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应用题教学的感悟
应用题教学的感悟张永红我在小学应用题教学时感到学生最难的是读懂题意各理请解决思路。
十几年,现在到学校去听课还是这个问题,就以前的教学实践和近来到学校听课谈谈我的感悟。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读题习惯是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读题习惯应是边读边思考(每读一句话,要思考这句话所讲内容是什么?下一句会讲什么,与前面有什么数量关系?)边动笔画画点点。
例如:人教版第九册47页,应用题例1 “一个服装厂,要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每天做75套。
剩下的要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读了:“一个服装厂,要做660套服装,”想:是服装厂做660套服装的事,后边要写的应是怎样做这服装。
在纸上画一条线段,并在上边标上660套。
读到“已经做了5天”,想:开起做了,并且做了5天,每天做多少呢?还剩多少呢?剩下又怎么做呢?在线段图的一部分画上5格,标明5天。
读到:“每天做75套”想:5天做的是75×5=385套,剩下的有660-385=285套,剩下怎么做?在线段图上标明1格是75套,并标明5天做的就是385套,乘下的是285套。
读到:“剩下的要3天做完”想:就是要把剩下285套分成3份,每天做1份。
如果是平均分,就把剩的平均分成3段,每段就是285÷3=95套。
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数学思考自然开阔,解题能力也会自然增强。
什么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自我训练过程。
二、注意行为术语、数学术语、各种运算的含义和具体数学情景分析的训练。
如:计划、实际,已经、剩下、剩余、平均、几倍、多、少、共、几分之几、节约、超额、提前、相遇、追上等。
不怕重复罗嗦,但凡出现都要问一问,长期训练,不要过于追求解题结果,要着重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设计要善“拆”和善“变”。
“拆”是把一复杂的应用题拆成几道简单的应用题,或在复杂应用题教学之前分散在之前的各章节出现,或在教学复杂应用题的时候拆,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复杂应用题的题意和数量关系。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关键阶段。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应用题中常涉及到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抽象、归纳等数学思维方式解决。
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我鼓励学生多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联系实际,注重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学生在学习数学应用题时,往往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状态。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我会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游戏、体育等方面有关的题材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联系实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应用题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采用分步骤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简单的子问题,从而逐步解决整个问题。
我也鼓励学生多使用图表、模型等辅助工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注重提供合适的评价和反馈。
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需要不断地提供评价和反馈,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在教学中,我注重多种形式的评价,如课堂练习、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
我也注重提供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通过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通过合适的评价和反馈,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提高。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供合适的评价和反馈。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体会小学数学应用题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解决应用题也是教师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要让学生对应用题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特点,将应用题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找准融入学生的点。
例如,在讲解长短问题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参与量测活动,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
同时,应用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增加应用题的情境性和问题的创新性。
我常常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来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速度问题时,我会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跑到指定地点,并测量自己的用时,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速度的概念。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题的解决过程需要学生发挥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倡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不拘泥于一种解题方法。
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例如,在讲解比例问题时,我会引导学生用倍数、除法等不同的方式来解题,培养学生多元思维。
其次,我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引入新知识时,我会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面积问题时,我会给学生一个实际的场景,让他们自己研究如何计算面积,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借鉴,共同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讲解价钱问题时,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商品,设计一个商品的购买方案,并计算出总价,然后进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体会(6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体会(6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体会1一、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是要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应用题看起来很难,其实说简单一点就是基础知识的升华。
万变不离其中,应用题的解决方法最后还是要用基础知识去解决。
例如:一件衣服58元,一条裤子42元,买5套共要多少元钱?如果学生掌握了总价=单价数量这个基础知识,那么这样的应用题老师不用教,相信他们也能很快列出算式来。
二、解答应用题的前提是弄清事理。
所谓复合应用题是指两步以上的计算应用题,那就一定有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的问题,这必须根据应用题的事理而定.只有先弄清楚应用题的事理,才能确定相应的解题步骤。
如在解两步的应用题时,在所需要的两个数中,往往把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一个数隐蔽起来,这就需要先把它找出来,才能进行计算。
例如:小明以每分钟走80米的速度去上学,花了30分钟才到学校,下午放学回家时,他只用了20分钟就到家了,问回家时小明每分钟走多少米?这道复合应用题中就隐藏了小明家与学校的距离是多长,我们必须先求出全长,然后利用速度=全长时间的关系,求出小明回家时的速度。
三、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正确地分析一道应用题,是寻找解题方法的关键所在。
分析应用题,目的在于了解应用题中已知数和所求的未知数。
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就要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我在教学时,一般就教学生二个分析方法。
第一由条件入手分析,分析时要考虑题目的问题,否则推理会失去方向;第二由问题入手分析,分析要考虑已知条件,否则提出的问题不能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来求得。
在分析应用题时,往往是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从已知找到可知,从问题找到需知,这样逐步使问题与已知条件建立起联系,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体会2当前,教育战线课程标准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地开展。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央“数学新课标”规定“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心得体会(共8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心得体会(共8篇)第1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可算是各个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各个执教者都有一套突破这一难点的教学方法吧!我认为解答应用题,要从理解“应用”入手,因为所谓应用题,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计数问题,如果能把思维注意到实践应用中去思考,题目的抽象性就降低多了。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两点做法:一、从直观引导中理解题意。
在教有关几何形体的表面积应用题时,学生由于对空间想象思维比较缺乏,对于应用题中给出的有关条件,就较难与有关的几何形体的状况联系起来,造成解答上遇到困难。
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采取从直观理解题意的方式。
例如,教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一知识段之前,布置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或圆柱体的铁罐、纸张等学具,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张能围住长方体或圆柱体侧面的纸张,再计算这张纸的面积。
学生通过动手做,动脑计算,很快就知道:这张围住侧面的纸张面积,使用底面周长×高算得的,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只要题目给出的条件能计算底面周长,又知道高是多少,就可以算出圆柱体的侧面积或表面积是多少了(即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通过这样让学生边做,边讨论的直观引导,学生还得出计算第1页/共4页长方体表面积的另一个结论:长方体的表面积=底面积×高+2×底面。
这一结论虽然没有教科书介绍的结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这样规范,但总算是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后理解发现的,在解题时,学生会自然地运用上,并逐渐把思维向规范公式迁移,把有关求表面积的应用题较易地解答出来。
二、从实践引导理解题意。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使学生更牢固地理解数学基础知识,还可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综合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培养学生树立“数学生活化”的思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进行应用题选材,创设教学情境,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树立“数学生活化”的思想。
例1:某校买来7只篮球和10只足球共付248元。
已知每只篮球与三只足球价钱相等,问每只篮球和足球各多少元?教师可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师:买一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到几只足球呢?生:3只足球。
师:现在学校买了几只篮球呢?生:7只篮球。
师:买7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多少只足球呢?生:7×3=21(只),21只足球。
师:学校买了7只篮球和10只足球的钱,相当于可以买多少只足球呢?生:21+10=31(只),31只足球。
师:学校买了7只篮球和10只足球,一共花了多少钱呢?生:248元。
师:足球多少钱一只呢?生:248÷31=8(元),8元一只。
师:每只篮球与三只足球价钱相等,那篮球多少钱一只呢?生:8×3=24(元),24元一只。
诸如此类的问题将所学知识紧紧结合生活实践,所选内容来自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在一次次的探索过程中,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应用题的表述应回避“纯文字化”的,通过纯文字描述,学生可能无法理解题目的意思,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陷入僵局,难以表述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于表格、情境图和漫画等方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小学常见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最近参加了一场小学应用题教学的听课活动,从中受益匪浅。
在此,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听课心得体会。
首先,我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感。
教师采用了互动的方式引入应用题的内容,如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相互讨论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其次,我观察到教师在应用题的讲解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解答应用题时,会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呢?”或者是“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通过提出这些问题,教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我了解到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在讲解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教师会先带领学生理解问题的意义,然后让学生分析问题中涉及到的各个因素,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确定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师还强调了解题思路的灵活性,鼓励学生通过多种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
最后,我还发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注重鼓励和肯定。
在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会积极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和探索。
即使学生没有得出正确答案,教师也会积极引导学生重新审视问题,找到错误的原因,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在学习中勇于尝试和探索。
通过这场听课,我认识到小学常见应用题的教学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
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2023年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2023年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听完____年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课程后,我对于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期望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未来小学教育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对于教学内容的改变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在这堂课中,老师首先强调了应用题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运算符号的堆砌,而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而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老师采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大胆的拓展思维,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与以往相比,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和自信。
其次,我感受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课程中,老师使用了很多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图形、动画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与此同时,老师还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同侪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互相启发和鼓励,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还帮助他们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最后,我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期望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这堂课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不仅乐于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而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引导,学生们不再只是机械地运用公式和方法,而是能够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老师,我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感到非常骄傲和满意。
综上所述,在这堂课中,我对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期望有了新的认识。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在听课过程中,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参与等方面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收获。
以下是我对数学应用题教学听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清楚地告诉学生本课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效果。
在听课中,教师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示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的逐步推进,教师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设计了一些拓展和延伸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这种设计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在听课中,教师采用了讲解、示范、引导和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了解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如何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示范,教师展示了一道题目的解题过程,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解题方法的运用和步骤的推进。
通过引导,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通过合作,教师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商。
最后,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听课中,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他们热情高涨,踊跃发言。
教师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言,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们融入到小组合作中,各显其能,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数学应用题教学听课,我体会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对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最近我参加了一堂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听课活动,收获颇多。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用白板上的示意图向学生解释问题的背景和条件,让学生明确了解题的目标和要求。
这样的引导对学生的思维导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学生们通过相互讨论和思考,逐渐明确了解题思路和步骤,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及时给予了学生正确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再次,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强调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归纳总结,找出问题的规律,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这种数学思维的培养将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深入提供了有效的基础。
最后,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
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多角度和多种思路。
同时,教师还设置了小组活动,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这种互动和合作的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次听课,我深刻地认识到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应用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能力。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应用题教学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积极借鉴和运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优秀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更加出色的小学数学教师。
2023年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2023年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回顾这次教学听课的经历,我深感收获颇丰。
此次听课讲解的是小学常见应用题,通过这次听课,我对如何教学应用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学生在解答应用题中的常见问题有了更好的把握。
以下是我在此次听课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老师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应用题的教学应具有情境感。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应用题时,要用具体的生活例子引入,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问题,并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通过将应用题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紧密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思考和探索能力。
其次,老师在教学中强调了对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行规范化的训练。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会经常出现混淆概念、缺乏逻辑思维等问题。
因此,老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同时,在教学中,老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进行多种方法的思考和解答。
再次,老师在教学中重视了实际操作的训练。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要多加思考、多进行实际操作,找出解题中的问题和困惑,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老师还提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惑和疑惑,这时家庭的支持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及时了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问题,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帮助孩子理解和解决问题,共同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小学常见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将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按照规范化的解题方法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反思。
同时,我也会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作为小学教学的一名新手教师,我有幸参观了一堂关于小学常见应用题的教学课。
通过这次课堂观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所获得的心得体会:首先,我对这节课的整体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
课堂设计紧凑有序,从问题的提出、知识点的讲解、示范题的演示、运用题的练习和总结等方面完整地展现了一道应用题的解题过程。
整个学习过程既严谨又有趣味,学生在充分理解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逐步掌握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我对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赞叹不已。
教师在整堂课中灵活运用齐整课桌和学生动手操作两个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加专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不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
此外,教师通过教学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解释知识点,使学生更加理解了解题的内涵和方法,并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实际问题中。
教师还在课堂上通过反问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我还注意到了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充分肯定和鼓励。
教师在学生作答时,及时找出学生的亮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同时指出学生解题中的一些错误和不足,并给予建议和指导。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乐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这堂课上,我还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虽然这堂课中有学生之间的合作演示环节,但我觉得教师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其次,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最后,我认为教师在评价学生作答时可以更加客观公正,不仅仅局限于对正确答案的评判,而应注重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给予更全面的评价和指导。
综上所述,这堂关于小学常见应用题的教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2023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2023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非常期待参加2023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听课活动。
在这次听课中,我不仅能够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还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下面是我对这次听课的体会和感悟。
这堂听课的主题是数学应用题教学,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次听课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去了解其他老师是如何教授应用题的,也可以看到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通过观察他们的上课方式、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反应,我能够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学启示。
在听课中,我特别注意了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我发现,这些老师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不仅提供了一般的背景知识,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而且,他们还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案例学习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我也留意到了教师如何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
在这堂听课中,教师们选取了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应用题,比如购物、旅行、食物等。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而且,这些实际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会过于复杂,学生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解决问题。
这种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除了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我还留意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我发现他们在解决应用题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他们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这让我深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也让我更加有信心地继续推行类似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听课,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范文3
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范文3有关应用题的教学心得,结合这些年的教学方法论,下面听听自己的一些体会,请各位专家、同行多多指教。
一、低年级段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初步知道解答要点应用题的基本特征步骤。
小学低段数学应用题主要以图画、图文应用题和简单的加减乘除应用题为主。
在低段的数论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人才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在第一册的教学当中,要加强对小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养成。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对所听到的读出内容能正确地进行复述,不产生歧义。
2、注意题意义的的表述。
在学生初涉应用题时,教职员要注意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用三句话来论述应用题(即两个条件,一个问题)。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未加概括,让学生在初步接触应用题时就感知到应用题的结构,知道应用题必须一元二次方程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否则就不完整,在实际教学还可以举一些不完整的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让学生加以判断,看它是否完整。
3、数量关系的感知要准确。
接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要准确地感知数量关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含义;二是充分理解了题意。
因此,在低年级下图的的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看图、口述图意的能力。
让学生在充分讨论和教师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感知图(题)中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答的正确途径。
4、联系四则运算的词语列式。
一、二年级的应用题都是一些简单的又必须运用运算含义来解答的应用题。
教师教学中要注意数量学生根据对题意的理解和指导关系的感知结合四则运算和含义来正确列式。
例如:有3排花盆,每排5盆,一共有多少盆?这道题既可用加法,又可用乘法,这两种方法都要肯定,但据题而言,应重在乘法方法。
因此在肯定加、减法都对之后,还要提出用行列式更简便,以后遇到这种关系呢就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低段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一定要很强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实践,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在讨论、交流中会答疑去感知应用题的结构和一般的解答步骤。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多年教学以来,我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上的教学效果总是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感觉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当。
通过不断地听优秀教师的课,看名师的教学案例,学专家的教学理念,使自己在应用题上的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现就自己的经验,谈几个不够成熟的看法,希望各位老师能多提意见。
一、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是要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应用题看起来很难,其实说简单一点就是基础知识的升华。
万变不离其中,应用题的解决方法最后还是要用基础知识去解决。
例如:一件衣服58元,一条裤子42元,买5套共要多少元钱?如果学生掌握了总价=单价数量这个基础知识,那么这样的应用题老师不用教,相信他们也能很快列出算式来。
二、解答应用题的前提是弄清事理。
所谓复合应用题是指两步以上的计算应用题,那就一定有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的问题,这必须根据应用题的事理而定.只有先弄清楚应用题的事理,才能确定相应的解题步骤。
如在解两步的应用题时,在所需要的两个数中,往往把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一个数隐蔽起来,这就需要先把它找出来,才能进行计算。
例如:小明以每分钟走80米的速度去上学,花了30分钟才到学校,下午放学回家时,他只用了20分钟就到家了,问回家时小明每分钟走多少米?这道复合应用题中就隐藏了小明家与学校的距离是多长,我们必须先求出全长,然后利用速度=全长时间的关系,求出小明回家时的速度。
三、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正确地分析一道应用题,是寻找解题方法的关键所在。
分析应用题,目的在于了解应用题中已知数和所求的未知数。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体会
随笔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体会于江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
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
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
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
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②图书室有故事书30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题①中3000册为共有数,题②中3000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
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
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
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
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
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3篇听课、评课是中学常常开展的教研活动,但是这项活动在多数学校中却处于混沌的自发状态。
下面是第一为大家带来的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范文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
如何教好这局部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育学生的审题习惯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应许用题的先决条件。
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依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
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育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简单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
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五年级参与比赛的有多少人?”师:题中有几个数量呢?生:三个。
师:哪两个数量之间有直接关系呢?生:三年级有35人参与比赛,四年级参与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让我们头脑中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生:四年级有多少人参与比赛?师: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呢?生:用乘法35 ×3=105(人)。
师:现在又多了一个数量:四年级有105人参与比赛,那么哪两个数量间又存在关系呢?依据他们的关系可以产生一个怎样的问题?生:三年级有35人参与比赛,四年级有105人参与比赛。
问题是:三四年级参与比赛一共有多少人?师:所以第二步算式怎样列呢?生:105+35=140(人)。
师:依据现在已经产生的数量,又有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存在呢?生:三、四年级参与比赛一共有多140人,五年级参与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与的总人数多12人.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生:五年级参与比赛的有多少人?师:那么解决最后问题的算式怎样列出呢?生;140+12=152(人) 一般而言,小学生的一个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形式,然后逐渐的向逻辑性较强的抽象思维过度。
浅谈教学应用题的体会
浅谈教学应用题的体会浅谈教学应用题的体会一、注重动手操作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由动作到建立表象,再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例如,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由单个物体运动发展到两个物体运动的一种典型应用题。
其数量关系虽然仍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但由于两个物体的运动,往往受到物体出发的地点和时间,运动的方向和结果等因素的影响,使数量关系变得较为复杂,产生了不同的解答方法。
我在教学前,先让两名学生在教室前,同时从两侧以不同的速度慢慢相对而行,走到相遇时为止。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理解“两地”、“同时”、“相对”、“相遇”的含义,并且直观地感觉到:当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地走到相遇时,各人所走的路程的总和就是两地间相距的路程。
这样,就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二、注重说理就是当学生列完式后,让学生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己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及相应的道理。
开始时,先分组进行,便于增加学生口述的机会,达到人人动脑,人人口述;然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这样交错进行。
好、差学生都有口述机会,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对解决应用题的主要经验是:根据儿童认知的特点和学习迁移的原理,在应用题教学中,突出数学能力的培养,既改革教材(没有超出教学大纲),又创造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法。
由于抓住基本结构的教学,知识能产生广泛的迁移,使学生学习数学变得容易些、快些,理解比较深,记忆比较牢。
由于抓住数学能力的培养,就抓住了技能训练的纲。
学生有了数学能力,就能产生广泛的迁移,就能顺利地掌握数学解题技能,就能举一反三,不但能解同类题、相似题,也能解未见过的题。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合理性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范文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
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
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
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
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②图书室有故事书30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题①中3000册为共有数,题②中3000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
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
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
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的,直到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
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
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三、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容易混淆。
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
四、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重视自编应用题的教学,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高年级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通过自编,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如:1、按指定算式编题:如按算式240×1/3=?编一道应用题。
2、把一种应用题改编成另一种形式的应用题:如我班有45名学生,女生占2/5,女生有多少人?把它改编成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指定题目类型编题,如编道反比例应用题。
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应让学生结合实际,编写他们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范文2: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是一项比较灵活的教学工作,它的方法很多,同时也有着不同的解题策略。
数学应用题是一种相对开放的题型,学生的思维可以进行扩散,同时也可以有效的转化,因此做好应用题的教学对于孩子的思维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学的工作者一定要结合具体实际,针对不同的受众,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课例来谈一谈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一、数量关系分析法。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一)寻找题中的数量。
(二)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
(三)解决各个产生的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进而转化成具体的生活情景,根据情景进一步的归纳概括,让小学生更加的容易理解、容易概括,化抽象的关系为已知的条件,从而更加的明确相应的数量关系,简化题目结构。
以一道例题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数量关系分析法的运用。
如:“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师:题中有几个数量呢?生:三个。
师:哪两个数量之间有直接关系呢?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让我们头脑中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生:四年级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师: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呢?生:用乘法35×3=105(人)。
师:现在又多了一个数量: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那么哪两个数量间又存在关系呢?根据他们的关系可以产生一个怎样的问题?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
问题是: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少人?师:所以第二步算式怎样列呢?生:105+35=140(人)。
师:根据现在已经产生的数量,又有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存在呢?生: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140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生: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师:那么解决最后问题的算式怎样列出呢?生;140+12=152(人)一般而言,小学生的一个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形式,然后逐渐的向逻辑性较强的抽象思维过度。
但是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也是和具体的感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形象性的事物,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去思考,启发他们去思考背后的逻辑关系,从而掌握有效的关系。
二、问题中心散射倒推法。
所谓的“问题中心散射法”就是根据分析法这一思路模式,让学生从最后的问题出发,不断地逆向推理,层层解决。
即从问题所要求的量开始探究,先要想一下,要知道所求的量,就必须知道的条件是什么,要使这些条件成立,又必须具备另外哪些条件,这样推究下去,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是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时,问题就解决了。
还是以上面这一道应用题为例来谈谈吧。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在题里面寻找那一句关键的信息提示呢?生: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
师:看来,现在要解决三、四年级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才是更关键的。
那么这个问题能一下子解决吗?生:不能,因为三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知道了,可四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不知道。
师:那么四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又怎么求呢?根据题中的什么数学信息呢?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
列式是35×3=105(人)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接下来第二步求什么/怎样列式?生:三、四年级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是多少?105+35=140(人)师:接下来呢?生: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多少?140+12=152(人)三、线段图示助解分析法运用图示法解析应用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图示法不仅可以形象地、直观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途径,而且通过画图的训练,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进行感知,进而理解背后的数量关系。
它既能提炼概括出应用题题意,又利于学生借助线段直观揭示数量关系。
在解答应用题时,可以先把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用图表示出来,然后通过图去寻找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在应用题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许多方法。
如列表法、比较法、方程法等,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逐步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规律,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切实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但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无论哪种技能的掌握都要勤加练习。
当然对于应用题来讲并不是练得越多越好,练习要练在“点”上。
练习的题目要有代表性,全面性。
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识,又拓展了旧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慎重选::做多了使学生对应用题有厌恶感,做少了又起不到巩固的效果。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抛弃采用题海战术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是通过教授学生多样的解题策略,从而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范文3:有关应用题的教学心得,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请各位专家、同行多多指教。
一、低年级段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初步知道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小学低段数学应用题主要以图画、图文应用题和简单的加减乘除应用题为主。
在低段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在第一册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听的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对所听到的内容能正确地进行复述,不产生歧义。
2、注意题意义的的表述。
在学生初涉应用题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用三句话来表述应用题(即两个条件,一个问题)。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加以概括,让学生在初步接触应用题时就感知到应用题的结构,知道应用题必须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否则就不完整,在实际教学还可以举一些不完整的应用题,让学生加以判断,看它是否完整。
3、数量关系的感知要准确。
找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要准确地感知数量关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含义;二是充分理解了题意。
因此,在低年级的的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看图、口述图意的能力。
让学生在充分讨论和教师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感知图(题)中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答的正确途径。
4、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列式。
一、二年级的应用题都是一些简单的又必须运用运算含义来解答的应用题。
教师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对题意的理解和数量关系的感知结合四则运算和含义来正确列式。
例如:有3排花盆,每排5盆,一共有多少盆?这道题既可用加法,又可用乘法,这两种方法都要肯定,但据题而言,应重在乘法方法。
因此在肯定加、减法都对之后,还要提出用乘法更简便,以后遇到这种关系呢就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低段应用题的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实践,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在讨论、交流中去感知应用题的结构和一般的解答步骤。
二、中高年级段应用题的教学应重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上。
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较低年级有所发展,已基本具有对已学知识进行简单归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