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_古代文学史二_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2)

(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2)

三古、七段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

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三古七段说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它的阶段性,而将其他的条件如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等视为文学发展变化的背景;将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视为断限的根据,而将其他的条件视为断限的参照。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其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时,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神话在后世仍具有文学魅力,启发后世的文学创作。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最具神话学价值。

约成书于战国初到汉初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其中海经、大荒经的神话色彩最浓。

诸如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等神话流传广远,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神话历史化即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虚构出始祖及其发展谱系。

这一文化现象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史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

北大中文系考研科目

北大中文系考研科目

北大中文系考研科目
北大中文系考研科目包括两部分:共同科目和学科专业科目。

共同科目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论》、《中国现当代文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这些科目是为了考察考生对中国文学的整体把握和对文学理论的掌握。

《中国古代文学史》涵盖古代文学发展的各个时期及其代表作品,考察考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与分析能力;《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则要求考生对现在及近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着较深入的把握,能够分析并比较不同时期作品的特点与风格。

《中国古代文论》和《中国现当代文论》则是考察考生对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的掌握,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和评论。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则是考察考生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学科专业科目根据考生报考的方向不同,包括文论与国际文化、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学等。

每个方向的考试科目不同,主要考察考生对该方向研究领域的知识、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掌握能力。

例如,文论与国际文化方向的考试科目包括《文化学与文学学科前沿问题》、《文学研究方法与文化研究方法》等;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科目则包括《现代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等。

这些科目要求考生对该专业领域的著作、理论和研究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分析和评述相关文学作品和研究成果。

北大中文系考研科目的设置旨在考察考生对中国文学的整体把握和对文学理论的掌握,同时也注重对学科专业知识的考核。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文学史、文论和相应的研究领域的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同时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一、文学概念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指我国文学史上自先秦时期至唐代末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的整体。

这一时期包含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历史时期,包括了经典文学、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古代文学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优美动人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后人称颂不已。

2. 经典文学:经典文学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具有历史、经典、典故意义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被人们奉为经典,成为后人学习、传颂和崇拜的对象。

例如《诗经》、《楚辞》、《唐诗》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 诗歌:诗歌是古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指的是运用语言、韵律和意象等手段进行艺术表达的文学作品。

古代诗歌以其言简意赅、意境深远、音韵优美而备受推崇,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江城子》等都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4. 散文:散文是古代文学中与诗歌齐名的文学表现形式,指的是用白描文字表达情感、描写景物和叙述故事的文学作品。

散文以其平实、真挚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赞誉。

鲁迅的《呐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都是我国古代散文的杰作。

5. 戏剧:戏剧是古代文学中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指的是通过表演、音乐和舞蹈等手段进行文学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形式。

我国古代戏剧以其丰富多彩的剧情、生动活泼的表演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人们喜爱。

元曲《西厢记》、京剧《红楼梦》等都是我国古代戏剧的杰作。

二、文学流派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欧洲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倡导对现实社会的客观描写和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追求对社会现象、人物性格等的深入分析和揭示。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唐宋诗人白居易、苏东坡等人的诗词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

2.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主张个性与情感的自由发挥和表达,追求超脱现实、理想化的艺术表现。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科目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科目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科目北大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科目一直以来都是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这门科目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北大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科目进行详细解析,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备考建议。

一、北大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科目简介北大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科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古代文学基础、古代文学理论、古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古代文论研究。

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文学考研体系。

二、考研科目具体内容概述1.古代文学基础: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古代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包括古代文学发展的历程、重要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和作品等。

2.古代文学理论:这部分要求考生深入研究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等,了解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体系。

3.古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这部分要求考生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点等,并能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评论和解读。

4.古代文论研究:这部分涉及古代文论的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5.古籍整理与研究:这部分考察考生对古籍的整理、校勘、注释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对古籍研究方法的掌握。

三、备考建议1.学术素养提升:考生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注重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阅读学术著作,了解学术动态,培养自己的学术意识。

2.强化阅读能力:古代文学作品阅读是考试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提高写作水平:写作能力在考研中占据重要地位,考生需注重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质量和速度。

4.注重课程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复习方法与策略1.制定合理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确保复习进度。

2.分类别复习:将考试内容分为不同类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3.深入理解重点内容:对重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确保掌握到位。

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史(二)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门阀士族为了压制贵族,造成绝对王权,先秦时期君主们都提拔了不少自由平民与低级贵族参加到官僚政府机构。

春秋、战国之际,“竹帛下庶人”,列国诸侯更就是大力提拔“士”作为官僚机构得骨干,世卿自此而坠。

两汉得所谓布衣卿相,也就是这种情况下得产物。

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致身通显。

她们不但授徒讲学,门生弟子千万,形成一种利益集团与社会力量;而且子孙往往绍继家学,也必然造成累世公卿得情况。

大家族在东汉时就已经逐渐出现了。

自东汉后期开始“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了。

曹魏初期,实行九品官人法,州郡大小中正皆由当地著姓士族担任,九品得定评,自然操纵在她们得手中,于就是官品得升降,大都凭借“世资”。

曹魏以后,世族势力更加发展。

东汉后期得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得家族,世居高位,就是士大夫得领袖。

所谓门阀大族,就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些特征得家族。

东汉时期选士首先瞧族姓阀阅,所以门阀大族得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

门阀大族就是大地主中长期发展起来得一个具有特殊地位得阶层。

当政得外戚、宦官都要同她们联结、周旋。

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得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

汉末社会中得世家大族,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与这个阶层结合在一起。

曹丕在尚未代汉称帝之前,采纳了九品中正制。

实行之初,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政府得中正手里,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品评人伦、操纵选举得局面。

西晋时虽仍袭用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得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选择人才得作用,以致于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得工具。

在占有大量土地与依附人口得基础上,后汉、曹魏以后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得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是指在中国历史上的古代时期所创作、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分为多个时期,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两个名词需要解释,分别是“古文”和“古乐”。

一、古文:古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

古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古代的史书、典籍,如《史记》、《楚辞》等;另一种是鲜明的个体风格的作品,如《论语》、《庄子》等。

古文在语言表达上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它以含蓄、写景、抒情为主要特点,形式上以古文体为主,常运用象征、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人能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古文作品在体裁上丰富多样,有诗歌、散文、训诂、碑铭等,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

二、古乐:古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形式,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广泛流传的音乐作品。

古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先秦时期,当时乐器主要是以吹奏类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各种种类的乐器。

古代乐曲中经常伴奏有歌唱,因此古乐通常是以歌曲为主要表现形式。

古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还在宗教、礼仪、庆典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乐在文化传承中起到承载历史、记录情感与价值观念的作用,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古乐的形式多样,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祭祀音乐等,体现了古代社会各个
层面的需求和审美观念。

总体而言,古文和古乐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式,传承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对后世的文化发展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师古代文学名解2

北师古代文学名解2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本)基础知识:1.柳开在宋初自觉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

2.北宋初期,柳开的古文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宋初华而不实的文风,是其后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3.宋初,田锡只是一位过渡性的作家,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柳求通变的文学精神。

4.宋初,论诗主“性情”、“意”,强调自然和有生气,主张融豪健、雅丽于一炉的宋初文学家是田锡。

5.宋初,穆修曾校刻过韩柳文集,于古文的承传起到了积极作用。

(P2)6.王禹偁的文集今存《小畜集》三十卷,为作者晚年自编。

(P3)7.宋初诗派林立,但主要是“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家。

(P4)8.宋初的晚唐体诗派中,林逋最受世人的推重。

(P5)9.人谓“梅妻鹤子”的宋初诗人是林逋。

(P5)10.林逋《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为世所称。

(P5)11.《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作者是王禹偁。

(P5)12.杨亿和王钦若等奉命编撰巨型典籍《册府元龟》。

(P6)13.西昆体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P7)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P9)2.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

(P10)3.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称杨亿“真一代文豪也”。

(P10)4.在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以散文所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P10)5.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6.《丰乐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

(P11)7.梅尧臣,字圣俞,人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集》。

(P14)8.苏舜钦,字子美。

有名文《沧浪亭记》。

(P16)9.王安石,字介甫,人称王荆公。

一生以罢相隐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P17)10.现存王安石的诗文集有两个系统,一种是“临川本”,另一种是“龙舒本”。

(P18)11.王令是受到王安石极为赏识的诗人,被称之为“奇才”。

(P22)12.曾工出身于书香门第,人称南丰先生,著有《元丰类稿》。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打印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打印版

1、宋初“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三派:一是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是李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二是西昆体,代表人物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的近体律诗;三是晚唐体,代表人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多写闲情逸趣。

宋初“三体”诗,即指三个诗派。

2、西昆诗派:是北宋初年一个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当时一批文人奉命编撰《册府元龟》,他们在秘阁里吟诗唱和,切磋诗体。

后由杨亿将这些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一书,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为近体律诗。

他们以李商隐为宗,讲究声律文采、藻饰、用典,人们称这个诗歌流派为西昆诗派。

诗歌流派为西昆诗派。

3、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欧阳修登上文坛,学作古文,倡导古文运动,并很快成为文坛领袖。

他不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积极从事古文创作,形成了浩大的声势,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古文领域的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气格”,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开创了一代诗风。

人们把这场有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们把这场有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4、六一风神: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致韵味。

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

5、王荆公体: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宁之半山,写诗主要用七绝体。

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北大中文博士生入学考试古代文学专业试题

北大中文博士生入学考试古代文学专业试题
名词:孔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庄子虚静、物化,苏轼?,
刘勰“因内符外”,陆机“应、和、悲、雅、艳”'
论述:刘勰比兴、王国维“天才观”
复旦考博入学试卷——文史哲综合
名词解释(*):
魔幻现实主义;类书;玄言诗;“形而上”;词汇学;
填空(*’):
[古今中外都有,难度不大,关键是范围广,不易复习,感觉只能靠平时积累选择(*1’):
史记与汉书比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五经正义及意义
章黄学派之黄季刚学术思想
还有题忘记,我只记得我选做的
文学史题目
结合诗经谈雅与郑\正与变
谈谈对"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看法
韩愈和古文运动
结合宋词的发展谈词的本色(也即谈对豪放和婉约的看法)
年上海师大,文献专业
试卷一:上师文学与学术题目
古典文献与古典文学的关系(分必做)
[其余不记得了!
—文史哲综合(补充)
填空有余华的,的出处,的作者,南宋定都哪里,其他忘了
论述还有选做的:语气词"吧"什么什么的
信息时代对文学的削弱什么的
忘了:
复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考试试卷<
文史哲基础卷:
名词解释:魔幻现实主义类书玄言诗形而上
填空:
个,一个一分
论述:请对儒家的几个代表人物的思想说说你的看法及其现实意义;
谈谈人文学科对于科技和经济的指导意义;
以上两题必做
试述“垮掉的一代”创作思潮的特点及其对于中国青年文学的影响;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卷`
。有人说:“一个中国人研究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你怎么看?试用你所学过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评论这个观点;
.试述M兰昆德拉(或卡夫卡)的创作、翻译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著作。

以下是该书中出现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的汇总:1.诗经:刚开始收集和整理民间诗歌,是中国最早的文学遗产之一。

《诗经》包括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2.古文:古代文学作品的正式文体,古代文学中最简约、朴实、直接的表达方式。

3.史书:记载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的文学作品。

史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4.诗赋:古代文学中的两种主要艺术形式。

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赋以辞章华丽、造句繁复为特征。

5.韵文散文:广义上泛指所有有韵的散文,狭义上特指宋代的散文形式。

韵文散文强调音韵的韵味和文辞的优美。

6.宋词:盛行于宋代的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以抒发爱情和自然之美为主要主题。

7.律诗:唐朝盛行的一种严格按照字数音律要求的诗歌形式,以五言、七言为主。

8.元曲:元代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戏曲体裁,以曲调婉转、剧情细腻、寓意深远著称。

9.文言小说:古代小说的一种,用文言写成。

代表作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10.白话小说:用白话语言写成的小说形式,起源于明清时期。

代表作有《水浒传》、《金瓶梅》等。

此外,还可以拓展一些其他相关的名词:11.词:古代一种以歌咏表达感情的独特文体,有诗意、音韵优美的特点。

12.传统戏曲: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演员通过唱、念、做、打等形式来表演剧情。

13.简体字和繁体字:汉字书写形式的两种变体,简体字主要在中国大陆使用,繁体字主要在台湾、香港等地使用。

14.文言文和白话文:汉语书写的基本文体。

文言文用于古代,具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和丰富的修饰词汇,白话文则是口语化的书写形式,近代以来被广泛使用。

15.诗派: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些独特的诗歌创作流派,如唐代的豪放派、骚体派等,宋代的词派等。

这些名词解释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些重要的文学形式和流派。

当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极为丰富多样,还有很多其他名词和概念值得深入了解和拓展。

北大中文系古文献专业书目及复习提要

北大中文系古文献专业书目及复习提要

北大中文系古文献专业书目及复习提要(一)我们专业在不了解或是不喜欢的人看来很枯燥,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专业中许多老师研究的学问都很有意思,比如李零老师的中国方术研究。

退一步说了,一门学问,只要你能真正静下心来,肯定能从其中发现乐趣,找到安慰的,不如说古文字学,我们专业的裘锡圭和李家浩两位老师,一生浸淫其中。

这些都不用说了,老师的情况可以去查,凡是副教授及以上的,基本上都可以带硕士研究生。

我们本科的专业课很多,大致也说一下吧。

古文献学史:分上下两学期讲授,是重中之重,主要的教材是孙钦善老师写的《中国古文献学史》,上下两册。

很厚的两本,也是考研最重要的参考书了。

文字学:裘锡圭老师的《文字学纲要》音韵学:《音韵学教程》,北大唐作藩等老师编写(以上两门课较有难度,考试中占的比例似乎不多)训诂学:洪成《训诂学》,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这个老师是我们专业的)版本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大致可以看一下曹之的《中国古籍版本学》、李致忠的《古书版本概论》以及其他一些老先生的书,还有前两年出的《校雠广义》,也是很好的参考书。

目录学:高路明《目录学与中国古代学术源流》(我们专业的老师),还应该看看中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等书。

校勘学: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哲学要籍解题:没有固定的教材,大致是介绍中国古代的哲学典籍文学要籍解题:金开诚《历代诗文要籍详解》史学要籍解题:可参看张传玺的《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张舜徽的《中国史学名著解题》古籍整理概论:专业启蒙课,可看看最近黄永年老先生再版的《古籍整理概论》中文工具书使用法:《中文工具书教程》朱天俊,李国新著中国古代文化: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古代汉语:王力与郭锡良的教材都可以现代汉语: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现代汉语》中国古代史:在考试中占的比例也较大,教材一般是翦伯赞《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北大教材《中国文学史》,或者袁行沛新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以上是我们专业课的大致情况,如果有什么补充,我再告诉你。

中国古代文学2的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2的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2的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之一。

在这个广阔的领域中,涌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学名词,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诗经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婚礼、葬礼、田园生活等各个方面。

诗经中的《关雎》、《国风》等篇章都具有浓厚的民歌色彩,表达出古代人民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经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古代社会经济、政治、风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文古文泛指古代以文言文形式所写的文学作品,包括了诗、辞、赋、讽谏、典故等。

古文追求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讲究字句的平仄、音韵的优美。

其中,《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是古文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凝聚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唐代以诗为主要创作形式,作品丰富多样,既有表达爱情的《白头吟》,也有抒发山水之美的《登鹳雀楼》等。

唐诗以其优美的韵律、丰富的意象、独特的思想感情打动了世人,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之作。

四、宋词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唐宋文化交融时期的产物,以其细腻婉约的风格和深情浅唱的抒发方式而闻名于世。

宋词主题广泛,既有世事人情的反映,也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等词人的作品无不展现了宋词的独特魅力。

宋词的音乐性和表现力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五、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类,其大致分为元杂剧和元话本两大门类。

元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和表演形式,深受当时广大民众的喜爱。

《窦娥冤》、《西华山》等是著名的元曲作品,通过对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的改编,展现了元代社会的风貌和思想。

六、明清小说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鼎盛时期,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题材。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宋初“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合称宋初“三体”诗。

2.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追求词藻,堆砌典故。

代表作者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

因他们曾相互唱和《西昆酬唱集》,故名。

欧阳修《六一诗话》谓:“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3.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荚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的文字,用词造句精炼而有变化,条达疏畅、切近自然。

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丈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标志着他的散文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其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上的外显。

另外,丈章结构层次上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要素。

4.江西诗派派是北宋末期的一个文学流派。

据吕本中的《江南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等二十五人,“以为法嗣”。

因黄庭坚及二十五人中有不少人都是江西人,诗歌创作风格基本一致,故称江西诗派。

江西派诗人论诗,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全”之法。

5.王荆公体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其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

6.一祖三宗元人方回撰《瀛奎律髓》崇奉江西诗派,提倡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7.《西昆酬唱集》为北宋杨亿、刘筠、钱惟演和李宗谔等十七人在宋真宗景德年间编者的唱和诗集,以五言、七言律诗为主。

8.“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其特点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路,开辟了新的诗风。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6)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6)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6)铁崖体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风格香艳绮靡。

2:台阁体明永乐至天顺年间,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垄断了文坛。

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

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3:王荆公体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宁之半山,写诗主要用七绝体。

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在宋代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实则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亦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4:朱希真体朱敦儒字希真,南流后过了七年漂泊生活,晚年被迫隐居,常放浪于烟霞之间,写下了大量的隐逸词,多歌唱看透尘世后的随缘自适、逍遥行乐,但又深藏忧怨,有较浓的虚无思想色彩。

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

这种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的风格物色,被称为“朱希真体”。

又因其词集为《樵歌》,故亦称之为“樵歌体”。

5:东坡体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

其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而最能体现其“坡仙”的旷达品格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风,即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8)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8)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8)
性灵说
清代中叶,真正与宗唐、宗宋诗派相对立、真正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与道统文学观相对立的诗歌流派。

创始人袁枚,所谓性灵派,即是上承明公安派独抒性灵的诗歌主张,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直性情。

活法说
吕本中后期所提出的作诗主张。

吕本中的“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有意识“以苏济黄”,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

童心说
李贽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童心说是晚明李贽提出的:“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他把文学作为反传统、反权威。

二窗
吴文英号梦窗,其词集为《梦窗词》;周密号草窗,其词集为《草窗词》。

二人同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词的内容也多为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且往往融入哀时伤世的黍离之悲,艺术上二人均追求清丽工巧,旨趣相近。

故时人并称他们为“二窗”。

富贵词人
即指北宋初期著名词人晏殊。

他一生居显宦要职,有“太平宰相”之称,但其在政治上无大建树,而以词传名。

他一生生活优裕,生活态度雍容闲雅。

其词多祝寿、咏物和歌颂升平,这类词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在过分满足的生活里找一点春花秋月的闲愁来吟咏,虽无镂金错彩的刻意藻饰,但掩盖不住其骨子里的富贵之气,总体而论,尚未摆脱五代绮艳词风的窠臼,故晏殊有“富贵词人”之称。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2)1.白体:(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

(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

(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

(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半山诗:(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

(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

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大数据数据采集-专业的人工智能数据服务平台广告提供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据提取,数据校验,数据清洗等服务, 查看详情> 大数据培训班哪家好? 黑马大数据培训班广告黑马大数据培训班,致力真实项目实战教学,学习即积累工作经验. 查看详情>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4)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4)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4)1. 清雅词派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

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

他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词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在词的格调、意境方面有新的开拓,格调高雅,词境疏朗开阔,以其“清空”、“骚雅”的风格特色,成为南宋雅词的典范。

此后,自吴文英、史达祖至王沂孙、张炎、周密等均沿此路作词。

在遣辞和音律上益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

他们的作词途径和特色虽各有不同,但追清趋雅却是共同的。

2.苏辛词派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

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补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3. 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共收诗人十七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忆、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4. 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其基本特征是求生避熟和求雅脱俗。

艺术特点有三: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树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5. 后山体但因其缺乏华采而唯余瘦硬。

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

大学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部分名词解释

大学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部分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也叫“汉魏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

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山水诗并不只写山光水色,名曰“山水”仅举其大端而已。

有的关于民生,有的是随性而作·····我们也不能以为只要诗中有了山水描写就是山水诗了,至少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是描写山水才可以算作山水诗。

同时还要注意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的态度:是将山水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还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

有所寄托的内容也要注意区别才行。

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二)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门阀士族为了压制贵族,造成绝对王权,先时期君主们都提拔了不少自由平民和低级贵族参加到官僚政府机构。

春秋、战国之际,“竹帛下庶人”,列国诸侯更是大力提拔“士”作为官僚机构的骨干,世卿自此而坠。

两汉的所谓布衣卿相,也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

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致身通显。

他们不但授徒讲学,门生弟子千万,形成一种利益集团和社会力量;而且子往往绍继家学,也必然造成累世公卿的情况。

大家族在东汉时就已经逐渐出现了。

自东汉后期开始“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了。

初期,实行九品官人法,州郡大小中正皆由当地著姓士族担任,九品的定评,自然操纵在他们的手中,于是官品的升降,大都凭借“世资”。

以后,世族势力更加发展。

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世居高位,是士大夫的领袖。

所谓门阀大族,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些特征的家族。

东汉时期选士首先看族姓阀阅,所以门阀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

门阀大族是主中长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

当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们联结、周旋。

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

汉末社会中的世家大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与这个阶层结合在一起。

丕在尚未代汉称帝之前,采纳了九品中正制。

实行之初,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里,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品评人伦、操纵选举的局面。

西晋时虽仍袭用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选择人才的作用,以致于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

在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基础上,后汉、以后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

南朝宋武帝裕从东晋汲取教训,努力加强皇权,因而南朝世家大族虽然在社会上经济上的优越地位未变,但实际军政实权大为削弱,政治权力主要已不在他们手中。

侯景之乱使世家大族遭受沉重打击。

这是对南方门阀士族的一次沉重打击。

在朝,门阀制度已经没落到徒具躯壳了。

2.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时期美学风的一种概括。

所谓建安风骨,是指作品的在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炼刚健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风貌。

建安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宁,文人政治热情普遍高扬,因而他们的诗文创作大都形成了容充实,感情充沛,雅好慷慨,梗概多气的特点,而在艺术风格上又表现明朗刚健,骨力遒劲,这种充实的思想容,富有感染力的情感以及语言表现上的风健清新完美结合,就是建安风骨的基本涵。

3.正始之音正始,是齐王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的正始时期,指的是后期到司马氏以晋代这一时期。

其时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

充满阴谋和篡夺的险恶斗争,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始诗歌的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貌。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向秀、伶、阮咸、王戎。

阮籍、嵇康是这一时期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指玄谈风气。

4.晋玄学玄学是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又有新道家之称。

"玄学"之称的由来,正是因为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为"三玄",所以"玄学"之名由此而来。

东汉末年至两晋,儒家之学开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学风、谶纬神学的怪诞浅薄,以及三纲五常的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论辩,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

清谈之风始于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可以说是创始人。

"正始之音"正是指整个晋时期玄谈风气。

总的来说,玄学是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修齐治平),对宇宙、社会、人生所作的哲学反思,以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为士大夫重新寻找精神家园。

南北朝时,玄佛合理。

东晋后,玄学已与佛学合流,玄学也就"笑渐不闻声渐悄"了。

5.体声律与对偶的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

由于这种新体诗产生于齐武帝年间,故称体。

这是古体诗向近体律诗演变过程中一次关键性转折,为后来唐代律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家有约、脁等人。

关于体需要注意:(1)八病的规定过于苛细,当时人即不能完全遵守,故后世定型的律诗也并不严格避忌八病。

(2)体还有一些写作上的特点,如篇幅的长短虽无明确规定,但通常在十句左右,由此发展下去,形成律诗以八句为一首定格。

另外,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大都用对仗句,这也成为律诗的定式。

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积极意义:(1)讲求诗歌韵律美,矫正了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滞重的弊病,转向清新流美畅达。

(2)新体诗篇幅有限,不容肆意铺排、使才逞词,故而明净、凝练之作渐多,这在诗歌史上是一个意味深远的变化,对后来梁乃至唐诗语言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宫体诗以萧纲、徐摛、庾肩吾提倡宫体诗风。

宫体诗具有以下特点:一、声韵、格律,在体的基础上要求更为精致;二、风格,由体变本加厉为秾丽,下者则流入淫靡;三、容,较之体时期更加狭窄,以艳情、咏物为多。

凡是梁普通以后的诗符合以上特点的,都可以归入宫体诗的围。

对宫体诗的评价:第一,在创作倾向上,宫体诗舍意问辞,因辞觅态。

第二,在风格上,风格单调,如出一手。

第三,在形式和技巧上,宫体诗巩固了以来格律、声韵的探索成果并有所发展。

七言诗的写作更为普遍,五言诗趋向短制,离五七绝定型不远。

第四,在容上,贫乏肤浅是其致命弱点。

7.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志怪小说按容又可分为三类:一、地理博物,如《博物志》。

二、鬼神怪异,如《搜神记》。

三、佛法灵异,如《冤魂志》。

其中今存最为完整和最具文学价值者,当属干宝的《搜神记》。

志怪小说的兴盛与当时迷信思想的盛行有很大关系。

社会上流传的许多巫术灵验的故事,就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

汉以来关于神仙的故事层出不穷,这也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

此外,道教、佛教,在晋以后广泛传播,产生了许多神仙方术、佛法灵异的故事,也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

至于这些素材被搜集记录下来,则带有自神其教的目的。

志怪小说的作者有的就是徒。

志怪小说适应了宣传的需要,也提供了闲谈的资料,因而得以流传。

8.贞观之治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世民以雄才大略统一全国,励精图治,从谏如流,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9.上官体上官仪的诗以绮靡婉媚著称,时人多效仿,称为“上官体”。

初唐的前五十年,是宫廷诗的时代。

“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诗风代表。

所谓“上官体”,是指初唐前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人所创作的“绮错婉媚”的诗。

上官仪的诗今存二十首,多为奉和应制之作,从齐梁的宫体诗到唐初的上官体,诗歌仍在狭小的宫廷生活圈子里徘徊;容上的远离现实,必然又导致艺术上的片面追求形式美。

而在初唐前期诗坛上,占统治地位的便是上官体。

上官仪曾把六朝以来的对仗技巧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却成为后人写作近体的一种规,在律诗定型过程中多少起了一点促进作用。

10.初唐四杰唐代初期的“王勃、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

他们在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

其中尤以王勃的成就最高。

初唐宫廷文人大多功成名就,志得意满,自然对绮错婉媚之风乐此不疲,不思变革。

这时,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的王勃、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四杰”登上了文坛,他们怀着革新诗文的自觉意识,旗帜鲜明地反对“上官体”,希望用“高情壮思”、刚健骨气,来“思革其弊,用光志业”,实现自己的审美追求。

由于长期蹭蹬下僚,他们的诗多写羁旅的苦辛,道路的艰阻,向往边塞立功,思索人生哲理,伤怀赠别,托物言志。

这就使得诗歌从了无生气、无病呻吟的宫廷诗风中挣脱出来,转向广阔的社会,由纤弱变为壮大。

四杰所代表的新的诗歌潮流,成为唐音的肇始。

11.宋体宋二人不仅将元兢的“换头术”肯定下来,付诸实践,奉之为“律”,而且通过自己在诗坛上的号召力,影响朝野,使当时文士纷纷仿效,遵守此“律”,乃至于在中宗神龙、景龙中蔚然成风,形成了“宋体”或“律体”。

律诗正是在人们对“宋体”的推崇、仿效中,最后定型和普及的。

12.兴象“兴象”是唐诗(尤其是盛唐诗)特有的美学境界,是汉与齐梁两个艺术传统辩证统一后所产生的新的艺术质素,也是唐诗在艺术上完全成熟的标志。

兴象要求诗歌形象除了外形的鲜明生动,还需具备在的兴味神韵,要能透过外表事象的描绘,导引和展示出部蕴含丰富、包孕宏深的艺术境界,也即“兴在象外”。

所以,兴象不光要求抒情与写景的高度融合,还要求一个“形象的二重世界”,这就和一般的情景相生或情景交融有了区别。

盛唐诗人追求情景交融、兴在象外的诗歌意境,并且在意境的创造中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而这又是和初唐中后期众多诗人的艺术探索和追求分不开的。

13.盛唐之音总的说来,盛唐诗人大都具有宏伟的理想和抱负、蓬勃热烈的感情,他们的诗歌大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这也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之音。

白诗歌则是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

杜甫在诗中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代巨变,他既是盛唐之音的结束者,又是中唐诗歌新变的开启者。

盛唐之音的重要特征,正是她浓烈、壮大、高扬的感情。

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共同构成了盛唐之音。

14.山水田园诗派盛水田园诗的创作十分繁荣,作家作品很多,其中王维、孟浩然的创作最为杰出。

后人将这一具有大致创作倾向的作家列为一派,称之山水田园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容。

继承和发展了渊明田园诗和灵运、朓等的山水诗。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15.新乐府诗派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合为事而著”,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民生疾苦,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