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补益剂.课件.ppt
合集下载
方剂学7补益剂
2019/11/3
方剂学课件
24
六味地黄汤如何体现三补三泻?
本方证以肾阴不足为主,虚火上炎为
次,故立滋阴补肾之法,以治其本。方
用“三补”滋肾阴,养肝血,益脾阴。
然全用滋补,有守无走,滞碍药力之吸
收,故加泽泻以佐熟地而泻肾浊;取丹
皮以佐山萸而泻肝火;选茯苓以佐山药
而渗脾湿。如此则三补三泻,补中有泻,
不 足
肾失固摄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 痰饮水肿 小便反多 尿频夜多尿
温 补 肾 阳
干地黄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牡丹皮 茯苓
补肾填精 以化肾气
协调三阳 以泻助补
求 阳 补 中 有 泻
脉弱尺沉细
鼓动无权 舌淡而胖嫩
2019/11/3
方剂学课件
27
肾气丸组方特点
肾气丸是补阳之方,而以大量滋阴药辅以 少量温阳药组方这是因为:若单补阳而不 顾阴,则阳无以附,无从发挥温升之能;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火不可亢,亦不 可衰” ,本方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 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以鼓午肾气, 取“少火生气”之义。如此相配,滋而不 腻,温而不热不燥,阴中求阳,使阳得阴 助,则生化无穷,诸症自除。
2019/11/3
方剂学课件
19
肌热面赤
劳
阳气浮越 脉洪大而虚 血 重按无力 虚
则
气
阴不 维阳
耗
化源 不足
阴血亏少
心烦不安 烦渴欲饮
发 热 证
黄芪
大补脾肺之气 固肌表资化源
阳 生
补 气
阴 长
生 血
当归 养血和营通脉
2019/11/3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
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方剂学课件
《方剂学》补益剂 ppt课件
第七章 补益剂
第一节 补气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人白茯山莲白苡砂陈桔甘
扁
参术苓药肉豆仁仁皮梗草
君
臣
佐 佐使
1.开宣肺气以通利水道。 2.载药上行,培土生金,增强保肺之功。
❖ 运用: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 随证加减:久泻兼里虚腹痛,加干姜、肉桂。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辩惑论》
补中益气汤
主证分析:脾虚气陷证
❖ 脾虚:食少便溏,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 色萎白。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白茯甘 参术苓草 君 臣 佐使
❖ 本方与理中丸的比较。
运 用:
❖ 辨证要点: 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 随证加减: 呕吐加半夏;胸膈痞瞒加枳壳、陈皮;心
悸失眠加酸枣仁;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加 干姜、附子。
附方:1.异功散
❖ 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 ❖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食少便溏,
❖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
补中益气汤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解:
黄人白当陈升柴甘 芪参术归皮麻胡草
君臣
佐
佐使
补中益气汤
❖ 配伍特点: 补气与升阳并举,重在补气。
•运用
证治要点:
面色萎黄,少气懒言,体倦乏力,食少便 溏,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第一节 补气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人白茯山莲白苡砂陈桔甘
扁
参术苓药肉豆仁仁皮梗草
君
臣
佐 佐使
1.开宣肺气以通利水道。 2.载药上行,培土生金,增强保肺之功。
❖ 运用: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 随证加减:久泻兼里虚腹痛,加干姜、肉桂。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辩惑论》
补中益气汤
主证分析:脾虚气陷证
❖ 脾虚:食少便溏,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 色萎白。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白茯甘 参术苓草 君 臣 佐使
❖ 本方与理中丸的比较。
运 用:
❖ 辨证要点: 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 随证加减: 呕吐加半夏;胸膈痞瞒加枳壳、陈皮;心
悸失眠加酸枣仁;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加 干姜、附子。
附方:1.异功散
❖ 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 ❖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食少便溏,
❖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
补中益气汤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解:
黄人白当陈升柴甘 芪参术归皮麻胡草
君臣
佐
佐使
补中益气汤
❖ 配伍特点: 补气与升阳并举,重在补气。
•运用
证治要点:
面色萎黄,少气懒言,体倦乏力,食少便 溏,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方剂学补益剂[].课件
张璐:“四君子乃胃家气分之专药, 胃气虚而用之,功效立见。即血虚用 四物,亦必兼此。故八珍之主治,不 独气血两虚也,即血虚者,亦须兼用。 但补气则偏于四君,补血则偏于四物。 若纯用血药,不得阳生之气,阴无由 以化也。 以化也。
组方结构
补血
活血
本方为补血之剂,为何以补血活血立法?
本方为何常作为妇科调经之用?
37.7℃之间,午后为甚,劳累后亦加重, 恶风汗出,渴喜温饮,全身乏力,时感 头痛,纳眠尚可,二便调,舌质红,舌 苔薄白,脉细无力。
证属气虚发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 20g ,党参 10g ,炒白术 9g ,当归 6g , 陈皮 6g ,升麻 6g ,柴胡 6g ,炙甘草 6g ,白 芍15g,白薇10g。
人 麦 参——益气生津 冬——养阴生津
(君) (臣) (佐)
五味子——固敛气阴
补 敛
气阴(津)
主治 气阴两伤证
兼有耗泄之征者尤宜
临床应用沿革
张元素:“肺中伏火,脉气欲绝”
《赤水玄珠》:“肺气大虚,气促上喘, 汗出而息不续,命在须臾”
肺气大虚,气阴耗泄
李杲:夏月热伤元气,汗泄津伤。
吴鞠通:“暑温因阳气发泄太甚,内虚不司
临证加减
兼气滞腹胀者 兼痰湿咳嗽者
加陈皮
异功散 六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加陈皮、半夏
兼湿阻气滞者 加陈、夏、香、砂 香砂六君子汤
加药 . 莲 . 薏 . 扁 . 砂 . 桔 挟湿泄泻者 中气下陷者 加芪.升.柴.归.陈,去苓
补中益气汤
“参苓白术散” 提要 1、长于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兼可保肺。
2、药性平和,补而不滞,培土生金,脾肺并治。 3、参、苓、术共为君药,桔梗的多重意义。
《方剂学》PPT课件:07-补益剂
中气不足 少气懒言
运化乏力 食少便溏
脾 饮食劳倦 胃 内伤脾胃 气
虚
清阳不升 脱肛,子宫脱垂 中气虚陷 崩漏,久泻久痢
清阳下陷
湿浊下流 郁而化热
气不生血
发热
心血不足 心火偏亢
肢倦乏力 面色萎黄 少气懒言 舌淡脉虚
气虚发热病机示意
脾胃气虚
清阳不升
阴血生化不足 心血不足心火偏亢
气虚发热
清 脾 李东垣:
3、方中配伍茯苓、泽泻及丹皮有何意义?小 便频多或发为消渴者,茯苓、泽泻可是还用?为 什么?
[主治证病机]
参苓白术散
脾胃虚弱 运化乏力
脾失健运 饮食不化,肠鸣泄泻,
水湿内停 舌苔白腻
脾
虚
湿滞气机----胸脘痞闷
湿
盛 气血生化不足 四肢无力,形体消瘦,
形体失于濡养 面色萎黄,脉虚缓
[治法]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9、治气虚不固之小便失禁(如产后、术后、老年尿失禁 等)可加益智仁、桑螵蛸等固脬缩尿。
[临床运用]
里热炽盛之发热,阴虚发热;下焦虚寒,无根之火浮 越之虚热等忌用。
[主治证病机]
生脉散
汗多神疲,体倦乏力
温热、暑热多汗 耗气伤阴
气短懒言,咽干口渴
舌干少苔,脉虚数
久咳伤肺 干咳少痰,短气自汗 耗气伤阴 口干舌燥,脉虚细
暑热已解,身无热,宜生脉散。 暑热耗伤气阴
暑热未解,身热心烦,宜清暑益气汤。
2、本方能益气养阴,生脉救脱,以抢救亡阴气脱之证 (如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等)。
现代剂型─---生脉注射液。
亡阳虚脱─回阳救脱宜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等。 治脱证
亡阴虚脱─益阴救脱宜生脉散。
运化乏力 食少便溏
脾 饮食劳倦 胃 内伤脾胃 气
虚
清阳不升 脱肛,子宫脱垂 中气虚陷 崩漏,久泻久痢
清阳下陷
湿浊下流 郁而化热
气不生血
发热
心血不足 心火偏亢
肢倦乏力 面色萎黄 少气懒言 舌淡脉虚
气虚发热病机示意
脾胃气虚
清阳不升
阴血生化不足 心血不足心火偏亢
气虚发热
清 脾 李东垣:
3、方中配伍茯苓、泽泻及丹皮有何意义?小 便频多或发为消渴者,茯苓、泽泻可是还用?为 什么?
[主治证病机]
参苓白术散
脾胃虚弱 运化乏力
脾失健运 饮食不化,肠鸣泄泻,
水湿内停 舌苔白腻
脾
虚
湿滞气机----胸脘痞闷
湿
盛 气血生化不足 四肢无力,形体消瘦,
形体失于濡养 面色萎黄,脉虚缓
[治法]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9、治气虚不固之小便失禁(如产后、术后、老年尿失禁 等)可加益智仁、桑螵蛸等固脬缩尿。
[临床运用]
里热炽盛之发热,阴虚发热;下焦虚寒,无根之火浮 越之虚热等忌用。
[主治证病机]
生脉散
汗多神疲,体倦乏力
温热、暑热多汗 耗气伤阴
气短懒言,咽干口渴
舌干少苔,脉虚数
久咳伤肺 干咳少痰,短气自汗 耗气伤阴 口干舌燥,脉虚细
暑热已解,身无热,宜生脉散。 暑热耗伤气阴
暑热未解,身热心烦,宜清暑益气汤。
2、本方能益气养阴,生脉救脱,以抢救亡阴气脱之证 (如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等)。
现代剂型─---生脉注射液。
亡阳虚脱─回阳救脱宜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等。 治脱证
亡阴虚脱─益阴救脱宜生脉散。
《方剂学》PPT课件:补益
黄柏、知母 臣 苦寒降火
猪脊髓、蜂蜜 佐使 滋补精髓
功用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主治 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
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左归丸《景岳全书》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炙甘草汤《伤寒论》
主治
脉结代,心动悸。
病机
阴血不足 阳气不足
不能充盈于脉
干山药12g
补肾填精 补肝肾,固精 补脾益肾,养阴
三补
山萸肉
熟地黄
山药
肝
肾
脾
方解
君:熟地黄24g 臣:山萸肉12g
干山药12g 佐:茯 苓 9g
泽 泻 9g 牡丹皮 9g
补肾填精 补肝肾,固精 补脾益肾,养阴
三补
健脾 利湿
补肾
山萸肉 肝
熟地黄
山药
肾
脾
泽 泻 泻肾浊
茯 苓 利水湿
方解
君:熟地黄24g 臣:山萸肉12g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玉屏风散录自《医方类聚》
生脉散《医学启源》 人参蛤蚧散《御药院方》
蛤蚧一对
组成 杏仁五两
贝母二两
人参二两 桑白皮二两 甘草五两
茯苓二两 知母二两
功用
补肺益肾,止咳定喘
肺肾气虚喘息、咳嗽。痰愁色黄,或咳
主治 吐脓血,胸中烦热,身体羸瘦,或遍身
浮肿,脉浮虚。
第二节 补血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补气和中 佐 补气健脾
当归二分(5g) 养血和营,使所补之气有所依附 陈皮二分(5g) 佐 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升麻二分(5g) 佐 升阳举陷
柴胡二分(5g) 使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猪脊髓、蜂蜜 佐使 滋补精髓
功用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主治 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
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左归丸《景岳全书》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炙甘草汤《伤寒论》
主治
脉结代,心动悸。
病机
阴血不足 阳气不足
不能充盈于脉
干山药12g
补肾填精 补肝肾,固精 补脾益肾,养阴
三补
山萸肉
熟地黄
山药
肝
肾
脾
方解
君:熟地黄24g 臣:山萸肉12g
干山药12g 佐:茯 苓 9g
泽 泻 9g 牡丹皮 9g
补肾填精 补肝肾,固精 补脾益肾,养阴
三补
健脾 利湿
补肾
山萸肉 肝
熟地黄
山药
肾
脾
泽 泻 泻肾浊
茯 苓 利水湿
方解
君:熟地黄24g 臣:山萸肉12g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玉屏风散录自《医方类聚》
生脉散《医学启源》 人参蛤蚧散《御药院方》
蛤蚧一对
组成 杏仁五两
贝母二两
人参二两 桑白皮二两 甘草五两
茯苓二两 知母二两
功用
补肺益肾,止咳定喘
肺肾气虚喘息、咳嗽。痰愁色黄,或咳
主治 吐脓血,胸中烦热,身体羸瘦,或遍身
浮肿,脉浮虚。
第二节 补血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补气和中 佐 补气健脾
当归二分(5g) 养血和营,使所补之气有所依附 陈皮二分(5g) 佐 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升麻二分(5g) 佐 升阳举陷
柴胡二分(5g) 使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邓中甲方剂学补益剂(1)
舌淡苔白,脉虚弱
编辑ppt
13
补
补气·四君子汤
益
剂
方解:
君: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益气健脾燥湿
(苦甘温)
佐:茯苓——渗湿健脾
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编辑ppt
14
补
补气·四君子汤
益
剂
组成特点:
理中丸去干姜,加茯苓
证治要点:补气之基础方
面色萎白,食少气短 ,
四肢无力,舌淡苔白,
效3例,好转2例;脾虚肝郁型26例,痊
愈11例,显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
95%
编辑ppt
21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编辑ppt
22
补
补气·补中益气汤
益
剂
组成:
黄芪一钱(18g),炙甘草五分(9g), 人参三分(6g),酒当归二分(3g), 橘皮二分或三分(6g),升麻二分或 三分(6g),柴胡二分或三分(6g), 白术三分(9g)。
编辑ppt
9
四君子汤
(《局方》)
编辑ppt
10
补
补气·四君子汤
益
剂
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各9g,
炙甘草6g
编辑ppt
11
补
补气·四君子汤
益
剂
功效:
益气健脾
(恢复中焦脾胃运化受纳之功)
主治:
脾胃气虚证
编辑ppt
12
补
补气·四君子汤
益
剂
主治证侯分析:
失运、失纳——饮食减少,大便溏薄 脾 胃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语声低微 气 虚 肢体失养——四肢乏力
补
中医方剂学之补益剂PPT
佐:白芍——酸甘质柔,养血敛阴 川芎——辛散温通,活血行气,调经止痛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配伍要点:
● 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 ● 归、芎与地、芍同用则行血而不伤血; ● 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共
奏补血养肝,行血调行之效。是临证补血、调经的常 用基础方。
运用
1、本方药性平和,温面不燥,是治疗脾虚夹湿的代表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3、临证加减: 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 纳差食少者加炒麦芽、神曲、焦山楂 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陈皮
3.现代运用: · 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 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临床运用
1、本方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对于阴虚发热,以 及血崩气脱之证非其所宜。
3、临证加减: ● 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 ● 瘀滞重者白芍易赤芍,再加桃仁、红花 ● 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吴茱萸。
3.现代运用: · 对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等慢性皮肤病、骨 伤科疾病以及过敏性紫殿、神经性头痛等属营血虚滞者 均可应用。
臣:山药、莲子肉—补脾益气,固涩止泻 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
佐: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 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 大枣—补脾养胃
使:甘草—调药和中。
配伍要点:
● 以四君子汤加渗湿健脾之品,虚实并治
● 输布精气养肺,体现“培土生金”之法 ● 配伍桔梗意义: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
与渗利药配伍,降中寓升;二则取其上行入 肺,以其宣利肺气
【主治】 1、脾气虚夹湿泄泻证。 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配伍要点:
● 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 ● 归、芎与地、芍同用则行血而不伤血; ● 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共
奏补血养肝,行血调行之效。是临证补血、调经的常 用基础方。
运用
1、本方药性平和,温面不燥,是治疗脾虚夹湿的代表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3、临证加减: 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 纳差食少者加炒麦芽、神曲、焦山楂 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陈皮
3.现代运用: · 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 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临床运用
1、本方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对于阴虚发热,以 及血崩气脱之证非其所宜。
3、临证加减: ● 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 ● 瘀滞重者白芍易赤芍,再加桃仁、红花 ● 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吴茱萸。
3.现代运用: · 对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等慢性皮肤病、骨 伤科疾病以及过敏性紫殿、神经性头痛等属营血虚滞者 均可应用。
臣:山药、莲子肉—补脾益气,固涩止泻 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
佐: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 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 大枣—补脾养胃
使:甘草—调药和中。
配伍要点:
● 以四君子汤加渗湿健脾之品,虚实并治
● 输布精气养肺,体现“培土生金”之法 ● 配伍桔梗意义: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
与渗利药配伍,降中寓升;二则取其上行入 肺,以其宣利肺气
【主治】 1、脾气虚夹湿泄泻证。 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方剂学-补益剂PPT课件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水谷化生轻清阳气)
(3)气虚发热
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 益 剂
主证分析:
脾不升清:食少便溏,少气懒言, 体倦肢软,面色萎白,头 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 久泻久痢,崩漏 气虚发热(阴火):清阳下陷, 郁遏不达则发热,热不盛,时轻
补气· 补中益气汤
分
1.补气剂
述
补 益 剂
2.补血剂 4.补阴剂 5.补阳剂
3.气血双补剂 6.阴阳并补剂
分述· 补气
补 益 剂
适应证:
气虚(脾、肺)证
临床表现:
肢体倦怠,短气乏力, 动则气促,声低懒言, 面色萎白,食欲不振, 舌淡苔白,脉弱或虚弱
分述· 补气
补 益 剂
配伍用药:
以补气药为主, 配伍行气药;祛湿药; 升阳举陷药;补血药及 敛阴生津药等
补气升阳;甘温除 热
证治要点:
少气懒言,体倦乏力 或脏器下垂, 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 益 剂
随证加减: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
腹痛加白芍;
兼气滞,加木香、枳壳;
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
小便不利,加泽泻、车前子;
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 益 剂
使用注意:
(1)方中黄芪宜重用, 升麻、柴胡用量宜轻; (2)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禁用
生脉散
金元· 张元素《医学启源》
组
成 人参五分(9g) 麦门冬五分(9g)
五味子七粒(6g)
水煎服
功 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
补 益 剂
方解: 一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君:黄芪—— 二补肺实为卫,固表止汗 臣:人参、白术——益气健脾 佐:当归——养血补虚(气虚日久致血 虚) 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佐使:甘草——和中,调药
(3)气虚发热
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 益 剂
主证分析:
脾不升清:食少便溏,少气懒言, 体倦肢软,面色萎白,头 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 久泻久痢,崩漏 气虚发热(阴火):清阳下陷, 郁遏不达则发热,热不盛,时轻
补气· 补中益气汤
分
1.补气剂
述
补 益 剂
2.补血剂 4.补阴剂 5.补阳剂
3.气血双补剂 6.阴阳并补剂
分述· 补气
补 益 剂
适应证:
气虚(脾、肺)证
临床表现:
肢体倦怠,短气乏力, 动则气促,声低懒言, 面色萎白,食欲不振, 舌淡苔白,脉弱或虚弱
分述· 补气
补 益 剂
配伍用药:
以补气药为主, 配伍行气药;祛湿药; 升阳举陷药;补血药及 敛阴生津药等
补气升阳;甘温除 热
证治要点:
少气懒言,体倦乏力 或脏器下垂, 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 益 剂
随证加减: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
腹痛加白芍;
兼气滞,加木香、枳壳;
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
小便不利,加泽泻、车前子;
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 益 剂
使用注意:
(1)方中黄芪宜重用, 升麻、柴胡用量宜轻; (2)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禁用
生脉散
金元· 张元素《医学启源》
组
成 人参五分(9g) 麦门冬五分(9g)
五味子七粒(6g)
水煎服
功 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
补 益 剂
方解: 一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君:黄芪—— 二补肺实为卫,固表止汗 臣:人参、白术——益气健脾 佐:当归——养血补虚(气虚日久致血 虚) 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佐使:甘草——和中,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