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第八册 第五课 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过程;
2.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新鲜的豆类种子如豌豆、黄豆等;
2.透明玻璃瓶、湿纸巾、盘子等实验用具;
3.学生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如何发芽,生长为植物的过程。
2.实验操作(15分钟)
a)每组学生准备一小瓶,将湿纸巾放入瓶中;
b)将豆类种子放入湿纸巾中,适量添加水;
c)在自然光下摆放瓶子,并记录观察每天的变化。
3.实验记录(15分钟)
学生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并在笔记本上做好实验记录。
4.讨论及总结(20分钟)
a)学生将观察到的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并讨论萌发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b)老师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概括种子的萌发过程。
5.实验报告(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种子的萌发过程,加深对种子的理解。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激发了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兴趣。
在实践中学习、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这种实验案例更适合小学生或初中生进行,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当调整难度和深度。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2.掌握种子的萌发条件。
3.能够观察和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教学难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教学准备:电脑、投影仪、种子样本、盆栽土、水、小容器、铁锹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们小时候有没见过小豆子、小花生等发芽?”2.通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种子的兴趣。
二、展示与引导(10分钟)1.展示种子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分析种子的结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如何通过种子发芽。
三、讲解与示范(15分钟)1.讲解种子的结构:种皮、种肉、种胚。
2.讲解种子的萌发过程:种皮破裂,种子发芽,幼苗破土而出。
3.示范观察和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四、实验与讨论(20分钟)1.将同种种子分别置于湿土和干土中,观察两种情况下种子的萌发状况。
2.讨论湿土和干土对种子的影响,引导学生总结种子的萌发条件。
五、巩固与拓展(2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两种不同的种子,进行萌发实验。
2.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3.汇报并展示实验结果,让学生们共同总结种子的萌发条件,并做出相关的小结。
六、小结与作业(5分钟)1.简要复习当堂课的重点内容,并确认学生掌握程度。
2.布置作业:请学生按照课堂上总结的种子的萌发条件,自行寻找不同的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并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种子的萌发条件.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同时,合作的小组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于同步课堂的视频资源的使用,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示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对照实验中变量单一的基本思维。
2.逐步认识生命活动消耗能量的基本理论。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种子休眠、寿命以及选种、测定发芽率等问题,明确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视频及课件。
(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
2.学生准备:(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
(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首先播放春耕播种的一段视频,人们都在忙碌着耕地,播种,让同学们认真看和听,而后说出从视频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看到的现象,最终会说出种子萌发了。
教师: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引出课题,接下来咱们就来共同探究一下种子的萌发。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讲授新课]教师:一提到种子,我们就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农民要播撒种子。
小学科学425种子的萌发(教案)
小学科学425种子的萌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特点,明白种子的萌发过程。
2. 能力目标: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培养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特点,明白种子的萌发过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黄豆、纸巾、透明塑料盒、水。
2. 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引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种子是如何发芽的呢?”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的萌发”。
2. 呈现(15分钟)1) 显示一颗黄豆并向学生展示种子的外观,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
2) 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外壳,引导学生观察外壳的颜色、质地以及是否有裂缝等细节。
3) 引导学生讨论种子的内部结构,即种子的胚珠、种皮和胚芽等部分。
3. 实验操作(40分钟)1) 分发实验材料:每组发放几颗黄豆、纸巾、透明塑料盒和适量的水。
2) 学生将黄豆放入纸巾中,轻轻拉上纸巾的边缘,将其放入塑料盒内。
3) 各组加入适量的水,保持纸巾湿润。
学生应注意观察、记录实验前后种子的变化,如外壳是否依然完整,是否有裂缝出现等。
4) 学生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
老师鼓励学生通过简单的手绘图或用文字描述来记录观察结果。
5) 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种子胚芽的细胞结构,培养学生对细胞结构的观察能力。
4. 总结(15分钟)1) 组织学生就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芽?- 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胚皮是否出现了改变?- 种子发芽后,胚芽如何生长?2) 老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点评,表扬其中较好的记录和观察结果。
五、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辅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实验,例如观察不同温度下种子的发芽速度,或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在相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
种子的萌发教案
“把关人”理论视角下的融媒体传播问题及对策——以抖音新闻类短视频为例“把关人”理论视角下的融媒体传播问题及对策——以抖音新闻类短视频为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融媒体传播成为传媒行业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抖音新闻类短视频在年轻人中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然而,融媒体传播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新闻报道领域。
本文将以“把关人”理论视角为基础,分析抖音新闻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抖音新闻类短视频的问题1. 片面追求点击率抖音新闻类短视频往往以追求点击率为目标,通过使用煽情的标题和封面图片来吸引用户的点击。
这种片面追求点击率的行为导致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严重挑战,以致甚至形成了一种“标题党”现象。
2. 信息浅尝辄止抖音新闻类短视频以3-5分钟的视频形式呈现,时间短促使得报道只能概括性地介绍一个事件的大致情况,往往难以提供深入的背景和细节。
这导致观众对于事件的理解显得片面和粗浅,无法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
3. 缺乏权威性与客观性抖音新闻类短视频的制作者多以个人为主,他们缺乏专业的记者背景和对新闻报道的专业判断。
这使得报道的权威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
此外,对于敏感话题和有争议性的事件,个人制作者可能存在主观倾向,导致报道偏颇。
二、应对策略1. 增加专业“把关人”抖音新闻类短视频应增加专业的编辑和记者团队。
他们具备新闻专业背景和良好的判断力,能够对新闻报道进行事实核实和客观评估,提高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士对内容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报道的准确性。
2. 强化信息深度挖掘抖音新闻类短视频应扩展报道的时间长度,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细节揭示。
这样可以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事件本身,提高对事件的理解和认知。
同时,制作过程中应注重对事实的调查和验证,避免错误信息的传播。
3. 加强监管和自律抖音新闻类短视频平台应加强对内容的监管,建立更完善的审核体系,对违规内容进行及时删除和处罚。
第5课《种子的萌发》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选自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五课。
共2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浸泡种子,主要落实种子外形比较及浸泡实验。
第二部分是种子的内部结构,主要落实剥开种子并比较观察种子内部结构的活动。
第三部分是发芽的蚕豆,主要落实指导开展种子发芽实验并持续观察记录。
【学情分析】《种子的萌发》是《新的生命》这单元的第五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种子产生的过程、种子的传播方式,知道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角色,但是种子为什么能孕育新生命,种子的内部都有哪些结构,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也是学习本节课的问题基础。
虽然种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学生还没有真正认真的去观察、研究过种子。
学生通过三年级植物单元的学习,知道了观察是有目的的活动,观察要有一定的方法和顺序。
通过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等学习活动,学生具备了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他们会观察、善于表达、能够收集整理资料,并且具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进行中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识植物种子的构造,知道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认识到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经历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比较蚕豆、花生、绿豆等种子内外部结构特点并做好记录的过程。
3、指导学生开展蚕豆发芽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坚持观察记录的良好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童歌曲想听吗?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拍手唱。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操作经验,他们对种子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种子内部的结构和发展过程不是很清楚。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观察和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探究种子萌发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难点:理解种子内部的结构和发展过程,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植物图片、实验器材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颗种子,实验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从种子变成植物的?让学生对种子的萌发产生兴趣。
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种子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变化。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学生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回答,巩固对种子萌发条件的理解。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实验中研究的条件,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拓展对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的认识。
《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5.种子的萌发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生已熟悉了植物的花、果实的形成过程以及种子用各种方式将种子撒播到远处之后,种子在怎样的条件下才会萌发而引出的研究。
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浸泡种子。
第二个活动是种子内部结构。
第三个活动是发芽的蚕豆。
二、教学背景:
学生对于植物的种子是有一定感性认识的,但是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所起什么作用知道甚少。
本课让学生通过亲自解剖多种种子,了解种子内部的结构;再让学生在课外对种子发芽进行持续地观察和记录,发现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小学科学第八册 第五课 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八册第五课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合适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严重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例外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例外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二、探究过程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焦灼;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
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
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2、观察发芽天数例外的蚕豆种子(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例外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例外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例外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xx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三、小结种子最严重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例外的作用。
四、质疑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例外,花的受精过程也例外吗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种子的萌发》教案1.doc
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5、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过程:引言:当你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天的大树时,你能想到些什么呢?教师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为背景,让学生解释其含义,并体味这诗句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俗话说:“一大之计在于晨,而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那么植物的一生从什么开始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问题的情景,导入了新课。
第一部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首先让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描述培养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将种子放于疏松的土壤中,置于温暖处,每天浇点水,……”然后请学生思考并提出:“在这一过程中,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动脑,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或参照课本提供的资料做出假设,提出:“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
”之后教师向学生质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分析排除“肥料”这个因素(因为种子本身有贮存养料的结构,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肥料。
)进而学生做出假设:“水、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那么假设是否成立,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检验。
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保证实验的条理性以及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性,并且体现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精神,教师先指导各实验小组先明确分工:组长(主持讨论每一个问题,做好分工);讨论内容记录员;(简单记录讨论的结果,准备组间交流);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负责;实验操作人(负责实验的操作,其他人辅助)。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教案名称:种子的萌发教案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学习种子的萌发过程;3. 观察和记录种子的萌发实验。
教学重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种子的萌发过程;3. 种子的萌发实验。
教学难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种子的萌发过程;3. 种子实验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1. 果实中的各种种子;2. 水杯;3. 水;4. 小勺;5. 定时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通过富有情趣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颗水果的种子,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在哪里能找到它们。
接着,询问学生通过什么方式能让种子生长出植物。
引导学生发现种子的重要性,并导入“种子的萌发”这个话题。
Step 2:讲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讲解种子的外观、内部结构和功能,包括种皮、胚珠、胚乳等。
逐个解释它们的功能:种皮保护种子,胚乳储存养分,胚珠则发育成为植物。
Step 3:讲解种子的萌发过程(15分钟)根据所教学科的内容或实际情况,讲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解释种子在适宜环境下吸收水分、膨胀,萌发出根、茎和叶的过程,并将其分为浸泡、吸水、发芽和生长几个阶段进行讲解。
Step 4:进行种子萌发实验(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解释实验步骤,并布置实验任务: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将各种种子放在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观察并记录。
3. 学生使用定时器定时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对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总结。
Step 5:小结教师总结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实验结果。
Step 6:拓展延伸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为什么种子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萌发?种子的萌发过程中有哪些影响因素?Step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如: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种子的萌发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种子的萌发教案科学
种子的萌发教案科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难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种子的萌发过程3. 种子萌发的条件4. 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学习: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和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探讨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实验: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如水分、温度、光照等因素。
4. 讨论:学生进行实验后,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总结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5. 总结:老师对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保护种子的重要性。
五、教学手段:1. 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和已经萌发的种子。
2. 实验器材:玻璃试管、种子、水、温度计等。
3. 多媒体教学:播放种子萌发的视频,辅助学生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六、作业布置:设计一份小实验,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种子,探究不同因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并记录实验数据。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完整版)小学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背景分析种子是由前一代植物开花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能孕育植物的新生命。
植物的种子获得了适宜的条件,胚便由休眠状态进人到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为幼苗,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称为营养生长期。
当营养生长达到了一定的阶段,便开花、结果,产生种子,繁殖后代,这个过程称为生殖生长期。
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的产生,要经历一系列的形态上、结构上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总过程称为植物的个体发育。
由于植物的器官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农作物的生长一般也是从播种开始的。
教科书共2页,分三部分。
虽然只安排了1个课时,但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段时间,实际的研究活动要持续10天左右。
希望教师做好安排。
本节课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浸泡种子。
种子萌发时,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这个部分学生将进行几种种子吸水量的研究。
第二,种子的内部构造。
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亲自将种子剥开,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第三,发芽的蚕豆。
学生将把浸泡的种子放在盘子中,对种子进行持续的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过程。
结合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观察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具有贮存养分或自胚乳中吸收养分以供其他构造发育的功能)。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等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评价依据:1.种子构造观察记录表2.测试结果3.课堂活动参与度及水平教学反思。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教案名称:种子的萌发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特点;-掌握种子的萌发过程;-理解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观察和描述种子的结构和外观特征;-描述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实验种子的萌发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植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和实验的兴趣。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和特点;-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难点:-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 PowerPoint课件;-种子样本及放大镜;-种子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放大镜;-实验材料:小花盆、泥土、透明塑料袋和透明容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植物是如何从种子长成的?种子是如何发芽的?2.通过展示种子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种子的思考和兴趣。
二、学习种子的结构和特点(15分钟)1.通过PPT展示种子的结构和特点,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种子有哪些部分?-种子的外观特点是什么?2.辅导学生整理笔记,记录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三、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20分钟)1.理论讲解:通过PPT展示种子的萌发过程,并解释每个阶段的变化和原因。
2.观察实验:老师向每个学生发放一颗干燥的豌豆种子,要求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实验设计:学生自行设计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四、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30分钟)1.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及时记录下数据和观察结果。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重新调整实验设计,提出改进意见。
五、实验总结和分享(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结果的共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实验结果和体会。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和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5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掌握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让学生对种子萌发有初步的了解。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种子萌发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种子、土壤、水分、空气等角色,模拟种子萌发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种子萌发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种子萌发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种子萌发的神奇和美丽。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萌发的吗?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的萌发。
讲授新课讲解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包括吸胀、萌动、发芽和幼苗生长四个阶段。
在吸胀阶段,种子吸收水分,体积膨胀;在萌动阶段,种子开始发芽,胚根突破种皮;在发芽阶段,种子的芽继续生长,形成幼苗;在幼苗生长阶段,幼苗逐渐长大,形成成熟的植株。
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和光照等条件。
不同的种子对温度、水分、空气和光照的要求不同,因此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种子选择适宜的萌发条件。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种子萌发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1. 2. 3. 1. 2. 1. 2. 3. 4. 1. ◦ ◦ ◦ 2. ◦ ◦ 3.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培养皿、滤纸、水、温度计等。
种子的萌发教案
/v/b/28264890-1248933303.html
1、【学生活动】阅读课文P19,讨论种子萌发的生理现象,并比较玉米和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的异同点,思考其中的原因。
2、种子吸水后的变化
3、子叶的作用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生物
一、2,课时: 1
二、3,学生课前准备:
三、预习课文,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
四、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试验中的问题是什么?
3.实验的假设是什么?
4.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5.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6、你的疑惑是什么?
上述问题有助于理清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去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当堂练习】P20第一题
【板书】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question/129017611.html
/v/b/50854894-2102337083.html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叙述课文P17,18和图4.1--18,完成P18实验记录表。
【教师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还可以补充以下问题(课件展示):
1.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经验和实验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教学中发现:
1.学生思维的指向性有待于加强,学生讨论的有效性,条理性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指导和引导。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实验学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设计思想: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
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提出问题: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
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种子的萌发教案
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化。
但学生的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加以说明。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1、本节课是探究课,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虽然对科学探究过程已有了初步了解,探究活动中涉及到的对照实验的设置和控制变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还没有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所以提醒学生将本实验所探究的条件分解为一个个的单一变量很有必要。
让学生通过单一变量去考虑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循序渐进地先让学生尝试由控制一个变量,设计对照,然后设计三组,同时控制三个变量。
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平时的观察及耳濡目染的生产实践,让学生自主做出假设,并找出合理的依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尝试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
3、“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所以在上课前,发给学生一些种子,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有关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同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上课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讨论,配合教师事先完成的实验,完成有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
四、课前准备: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
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课题(4分钟)复习提问: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展示大豆、玉米、小麦、花生、绿豆等植物的种子。
提出问题:种子有哪些结构其作用是什么?3、出示豆芽、一棵完整的大豆植株并和大豆种子摆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思考;这三者有什么关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思考“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种子的萌发教案5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一、课标要求: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阐明种子萌发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尝试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能力目标
1.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感情。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难点
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D.水分、土壤、空气、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4.下列四粒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损伤,在适宜条件下能萌发的是( B )
A.①;B.①②③;C.④;D.①②③④。
板书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适宜的温度
2.一定的水分
3.充足的空气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种子是完整的且胚是活的
2.种子度过了休眠期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第八册第五课种子的萌发教案教科
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
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
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
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
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的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种子的萌发种皮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根茎和叶养分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