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集大型纪录片第三集 浴血坚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集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第三集浴血坚持

作者:《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8日08版)

武汉,水陆交通便捷,20世纪30年代时,是长江中游唯一的工业城市。1938年10月25日,武汉陷落,全国抗战从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对战局的这一巨变,5个月之前,毛泽东就已准确预见到。

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战局走向混沌迷离。亡国论者认为中国不可能取胜,速胜论者却认为日军已是强弩之末。

在延安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废寝忘食,写成5万余字的《论持久战》。5月26日,他以持久战为题,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演讲。演讲持续到6月3日。他告诉读者:“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论持久战》于1938年7月出版,在延安解放社出版的最早单行本扉页上有毛泽东的题词:“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简明扼要的25个字,便提炼出《论持久战》的精髓。毛泽东判断的依据来自中日双方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攻占武汉被东京当作是结束对华战争的最后一战。毛泽东则预言武汉失守后,战略态势反而开始有利于中国。

当日军如愿占领了武汉,日本天皇担心的“帝国雄师百万受制于中国”的局面却出现了,日本侵略者已陷入亚洲大陆的泥潭,不得不大幅度调整战略,准备长期战争。战局的演变和《论持久战》的判断惊人的一致。

《论持久战》出版后,周恩来就请人翻译成英文。在英文版《论持久战》序言中,毛泽东写道:“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邵洵美,新月派诗人,主动将《论持久战》片段在英文杂志

《Candid Comment》连载发表。在编者按中,他写道:“近十年来,在中国的出版物中,没有别的书比这一本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了。”

当时,上海租界尚未被日军占领,邵洵美开着车,在夜色中,将英文版《论持久战》悄悄塞进霞飞路一带外国侨民寓所的信箱,好让西方人知晓东方哲人的智慧。

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读了《论持久战》后感叹道:“有史以来,还没有人把军事问题、战争问题说得这样透彻过,《论持久战》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论持久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指导纲领。

【采访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支绍曾】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准确地预见抗日战争将分成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而且阐明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应对方策。比如,他说相持阶段是漫长而持久的,同时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他认为,游击战争是促成这种转变的关键。大规模的敌后游击战争在战略相持阶段会成为中国抗战主要的战争形式。

1939年初,中日军队百万大军,围绕洛阳、襄阳、长沙一线,形成对峙的僵局。这种局面的形成离不开敌后战场的逐步崛起。

打开地图,可以发现共产党武装最初创建的几个敌后根据地就建在日军对华占领区的统治中心附近。八路军创建的晋察冀根据地离北平不到300公里,新四军建立的茅山根据地离南京更不到100公里。

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日军占领区形成犬牙交错的状况。对此,大洋彼岸的美国军官卡尔逊极为关注。

1937年12月底,带着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意图,卡尔逊抵达晋察冀交界的五台山,见到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谈到深夜。卡尔逊说:“我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无非是蹲在战壕里打枪打炮,你打过来,我打过去。我们这些士兵都像机器人一样,根本不动脑子,枯燥得很。你们这种搞法,实在有味道,很有斗争艺术,一面打仗,一面考虑许多问题,不单着眼于军事,还搞政治、搞经济、搞文化,这是我从来没见过,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考察3个月后,卡尔逊赶到延安,拜会心仪已久的毛泽东,他描述道:“这是一位谦虚、和善、寂寞的天才,漆黑的深夜中在这里奋斗着,为他的人民寻求和平的生活和公正的生活而奋斗着。”

【采访埃文斯·卡尔逊孙女埃文斯·拉文】

他预感到中国的未来是毛泽东的,他在日记中写道:“毛泽东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是一个有头脑的领导者。”

1938年5月,毛泽东写出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他指出,游击战是中国持久抗战的利器,克敌制胜的法宝。

八路军进军山西之初,毛泽东给彭德怀的电文中指示:“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剧,在这种拿手剧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据粗略统计,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在毛泽东发给前线的电报中,80%与游击战有关。

这里是山西偏僻的乡村七亘村,它见证了八路军成功的伏击战。1937年10月下旬,129师师长刘伯承判断日军屡胜之后骄横得很,通常发一股牛劲,向预定的目标执拗地突进,毫不理会一些小的损失,他便于26日在七亘村伏击日军,消灭数百日军。两天后,他突破“用兵不复”的常规,在七亘村再次设伏,痛击日军。

七亘村、响堂铺、长乐村等一系列经典游击战例,验证了毛泽东的睿智,他又从游击战丰富的实践中汲取更多的灵感。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从此,它不再是阵地战、运动战的附庸,而是昂首进入战略的殿堂。

【采访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近藤邦康】

当时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按照毛泽东的战略进行战斗的,这也是中国占优势的原因。毛泽东的持久战略,是日本人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日军打起仗来十分艰难。

随着八路军在山西等山地建立敌后根据地,毛泽东又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从山区向华北平原发展。平原一马平川,连藏身的地方都没有,对从红军时代就习惯山地作战的八路军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1938年12月,罗荣桓率115师主力由晋西南向山东平原挺进。临行前他的妻子林月琴生下一个男孩,请他起名。罗荣桓说:“部队要东进,就叫他东进吧!”说罢,便率部队踏上了千里“东进”征途。

贺龙率120师主力东进冀中平原。

刘伯承率129师主力进入冀南、冀鲁豫等平原地区。

陈毅率新四军江南部队主力,分兵东进北上,造成了跨越长江两岸的有利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