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分数应用题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建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分数应用题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分数应用题等基本知识。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PPT、学习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

2.能够整理和复习课上学习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
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整理和复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
1.课本
2.黑板、粉笔
3.教学案例
六、教学过程
A. 情境导入
1.教师向学生介绍整理和复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

B. 教学展开
1.整理:教师指导学生将学习资料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理,包括知识点的归类、笔记的整理等。

2.复习:学生独立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通过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

C. 拓展训练
1.教师布置相关拓展题目,练习新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拓展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D. 课堂总结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强调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

2.学生对整理和复习的理解进行回顾。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布置的拓展训练题目。

2.复习本节课和前几节课的知识点,做好笔记整理工作。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整理和复习,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就是本节课《整理和复习》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教授这
一知识点。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内容: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比例的有关知识,能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知识间的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

难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复习过程: (一)回忆知识点 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对比例这一单元进行了整理。

现在请拿出你整理出来的内容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对整理出来的内容能不能再完善一下? 师:刚才同学们很认真地进行了交流。

在比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意义、基本性质、用比例解决问题、正、反比例(板书) 师:同学们的整理能力真不错。

(二)复习比例的意义 师:原来,在比例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了这么多的内容。

比例跟我们上个学期学的比一样吗?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师:什么叫做比呢? 师:比例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比和比例的意义) 师:还有什么不同吗?(基本性质不同) 师:比的基本性质怎么说的?这可是我们上个学期学习的内容,还记得这么清楚,真不错。

再说一下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 师:形式上也有不同,比a:b,比例a:b=c:d (三)复习比例尺 师:看来,比和比例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

这里有一个1:40000000,请你判断一下,他叫什么? 生:比。

师: 1:40000000在地图当中你知道又叫什么吗? 生:比例尺。

师:什么叫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板书) 师:在这幅地图上,如果告诉你们,从浙江到风景如画的四川实际距离是2400千米,你会求出什么? 生:图上距离。

师:在这幅地图中,测得浙江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你又会求出什么? 生:实际距离。

师:拿出我们刚才发的练习纸,写在反面。

(表格出示) 图上距离 3.5厘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

比整理和复习一、复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目标1.通过系统地整理复习,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练习与反思,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熟练地解答。

3.通过整理与复习,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整理复习的方法。

三、复习重难点自主交流整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找到知识间的联系,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复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尝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

(2)从美学角度来说,人的上身长与下身长之比为5:8时,称为黄金比。

张阿姨上身长约60cm,下身长约92cm,她要穿()厘米高的高跟鞋才能达到黄金比的美感效果。

① 2② 4③ 7(二)课堂设计1.汇报课前任务,梳理基础知识(1)比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师:课前大家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并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谁来交流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

预设一:因为, 60:(92+2)=60:94 60:(92+4)=60:96 60:(92+7)=60:99 5:8=60:96 所以选择4厘米预设二:因为, 60:(92+2)=60:94=30:47 60:(92+4)=60:96=30:48 5:8=30:48 所以选择4厘米预设三:5:8=5÷8=0.62560÷(92+2)=60÷94≈0.638 60÷(92+4)=60÷96≈0.62560÷(92+7)=60÷99≈0.606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中,都用到了哪些知识?生汇报交流。

小结:求两个数的比, 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师:比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这节课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比?怎样求比值?生全班交流。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和复习(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和复习(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整理和复习(一)》教学设计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

教学重点:1. 整理和复习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2. 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我们这学期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们能说出来吗?二、整理和复习1.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章节顺序,逐一整理和复习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整理和复习的任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解决问题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和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否达到预期。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1 知识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复习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学内容,包括简单的加减法、数字排序、量的估算等基础知识。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理、概括和归纳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复习加减法通过练习加减法题目,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2.2 数字的排序让学生通过比较数字大小、排序等活动,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认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3 量的估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量的估算问题,让学生学会用直观的方式估算数量,培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设计各种问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2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流程4.1 复习加减法1.复习进位退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给学生出示一些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自行解答,然后互相讨论和纠正。

3.练习加减法口算题目。

4.2 数字的排序1.给学生几组数字,要求学生按大小顺序排列。

2.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数字排序的规律。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排列得更快、更准确。

4.3 量的估算1.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估算问题,如估算教室里的学生数量等。

2.引导学生思考估算的方法和思路。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估算出正确答案。

五、教学评估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整理和复习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

5.2 练习成绩布置一些练习题给学生,在课后进行批改,根据学生的练习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5.3 反馈评价定期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的反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人教数学六年上册第四单元《比整理与复习1》教学设计

人教数学六年上册第四单元《比整理与复习1》教学设计

4.6《比整理与复习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48—P56。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同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解答。

2.进一步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使学生懂得三者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決实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分求比值与化简比,会计算。

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解笞此类问题。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练习本。

教学流程:一、课前谈话,明确目标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整理复习。

同学们看,这是第四单元的电子教材,一共九页。

转眼间,第四单元《比》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这节整理复习课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梳理这部分知识,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整理与复习吧!二、全面梳理,构建体系1.浏览教材,明确梳理方法。

首先请你快速浏览本单元知识部分,看看这单元的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再结合以前的学习经验,想一想,可以怎样对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这一单元内容较少,教材中没有归纳知识点的小标题。

那么如何快速在头脑中构建中完整的单元知识点框架呢?第一种: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每节课都有独立的课题,这些课题也就是一节课知识学习的关键词,如果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应该随时在课本上已经有了标注,对你的梳理会起到很好的帮助。

希望大家以后可以随时记录,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种:独立分析。

将课本中杂乱的重要知识点一一罗列,再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梳理作用。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知识梳理部分,将这一单元知识框架、知识点和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呈现出来,用不同颜色笔分别记录,选择你喜欢的记录方式,尽量做到条理清晰,不重复、不遗漏。

(出示课件,预留学生独立整理时间约两分钟)2.汇报展示,构建知识框架。

比的整理和复习

比的整理和复习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出示口算题卡
(三)、1、教师提问:同学们最近我们学习的是第四单元,这一单元都有哪些内容?每个内容所涉及到的概念及知识都是什么?
2、畅所欲言,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比的认识》这个单元学习了三个内容:①生活中的比②比的化简③比的应用。
《比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固安县东湾乡毕庄小学王志江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教学课题:《比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1、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地解答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
比的整理和复习
化简比,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

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并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积极主动性。
2、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能够熟练的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学生了解和掌握单元复习的方法,能够主动复习。
(2)、能够熟练的化简比以及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材分析:比在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正确化简比,利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出示课件。
3、成长题库:连线、化简求、比值
1)学生解答
2)教师给予小结
4、易错警示灯:
1)出示例题
2)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例题的易错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第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运算规则、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够比较大小,并用序数表示。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对100以内的数有所认识,但部分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运用不够熟练,对比较大小和序数的理解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能够比较大小,并用序数表示。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的表示。

2.教学难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的灵活运用,比较大小和序数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交流中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图片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老师出示一张小卡片,上面有一个数字,学生需要说出一个数字,使得这两个数字相加的结果是一个特定的数。

例如,老师出示数字3,学生需要说出数字4,使得3+4=7。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PPT呈现100以内的数,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并能够比较大小。

例如,呈现数字23和35,让学生判断哪个数字更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加减法运算和比较大小练习。

例如,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小卡片,上面有不同的数字,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加减法运算,并比较结果的大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背景
1.1 教学对象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一年级下册学生,主要针对整理和复习这一数学内容的教学。

1.2 教学目的
通过本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
能力。

二、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2.1 整理知识点
在开始复习之前,首先对整个学期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这包括基本数学运算、
几何图形的认识、简单的逻辑推理等。

2.2 复习方法
1.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应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
证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时间复习。

2.多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
题能力。

3.整理笔记:及时整理学习笔记,做好错题集,加强易错知识的复习。

三、教学活动设计
3.1 游戏复习
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比如数学填字游戏、数学接龙等。

3.2 对话练习
通过小组对话练习,让学生表达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3 制作复习卡片
学生可以制作一些数学复习卡片,将重点知识点写在卡片上,随时翻阅复习。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4.1 评价标准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的整理和复习能力。

4.2 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整理和复习这一环节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比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学生巩固对比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动手计算等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体会数学离不开生活的思想理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整体把握比的知识,学生巩固对比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比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数学题卡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从美学角度讲,人的上身长与下身长之比为5:8时,称之为黄金比。

有一位张阿姨她上身长约50cm,下身长约74cm,他要穿()厘米高的高跟鞋才能达到黄金比的美感效果。

(板书:比的整理与复习)(二)知识回顾1、小组讨论:你学过那些有关比的知识?组长记录组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反馈交流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复习。

(三)巩固练习1、拿出你手中的题卡,做一做,并思考你是运用有关于比的那些知识解决的?(学生反馈)2、求比值练习3、化简比练习再次区别求比值与化简比的不同。

4、比在生活中的应用(1)一(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引出归一法,和分数法)(2)可以用3份纯果汁和7份水来冲兑果汁饮料。

小明要冲兑一瓶1600毫升的这种果汁饮料,需要纯果汁和水各是多少毫升?(3)学校把180本书分给四、五、六年级,分给六年级120本,剩下的按2 : 3分给四、五年级,四、五年级各分得多少本?(4)用一根长7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与宽的比是10 3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四)拓展提升爸爸和王叔叔合作出资做生意,爸爸出资9000元,王叔叔出资3000元,一年后共盈利4000元,爸爸和王叔叔各分得多少钱?(五)你知道吗?1、标准篮球场的长和宽的比是28:1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长和宽的比是3:23、人的脚长和身高的比约是1:7,人的两手臂伸长的距离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1(六)课后作业请在你的本上制作一个有关比的知识结构图,然后将自己不懂得地方标出来。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 ,分析数量关系 ,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 ,注明单位名称。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并解答。
〔4〕检验。〔5〕写答句。
4.上面的第〔1〕、〔2〕题还有其他解法式吗?生答师板书。
〔1〕90×20÷15 〔2〕90÷20×15 90× 90÷



全班练习 ,指名个别板演 ,后集体订正。
题〔1〕因为每天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
所以每天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解:设实际每天安装X米。
15X=90×20
X=120答: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题〔2〕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每天工作量〔一定〕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能正确进行判断。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一、比、比例的意义
1.什么是比?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指名口答 ,出示表格填空。
1.说一说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通过回忆与交流 ,学生概括出解决答步骤。如:
〔1〕找出相关联的两种量。
〔2〕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量关系表示数量关系。
〔4〕解设 ,并解比例
〔5〕检验。
2.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4题。
三、稳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第4、5题。

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回顾和巩固三年级下册数学的基础知识;2.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数的认识1.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2.十以内数的加减法;3.解决有关数量的实际问题。

2.2 算式的认识1.算式的定义、符号、规律和计算法则;2.单位换算和应用;3.重点讲解加减法和乘法。

2.3 分数的认识1.分数的定义、表示和比较;2.所有单位分数的认识和掌握;3.分数的运算。

2.4 图形的认识1.图形的分类和命名;2.重点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3.重点讲解对称和相等的概念。

三、教学计划3.1 周计划时间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第1周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讲解 + 练习第2周算式计算法则和乘法讲解 + 练习 + 巩固第3周分数的定义和表示讲解 + 练习第4周分数的比较和运算讲解 + 练习 + 巩固第5周图形的分类和命名讲解 + 练习第6周正方形和长方形讲解 + 练习 + 巩固第7周图形的对称和相等讲解 + 练习 + 巩固第8周整体复习和测试测试3.2 每周重点内容第一周1.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2.十以内数的加减法;3.解决有关数量的实际问题。

第二周1.算式的定义、符号、规律和计算法则;2.单位换算和应用;3.重点讲解加减法和乘法。

第三周1.分数的定义、表示和比较;2.所有单位分数的认识和掌握;3.分数的运算。

第四周1.分数的比较和运算;2.巩固加减与乘法。

第五周1.图形的分类和命名;2.巩固分数和加减法。

第六周1.正方形和长方形;2.重点讲解单位换算和应用。

第七周1.图形的对称和相等;2.巩固分数和乘法。

第八周1.整体复习和测试;2.温故知新,巩固基础。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运用教学课件、板书、实物或图片等教具,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定义、公式、原理等内容。

2.练习法:针对每个知识点,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四《比_》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四《比_》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四《比_》整理和复习一. 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比的意义、比的性质、比的计算、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与除法的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比的计算和求比值,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以及比的计算和求比值的方法,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比的计算和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比的计算和求比值。

2.教学难点:比的计算和求比值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提高比的计算和求比值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教学工具:计算器、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通过PPT展示比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比的计算和求比值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小学王鹏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整理与复习》内容解析本课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是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和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和倍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实例研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研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黑板写出3:2,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关于比你还知道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比的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让学生大胆的说,当学生说的不完整时,其他学生做一补充,老师在黑板画出知识框架。

知识点1:比的意义1.下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

B、A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B、A两个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B、A两个正方形面积的比是();知识点2:化简比和求比值2.化简比并求比值。

8 :10 0.25 :0.4 56:233米:2分米知识点3:比的应用3.为了给同学们创造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总务处老师会定时给教室地面消毒。

如果现在需要4020ml的稀释液,需要消毒液和水各多少ml?变式练习4.①如果把万寿菊、五彩苏、一串红按照1:3:5分配,900盆五彩苏需要搭配万寿菊和一串红各多少盆?②当五彩苏比万寿菊多200盆时,三种花一共要多少盆?③要使三种花一样多,按什么配比呢?巩固提升5.一面中国国旗的周长是200厘米,你能算出这面国旗的面积?6.盒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5。

已知三种颜色的球共175个,红球有多少个?三、说说生活中的比学生先说,教师举例混凝土、高铁、青蒿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中,“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是对全册中有关比和比例知识的回顾与总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比的意义、比的性质、求比值、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正反比例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比和比例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比例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比例尺、正反比例的判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实例讲解、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判断正反比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尺的意义、正反比例的判断;2.难点:比例尺的应用、正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和实例;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尺子、地图等,用于讲解比例尺和正反比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家到学校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引入比和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如比的意义、比的性质、求比值、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等。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教案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教案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根据教材内容整理知识点,并进行复习。

3.培养学生整理学习资料、善于总结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复习前几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准备期末考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整理和复习方法的引导。

2.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针对性复习。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2.复习资料、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3.教室黑板、彩色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前几节课内容
让学生回想前几节课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简要复习。

2. 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
1.让学生根据教材、笔记等资料,把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整
理。

2.引导学生找出学习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加强针对性复习。

3. 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总结本学期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反思和改进方案。

六、课堂练习
1.请学生根据整理好的知识点,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测复习效果。

2.老师实时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七、作业布置
1.汇总今天课堂练习相关题目,作为课后复习的重点。

2.鼓励学生多查阅相关资料,养成自主复习的习惯。

八、教学反思
通过整理和复习教案的设计,促使学生培养整理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整理和复习》教案,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复习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
•自然数
•简单数列
•数的大小比较
2. 加减法
•加减法的口诀
•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
3. 乘除法
•认识乘法和除法
•表内乘法
•除法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总结整理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 教学难点
•解决学生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惑
•解决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结合课外练习
2.利用举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
•回顾自然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复习加减法口诀和运算
•复习加减法的口诀,引导学生快速计算结果
•练习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
3. 复习乘法和除法
•复习乘法口诀和相关知识点
•练习表内乘法和简单除法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通过课堂小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

以上是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优秀教学设计的总结,希望能对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一)-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一)-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主要围绕整数与分数的概念与比较展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整数与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相应的术语。

2.掌握整数和分数的比较方法,包括大小、大小关系和分数大小的判断。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有关分数和整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整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
2.整数和分数的比较方法
3.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
1.整数和分数的比较方法
2.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
1.分数大小的判断
2.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和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笔记工具
六、教学过程
1. 整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
教师先通过图片和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整数和分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并巩固所学已有的知识。

2. 整数和分数的比较方法
1.教师通过实例演示交流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整数和分数的比较方法。

2.学生针对课堂上教师所举的实例,进入实际研究和讨论,自行理解和掌握整数和分数的比较方法。

3.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4.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学生的应用与扩展。

3.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通过实例等方式,辅以课内与课外的应用材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整数和分数的应用环境和应用情境。

七、总结
通过对整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比较方法和实际运用的教学过程,学生们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提高了自主解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四《比_》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四《比_》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四《比_》整理和复习一. 教材分析《比_》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进行化简和求比的方法。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比的概念理解不深,对求比值、化简比和求比的方法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和应用。

2.学会求比值,能运用比值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化简比,能将任意比化简为互质数比。

4.学会求比,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求比值的方法和应用。

3.化简比的方法和应用。

4.求比的方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化简比和求比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如“小明跑50米用时30秒,小华跑60米用时40秒,他们谁跑得快?”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用PPT课件展示比的定义、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比的意义。

通过示例法,讲解求比值、化简比和求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比的概念求比值、化简比和求比。

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比赛、商品比较等,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及其应用,提醒学生注意化简比时要将比化简为互质数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地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向学生渗透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比的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学生了解和掌握单元复习的方法,能够主动复习。

2、能够熟练的化简比以及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比在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正确化简比,
利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集体交流、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测试{课前5分钟开始}
1 .学生独立作答。

2 •师生集体批阅。

(老师说答案,学生交换批阅)。

3 •根据学生的大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并要求学生算出自己做对的题和测试的口算题之
间的比,并从中发现规律。

(比值越大,答题的正确率就越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从学习中自觉地发现数学问题和数学规律,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只要你留意观察就能找到。

二、回忆、整理知识
1、教师提问:同学们最近我们学习的是第四单元,课题是什么(比的认识)这一单元都有哪些内容每个内容所涉及到的概念及知识都是什么(同桌两人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畅所欲言,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比的认识》这个单元学习了三个内容:
①比的意义。

②比的化简。

③比的应用。

比的意义。

:知道了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
②比的化简:知道了怎样化简比及比的基本性质
③比的应用:利用比的有关知识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有条理的板书在黑板上。

3、提冋:
问1):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
学生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例如:6十4写作6 : 4,读作6比4.
6
6 : 4 = 6-4= 4=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是6 : 4的比值。

学生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问3):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学生1: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号相当于除号。

学生2:比与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比号相当于分数线。

问4)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比值不变。

学生2:给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问5):比的基本性质为什么要“ 0”除外
学生1:因为除数和分母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问6):足球比赛中用的2 : 0与我们学的比一样吗(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

)
学生1:不一样
学生2:足球赛中记录的“ 2: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的进球数,不需表示两队
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这与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

问7)如何化简比举例说明。

42 : 24=( 42- 6):( 24- 6)= 7 : 4
42 7
42 : 24= 24 = 4 = 7 : 4
:=(X 10):(X 10)= 5 : 8
0.5 5
:=0.8 = 8 = 5 : 8
问8)通过化简比,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最简整数比
学生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学生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一对互质数。

学生3: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 1.
学生4: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一对互质数,
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

问9):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学生1: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结果不一样
学生2:化简比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求比值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小数、分
数或整数。

【设计意图】通过比的相关知识地整理,让学生对“比”有了系统地理解。

能熟练地进行“比” “除法”
和“分数”地互化,也为变式练习做好了铺垫。

(三)、解决问题,
1 (1 )一种糖水,糖和水的质量比是1: 10。

现有330克水,需要加多少克的糖
(学生独立解决,个别交流)
(2)一种糖水,糖和水的质量比是1: 10。

现有330克糖,需要加多少克的水
(学生独立解决,个别交流)
3)一种糖水,糖和水的质量比是1: 10。

现有330克糖水,糖和水各多少克
①学生独立完成解答,请两名不同做法的同学板演。

②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做法,明确两种思路,即“把比看作份数来想和把比看作分数来想” 完成板书。

② 指出:一般提倡大家用后一种思路去做,因为这对后续的学习很有帮助,也可以将比的知识与分数的知识
更好的结合起来。

(4 )比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2(1)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1: 2,这两个锐角分别多少度
(2)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 3。

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以上两道题:需要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讨论知道:(1)两个锐角的和是90 °,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1: 2,就能求出两个锐角的度数;(2)长和宽的和是48十2 = 24 (厘米),根据长和宽的比是5: 3,能求出长和宽,就求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2 1
(3)一次考试中“优秀”的占全班总人数的5, “良好”的占总人数的3,其余都是“及
格”等级。

优秀、良好、及格的人数比是多少若全班有45名同学,优秀、良好、及格的各
有多少人
讨论知道:做本题的关键是找优秀、良好、及格的人数比,必须先统一“单位1” ,由
2 1 2 _6
“优秀”的占全班总人数的5 , “良好”的占总人数的3 ,可知,优秀:全班总人数=5 =15 ,
1 5_6 § 电
良好:全班总人数=3 = 15 , 1- 15 —15 = 15所以,优秀:良好:及格=6: 5: 4,这样便可求出优秀、良好、及格的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巩固“按比例分配”的解法,优化思路。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比的认识的整理和复习
广比
r比:的意义
丿比值:
比的基本性质: 1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r比的化简
化简比的方法:
比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如何评价今天的学习、教学反思:《比的认识》这一个单元是继倍数关系后的又一种重要的新知。

本节课我主要利用身边的资源(班级中男女生的实际人数),启发引导,说一说人数之比。

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回
顾本单元的知识,并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学生课堂合作能力较差,但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是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积极主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