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章 整式的乘法 第5节《乘法公式》教学设计2 (新版)冀教版
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
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1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同底数幂的乘法。
2、内容解析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幂的一种运算,在整式乘法中具有基础地位。
在整式的乘法中,多项式的乘法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要转化为幂的运算,而幂的运算以同底数幂的乘法为基础。
同底数幂的乘法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转化为指数的加法运算,其中底数a可以是具体的数、单项式、多项式、分式乃至任何代数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类比数的乘方来学习的,首先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抽象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进而通过推理加以推导,这一过程蕴含数式通性、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会用这一性质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2)体会数式通性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根据乘方的意义推导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会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表述这一性质,会用性质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达成目标(2)的标志学生发现和推导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会用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这一性质,能认识到具体例子在发现结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能体会到数式通性在推到结论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但是用字母表示幂以及幂的运算还是初次接触。
幂的运算抽象程度较高,不易理解,特别对于am+n的指数的理解,因为它不仅抽象程度较高,而且运算结果反映在指数上,学生第一次接触,也很难理解。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回顾乘方的意义,从数式通性的角度理解字母表示的幂的意义,进而明确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2024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第8章整式乘法8.5乘法公式2完全平方公式教案(新版)冀教版
-二次方程:x² + 6x + 9 = 0
-解答:x = -3
【板书设计】
1.使用大号字体突出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
2.通过不同颜色标注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利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增强直观性。
4.设计有趣的图案或符号,如笑脸、星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运用: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对公式的运用感到困惑。
-难点解析:通过多个例题,展示完全平方公式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如求解二次方程、化简整式等。
(3)完全平方公式的拓展应用:将完全平方公式应用于其他学科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解析:设计跨学科问题,如计算平面几何中的面积、体积等,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方面: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较为单一,主要采用了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思改进措施(三)改进措施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2.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表现出了良好的运用能力。如在二次方程x²+6x+9=0的求解中,学生们能够迅速得出x=-3的解。
七年级下册《乘法公式》教案2
乘法公式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亲历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平方差公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完全平方公式。
3.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难点: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乘法公式,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乘法公式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平方差公式,它的具体内容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
()()22a b a b a b +-=-,这个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计算:()()3232x x +-。
解:()()3232x x +-()2232x =- 294x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计算:10298⨯(2)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2222a b a ab b +=++,()2222a b a ab b -=-+,这两个公式叫做(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
四、习题检测1.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2a b c ++2.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2323x y x y +--+3.计算:()()()()2215y y y y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整式的乘法8.5乘法公式教学建议素材新版冀教版
乘法公式乘法公式是两个特殊的多项式相乘,而乘法公式在这一章乃至初中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一局部内容的教学应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第一课时平方差公式1.通过一般的两个二项式相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二项式相乘得到的结果是二项式。
2.通过一起探究中的四个小题的运算,经过思考讨论,得出具备什么样的特征的二项式相乘可以得到二项式。
因为其中两项是两个数的平方差,而另两项恰是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时为零,即〔a+b〕〔a-b〕=a2+ab-ab-b2=a2-b2.这样得出平方差公式,并且把这类乘法的实质讲清楚了.3.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与思考中〞两个图形的阴影面积,来认识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并通过这一局部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而且可使学生感悟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4.通过例题、练习与小结,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这里特别要求学生注意公式的结构,教师可以用对应思想来加强对公式结构的理解和训练,如计算〔1+2x〕〔1-2x〕,〔2x+y〕〔2x-y〕=(2x)2-y2 =4x2-y2.↓↓↓↓↑↑〔a + b〕〔a - b〕 = a2- b2.这样,学生就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不容易出过失.另外,在计算中不一定用一种模式刻板地应用公式,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运算法那么,经过变形后灵活应用公式,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第二课时完全平方公式1.在公式的运用上,与平方差公式的运用一样,应着重让学生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意义,教科书把公式中的字母同具体题目中的数或式子,用“〞连结起来,逐项比拟、对照,步骤写得完整,便于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2.正确地使用公式的关键是确定是否符合使用公式的条件.重要的是确定两数,然后再看是否两数的和〔或差〕,最后按照公式写出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的结果.3.如何使学生记牢公式呢?我们注意了以下两点.〔1〕既讲“法〞,又讲“理〞在教学中要讲法那么、公式的应用,也要讲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在理解公式、法那么道理的根底上进行记忆.我们引导学生借助面积图形对完全平方公式做直观说明,也是对说理的重视.在“明白道理〞这个前提下的记忆,即使学生将来发生错误也易于纠正.〔2〕讲联系、讲比照、讲特点对于类似的内容学生容易混淆,比方在本节出现的〔a+b〕2=a2+b2的错误,其原因是把完全平方公式和“旧〞知识〔ab〕2=a2b2及分配律弄混,排除新旧知识间相互干扰的一种作法是向学生指明新知识的特点.所以讲“理〞是要讲联系、讲比照、讲特点.。
七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教案、教学设计
5.教师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d.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公式的特点、应用规律和注意事项。
e.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阶段测试,评价学生对乘法公式的掌握程度。
c.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2.完全平方公式:继续采用具体数字,让学生观察并归纳出完全平方公式:a² + 2ab + b² = (a + b)²。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式,如a² - 2ab + b² = (a - b)²。
3.公式的推导与应用:通过几何图形、实际例题等方式,讲解乘法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让学生理解乘法公式的实际意义。
2.情境导入:展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差,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简化计算过程,从而引出乘法公式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平方差公式:以具体的数字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两个数的平方差与这两个数的和与差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计算,总结出平方差公式:a² - b² = (a + b)(a - b)。
七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包括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它们的变式。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公式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通过对乘法公式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面积计算、速度问题等。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整式的乘法》同步教案设计
1、探究算法(让学生经历算一算,说一说)
让学生演算详细的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说出每一步骤的计算依据.
103×102=(10×10×10)×(10×10) (乘方意义)
=10×10×10×10×10 (乘法结合律)
=105
(乘方意义)
2、寻找规律
请同学们先认真计算下面各题,观察下面各题左右两边,底数、指数有什么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6
对单项式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应用;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和应用. 【教学难点】 尝试与探究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规律; 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注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中“漏项”、“符号”的 问题.
课前准备
(1)10−3
(2)70 8−2
(3)1.6 10−4
5
解: (1)10−3
1 = 103
=1 1000
=
0.001
(2)70 8−2 = 1 8−2 = 1 1 = 1 82 64
(3)1.6 10−4
1 = 1.6 104
= 1.6 0.0001 =
0.00016
三、过手训练
1、判断正误,并改正.
an−m
ap
五.课后作业
8.4 整式的乘法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尝试,获得直接的经验,体验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规律,总结 运算法则; 2、使学生能正确区别各单项式中的系数,同底数幂和不同底数幂的因式; 3、让学生感知单项式法则对两个以上单项式相乘同样成立,知道单项式乘法的结果仍是单 项式; 4、理解并会灵活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
本环节是这节课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充分借助教材提供的求地球体积的情境,引导学生 思考“(6×103)3等于多少”,同时分析这种运算的特征,展开对“积的乘方”运算的探
初中数学《整式的乘除》大单元教学设计
“整式的乘除”是整式加减的后续学习。本章教材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幂的运算性质,第二单元是整式的乘法,第三单元是乘法 公式,第四单元是整式的除法。第一单元包括 4 个小节,分别“同 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第二单元 包括 3 个小节,分别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 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第三单元包括 2 个小节,分别是“两 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第四单元包括 2 个小节,分别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其中, 第一单元“幂的运算性质”是学习本章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第二、 三、四单元的关键,是学习本章其它主要内容的“桥梁” 。这几个 单元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
初中数学《整式的乘除》大单元教学设计
初一学生已经其备一定的观祭、归纳、猜想和推理能力,他们在初一上学期
已经学习过整式的有关概念,对同类项进行过简单的辨析与学习,对合并同类项 的学习以及应用具备一定的基础,只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因此: 知识上,《整式的乘除》是在学生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有理数以及整式的加减等 知识的基础上对“数与代数”的进一步研究。 能力上,初一学生正处在“从数到式”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由具体到抽象,从 特殊到一般,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教学中要尽 可能多的与前面相关内容衔接,结合实际问题展开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 感。 心理上,初一学生逐步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因此一方面通过实例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机会加大学生探索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整理)数学七年级下册《整式的乘法》教案
课时课题:§1.4 整式的乘法(2)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意义。
2.理解整式乘法运算的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3.会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重难点: 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难点:单项式的系数的符号是负时的情况。
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整式包括什么? [生]单项式和多项式。
[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整式的乘法其中的一部分——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你认为整式的乘法还应学习哪些内容呢?[生]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或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接着来学习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与多项式。
(设计说明:由学生回忆整式及上节课刚学过的单项式乘以单项式,使学生感知本节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贴近生活,探究新知活动一:小亮的妈妈承包了一块宽为m 米的长方形基地,准备在这块地种上四种不同的蔬菜,你能用几种方法表示这块地的面积?[生]这是一个长方形,面积应为长乘以宽,即:)(d c b a m +++ [生]还可以看成是四个小长方形的和,即:md mc mb ma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通过这两种方法计算这块地的面积,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生]这两种方法计算的是同一块地的面积,结果应该相等,即:md mc mb ma d c b a m +++=+++)((教师板书)活动二:如图所示,(1)用两个直角三角形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2)原来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是多少?(3)对于上面(1)(2)两小题的结果有什么关系?[生]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除以2,所以第(1)题的结果为:)(21c a b + [生]第(2)题的结果为:cb ab 2121+ [生]上面(1)(2)两小题的结果也应该相等,即:)(21c a b +=cb ab 2121+ [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在生活当中非常有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公式的综合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3)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量适中,难度适中,确保学生能在课后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积极思考,遇到问题主动寻求帮助。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所在,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3.拓展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拓展题的挑战,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
(1)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比这个数大10,求这个数。
(2)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b、c,求长方体对角线的长度。
4.小组作业: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探讨乘法公式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例如物理学、几何学等。
要求:
(1)每组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4.对于完成作Leabharlann 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练习。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乘法公式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乘法公式综合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题: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旨在巩固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
例如:
(3)学生互评,交流解题心得。
(4)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形成体系。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及其应用。
(2)学生总结自己在乘法公式综合应用方面的收获和不足。
冀教版七年级下8.4整式的乘法 教学设计(二)
8.4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本大节的教学,突出让学生探索两件事:第一,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是什么;单项式乘多项式和多项式乘多项式,是怎样转化成单项式乘单项式的。
在教学中,除了在难点与关键处给以适度的启示与点拨之外,尽量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索和思考。
凡学生力所能及之处,教师一概不包办代替,在课堂内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思维自由驰骋的时间和空间.问题由教师提出,而结论则由学生通过一定的智力活动后而获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整式乘法的意义;2.探索整式相乘的运算法则,体会乘法分配律的重要作用以及转化的思想;3.会利用法则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鱼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1.验算探索单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算理,体会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2.经历探索多项式相乘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3.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求数学问题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方法,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动力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单项式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单项式的乘方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媒体投影仪、电脑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现有长为x米,宽为a米的矩形,其面积为平方米。
2.长为x米,宽为2a米的矩形,面积为平方米。
3.长为2x米,宽为3a米的矩形,面积为平方米。
二、探索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对于引例中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于图示帮助得出结果。
(1)a x ax ⋅= (2)22x a ax ⋅= (3)236x a ax ⋅= 三、例题讲解 例1 计算:(1)21(2)()3xy xy ⋅(2)23(2)(3)a b a -⋅- (3)54(410)(510)⨯⨯⨯ (4)22325(3)()a b a b -⋅- (5)2352231()()()a bc c abc -⋅-⋅四、课堂练习:1.计算:(1)323(4)2a ab ⋅(2)222(3)()3x y xyz -⋅-(3)223134()()385ab c ac a bc ⋅-⋅-2.一个长方体形储货仓长为4×103㎝,宽为3×103㎝,高为5×102㎝,求这个货仓的体积。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设计第八章 整式的乘法
第八章整式的乘法1.经历探索幂的运算性质和整式乘法法则的认知过程,理解并掌握幂的运算性质和整式乘法的法则,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相关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2.了解零次幂和负整数次幂的意义,会对一些较大的数或较小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体会幂的运算性质、整式的乘法和数的运算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4.通过对幂的运算性质和整式乘法法则的归纳概括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一些探索过程中来,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初步解决问题的愿望与能力.完整地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本章内容是有理数运算和整式加减运算的自然延伸,它不仅是代数式的基本内容,而且也是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本章包括幂的运算性质、整式乘法和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幂的运算性质是整式乘法的基础,而乘法公式则是两个特殊整式相乘.本章内容在设计上注重了“三个突出”:(1)突出了归纳概括的过程.本教材将幂的运算性质的获得都设计为“一起探究”活动.其过程一般为在提出问题后,由具体实例的计算,发现一般规律,经过归纳概括获得猜想,再根据乘方的意义证明猜想.(2)突出了知识形成过程中的“转化”思想.整式乘法运算法则的探究是类比数的运算逐步转化来完成的.(3)突出了乘法公式的“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乘法公式实际上是两个特殊整式相乘而得出的特殊结果,但又在应用上具有一般性,即公式中的“a”和“b”可以是一个数或字母,也可以是一个整式(实际上不限于整式).【重点】1.熟练运用幂的运算法则、整式乘法进行运算.2.灵活运用整式乘法公式进行运算,综合运用整式运算的知识解决问题.【难点】1.整式乘除法公式的灵活应用.2.逆用幂的运算性质解决问题.1.在整式的乘除法教学中一定要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学习整式乘除法的必要性,鼓励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等知识探索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鼓励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说明单项式乘多项式以及多项式乘多项式运算结果的合理性.2.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而不必要求学生会背诵法则.乘法公式应用非常广泛,一方面可以简化计算,另一方面也是以后学习因式分解等内容的重要基础.乘法公式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掌握公式的实质,让学生在欣赏数学结构美的同时,体会数学公式的优越性.3.让学生感悟基本数学思想.在本章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抽象、推理(归纳和演绎)、转化、数形结合、分类、模型等数学思想体现得相当充分.教师要在新知识的学习和“回顾与反思”中抓住时机,进行提炼、总结和概括,使学生自己能够有所感悟、理解.8.1同底数幂的乘法1课时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2课时8.3同底数幂的除法1课时8.4整式的乘法3课时8.5乘法公式2课时8.6科学记数法1课时回顾与反思1课时8.1同底数幂的乘法1.经历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获得过程,在计算、归纳和概括的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感悟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价值.2.掌握同底数幂乘法运算的性质,能进行同底数幂乘法的有关计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1.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68~69.导入一: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用B表示.一般用kB(千字节)、MB(兆字节)或GB(吉字节)作为储存容量的计量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 kB=210 B,1 MB=210 kB,1 GB=210 MB.那么,1 MB等于多少字节呢?[设计意图]通过教材中的这个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引入同底数幂计算的必要性.导入二:北京奥运会的很多建筑都做了节能设计,据统计:奥运场馆一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相当于燃烧108千克煤所产生的能量.那么105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相当于燃烧多少千克煤?你们能列式吗?108×105到底等于多少呢?像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揭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的计算入手,直接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意识.[过渡语]在生活或数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同底数幂相乘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性质.活动1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思路一1.回顾乘方的意义a n表示n个a相乘,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是指数.2.用幂表示下列各式的结果(1)24×23=;(2)210×210=;(3) ×= ; (4)a 2·a 3= .结果提示:(1)27;(2)220;(3);(4)a 5.3.规律初探通过上面的计算,关于两个同底数幂相乘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提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法则总结若m ,n 是正整数,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用幂的形式表示a m ·a n . 一般地,对于正整数m ,n ,有: a m ·a n=( ) 个( ) 个=( ) ( )个=a m +n .a m ·a n =a m +n (m ,n 是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直接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思路二 问题1猜想下列各式的结果分别是多少.(1)102×103;(2)a 2×a 3;(3)10m ×10n (m ,n 都是正整数). 同学们猜想一下,它们的运算结果各是什么? 【处理方式】 让同学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看法.【猜想1】 (1)的结果是105,(2)的结果是a 5,(3)的结果是10m +n . 【猜想2】 (1)的结果是106,(2)的结果是a 6,(3)的结果是10mn .[设计意图] 在法则的推导过程中,采用了让学生猜想的方式,引起学生的争议,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求的欲望,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数学品质.问题2验证猜想,获取正确的结论.【处理方式】 听取学生意见后老师总结.猜想1的结论是正确的.因为102表示两个10相乘,103表示三个10相乘,那么102×103就表示五个10相乘,所以结果应该是105;a 2表示两个a 相乘,a 3表示三个a 相乘,a 2×a 3就表示5个a 相乘,结果为105;10m 表示m 个10相乘,10n 表示n 个10相乘,10m ×10n 就表示m +n 个10相乘,结果为10m +n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推理过程:102×103=(10×10)×(10×10×10)=10×10×10×10×10=105. a 2×a 3=(a ·a )·(a ·a ·a )=a ·a ·a ·a ·a =a 5;10m ×10n =( ) 个×( )个=10m +n . 问题3推导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提出问题:根据你的发现试计算(m ,n 都是正整数). (1)2m ×2n = ; (2)×= ; (3)(-3)m ×(-3)n = ;(4)a 4×a 5= .【分析】 以上四个算式有以下两个特点:每个算式的底数都相同;每个算式的指数都是正整数.通过这四个算式,把底数和指数都抽象到用字母去表示.【问题】 同学们观察上面的这几个算式,能得出什么结论?【总结】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两个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底数和指数都变成一般的字母时,即一般地,对于正整数m ,n ,有a m ·a n=( ) 个·( ) 个=( ) ( )个=a m +n .a m ·a n =a m +n (m ,n 是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设计意图] 探求新知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主体作用独立思考,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的认知规律,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欲望.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归纳出法则,发展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知识拓展]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a m ·a n ·a p =( ) 个·( ) 个·( )个=( )( )个=a m +n +p或a m ·a n ·a p =(a m ·a n )a p =a m +n ·a p =a m +n +p .(m ,n ,p 都是正整数) 活动2 例题讲解把下列各式表示成幂的形式.(1)26×23; (2)a 2·a 4; (3)x m ·x m +1; (4)a ·a 2·a 3. 解:(1)26×23=26+3=29. (2)a 2·a 4=a 2+4=a 6.(3)x m ·x m +1=x m +(m +1)=x 2m +1. (4)a ·a 2·a 3=a 1+2+3=a 6.【追问】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幂的运算性质仍然适用吗?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幂的运算性质仍然适用.)太阳系的形状像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大圆盘,光通过这个圆盘半径的时间约为2×104 s,光的速度约为3×105 km/s .求太阳系的直径.解:2×3×105×2×104 =12×109(km).答:太阳系的直径约为12×109 km .[知识拓展]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规则如下:a m ·a n ·a p =( ) 个·( ) 个·( )个=( )( )个=a m +n +p或a m ·a n ·a p =(a m ·a n )a p =a m +n ·a p =a m +n +p .(m ,n ,p 都是正整数)(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当含有符号时,要先进行符号运算.(2)理解法则时一定要注意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要相同,是乘法运算而不是加法运算.(3)运算法则中的m,n都是正整数.(4)运算法则可以推广到多个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a m·a n·a p=(a m·a n)a p=a m+n·a p=a m+n+p.1.下列各式中计算过程正确的是()A.x3+x3=x3+3=x6B.x3·x3=2x3=x6C.x·x3·x5=x8D.x2·(-x)3=-x2+3=-x5解析:x3+x3=2x3,A错;x3·x3≠2x3,B错;x·x3·x5=x9,C错;只有D选项是正确的.故选D.2.若a m=3,a n=4,则等于()A.125B.81C.64D.12解析:=a m·a n=3×4=12.故选D.3.(苏州中考)计算:a·a2=.解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得a3.故填a3.4.计算.(1)(-x)2·(-x)3;(2)(b-a)3·(a-b)5.解:(1)原式=(-x)2+3=(-x)5=-x5.(2)原式=-(a-b)3·(a-b)5=-(a-b)8.8.1同底数幂的乘法活动1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活动2例题讲解例1例2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70页习题A组的第1,2题.【选做题】教材第70页习题B组的第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a16不可以写成()A.a8+a8B.a10·a6C.a8·a8D.a4·a4·a4·a42.化简(-a)·a·(-a)2的结果是 ()A.0B.a2C.a4D.-a43.如果-·a n=a2,那么n等于()A.5-mB.4-mC.m-1D.m+34.(天津中考)计算x2·x5=.5.计算.(1)x3·x+x·x2·x.(2)(x-y)2·(y-x)3·(x-y)5.【能力提升】6.a5·(-a3)-(-a)4·a4等于()A.0B.-2a8C.-a16D.-2a167.当m,n为自然数,且m≠n时,(x-y)m(y-x)n等于()A.(x-y)m-nB.-(x-y)m+nC.(-1)n+1(x-y)m+nD.(-1)n(x-y)m+n8.若x n-3·x n+3=x10,则n=.9.若·-=310,则2a+b的值是.10.化简2x2·x-x·(-x)2+(-x2)·x2+16,并求出当x为最小质数时,该式的值.11.据生物学统计,一个健康的成年女子体内的血量一般不低于4×103毫升,每毫升血中红细胞的数量约为4.2×106个,则一个健康的成年女子体内的红细胞一般不低于多少个?【拓展探究】12.(1)已知x m=3,x n=5,求;(2)已知x m=3,=15,求x n.13.(1)已知2x=3,2y=4,2z=12,求x,y,z之间的关系;(2)若m p=,m q=7,m r=-,求m p+q+r的值.【答案与解析】1.A(解析:应用同底数幂的逆运算判断.a16=a10·a6=a8·a8=a4·a4·a4·a4≠a8+a8.)2.D(解析:(-a)·a·(-a)2=(-a)·a·a2=-a4.)3.A(解析:a m-3·a n=a m-3+n=a2,所以m+n-3=2,n=5-m. )4.x7(解析:x2·x5=x2+5=x7.)5.解:(1)x3·x+x·x2·x=x4+x4=2x4. (2)(x-y)2·(y-x)3·(x-y)5=(x-y)2·[-(x-y)3]·(x-y)5=-(x-y)10.6.B(解析:a5·(-a3)-(-a)4·a4=-a8-a8=-2a8.)7.D(解析:当n为奇数时,(x-y)m·(y-x)n=(x-y)m·[-(x-y)n]=-(x-y)m+n;当n为偶数时,(x-y)m·(y-x)n=(x-y)m·(x-y)n=(x-y)m+n,所以(x-y)m·(y-x)n=(-1)n(x-y)m+n.)8.5(解析:x n-3·x n+3=x2n=x10,所以2n=10,n=5.)9.9(解析:32a+3·3b-2=32a+b+1=310,所以2a+b+1=10,所以2a+b=9.)10.解:2x2·x-x(-x)2+(-x2)·x2+16=2x3-x3-x4+16=-x4+x3+16.当x=2时,原式=-24+23+16=8.11.解:4×103×4.2×106=16.8×109(个).答:一个健康的成年女子体内的红细胞一般不低于16.8×109个.12.解:(1)因为x m=3,x n=5,所以x2m+n=x m·x m·x n=3×3×5=45. (2)因为x m+n=x m·x n=15,把x m=3代入得3·x n=15,所以x n=5.13.解:(1)因为2x=3,2y=4,2z=12,所以2x·2y=2z,所以2x+y=2z,所以x+y=z. (2)因为m p+q+r=m p·m q·m r,又m p=,m q=7,m r=-,所以m p+q+r=m p·m q·m r=×7×-=-1.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抽象——概括等过程,归纳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解题的能力.在归纳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之后,教师通过例1、例2的学习,让学生加深了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理解.整个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较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得开心,知识掌握较好.对于法则的概括以及延伸没有让学生尽量地发挥小组合作的能力,发现计算方法,从而总结出规律.教学过程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问题,有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因为本节课的内容较简单,所以在习题的设计上,教师可增加些难度,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于法则的概括和理解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完善,教师要少说,多讲评.练习(教材第69页)1.提示:(1)正确. (2)错误,应为b·b=b2. (3)错误,应为a·a3=a4. (4)错误,应为a3·a4=a7.2.提示:(1)109. (2)6. (3)-27. (4)b11.3.(1)24(2)35习题(教材第70页)A组1.提示:(1)1011. (2)211. (3)5. (4)9. (5)-37. (6)76.2.提示:(1)x12. (2)-d4. (3)a m+n+1. (4)a9.3.提示:(1)a2n+3. (2)x3m+3.4.解:5.98×1024×(3.3×105)=1.9734×1030(kg).答:太阳的质量约为1.9734×1030 kg.B组1.提示:(1)(a+b)5. (2)-(x-y)7.2.提示:(1)2x6. (2)0.3.解:(1)2n+1-2n=2n×2-2n=2n×(2-1)=2n. (2)4×5n-5n+1=4×5n-5n×5=5n×(4-5)=-5n.同底数幂相乘的几点注意.(1)幂可以看做是代数式中的一类,是形如a n的代数式.目前,在我们研究的这类式子中,可以是任何有理数,也可以是整式,而a n中的n只能是整数.(2)35与155不是同底数幂,因为它们的底数一个是3,一个是15,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两个幂是不是同底数幂,与它们的指数是否相同毫无关系.(3)53与515是同底数幂,因为它们的底数相同(都是5).同理,x3与x5,(a+b)2与(a+b)5也都是同底数幂.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关键在于底数,底数一定要相同,并且二者是相乘关系,这样指数才能相加,否则不能运用此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用字母表示为a m·a n=a m+n,将公式倒过来就是a m+n=a m·a n,在解决有关问题时,公式的逆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已知a m=4,a n=3,求下列各式的值.(1)a m+n;(2)a3m+n.〔解析〕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是可以逆用的,也可以把a m+n=a m·a n当成公式用.解:(1)a m+n=a m·a n=3×4=12.(2)a3m+n=a m·a m·a m·a n=4×4×4×3=192.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经历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的获得过程,在计算、归纳和概括的活动中,发展学生归纳推理能力.2.掌握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运算性质,能进行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的有关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1.在探索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创新、交流、验证、归纳总结的思维过程.2.在推理和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1.在探索和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轻松、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重点】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算理.【难点】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灵活应用.第课时学习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内在美.【重点】幂的乘方性质的推导及幂的乘方的应用.【难点】幂的乘方性质的逆运用.【教师准备】课堂中的提问问题设计.【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71~72.导入一:(1)有甲乙两个球,如果甲球的半径是乙球半径的n倍,那么甲球的体积是乙球体积的多少倍?(学生口答)n3倍.(2)引导学生计算.(102)3=,怎样计算?(102)3=106.方法一:(102)3=102×102×102=102+2+2=106.方法二:(102)3=(100)3=1000000=106.[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让学生体验在交流中获益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反思,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入新课做准备.导入二:填空.(1)(23)2=23×23=2();(2)(72)3=72×()×()=7();(3)(a3)2=a3×()=a().【处理方式】同学们仔细观察结果中幂的指数与原式中幂的指数及乘方的指数,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结果中的底数与原式的底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过渡语]如果几个同底数幂的指数都相同,那么同底数幂相乘的结果可以用幂的乘方表示.活动1探究幂的乘方法则思路11.依据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计算:210×210×210=.(210+10+10=230)根据乘方的意义210×210×210可以表示为.(()=23×10=230)由此,能得到什么结论?(相同底数和指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2.()表示3个102相乘,()=106.()表示4个a3相乘,()=a12.观察上面各式中幂指数之间的关系,猜想:若m,n是正整数,则()=.(a mn)事实上,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对于正整数m,n,有:()个=个==a mn.()=a mn(m,n是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运用这个性质可以直接进行幂的乘方运算.思路21.你知道(102)3等于多少吗?【学生展示】计算过程:()=102×102×102①=102+2+2②=106=102×3第①步和第②步推出的理由是什么呢?【点拨】第①步的理由是利用了乘方的含义,(102)3表示3个102相乘;第②步的理由是利用了我们刚学过的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观察上面的运算过程,底数和指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点拨】结果的指数刚好是原式中两个指数的积,而运算前后底数没变.2.做一做: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1)(62)4;(2)(a2)3;(3)(a m)2;(4)(a m)n.【处理方式】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上面的4个小题都是幂的乘方的运算,下面我们就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同学观察他们做的有无错误.【师生活动】展示解答过程:(1)(62)4=62·62·62·62=62+2+2+2=68.(2)(a2)3=a2·a2·a2=a2+2+2=a6=a2×3.(3)(a m)2=a m·a m=a m+m=.个(4)(a m)n=个==a mn.[知识拓展]由上面的“做一做”我们推出了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即:(a m)n=a mn(m,n都是正整数).用语言表述为: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思路31.x3表示什么意义?2.如果把x换成a4,那么(a4)3表示什么意义?3.怎样把a2·a2·a2·a2=a2+2+2+2写成比较简单的形式?4.由此你会计算(a4)5吗?5.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1)(53)2=53×53=5();(2)(52)3=()×()×()=5();(3)(a 3)5=a 3×( )×( )×( )×( )=a ( ). 6.用同样的方法计算:(a 3)4;(a 11)9;(b 3)n (n 为正整数).这几道题学生都不难做出,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关键是如何得出3+3+3+3=12,教师应多举几例.(a 11)9=( )个=个=a 99.(b 3)n =( )个= 个=b 3n . 教师应指出这样处理既麻烦,又容易出错,此时应让学生思考,有没有简捷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得到: (23)2=23×2=26;(32)3=32×3=36; (a 11)9=a 11×9=a 99;(b 3)n =b 3×n =b 3n .观察结果中幂的指数与原式中幂的指数及乘方的指数,猜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结果中的底数与原式的底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说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a m )n =( )个(乘方的意义) = 个(同底数幂的乘法)=a mn (乘法定义),即(a m )n =a mn (m ,n 是正整数).这就是幂的乘方法则.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法则吗?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设计意图] 通过层层导入与渗透,让学生通过类比总结出幂的乘方的计算法则,整个过程由浅入深,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2 例题讲解计算.(1)( ) ;(2)( ) ;(3)( ). 解:(1)( )=103×4=1012. (2)( )=c 2×3=c 6. (3)( ) =a 4×m =a 4m .计算.(1)x ·( ); (2)a ·a 2·a 3-( ).解:(1)x ·( )=x ·x 2×3=x ·x 6=x 7. (2)a ·a 2·a 3-( ) =a 6-a 6=0.[知识拓展] 1.幂的乘方的底数、指数可以是数,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2.幂的乘方法则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区别在于一个是“指数相乘”,一个是“指数相加”.3.幂的乘方公式还可逆用:a mn =(a m )=(a n )m .(a m )n =a mn (m ,n 都是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1.(长春中考)计算(a2)3的结果是 ()A.3a2B.a5C.a6D.a3解析:根据幂的乘方的法则,(a2)3=a2×3=a6.故选C.2.下列计算:①(x5)2=x7;②(x5)2=x25;③x5·x2=x7;④x5·x2=x10;⑤x5+x2=2x5.其中错误的有()A.5个B.4个C.3个D.2个解析:(x5)2=x10,所以①②错;x5·x2=x7,所以④错;因为x5与x2不是同类项,所以不能合并,所以⑤错.故选B.3.若(54)x=512,则x=.解析:(54)x=54x=512,所以4x=12,所以x=3.故填3.4.计算.(1)-(x m)3;(2)(b3)4·b;(3)2(y6)2-(y4)3.解:(1)-(x m)3=-x m·3=-x3m.(2)(b3)4·b=b3×4·b=b12·b=b13.(3)2(y6)2-(y4)3=2y6×2-y4×3=2y12-y12=y12.第1课时活动1探究幂的乘方法则活动2例题讲解例1例2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72页习题A组的第1,2题.【选做题】教材第73页习题B组的第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x2+x3=x5B.x2·x3=x6C.(a2)3=a6D.(-a2)3=a52.计算(a3)2·a3的结果是()A.a8B.a9C.a10D.a113.计算:(a3)2=,(x2)m=.4.若4x=2x+3,则x=.5.计算.(1)(a m)2;(2)[(-m)3]4;(3)(a3-m)2.【能力提升】6.计算(-x3)4+(-2x6)2的结果是()A.-3x12B.x12+4x8C.5x12D.3x127.已知24×45=22n,则n的值为()A.4B.7C.5.5D.6.58.若(x2)m·x3=x9,则m=.9.若10m=2,10n=3,则103m+2n=.10.(1)若(9m+1)2=316,求正整数m的值;(2)若2·8n·16n=222,求正整数n的值.【拓展探究】11.已知a5n=3,求a10n-a15n的值.12.试比较3555,4444,5333的大小.【答案与解析】1.C(解析:A不能合并,错误;B指数相加,为x2·x3=x5,错误;C指数相乘,应为(a2)3=a6,正确;D,(-a2)3=-a6,错误.)2.B(解析:(a3)2·a3=a6·a3=a9.)3.a6x2m(解析:(a3)2=a6,(x2)m=x2m.)4.3(解析:4x==,2x=x+3,x=3.)5.解:(1)(a m)2=a2m. (2)[(-m)3]4=(-m)12=m12. (3)(-)2=a2(3-m)=a6-2m.6.C(解析:原式=x12+4x12=5x12.)7.B(解析:24×45=24×210=214=22n,所以2n=14,n=7.)8.3(解析:因为·x3=x2m+3=x9,所以2m+3=9,所以m=3.)9.72(解析:103m+2n=103m×102n=(10m)3×(10n)2=23×32=8×9=72.)10.解:(1)(9m+1)2=92m+2=(32)2m+2=34m+4=316,所以4m+4=16,解得m=3.(2)2·8n·16n=2·(23)n·(24)n=2·23n·24n=21+3n+4n=222,所以有1+3n+4n=22,解得n=3.11.解:因为=3,所以-=()2-()3=×32-×33=3-3=0.12.解:3555=(35)111=243111,4444=(44)111=256111,5333=(53)111=125111.因为256111>243111>125111,所以4444>3555>5333.学生在探索练习的指引下,自主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幂的乘方的法则,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法则的实际意义,从而从本质上认识、学习幂的乘方的来历.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幂的乘方的性质特点,如底数、指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再让学生回顾这一性质的得来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对于逆用幂的乘方法则,学生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进一步指导.课时教学中只是纯计算类习题,没有补充实际应用类的计算问题.以实际问题引入幂的乘方的运算,体会幂的乘方运算的必要性,根据幂的意义,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引导学生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用它进行计算.练习(教材第72页)1.提示:(1)不正确,应为a6. (2)不正确,应为a5. (3)不正确,应为2a3. (4)正确.2.提示:(1)76. (2)b12. (3)a8. (4)x4m+3. (5)m3n+1. (6)x7m.习题(教材第72页)A组1.(1)9(2)12(3)8(4)152.提示:(1)58n. (2)75m. (3)98n. (4)2mn. (5)m3n. (6)y2n+3m.3.提示:(1)3a10. (2)2x7.B组1.提示:(1)(a+b)8. (2)(2x+y)6.2.提示:(1)m=4. (2)a2m+3n=a2m·a3n=(a m)2·(a n)3=42×83=8192.对幂的乘方一般规律的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幂的乘方一般规律的探索和表达,在利用具体数进行试验论证上多用点儿时间,让学生习惯于对具体数的操作,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你发现的规律对任意一个数都成立吗?”等问题加以引导,并重视同伴之间的相互启发,在运算过程中,体会幂的乘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丰富有趣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讨论发现关系,给学生留下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规律,用符号进行表示的过程.正确区分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异同.运算名称运算形式运算法则底数指数同底数幂的乘法a m·a n=a m+n不变相加幂的乘方(a m)n=a mn不变相乘第课时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了解积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体会数学的价值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2.在探究过程中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和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理解并正确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难点】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探究过程及应用方法.【教师准备】预设学生理解积的乘方易错的地方.【学生准备】复习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法则.导入一:地球可以近似地看做是球体,地球的半径约为6×103 km,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千米?(球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πr3)【处理方式】共同列出算式V=πr3=π×().使学生发现()=?,它是幂的乘方吗?()有怎样的结构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研究和探索积的乘方.[设计意图]对于球体积的计算公式前面已经接触过,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会遇到积的乘方的计算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探索和掌握新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也可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起学习兴趣.导入二:师:提出问题:若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1.1×103 cm,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预设生1:它的体积应是V=(1.1×103)3 cm3.师:这个结果是幂的乘方形式吗?生2:不是,底数是1.1与103的乘积,虽然103是幂,但总体来看,我认为应是积的乘方才有道理.师:积的乘方如何运算呢?能不能找到一个运算法则?用前两节课的探究经验,请同学们自己探索,发现其中的奥妙.[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体现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过渡语]计算46×0.256.小明认为46×0.256=(4×0.25)6,马上得出结果为1.你认为他这样计算有道理吗?活动1探究积的乘方运算性质思路一1.观察下面的运算过程,指出每步运算的依据.(3×7)2=(3×7)·(3×7)(乘方的定义)=(3×3)·(7×7)(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32×72.(乘方的定义)2.按照上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ab)2=;((ab)·(ab)=(a·a)·(b·b)=a2b2)(ab)3=.((ab)·(ab)·(ab)=(a·a·a)·(b·b·b)=a3b3)3.公式推导.一般地,若n是正整数,则有:(ab)n=( ) ( ) ( ) 个=( ) 个·( ) 个=a n b n .(ab )n =a n b n (n 是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注意:运用这个性质可以直接进行积的乘方运算.追问:对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积的乘方,积的乘方的性质是否也成立? 思路二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尝试、归纳.1.填空,看看运算过程中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1)(ab )2=(ab )·(ab )=(a ·a )·(b ·b )=a ( )b ( );(2)(ab )3= =a ( )b ( );(3)(ab )n = =a ( )b ( )(n 是正整数). 2.把你发现的规律先用文字语言表述,再用符号语言表达.3.若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1.1×103 cm,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学生探究的经过:1.(1)(ab )2=(ab )·(ab )=(a ·a )·(b ·b )=a 2b 2,其中第①步是用乘方的意义;第②步是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第③步是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样的方法可以算出(2)(3)题.(2)(ab )3=(ab )·(ab )·(ab )=(a ·a ·a )·(b ·b ·b )=a 3b 3;(3)(ab )n =( ) ( ) ( ) ( )个=( ) 个( )个=a n b n .2.积的乘方的结果是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也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幂的乘积. 用符号语言叙述便是:(ab )n =a n b n (n 是正整数).3.正方体的体积V =(1.1×103)3,它不是最简形式,根据发现的规律可作如下运算:V =(1.1×103)3=1.13×(103)3=1.13×1=1.13×109=1.331×109(cm 3).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ab )n =a n b n (n 是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活动2 例题讲解(教材第74页例3)计算.(1)(2x )2; (2)(3ab )3;(3)(-) ;(4)(-) ; (5)( ) +(- )+( )·a 2. 解:(1)(2x )2=22·x 2=4x 2. (2)(3ab )3=33a 3b 3=27a 3b 3. (3)(- )=(-2)3( )=-8b 6.。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8章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幂的乘方.doc
幕的乘方°浇教字目际范」--—【知识与技能】认识幕的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法则.【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幕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幕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了解幕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利用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素养.【教学重点】利用幕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幕的乘方法则的理解.敎字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复习同底数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公式及其应用.计算:(】)#・(-.r)2;(2) G+l)^.[-O + l)]>.(4) a2• a3+ a •【教学说明】木环节要求学生能表述出同底数幕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与依据,并在应用法则计算上面各题时注意公式左右的字母、符号、运算形式等的变化.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2.完成下列练习.(1)3彳表示—个—相乘.(33) $表示_个相乘.(2)(32)亠—X_X_二(3X3) X (3X3) X (3X3)二—.(a m) 2=a m Xa,n= _________ ・(3)(a m) - ______ X _______ X _______ ……X _______ 二.学生填写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牛分组观察(3)中的等式,共同探寻其中特征与规律,形成文字后全班再交流.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幕的乘方法则:幕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 m) n=a mn (m, n都是正整数).【教学说明】理解法则与公式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幕的乘方的意义是指几个相同的幕相乘,根据乘方的意义写成乘方的形式. 如(朋)彳是指三个相乘,读作a的平方的三次方,幕的乘方法则是由同底数幕的乘法法则和乘方的意义推得.2•公式可逆用,即玄叫(a m) n= (a n) m,根据题目的需要常逆用这个法则将某些幕变形,从而解决问题.3.不要把幕的乘方与同底数幕的乘法混淆.幕的乘方运算是转化为指数的乘法运算(底数不变);同底数幕的乘法,是转化为指数的加法运算(底数不变).例1计算:(1)( -82)3; (2)(犷尸;(3)[(-m)3]4; (4) (a3-)2.【分析】本题是幕的乘方法则的运用.(1)中的底数是8; (2)中的底数是a; (3)中的底数是-m; (4)中的底数a的指数是3-m,乘方后指数应是2 (3-m) =6-2m.解:(1) -86;(2)a2m;(3)m12;(4)a6-2m.【教学说明】运用幕的乘方性质时,一定要留心底数符号和指数的运算.例2计算:(1)-L(«-/>)2]3;(2)(/)2+ (/)3-2}-(3)(%2m-2)4• (%m+1)2;(4)(%3)2• (x3)4.【分析】先进行幕的乘方运算,再进行同底数幕的乘法运算.解:(1 )原式=-(a _ bf - (a - 6)6.(2)原式二/+/-2/=0.(3)原式=%4(2m'2)• %2(m + ,) =%8m-8• %2m+2二严-6.(4)原式=x6・ x12 = x18.【教学说明】幕的乘方法则中的底数可以为单个数字、字母,也可以为多项式或单项式.例3已知严二5,求+严-5的直【分析】由于已知尤加的值,所以逆用幕的乘方把(严)变为(户)',再代入计算.I?:•/塔加二5,•••壬1■触一5二寺(久加尸-5 =J Jy x53 -5 =20.【教学说明】本题可先要求学生自主考虑解决方式,如有困难,可在小组间交流各自的思路,共同找到解题的方法,并在交流中升华成一种经骑,然后由教师向学生指明:本题是积的乘方公式逆用解题,许多教学问题都要善于逆向思考与应用(如幕的乘方公式及后面的积的乘方公式等),要把这种方法应用于每个问题的思考之中.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判断下列各题止确与否,错误的请更正.(1)a6 + a6 = 2a12( )(2)(a3)2=a5()(3)( -3)2• ( -3)4 = ( -3)6= -36 ( )(4)m + n - ( m + n)3( )(5)[ (77? -n)3]4 - [ (?n -n)2]6 =0 ()2 •计算下列各题.(1) -( -X2)3;(2)[(—工)7]6;(3) [ ( -.X)4]2;(4) [ (a -6)2]5;(5)(/严"•(严)2 ・(-a)2;(6)[( -2)丁【教学说明】解答题2时,要求学牛写出详细过程,并思索每一步的意义, 先不要直接写出结果,要在练习中体验法则的运用.【答案】l・(l)x 涉+泸二2泸(2) X(a3)2=a3x2=a6(3) X ( -3)2・(一3广=(-3)6=36(4) X TH3 +7Z3 = 7773 + 713 (5)V2. (1)原式=x2x3 =x5;(2)原式=x7x6二T42;(3)原式二兀从二d;(4)原式二(° -6)2X5=(«-6)10;(5〉原式二「5")・/57• «2二严皿亠2二严(6)原式=-2* 二-21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 •交流本节课收获,回忆法则、公式.2.和同伴一起解答下列问题,然后向同伴表述你的解题收获.(2)已知a w=2,a"=3,则G2m + 3n(1)若才・严二2,则丹二___________ .苓梦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屮选取部分题.2•完成练习册屮本课时的练习.敎字反思本课时教学可类比同底数幕乘法知识的学习过程,由学生根据乘方的意义推导出法则,并从中识别两个公式的界同点,从本质上理解并认识法则再利用各种形式的训练加强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教学中可渗透对逆向思考方法的强调,让学生形成逆向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逐步提升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的素质,真正得到数学素养的加深.。
淳安县八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整式的乘法8.5乘法公式2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乘法公式(2)教学设计思想因为乘法公式实际上是整式乘法的特殊情况,因此,呈现方式是直接推演.所以本节教学过程以学生做自主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补充讲解.乘法公式有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两部分,本节课讲解完全平方公式.首先让学生自编几道符合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目的是辨认题目的结构特征.然后引入完全平方公式,让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培养抽象的数字思维能力.接着从几何背景更为形象地认识两数和的平方公式,最后举例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完全平方公式,适时练习并总结,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以指导今后的解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记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说出它的几何背景2.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3.提高进一步地掌握、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索和推导,进一步发展符号(字母)的识别运用能力和推理能力2.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及理解,养成思维严密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在灵活运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学生探索与老师讲解相结合.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理解字母表示的广泛含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教学过程设计看谁算得快(1)(x+2)(x+2)(2)(1+3a)(1+3a)(3)(-x+5y)(-x+5y)(4)(-m-n)(-m-n)相乘的两个多项式的项有什么特点?它们相乘的结果又有什么规律?引例:计算,学生活动:计算,,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说出答案,得出公式.或合并为:教师引导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方法:由学生概括,教师给予肯定、否定或更正,同时板书.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教法说明】看谁算得快部分,一是复习乘法公式,二是找规律,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特征.证明:(a-b)2=[a+(-b)]2=a2+2a(-b)+(-b)2=a2-2ab+b2公式特征:(1)积为二次三项式;(2)积中两项为两数的平方和;(3)另一项是两数积的2倍,且与乘式中间的符号相同.(4)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数,单项式和多项式1.首平方,尾平方,积的2倍放中央.2.结合图形,理解公式根据图形完成下列问题:如图:A.B两图均为正方形,(1)图A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___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图Ⅰ、Ⅱ、Ⅲ、Ⅳ的面积分别为___________.(2)图B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___________Ⅲ的面积为 ______________,Ⅰ、Ⅱ、Ⅳ的面积和为 ______________,用B.Ⅰ、Ⅱ、Ⅳ的面积表示Ⅲ的面积 ___________.分别得出结论: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回答问题.【教法说明】利用图形讲解,增强学生对公式的直观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公式,同时也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例题(1)引例:计算教师讲解:在中,把x看成a,把3y看成b,则就可用完全平方公式来计算,即【教法说明】引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的结构,为运用公式打好基础.(2)例2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2);(3)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尝试解题,2个学生板演.【教法说明】让学生先模仿公式解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正是学生对公式理解、应用和熟练程度上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反馈后要紧扣公式,重点讲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关于例2中(3)的计算,可对照公式直接计算,也可变形成,然后再进行计算,同时也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的能力.(3)(补充)例3 你觉得怎样做简单:① 102²② 99²思考(a+b)²与(-a-b)²相等吗?(a-b)²与(b-a)²相等吗?(a-b)²与a²-b²相等吗?为什么?4.尝试反馈,巩固知识练习一(P90)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学互评,教师抽看结果,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解决.5.变式训练,培养能力练习二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l)(2)(3)(4)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解答.练习三(1)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共同计算,以下是他们的计算过程,请判断他们的计算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指出错在哪里.甲的计算过程是:原式乙的计算过程是:原式丙的计算过程是:原式丁的计算过程是:原式(2)想一想,与相等吗?为什么?与相等吗?为什么?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法说明】练习二是一组数字计算题,使学生体会到公式的用途,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起到加深理解公式的作用.练习三第(l)题实际是课本例4,此题是与平方差公式的综合运用,难度较大.通过给出解题步骤,让学生进行判断,使难度降低,学生易于理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类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解题方法.通过完成第(2)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之间的相等关系,同时加深理解代数中“a”具有的广泛意义.7.总结、扩展⑴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⑵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公式的结构特征,公式中字母含义和运用公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8.布置作业P91 A组 1,4,59.板书设计乘法公式(2)做一做几何背景引例1 例2(图)平方差公式:探究结果学生板演注意事项章末复习一、复习导入1.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学完有理数这一章后,你对本章的知识结构、知识要点和知识的运用等有没有深刻、清晰的总体认知,还有哪些不够熟悉的知识点和它们之间内在联系不够清楚的地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本章的知识圈再去仔细审视一遍!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会记录统计相关数据.②会计算相关的数量.③会建立收支账目,并作为家庭理财的参考资料.(2)过程与方法通过建立家庭生活收支帐目,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3)情感态度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学习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有关概念、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难点:有理数的运算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二、分层复习1.复习指导:(1)复习内容:教材第50页到第51页的内容.(2)复习时间:5~8分钟.(3)复习要求:对照小结归纳的内容,运用边看书、边回忆、边交流总结的方式回顾和梳理本章的学习内容、知识要点.(4)复习参考提纲:为了运算简便灵活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有理数运算.②什么叫做数轴?它有什么用途?什么叫做绝对值?怎样化简绝对值?什么是相反数和倒数?≥③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了相反数.它在现实生产、生活中有什么用途?⑤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⑥有理数的乘方意义是n个相同的因数相乘.一个数的乘方符号怎样确定?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⑧什么叫做科学记数法,它的表达形式是怎样的?如何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以及由近似数怎么确定其精确度?将一个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先明了要求的精确度,再根据精确度四舍五入.由近似数确定其精确度,则要看近似数的最末位数字在哪个数位上即为其精确度.2.自主复习:学生依据复习指导进行复习.3.互助复习:(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熟知情况,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②差异指导:通过深入了解学情后,适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复习成果,找准问题并强化本章知识学习中的易错点、易混点、易忘点.(2)生助生: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相互补充完善知识结构.4.强化复习:(1)本章知识结构.(2)运算法则及运算的顺序.(3)相互交流并板演展示复习成果.1.复习指导:(1)复习内容:典例剖析.(2)复习时间:8分钟.(3)复习方法:按复习提纲的指引、提示,积极动脑,寻求解决问题中的所用知识和办法.(4)复习提纲:【例1】某股民在上星期五买进某种股票500股,每股60元,下表是本周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①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②已知买进股票时付了1.5‰的手续费,卖出时需付成交额1.5‰的手续费和1‰的交易费,如果在星期五收盘前将全部股票一次性地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分析:①实际上是求买股票时每股的价格与星期一、二、三几天的每股涨跌值的代数和,故列出算式:60+4+4.5-1=67.5.②收益=总收入-总支出总收入=卖出时每股价格×股数,所以总收入=59×500=29500总支出由购买成本、手续费,卖出时手续费、交易费四部分组成.其中购买成本=60×500=30000购买时手续费=30000×1.5‰=45卖出时手续费=29500×1.5‰=44.25卖出时交易费=29500×1‰=29.5按上面结果求得它的最终收益为:29500-30000-45-44.25-29.5=-618.75元【例2】计算:①-22×-12+8÷(-2)2=4②(-3)2÷214×(-23)2+4-22×(-13)=649③{1+[116-(-34)3]×(-2)4}÷(-116-34-12)=-203分析: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几种运算的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烂熟于胸的情况下,仔细审题,细心求解,能适当使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2.自主复习:同学们结合“复习指导”进行学习,能自己单独解决的尽量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可请教他人或相互协作完成.3.互助复习:(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自学进度,遇到的疑难和出现的问题.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相应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纠错、改正答案.4.强化复习:(1)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成果.(2)根据典型(代表性的错误或独到的解法)情况予以评讲.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代表谈谈自己的收获或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收获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时应抓住以下重点:(1)分类问题:教师让学生从实践入手,给定三角形三边,学生在薄纸上画,然后小组的同学看所画三角形是否重合,探索归纳、形成结论.(2)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桥梁、铁塔、自行车的三角架等,从中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边边边”可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依据.(3)强调思路分析和书写规范.一、基础巩固。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整式的乘法8.5《乘法公式(2)》教学课件(新版)冀教版
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2a+5)2
(-2a-5)2与 (2a+5)2相等
吗?
解:原式=(2a)2+2×(2a)×(5)+(5)2
=4a2 +20a+25 可得: (2a+5)2 与(-2a-5)2 相等
试一试
计算(a+b+c)2
解:(a+b+c)2=[(a+b)+c]2 =(a+b)2+2(a+b)c+c2 =a2+2ab+b2+2ac+2bc+c2 =a2+b2+c2+2ab+2ac+2bc.
试一试用简便的方法计算9982
解:9982=(1000-2)2 =10002-2×1000×2+22 =1000000-4000+4 =996004
小结与回顾
(1)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完全平方公式的结 果是三项 (2) 能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a
b
b
a
如果把它看成是由2个小长方形和2个小
正方形组成,那么它的面积为__a_2+_2_a_b_+_b.2
如果把它看成一个大正方形,那么它的面 积为_____(__a_+_b)_2____.
(a+b)2
a2+2ab+b2
(a+b)2
根据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
(a+b)(a+b)
a2+ab+ba+b2 a2+2ab+b2
乘法公式(2)
创设情境
b a
初中数学华冀教版七年级下册8.5 乘法公式 第2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8.5 乘法公式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表述一次函数及其特例——正比例函数,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作函数;感受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之间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实际情景抽象出一次函数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学生活动:计算:(1)(x+3) (x+3) (2)(x-3) (x-3)(3)(a+b)(a+b) (4)(a-b)(a-b)教学活动说明:通过复习反馈旧知,为新知作铺垫,体现知识的连续性.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小组活动素材:有一位老爷爷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作客时,老爷爷都要拿出糖果招待他们.来一个孩子就给这个孩子一块糖,来两个孩子就给每个孩子两块糖,来三个孩子就给每个孩子三块糖……(1)地一天有a个小男孩一起去了老爷爷家,老爷爷一共给了他们_______块糖;(2)第二天有b个小女孩一起去了老爷爷家,老爷爷一共给了她们_______块糖;(3)第三天这(a+b)个小孩子一起去了老爷爷家,老爷爷一共给了他们_______块糖;(4)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总数与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果总数哪个多?多多少?为什么?教学活动说明:学生分组讨论,从有趣的分糖情景中理解(a+b)2与a2+b2的关系.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利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引出课题.三、探究(a+b)2的几何意义1、(两人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用自制长方形、正方形卡片拼出一个大正方形.按以下要点思考:(1)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写出每一块卡片的面积.(3)用不同的形式表示正方形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a+b) 2 = a2 + 2ab + b2教学活动说明:由于正方形的总面积有多种表示方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对比、猜想,了解(a+b) 2=a2+2ab+b2的几何背景,对此公式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2、(学生猜想):(a-b) 2=?教学活动说明:学生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从代数角度推导公式,可以进一步理解算理.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鼓励算法多样化.知识归纳交流活动(学生活动):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叙述公式.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教学活动说明:有意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的氛围中分享同学的想法.公式的运用(师生合作学习):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计算第一题组(1)(a +1)2;(2)(a +3)2;(3)(2a +3b)2;(4)(2a + b)2;第二题组(1)(x-1)2;(2)(x-3)2;(3)(2x-3 y)2;(4)(2x - y)2;第三题组(1)(-2m+n)2;(2)(-2m-n)2;(3)10012;(4)9992.(教学活动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性,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书写的格式.体会公式的应用价值.四、学生反馈练习(学生四大组竞赛活动):(1)(2x+y)2;(2)(5a +4b)2;(3)972;(1)(2x-y)2;(2)(5a -4b)2;(3)2022;(1)(x+2y)2;(2)(4a +5b)2;(3)1012;(1)(x-2y)2;(2)(4a -5b)2;(3)992.(教学活动说明):由每个组的组长抽题交给本组成员,限定每人只能做一题然后传给下一个同学,比速度、比合作、比准确,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完成任务.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团队精神和荣誉感.五、知识的小结和延伸教学活动说明:本节课理解掌握了两数和的平方公式,利用公式计算时首先确定将哪个数或者式看作a,哪个数或者式看作b,然后再按公式展开.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探索(a+b+c) 2的结论.只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去探索.。
《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
《整式的乘法(复习)》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 掌握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并会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2. 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整式的乘法运算。
3. 会由整式的乘法推导乘法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5. 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法、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教学过程:1. 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 a a m n m n ·=+(m 、n 均为正整数)(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a a m n m n=·(m 、n 均为正整数) (3)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的乘方之积。
即:()a b a b m m m ·=(m 为正整数) 注:①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首先要看是否同底,底不同,就不能用。
只有底数相同,才能指数相加。
如:a a 23·中底数a 相同,指数2和3才能相加。
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要注意指数是相加,而不是相乘,不能与幂的乘方法则中的指数相乘混淆。
③同底数幂乘法法则中,底数不一定只是一个数或一个字母,可以是一个式子,如:单项式、多项式等。
如:()()()()x y x y x y x y --=-=-+23235·,其中x y -是一个多项式。
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中,幂的个数可以推广到任意多个数。
如:()()()()()a b a b a b a b a b +++=+=+++23523510··⑤要善于逆用积的乘方法则,有时可得不错结果,可使计算简便。
如:8122178122171110101010⎛⎝ ⎫⎭⎪⎛⎝ ⎫⎭⎪=⨯⎛⎝ ⎫⎭⎪==·⑥在计算中要注意符号的变化,如:()-a 43与()[]-a 43的符号有区别。
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乘法公式》教案2
4.4.2完全平方公式目的要求:1、使学生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并能熟练的进行乘法运算。
2、通过例题的讲解,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代换的思想方法,并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牢固的记住住公式难点:解答具体问题会运用公式,关键是正确的计算公式中两个数乘积的两倍的项。
准备:小黑板 幻灯过程:一、复习。
1、运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1)、(a+b )(a+b) (2)、(a-b)(a-b).2、叙述平方差公式二、导入新课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乘法公式------(a +b)(a -b)=a 2-b 2 ,这一节课,我们在学习两个很重要的乘法公式,就是完全平方公式。
2、从刚才板演的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公式:(a +b)2=a 2+2ab +b2 (a -b)2=a 2-2ab +b2 这里,第一个公式是基本的,第二个公式可以由第一个公式导出。
如(a -b)2=[a +(-b)]2 =a 2+2a(-b)+(-b)2 =a 2-2ab +b2 3、语言叙述,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公式内容,经过教师补充修正,把完整准确的叙述写在黑板上: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两倍。
4、把一个边长为a +b 的正方形按图分割,我们会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小黑板)5、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来说明(a -b)2 吗?为了方便我们记忆老师给同学们一句口决:首方加尾方,两倍平方中间放。
注意:公式的字母可以是数,也可以单项式或多项式。
三、例解:1、例题1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⑴、(2a -b )2 (2)、(y+o.5)2 练习(1)课本第112页第 1题(指生板演,共同订正)2、例题 2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1022 (2)、1992 练习(2):⑴、2042 ⑵、19982 (指生板演,共同订正)四、达标测试:(幻灯) 1.(a +b )2= 用语言叙述为: 2.(a -b )2=a 2+b 2+3.判断:(1)、(a -b)2=(b -a)2( )(2) 、(a +b)2-(a -b)2=4ab ( )4. 选择:(1)对任意自然数n ,多项式(n +7)2-n 2能够( )(A )被2整除 (B )被7整除(C )被n 整除 (D )被n+7整除(2)已知x + =2,则x 2+( )2 的值是( )(A )2 (B )6 (C )4 (D )10 1x 1x5.计算:(1)4992 (2)100126.已知a+b=4,ab=3,求(a-b)2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乘法公式
教学设计思想
因为乘法公式实际上是整式乘法的特殊情况,因此,呈现方式是直接推演.所以本节教学过程以学生做自主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补充讲解.乘法公式有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两部分,本节课讲解完全平方公式.
首先让学生自编几道符合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目的是辨认题目的结构特征.然后引入完全平方公式,让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培养抽象的数字思维能力.接着从几何背景更为形象地认识两数和的平方公式,最后举例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完全平方公式,适时练习并总结,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以指导今后的解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记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说出它的几何背景
2.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3.提高进一步地掌握、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索和推导,进一步发展符号(字母)的识别运用能力和推理能力
2.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及理解,养成思维严密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在灵活运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学生探索与老师讲解相结合.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理解字母表示的广泛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教学过程设计
看谁算得快
(1)(x+2)(x+2)
(2)(1+3a)(1+3a)
(3)(-x+5y)(-x+5y)
(4)(-m-n)(-m-n)
相乘的两个多项式的项有什么特点?它们相乘的结果又有什么规律?
引例:计算
2
)
(b
a+,2)
(b
a-
学生活动:计算
2
)
(b
a+,2)
(b
a-,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
说出答案,得出公式.
2
2
22
)
(b
ab
a
b
a+
+
=
+
2
2
22
)
(b
ab
a
b
a+
-
=
-
或合并为:
2
2
22
)
(b
ab
a
b
a+
±
=
±
教师引导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
方法:由学生概括,教师给予肯定、否定或更正,同时板书.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教法说明】
看谁算得快部分,一是复习乘法公式,二是找规律,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特征.证明:(a-b)2=[a+(-b)]2=a2+2a(-b)+(-b)2=a2-2ab+b2
公式特征:
(1)积为二次三项式;
(2)积中两项为两数的平方和;
(3)另一项是两数积的2倍,且与乘式中间的符号相同.
(4)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数,单项式和多项式
1.首平方,尾平方,积的2倍放中央.
2.结合图形,理解公式
根据图形完成下列问题:
如图:A、B两图均为正方形,
(1)图A中正方形的面积为,(用代数式表示)图Ⅰ、Ⅱ、Ⅲ、Ⅳ的面积分别为.(2)图B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Ⅲ的面积为,
Ⅰ、Ⅱ、Ⅳ的面积和为,
用B、Ⅰ、Ⅱ、Ⅳ的面积表示Ⅲ的面积.
分别得出结论:
2
2
22
)
(b
ab
a
b
a+
+
=
+
2
2
22
)
(b
ab
a
b
a+
-
=
-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回答问题.
【教法说明】利用图形讲解,增强学生对公式的直观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公式,同时也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例题
(1)引例:计算
2 (3) x y +
教师讲解:在
2
(3)
x y
+中,把x看成a,把3y看成b,则2)
2
(y
x+就可用完全平方公
式来计算,即
22222
(3)23(3)69
x y x x y y x xy y
+=+⋅⋅+=++
↑↑↑↑↑↑↑
↓↓↓↓↓↓↓
2
2
22
)
(b
b
a
a
b
a+
⋅
⋅
+
=
+
【教法说明】引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的结构,为运用公式打好基础.
(2)例2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2)21(ab mc)3-;(3)2(4a 3b)--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尝试解题,2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 让学生先模仿公式解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正是学生对公式理解、应用和熟练程度上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反馈后要紧扣公式,重点讲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关于例2中(3)的计算,可对照公式直接计算,也可变形成[]2
22
(4a 3b)(4a 3b)(4a 3b)--=-+=+,然后再进行计算,同时也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
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3)(补充)例3 你觉得怎样做简单:
① 102²
② 99²
思考
(a +b )²与(-a -b )²相等吗?
(a -b )²与(b -a )²相等吗?
(a -b )²与a ²-b ²相等吗?
为什么?
4.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练习一(P90)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学互评,教师抽看结果,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解决.
5.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二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l )2102 (2)2199 (3)2498 (4)28.79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解答.
练习三
(1)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共同计算,以下是他们的计算过程,请判断他们的计算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指出错在哪里.
甲的计算过程是:原式33(2)(2)22x y x y ⎡⎤⎡⎤=+-++⎢⎥⎢⎥⎣⎦⎣⎦
494)23()2(2422-++=-+=y xy x y x 乙的计算过程是:原式33(2)(2)22x y x y ⎡⎤⎡⎤=+---⎢⎥⎢⎥⎣
⎦⎣⎦
4964)232()(222+--=--=y y x y x 丙的计算过程是:原式33(2)(2)22x y x y ⎡⎤⎡⎤=+---⎢⎥⎢⎥⎣
⎦⎣⎦
)2364()232()(2222+--=--=y y x y x 丁的计算过程是:原式33(2)(2)22x y x y ⎡⎤⎡⎤=+---⎢⎥⎢⎥⎣
⎦⎣⎦
2
2)232()(--=y x
494)494(2222+-=--=y x y x (2)想一想,)(b a +与2
)(b a --相等吗?为什么? 2)(b a -与2)(a b -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法说明】 练习二是一组数字计算题,使学生体会到公式的用途,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起到加深理解公式的作用.练习三第(l )题实际是课本例4,此题是与平方差公式的综合运用,难度较大.通过给出解题步骤,让学生进行判断,使难度降低,学生易于理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类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解题方法.通过完成第(2)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2a 与2
a -之间的相等关系,同时加深理解代数中“a ”具有的广泛意义.
7. 总结、扩展
⑴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
⑵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公式的结构特征,公式中字母含义和运用公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8.布置作业
P91 A 组 1,4,5
9.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