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二章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种纯化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只让1种来自同一祖先的微生物群 体生存的技术。
菌株分离、筛选虽为两个环节,但却不能绝然分开,因为分 离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筛选作用。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 筛选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从自然界分离所需要的菌株, 二是把分离到的野生型菌株进一步纯化并进行代谢产物鉴别。
3、分离思路
高温酶产生菌:温度较高的南方,或温泉、火山爆发 处及北方的堆肥中采集样品;
低温酶产生菌:寒冷的地方,如南北极地区、冰窖、 深海中采样;
耐压菌:海洋底部采样。 耐高渗透压酵母菌:通常到甜果、蜜饯或甘蔗渣堆积
处采样。如有人曾在花蜜中分离到一株能耐30%高糖的 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
(3)含微生物样品的富集培养(优化的过程) ----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A、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在分离该类菌株之前,可在增殖培养基中人为加入相 应的底物作惟一碳源或氮源。如: 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时,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进 行增殖培养; 分离耐高渗酵母菌:首先要到含糖分高的花蜜、糖 质中去取样。富集培养基为5%~6%的麦牙汁,30%~ 40%葡萄糖,pH3~4,在20~25℃温度下进行培养, 可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B、控制培养条件 通过它们对pH、温度及通气量等其他一些条件的特 殊要求加以控制培养,达到有效的分离目的。如: 细菌、放线菌的生长繁殖一般要求偏碱(7.0~ 7.5),霉菌和酵母菌要求偏酸(4.5~6)。 筛选极端微生物时,需针对其特殊的生理特性, 设计适宜的培养条件,达到富集的目的。
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
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 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 值、提取工艺等。
菌种筛选主要步骤
调查研究及查阅充分的资 料
设计实验方案
确定采集样品的生态环境
收集到的样品,如含目标菌株较多,可直接进行分离。如果 样品含目标菌种很少,就要设法增加该菌的数量,进行增殖 (富集)培养。
富集培养就是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不 利于其它菌型生长的条件,以促使目标菌株大量繁殖,从而 有利于分离它们。
定义: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要求 的不同,如碳、氮源、pH、温度、渗透压、需氧等生理因素 等,认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生长, 而不利于其它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 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
(2) 根据微生物生理特点采样
A、根据微生物营养类型(局部环境) 每种微生物对碳\氮源的需求不一样,分布也有差 异。研究表明,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代谢类型与其 生长环境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如: 纤维素酶产生菌:森林土; 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产生菌:肉类加工厂附近和饭店 排水沟的污水、污泥中; ຫໍສະໝຸດ Baidu蛋白酶、糖化酶的菌株:在面粉加工厂、糕点厂、 酒厂及淀粉加工厂等场所;
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经过诱变的菌株; 通过DNA重组的工程菌; 原生质体融合菌株。
2、菌株分离(separation)和筛选(screening)定义
分离和筛选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 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 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 过程。
优选第二章发酵工业微 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 术
二、发酵工业生产对菌种的要求
1、能在易得、价廉的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且代谢产物产量高。 2、可以在要求不高、易于控制的培养条件下迅速生长和发酵; 3、生长速度快,发酵周期较短。发酵周期短的优点在于感染杂菌的机会
减少;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满足代谢控制的要求:根据代谢控制要求,选择单产高的营养缺陷型
或调节突变株或野生突变株; 5、抗噬菌体和杂菌能力强,不易被感染; 6、菌种纯粹,遗传性状稳定(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
质量的稳定性。 7、菌体不是病源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
三、发酵工业用菌种的分离与筛选
(一)微生物菌种分离
1、工业用菌种的来源 :
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 购买;
以糖质为原料的酵母菌:通常到蜂蜜、蜜饯、甜果及 含糖浓度高的植物汁液中采样。
果胶酶产生菌:柑橘、草莓及山芋等果蔬样品的腐烂 部分及果园土;
筛选代谢合成某种化合物的微生物:从大量使用、生 产或处理这种化合物的工厂附近采集样品;
利用碳氢化合物为碳源的菌株:在油田附近的土壤。
筛选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微生物时,需根据该微生物独特 的生理特性到相应的地点采样(极端环境)。如:
从自然界筛选
B、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
C、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 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 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 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 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
采
样
确定特定的增殖条件
增殖培养
确定特殊的选择培养基及可能的 定性或半定量快速检出法
平板分离
原种斜面 确定发酵培养基础条件
筛选
初筛(1株1瓶)
复筛(1株3~5瓶) 结合初步工艺条件摸索
再复筛(1株3~5瓶)
3~5株
单株纯种分离 生产性能试验、毒性试
菌种验鉴定
(1)采样
A、采样途径 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的菌株,从中筛选所需菌株。 由自然界采集样品,如土壤、水、动植物体等,从中进 行分离筛选。总体来讲土壤样品的含菌量最多。一般园 田土和耕作过的沼泽土中,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富含 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多,如一 些野果生长区和果园内。 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如从酱油中分离蛋白 酶产生菌,从酒醪中分离淀粉酶或糖化酶的产生菌等。
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 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 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
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 进行分离纯化。
有了优良的菌种,还要有合适的工艺条件和合理先进 的设备与之配合。
4、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养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
菌株分离、筛选虽为两个环节,但却不能绝然分开,因为分 离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筛选作用。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 筛选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从自然界分离所需要的菌株, 二是把分离到的野生型菌株进一步纯化并进行代谢产物鉴别。
3、分离思路
高温酶产生菌:温度较高的南方,或温泉、火山爆发 处及北方的堆肥中采集样品;
低温酶产生菌:寒冷的地方,如南北极地区、冰窖、 深海中采样;
耐压菌:海洋底部采样。 耐高渗透压酵母菌:通常到甜果、蜜饯或甘蔗渣堆积
处采样。如有人曾在花蜜中分离到一株能耐30%高糖的 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
(3)含微生物样品的富集培养(优化的过程) ----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A、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在分离该类菌株之前,可在增殖培养基中人为加入相 应的底物作惟一碳源或氮源。如: 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时,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进 行增殖培养; 分离耐高渗酵母菌:首先要到含糖分高的花蜜、糖 质中去取样。富集培养基为5%~6%的麦牙汁,30%~ 40%葡萄糖,pH3~4,在20~25℃温度下进行培养, 可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B、控制培养条件 通过它们对pH、温度及通气量等其他一些条件的特 殊要求加以控制培养,达到有效的分离目的。如: 细菌、放线菌的生长繁殖一般要求偏碱(7.0~ 7.5),霉菌和酵母菌要求偏酸(4.5~6)。 筛选极端微生物时,需针对其特殊的生理特性, 设计适宜的培养条件,达到富集的目的。
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
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 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 值、提取工艺等。
菌种筛选主要步骤
调查研究及查阅充分的资 料
设计实验方案
确定采集样品的生态环境
收集到的样品,如含目标菌株较多,可直接进行分离。如果 样品含目标菌种很少,就要设法增加该菌的数量,进行增殖 (富集)培养。
富集培养就是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不 利于其它菌型生长的条件,以促使目标菌株大量繁殖,从而 有利于分离它们。
定义: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要求 的不同,如碳、氮源、pH、温度、渗透压、需氧等生理因素 等,认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生长, 而不利于其它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 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
(2) 根据微生物生理特点采样
A、根据微生物营养类型(局部环境) 每种微生物对碳\氮源的需求不一样,分布也有差 异。研究表明,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代谢类型与其 生长环境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如: 纤维素酶产生菌:森林土; 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产生菌:肉类加工厂附近和饭店 排水沟的污水、污泥中; ຫໍສະໝຸດ Baidu蛋白酶、糖化酶的菌株:在面粉加工厂、糕点厂、 酒厂及淀粉加工厂等场所;
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经过诱变的菌株; 通过DNA重组的工程菌; 原生质体融合菌株。
2、菌株分离(separation)和筛选(screening)定义
分离和筛选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 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 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 过程。
优选第二章发酵工业微 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 术
二、发酵工业生产对菌种的要求
1、能在易得、价廉的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且代谢产物产量高。 2、可以在要求不高、易于控制的培养条件下迅速生长和发酵; 3、生长速度快,发酵周期较短。发酵周期短的优点在于感染杂菌的机会
减少;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满足代谢控制的要求:根据代谢控制要求,选择单产高的营养缺陷型
或调节突变株或野生突变株; 5、抗噬菌体和杂菌能力强,不易被感染; 6、菌种纯粹,遗传性状稳定(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
质量的稳定性。 7、菌体不是病源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
三、发酵工业用菌种的分离与筛选
(一)微生物菌种分离
1、工业用菌种的来源 :
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 购买;
以糖质为原料的酵母菌:通常到蜂蜜、蜜饯、甜果及 含糖浓度高的植物汁液中采样。
果胶酶产生菌:柑橘、草莓及山芋等果蔬样品的腐烂 部分及果园土;
筛选代谢合成某种化合物的微生物:从大量使用、生 产或处理这种化合物的工厂附近采集样品;
利用碳氢化合物为碳源的菌株:在油田附近的土壤。
筛选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微生物时,需根据该微生物独特 的生理特性到相应的地点采样(极端环境)。如:
从自然界筛选
B、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
C、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 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 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 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 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
采
样
确定特定的增殖条件
增殖培养
确定特殊的选择培养基及可能的 定性或半定量快速检出法
平板分离
原种斜面 确定发酵培养基础条件
筛选
初筛(1株1瓶)
复筛(1株3~5瓶) 结合初步工艺条件摸索
再复筛(1株3~5瓶)
3~5株
单株纯种分离 生产性能试验、毒性试
菌种验鉴定
(1)采样
A、采样途径 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的菌株,从中筛选所需菌株。 由自然界采集样品,如土壤、水、动植物体等,从中进 行分离筛选。总体来讲土壤样品的含菌量最多。一般园 田土和耕作过的沼泽土中,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富含 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多,如一 些野果生长区和果园内。 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如从酱油中分离蛋白 酶产生菌,从酒醪中分离淀粉酶或糖化酶的产生菌等。
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 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 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
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 进行分离纯化。
有了优良的菌种,还要有合适的工艺条件和合理先进 的设备与之配合。
4、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养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