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工程塑料表面无铬微蚀的研究
[21]准分子激光刻蚀聚碳酸酯材料研究
第31卷第2期光电工程Vol.31, No.2 2004年2月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Feb, 2004文章编号:1003-501X(2004)02-0004-04 准分子激光刻蚀聚碳酸酯材料研究 赵泽宇,侯德胜,董小春,杜春雷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209) 摘要:准分子激光刻蚀聚合物一般认为是由于聚合物材料吸收光子能量而升温,同时分子链上的化学键也会因吸收光子能量而断裂。
本文在讨论分析了准分子激光烧蚀聚合物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能量密度情况下得到的不同烧蚀深度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聚碳酸酯(PC)材料对波长248nm激光的吸收系数为4.17×104cm-1,能量阈值为49.8 mJ/cm2。
关键词:准分子光刻;聚碳酸酯;激光烧蚀 中图分类号: TN305.7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Etching Properties of Polycarbonate by KrF Excimer LaserZHAO Ze-yu, HOU De-sheng, DONG Xiao-chun, DU Chun-le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ptical Technologies for Microfabrication, Institute of Opticsand 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209, China) Abstract: Etching polymer with excimer laser is carried out by temperature rising when polymer absorbs photon energy. At the same time the chemical bonds on molecular chains will be broken by absorbing photon energy.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excimer laser etching polymer mechanism, through analyzing and calculat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different etching depths obtained under the different energy densities, we have obtained that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polycarbonate for 248nm laser is 4.17×104cm-1 and energy threshold is 49.8mJ/cm2.Key words: Excimer lithography; Polycarbonate; Laser ablation引言准分子激光的脉宽一般为10~100ns,其输出峰值功率可达千兆瓦以上[1]。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聚碳酸酯(PC)板共挤用防紫外剂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聚碳酸酯(PC)板共挤用
防紫外剂技术
项目简介
聚碳酸酯(PC)树脂是一种无色透明热塑性聚合体,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很高的抗冲击强度、优良的热稳定性、耐蠕变性和尺寸稳定性好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阻燃性,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容易加工成型等,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材、医疗保健等领域。
由于PC具有良好的透光作用,可用作建筑行业的透光板材料、交通工具的车窗玻璃、阳光板、高层建筑幕墙、候车室及机场体育馆透明顶棚等。
阳光板等PC板耐紫外光性能是PC板使用寿命的关键。
为了达到既防护紫外线又透光透明的目的,可采取紫外线吸收剂加以解决。
常用的紫外吸收剂主要有二苯甲酮类和苯并三唑类等。
方法是将紫外线吸收剂混合在树脂中制成透明包装材料,或者将掺有紫外线吸收剂的粘合剂(涂料)涂覆在塑料薄膜上,由此制得既有透明性又能防止紫外线照射的薄膜。
PC板具有骨架结构,若在PC材料中全部添加紫外吸收剂,成本高,不经济,还会影响到透光性。
若采用共挤的方式在PC板表面形成50um左右厚度的防护层,不仅可以起到吸收紫外线而保护PC板的目的,而且对透光的影响很小。
本技术复配一种性能稳定的紫外光稳定剂,用于PC板共挤,在PC板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与常用的抗紫外剂相比,可大大延长PC 板的使用寿命和耐气候性。
所属领域:化工、材料
项目成熟度:小试
应用前景
可用于PC板材共挤,可大大延长PC板的使用寿命和耐气候性。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应用开发。
聚碳酸酯无卤阻燃剂研究进展
综述专论邹业成*申长念摘要:综述了当前国内外聚碳酸酯(PC)及其合金的无卤阻燃体系)的研究开发进展,包括有机硅、芳香族磺酸盐、无卤磷酸酯、膨胀型阻燃剂等几大体系,介绍了其相应的阻燃机理。
关键词:聚碳酸酯无卤阻燃剂中图分类号:TQ314.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T1672-8114(2013)03-015-04(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聚碳酸酯(PC)是一种非晶型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综合均衡的机械、电气及耐热性能:(1)以优异的抗冲击强度和耐蠕变性著称;(2)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可见光透过率在90%以上;(3)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较高的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4)PC 本身具有一定的阻燃性,根据接枝情况的不同,PC 的极限氧指数为21%~24%,UL-94达到V-2级,优于普通塑料,并且能够自熄,属于自熄型工程塑料。
由于PC 具有上述优异的综合性能,因此,PC 本身及其与其他高聚物的共混体(或合金)广泛用于电子、电气、机械、汽车、航天航空、建筑、办公及家庭用品等诸多领域。
虽然PC 具有一定的阻燃性,但是仍难以满足某些应用领域,如电视机、汽车部件、建筑材料等对PC 阻燃性能的要求,因此对PC 阻燃改性势在必行。
目前用于聚碳酸酯中的阻燃体系主要有卤系阻燃剂卤系、磷酸酯系、磺酸盐系、磷-氮系、硼系、有机硅及含溴聚碳酸酯齐聚物等。
由于卤系阻燃剂需要与聚碳酸酯无卤阻燃剂研究进展锑类化合物复配使用而使PC 变得完全不透明,而且卤系阻燃剂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甚至有些卤系阻燃剂燃烧时还会产生致癌物质Dioxin (二噁英)而逐渐被无卤环保型阻燃剂所取代。
PC 的无卤阻燃剂有以下几大类:磷系阻燃剂、芳香磺酸盐系阻燃剂、有机硅系阻燃剂、硼系阻燃剂、无机类阻燃剂、纳米阻燃剂等。
下面介绍其中的几类PC 用无卤阻燃剂的特点,阻燃机理及各自的优缺点。
1阻燃剂的阻燃机理[1]一般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可分为:(1)气相阻燃:阻燃剂受热会分解释放出自由基,抑制在燃烧反应中起链增长作用的自由基;(2)凝聚相阻燃:在固相中中止聚合物的热分解和阻止聚合物释放出可燃性气体;(3)中断热交换:将聚合物产生的热量带走而不反馈到聚合物上,使聚合物不再持续分解。
聚碳酸酯用无卤阻燃剂研究进展
能降低热量的释放量,很少单独用于 2005,33(3):13
19 李 晓 俊, 等. 工 程 塑 料 应 用,
阻燃,常与其它阻燃剂并用。一般硼
8 欧 育 湘. 塑 料 科 技,2003,31 2005,33(2):18
系阻燃剂的效率很低,很少应用于 PC。 (1):1
20 Akio N.et a1.J Appl Polym
16 Akio N.et a1.J Appl Polym
阻燃效率最高的一种,但其价格昂贵,
5 Innes J.et a1.Hast Addit Sci,2004,94(5):2 139
未被广泛应用;硅系阻燃剂良好的综 Compou,2006,8(1):26
17 Huang X B,et a1.Polym Deg
磷系阻燃剂容易腐蚀模具,降低 PC 的
3 钱知勉.广东塑料,2005(8):37
15 欧育湘.科技进展,2000,28
加 工 性 能, 一 般 用 于 PC 合 金, 很 少
4 Sergei V L.et a1.Polym Int, (2,3):27
单独用于 PC;芳香磺酸盐系阻燃剂是 2005,54(1):981
一 般, 通 过 向 聚 合 物 中 添 加 热稳定性好等特点,目前已经得到广
阻 燃 剂 或 在 聚 合 物 合 成 过 程 中 引 入 泛应用,美国磷系阻燃剂的消费量已
溴、磷、硅等元素可达到阻燃改性的 经超过溴系阻燃剂。近 10 年磷系阻燃
目的。目前 PC 用阻燃剂有四溴双酚 剂也已成为国内阻燃剂研究与开发的
《塑胶工业》
行
业
动
态
表面,阻止氧气和热量向材料内部传 递,提高了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
无卤阻燃防火聚碳酸酯及其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
辍
№
-
合 材 料 冲 击 强 度 ,缩 短 续 燃 时 间 。在 R 阻燃 P / BS DP CA 中加 入某些高分 散的无机物( i 如TN,TO 等) i 2 或铝片、陶土,可降 低 材料 的续 燃 时 间 。 J 赵 毅等 合成 了一种 新型无 卤固态 耐高温磷酸酯阻燃剂 44 二 羟 基 联 苯 双( ,’ 一 二苯 基 磷 酸 酯 ) B D ) ( B P ,研 究 了该 阻燃 D 剂对 P C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热分解行为及灼烧残炭 的影响。 结 果 表 明 : 阻 燃 剂 用 量 为 4 %即 可 使 P 达 U 9 V0 级 C L4 - (.1m) 32T ,氧指数( ) i 0I 接近 3 O%,改善了磷酸酯类阻燃剂绝大 多数 在 常 温 下呈 液 态 而 导 致 的加 料 不 便 , 降低 P 的水 解 稳 且 C 定性的缺点。D B P可同时改善 P B D C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 弯 曲强度及弯 曲模量等力学性能 。 H 等” 采用熔融共混法合成了用于聚碳酸 酯的聚有机 硅 e 叫 倍半氧烷( P S ) T O S和BD 的协效阻燃剂 ,发现T OS 和B P P P S D 的 协 效 阻燃 提 高 了聚 碳 酸 酯 的热 稳 定 性和 阻燃 性 ,当添 加2w % t 的T OS 和3w%的B P P S t D 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材料 的热释放速 率 峰值 。K ii r t H等… 究 了B P sn 研 D 与软 水 铝石 ( I H 在 AOO ) P / B 中的 阻燃 机制 。如其他 层状结构 的纳米复合 材料 , CA S 5wt 米分 散 的 软 水铝 石 ( | OH 减 少 了 峰热 释 放 率 并通 过 %纳 AO ) 增 强 了P C的水 解 影 响P C的热 分解 。
聚碳酸酯的材料失效模型
聚碳酸酯的材料失效模型聚碳酸酯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塑料,通常用于制造耐用的零部件和产品。
它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冲击性和透明度,因此在许多行业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就像所有材料一样,聚碳酸酯也会随着时间和使用条件而逐渐失效。
这种失效通常可以通过多种因素来解释,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讨论聚碳酸酯材料的失效模型。
首先,聚碳酸酯材料的失效模型可以从化学降解的角度来分析。
聚碳酸酯在受热、紫外线照射或接触特定化学物质时会发生降解,这可能导致材料变脆、变色或失去透明度。
因此,了解聚碳酸酯与不同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人员通常会使用加速老化测试来模拟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以了解其寿命和失效模式。
其次,从力学性能的角度来看,聚碳酸酯材料的失效模型通常涉及到疲劳和应力裂纹的问题。
在长期受力作用下,聚碳酸酯可能会出现疲劳裂纹,并最终导致断裂。
因此,对于需要长期承受载荷的聚碳酸酯制品,需要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和强度分析,以确定其在特定载荷下的使用寿命。
此外,温度也是影响聚碳酸酯失效的重要因素。
高温会加速聚碳酸酯的老化和降解过程,降低其力学性能和耐用性。
因此,研究聚碳酸酯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变化,以及寻找适当的温度下的使用限制,对于预测其失效模型至关重要。
最后,需要考虑到制造工艺对聚碳酸酯材料性能和失效的影响。
不同的制造工艺可能会导致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差异,从而影响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因此,需要对不同制造工艺下的聚碳酸酯制品进行性能测试和失效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制造工艺参数。
综上所述,聚碳酸酯材料的失效模型涉及到化学降解、力学疲劳、温度影响以及制造工艺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系统性的实验和模拟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聚碳酸酯材料的失效机制,从而指导其在工程应用中的设计和使用。
聚碳酸酯共混物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聚碳酸酯共混物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聚碳酸酯共混物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一、研究背景聚碳酸酯(PC)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航空等领域。
然而,PC的耐磨性、耐蚀性和耐热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需要,人们通过复合、改性等方式来改善PC的性能。
近年来,PC与其他材料的混合以及与纳米材料的复合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加入其他材料或改性剂,可以改善PC的摩擦学性能,使其适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因此,本研究将以聚碳酸酯共混物及其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摩擦学性能。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聚碳酸酯共混物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确定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具体目的包括:1. 了解PC共混物和复合材料的组成及制备方法,分析各组分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2. 测定PC共混物和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磨损率等摩擦学性能指标;3. 分析影响PC共混物和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因素,并提出提高其性能的途径;4. 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推广并应用于相关领域。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研究具有一定新颖性和实用性,掌握聚碳酸酯共混物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际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PC共混物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组成分析;2. 摩擦实验的设计和搭建,包括摩擦系数的测定、磨损率的测定等;3. 分析影响PC共混物和纳米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因素,如摩擦速度、温度、压力等;4. 基于实验结果,总结各因素对PC共混物和纳米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提高其性能的途径。
(二)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梳理前人对PC共混物和纳米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研究成果,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为实验设计和结果解释提供理论基础;2. 实验测试:利用摩擦试验机进行PC共混物和纳米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及磨损率测试,并分析影响摩擦学性能的因素;3.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分析各因素对PC共混物和纳米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4. 结果总结: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探究提高PC共混物和纳米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途径。
PC薄膜表面多功能硬质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PC薄膜表面多功能硬质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功能化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在这些材料中,硬质涂层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具有耐磨、防腐、防折、防刮等特点,是众多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然而,随着人们对于涂层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硬质涂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高耐磨、高透明、高分子间结合力、高热稳定性等诸多特性的要求。
因此,对于涂层性能的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成为了当前趋势。
近年来,随着薄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尝试将其与硬质涂层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材料——薄膜涂层。
这种材料不仅具有传统硬质涂层的各项优良性能,还拥有着更为出色的耐磨、透明、导电、抗划伤等特性。
而且通过调整薄膜结构,可以更好地改善其性能,扩展其应用范围。
因此,如何制备出高质量的薄膜涂层,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和挑战。
本文将以PC(聚碳酸酯)作为基材,采用多种不同结构和组成的材料作为涂层,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出多功能薄膜涂层,并通过表征其化学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磨性能等性能指标,探究其优化制备条件和性能提升。
二、研究内容1. 选择不同组成的涂层材料,包括金属氮化物、氧化物、氢化物、硅基材料等,制备出相应的硬质涂层。
2. 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沉积温度、离子束能量、反应气体等)制备出具有不同结构的薄膜涂层,并探究其对性能的影响。
3.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样品进行表征,了解其表面形态、化学成分、结构等,并探究其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4. 利用万能试验机、热重分析仪等测试样品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等指标,探究薄膜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5. 采用划伤实验、摩擦磨损实验等测试样品的耐磨性能,探究不同涂层材料、薄膜结构等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三、研究意义1. 通过研究优化制备条件和结构设计,可以制备出性能更优的薄膜涂层,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好的材料选择;2. 为涂层的表征和性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方法,丰富了涂层技术的研究内容;3. 为未来类似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无卤协效阻燃PC及其共混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卤协效阻燃PC及其共混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大众对安全、环保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环保型无卤协效阻燃材料正在被广泛关注。
PC(聚碳酸酯)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塑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
应用。
然而,传统的PC材料使用的阻燃剂存在着毒性大、烟雾量大、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不利因素。
因此,寻求一种无卤协效阻燃PC材料及其共混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本研究将选取几种可能的无卤协效阻燃剂,通过掺入不同浓度的阻燃剂来制备一系列无卤协效阻燃PC材料和共混物,并对其物理性质、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阻燃性能进行测试研究。
具体实验可能的步骤如下:
1、选取无卤协效阻燃剂掺入PC材料中,制备一系列样品;
2、通过热重分析,研究样品的热性质;
3、通过TGA-DTA实验,对样品的热稳定性进行测试;
4、通过火焰试验,测试样品的阻燃性能;
5、研究样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质,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
密度等。
三、实验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针对不同掺入浓度的无卤协效阻燃剂,制备出一系列的无卤协效阻燃PC材料和共混物。
研究结果将详细描述这些样品的性质和性能,并较好地结合掺入浓度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以确定最优的阻燃剂用量并形成一定的优化方案。
无卤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卤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子产品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电子设备中,材料的阻燃性、抗静电性等特性成为了重要的考虑因素。
其中,聚碳酸酯材料因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优异的可加工性以及广泛的应用领域,已成为重要的工程塑料之一。
然而,传统的聚碳酸酯材料存在易燃、静电积聚等问题,不适用于一些特殊领域的应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聚碳酸酯材料的改性研究逐渐增多。
研究表明,添加阻燃剂、导电剂等改性剂能够提高聚碳酸酯材料的阻燃性、抗静电性。
而无卤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因其无卤素、低毒、环保、阻燃效果好、且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具有无卤阻燃和抗静电性能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通过控制不同添加剂的种类、质量分数以及制备工艺等因素,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热稳定性、机械性能、阻燃性能、抗静电性能等性能,并探究其中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以聚碳酸酯为基础材料,通过添加阻燃剂、抗静电剂等改性剂制备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拉伸测试、燃烧性能测试、表面电阻测试等方法进行性能测试,以研究添加剂的种类、含量、制备工艺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四、预期研究结果与意义预计本研究将获得一种性能优良的无卤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热稳定性、机械性能、阻燃性能、抗静电性能等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本研究,将为材料的应用提供更多选择,促进材料的改性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推动电子产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KMnO_(4)-H_(2)SO_(4)-H_(2)O体系对聚碳酸酯的表面微蚀
KMnO_(4)-H_(2)SO_(4)-H_(2)O体系对聚碳酸酯的表面微蚀刘利利;张彩芳;赵文霞;宋晅;程熠;朱皓【期刊名称】《腐蚀与防护》【年(卷),期】2024(45)5【摘要】为了提高聚碳酸酯(PC)与镀层间的黏结强度,采用KMnO_(4)-H_(2)SO_(4)-H_(2)O体系对PC进行表面微蚀处理,然后在其表面制备了铜镀层。
通过扫描电镜、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体系中硫酸体积分数和微蚀时间对PC表面形貌、亲水性,PC与铜镀层间黏结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KMnO_(4)-H_(2)SO_(4)-H_(2)O体系对PC基体进行合适的表面微蚀处理后,PC基体表面呈现出优异的表面粗糙度和亲水性,并且铜镀层与基体结合牢固;在微蚀温度为70℃、KMnO_(4)质量浓度为6 g/L、硫酸体积分数为71.0%条件下,微蚀25 min后,PC基体表面形成了大量致密均匀的微孔,表面粗糙度增大,为化学镀铜过程中铜的沉积提供了良好的定位点,并且PC基体表面接触角由83.5°降低到53.7°,亲水性大幅度增强,黏结强度达到最大值,为4.1 N/cm。
【总页数】5页(P44-48)【作者】刘利利;张彩芳;赵文霞;宋晅;程熠;朱皓【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53【相关文献】1.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以“探究KMnO_(4)、H_(2)O_(2)、H_(2)SO_(4)三者反应的实质”为例2.三元体系LiCl-Li_(2)SO_(4)-H_(2)O和Li_(2)SO_(4)-Na_(2)SO_(4)-H_(2)O 333.15 K相平衡研究3.铁对H_(2)SO_(4)-BeFeY_(2)O_(3)·2SiO_(2)-H_(2)O体系沉淀热力学的影响4.H_(3)AsO_(4)-FeSO_(4)-K_(2)SO_(4)-H_(2)O体系水热法臭葱石矿化固砷5.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冷轧钢在H_(2)SO_(4)中的缓蚀作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Leabharlann 词 :聚碳 酸 酯 ; 表 面微 蚀 ; 硫酸 ; 磷 酸 ;二氧化 锰 ; 粘 结 强度
文 献标 识码 : A
中图分 类号 : T Q 1 5 3 . 3
Chr o mi u m- f r e e Et c h i n g Me t h o d f o r Po l y c a r b o n a t e
i s t r y a n d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h a a n x i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h n 7 1 0 0 6 2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e s u r f a c e o f p o l y c a r b o n a t e( P C) w a s e t c h e d b y c h r o m i u m. f r e e a n d l o w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间及 温 度对 聚碳 酸 酯塑料 表 面微蚀 效 果 的影响 。利 用扫描 电镜 、 表 面粗糙 度 、 接 触 角及粘 结 强度 测 定, 对微 蚀 效 果进 行 评 价 。 结果 表 明 , 当微 蚀 溶 液 中 ( H O) : V ( H , P 0 ) : V ( H S O ) 为1 : l : 3 . 4 ,
2 0 1 3 年8 月
电 镀 与 精 饰
第3 5 卷第 8 期( 总2 4 5 期)
・ 1・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3 8 4 9 . 2 0 1 3 . 0 8 . 0 0 1
聚 碳 酸 酯 工 程 塑 料 表 面 无 铬 微 蚀 的 研 究
赵 文 霞 ' 王增 林
( 1 . 宁夏 师 范学 院 化 学 与化学 工程 学 院 , 宁 夏 固原 表 面与 胶体 化学 教 育部重 点 实验 室 , 陕西 西安 7 5 6 0 0 0 ; 2 . 陕西师 范大学 化学 化工 学 院 应 用 7 1 0 0 6 2 )
摘要 : 利 用无铬 且 低 环 境 污 染 的 Mn O 2 - H2 S O 4 - H , P O 4 - H: O微蚀 体 系 , 研 究 了微 蚀 液 的组 成 、 微蚀 时
p o l l u t i o n e t c h i n g s y s t e m, wh i c h c o mpo s e d b y Mn O2, H2 S O4, H3 PO4 a nd H2 O c o mp o n e n t s , a n d t h e e f f e c t o f e t c h i n g s y s t e m, s c o mp o s i t i o n, e t c h i n g t i me, a n d e t c h i n g t e mp e r a t u r e u po n t h e s u fa r c e mo r p ho l o g y wa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e e t c h e d s u Y f a c e mo r p h o l o y g o f P C wa s e v a l u a t e d b y s c a n ni n g e l e c t r o n mi c r o s c o p y s ur fa c e
En g i " n e e r i "g n g Pl a s t i c s
ZHAO We n — x i a , - .W ANG Ze n g — l i n 。
( 1 . S c h o o l o f C h e m i s t r y a n d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i r n g , N i n g x i a T e a c h e r s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y u a n 7 5 6 0 0 0, C h i n a ;
2. Ke y La b o r a t o y r o f Ap p l i e d S u fa r c e a n d Co l l o i d Ch e mi s t y r o f t h e Mi n i s t r y o f Ed u c a t i o n, S c h o o l o f Ch e m.
,
r o u g hn e s s, s u fa r c e c o n t a c t a n g l e a n d a dh e s i o n s t r e n g t h t e s t i n g . T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a t a f t e r e t c h e d i n
8 0 g / L Mn O , 0为 6 0 ℃, 微蚀 t 为1 0 mi n时 , 可 以获 得 较好 的表 面形 貌 , 聚碳 酸 酯基 板表 面 与水 的
接触角由9 5 . 2 。 降低 为 4 4 . 7 。 , 基 板表 面 由 明显 的憎 水 性 变为 亲水 性 , 其 粘结 强度 达3 , 1 0 . 8 8 k N /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