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掌握东南亚的物产特点,包括矿产、农产品等。
(4)了解东南亚的人文风情,包括宗教、节日、服饰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样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3)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2.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矿产、农产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2.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资料,分析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3.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物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矿产、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探究东南亚的人文风情(1)展示东南亚人文风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宗教、节日、服饰等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哪些内容?(2)学生回答: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自然环境、物产、人文风情。
2.深入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展示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气候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深入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农产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农产品特点。
东南亚教学设计
第一节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制定人:潍坊五中时伟娜设计说明:本节课内容较多,要想用此设计教学,最好先让学生做好预习。
本课设计用一段新加坡的旅游宣传片为导入点,由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引出东南亚位置的重要。
联系实际巧妙把“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穿插其中,还复习了七上课本中世界的气候等旧知识。
教学中力争用多种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师生双边活动得以开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②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雨林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②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过多的岛屿名称和位置的识记;气候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准备: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新加坡旅游宣传片。
老师:新加坡的面积只有我国台湾省面积的五十分之一,资源贫乏,却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取得了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第六位的好成绩,被誉为亚洲的“优等生”。
我们今天要来了解的就是这个“优等生”所在的地区——东南亚。
活动一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教师解读目标后,学生根据教学设计自学,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时间:10分钟左右)活动二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统一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其他小组解决,没有问题后组内两两检查。
(时间:5分钟)活动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伴随展示中出现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5分钟)问题1.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从纬度,海陆两方面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学生明确:1.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2.中南半岛在图上的位置是与中国的南部相连,而马来群岛则是横穿赤道。
它的北面是亚洲,东南面是大洋洲, 西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
因此它是联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大部分纬度在北回归线和南纬10°之间,属于低纬度带。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亚洲的一个局部区域——东南亚。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数据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熟悉东南亚的地理特征,提高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基本知识;能够阅读和分析东南亚地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基本知识;2.教学难点:对东南亚地图的阅读和分析,以及相关地理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地图和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3.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东南亚国家或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资料等;3.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东南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初中地理_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节东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东南亚》—教学设计【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东南亚的、范围及主要的国家和⾸都。
(2)读图说出东南亚处于“⼗字路⼝”的位置特点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3)运⽤图表综合分析说明东南亚⽓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产的影响。
2.过程与⽅法:通过读图,培养学⽣观察地图并从图中提取信息,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进⼀步树⽴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2. 东南亚⽓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产的影响【教学难点】粮⾷⽣产以⽔稻为主的原因【教学过程】导⼊:情景设计:东南亚因其独特的⾃然风光和风⼟⼈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们前去游览观光,尤其是“新马泰之旅”已经成为⼀种旅游时尚。
⽼师也有不少朋友和学⽣前去旅游。
前段时间⽼师有个学⽣从东南亚回来后给⽼师写了⼀封信,下⾯我们⼀起来了解⼀下这封信的内容。
学⽣读信。
【过渡】师: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后请同学们帮我写⼀封回信,好吗?【新授】⼀、我们先来了解东南亚的陆地组成。
师:1.东南亚的陆地具备什么特点?是完整的还是分散的?(⽣:分散的)2.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师: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得名,马来群岛是世界上⾯积最⼤是群岛。
【过渡】学习⼀个地理区域,⾸先我们要了解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东南亚的位置师: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主要的三个⽅⾯。
下⾯我们先了解东南亚海陆位置的重要性。
1、回忆⼀下描述海陆位置的⽅法,包括哪两个⽅⾯?⽤什么样的语⾔来描述?⽣:按照⽅位找到这个区域周围的海洋和陆地。
2、东南亚处于哪两洲和两洋的“⼗字路⼝”?处于亚洲和⼤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字路⼝”【承转】在信中李晓⽂同学说新加坡的繁华跟⼀条海峡有关,观看视频,谈谈感受。
播放视频。
学⽣观看视频讨论,然后思考回答。
《东南亚》教案设计
《东南亚》教案设计《东南亚》教案设计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3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
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2。
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教学难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二、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
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板书:㈣富饶的'物产三、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8页图2-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
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总结:1.矿产资源:石油、锡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总结南亚的物产,完成书上练习题。
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
四、小结与练习:总结本节课知识,最后综述东南亚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目标检测和填充图册上的练习题练习。
五、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非洲。
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
《东南亚》的教学设计
《东南亚》的教学设计《《东南亚》的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组成及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以及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
3、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4、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及城市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竞赛抢答等形式学习东南亚的位置、气候以及马六甲海峡、地形与地势特点及城市分布等知识。
2、通过总结归纳和联系身边实际学习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性地理情境,感受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第二节东南亚,主要包括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气候特点、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地形与地势特点及城市分布等内容。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感受地理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热带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地形与地势特点及城市分布。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区别。
学生学情分析通过平时上课我了解到七年级学生对地理这门新课程感到很新奇,对地理学习比较感兴趣,再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课上表现出活泼好动、喜欢参与竞争和敢于表现等特征。
教学策略设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讨论、竞赛抢答、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相应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读图、指图、识图相结合的方式,把自主学习和互助合作充分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在本课中充分把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展开,把舞台让给了学生,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独立的地理思维习惯。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信息技术教学运用,比如PPT课件能充分展示地理学科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美的享受。
《东南亚》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
《东南亚》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篇:东南亚设计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1课时第十七中学尹相超一、教材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图中找出东南亚的两大组成部分——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及主要国家,并说出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了解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目标本:节课通过旅游知识的讲解引入本节内容,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寻找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特征和成因的能力,初步掌握认识一个区域的方法。
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书本与地图册相关地图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本节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归纳,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二)学法:学生已经学过一年多的地理知识,在认知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在体现知识间的循序渐进的同时,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导入:大家好,欢迎各位同学参加海港区十七中国际旅行社,我很荣幸担当本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超导,就是超级导游的意思,我们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风景美丽的东南亚各国。
《东南亚》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区域地理《东南亚》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作者:郑伯华 (初中地理资阳市初中地理514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19 发表日期:2012-10-26 14:10:33第一部分:教学设计第二节中国山水相连的地区-东南亚一、课型:复习课二、课时:一课时三、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及范围,知道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
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首都,能说出东南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及主要物产的分布、生产、出口情况。
2、过程与方法:运用相关图表掌握主要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能在图上说出主要物产的重要生产或出口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南亚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其咽喉马六甲海峡不仅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对我国的发展亦十分重要。
四、课前准备:1、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培养学生制作表格归纳知识的能力,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复习重难点:1、复习重点:记住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掌握东南亚重要物产及与之相关的最大生产或出口国。
2、复习难点:归纳出东南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并能领会马六甲海峡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六、板书设计:一、东南亚的位置、范围: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火山、地震频繁。
二、马六甲海峡:三、国家及首都:四、气候与农业:1、气候(1)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2)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2、农业:(1)高温多雨:粮食作物-水稻(2)温热气候:热带作物-椰子、橡胶油棕五、矿产:锡、石油六、主要物产与生产、出口国:七、复习过程:(一)导入复习:出示中考要求,概述主要内容导入复习。
(二)内容复习:一、东南亚的位置、范围:1、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图,以填空方式讲清东南亚地理位置,展示其纬度位置。
2、问:为什么说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是处于“十字路口”?3、展示亚洲、大洋洲和印度洋、太平洋,让学生直观感受东南亚的“十字路口”位置。
东南亚 教学设计
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3)了解东南亚的山河分布特点。
(4)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及分布。
2.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重点、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山河分布特点。
2、难点: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东南亚 1一设情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教师播放一段东南亚的旅游影片。
看完后教师提问:谁知道这条旅游路线所到的国家?这几个国家在哪个地区?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南亚。
二自主探究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去东南亚旅游,你会准备些什么?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想到:有关衣、食、住、行、玩、语等多方面的问题。
1、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太平洋的西南部,亚洲东南部、印度洋的东部、大洋洲的西北部,赤道横穿中部,东经 110 度经线从中穿过,东半球。
1、2 东南亚的重要组成读图 2-1 回答下列问题中南半岛中国以南,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区,重要的水稻产区。
河流伊洛瓦底江:自萨尔温江:自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自自自向向向向向流,注入流,注入流,注入流,注入流,注入洋;洋;洋;洋;洋;湄公河上游在(国名)境内,在我国称为(相同或不同),因此形成,资源这些大河的流向与中南半岛的高山的走向是了丰富,下游水流、。
的地表形态。
这些河流的上游水流马来群岛,地势崎岖,河流湍急,赤道从中穿过,热带雨林气候区,最大群岛。
初中地理_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了解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知道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2、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
3、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最近几年我们国家许多游客去新、马、泰三国旅游,你们知道它们位于哪里吗?你们知道我们中国的南部是哪个区域吗?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
你们知道欣赏的是哪里的景色吗?(东南亚),展示课题:东南亚东南亚景色优美、风景秀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去东南亚旅游,来欣赏它的美丽风光。
二:目标导航、新知预告我们来到东南亚之旅的第一站:运用地图,了解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知道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三:小组合作、魅力精讲一:读图指导:学习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要充分运用地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一找线、二定位;海陆位置:找大洲、找大洋。
(展示课件)学生活动:(一):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读图回答: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部。
2、东南亚的范围。
(二)、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半球位置。
(1)位置:大部分位于带(温度带)、纬度、半球、半球。
(在图中绘出赤道和北回归线)学生读图得出:大部位于热带,低纬度、北半球、东半球。
快乐读图:学生自主学习找出图中地理事物的位置。
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部分: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地理特点和主要国家地理分布。
2.能够学会运用地图的方式进行地理定位和地理信息的收集。
3.能够了解东南亚主要的文化和自然景观特色,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点。
2.理解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地理分布与特点。
3.了解东南亚的多元文化和自然景观特色。
2.2 教学难点1.掌握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记忆和理解。
2.多元文化和自然景观特色的介绍需要点面结合,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3. 教学内容3.1 概况东南亚位于南亚次大陆和澳大利亚之间,由10个国家组成。
其中,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是东南亚的主要国家。
3.2 地理位置东南亚位于北纬3度到26度,东经96度到150度之间。
西南接印度洋,东南与南中国海相连。
3.3 主要国家及其地理特点3.3.1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主要由苏门答腊、爪哇、爪哇海和巴厘岛四个岛群组成。
3.3.2 菲律宾菲律宾是东南亚岛国之一,由菲律宾岛和许多小岛组成。
菲律宾拥有着壮观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
3.3.3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国家,由马来西亚半岛和婆罗洲两大部分组成。
马来西亚拥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壮美的自然风光。
3.3.4 泰国泰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其独特的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各地游客的到来。
泰国还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国家。
3.4 东南亚的文化和自然景观特色东南亚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景观。
其中,寺庙、宫殿、古迹、海滩和热带雨林等都是东南亚的主要特色。
4. 教学方式和方法本节课采用介绍概念、图解配合、生动讲述等方式和方法进行讲授。
第二部分: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设计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并结合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使得教学效果比较好。
《东南亚》教学反思
《东南亚》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以及旅游业部分。
培养学生如何从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并能够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工作,总结我认为的亮点和反思如下:
一、我认为亮点的地方有:
1.开篇利用了一系列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
我觉得很好,以后的课程中可以继续保持
2.自主学习的设定,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回答问题的环节,让学生在回答的同时,用教鞭指出相应的位置,有利于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对地图更加的熟悉。
3.对于东南亚旅游业的阐述,我使用了课件设计中的数字音乐故事为展示基础。
动感的音乐和美丽的热带风情图片,让学生对这些旅游景点有了更愉快和直观的感受。
同时活跃了课堂的氛围。
二、有待改进的地方有:
1.在自主学生的回答问题环节,对学生的引导不够。
很多学生草草回答完,没有很好的展示自己。
另外对于回答问题非常优秀的同学,没有带动其他同学给予鼓励。
所以氛围稍差。
2.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模式,略显呆板,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
3.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课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师更全面更正确的分析和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发现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还可以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学生对已学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地理能力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的水平,从而更好的结合学生现有基础进行教学工作;可以使我们及时找到教学中的漏点、错点及闪光点,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下面就以《东南亚》一节为例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这节课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的:一、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反思了课堂教学中目标要求的完成情况。
根据学生作业、练习和提问情况看出了目标要求“①、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②、了解东南亚农业生产与热带气候的关系。
③、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
”这三个目标都达到了。
通过《印度》一节关于印度位置和范围的学生讨论情况可以看出,目标“④、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的农作物。
⑤、学生通过活动,能够从图中找出东南亚地区的相关信息。
”都达到了。
二、对教学重点的进行反思。
从对这堂课的提问情况看,学生举手的特别积极、回答的特别流利。
因此可判断学生对这节课的重点已掌握。
三、对教学难点进行反思在学习《印度》的气候和农业时,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根据印度的位置,讨论出印度的气候和主要的农作物、很快理解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从此可以看出东南亚一节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节课的难点突破了。
四、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通过与学生交流得知,在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时,采用的自学讨论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图讨论问题)较好。
它不仅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东南亚气候时采用的图导图练法,也不错它不仅训练了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和理解地理知识五、对课堂导入进行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获取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所以这一步是很有必要的。
《东南亚》这一节课堂导入分别给学生们展示几幅东南亚旅游景点的图片,问学生这些旅游景点是哪些国家的?这些国家在哪个地区?让学生们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通过学生们课堂表情及与学生课后交谈得知这节课的导入很成功,一开始就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了。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学反思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下面XX为大家推荐2篇关于初中地理《东南亚》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学反思一通过学习《东南亚》这一节,了解了该地区的地理概貌,气候,经济发展状况,战略地位以及物产,人文等,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互动”很重要。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
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如:先让学生举手发言了解的状况,后师再让同学补充,最后再由老师全面讲述,这样学生表现积极,效果较好。
二、“地图”指南针让生识地图,是否知道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其中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三、“多问”出创新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东南亚》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作者:郑伯华 (初中地理资阳市初中地理514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19 发表日期:
2012-10-26 14:10:33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第二节中国山水相连的地区-东南亚
一、课型:复习课
二、课时:一课时
三、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及范围,知道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
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首都,能说出东南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及主要物产的分布、生产、出口情况。
2、过程与方法:运用相关图表掌握主要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能在图上说出主要物产的重要生产或出口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南亚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其咽喉马六甲海峡不仅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对我国的发展亦十分重要。
四、课前准备:
1、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培养学生制作表格归纳知识的能力,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复习重难点:
1、复习重点:记住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掌握东南亚重要物产及与之相关的最大生产或出口国。
2、复习难点:归纳出东南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并能领会马六甲海峡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六、板书设计:
一、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火山、地震频繁。
二、马六甲海峡:
三、国家及首都:
四、气候与农业:
1、气候
(1)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
(2)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
2、农业:
(1)高温多雨:粮食作物-水稻
(2)温热气候:热带作物-椰子、橡胶油棕
五、矿产:锡、石油
六、主要物产与生产、出口国:
七、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
出示中考要求,概述主要内容导入复习。
(二)内容复习:
一、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1、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图,以填空方式讲清东南亚地理位置,展示其纬度位置。
2、问:为什么说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是处于“十字路口”?
3、展示亚洲、大洋洲和印度洋、太平洋,让学生直观感受东南亚的“十字路口”位置。
4、出示东南亚地形图。
问: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5、复习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河流及地形特点。
6、复习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二、马六甲海峡:
1、课件展示马六甲海峡地图
2、明确马六甲海峡的确切位置。
以提问方式让学生掌握海峡两边的半岛和岛屿。
3、学生思考马六甲海峡对于日本及我国的重要意义。
三、国家及首都:
1、出示东南亚政区图。
2、学生阅读政区图上主要国家。
3、学生相互就东南亚国家的首都进行提问。
4、学生回答主要国家的首都,教师同时展示各国首都。
5、学生有意识记忆主要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
6、提问:东南亚的国家中与我国接壤的有哪几个?
四、气候与农业:
1、引导学生回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的知识,指出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
2、提问: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各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3、提问:东南亚与气候相适应的粮食作物和热带作物分别有哪些?
五、矿产:
1、提问:东南亚最主要的矿产是什么、
2、学生在东南亚矿产资源分布图上找一找锡、石油的分布地区。
六、主要物产与生产、出口国:
1、出示东南亚物产分布图。
2、学生认真阅读分布图,自己找一找主要物产的分布。
3、出示主要物产与生产、出口情况表。
4、学生对照分布图完成情况表,同时教师展示出答案。
(三)复习小结:
(四)课堂练习:
1、出示课堂练习题。
2、师生共同完成课堂练习题。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东南亚国家及首都情况表”
完成“东南亚物产及主要生产或出口国情况表”
2、
2、板书的设计简洁,逻辑性强,对知识结构的疏理完整,也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复习过程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互动性。
4、能实现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如设计中设计有多个图表,要求学生运用资料和地理地图,独立或合作去完成这些表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设计充分围绕着复习的重点、难点进行,突出了复习的中心所在,所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都达到了一定高度。
6、本设计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使设计的实施生动形象,也可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当然,该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外,比如:
1、设计的三维目标表述有欠规范。
2、坐过程中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环节显得不够。
3、对学习学法的指导不够。
4、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设计不够全面。
5、未能体现本部分知识与其他部分内容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