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教案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02527026英文名称:Health Statistics授课对象:预防医学专业、妇幼卫生专业授课科室:卫生统计学教研室课程名称:卫生统计、医学统计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数:96执笔人:刘钢陶育纯一、课程教学目的卫生统计学是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人民健康加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门科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它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反映事物特征,揭示事物间的客观规律性。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卫生统计学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方法、居民健康统计等。
它需要较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及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流行病学等卫生专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等形式进行,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严密统计逻辑思维、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采用提问、考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学习流行病学等学科、阅读专业书刊和从事卫生防疫工作打下一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2.列出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各项指标,进行居民健康统计分析。
3.熟练掌握函数型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
4.养成统计逻辑思维的习惯,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对人民负责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学时分配课时分配表授课内容理论教学时数实习教学时数合计教学时数第一章绪论 2 2第二章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特征与规律 4 2 6第三章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8 4 12第四章方差分析 4 4 8第五章相对数 4 2 6第六章χ2(卡方)检验 4 4 8第七章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4 2 6第八章泊松分布及其应用 4 2 6第九章非参数统计 4 2 6第十章直线相关与回归 4 2 6 第十一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4 2 6 第十二章调查设计 6 2 8 第十三章实验设计 6 2 8 第十四章居民健康统计 4 2 6 考试 2 2 学时合计64 32 96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简述卫生统计学的特点、任务和学习目的2、列出卫生统计工作步骤3、区分不同类型的统计资料4、解释几个基本概念5、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内容]1、概述:卫生统计学的特点和任务;学习卫生统计学的目的2、卫生统计工作步骤:统计全过程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3、统计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4、几个基本概念:变异与变量;总体与样本,频率与概率[教学时数] 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 statistics, health statistics, population, sample, variation, variable, data, quantitative data, categorical data, ordinal data, frequency, probability[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中山大学-《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
《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名称:卫生统计学 Health Statistic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编号:51101045 学时:100学时主编姓名:凌莉单位:公共卫生学院职称:教授主审姓名:方积乾单位:公共卫生学院职称:教授授课对象:本科学生专业:预防医学年级:三年级编写日期:2005年4月一、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1. 课程目的卫生统计学是数理统计与预防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应用技能,为其学习其它课程和阅读专业书刊、从事预防医学实践、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将卫生统计学理论分为要求牢固掌握、一般掌握和一般了解三个层次,以指导师生教与学。
2. 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牢固掌握第一章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变量的类型、参数与统计量。
第二章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描述定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掌握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第三章三类相对数(频率、强度和比)及常用指标、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动态数列常用指标(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定基比、环比、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第四章三个常用概率分布(正态分布、二项分布和Poisson分布)的概念;二项分布及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与累计概率、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的计算方法;医学参考值的计算。
第五章均数及频率抽样误差的概念和标准误的计算;总体均数95%和99%置信区间的计算及适用条件;正态近似法计算总体概率的95%和99%置信区间及适用条件;标准差与均数标准误的区别。
第六章正态分布资料的t 检验、二项分布资料的Z 检验以及Poisson 分布资料的Z 检验的分析与计算过程,包括每种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类型;学会综合考虑研究目的、设计类型、变量类型、样本含量等要素选择合适的假设检验方法的技巧。
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
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一、前言卫生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数学课程,通过对公共卫生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1. 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性;2. 理解卫生统计学在公共卫生决策、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中的应用;3. 掌握基本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技巧,能够正确运用常见公共卫生数据源;4. 熟练掌握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能够进行基本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5. 培养数据解读和科学写作能力,能够撰写符合学术要求的统计报告和论文。
三、教学内容1. 卫生统计学基础知识1.1 卫生统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1.2 卫生统计学的应用领域1.3 卫生统计学的原则与伦理1.4 基本概念和术语解释2. 数据收集与整理2.1 数据收集方法与调查设计2.2 数据质量控制与数据清洗2.3 数据录入与管理2.4 数据源与数据采集工具介绍3. 数据描述与展示3.1 描述性统计方法与指标3.2 统计图表与图示选择3.3 数据可视化技术与工具4. 假设检验与推断统计学4.1 假设检验原理与步骤4.2 单样本和双样本假设检验4.3 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4.4 推断统计学与置信区间5.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应用5.1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研究设计5.2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关系5.3 疾病流行趋势的分析与监测5.4 卫生决策与政策制定中的统计分析6. 统计软件应用6.1 常用的统计软件介绍6.2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6.3 数据可视化与报告撰写四、教学方法1. 授课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通过课件和多媒体展示,清晰地讲解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 实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卫生统计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的能力。
3. 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
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卫生统计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和卫生问题为核心的学科,其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卫生统计学基本概念、原则和应用的理解。
本学科在疾病预防、卫生规划、健康政策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学大纲旨在概述卫生统计学的核心内容以及学生所需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理解卫生统计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3. 培养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4. 培养对卫生统计学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估的能力;5. 培养良好的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技巧。
三、教学内容1. 卫生统计学概述1.1 卫生统计学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卫生统计学的分类和应用领域1.3 卫生统计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作用2. 数据收集与整理2.1 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与调查设计 2.2 数据质量控制与校核2.3 数据整理与归纳3. 数据描述与展示3.1 中心趋势度量与离散程度度量 3.2 数据分布的图表展示3.3 极值和异常值的处理4. 假设检验与推断统计4.1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4.2 常见假设检验方法的应用4.3 可信区间的计算与解释5. 关联度分析5.1 相关系数的计算与解释5.2 相关性检验的方法与应用5.3 多元回归分析与预测建模6. 临床流行病学6.1 病例-对照研究6.2 队列研究与生存分析6.3 临床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7. 卫生统计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7.1 疫情监测与传染病控制7.2 健康调查与健康政策制定7.3 卫生规划与资源配置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系统讲解卫生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开设实验课程,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进行数据解读和案例分析。
4.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卫生统计学相关的研究课题,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口头报告。
五、评估方式1.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卫生统计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进行考核。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负责人:隋云南开课单位:卫生统计学教研室课程编码: 0510014 课程中文名称:卫生统计学课程英文名称:Health Statistics《卫生统计学》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
《卫生统计学学》以统计分析工作为逻辑起点,以预防医学专业成人教育本科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统计学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统计分析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数据整理归纳、信息提取、结果的解释等方面的实际技能,从而胜任疾病预防、控制与管理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了解卫生统计学的发展史,掌握基本的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培养独特的统计思维方式,熟悉SPSS统计软件包的基本功能。
本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专业成人教育本科使用。
先修课程要求: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计划36学时,2学分,其中理论学为16学时,实验为16学时。
选用教材:卫生统计学(第五版)主编:方积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统计学计算器、计算机。
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课内实验安排:第二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利用统计图表描述定量资料的基本方法、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要求和规则及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描述定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了解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和分布规律,描述分布形态的偏度系数的计算和意义。
定量的资料的统计描述计划8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频数与频数分布了解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和分布规律。
第二节定量变量的特征数熟悉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描述定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了解描述分布形态的偏度系数的计算和意义。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卫生统计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108学时(理论课63学时,实验课45学时),7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处理实验数据,对提高医学科研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卫生统计学是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门科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它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反映事物特征,揭示事物间的客观规律性。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卫生统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调查设计和试验设计方法、居民健康统计等。
它需要较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及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流行病学等卫生专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医学中的实例,讲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必须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把统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统计公式着重讲解其意义、使用方法、应用条件和应用时注意事项,不必追究公式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
本课程通过讲授、课堂实习、课堂讨论,使学生熟悉统计的基本理论、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通过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基本方法。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严密统计逻辑思维、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采用提问、考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大纲的所列理论课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应用这些理论解释有关生理现象以及应用于后续课程;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实验课重点要求实际联系理论,巩固理论知识,拓宽思维,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学时分配:2学时掌握:统计资料的类型(计量、计数、等级资料);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变量与资料类型、概率)。
华北理工《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54学时)
《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54学时)《卫生统计学》是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主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它是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尤其是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中各类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的应用科学。
它既是学生学好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其它课程的基础,又是学生做好毕业课题的重要工具,更是学生走出校门后从事预防医学及卫生事业管理科研工作的基本功。
其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应用技能,为其学习其它课程和阅读专业书刊、从事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实践、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使学生能根据不同问题,正确选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达到能应用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的水平。
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专业实例,讲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教学中应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把统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统计公式着重讲解其意义、使用方法、应用条件和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不必追究公式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
卫生统计学教学分理论课教学、讨论与实习两部分。
理论教学部分对学生有三种要求,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
掌握部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熟悉内容教师要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解内容教师可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54学分:3适用专业: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药学、中药、制剂等专业教材版次及主要参考书目:1 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2 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年3 孙振球主编,《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4 徐勇勇主编,《医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一章绪论1 教学目标1.1 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
卫生统计学是卫生与健康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1. 课程简介
-卫生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
-卫生统计学在卫生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数据类型和数据搜集
-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的区别
-数据的来源和搜集方法
-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数据清洗
3. 描述性统计学
-集中趋势度量:均值、中位数、众数
-离散程度度量:方差、标准差、四分位距
-数据分布的图形表示:直方图、箱线图等
4. 概率与概率分布
-概率的基本概念
-常见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等
5. 推断统计学
-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基本原理、假设检验步骤、常见假设检验方法
6. 相关性和回归分析
-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相关性检验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参数估计、拟合优度检验
7.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等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
8. 生存分析
-生存函数、生存率、生存曲线
-生存分析方法:Kaplan-Meier 方法、Cox 比例风险模型
9. 卫生统计软件应用
-常用卫生统计软件介绍:如SPSS、R、SAS等
-软件操作基础和数据分析实践
10. 实践案例分析
-基于真实卫生数据的案例分析
-综合运用卫生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在卫生领域中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提供必要的统计学支持。
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
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卫生统计学是医学生与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与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为未来医学与卫生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卫生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熟悉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和技术;3. 能够分析与解释卫生数据,进行统计推断;4. 掌握卫生统计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卫生统计学概述- 卫生统计学的定义与作用- 卫生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卫生统计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地位和作用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类型与性质- 调查研究设计- 数据的质量控制3. 数据的描述统计学- 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的度量- 数据的展示与解读- 相关性分析4. 概率与统计推断- 概率的基本概念-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5. 流行病学统计学-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流行病学统计分析6. 卫生统计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疾病监测与预防- 医疗资源管理- 卫生政策制定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授课,介绍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真实数据的分析与报告撰写,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课程作业,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 研究性学习:学生根据自选课题进行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30%):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40%):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于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课程论文(10%):要求学生选题进行研究,撰写学术论文。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卫生统计学导论》2. 参考书目:- 《流行病学基础:学习指南》- 《公共卫生统计学》- 《医学统计学》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课程介绍与概论第3-4周:数据收集与整理第5-6周:描述统计学第7-8周:概率与统计推断第9-10周:流行病学统计学第11-12周:应用与实践八、其他要求1.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实践活动,认真完成作业与课程论文;2. 学生需熟练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如SPSS、R等;3. 教师会定期组织课外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学生应积极参与。
卫生统计学大学公开课教案
课程名称:卫生统计学授课对象:医学及相关专业大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医学数据的能力,为后续医学研究奠定基础。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常用统计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复杂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2. 数据分析与解释。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统计软件(如SPSS、SAS等)3. 实例数据集4. 黑板、粉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什么是卫生统计学?它在医学研究中有什么作用?2. 简要介绍卫生统计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30分钟)1. 介绍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变量、观测值、总体、样本等。
2. 讲解卫生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如概率论、数理统计等。
3. 举例说明卫生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常用统计方法(40分钟)1. 介绍描述性统计方法,如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分布等。
2. 讲解推断性统计方法,如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
3. 通过实例演示常用统计方法的应用。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实例数据进行分析。
2. 每组选派代表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0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重点讲解难点。
2. 强调卫生统计学在实际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复杂统计方法(40分钟)1. 介绍复杂统计方法,如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等。
2. 通过实例演示复杂统计方法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个完整的医学研究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交分析报告。
四、课堂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实践。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卫生统计学教学设计
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 性解读;注重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07
课程总结与拓展资源推荐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推论性统计
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 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方 法。
生存分析
研究事件发生时间及其相关因 素的分析方法,如生存曲线、 危险度函数等。
描述性统计
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 和描述,如频数分布、集中趋 势和离散趋势等。
阐述卫生统计学在医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 应用及其对于健康研究和政策制定的意义。
卫生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介绍卫生统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描述性统计 、推断性统计、实验设计等。
卫生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概述卫生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 术,如回归分析、生存分析、时间序列分析 等。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01
随机分配
将实验单位随机分配到不同处理组,以消除非处理因 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随机排列
对实验单位进行随机排列,以消除可能存在的顺序效 应。
实验结果分进行整理和描述,包括计算均 数、标准差、率等指标,以了解数据的分 布特征。
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参数估 计和假设检验等方法。
卫生统计学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1-29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 • 推断性统计方法及应用 • 实验设计与分析技巧 • 公共卫生领域中的统计应用 • 数据可视化与报告撰写技巧 • 课程总结与拓展资源推荐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卫生统计学概述
卫生统计学的定义与重要 性
提出假设、确定检验水准、计算 检验统计量、确定P值、作出推断 结论。
卫生统计学II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卫生统计学II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卫生统计学II二、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专业本科课程。
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与实践课程。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掌握基本的卫生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论,了解其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2.能够有效地设计和实施以卫生统计学为基础的流行病学研究;3.能够分析和解释各种卫生统计学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公共卫生决策;4.能够掌握主要的卫生统计学软件和相关技能,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1. 卫生统计学概述1.1 卫生统计学的定义和历史沿革1.2 卫生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1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2 研究设计和实施2.3 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解释3. 卫生统计学数据分析3.1 描述性统计学3.2 排列和分组3.3 统计推断4. 卫生统计学软件4.1 SPSS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4.2 其他卫生统计学软件五、教学形式本课程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授课、讨论、案例分析、研究报告等,以培养学生的卫生统计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参与讨论、作业、考试等,以全面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
七、参考教材1.《卫生统计学》(第三版,马建华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SPSS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入门与提高》(第六版,陈家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第三版,B. S. Everitt和S. Rabe-Hesketh著,陈杨译,人民卫生出版社)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专业核心教师担任,具有丰富的卫生统计学教学和实践经验。
卫生统计学II教学大纲
卫生统计学Ⅲ教学大纲基础、法医、临床医学5年制、口腔、妇幼、护理、医技与医学检验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编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卫生统计学Ⅲ(Health StatisticsⅢ)课程号:504130030课程属性:专业课/类级平台课先修课程:学分:3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0 实验学时:18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卫生统计学是以医学,特别是预防医学的理论为指导,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侧重预防医学中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公共卫生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医学院校预防医学和健康保险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为考试课。
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统计思维方法和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统计设计的原则,培养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能力;掌握群体健康的评价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为学习其它课程,阅读专业书刊,以及毕业后从事预防医学和健康保险等工作和科研奠定牢固的统计学基础。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与实习,自学与讨论,见习与生产实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贯彻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避免与相关学科(特别是流行病学,儿少卫生学和社会医学)重复。
理论讲授尽量从实例入手,讲清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优缺点,阐明各种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正确的统计思维方法。
对有关统计公式,只要求了解其意义,用途和应用条件,不必深究其数学推导。
实习课要联系讲授的理论知识,结合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实例,针对不同内容采用选择题、计算分析题、讨论题、思考题等多种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基本技能的训练。
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以利于活跃思想,培养及开发学生智能。
提倡自学与讨论。
可安排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教师提供思考问题,学生独立回答。
自-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
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使用)前言卫生统计学是研究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毕业后从事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卫生统计学基础。
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注意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掌握调查设计及实验设计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医学人口统计、疾病统计等常用统计指标,并用之评价人群健康状况,为卫生决策提供统计信息。
教学大纲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都要在课堂内教授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学生,也可由学生自学。
卫生统计学教学时数为76学时,其中理论课为36学时,实验课为40学时。
理论教学课时安排参考资料:1.蒋庆琅著/方积乾等译:实用统计分析方法,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蒋知俭:医学统计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金丕焕,苏炳华:临床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4.金丕焕:医用统计方法。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倪宗瓒:医学统计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6.郭祖超:医用数理统计方法。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7.杨树勤: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统计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第一章绪论【预习要求】预习卫生统计学的定义、内容,一些基本统计概念。
【目的要求】1.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发展史;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2.熟悉统计统计学习的目标与方法。
3.掌握统计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变量的类型、参数与统计量。
【教学内容】1.医学中统计思想的进化2.统计学与公共卫生互相推动3.统计学的若干概念:(1)总体与样本(2)同质与变异(3)变量的类型(4)参数与统计量(5)设计与分析(6)因果与联系4.目标与方法(1)基本概念、方法与技能(2)教与学的方法【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 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卫生统计学英文名称: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08学分: 5适用对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人体解剖生理学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卫生统计学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卫生统计学是研究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毕业后从事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卫生统计学基础。
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注意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掌握调查设计及实验设计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医学人口统计.疾病统计等常用统计指标,并用之评价人群健康状况,为卫生决策提供统计信息。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资料的分析,假设检验基础,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非参数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假设检验基础,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实验研究的设计与分析,非参数统计方法。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主要采取多媒体课件.板书.统计学计算器.计算机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教学中采取课堂式.讨论式.交互式教学形式辅以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则适当增加自学比例。
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安排以分析.讨论.计算相结合的形式。
(五)实践环节1.名称卫生统计学实验2.主要内容与要求掌握系统的基本操作(进入.退出系统以及工作过程);熟悉程序的基本结构。
通过电脑实验了解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和分布规律;掌握平均数指标和变异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熟悉制作常用统计图表的基本方法.要求和规则。
通过试验观察和验证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通过电脑实验了解抽样分布及t分布的特征;掌握总体均数和总体概率的置信区间的计算。
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基本步骤;掌握t检验和Z检验的应用条件,对不同类型资料的t检验和Z检验的正确使用;掌握环境下各种类型的t检验过程。
掌握单个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与各种设计类型的χ2检验。
掌握各种设计类型资料秩和检验的编秩方法,以及如何确定统计量;了解多个样本的两两比较。
掌握各种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并了解其计算方法;熟悉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和方差齐性检验。
掌握实验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掌握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案;掌握样本含量估计的影响因素,了解其估算方法;了解临床试验设计的内容。
掌握两个定量变量之间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意义.用途与假设检验;掌握分类计数资料的两变量间关联性的定量分析方法;掌握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多重线性回归与相关的有关指标的含义;熟悉多重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多重共线性的概念及其对回归分析结果的影响。
了解调查研究的概念.分类.设计要点及各环节的相互联系;熟悉调查计划.整理计划的制定。
3.(七)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卫生统计学的后续课程和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教材《卫生统计学》方积乾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 参考书《实用卫生统计学》康晓平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年《卫生统计学》丁元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九)说明考核方式:闭卷考试(50%)+实践(20%)+作业(10%)+考勤(10%)+平时(10%)三.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医学中统计思维的进化2.了解统计学与公共卫生互动推动3.掌握统计学的若干概念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医学中统计思维的进化要点:医学中统计思维的进化第二节统计学与公共卫生互相推动要点: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第三节△○统计学的若干概念要点:1.总体与样本2.同质与变异3.变量的类型4.参数与统计量5.设计与分析第四节目标与方法要点:目标与方法的实施第二章定量变量的统计描述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统计描述的基本概念,频数分布表的编制.类型及用途,连续型变量的频数分布图。
2.熟悉方差.百分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极差的计算与应用。
3.掌握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的计算及适用范围。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要点:看图的方法第二节描述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要点:1.算术均数2.几何均数3.中位数4.众数第三节△○描述变异程度的统计指标要点:1.极差2.四分位数间距3.方差4.标准差5.变异系数第四节描述分布形态的统计指标要点:1.偏度系数2.峰度系数第五节统计表和统计图要点:1.统计表2.△○统计图第六节统计内容的报告与中英文表达要点:表达方法第七节案例讨论要点:讨论重点第八节计算机实验要点:上机实验第三章定性变量的统计描述一、教学基本要求1.明确相对数指标含义,能区分常用相对数指标的类型;2.掌握标准化的目的和标准率的计算,动态数列分析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定性变量的频率分布要点:1.多分类变量的频率分布2.△二分类变量的频率分布第二节△常用相对数指标要点:1.频率型指标2.强度3.相对比4.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第三节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要点:1.医学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2.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3.生育和人口死亡的常用指标第四节疾病统计常用指标要点:1.疾病和死因分类2.疾病统计指标第五节△○粗率的标准化法要点:1.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2.标准化率的计算3.应用标准化法的注意事项第六节△○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要点:1.绝对增长量2.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3.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4.动态数列统计图第七节定性变量统计图要点:读图第八节中英文结果报告要点:结果报告第九节案例讨论要点:讨论要点第十节计算机实验要点:上机实验第四章常用概率分布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二项分布分布和正态分布的特征及其应用2.通过试验观察和验证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二项分布要点:1.二项分布的概念2.△二项分布的特征3.二项分布的应用第二节分布要点:1分布的概念2分布的特征3分布的应用第三节△○正态分布要点:1.正态分布的概念2.正态概率密度曲线下的面积3.正态分布的应用第四节中英文结果报告要点:报告结果第五节案例讨论要点:讨论结果第六节计算机实验要点:上机实验第五章参数估计基础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抽样分布及t分布的特征2.掌握抽样误差的概念.意义和计算3.掌握总体均数和总体概率的置信区间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抽样分布与抽样误差要点:1.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与抽样误差2.样本频率的抽样分布与抽样误差第二节△t分布要点:1分布的概念2分布的图形与特征第三节△○总体均数及总体概率的估计要点:1.参数估计的基础理论2.总体均数及总体概率的区间估计3.总体概率的置信区间第四节中英文结果报告要点:报告结果第五节案例讨论要点:讨论结果第六节计算机实验要点:上机实验第六章假设检验基础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基本步骤2.掌握t检验和Z检验的应用条件,对不同类型资料的t检验和Z检验的正确使用3.理解并掌握I型型错误及检验功效的基本概念4.掌握环境下各种类型的t检验过程。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假设检验的概念与原理要点:1.假设检验的思维逻辑2.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第二节△○t检验要点:1.单样本资料的t检验2.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3.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4.两独立样本资料的方差齐性检验第三节○二项分布与分布资料的z检验要点:1.二项分布资料的z检验2分布的z检验第四节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关系要点:关系第五节假设检验的功效要点:1.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2.假设检验的功效3.应用假设检验需要注意的问题第六节正态性检验要点:1.图示法2.统计检验法第七节中英文结果报告要点:报告结果第八节案例讨论要点:讨论结果第九节计算机实验要点:上机实验第七章方差分析基础一、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2.掌握各种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并了解其计算方法3.熟悉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和方差齐性检验。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要点:基本思想第二节△○方差分析的步骤要点:1.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的步骤2.随机区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的步骤第三节○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要点:1法2法3法第四节△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和数据变换要点:1.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2.方差齐性检验3.残差图4.数据变换第五节中英文结果报告要点:报告结果第六节案例讨论要点:讨论结果第七节计算机实验要点:上机实验第八章x2检验一、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x2检验的用途和基本思想2.掌握单个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与各种设计类型的x2检验。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独立样本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要点:1.2×2列联表x2检验的基本思想2.2×2列联表x2检验的基本步骤3.2×2列联表x2检验的专用公式4.2×2列联表x2检验的注意事项第二节△○多个独立样本R×c列联表资料的x2检验要点:1×c列联表x2检验的基本思想和计算步骤2.多个独立样本频率的比较3.多个独立样本频率分布的比较4.多组间的两两比较5×c列联表x2检验的注意事项第三节○配对设计资料的x2检验要点:1.配对2×2列联表x2检验(1)配对2×2列联表x2检验的基本思想(2)配对2×2列联表x2检验的计算步骤2.配对R×c列联表x2检验第四节列联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要点:1确切概率法的基本思想2.确切概率法的计算步骤第五节x2检验用于拟合优度检验要点:检验方法第六节中英文结果报告要点:报告结果第七节案例讨论要点:讨论结果第八节计算机实验要点:上机实验第九章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一、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非参数检验的基本概念及其优缺点2.掌握各种设计类型资料秩和检验的编秩方法,以及如何确定统计量3.了解多个样本的两两比较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配对设计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要点:检验方法第二节△○两组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要点:1.两组连续型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2.两组有序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第三节△多组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要点:1.多组连续型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2.多组有序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第四节○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第五节多个样本问的多重比较要点:1.完全随机设计多个样本间的多重比较2.随机化区组设计资料的多重比较第六节中英文结果报告要点:报告结果第七节案例讨论要点:讨论结果第八节计算机实验要点:上机实验第十章两变量关联性分析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两个定量变量之间相关分析意义.用途与假设检验2.掌握分类计数资料的两变量间关联性的定量分析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线性相关要点:1.线性相关的概念及其统计描述2.线性相关系数的意义及计算3.线性相关系数的统计推断4.线性相关分析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5.简单线性相关的样本量估算第二节秩相关要点:1.秩相关的概念及其统计描述2.秩相关数的假设检验第三节△○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要点:1.交叉分类2×2表的关联性分析2.2×2配对资料的关联性分析3×c表分类资料的关联性分析4.两有序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5指数第四节中英文结果报告要点:报告结果第五节案例讨论要点:讨论结果第六节计算机实验要点:上机实验第十一章简单线性回归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回归分析的意义.用途与假设检验2.掌握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线性回归要点:1.线性回归的概念及其统计描述2.线性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3.回归参数的估计4.总体回归系数β的统计推断第二节△线性回归的应用要点:1.统计预测2.统计控制第三节残差分析要点:分析结果第四节非线性回归要点:1.非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策略2.曲线直线化第五节中英文结果报告要点:报告结果第六节案例讨论要点:讨论结果第七节计算机实验要点:上机实验第十二章多重线性回归与相关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多重线性回归的意义及用途2.掌握多重线性回归与相关的有关指标的含义3.熟悉多重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了解多重共线性的概念及其对回归分析结果的影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多重线性回归的概念及其统计描述要点:1.数据与模型2.偏回归系数的估计第二节多重线性回归的假设检验要点:1.整体回归效应的假设检验2.偏回归系数的t检验第三节△复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要点:1.决定系数与复相关系数2.偏相关系数第四节自变量筛选要点:1.自变量筛选的标准与原则2.自变量筛选的常用方法第五节△○多重线性回归的应用要点:1.多重共线性问题2.自变量间交互效应的回归模型3.非同质资料的合并问题4.样本量估算5.通径分析第六节中英文结果报告要点:报告结果第七节案例讨论要点:讨论结果第八节计算机实验要点:上机实验第十三章医学研究的统计学设计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医学研究的概念.分类.设计要点及各环节的相互联系;2.掌握统计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3.了解误差的来源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