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考研题库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传播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效果答案:D2.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麦克卢汉B. 拉斯韦尔C. 诺依曼D. 施拉姆答案:C3. 以下哪一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A. 政治传播B. 健康传播C. 国际传播D. 教育传播答案:B4. 传播效果研究中,传播者对受众的影响被称为()。
A. 个人差异B. 传播效果C. 传播动机D. 传播策略答案:B5. 在传播学中,传播媒介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印刷媒介B. 电子媒介C. 人际媒介D. 网络媒介答案:C6. 传播学研究中,以下哪个概念与“议程设置”理论无关?A. 新闻框架B. 新闻价值C. 媒体偏见D. 媒体控制答案:D7. 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是指()。
A. 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B. 在某一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人C. 媒体的编辑和记者D. 政府的决策者答案:B8.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是指()。
A. 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受程度B. 受众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方式C. 受众认为媒介信息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D. 受众认为媒介信息对自己的影响大于对他人的影响答案:C9. 传播学中,以下哪个理论不是关于受众的?A. 两步传播理论B. 选择性接触理论C. 媒介依赖理论D. 传播效果理论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是传播学研究的定量方法?A. 内容分析B. 深度访谈C. 焦点小组D. 案例研究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文献法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传播学研究的定性方法?A. 深度访谈B. 焦点小组C. 内容分析D. 案例研究答案:ABD3. 以下哪些理论是传播学研究中关于受众的理论?A. 认知一致性理论B. 选择性接触理论C. 意见领袖理论D. 议程设置理论答案:BC4. 以下哪些是传播学研究中关于媒介的理论?A. 媒介依赖理论B. 媒介效果理论C. 媒介偏见理论D. 媒介使用与满足理论答案:ABD5. 以下哪些是传播学研究中关于传播效果的理论?A. 议程设置理论B. 沉默的螺旋理论C. 两步传播理论D. 选择性接触理论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D2. 传播学中的“5W”模式指的是()。
A.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B.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反馈C.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目的D.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意义答案:A3. 传播学中的“魔弹论”主张()。
A. 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应是被动的B. 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应是主动的C. 媒介信息对受众的影响是微小的D. 媒介信息对受众的影响是可忽略的答案:A4. 传播学中的“两级传播”理论认为信息的传播过程是()。
A. 直接从媒介到受众B. 从媒介到意见领袖再到受众C. 从受众到媒介再到受众D. 从意见领袖到媒介再到受众答案:B5. 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是()。
A. 被动接受B. 主动寻求C. 随机选择D. 无意识行为答案:B6.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介的主要功能是()。
A. 决定受众的认知B. 决定受众的行为C. 决定受众的态度D. 决定受众的情感答案:A7.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
A.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媒介的报道而变化B.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C.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意见领袖的影响而变化D.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意见的一致性而变化答案:D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认为媒介通过()来影响受众的认知。
A. 选择性报道B. 重复性报道C. 深度报道D. 客观报道答案:A9. 传播学中的“螺旋效应”是指()。
A. 媒介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B. 媒介信息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C. 媒介信息的传播效果越来越强D. 媒介信息的传播影响越来越深答案:C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是指()。
A.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小于他人B.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大于他人C.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等于他人D.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与他人无关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传播学课后题(精选五篇)
传播学课后题(精选五篇)第一篇:传播学课后题传播学课后题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4、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6、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7、什么是“传播隔阂”?8、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9、试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10、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2、人类语言具有哪5个特点?3、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性是什么?4、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5、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什么?其产生有什么意义?6、试论述中国的印刷术的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和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
7、试论述电子传播的发展在人类传播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8、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9、试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
10、什么是信息社会?它具有哪些特点?11、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正在迎来一个重新统合的时代。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简述符号的定义。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性?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4、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5、什么是意义?意义是如何产生的?6、符号的意义有哪些分类?7、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暧昧性和多义性?8、情境意义指的是什么?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哪些意义在起作用?9、什么是象征行为?它有哪些特性?10、为什么说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基本能力?11、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是什么?12、简述米德的“主我”(I)和“客我”(me)理论。
13、谈谈现代文化的象征性。
2023传播学考研题库
2023传播学考研题库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信息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及其社会影响的学科,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研题库的编制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研究议题。
以下是2023年传播学考研题库的示例内容:# 2023传播学考研题库一、传播学基础理论1. 描述传播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2. 简述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及其在传播学中的意义。
3. 论述传播学中的“双重功能”理论。
4. 描述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二、传播媒介与技术1. 论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角色。
2. 分析数字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点。
3. 探讨社交媒体对现代传播模式的影响。
4. 描述虚拟现实技术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三、传播效果研究1. 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2. 论述传播效果的层次性,并举例说明。
3. 分析传播效果研究中的“螺旋沉默”理论。
4. 描述传播效果研究中的“第三人效应”及其社会意义。
四、传播学研究方法1. 描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在传播学中的应用。
2. 论述内容分析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 探讨焦点小组讨论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4. 分析传播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方法。
五、传播学理论的应用1. 论述传播学理论在公共关系领域的应用。
2. 分析传播学理论在广告学中的应用。
3. 探讨传播学理论在政治传播中的角色。
4. 描述传播学理论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
六、案例分析1. 选择一个具体的传播事件,分析其传播过程和效果。
2. 以一个社会问题为例,探讨传播学理论如何帮助理解和解决该问题。
3. 分析一个成功的传播策略,并讨论其成功的原因。
4. 探讨一个失败的传播案例,并提出改进建议。
结语传播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考研题库的编制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传播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希望本题库能够成为考生备考过程中的有益参考。
《传播学教程》(第2版 郭庆光著)章节题库(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一、概念题1.传播学(北京师大2009年研;华东师大2007年研)答: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
传播学的研究任务是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的发展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学科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2.传播与信息(中科大2019年研)相关试题:(1)传播(浙大2018年研;华农2011年研;辽宁大学2008年研)(2)信息(浙工大2019年研;中南财大2018年研;复旦大学2016年研)答: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包括: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即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任何一种传播都必然是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这是广义的信息概念。
在这个概念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3.信宿(山东师大2018年研)答:信宿即受传者。
施拉姆认为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在传播学中,调查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收集并分析数据来了解特定群体或现象的情况。
本章将介绍传播学中常用的几种调查研究方法,并探讨其特点和应用。
一、问卷调查1.样本量大,覆盖面广。
问卷可以分发给大量的人群,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2.数据量化,便于统计分析。
问卷中的问题通常是封闭式的,答案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容易进行统计分析。
3.成本相对较低。
相比于实地访谈等方法,问卷调查的成本更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
二、实地访谈实地访谈是一种通过直接与被访者进行对话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根据预先设计的问题进行;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既有预设问题,也有灵活的追问;还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基本没有预设问题,完全按照被访者的回答进行。
实地访谈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深入理解被访者的看法和观点。
通过与被访者的面对面交流,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思考过程和情感体验。
2.能够获取详细和具体的信息。
访谈可以进行追问和进一步探究,获取更多详尽的信息。
3.访谈过程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访谈是一种人际交流行为,可能存在主观偏见和误解。
三、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一种研究传播媒介内容的方法,通过对媒介内容进行系统收集、分类和分析,从中得出相关结论。
内容分析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性和客观性。
内容分析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2.可以分析大量的文本和图像信息。
内容分析可以对大量的传播媒介内容进行收集和分析,帮助研究者获取更为全面和具体的信息。
3.需要建立可靠的编码系统。
内容分析需要对媒介内容进行编码,以确保统一的解读和分析。
四、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和描述目标事件的方法,研究者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情境,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观察法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获取真实和直观的数据。
通过直接观察,研究者可以获得真实和直观的数据,减少了因主观因素而产生的偏差。
传播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传播学考研真题及答案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信息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及其社会影响的学科,近年来在考研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传播学考研真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信息的传递B. 信息的接收C. 信息的编码与解码D. 信息的传播效果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A. 拉斯韦尔的5W模式B.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C.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D.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答案:D3.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麦克卢汉B. 拉扎斯菲尔德C. 科恩D. 施拉姆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答案: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诺依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公共意见形成过程中,人们倾向于不表达与主流意见相悖的观点,以免遭受社会孤立。
这种现象导致少数意见逐渐沉默,而主流意见则被放大,形成一种螺旋上升的效应。
2. 描述传播学中的“两步流程”理论。
答案:两步流程理论是由拉扎斯菲尔德和卡茨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信息的传播并非直接从大众媒介到受众,而是通过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s)的中介作用。
意见领袖首先接收信息,然后将其传播给其他人,形成一种两步的传播过程。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研究的新趋势。
答案: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研究呈现以下新趋势:首先,研究焦点从传统的大众媒介转向了社交媒体和移动媒体;其次,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再次,研究内容更加关注用户生成内容(UGC)和网络舆情;最后,研究视角更加关注传播的社会影响和文化意义。
2. 分析数字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答案:数字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字媒体的互动性和即时性改变了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其次,数字媒体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对传统媒体的大众化传播模式构成挑战;再次,数字媒体的低成本和易传播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民主化;最后,数字媒体的发展也促使传统媒体进行转型和创新。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之父是哪位学者?A. 卡尔·马克思B. 弗洛伊德C. 威尔伯·施拉姆D. 马歇尔·麦克卢汉答案:C2. 传播学研究的起点是?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效果研究D. 心理学研究答案:D4.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B. 库尔特·勒温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威尔伯·施拉姆答案:A5.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A. 告知公众B. 引导公众讨论C. 塑造公众意识D. 娱乐大众答案:C6.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卡尔·霍夫兰B. 诺尔·诺依曼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答案:B7.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B. 受众如何使用媒介C. 媒介对受众的影响D. 受众对媒介的反馈答案:A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主要关注媒介如何?A. 选择信息B. 呈现信息C. 解释信息D. 分析信息答案:C9. 传播学中的“螺旋理论”认为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 信息的传递B. 信息的接收C. 信息的反馈D. 信息的存储答案:C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A. 高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B. 低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C. 高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D. 低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哪些?A. 传播效果理论B. 传播媒介理论C. 传播受众理论D. 传播控制理论E. 传播内容理论答案:ABCD1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直接效果D. 间接效果E. 个人效果答案:ABCD13. 传播学中的“传播过程”包括哪些要素?A. 发送者B. 信息C. 媒介D. 接收者E. 反馈答案:ABCDE14. 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有哪些?A. 线性模式B. 循环模式C. 互动模式D. 系统模式E. 网络模式答案:ABCDE15. 传播学中的“传播媒介”包括哪些类型?A. 印刷媒介B. 电子媒介C. 数字媒介D. 社交媒介E. 传统媒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传播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
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传播学概论》课后练习第一章习题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二、名词解释1、两级传播论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
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
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
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2、施拉姆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美国传播学者,被称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
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
他一生中著有《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等30余本著作,创立了衣阿华民意调查中心、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究中心传播研究所等四所研究机构,培养了许多学生,是传播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三、简答1、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作为资本主义阵营中最为发达的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传播学诞生的摇篮,除了具备基本的社会、学科前提条件以外,还有其独特的社会、学科条件。
首先,在美国,传媒一直在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
美国的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另外在战争时期, 政治家对传播媒介的依附更凸显出来。
其次,在经济上,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中唯一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加强经济实力的国家。
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传播)【圣才出品】
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传播)【圣才出品】第二章传播1.如何理解传播的定义?答:传播的定义一般概括为: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对于这个定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
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对此,施拉姆和波特论述道:“人类传播是人做的某种事。
它本身是没有生命的。
它本身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除非是传播关系中的人使之成为不可思议。
讯息本身并无含义,除非是人使之有含义。
”传播与人如影相随,不可分开。
人是传播的动物,传播是人类的创造和特权,传播也是形成人性和人格的建筑材料。
在人类的各种行为和技能中,只有传播是最富有人性的。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传播学的目的是理解人类如何创制、交换和解读信息。
在人类传播活动中,信息是最核心的东西。
在这一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受传者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还应包括主动地反馈信息。
信息作为传播的内容,就像没有货物即无需搬运和运输一样,没有它即没有传播。
所以,传播的过程既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交替作用的过程。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
换句话说,符号就是信息的具体袒露,而媒介又是符号的物化载体。
没有听觉符号、视觉符号和视听符号,信息内容就无所依附;同样,没有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以及其他物质载体,符号就无法进入人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
所以,符号与媒介是一切传播活动赖以实现的中介。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动机的,而不管他是否意识到。
只要人在传播中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那么至少可以说明三点:传者送出了信息,受者收到了信息,并且产生了传播效果。
传播学教程题库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题库及答案1. 传播学的定义是什么?2. 描述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
3. 什么是大众传播?它有哪些特点?4. 简述传播学中的“两步流”理论。
5. 什么是传播效果理论中的“议程设置”理论?6. 描述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7. 什么是传播学中的“螺旋效应”?8. 解释“传播媒介”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9. 什么是“传播效果”?它有哪些类型?10. 简述“传播学研究方法”中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
答案1.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在个人、群体、组织和大众之间的传递、接收、处理和反馈的科学,它关注信息传播的过程、效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传播者(Sender)、信息(Message)、渠道(Channel)、接收者(Receiver)和反馈(Feedback)。
3.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
其特点包括广泛性、匿名性、单向性等。
4. “两步流”理论认为,信息首先从媒体流向意见领袖,然后再从意见领袖流向普通大众,形成一种间接的传播模式。
5.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某些议题,能够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关注度和看法。
6. “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周围人不同,可能会选择沉默,以避免社会孤立,从而导致少数意见被压制。
7. “螺旋效应”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媒体的报道会加剧公众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关注,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循环。
8. “传播媒介”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或平台,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它们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连接信息生产者和接收者、传递和放大信息的重要作用。
9.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行为效果。
10. 定量研究侧重于通过统计和数学方法来量化研究对象,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内涵和意义,通常采用访谈、观察等方法。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传播学教程题库及答案可能会更加详细和专业。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第一章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纯粹从物理学角度而言,信息就是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的信号序列,但是仅此一点不足以构成一个定义,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意义。
由此可见,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这是最广义的信息概念。
传播学所考察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社会信息也是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就是说,精神内容的载体,无论是语言、文字、图片、影像等,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这些讯号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经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得到处理并引起反馈。
因此我们说,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
社会信息及其传播又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这就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
第一,它不单纯的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与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因此,我们把社会信息看作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库利、皮尔士、施拉姆的观点。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的基本特点也是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施拉姆说,传播一词和社区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1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要】本章梳理了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两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学与调查研究、抽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
本章的重点包括: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多级抽样、内容分析法。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传播学与调查研究(见表15-1)★★表15-1 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考点二:抽样调查法★★★1.抽样方法(见表15-2)表15-2 抽样方法2.问卷设计(见表15-3)表15-3 问卷设计考点三:内容分析法(见表15-4)★★★表15-4 内容分析法考点四:控制实验法(见表15-5)★★表15-5 控制实验法15.2 课后习题详解1.谈谈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传播学研究中的调查是指一种为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科学知识,通过一定的客观程序进行数据或资料的收集、记录、统计、分析,以探索和揭示其现状、过程、构成要素或运动变化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
考察社会现象离不开调查,调查是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作用①调查是获得经验资料的基本方法,通过调查可以了解现实的传播环境、传播关系、传播效果,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②调查所获得的经验资料是形成理论或假说的基础。
在传播学研究中,调查的应用范围是极为广泛的,它涵盖了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的所有领域。
2.传播学的调查研究大致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答:(1)传播学调查研究的过程,同其他社会科学调查一样,大致上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查阶段”和“数据处理阶段”三个阶段。
(2)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①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调查课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理论研究型的,例如“报纸和电视的议程设置功能比较调查”等,这一类调查大多是调研人员根据科研需要自行确定的;另一类是实务型的,例如“电视台文艺节目收视状况及评价调查”“家电类广告的促销效果调查”等,这一类调查大多是调研专家或机构接受媒体、企业或团体的委托进行的。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传播效果研究)【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要】本章梳理了传播效果研究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五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效果研究、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本章的重点包括:“子弹论”“传播流”研究、“有限效果论”、创新与扩散理论、“休眠”效果。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传播效果研究★1.传播效果研究(见表11-1)表11-1 传播效果研究要点具体内容2.D. 麦奎尔的三种理论(见表11-2)表11-2 D. 麦奎尔的三种理论考点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1.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见表11-3)表11-3 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要点具体内容2.“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1)伊里县调查(见表11-4)表11-4 伊里县调查(2)创新与扩散理论(见表11-5)表11-5 创新与扩散理论(3)大众传播效果类型①无变化。
②小变化。
③强化或“补强”效果。
“补强”即大众传播对受众的既有态度的巩固和加强效果。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认为,由于“既有倾向”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的作用,大众传播最明显的效果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原有态度的强化。
“补强”论是有限效果论的核心观点之一。
④结晶。
是指使原来意向未明、态度未定者的态度明确起来的效果。
⑤改变。
是指使受传者的立场和态度发生逆转性变化的效果。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认为这种效果是不常见的。
(4)“有限效果论”(见表11-6)表11-6 “有限效果论”要点具体内容理论3.“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①“说服性传播”的效果,又称传播的说服效果,是指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它是一种“纯效果”。
②霍夫兰的心理实验——考察说服效果产生的条件效果的形成并不简单地取决于传播者的主观愿望,而是受到传播主体、信息内容、说服方法、受众属性等各种条件的制约。
4.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1)进入70年代后,在对“有限效果论”进行批评和反思的基础上,传播效果研究领域又出现了一批新的理论模式或假说,其中包括“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知沟”研究、“培养分析”以及“编码与释码”研究等。
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绪 论)【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绪论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现象?答:(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既有特殊性和确定性,又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依据传播学的定义并通过一定方法的科学提炼,我们认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传播现象。
(2)它应该既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也包括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人类传播既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又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
总之,凡是客观地存在于传播活动中并构成影响的现象,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当然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中,传播学者有权着重研究某些现象,而不可能全面出击、平均用力。
由于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现象中最重要和最醒目的一种现象,当代的基础传播学往往将其视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当然其他现象也会在特定情况下进入研究者审视和分析的视野。
2.传播学的研究宗旨是什么?答:传播学的研究宗旨,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人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3.传播学与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麦奎尔曾说:“任何传播学都必然要用数个不同的理论和证据加以构筑”。
科学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传播学也是传播研究、传播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这三者的关系犹如一座“传播学术金字塔”。
图1传播学术金字塔传播科学位于塔顶,传播理论位于塔腰,传播研究位于塔基。
任何华丽的塔顶都离不开稳固的塔基支撑,而没有塔顶只有塔基,只能算是正在施工的建筑。
这就是传播研究最先出现、传播理论延后诞生、传播科学姗姗来迟的一个重要原因。
换句话说,传播学的诞生是一个长时间的缓慢的渐进的转向过程,即逐步由应用研究转向基础研究、由微观研究转向宏观研究、由单一研究转向综合研究、由依附关系转向独立地位的过程。
4.传播学与宣传学、新闻学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答:(1)传播学与宣传学①传播学与宣传学的联系是:传播学与宣传学之间有着某种“血缘”关系。
因为,早期的传播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是宣传研究。
传播考研题库选择题及答案
传播考研题库选择题及答案
1.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A.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B. 马克斯韦尔·麦克卢汉
C. 沃尔特·李普曼
D. 麦克康姆斯和肖
2.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媒介的类型?
A. 报纸
B. 电视
C. 广播
D. 信鸽
3.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探讨的是:
A. 媒体对公众意见的影响
B. 个体意见在群体中的表达
C. 媒体内容的多样性
D. 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
4. 传播学研究中,“传播效果”通常指的是:
A. 信息的发送
B. 信息的接收
C. 信息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
D. 信息的编码和解码
5. 以下哪个不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A. 调查研究
B. 实验研究
C. 内容分析
D. 历史研究
答案
1. D. 麦克康姆斯和肖
2. D. 信鸽
3. B. 个体意见在群体中的表达
4. C. 信息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
5. D. 历史研究
这些题目和答案只是传播学考研题库中的一小部分,考研学生应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辅导班、做历年真题等多种方式来全面准备考试。
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于理解和应用传播学理论至关重要。
希望这些模拟题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考研,祝你考试顺利!。
考研传播真题答案
考研传播真题答案考研传播学真题答案的获取通常需要通过正规渠道,比如教育部门发布的官方答案或者经过专业教师团队审核的辅导资料。
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考研传播学真题答案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传播学理论:考生需要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如传播效果理论、传播模式、传播媒介理论等,并能够解释这些理论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2. 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生应熟悉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以及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和分析数据。
3. 传播媒介分析:考生需要了解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并能够分析这些媒介在社会传播中的作用。
4. 传播伦理与法规:考生应掌握传播活动中的伦理问题和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媒体责任和公众利益的关系。
5. 传播学案例分析:考生需要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传播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6. 时事热点分析:考生应关注时事热点,能够将传播学理论与当前的社会现象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
获取真题答案的正确途径是:- 参加正规的考研辅导班,获取经过专业教师审核的真题答案和解析。
- 购买正版的考研辅导书籍,这些书籍通常会包含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 访问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或授权的考研信息平台,获取官方发布的真题答案。
考生在准备考研时,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答案的背诵。
通过深入理解传播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考研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同时,考生应遵守考试规则,诚信应考,不参与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
《传播学教程》(第2版 郭庆光著)章节题库(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一、概念题1.信息论(南开大学2019年研)答:信息论是一种将信息的传递作为统计现象来考虑,并给出估算通信信道容量方法的理论。
1948年,学者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10月号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较全面地提出了他的信息论。
香农认为,我们对事物的反应或决策都是基于对事物的认识,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性或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现形式,如重量、形状、颜色、温度、质感、声音等,便是反映事物内部属性的信息。
在我们获得这些信息之前,对象事物具有不确定性,而我们的行为决策也是盲目的,只有获得了这些信息,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决策。
因此,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
2.媒介霸权主义(浙大2018年研)答:媒介霸权主义指借助媒介推行的霸权主义。
霸权原指国家的霸权或政治运动的主导权,由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最早将其作为社会分析的一个主概念加以使用。
霸权是指统治集团可以使用的各种社会控制模式,使得被统治阶级接受其道德、政治、文化价值,自愿服从、参与、同化到统治阶级世界观中。
大众传媒时代,大众媒体推行着统治阶级政策,维护着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领导权。
在国际传播中也存在着霸权主义,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技术的优势地位,通过媒介对其他国家推行文化。
霸权理论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和新的研究视角,用一种动态的权力斗争的观点取代了原先静止的单向的文化观。
3.拉扎斯菲尔德(华东师大2019年研;广西大学2016年研;辽宁大学2015年研;华南理工2011年研;南京大学2008年研)答:拉扎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最早将社会调查法系统地应用于受众研究。
基于对研究方法做出的贡献,他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toolmaker)。
他对传播研究方法的贡献在于提出统计调查、抽样分析、数据整理等科学主义研究方法。
传播学教程各章节往届考研真题分布
《传播学教程》习题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一、名词解释1、传播2、大众传播3、传播学4、信息二、简答题1、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2、简述人类传播的基本特点3、如何理解传播的定义4、传播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三、论述1.试论研究传播学与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关系2.从北京蓝急速网吧纵火案及此后的政府相关政策,谈一谈大众传媒与青少年问题。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市场引导下的传播业发展的利弊观。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简答题1.技术在新闻传媒的形态变化中有怎样的作用?2.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试简述之。
3.谈谈你对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的理解。
4.报纸会消亡吗,谈谈你的看法。
二、论述题1.论述“全球信息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
2.雪村的《东北人》绕过被音乐工业垄断的发行渠道,通过互联网和私人传播获得巨大的成功。
请从传播主体多样化的角度谈谈这一现象所揭示的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工业体制造成的冲击。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一、名词解释1.符号2.编码和解码二、简答1.请以当代消费文化为例,谈谈社会象征文化的主要内容。
2.如何理解共通的意义空间三、论述1.论传媒与文化2.谈谈你对易中天现象的看法第四章人类传播活动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一、名词解释1、受众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3、线性传播模式二、简答1.你怎样理解媒介环境2.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它的提出者是谁?这个模式的局限性在哪里?三、论述1.传播模式经历了从直线传播、循环模式到系统模式等变化过程,请从传播模式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传播思想的变迁与进步。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一、名词解释1.人际传播2.米德二、简答1.人际传播有那些基本功能2.简述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一、名词解释1、组织传播2、群体压力3、流言二、简答题1、什么是CIS战略?2、流言及其传播特点是什么?3、简述言语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有那些长处何短处?三、论述1、组织进行对外宣传时,可利用的传播手段技巧有那些?2、组织和公关人员应如何建立健全的媒体关系。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1.谈谈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
传播学研究中调查是指一种为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科学知识,通过一定的客观程序进行数据或资料的收集、记录、统计、分析,以探索和揭示其现状、过程、构成要素或运动变化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
考察社会现象离不开调查,调查是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作用
①调查是获得经验资料的基本方法,通过调查可以了解现实的传播环境、传播关系、传播效果,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②调查所获得的经验资料是形成理论或假说的基础。
在传播学研究中,调查的应用范围是极为广泛的,它涵盖了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的所有领域。
2.传播学的调查研究大致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答:(1)传播学调查研究的过程,同其他社会科学调查一样,大致上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查阶段”和“数据处理阶段”三个阶段。
(2)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①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
调查课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理论研究型的,例如“报纸和电视的议程设置功能比较调查”等,这一类调查大多是调研人员根据科研需要自行确定的;另一类是实务型的,例如“××电视台文艺节目收视状况及评价调查”、“家电类广告的促销效果调查”等,这一类
调查大多是调研专家或机构接受媒体、企业或团体的委托进行的。
②根据课题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对象范围较小的可采用全员调查法,范围较大的可采用抽样调查法,涉及讯息内容的可采用内容分析法,涉及人的认知或心理变化的,可采用控制实验法。
在不少调查中,有些方法也可以同时并用。
③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是计划准备阶段的最主要的工作
方案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a.调查目的;b.调查对象;c.调查范围;d.调查方法(问卷或实验程序);e.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f.实施日程;g.费用预算等。
在准备工作中,有时还需要进行调查员培训。
(3)实查阶段的主要工作
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对象,从事数据收集的作业。
其方法有面接法、留置法、邮寄法、电话调查等。
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进行中间抽查,以保证调查能够按照既定方案得到严格实施,保证调查质量。
(4)数据处理阶段的主要工作
①整理和统计数据。
在这个阶段,需要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加以整理和统计,使其处于一种易于把握的状态,能够基于一定的尺度加以判断。
②解释数据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3.简述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
答: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
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包括: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与掷骰子或抽签的原理相同,其好处是能够保证对象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被选中的同等概率机会。
例如在以抽签方式抽选样本之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对象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进行编号,并制作记入号码的同等数量的标签,从中随机抽出所需的样本数即可。
简单随机抽样一般用于小规模的调查。
在进行较大规模调查之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多使用经过改进的其他随机抽样方法。
(2)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基本做法是在随机排列的对象总表(如居民名册、电话簿等)中随意选取第1个样本,其他样本按一定间隔加以抽出即可。
抽选的间隔距离,用调查对象总数除以样本数的方法来确定。
统抽样法的好处是简单省力,但它的前提是对象总体中各构成单位的排列必须是随机的。
如果这种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抽出的间隔又与这种规律一致,那么就会使抽出的样本产生较大的误差。
采用系统抽样法,要对此类情况给予充分注意。
(3)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即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若干类别(层),分别进行随机抽取。
分层抽样的好处是:①使大规模的抽样变得较为容易,便于调查过程的管理;②可以提高推断的精确度;③便于数据处理阶段对不同属性的群体进行分析比较。
(4)多级抽样
又称多阶段抽样。
这也是在大规模调查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例如在进行“全国农村家庭电话普及状况调查”的抽样时,可以把“县”作为第一级抽取单位,把“区”作为第二级抽取单位,把“家庭”作为第三级抽取单位。
多级抽样可使大面积调查易于实施,但由于每级
(阶段)抽样都会有抽样误差,抽取级数越多误差越大,因此一般认为在应用上最多只能分为三级。
4.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为了保证问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在制作问卷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在以一般社会成员为对象的调查中,应留意以下九个方面:
(1)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体;
(2)避免使用属于特殊群体的语汇或专业语汇和缩写词;
(3)避免使用暖昧、多义的词语;
(4)避免非现实的或虚构想象式的提问;
(5)避免主观诱导式提问;
(6)避免提问调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
(7)在一个问项中避免双重提问(询问性质不同的两个问题);
(8)留意提问顺序的影响(前项提问可能会对后项提问的回答产生特定影响);
(9)将调查对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尽可能放在后面。
5.选择你感兴趣的传播学课题,制作一份调查问卷。
答:略。
6.什么是内容分析?它有哪些特点或原则?
答:作为一种实证方法,内容分析是与具有一定客观性的调查程序联系在一起的。
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分析的定义,这些定义大多强调了内容分析的以下三个特点:
(1)客观性——必须要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
(2)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
(3)普遍性——内容分析应该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以及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描述性”信息。
7.内容分析主要应用于哪些研究目的?
答:内容分析不应以单纯的内容描述为最终目的,必须要有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内容分析的目的主要有:
(1)为了获得“文化指标”(cultural index)而进行的内容分析。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内容无疑是反映社会状态及其特点的重要指标。
这种内容分析既可以用于分析社会变化,也可以用于同一时期的社会横向比较。
(2)用于媒介提示的“拟态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比较。
在大众传播高度普及的今天,人们关于社会事物的绝大多数知识和信息都来自于传播媒介,如果大众传播塑造的“拟态现实”不能正确地反映现实,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就会引起人们的认识和判断的失误,并由此产生各种社会问题。
因此,通过内容分析来检验媒介提示的“拟态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一致程度,防止媒介歪曲现实的某些倾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美国学者格伯纳从事的“培养分析”中较多应用了此类研究。
(3)欧洲批判学者从事的“文本分析”。
文本(text)与讯息(massage)大致相同,是指由一定的符号或符码组成的信息结构
体,这种结构体可采用不同的表现形态,如语言的、文字的、影像的等。
文本是由特定的人制作的,文本的语义不可避免地会反映人的特定立场、观点、价值和利益。
因此,由文本内容分析,可以推断文本提供者的意图和目的。
霍尔的“文化研究”就是这一类型。
(4)以内容分析考察传播效果。
以考察传播效果为目的无疑是内容分析最主要的部分,这一课题大致可概括如下:
①不同时期传播内容的纵向比较分析——用于揭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变迁。
②同一时期传播内容的横向比较——揭示不同国家、地区、个人信息传播的共性与个性。
③特定时期的传播内容分析——推断时代精神潮流及社会成员的态度、关心和价值观。
④不同媒体间的比较——考察不同媒体讯息内容的特点、结构及其作用方式。
⑤分析传播内容与传播者的关系——通过内容来判断传播者的意图、主张、倾向或传播者的社会背景特点。
⑥分析传播内容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考察内容的主题、观点和表达方法或技巧(内容提示法、说理法、诉求法等)对说服效果的影响等。
⑦分析传播内容与受传者的关系——考察特定社会群体经常接触的媒体内容,分析他们的兴趣、关心和需求,以及讯息接触和解读的过程、结构和特点等。
⑧考察传播内容与宏观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考察传播内容中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及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联系等。
8.什么是“文化指标”?为什么说大众传播内容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文化指标”?
答:(1)文化指标是一套标示变迁和符号环境系统的标准体系,其作用是帮助决策和指导有效的社会行为。
格伯纳在涵化分析理论中,提出文化指标项目是对电视节目的安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