题考查的是一个自制净水器,它将化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沉淀 B.静置沉淀 C.过滤 D.蒸馏【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吸附、过滤、自然沉降、蒸馏的净水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吸附沉淀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是纯水.B、通过过滤可使水中不溶性杂质与水分离,所得到的水中可能还会含有小颗粒的固体及可溶性杂质,不是纯水.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钙镁化合物等,不是纯水.D、根据净水的原理、方法可知,蒸馏得到的水为纯水.蒸馏得到的水为纯水,所以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净化水通常所采取的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中,由于蒸馏后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5.下列各种因素造成水污染的是( )①天然水跟空气、土壤、岩石长期接触②工业废水的排放③水生植物的繁殖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A.①③ B.④⑤ C.①③④D.②④⑤【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水污染的途径来考虑本题,想法切断污染途径即可.要知道保护水资源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解答】解: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故选D.【点评】知道了水污染的途径,就要了解防治水污染的方法,平时要做到不污染水源,并且节约用水.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6.根据下图所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上图所示的实验,A中水发生了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C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氢气;E中净化水的方法是过滤和吸附.(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32g,则生成氢气4g.(3)将白色纸花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放入集气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4)集气瓶D中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以及电解水的现象,净化水的方法进行解答.(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3)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4)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解答】解:(1)图A是水的沸腾,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试管1与电源负极相连,试管1中气体体积约为试管2中气体的两倍,可判断试管1中气体为氢气.C中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和滤纸功能一样,起到过滤作用,活性炭起吸附作用.故答案为:物理;氢气;过滤.(2)C装置中发生反应是水的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2H2O2H2↑+O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解:设生成氧气3g时,生成氢气x,则2H2O2H2↑+O2↑4 32x 32gx=4g;故填:2H2O2H2↑+O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3)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4)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生成,故填:火星四射,3Fe+2O 2Fe3O4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7.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一切生命体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气.SO3Fe+2O2Fe22.2Mg+O222P+2O2CO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考虑本题.【解答】解:(1)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B、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SO2.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 2Fe3O4.由于铁丝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温度很高,直接与集气瓶底部接触,会使集气瓶炸裂.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其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2)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同时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 22MgO.E 、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同时放热,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 22P2O5.F、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 2CO2+2H2O.F实验可检验甲烷的组成,此实验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答案:CO2SO 2Fe2.2P2CO22文字表达式的写法,熟悉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8.氧气的用途:炼钢、供给呼吸等.【考点】氧气的用途.【专题】性质决定用途;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根据氧气的性质可推断出氧气的用途.【解答】解:氧气具有助燃性,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故氧气的用途有支持燃烧,供给呼吸.故答案为:供给呼吸;【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即可正确解答本题.9.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或E.(3)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制取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E.实验主要操作步骤有:①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停止加热;④收集气体;⑤加热;⑥加入药品;⑦固定试管、连接仪器.请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序号):⑦②⑥⑤④①③.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固定,连接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加热;收集气体;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停止加热.水槽中水呈紫红色,说明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水被倒吸沿导管进入试管中,因为先熄灭了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催化;B;C;(3)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木条复燃;(4)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固定,连接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加热;收集气体;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停止加热;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E;⑦②⑥⑤④①③;(5)水槽中水呈紫红色,说明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水被倒吸沿导管进入试管中,因为先熄灭了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故答案为:说明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因为先熄灭了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和操作步骤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四、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0.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液氧呈淡蓝色 B.氧气易溶于水C.固态氧是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在﹣183℃变为淡蓝色液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在标准状况下,在﹣218℃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氧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空气【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解答】解: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故选C.【点评】熟记氧气的和二氧化碳的特性.12.下列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氧气【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由各选项中气体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具有刺激性气味;B、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具有刺激性气味;C、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污染空气的气体;D、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具有刺激性气味;故选C.【点评】本题很简单,掌握常见气体的物理性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A.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2) 新人教版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2)一、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如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__________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2)如果用V A和V 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则V A:V B约等于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3)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水的组成和构成:①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②每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4)天然水是____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5)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含有__________的水叫做硬水,软水是__________的水.2.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该过程中净化水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区分硬水和软水时,可加入__________(填序号),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①肥皂水②活性炭③食盐水(3)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在实验室中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自然界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净化.(1)如图1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单易净水器.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B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__________;②该净水器不同位置的纱布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同,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③你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填“可以”或“可以”)__________将硬水变成软水.(2)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__________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②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_________.③刚开始馏出的水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纯净水,应该__________(填“保留”或“弃去”)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沉淀 B.静置沉淀 C.过滤 D.蒸馏5.下列各种因素造成水污染的是( )①天然水跟空气、土壤、岩石长期接触②工业废水的排放③水生植物的繁殖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A.①③ B.④⑤ C.①③④D.②④⑤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6.根据下图所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上图所示的实验,A 中水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C 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__;E 中净化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和吸附.(2)C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32g ,则生成氢气__________g .(3)将白色纸花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放入集气瓶B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4)集气瓶D 中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7.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一切生命体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气.8.氧气的用途:炼钢、__________等.9.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作用,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或E.(3)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制取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实验主要操作步骤有:①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停止加热;④收集气体;⑤加热;⑥加入药品;⑦固定试管、连接仪器.请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序号):__________.四、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0.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液氧呈淡蓝色 B.氧气易溶于水C.固态氧是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1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空气12.下列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氧气1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A.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硫发出淡蓝色火焰C.木炭燃烧发白光D.铁丝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15.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 ) A.观察颜色B.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D.分别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2)一、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如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如果用V A和V 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则V A:V B约等于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3)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水的组成和构成: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4)天然水是混合物(纯净物或混合物).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5)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叫做硬水,软水是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水的组成和构成等,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水的组成及造成水污染的知识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得到的水中不含杂质,据此解答.【解答】解:(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B接的是正极,则A量筒内气体是氢气,B量筒内气体是氧气;(2)因为A是氢气,B是氧气,它们的体积比为2:1,所以V a:V b=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3)通过电解水实验可获得很多结论,一般地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说,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或一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5)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叫做硬水,软水是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6)自然沉降除去的是水中不溶性固体大颗粒,还含有其他杂质;过滤除去的是水中不溶性固体小颗粒,还含有其他杂质;吸附沉降除去的是水中不溶性固体颗粒,还含有其他杂质;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有杂质,是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答案:(1)负;氧气;(2)2:1;2H2O2H2↑+O2↑;分解反应;(3)氢、氧两种元素;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4)混合物;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5)较多钙、镁离子;含有较少钙镁离子;(6)自然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平时能认真读课本并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即可较轻易地回答,但是对于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1:8和它们的体积比2:1相混淆,因此搞清楚有关数据的含义尤为重要.2.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该过程中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2)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区分硬水和软水时,可加入①(填序号),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①肥皂水②活性炭③食盐水(3)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在实验室中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净水的知识进行分析,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沉淀和过滤等,区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软化就是减少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解答】解:(1)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沉淀和过滤等,故填:吸附,沉淀,过滤;(2)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故填:①;(3)硬水中含有的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减少其含量,蒸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煮沸,物理.【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净水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自然界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净化.(1)如图1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单易净水器.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B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石英砂;②该净水器不同位置的纱布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同,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把A层和B层的物质隔离;③你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填“可以”或“可以”)不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2)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②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止液体暴沸.③刚开始馏出的水是(填“是”或“不是”)纯净水,应该保留(填“保留”或“弃去”)【考点】水的净化;蒸发与蒸馏操作;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考查水的净化知识,重点考查了过滤操作及其拓展应用,要结合所学知识灵活回答.【解答】解:(1)①图1是一个自制的净水器,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吸附,在制作时要注意沙子和卵石的叠放次序,所以B层应放石英沙;②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把A层和B层的物质隔离.故填:把A层和B层的物质隔离;③过滤只能除去难溶的物质,而可溶的钙镁化合物不能除去,因此得到的不是软水;(2)①在制蒸馏水之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水蒸气会跑掉;②在蒸馏时加一些沸石,其目的是防治液体突然沸腾而影响实验;③刚开始馏出的水是纯净水,应该保留.故答案是:(1)①石英砂;②把A层和B层的物质隔离;③不可以;(2)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防止液体暴沸;③是;保留.【点评】本道题考查的是一个自制净水器,它将化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沉淀 B.静置沉淀 C.过滤 D.蒸馏【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吸附、过滤、自然沉降、蒸馏的净水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吸附沉淀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是纯水.B、通过过滤可使水中不溶性杂质与水分离,所得到的水中可能还会含有小颗粒的固体及可溶性杂质,不是纯水.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钙镁化合物等,不是纯水.D、根据净水的原理、方法可知,蒸馏得到的水为纯水.蒸馏得到的水为纯水,所以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净化水通常所采取的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中,由于蒸馏后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5.下列各种因素造成水污染的是( )①天然水跟空气、土壤、岩石长期接触②工业废水的排放③水生植物的繁殖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A.①③ B.④⑤ C.①③④D.②④⑤【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水污染的途径来考虑本题,想法切断污染途径即可.要知道保护水资源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解答】解: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故选D.【点评】知道了水污染的途径,就要了解防治水污染的方法,平时要做到不污染水源,并且节约用水.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6.根据下图所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上图所示的实验,A中水发生了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C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氢气;E中净化水的方法是过滤和吸附.(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32g,则生成氢气4g.(3)将白色纸花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放入集气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4)集气瓶D中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以及电解水的现象,净化水的方法进行解答.(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3)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4)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解答】解:(1)图A是水的沸腾,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试管1与电源负极相连,试管1中气体体积约为试管2中气体的两倍,可判断试管1中气体为氢气.C中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和滤纸功能一样,起到过滤作用,活性炭起吸附作用.故答案为:物理;氢气;过滤.(2)C装置中发生反应是水的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2H2O2H2↑+O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解:设生成氧气3g时,生成氢气x,则2H2O2H2↑+O2↑4 32x 32gx=4g;故填:2H2O2H2↑+O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3)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4)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生成,故填:火星四射,3Fe+2O 2Fe3O4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7.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一切生命体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气.CO2SO3Fe+2O2Fe2.2MgO 22P+2O2CO2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考虑本题.【解答】解:(1)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B、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由于铁丝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温度很高,直接与集气瓶底部接触,会使集气瓶炸裂.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其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2)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同时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E、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同时放热,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F、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F实验可检验甲烷的组成,此实验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答案:(1)2CO 2SO 2Fe.22MgO 22P 2CO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知道文字表达式的写法,熟悉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8.氧气的用途:炼钢、供给呼吸等. 【考点】氧气的用途.【专题】性质决定用途;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根据氧气的性质可推断出氧气的用途. 【解答】解:氧气具有助燃性,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故氧气的用途有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故答案为:供给呼吸;【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即可正确解答本题.9.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或E.(3)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制取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E.实验主要操作步骤有:①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停止加热;④收集气体;⑤加热;⑥加入药品;⑦固定试管、连接仪器.请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序号):⑦②⑥⑤④①③.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固定,连接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加热;收集气体;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停止加热.水槽中水呈紫红色,说明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水被倒吸沿导管进入试管中,因为先熄灭了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催化;B;C;(3)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木条复燃;(4)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固定,连接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加热;收集气体;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停止加热;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E;⑦②⑥⑤④①③;(5)水槽中水呈紫红色,说明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水被倒吸沿导管进入试管中,因为先熄灭了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故答案为:说明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因为先熄灭了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和操作步骤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四、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0.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液氧呈淡蓝色 B.氧气易溶于水C.固态氧是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在﹣183℃变为淡蓝色液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在标准状况下,在﹣218℃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氧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空气【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解答】解: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故选C.【点评】熟记氧气的和二氧化碳的特性.12.下列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氧气【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由各选项中气体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具有刺激性气味;B、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具有刺激性气味;C、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污染空气的气体;D、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具有刺激性气味;故选C.【点评】本题很简单,掌握常见气体的物理性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A.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3)(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1.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振荡,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B.木碳 C.蔗糖 D.面粉2.欲将某温度时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恰当的方法是( )A.增加溶质 B.蒸发溶剂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不饱和溶液C.凡是均一、透明、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4.食盐中含有的泥沙,进行的第﹣步操作是( )A.溶解 B.过滤 C.洗涤 D.蒸发5.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有:①蒸发②过滤③溶解.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③①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6.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称量(量取)、计算、溶解B.溶解、计算、称量(量取)C.称量(量取)、溶解、计算D.计算、称量(量取)、溶解7.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某维生素C泡腾片,每片含1g维生素C.将1片该泡腾片投入适量水中,最终得到250g溶液.此溶液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 )A.0.4% B.1% C.2.5% D.4%8.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将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D.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洗涤灵能除去油污,主要是利用洗涤灵的吸附作用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因为硝酸铵溶解时只需要吸收热量C.喝完可乐常常会打嗝,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溶解、装瓶、贴标签11.如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时,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图1中b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C.升高温度可使两试管中甲、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增大D.降低温度后,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2.溶解度曲线: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1)t1℃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2)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3)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到t1℃时,无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4)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5)t1℃时,丙物质溶解度是__________,此温度时,60克丙与50克水混合,充分溶解后,可得丙溶液__________g.13.如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2)图中b表示___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3)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NaCl和KNO3的溶解和结晶,做了两组实验(室温下),其过程如下: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的是(填数字序号,下同)___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_.14.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实验室要把50g 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g.(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放入三只烧杯中,然后向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结果是甲物质全部溶解,丙物质部分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①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__________.②依次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对应的序号:(用“a”、“b”、“c”表示)__________.③现有如图x、y两点对应的两种溶液(其中所含溶剂质量都是100g).据图分析:要使溶液x变为溶液y,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请依据图示作定量描述).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1.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振荡,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B.木碳 C.蔗糖 D.面粉【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植物油、木炭、面粉等物质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溶液;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溶液.【解答】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B、木炭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C、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D、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水溶性,如果物质易溶于水,就能够和水形成溶液,如果物质不溶于水,就不能够和水形成溶液.2.欲将某温度时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恰当的方法是( )A.增加溶质 B.蒸发溶剂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大多数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增加溶质硝酸钾,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B、蒸发溶剂,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可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法: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不饱和溶液C.凡是均一、透明、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及转化方法,浓溶液与稀溶液及溶液的特点、组成来判断.【解答】解: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如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此时将200g 蔗糖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是浓溶液,但还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说法错误;B、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不饱和溶液,如加溶剂就可以进行转化.说法正确.C、溶液是均一透明澄清的,但均一、透明、澄清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说法错误;D、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如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g,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此温度下配制成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而将200g蔗糖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但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浓度比蔗糖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小.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易错点是D,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只能说同温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4.食盐中含有的泥沙,进行的第﹣步操作是( )A.溶解 B.过滤 C.洗涤 D.蒸发【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解决即可.【解答】解:粗盐提纯的步骤为:①把含有泥沙的粗食盐完全溶解;②过滤掉不溶于水的泥沙;③蒸发掉水分,即得到氯化钠晶体.所以食盐中含有的泥沙,进行的第﹣步操作是溶解.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粗盐提纯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同学们一定注意粗盐提纯用过滤的方法,但第一步是溶解,而不是过滤.5.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有:①蒸发②过滤③溶解.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③①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已有的粗盐提纯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故选B.【点评】掌握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称量(量取)、计算、溶解B.溶解、计算、称量(量取)C.称量(量取)、溶解、计算D.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只有把一定量溶质溶解于一定量的溶剂中才能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要计算配制该溶液需要溶质、溶剂的量,然后称取溶质、量取溶剂,倒入烧杯中溶解,即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解答】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首先要计算出配制该溶液需要的溶质和溶剂量,然后利用天平、量筒等仪器称量出所需要量的溶质和溶剂,最后把所取的溶质、溶剂倒入烧杯进行溶解.因此配制溶液的过程可概括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选:D.【点评】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需要用固体物质配制时,固体物质质量用天平称、溶剂的量用量筒量,简称为称量;若不需要固体物质时,则不需要使用天平称只需要使用量筒量取,此时称为量取.7.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某维生素C泡腾片,每片含1g维生素C.将1片该泡腾片投入适量水中,最终得到250g溶液.此溶液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 )A.0.4% B.1% C.2.5% D.4%【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每片含1g维生素C,将1片该泡腾片投入适量水中,最终得到250g溶液,则此溶液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100%=0.4%.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解答】解:A、用自来水洗手,使附着在手上的泥土等污物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B、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不是利用乳化作用.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是利用乳化作用.D、用盐酸除去铁锈是因为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和盐酸反应,从而把铁锈除去,故选项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C.【点评】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将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D.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运用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求法解答.【解答】解:A、温度高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温度低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A说法不正确.B、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说法正确.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将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降低温度的办法.C说法不正确.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所以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甲全部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3%,故D说法不正确.所以答案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洗涤灵能除去油污,主要是利用洗涤灵的吸附作用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因为硝酸铵溶解时只需要吸收热量C.喝完可乐常常会打嗝,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溶解、装瓶、贴标签【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洗涤灵能促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B、物质溶解分两个过程且同时进行,一是溶质扩散的过程,一是离子水合的过程,前一过程要吸热,后一过程要放热.C、打嗝就是气体逸出的意思,可从影响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因素来考虑.D、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过程来分析.【解答】解:A、洗涤灵有乳化作用,能促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使油污与餐具分离,所以不是利用吸附作用,故A不正确;B、物质溶解分两个过程,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说明溶质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故B错误;C、因汽水是碳酸饮料,喝下汽水后,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因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小而逸出,则会打嗝,说法正确,故C正确;D、溶液的配制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中计算后需要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有两个难点,一是要理解固体溶于水的过程和热量的变化关系,二是气体的溶解度与外界条件的关系.11.如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时,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图1中b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C.升高温度可使两试管中甲、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增大D.降低温度后,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实验操作型;学科交叉型;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A、图2中乙试管内没有固体物质乙剩余,此时所得溶液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B、根据图2所示,2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在10g水中,乙物质完全溶解而甲物质的固体剩余,可判断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C、对两溶液升温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则未溶解的甲物质继续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乙物质没有固体可继续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当温度降低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而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解答】解:A、20℃时,若所取的乙物质恰好完全溶解在10g水中,则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若10g水还能继续溶解乙物质,则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B、由图1所示,20℃时,溶解度曲线b位于溶解度曲线a下方,表明此时a的溶解度大于b;图2所示物质乙全部溶解而物质甲有固体物质剩余,说明此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因此,可得图1中b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B正确;C、由图1可知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对两溶液升高温度时,剩余的固体甲物质继续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乙物质没有固体物质继续溶解,升温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不正确;D、图2的甲物质为饱和溶液,且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因此,当对甲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而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正确;故选C.【点评】固体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中仍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的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2.溶解度曲线: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1)t1℃时,溶解度最大的是丙;(2)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甲=乙>丙;(3)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到t1℃时,无晶体析出的是丙.(4)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5)t1℃时,丙物质溶解度是50g,此温度时,60克丙与50克水混合,充分溶解后,可得丙溶液75g.【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饱和溶液质量分数=×100%;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解答】解:(1)t1℃时,溶解度最大的是丙.故填:丙.(2)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甲=乙>丙.故填:甲=乙>丙.(3)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到t1℃时,无晶体析出的是丙.故填:丙.(4)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填:小于.(5)t1℃时,丙物质溶解度是50g,此温度时,60克丙与50克水混合,充分溶解后,只能够溶解25g,可得丙溶液75g.故填:50g;75.【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3.如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水.(2)图中b表示氯化钠(或NaCl)的溶解度曲线.(3)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NaCl和KNO3的溶解和结晶,做了两组实验(室温下),其过程如下: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的是(填数字序号,下同)②⑥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①和⑤、⑥和⑨.【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不指溶剂则水为溶剂;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趋势可以确定b的溶解度曲线;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结合图象可以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是否达到饱和.【解答】解:(1)硝酸钾溶液是硝酸钾溶于水所得到的溶液,所以溶液中溶剂为水.(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故图中b表示的是氯化钠的溶解的曲线.(3)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关键要看该温度下能否继续溶解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是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是不饱和溶液.②⑥⑨中均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故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的是②⑥⑨.①和⑤中10g水中溶解的溶质相等,故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⑥、⑨都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答案为:(1)水;(2)氯化钠(或NaCl);(3)②⑥⑨;①和⑤、⑥和⑨.【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饱和溶液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实验室要把50g 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195g.(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放入三只烧杯中,然后向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结果是甲物质全部溶解,丙物质部分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①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加入的固体全不溶解.②依次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对应的序号:(用“a”、“b”、“c”表示)acb.③现有如图x、y两点对应的两种溶液(其中所含溶剂质量都是100g).据图分析:要使溶液x变为溶液y,应采取的措施为加入(m1﹣m2)g固体甲,并升高温度至50℃(请依据图示作定量描述).【考点】酸碱盐的溶解性;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计算;(2)①②根据溶解度曲线,结合题中信息进行分析.分别向20℃时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甲物质全部溶解,说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部分溶解,说明丙物质的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影响较小;也就是说图中a曲线代表甲物质,b曲线代表丙物质,那么c曲线就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加入的固体都不溶解.③x溶液是4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剂质量100g,溶质质量m2g,y点对应的溶液是5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剂质量100g,溶质质量m1g,所以要使溶液x变为溶液y,只需加入(m1﹣m2)g固体甲,并将温度升高至50℃.【解答】解:(1)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50g×98%=(50g+x)×20%x=195g故答案为:195g(2)①由题中信息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影响较小,所以a曲线代表甲物质,b曲线代表丙物质,那么c曲线就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加入的固体都不溶解.②有上述分析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曲线分别是a、c、b.③x溶液是4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剂质量100g,溶质质量m2g,y点对应的溶液是5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剂质量100g,溶质质量m1g,所以要使溶液x变为溶液y,只需加入(m1﹣m2)g固体甲,并将温度升高至50℃.故答案为:①加入的固体全不溶解;②acb;③加入(m1﹣m2)g固体甲,并升高温度至50℃(此空为2分,答出一个要点得1分).【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要求我们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溶质的溶解情况.。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8)(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8)一、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1.手机中使用的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下列对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4→+3B.+2→+3C.0→+2D.﹣4→﹣22.美国《科学》杂志每年评选一种在研究上取得突出进展的分子(Molecule of the year),人们称为“明星分子”.1992年评出的明星分子在控制人体血压、肠胃、大脑学习方面具有特殊生理功能.己知该分子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则它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 C.NO2D.N2O53.已知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另一种氯化物,经测定该混合物中氯元素的含量为56.2%,则通过计算可推测另一种物质是( )A.CaCl2B.KCl C.MgCl2D.FeCl3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分)4.2004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因“毒鼠强”(化学式C4H8N4S2O8)中毒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毒鼠强”是一种剧毒药物.(1)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__________个原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2)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N:S:O=__________;(3)该物质是由__________ 组成.5.食品保鲜可以防止食品腐坏,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味道.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1)包装熟食制品常加入防腐剂.丙酸钠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化学式为C3H5O2Na,丙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2)某脱氧保鲜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来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从而延长食品保质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已知该脱氧保鲜剂中活性铁粉的质量为1.4g,计算该脱氧保鲜剂最多能够吸收氧气的质量.6.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看了硝酸铵产品包装袋上的说明(如图),对产品的含氮量产生了疑问,于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硝酸铵的含氮量进行了计算,都认为包装袋上标注的含氮量不准确.小组中李华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100%=17.5%,而王明同学计算的结果大于34%.由于计算结果不同,小组中的同学进行了讨论.(1)你认为李华同学的计算是否正确?__________.(2)计算硝酸铵中的含氮量,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3)请你计算,该袋产品中含纯硝酸铵的质量为__________kg.7.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的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X.则X的化学式为( )A.H2B.H2O C.O2D.H2O28.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与水接触时发生如下反应:CaH2+2H2O=Ca(OH)+2H2↑.若要制得2g氢气,需CaH2的质量为多少?29.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所使用的石头纸、环保手提袋和购物袋,主要原料是具有环保意义的碳酸钙.为测定某石头纸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称取10g碎纸样品放入烧杯中,将50g 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__________g(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三、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7分)10.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B.只有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11.消防队员灭火时,常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其作用是( )A.使水分解 B.使水变成水蒸气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温度、隔绝空气1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B.C.D.1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A.移走可燃物B.隔绝空气C.防止酒精挥发 D.降低酒精着火点14.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加油站内及附近,要严禁烟火B.少量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15.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是纯净物B.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不是化石燃料D.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16.“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7.发生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C.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火灾中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18.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19.能源与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请回答:(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___.(2)空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作用吸收CO2,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开发新能源B.缓解用电紧张,大力发展燃煤发电C.低碳生活,绿色出行(3)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汽油中添加乙醇是一种有效措施.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乙醇作为汽车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4)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是保护环境的措施之一.烟花爆竹中黑火药的配方一般是:硫磺2g、硝酸钾3g、炭粉4.5g,其反应原理是S+2KNO3+3C K2S+3CO2↑+N2↑,则参加反应的S、KNO3、C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由此判断,该配方中过量的物质有__________.(5)汽油中某分子x(相对分子质量为114)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其中氢的质量分数约为15.8%,则x分子中碳、氢两种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20.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以下三组装置探究燃烧条件.(1)如图1所示,能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A.水中的白磷 B.铜片上的白磷 C.铜片上的红磷(2)如图2所示,将液体a滴入瓶中并与固体b接触,能观察到白磷燃烧,则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如图3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__________;②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③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②的原因__________.完成三组实验之后,同学成功探究出了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8)一、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1.手机中使用的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下列对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4→+3B.+2→+3C.0→+2D.﹣4→﹣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规律和原则.【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先计算出两化合物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再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x+(﹣2)×2=0x=+4设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y.(+1)+y+(﹣2)×2=0y=+3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稍大.2.美国《科学》杂志每年评选一种在研究上取得突出进展的分子(Molecule of the year),人们称为“明星分子”.1992年评出的明星分子在控制人体血压、肠胃、大脑学习方面具有特殊生理功能.己知该分子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则它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 C.NO2D.N2O5【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先用假设法,假设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 x O y,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就可计算出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进而得出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解答】解:设这种物质的化学式为N x O y,该分子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所以,=即化学式为NO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3.已知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另一种氯化物,经测定该混合物中氯元素的含量为56.2%,则通过计算可推测另一种物质是( )A.CaCl2B.KCl C.MgCl2D.FeCl3【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分析】首先计算纯净物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与样品中氯的质量分数相比,样品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介于氯化钠和另外一种氯化物之间,若样品中的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则混入的另一种物质中氯的质量分数必定高于样品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解: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0.7%,现该样品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为56.2%,则混入物质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小于56.2%,A、CaCl2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3.9>56.2%,故A错误;B、KCl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7.7%<56.2%,故B正确;C、MgCl2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4.7%>56.2%,故C错误;D、FeCl3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5.5%>56.2%,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注重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应学会利用平均值的思维方法来进行分析解答.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分)4.2004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因“毒鼠强”(化学式C4H8N4S2O8)中毒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毒鼠强”是一种剧毒药物.(1)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26个原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4.(2)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N:S:O=6:1:7:8:16;(3)该物质是由碳、氢、氮、硫、氧五种元素组成.【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1个“毒鼠强”分子的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毒鼠强”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1个“毒鼠强”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氮分子、2个硫原子和8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26个原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8+14×4+32×2+16×8=304.(2)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N:S:O=(12×4):(1×8):(14×4):(32×2):(16×8)=6:1:7:8:16.(3)“毒鼠强”是由碳、氢、氮、硫、氧五种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1)26;304;(2)6:1:7:8:16;(3)碳、氢、氮、硫、氧五种元素.【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食品保鲜可以防止食品腐坏,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味道.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1)包装熟食制品常加入防腐剂.丙酸钠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化学式为C3H5O2Na,丙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6;(2)某脱氧保鲜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来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从而延长食品保质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6H2O+3O2═4Fe(OH)3.已知该脱氧保鲜剂中活性铁粉的质量为1.4g,计算该脱氧保鲜剂最多能够吸收氧气的质量.【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求出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的质量可以计算需要氧气的质量.【解答】解:(1)根据丙酸钠的化学式C3H5O2Na可以知道:丙酸钠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5+16×2+23=96;(2)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4Fe+6H2O+3O2═4Fe(OH)3.故填:4Fe+6H2O+3O2═4Fe(OH)3.设最多能够吸收O2的质量为x,4Fe+6H2O+3O2═4Fe(OH)3,224 961.4g x,x=0.6g,故答案:(1)96;(2)最多能够吸收O2的质量为0.6.【点评】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6.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看了硝酸铵产品包装袋上的说明(如图),对产品的含氮量产生了疑问,于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硝酸铵的含氮量进行了计算,都认为包装袋上标注的含氮量不准确.小组中李华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100%=17.5%,而王明同学计算的结果大于34%.由于计算结果不同,小组中的同学进行了讨论.(1)你认为李华同学的计算是否正确?不正确.(2)计算硝酸铵中的含氮量,你的方法是.(3)请你计算,该袋产品中含纯硝酸铵的质量为48.6kg.【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标签图示型;压轴实验题.【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化学式的计算,根据信息可知硝酸铵产品包装袋上的说明中有硝酸铵的化学式.(1)李华同学的计算中N原子是1个,而化学式中为2个N原子;(2)根据化学式判断原子个数,用原子个数和原子量来计算,所以要准确判断原子个数,用对原子量;(3)根据含氮量可计算氮元素的质量,进而计算纯硝酸铵的质量.【解答】解:(1)根据李华同学的计算过程,N原子的个数判断错误,故答案为:不正确;(2)根据化学式及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来计算,故答案为:根据化学式判断原子个数,用原子个数和原子量来计算,NH4NO3中有2个N原子,可列式来计算得到含氮量,解答为:;故答案为:;(3)50kg的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为:50kg×34%=17kg,所以硝酸铵的质量为:=48.6kg,故答案为:48.6.【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和使用,认识身边处处有化学知识,要学会用化学知识来解答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7.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的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X.则X的化学式为( )A.H2B.H2O C.O2D.H2O2【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与原子数目不变;再结合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X,可求的X的化学式.【解答】解:由题意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X.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反应前:锂离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1个;反应后:Li2CO3锂离子2个、氧原子3个、碳原子1个;可知1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B.【点评】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涵义及其实际应用.8.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与水接触时发生如下反应:CaH2+2H2O=Ca(OH)+2H2↑.若要制得2g氢气,需CaH2的质量为多少?2【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找出氢气和氢化钙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求解.【解答】解:设需要CaH2的质量为x.CaH2+2H2O=Ca(OH)2+2H2↑42 4x 2g解之得:x=21g答:需要CaH2的质量为21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试题比较简单,关键是要步骤规范,才能保证不失分.9.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所使用的石头纸、环保手提袋和购物袋,主要原料是具有环保意义的碳酸钙.为测定某石头纸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称取10g碎纸样品放入烧杯中,将50g 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3.52g(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第2、3、4次加入10g稀盐酸均放出0.88g 二氧化碳,而第5次加入10g稀盐酸不再放出气体,因此可判断前4次实验中,每次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均为0.88g,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即前四次反应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和,且样品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根据题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前四次实验后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且每次均放出二氧化碳0.88g;则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0.88g×4=3.52g;故答案为:3.52;(2)设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3.52g=x=8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点评】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每次加入稀盐酸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可以得出每次实验加入稀盐酸所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据此对反应情况进行判断.三、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7分)10.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B.只有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可燃物;(2)要与氧气充分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必需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结合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解答】解:A、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若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也不能燃烧,故说法错误;B、中和反应也放出热量,故说法错误;C、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能提高,提高的是温度,故说法错误;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可燃物燃烧的更充分,故说法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燃烧的定义及燃烧具备的基本条件,了解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等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11.消防队员灭火时,常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其作用是( )A.使水分解 B.使水变成水蒸气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温度、隔绝空气【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水的性质和应用.【专题】化学与社会突发事件.【分析】向燃烧物洒水用水带走燃烧物的热量,可以降低燃烧物温度,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可燃物的燃烧就会熄灭,用水灭火的原理为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的目的不是使水分解,而是降低温度,故错误;B、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目的是降低温度、隔绝空气,而不是使水变成水蒸气,故错误;C、可燃物的着火点在相同的条件下,是不可改变的,故错误;D、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用水带走燃烧物的热量,可以降低燃烧物温度,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可燃物的燃烧就会熄灭,或水把燃烧物与空气隔绝了,用水灭火的原理为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或隔绝空气.故正确.故选D【点评】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1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B.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图标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是爆炸品标志;B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C、是腐蚀品标志;D、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化学图标的知识,掌握化学图标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A.移走可燃物B.隔绝空气C.防止酒精挥发 D.降低酒精着火点【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加热器皿-酒精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解答】解:盖上灯帽时,酒精灯中的酒精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灭火的方法.14.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加油站内及附近,要严禁烟火B.少量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加油站周围存在大量的油气,极容易发生爆炸判断.B、根据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性质判断.C、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D、根据自然界的水能导电的性质判断.【解答】解:A、加油站周围存在大量的油气,极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加油站内及附近,要严禁烟火,故A正确.B、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一者能降低天然气的温度,防止它达到着火点,二者可稀释天然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故B正确.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失火,火势小易控制,可用湿布盖上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正确.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易连电短路,或造成触电事故,故D错误.故选D.【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在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品腐蚀等,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是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要务.15.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是纯净物B.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不是化石燃料D.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D、化石燃料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空气有影响的物质.【解答】解:A、石油的主要成分是一些烷烃,还含有一些其它种类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A错误;B、化石燃料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选项B错误;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C错误;D、化石燃料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空气有影响的物质,故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石燃料的成分和性质,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16.“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解答.【解答】解:“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这样就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有利于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17.发生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C.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4)(含解析) 北京课改版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4)一、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构成:(a)二氧化碳是由组成的;(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和构成.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加压、降温,二氧化碳可转化为固态;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实验一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用A和E组合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药品加入装置A中的试管前,应进行的操作是.(2)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3)B装置实验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末端应伸至液面以下,可以防止.伸进C、D中的导管均应接近集气瓶底部是为了.(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5.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石蕊试液由色变成色.此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取上述变色了的溶液少许放入试管中并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管口,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给试管加热可看到溶液由色变成了色,同时澄清的石灰水.说明不稳定,易分解,澄清的石灰水变化说明了分解后又生成了.6.小明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验.(1)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2)装置B中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实验现象是,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4)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镁条能在CO2中燃烧,他在装置D中进行实验,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二、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7.鉴别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时,最简便的方法是()A.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B.测定3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C.将3种气体分别通过澄清的石灰水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8.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A. B. C.D.9.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直接相互转化的是()A.CO2、H2CO3B.CO2、CaCO3C.CO2、Ca(OH)2D.H2、H2O10.CO2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人工降雨 B.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C.作致冷剂 D.灭火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4)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构成:(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再结合分子的构成以及原子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碳元素和氧元素;(b)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填: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含义,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含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加压、降温,二氧化碳可转化为固态;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填空.【解答】解: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的气体,固体二氧化碳又叫做干冰;故答案是:大;易;干冰.【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实验一塑料瓶【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填写实验报告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蜡烛熄灭的顺序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既化学性质,根据塑料瓶的现象结合气压分析溶解性得出相关的结论.【解答】解:实验一:由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出现低处蜡烛先灭,高处蜡烛后灭的现象;实验二: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的气压变小,因此塑料瓶变瘪;结合两个实验可以看出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填: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不能、不能、大.【点评】本题是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综合考查,侧重基础考查到位,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即可准确解答该题.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用A和E组合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 +O2↑,将药品加入装置A中的试管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2)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收集装置是 C .(3)B装置实验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末端应伸至液面以下,可以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伸进C、D中的导管均应接近集气瓶底部是为了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由反应装置,推测反应物,从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熟记反应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2)在通常情况下,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装置的特点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3)B装置中长颈漏斗末端应伸至液面以下,可以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伸进D、E中的导管均应接近集气瓶底部是为了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能溶于水进行解答.【解答】解:(1)选用A和E组合装置制取氧气,需加热,试管口有棉花,则反应物为高锰酸钾,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 +O2↑;将药品加入装置A中的试管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故填:2KMnO4K2MnO4+MnO2 +O2↑;检验装置气密性;(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故填:CaCO3+2HCl=CaCl2+CO2↑+H2O;B;C;(3)B装置中长颈漏斗末端应伸至液面以下,可以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伸进D、E中的导管均应接近集气瓶底部是为了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故答案为: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4)要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只能用排水法,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从而测二氧化碳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要在水的上方放一层植物油.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不会溶解在水中,所以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答案为: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没有.【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5.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此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取上述变色了的溶液少许放入试管中并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管口,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给试管加热可看到溶液由红色变成了紫色,同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澄清的石灰水变化说明了碳酸分解后又生成了二氧化碳.【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观察到石蕊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紫;红;碳酸;红,紫;变浑浊;碳酸;碳酸;二氧化碳.【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石蕊溶液与酸碱的变色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小明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验.(1)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2)装置B中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塑料瓶变瘪,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3)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用水喷湿的一半小花变红色,另一半干燥的小花不变色,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4)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镁条能在CO2中燃烧,他在装置D中进行实验,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CO22MgO+C .【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性质;(2)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3)水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4)点燃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镁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解答】解:(1)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填: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2)装置B中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塑料瓶变瘪;Ca(OH)2+CO2═CaCO3↓+H2O.(3)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用水喷湿的一半小花变红色,另一半干燥的小花不变色,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填:用水喷湿的一半小花变红色,另一半干燥的小花不变色;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4)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故填:2Mg+CO22MgO+C.【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二、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7.鉴别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时,最简便的方法是()A.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B.测定3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C.将3种气体分别通过澄清的石灰水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区别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可根据氢气的可燃性,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没有助燃性分析.【解答】解:A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能燃烧的是氢气,燃烧更旺的瓶中是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操作简便,故A 正确;B 、测密度的方法过于复杂,故B 错误;C 、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三瓶气体中,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气体,故C 错误;D 、带火星的木条在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中都会熄灭,不能鉴别,故D 错误;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8.下列有关CO 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 2物理性质的是( )A .B .C .D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有三个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答】解:A 、蜡烛熄灭,证明一个物理性质,一个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选项错误;C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 、右盘下沉,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选项正确;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要会利用性质设计实验,通过不同的现象鉴别各种气体.要认真掌握,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直接相互转化的是( )A .CO 2、H 2CO 3B .CO 2、CaCO 3C .CO 2、Ca (OH )2D .H 2、H 2O【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直接相互转化,即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解答】解:A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能直接相互转化,故选项错误.B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直接相互转化,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也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D、氢气燃烧生成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能直接相互转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0.CO2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人工降雨 B.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C.作致冷剂 D.灭火【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B、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属于利用化学性质;C、“干冰”升华吸热,作致冷剂;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解答】解:A、“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B、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错误;C、“干冰”升华吸热,作致冷剂,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5)(含解析) 新人教版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5)一、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6分)1.某实验小组模拟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A、B两处的实验现象是:A处__________,B处__________.(2)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性.(3)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2.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废气,为了确认这种废气的组成,他们在实验室按如下装置进行了实验.(l)B装置中盛放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3)A装置和D装置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4)该小组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下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地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4.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请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__________→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5.某实验小组探究火锅烟气中CO2、CO分别对人体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设计装置如图所示(试管中均为稀释的新鲜鸡血):(1)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填装置图中的序号)__________处通入.(2)试管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3)气体A为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本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火锅烟气中对人体血液供氧量有影响的是(填具体物质)__________.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6.CO和CO2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纯净物,又都是氧化物B.组成元素种类相同,但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C.它们均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得到D.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都有毒,都能致人死亡7.不能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 )A.燃着的木条B.颜色、气味C.紫色石蕊溶液 D.澄清石灰水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8.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对Cu、Fe、Mg、Ag、Al五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1)下列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2)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3)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X↑+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4)所给五种金属分别放入到相同盐酸中,写出有气泡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5)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A.滤渣中一定有Ag B.滤渣中可能有Cu和FeC.滤液中一定有Fe(NO3)2 D.滤液中一定有AgNO3和Cu(NO3)2.9.下列四个实验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 )A. B. C.D.10.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已将铁丝和银丝表面打磨).①A实验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__________排在氢前面.②B实验中,当烧杯内盛有__________溶液时,可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11.向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滤纸上可能没有铜 B.滤纸上可能含有铁C.滤液中可能含有盐酸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12.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后,小名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查阅资料1】(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说明铁燃呢?23【查阅资料2】(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理论探讨】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__________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拓展延伸】(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_____;(2)有些食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_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3)下列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字母).A.FeO B.Fe2O3C.Fe3O4.13.某小组利用实验数据,求算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金属M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H2SO4═MSO4+H2↑.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5)一、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6分)1.某实验小组模拟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A、B两处的实验现象是:A处红色粉末逐渐变黑,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该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3)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3)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环境,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A处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可以观察到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该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3)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1)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Fe2O3+3CO2Fe+3CO2;还原;(3)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废气,为了确认这种废气的组成,他们在实验室按如下装置进行了实验.(l)B装置中盛放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3)A装置和D装置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A是检验废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D装置用来检验反应中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进而推断出废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4)该小组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下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地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③(填序号,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一氧化碳是一种中性气体,不与酸或碱反应,而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气体,能与碱反应.所以我们在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时,可以选择碱性溶液.【解答】解:(1)为了确定废气的组成,我们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再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再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能使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3)A装置用来检验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D装置用来检验一氧化碳反应的产物二氧化碳.(4)我们利用洗气瓶来除去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气体时,应长管进气.同时需要收集CO,所以还是储气瓶,所以液体还应该是从长管出,所以两个管都应该通到底部.故答案为:(1)充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2)Fe2O3+3CO2Fe+3CO2(3)A装置用来检验废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D装置用来检验反应中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进而推断出废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4)③【点评】我们在检验一氧化碳气体时,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然后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我们在检验一氧化碳时,先将二氧化碳气体吸收干净.【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具有可燃性,产生水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进行回答.【解答】解: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具有可燃性,产生水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间的性质差别是解题的关键.4.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请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④③⑤⑥①②→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B中澄请石灰水变浑浊;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Ca(OH)2+CO2=CaCO3↓+H2O.【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装置连接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装置A用于检验CO的存在,把混合气体中CO2完全处理后,气体通入A装置,若玻璃管内粉末由红色变黑色同时试管中的澄清石灰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CO;装置B用于检验混合气体中含CO2,混合气体通入装置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装置C用于处理混合气体中的CO2,检验过二氧化碳是否存在后的混合气体通入装置C,CO2全部被吸收.【解答】解:(1)混合气体选通入装置B检验CO2气体是否存在,气体应由④通入从③排出B装置;然后通入装置C,处理混合气体中的气体CO2,由⑤通入从⑥排出;接下来气体通入装置A,检验CO气体的存在,气体由①进入从②排出.故答:④③⑤⑥①②;(2)B中澄请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有CO2存在;玻璃管内粉末由红变黑,说明氧化铁被还原成铁,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两处现象综合,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气体.故答:B中澄请石灰水变浑浊;Fe2O3+3CO2Fe+3CO2;Ca(OH)2+CO2=CaCO3↓+H2O.【点评】点燃可燃性气体时,由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如果设计更严谨的实验,可以将B在C后再次使用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无残留.5.某实验小组探究火锅烟气中CO2、CO分别对人体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设计装置如图所示(试管中均为稀释的新鲜鸡血):)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填装置图中的序号)a处通入.(2)试管②的作用是作对照实验.(3)气体A为CO.判断的依据是通入A后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气体A使血红蛋白(血液)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体现CO的毒性.(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本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增加CO尾气处理装置.(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火锅烟气中对人体血液供氧量有影响的是(填具体物质)CO2和CO.【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分析】根据CO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一氧化碳有剧毒,能与血红蛋白很好的结合,使氧失去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解答】解:(1)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a处通入;(2)试管②的作用是作对照实验;(3)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A,停止通入A,向试管①中通入氧气,通入A后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气体A使血红蛋白(血液)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体现CO的毒性.(4)由于CO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5)由实验Ⅲ可知该气体通入时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说明CO2对人体供氧也有影响,故答案为CO2和CO.故答案为:(1)a(2)作对照实验(答出对比的意思就给分)(3)CO通入A后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气体A使血红蛋白(血液)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体现CO的毒性(建议同时答出现象和结论;结论答气体A影响血液供氧能力给分)(4)增加CO尾气处理装置(不答CO不给分;答剩余CO直接排放、未处理等给分)(5)CO2和CO【点评】本题是实验探究题,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的知识,根据实验现象能分析出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6.CO和CO2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纯净物,又都是氧化物B.组成元素种类相同,但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C.它们均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得到D.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都有毒,都能致人死亡【考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的化学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结构决定性质;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CO和CO2组成和类别分析;B、根据CO和CO2组成和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分析;D、二氧化没有毒,但不能供给呼吸.【解答】解:A、CO和CO2都是有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都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正确;B、CO和CO2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CO中碳显+2价,在CO2中碳显+4价.故B说法正确;C、碳与氧气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一氧化碳.故C说法正确;D、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一氧化碳有毒,能致人死亡;二氧化碳没有毒,但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浓度高了也能使人窒息死亡.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种类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虽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性质不同.7.不能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 )A.燃着的木条B.颜色、气味C.紫色石蕊溶液 D.澄清石灰水【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时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就可以了.如可利用氧气的助燃的性质.也可利用二氧化碳的灭火的性质.或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解答】解:A、燃着的木条放入两集气瓶内时,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区分二者,故不可选;B、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用闻气味、看颜色的方法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来.不可区分二者,故可选;C、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倒入气体中,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不变化的是氧气.可区分二者,故不可选;D、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气体中,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不变化的是氧气.可区分二者,故不可选.故选B.【点评】在区分两种不同的物质时,选择的药品与这两种物质反应,出现两个不同的现象,利用这两个不同的现象,将这两种物质分开.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8.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对Cu、Fe、Mg、Ag、Al五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1)下列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B(填序号).(2)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填“得”或“失”)电子.(3)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X↑+2H2O,则X的化学式为SO2.(4)所给五种金属分别放入到相同盐酸中,写出有气泡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5)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AC.A.滤渣中一定有Ag B.滤渣中可能有Cu和FeC.滤液中一定有Fe(NO3)2 D.滤液中一定有AgNO3和Cu(NO3)2.【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电子的原子在反应中一般容易失去电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总个数不变;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解答】解:(1)下列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铜用作导线.故填:B.(2)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故填:失.(3)铜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填:SO2.(4)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故填:Fe+2HCl═F eCl2+H2↑,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5)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铁没有剩余,A.因为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因此滤渣中一定有Ag,该选项说法正确;B.因为铁没有剩余,因此滤渣中不含有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因为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因此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该选项说法正确;D.当铁恰好和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时,滤液中不含有AgNO3和Cu(NO3)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填:AC.【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9.下列四个实验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 )A. B. C.D.【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解答】解:A、此试管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易生锈,故A正确;B、此试管中铁只与水接触,不易生锈,故B错误;C、此试管中铁只与氧气接触,不易生锈,故C错误;D、此试管中铁与水和氧气都不接触,不易生锈,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生锈的条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已将铁丝和银丝表面打磨).①A实验的主要现象是铁丝表面产生气泡,该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铁排在氢前面.②B实验中,当烧杯内盛有硫酸铜溶液时,可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结论探究;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铜和银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解答】解:①A实验的主要现象是铁丝表面产生气泡,该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铁排在氢前面.故填: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铁.②B实验中,当烧杯内盛有硫酸铜溶液时,铁丝和银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时,铁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因此可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故填:硫酸铜.【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1.向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滤纸上可能没有铜 B.滤纸上可能含有铁C.滤液中可能含有盐酸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结论探究;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解答】解:A、因为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滤纸上一定有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如果铁过滤,则滤纸上含有铁,该选项说法正确;C、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滤液中含有盐酸,该选项说法正确;D、因为铁和稀盐酸负影视城氯化亚铁和氢气,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2.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后,小名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查阅资料1】(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冒气泡,说明铁燃烧时溅落呢?23【查阅资料2】(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理论探讨】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l535℃~l538℃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Fe3O4.【拓展延伸】(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2)有些食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3)下列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B(填字母).A.FeO B.Fe2O3C.Fe3O4.【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的化学性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计算中“1”的应用;科学探究.【分析】【实验探究】验证铁的存在,可加入与铁反应的物质,如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理论探讨】由表中数据,可推知铁的熔点是l535℃,Fe2O3的分解温度是l400℃,所以在铁熔化时Fe2O3已分解成Fe3O4,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Fe3O4;【拓展延伸】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铁丝燃烧的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所以应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沙或加些水;FeO极易被氧化为红色的Fe2O3,所以粉末颜色变红;利用“归一法”,Fe2O3化学式可变为FeO1.5,Fe3O4可变为FeO1.3,有化学式可以看出,氧气元素含量越多,铁的质量分数越小,故FeO>FeO1.3>FeO1.5.【解答】解:【实验探究】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故答案为:稀盐酸,冒气泡【理论探讨】由表中数据,可推知铁的熔点是l535℃,Fe2O3的分解温度是l400℃,所以在铁熔化时Fe2O3已分解成Fe 3O4,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Fe3O4,故答案为:l535℃~l538℃,Fe2O3,Fe3O4【拓展延伸】(1)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一般在气瓶底部铺一层沙或加些水防止铁丝燃烧的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故答案为: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2)黑色的FeO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为红色的Fe2O3,故答案为:由黑色变成红色(3)Fe2O3化学式可变为FeO1.5,Fe3O4可变为FeO1.3,比较三个化学式的铁的含量,即FeO>FeO1.3>FeO1.5,所以答案为A>C>B.【点评】本题为文字分析题,应抓住题中给予的信息进行试题解答,还要学会分析,精心计算.13.某小组利用实验数据,求算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金属M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H2SO4═MSO4+H2↑.【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实验数据中加入硫酸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可判断加入500g稀硫酸,样品中金属M完全反应,剩余固体全部为不与硫酸反应的杂质;因此,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金属完全反应时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反应消耗金属的质量及放出氢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求得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解答】解:根据题意,20 g该金属样品中最后还有0.5 g剩余固体不能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20g﹣0.5g=19.5g,生成氢气的质量500g+20﹣519.4g=0.6g设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8)(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8)一、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1.手机中使用的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下列对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4→+3B.+2→+3C.0→+2D.﹣4→﹣22.美国《科学》杂志每年评选一种在研究上取得突出进展的分子(Molecule of the year),人们称为“明星分子”.1992年评出的明星分子在控制人体血压、肠胃、大脑学习方面具有特殊生理功能.己知该分子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则它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 C.NO2D.N2O53.已知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另一种氯化物,经测定该混合物中氯元素的含量为56.2%,则通过计算可推测另一种物质是( )A.CaCl2B.KCl C.MgCl2D.FeCl3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分)4.2004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因“毒鼠强”(化学式C4H8N4S2O8)中毒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毒鼠强”是一种剧毒药物.(1)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__________个原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2)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N:S:O=__________;(3)该物质是由__________ 组成.5.食品保鲜可以防止食品腐坏,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味道.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1)包装熟食制品常加入防腐剂.丙酸钠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化学式为C3H5O2Na,丙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2)某脱氧保鲜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来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从而延长食品保质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已知该脱氧保鲜剂中活性铁粉的质量为1.4g,计算该脱氧保鲜剂最多能够吸收氧气的质量.6.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看了硝酸铵产品包装袋上的说明(如图),对产品的含氮量产生了疑问,于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硝酸铵的含氮量进行了计算,都认为包装袋上标注的含氮量不准确.小组中李华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100%=17.5%,而王明同学计算的结果大于34%.由于计算结果不同,小组中的同学进行了讨论.(1)你认为李华同学的计算是否正确?__________.(2)计算硝酸铵中的含氮量,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3)请你计算,该袋产品中含纯硝酸铵的质量为__________kg.7.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的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X.则X的化学式为( )A.H2B.H2O C.O2D.H2O28.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与水接触时发生如下反应:CaH2+2H2O=Ca(OH)+2H2↑.若要制得2g氢气,需CaH2的质量为多少?29.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所使用的石头纸、环保手提袋和购物袋,主要原料是具有环保意义的碳酸钙.为测定某石头纸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称取10g碎纸样品放入烧杯中,将50g 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加入稀盐酸10 10 10 10 10的质量/g209.12 218.24 227.36 236.48 246.48充分反应后烧杯及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1)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__________g气体.(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三、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7分)10.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B.只有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11.消防队员灭火时,常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其作用是( )A.使水分解 B.使水变成水蒸气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温度、隔绝空气1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B.C.D.1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A.移走可燃物B.隔绝空气C.防止酒精挥发 D.降低酒精着火点14.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加油站内及附近,要严禁烟火B.少量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15.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是纯净物B.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不是化石燃料D.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16.“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7.发生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C.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火灾中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18.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19.能源与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请回答:(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___.(2)空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作用吸收CO2,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开发新能源B.缓解用电紧张,大力发展燃煤发电C.低碳生活,绿色出行(3)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汽油中添加乙醇是一种有效措施.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乙醇作为汽车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4)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是保护环境的措施之一.烟花爆竹中黑火药的配方一般是:硫磺2g、硝酸钾3g、炭粉4.5g,其反应原理是S+2KNO3+3C K2S+3CO2↑+N2↑,则参加反应的S、KNO3、C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由此判断,该配方中过量的物质有__________.(5)汽油中某分子x(相对分子质量为114)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其中氢的质量分数约为15.8%,则x分子中碳、氢两种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20.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以下三组装置探究燃烧条件.(1)如图1所示,能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A.水中的白磷 B.铜片上的白磷 C.铜片上的红磷(2)如图2所示,将液体a滴入瓶中并与固体b接触,能观察到白磷燃烧,则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如图3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__________;②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③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②的原因__________.完成三组实验之后,同学成功探究出了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8)一、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1.手机中使用的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下列对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4→+3B.+2→+3C.0→+2D.﹣4→﹣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规律和原则.【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先计算出两化合物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再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x+(﹣2)×2=0x=+4设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y.(+1)+y+(﹣2)×2=0y=+3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稍大.2.美国《科学》杂志每年评选一种在研究上取得突出进展的分子(Molecule of the year),人们称为“明星分子”.1992年评出的明星分子在控制人体血压、肠胃、大脑学习方面具有特殊生理功能.己知该分子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则它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 C.NO2D.N2O5【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先用假设法,假设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 x O y,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就可计算出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进而得出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解答】解:设这种物质的化学式为N x O y,该分子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所以,=即化学式为NO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3.已知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另一种氯化物,经测定该混合物中氯元素的含量为56.2%,则通过计算可推测另一种物质是( )A.CaCl2B.KCl C.MgCl2D.FeCl3【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分析】首先计算纯净物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与样品中氯的质量分数相比,样品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介于氯化钠和另外一种氯化物之间,若样品中的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则混入的另一种物质中氯的质量分数必定高于样品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解: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0.7%,现该样品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为56.2%,则混入物质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小于56.2%,A、CaCl2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3.9>56.2%,故A错误;B、KCl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7.7%<56.2%,故B正确;C、MgCl2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4.7%>56.2%,故C错误;D、FeCl3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5.5%>56.2%,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注重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应学会利用平均值的思维方法来进行分析解答.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分)4.2004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因“毒鼠强”(化学式C4H8N4S2O8)中毒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毒鼠强”是一种剧毒药物.(1)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26个原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4.(2)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N:S:O=6:1:7:8:16;(3)该物质是由碳、氢、氮、硫、氧五种元素组成.【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1个“毒鼠强”分子的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毒鼠强”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1个“毒鼠强”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氮分子、2个硫原子和8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26个原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8+14×4+32×2+16×8=304.(2)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N:S:O=(12×4):(1×8):(14×4):(32×2):(16×8)=6:1:7:8:16.(3)“毒鼠强”是由碳、氢、氮、硫、氧五种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1)26;304;(2)6:1:7:8:16;(3)碳、氢、氮、硫、氧五种元素.【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食品保鲜可以防止食品腐坏,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味道.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1)包装熟食制品常加入防腐剂.丙酸钠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化学式为C3H5O2Na,丙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6;(2)某脱氧保鲜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来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从而延长食品保质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6H2O+3O2═4Fe(OH)3.已知该脱氧保鲜剂中活性铁粉的质量为1.4g,计算该脱氧保鲜剂最多能够吸收氧气的质量.【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求出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的质量可以计算需要氧气的质量.【解答】解:(1)根据丙酸钠的化学式C3H5O2Na可以知道:丙酸钠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5+16×2+23=96;(2)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4Fe+6H2O+3O2═4Fe(OH)3.故填:4Fe+6H2O+3O2═4Fe(OH)3.设最多能够吸收O2的质量为x,4Fe+6H2O+3O2═4Fe(OH)3,224 961.4g x,x=0.6g,故答案:(1)96;(2)最多能够吸收O2的质量为0.6.【点评】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6.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看了硝酸铵产品包装袋上的说明(如图),对产品的含氮量产生了疑问,于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硝酸铵的含氮量进行了计算,都认为包装袋上标注的含氮量不准确.小组中李华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100%=17.5%,而王明同学计算的结果大于34%.由于计算结果不同,小组中的同学进行了讨论.(1)你认为李华同学的计算是否正确?不正确.(2)计算硝酸铵中的含氮量,你的方法是.(3)请你计算,该袋产品中含纯硝酸铵的质量为48.6kg.【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标签图示型;压轴实验题.【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化学式的计算,根据信息可知硝酸铵产品包装袋上的说明中有硝酸铵的化学式.(1)李华同学的计算中N原子是1个,而化学式中为2个N原子;(2)根据化学式判断原子个数,用原子个数和原子量来计算,所以要准确判断原子个数,用对原子量;(3)根据含氮量可计算氮元素的质量,进而计算纯硝酸铵的质量.【解答】解:(1)根据李华同学的计算过程,N原子的个数判断错误,故答案为:不正确;(2)根据化学式及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来计算,故答案为:根据化学式判断原子个数,用原子个数和原子量来计算,NH4NO3中有2个N原子,可列式来计算得到含氮量,解答为:;故答案为:;(3)50kg的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为:50kg×34%=17kg,所以硝酸铵的质量为:=48.6kg,故答案为:48.6.【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和使用,认识身边处处有化学知识,要学会用化学知识来解答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7.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的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X.则X的化学式为( )A.H2B.H2O C.O2D.H2O2【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与原子数目不变;再结合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X,可求的X的化学式.【解答】解:由题意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X.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反应前:锂离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1个;反应后:Li2CO3锂离子2个、氧原子3个、碳原子1个;可知1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B.【点评】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涵义及其实际应用.8.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与水接触时发生如下反应:CaH2+2H2O=Ca(OH)+2H2↑.若要制得2g氢气,需CaH2的质量为多少?2【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找出氢气和氢化钙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求解.【解答】解:设需要CaH2的质量为x.CaH2+2H2O=Ca(OH)2+2H2↑42 4x 2g解之得:x=21g答:需要CaH2的质量为21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试题比较简单,关键是要步骤规范,才能保证不失分.9.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所使用的石头纸、环保手提袋和购物袋,主要原料是具有环保意义的碳酸钙.为测定某石头纸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称取10g碎纸样品放入烧杯中,将50g 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10 10 10 10 10充分反应后烧杯及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209.12 218.24 227.36 236.48 246.48(1)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3.52g气体.(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第2、3、4次加入10g稀盐酸均放出0.88g 二氧化碳,而第5次加入10g稀盐酸不再放出气体,因此可判断前4次实验中,每次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均为0.88g,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即前四次反应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和,且样品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根据题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前四次实验后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且每次均放出二氧化碳0.88g;则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0.88g×4=3.52g;故答案为:3.52;(2)设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3.52g=x=8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点评】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每次加入稀盐酸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可以得出每次实验加入稀盐酸所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据此对反应情况进行判断.三、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7分)10.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B.只有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可燃物;(2)要与氧气充分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必需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结合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解答】解:A、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若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也不能燃烧,故说法错误;B、中和反应也放出热量,故说法错误;C、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能提高,提高的是温度,故说法错误;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可燃物燃烧的更充分,故说法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燃烧的定义及燃烧具备的基本条件,了解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等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11.消防队员灭火时,常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其作用是( )A.使水分解 B.使水变成水蒸气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温度、隔绝空气【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水的性质和应用.【专题】化学与社会突发事件.【分析】向燃烧物洒水用水带走燃烧物的热量,可以降低燃烧物温度,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可燃物的燃烧就会熄灭,用水灭火的原理为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的目的不是使水分解,而是降低温度,故错误;B、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目的是降低温度、隔绝空气,而不是使水变成水蒸气,故错误;C、可燃物的着火点在相同的条件下,是不可改变的,故错误;D、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用水带走燃烧物的热量,可以降低燃烧物温度,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可燃物的燃烧就会熄灭,或水把燃烧物与空气隔绝了,用水灭火的原理为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或隔绝空气.故正确.故选D【点评】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1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B.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图标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是爆炸品标志;B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C、是腐蚀品标志;D、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化学图标的知识,掌握化学图标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A.移走可燃物B.隔绝空气C.防止酒精挥发 D.降低酒精着火点【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加热器皿-酒精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解答】解:盖上灯帽时,酒精灯中的酒精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灭火的方法.14.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加油站内及附近,要严禁烟火B.少量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加油站周围存在大量的油气,极容易发生爆炸判断.B、根据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性质判断.C、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D、根据自然界的水能导电的性质判断.【解答】解:A、加油站周围存在大量的油气,极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加油站内及附近,要严禁烟火,故A正确.B、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一者能降低天然气的温度,防止它达到着火点,二者可稀释天然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故B正确.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失火,火势小易控制,可用湿布盖上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正确.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易连电短路,或造成触电事故,故D错误.故选D.【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在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品腐蚀等,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是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要务.15.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是纯净物B.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不是化石燃料D.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D、化石燃料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空气有影响的物质.【解答】解:A、石油的主要成分是一些烷烃,还含有一些其它种类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A错误;B、化石燃料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选项B错误;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C错误;D、化石燃料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空气有影响的物质,故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石燃料的成分和性质,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16.“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解答.【解答】解:“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这样就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有利于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17.发生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C.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6)新人教版
2015-2016 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隶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 6)一、选择题(共 11 小题,每题 3 分,满分33 分)1.原子核中必定含有 ( )A.质子 B .中子C.质子、中子D.质子、中子、电子2.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类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50 B. 86C. 136 D. 2223.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 He﹣﹣ 3”.“ He﹣﹣ 3”是原子核内含有2 个质子和 1 个中子的氦原子.则氦原子的电子数是( )A.1B. 2C.3D.44.在玉兰花邻近就能闻到幽香的气味,这类现象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5.平时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单质 B .原子 C.离子 D.元素6.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的硅元素以下图,以下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原子序数是14 B.原子个数是14C.相对原子质量是14 D.质子数是28.17.在化学变化的前后,可能会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总数目;②原子的总数目;③原子核中质子的总数目;④某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A.②③ B .③④ C.①② D.①④8.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假如因为(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C.分子之间的缝隙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9.科学家近来制得了一种新式的氧分子O4,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O2、 O4都是由氧元素构成的单质B. O4分子由 4 个氧元素构成C.1 个 O4分子由 2 个 O2分子构成D. O4是由 O2构成的混淆物10.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响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则本质参加反响的○●和○○两种粒子个数比为( )A.1:1 B. 1:2 C.2:1 D.4: 311.以下四种物质① KClO 3②Cl 2③HCl④HClO,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次序摆列的是( )A.①②④③ B .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二、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0 分)12.已知“”、“”表示质子数不一样的原子.(1)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2)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淆物的是__________.13.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若它们构成的分子在必定条件下发生以以下图所示的变化.(1)以下对于该反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有氧化物生成B.反响前后各样微粒的数目均没有改变C.原子是化学反响中的最小微粒D.这是一个分解反响(2)依据此图,说明化学反响的本质.__________ .14.如图是某品牌矿泉水标签的一部分.(1)表中有 __________种元素,表中化学符号表示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中的__________,此外两种粒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依据原子构造表示图判断,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 ,核外有__________ 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响中这类原子简单__________电子,形成 __________(从上表中选择化学符号填入).(3)依据下表写出.化学符号2+2+﹣(碳酸氢根)2 ﹣Ca Mg HCO3SO4化合价+2+2﹣ 1﹣ 2硫酸镁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碳酸氢钙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4)化学符号能够表示必定的意义.比如SO42﹣能够表示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种).15.有①~⑤五种微粒的构造表示图以下,用序号回答: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其原由是 __________ ;化学性质相像的是__________,其原由是 __________ .16.如图是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1)这类氮肥的纯度(即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2)某农场有100 亩玉米地要施用此化肥,若施肥标准为:纯氮素11.34kg/ 亩,则共需此化肥多少kg?2015-2016 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隶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6)一、选择题(共11 小题,每题 3 分,满分33 分)1.原子核中必定含有( )A.质子 B .中子C.质子、中子D.质子、中子、电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构成.【剖析】依据原子的构成回答本题: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解答】解:一般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但有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比如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所以原子核中必定含有质子.应选 A.【评论】解答本题简单犯错的地方是原子核中不必定含有中子.2.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类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50B. 86C. 136D. 222【考点】原子的有关数目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构成.【剖析】依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电子数,联合题意进行剖析解答.【解答】解: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 =电子数,由题意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故其核外电子数为 86.应选: B.【评论】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重点是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3.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 He﹣﹣ 3”.“ He﹣﹣ 3”是原子核内含有 2 个质子和 1 个中子的氦原子.则氦原子的电子数是()A.1B. 2C.3D. 4【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构成.【剖析】利用在原子中质子数必定等于电子数及核电荷数的关系解决本题.【解答】解: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2 确立了电子数也必定是 2.应选 B.【评论】本题是对原子内微粒数目的考察,利用的是原子内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知识,属基础性识记性质的题目.4.在玉兰花邻近就能闻到幽香的气味,这类现象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剖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构成.【剖析】依据分子的基本特色: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同样,不一样物质的分子性质不一样;进行剖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在玉兰花邻近就能闻到幽香的气味,是因为玉兰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令人们闻到玉兰花香.应选 A.【评论】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天性质剖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重点.5.平时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单质 B .原子 C.离子 D.元素【考点】元素的看法;物质的元素构成;人体的元素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剖析】能够依据人们的习惯说法和有关化学知识进行剖析、解答.【解答】解:平时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等往常是指元素.应选: D.【评论】本题主要考察了平时生活用品中的元素构成问题,要注意理解.6.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的硅元素以下图,以下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原子序数是 14 B.原子个数是 14C.相对原子质量是 14 D.质子数是 28.1【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色及其应用.【剖析】依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供给的信息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解答本题.【解答】解:依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供给的信息,原子序数为14,相对原子质量为 28.1 .应选 A.【评论】本题考察了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供给的信息的认识状况,并学致使用.7.在化学变化的前后,可能会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总数目;②原子的总数目;③原子核中质子的总数目;④某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A.②③ B .③④ C.①② D.①④【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剖析】化学反响都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以及元素的质量都不发生改变.【解答】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因为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变,故原子核中质子的总数目不变;反响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比如水电解反响前后分子总数变,而甲烷充足焚烧反响前后分子总数不变;某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可能改变,比如氢气焚烧前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变,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响前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变.应选: D.【评论】在化学反响中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响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8.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假如因为(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C.分子之间的缝隙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剖析和解决问题.【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剖析】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气体老是从压强盛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所以打气筒顺利的将气体打入轮胎.【解答】解: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时,气筒内空气分子的间隔变小了,体积变小了的空气相对应的压强就大了,当压强盛于车胎内的压强的时候空气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胎内,完成打气的工作.用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与分子之间的间隔有关系,与分子的大小、可否再分以及分子的运动没关,所以 C 正确, A、 B、D 错误.应选 C.【评论】本题考察了学生利用分子、原子的看法解说生活中的现象,使化学密切联系生活,培育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剖析能力和逻辑思想能力.9.科学家近来制得了一种新式的氧分子O4,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O2、 O4都是由氧元素构成的单质B. O4分子由 4 个氧元素构成C.1 个 O4分子由 2 个 O2分子构成D. O4是由 O2构成的混淆物【考点】氧元素构成的单质;单质和化合物的鉴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联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剖析】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B、分子是微观看法,元素是宏观看法,宏观看法不可以描绘微观看法;C、分子由原子构成;D、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解答】解: A、 O2、 O4都是由氧元素构成的单质,故 A 正确;B、 O4分子由氧原子构成的,不可以用元素描绘分子,故 B 错误;C、 1 个 O4分子由 4 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氧分子,故 C 错误;D、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是纯净物,O4分子是一种分子,不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 D 错误.应选 A.【评论】本题主要考察混淆物的判断、物质的宏观构成和微观构成的描绘,是学习中的难点,同学们要仔细思虑.10.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响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则本质参加反响的○●和○○两种粒子个数比为( )A.1:1 B. 1:2 C.2:1 D.4: 3【考点】微粒看法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响模拟图型;压轴实验题.【剖析】依据图中供给的信息进行剖析、判断,对照反响前后和减少量目的比,就是本质参加反响的和两种粒子个数比.【解答】解:由化学反响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可知,本质反响微观模拟图为:能够得出: 4 个和2个参加了反响,本质参加反响的和两种粒子个数比为2: 1,所以, C 正确, A、 B、 D错误.应选 C.【评论】解答本题的重点是要充足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1.以下四种物质① KClO 3②Cl 2③HCl④HClO,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次序摆列的是( )A.①②④③ B .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有元素与常有原子团的化合价.【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剖析】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解:氯酸钾中,钾元素是 +1,氧元素是﹣ 2,能够求出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5;氯气为单质,氯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氯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能够求出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次氯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是﹣2,能够求出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次序摆列的是氯化氢、氯气、次氯酸、氯酸钾.应选 D.【评论】解答本题要理解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各样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可是代数和为零.二、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0 分)12.已知“”、“”表示质子数不一样的原子.(1)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B(2)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淆物的是C、 D.【考点】微粒看法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淆物的鉴别;单质和化合物的鉴别.【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剖析】( 1)化合物为不一样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判断物质能否为化合物时,第一该物质需为纯净物,即只含有一种分子,而后判断能否由不一样种元素构成,即分子由不一样种原子构成;(2)混淆物是由多种物质混淆而成,由微观图判断混淆物时,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淆物,构成不一样的分子为不一样种分子.【解答】解:图 A 中的三个分子构成同样,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且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所以,图 A 表示的物质为单质;图 B 中的三个分子构成同样,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且分子是由不一样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所以,图 B 表示的物质为化合物;图 C 中的四个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则图 C 所表示的物质为混淆物;图 D 中的四个分子分别为2 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和由 3 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分子构成不一样为不一样种物质的分子,所以,图 D 所示的物质为两种单质构成的混淆物;故答案为:( 1) B;(2) CD.【评论】构成同样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一样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13.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若它们构成的分子在必定条件下发生以以下图所示的变化.(1)以下对于该反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B(填字母序号).A.有氧化物生成B.反响前后各样微粒的数目均没有改变C.原子是化学反响中的最小微粒D.这是一个分解反响(2)依据此图,说明化学反响的本质.分子的破碎、原子的从头组合.【考点】微粒看法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响的本质.【专题】化学反响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构成.【剖析】察看反响的微观表示图,依据微粒的构成剖析反响物、生成物,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依据方程式的意义、微粒的变化平剖析判断有关的问题.【解答】解:该反响的反响物是双氧水,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反响条件是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能够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1) A.该反响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是氧化物,有氧化物生成,故 A 正确;B .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响中分子的种类和个数发生了改变.反响前是两个分子,反响后 为 3 个,故 B 错误;C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是化学反响中的最小微粒,故D .该反响的反响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响.故( 2)依据此图,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响的本质是:分子的破碎、原子的从头组合.故答案为( 1) B ;( 2)分子的破碎、原子的从头组合【评论】 本题波及到的知识点是微观反响的剖析,是对微观反响的本质商讨.14.如图是某品牌矿泉水标签的一部分.( 1)表中有 9 种元素,表中化学符号表示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中的离子,此外两种粒子是分子、原子.(2)依据原子构造表示图 判断,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1,核外有 3 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响中这类原子简单失电子,形成 Na +(从上表中选择化学符号填入) .(3)依据下表写出.化学符号 2+2+﹣2 ﹣Ca Mg HCO 3 (碳酸氢根) SO 4 化合价+2+2﹣ 1﹣ 2硫酸镁的化学式是MgSO 4,碳酸氢钙的化学式是Ca ( HCO 3) 2.2﹣能够表示硫酸根离子、 1 个硫酸根离子、一(4)化学符号能够表示必定的意义.比如SO 4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等(写出三种) .【考点】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原子构造表示图与离子构造表示图; 物质的元素构成;化学符号及其四周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剖析】( 1)依据物质的粒子构成解答.( 2)某元素的原子构造表示图可知,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共有电子数,分为电子层数,第二层上有的电子数,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在化学反响中,该原子易失掉电子,变为钠离子.( 3)依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来书写其化学式;( 4)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右上角,且数字在前,正、 负号在后.【解答】 解:( 1)表中有九种元素,表中化学符号表示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中的离子,此外两种粒子是分子、原子;故答案为: 9;离子;分子;原子;C 正确;D 正确.(2)原子构造表示图如右图所示,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核外共有 11 个电子,分为 3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响中,该原子易失掉电子,变为Na+;故答案为:11; 3;失; Na+(3)依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书写其化学式,硫酸镁的化学式是MgSO 碳酸氢钙的化学式432是 Ca ( HCO).故答案为: MgSO; Ca(HCO)243(4)化学符号能够表示多种意义,SO2﹣能够表示硫酸根离子; 1 个硫酸根离子;一个硫酸4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等;故答案为:硫酸根离子; 1 个硫酸根离子;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等.【评论】本题考察学生对信息的办理和所学知知趣联合使用的能力,学生应熟习常有物质的构成来解答问题.认识原子构造表示图与离子构造表示图的差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色.15.有①~⑤五种微粒的构造表示图以下,用序号回答: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④⑤,其原由是拥有同样的质子数;化学性质相像的是①③,其原由是最外层电子数同样.【考点】原子构造表示图与离子构造表示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剖析】依据微粒的构造表示图及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依据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剖析解答;【解答】解:依据微粒的构造表示图及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④和⑤核内有10 个质子,拥有同样的质子数属于同种元素;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①和③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最外层电子数同样,化学性质相像.答案:④⑤;拥有同样的质子数;①③;最外层电子数同样.【评论】本题考察学生对微粒的构造表示图含义的理解、鉴别种类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16.如图是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1)这类氮肥的纯度(即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98%.(2)某农场有100 亩玉米地要施用此化肥,若施肥标准为:纯氮素11.34kg/ 亩,则共需此化肥多少kg?【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剖析】( 1)依据混淆物中某纯净物的纯度=×100%,进行剖析解答;(2)依据施肥标准计算每亩所用化肥量,再乘以100 亩.【解答】解:( 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5%.样品含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100%=98%.(2)每亩所用化肥量为=33.06kg所以 100 亩玉米地要施用此化肥33.06kg ×100=3306kg.故答案为:( 1) 98%;( 2) 3306kg.【评论】本题主要考察同学们灵巧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的格式.。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化学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化学
(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二)分子原子
一、选择题 1.D 2.C 3.A 4.C 5.A 6.B 7.B 8.C 9.C
二、填空与简答
10.分子、原子、离子,氮分子;汞原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11.(1)分子 (2)原子 (3)原子核、质子 (4)分子、原子、电子 (5)电子 (6)质子、电子(7)质子、中子、
12.(1)物质由元素组成 (2)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3)反应物的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13.(1)白、红、(2)浓氨水易挥发成氨气,氨气不断运动到棉团上,遇到水又变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以上就是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化学,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6)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6)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1.原子核中一定含有( )A.质子 B.中子C.质子、中子D.质子、中子、电子2.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 B.86 C.136 D.2223.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He﹣﹣3”是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则氦原子的电子数是( )A.1 B.2 C.3 D.44.在玉兰花附近就能闻到清香的气味,这种现象说明( )A.分子在不停运动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5.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6.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的硅元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14 B.原子个数是14C.相对原子质量是14 D.质子数是28.17.在化学变化的前后,可能会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总数目;②原子的总数目;③原子核中质子的总数目;④某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8.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C.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9.科学家最近制得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O4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B.O4分子由4个氧元素组成C.1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D.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10.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则实际参与反应的○●和○○两种粒子个数比为( )A.1:1 B.1:2 C.2:1 D.4:311.下列四种物质①KClO3②Cl2③HCl ④HClO,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12.已知“”、“”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1)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2)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13.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若它们构成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1)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有氧化物生成 B.反应前后各种微粒的数目均没有改变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D.这是一个分解反应(2)根据此图,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__________.14.如图是某品牌矿泉水标签的一部分.(1)表中有__________种元素,表中化学符号表示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中的__________,另外两种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核外有__________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__________电子,形成__________(从上表中选择化学符号填入).硫酸镁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碳酸氢钙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4)化学符号可以表示一定的意义.例如SO42﹣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种).15.有①~⑤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下,用序号回答: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16.如图是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1)这种氮肥的纯度(即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2)某农场有100亩玉米地要施用此化肥,若施肥标准为:纯氮素11.34kg/亩,则共需此化肥多少kg?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6)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1.原子核中一定含有( )A.质子 B.中子C.质子、中子D.质子、中子、电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回答本题: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解答】解:一般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但有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所以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2.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 B.86 C.136 D.222【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故其核外电子数为86.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He﹣﹣3”是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则氦原子的电子数是( )A.1 B.2 C.3 D.4【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利用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及核电荷数的关系解决此题.【解答】解: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确定了电子数也一定是2.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原子内微粒数量的考查,利用的是原子内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知识,属基础性识记性质的题目.4.在玉兰花附近就能闻到清香的气味,这种现象说明( )A.分子在不停运动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在玉兰花附近就能闻到清香的气味,是因为玉兰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玉兰花香.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考点】元素的概念;物质的元素组成;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分析】可以根据人们的习惯说法和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等通常是指元素.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元素组成问题,要注意理解.6.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的硅元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14 B.原子个数是14C.相对原子质量是14 D.质子数是28.1【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原子序数为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的了解情况,并学以致用.7.在化学变化的前后,可能会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总数目;②原子的总数目;③原子核中质子的总数目;④某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以及元素的质量都不发生改变.【解答】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因为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变,故原子核中质子的总数目不变;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例如水电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变,而甲烷充分燃烧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某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可能改变,例如氢气燃烧前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变,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前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变.故选:D.【点评】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8.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C.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气体总是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所以打气筒顺利的将气体打入轮胎.【解答】解: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时,气筒内空气分子的间隔变小了,体积变小了的空气相对应的压强就大了,当压强大于车胎内的压强的时候空气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胎内,完成打气的工作.用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与分子之间的间隔有关系,与分子的大小、能否再分以及分子的运动无关,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化学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9.科学家最近制得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O4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B.O4分子由4个氧元素组成C.1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D.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考点】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分子是微观概念,元素是宏观概念,宏观概念不能描述微观概念;C、分子由原子构成;D、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O2、O4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正确;B、O4分子由氧原子构成的,不能用元素描述分子,故B错误;C、1个O4分子由4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氧分子,故C错误;D、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是纯净物,O4分子是一种分子,不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混合物的判断、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描述,是学习中的难点,同学们要认真思考.10.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则实际参与反应的○●和○○两种粒子个数比为( )A.1:1 B.1:2 C.2:1 D.4:3【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对比反应前后和减少数目的比,就是实际参与反应的和两种粒子个数比.【解答】解: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可知,实际反应微观模拟图为:可以得出:4个和2个参加了反应,实际参与反应的和两种粒子个数比为2:1,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1.下列四种物质①KClO3②Cl2③HCl ④HClO,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解:氯酸钾中,钾元素是+1,氧元素是﹣2,可以求出氯元素的化合价是+5;氯气为单质,氯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氯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可以求出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次氯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是﹣2,可以求出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氯化氢、氯气、次氯酸、氯酸钾.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但是代数和为零.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12.已知“”、“”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1)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B(2)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C、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1)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判断物质是否为化合物时,首先该物质需为纯净物,即只含有一种分子,然后判断是否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即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2)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由微观图判断混合物时,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不同种分子.【解答】解:图A中的三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且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图A表示的物质为单质;图B中的三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且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因此,图B表示的物质为化合物;图C中的四个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则图C所表示的物质为混合物;图D中的四个分子分别为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和由3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分子构成不同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因此,图D所示的物质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答案为:(1)B;(2)CD.【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13.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若它们构成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1)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填字母序号).A.有氧化物生成 B.反应前后各种微粒的数目均没有改变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D.这是一个分解反应(2)根据此图,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微粒的变化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解答】解: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双氧水,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反应条件是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1)A.该反应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是氧化物,有氧化物生成,故A正确;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个数发生了改变.反应前是两个分子,反应后为3个,故B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故C正确;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2)根据此图,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故答案为(1)B;(2)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点评】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微观反应的分析,是对微观反应的本质探讨.14.如图是某品牌矿泉水标签的一部分.(1)表中有9种元素,表中化学符号表示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中的离子,另外两种粒子是分子、原子.(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失电子,形成Na+(从上表中选择化学符号填入).MgSO4,碳酸氢钙的化学式是Ca(HCO3)2.(4)化学符号可以表示一定的意义.例如SO42﹣可以表示硫酸根离子、1个硫酸根离子、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等(写出三种).【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物质的粒子构成解答.(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共有电子数,分为电子层数,第二层上有的电子数,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失去电子,变成钠离子.(3)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来书写其化学式;(4)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右上角,且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解答】解:(1)表中有九种元素,表中化学符号表示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中的离子,另外两种粒子是分子、原子;故答案为:9;离子;分子;原子;(2)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核外共有11个电子,分为3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失去电子,变成Na+;故答案为:11;3;失;Na+(3)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书写其化学式,硫酸镁的化学式是MgSO4碳酸氢钙的化学式是 Ca(HCO3)2.故答案为:MgSO4;Ca(HCO3)2(4)化学符号可以表示多种意义,SO42﹣可以表示硫酸根离子;1个硫酸根离子;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等;故答案为:硫酸根离子;1个硫酸根离子;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等.【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所学知识相结合使用的能力,学生应熟悉常见物质的构成来解答问题.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15.有①~⑤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下,用序号回答: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④⑤,其原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化学性质相似的是①③,其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及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根据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及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④和⑤核内有10个质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属于同种元素;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①和③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答案:④⑤;具有相同的质子数;①③;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含义的理解、判别种类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16.如图是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1)这种氮肥的纯度(即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98%.(2)某农场有100亩玉米地要施用此化肥,若施肥标准为:纯氮素11.34kg/亩,则共需此化肥多少kg?【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纯度=×100%,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施肥标准计算每亩所用化肥量,再乘以100亩.【解答】解:(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5%.样品含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100%=98%.(2)每亩所用化肥量为=33.06kg所以100亩玉米地要施用此化肥33.06kg×100=3306kg.故答案为:(1)98%;(2)3306k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的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1)一、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填物质类别)__________.其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液氧储存在漆成__________色的钢瓶中.(2)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A.使用清洁能源 B.燃放烟花爆竹 C.大量植树 D.推广私家汽车出行(3)下列气体中暂未计入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填序号)__________.A.NO2 B.CO C.CO2 D.SO2(4)如图分别表示某些气体的主要用途,这些气体依次是:__________A.食品包装时充入某气体以防腐B.填充霓虹灯C.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5)据报道,为保障实现国庆60周年庆典时天气晴朗,曾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已知碘化银具有的性质是:①亮黄色粉末②熔点558℃③难溶于水④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为两种单质等.请判断上述有关碘化银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操作过程如下:(1)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后,将c处的弹簧夹夹紧,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观察最明显的现象是__________;(2)待燃烧停止,__________时,将c处的弹簧夹打开,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吸入广口瓶中,水增加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3)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4)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0%,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E.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将c处的弹簧夹打开 F.操作速度慢.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C装置中大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容器内红磷足量)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A、B、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2)图A实验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量不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3)B与A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至少写一点),红磷熄灭,移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打开B的弹簧夹,注射器的活塞应停在__________mL处.(4)用C装置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5mL刻度处推至2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活塞仍返回至25ml刻度处,说明__________;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活塞最终停在__________mL处.4.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烟尘如:__________,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气体环境造成了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__________等都与大气污染有关.5.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状况,人们正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如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__________能源,积极__________等,以保护大气.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A.氧气 B.氮气 C.洁净的空气 D.五氧化二磷 E.蒸馏水 F.矿泉水.二、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7.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其含量最多的是(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D.二氧化碳8.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场的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经常出现沙尘暴天气.请你预测当北京市出现沙尘天气时,首要污染物会是( )A.臭氧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9.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虽少,但却包含了氦;氖;氩、氪、氙等多种气体B.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不能与其它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稀有气体不仅可作保护气,而且在激光、医疗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内,不仅能使灯泡经久耐用,而且还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7分)10.请根据下面的两个流程图回答问题,部分生成物已略去,未知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1)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若A为气体氧化物,与溶液甲和溶液乙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取溶液D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D中溶质为__________(写化学式);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若A为金属单质,溶液甲为稀硫酸、溶液乙为硫酸铜溶液.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向溶液D中加入过量的金属锌,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11.物质A、B、C、D均为单质,物质A′、B′、C′、D′均为氧化物;A与A′、B与B′、C与C′、D与D′含有相同元素.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A′→C′,A+B→B′,B′+D′→D,且A与D能发生反应(注:所需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省略).(1)B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A′→C′__________;②B′+D′→D__________;③A与D反应__________.(3)若要实现D→C的转化,所需试剂是__________.(4)将A与B反应的某生成物与C’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要证明该反应确实发生,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12.A~M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C的固体俗称“干冰”,只有B、E、G是单质,①~⑤为上述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这5个反应过程中出现了“产生气泡”、“生成白色沉淀”、“固体颜色变化”、“发光放热”、“有浅绿色溶液生成”等现象.①A+B→C ②D→B+E ③C+L→F+D ④A+K→C+G ⑤G+H→E+M(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C__________、F__________.(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2)ZY2可与Z的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ZY,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3)下列关于X2Y 和 X3Y+两种粒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a.质子总数相同 b.电子总数相同 c.化学性质相同 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4)A、B、C是由上述3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G由Ca、Y和Z 3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①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②若A中不含X元素,则C→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③若A中不含Z元素,则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14.A~F分别是氢气、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六种气体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C与D在B中燃烧均能生成F,其中C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2)在一定条件下,A和D反应能生成C和水.请根据(1)和(2)推断:D为__________,E为__________,F为__________.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C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将该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将该气体点燃,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内壁上出现无色液滴,再罩一内壁上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上出现白膜,该气体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CH4 ②CO ③H2 ④H2与CH4 ⑤H2与CO ⑥CH4与CO ⑦H2、CO与CH4.15.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对某小区下水管道中的气体样品进行研究.已知:①下水管道气体中常含有二氧化碳、甲烷、氧气、氮气、硫化氢(H2S)等成分.②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通入CuSO4溶液中,反应生成CuS沉淀和硫酸(H2SO4),从而除去H2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1)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有特殊臭味,气体中一定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___.将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通过CuSO4溶液.(2)将步骤(1)处理过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收集1小试管经过步骤(1)处理过的气体,移近酒精灯火焰,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还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1)一、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填物质类别)混合物.其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21%或.液氧储存在漆成蓝色的钢瓶中.(2)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填序号)AC,A.使用清洁能源 B.燃放烟花爆竹 C.大量植树 D.推广私家汽车出行(3)下列气体中暂未计入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填序号)C.A.NO2 B.CO C.CO2 D.SO2(4)如图分别表示某些气体的主要用途,这些气体依次是:氮气、稀有气体、氧气A.食品包装时充入某气体以防腐B.填充霓虹灯C.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5)据报道,为保障实现国庆60周年庆典时天气晴朗,曾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已知碘化银具有的性质是:①亮黄色粉末②熔点558℃③难溶于水④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为两种单质等.请判断上述有关碘化银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①②③.【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见气体的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因此空气是混合物.液态氧是淡蓝色的,因此储存在蓝色的钢瓶中.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使用清洁能源;大量植树造林;少放烟花爆竹;少开私家车等.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还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氮气能做保护气、稀有气体能做各种电光源、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因此空气是混合物.液态氧是淡蓝色的,因此储存在蓝色的钢瓶中.故答案为:混合物;21%或;蓝(2)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使用清洁能源;大量植树造林;少放烟花爆竹;少开私家车等.故答案为:AC(3)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还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故答案为:C(4)氮气能做保护气、稀有气体能做各种电光源、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故答案为:氮气、稀有气体、氧气(5)碘化银具有的物理性质是:①亮黄色粉末②熔点558℃③难溶于水;故答案为:①②③【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性质和用途,还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和物质的物理性质.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操作过程如下:(1)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后,将c处的弹簧夹夹紧,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观察最明显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2)待燃烧停止,冷却至室温时,将c处的弹簧夹打开,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吸入广口瓶中,水增加的体积约为广口瓶容积的.(3)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4)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0%,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填序号)AF;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填序号)BDE.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E.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将c处的弹簧夹打开 F.操作速度慢.【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2)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及实验结论分析操作及现象;(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4)根据实验原理及实验结论逐项分析.【解答】解:(1)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填:产生大量白烟等;(2)红磷燃烧熄灭后,要等到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否则会使结果偏小;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水会倒流约占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故填:冷却至室温;广口瓶容积的;(3)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4)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使空气溢出,结果偏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会使空气进入装置内,结果偏小;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可以完全消耗氧气,使结果准确;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不能完全消耗氧气,因此结果偏小;E.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将c处的弹簧夹打开,会使结果偏小;F.操作速度慢,会使空气溢出,结果偏大;故结果偏大的原因有:AF;结果偏小的有:BD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能够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C装置中大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容器内红磷足量)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A、B、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2)图A实验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量不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写一点即可)(3)B与A相比,优点是结果更准确,操作更简单(至少写一点),红磷熄灭,移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打开B的弹簧夹,注射器的活塞应停在15mL处.(4)用C装置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5mL刻度处推至2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活塞仍返回至25ml刻度处,说明装置不漏气;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活塞最终停在10mL处.【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空气与水.【分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如果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都能够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解答】解:(1)图A、B、C中,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2)图A实验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量不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故填:装置漏气.(3)B与A相比,优点是结果更准确,操作更简单;红磷熄灭,移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打开B的弹簧夹,消耗氧气的体积为:50mL×=10mL,注射器的活塞应停在15mL处.故填:结果更准确,操作更简单;15.(4)用C装置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5mL刻度处推至2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活塞仍返回至25ml刻度处,说明装置不漏气;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消耗氧气的体积为:(50mL+25mL)×=15mL,可观察到活塞最终停在10mL处.故填:装置不漏气;10.【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4.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烟尘如:PM2.5,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气体环境造成了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都与大气污染有关.【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空气与水.【分析】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解答】解: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和烟尘如PM2.5.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全球气候变暖、过多的氟利昂会使臭氧层破坏、过多的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故答案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酸雨.【点评】本考点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同学们要认真掌握.5.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状况,人们正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如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以保护大气.【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空气与水.【分析】从造成大气污染的源头阐述,建议从环保治理进行解答.【解答】解: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厂废气、矿物燃料的燃烧、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因此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状况,应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故答案为:清洁;植树造林.【点评】本考点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同学们要认真掌握.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BDE,属于混合物的是CF.A.氧气 B.氮气 C.洁净的空气 D.五氧化二磷 E.蒸馏水 F.矿泉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空气、矿泉水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氧气、氮气、五氧化二磷、蒸馏水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空气、矿泉水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氧气、氮气、五氧化二磷、蒸馏水都属于纯净物;故答案为:ABDE;CF;【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二、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7.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其含量最多的是(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D.二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去分析.【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答案为:B.【点评】记忆空气成分是可以这样记忆:氧二一,氮七八,0.94是稀气,还有两个0.03,二氧化碳和杂气.8.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场的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经常出现沙尘暴天气.请你预测当北京市出现沙尘天气时,首要污染物会是( )A.臭氧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两类,有害气体中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进行解答.【解答】解:沙尘暴夹杂着大量沙尘颗粒,会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量大量增加,造成空气的严重恶化,沙尘暴天气不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和二氧化硫等气体.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了解空气污染源即可轻松解答.9.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虽少,但却包含了氦;氖;氩、氪、氙等多种气体B.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不能与其它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稀有气体不仅可作保护气,而且在激光、医疗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内,不仅能使灯泡经久耐用,而且还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性质决定用途;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即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用作光源,做制冷剂,作保护气等知识来回答本题.【解答】解:A、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总称,故正确;B、稀有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原来被称为惰性气体,因为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不能说不能,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物质反应,故错误;C、稀有气体可以用作保护气,做制冷剂,在激光、医疗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故正确;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内,不仅能使灯泡经久耐用,而且还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正确.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要熟记它的性质和用途.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7分)10.请根据下面的两个流程图回答问题,部分生成物已略去,未知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1)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H2O3H2+CO.(2)若A为气体氧化物,与溶液甲和溶液乙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则A的化学式为CO2;取溶液D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D中溶质为Ca(OH)2、NaOH (写化学式);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3)若A为金属单质,溶液甲为稀硫酸、溶液乙为硫酸铜溶液.则A的化学式为Fe;向溶液D中加入过量的金属锌,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Zn+FeSO4 ═Fe+ZnSO4Zn+CuSO4═ZnSO4 +Cu.【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反应流程中的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2)根据铁矿石和一氧化碳的反应产物进行分析;根据A的性质分析反应的生成物以及化学方程式;(2)根据A的条件和加入的试剂进行分析.【解答】解:(1)甲烷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故答案为:CH4+H2O3H2+CO;一氧化碳和铁矿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而A为气体氧化物,所以A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乙都会生成盐和水,B和C反应会生成D,D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D中有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答案为:CO2,Ca(OH)2、NaOH,Na2CO3+Ca(OH)2═CaCO3↓+2NaOH;(3)一氧化碳和铁矿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而A为金属单质,所以A就是铁,溶液甲为稀硫酸、溶液乙为硫酸铜溶液,所以B中有硫酸和硫酸亚铁,C中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所以D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会与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铜反应,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 Zn+FeSO4 ═Fe+ZnSO4 Zn+CuSO4═ZnSO4 +Cu.【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的反应现象进行推导需要的物质和方程式.11.物质A、B、C、D均为单质,物质A′、B′、C′、D′均为氧化物;A与A′、B与B′、C与C′、D与D′含有相同元素.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A′→C′,A+B→B′,B′+D′→D,且A与D能发生反应(注:所需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省略).(1)B的物质名称是碳.(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A′→C′2H2O2 2 H2O+O2↑;②B′+D′→D3CO+Fe2O32Fe+3CO2;③A与D反应3Fe+2O2 Fe3O4.(3)若要实现D→C的转化,所需试剂是稀硫酸(或稀盐酸).(4)将A与B反应的某生成物与C’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要证明该反应确实发生,应选择的试剂是石蕊溶液.【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从A′→C′且两者都是氧化物,考虑双氧水变成水,A+B→B′两种单质反应生成氧化物,考虑AB中一定有一种是氧气,且A与D能发生反应,所以A是氧气,B′+D′→D考虑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得到单质的金属,所以D是一种金属,则B′是一氧化碳,得到B是碳,据此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B→B′两种单质反应生成氧化物,考虑AB中一定有一种是氧气,且A与D能发生反应,所以A是氧气,B′+D′→D考虑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得到单质的金属,所以D是一种金属,则B′是一氧化碳,得到B是碳,A′→C′可以考虑双氧水的分解(主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