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设计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一、自然灾害的特点1. 破坏力强我国自然灾害破坏力强,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例如,2013年的四川雅安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达到了数十亿人民币。
2. 多发性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形式多样,灾难时常发生。
例如,我国每年因暴雨造成的水灾都会造成相应的损失,范围广泛。
3. 地理分布广泛各种自然灾害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发生,其中包括洪水、旱灾、地震、台风等多种类型的灾害。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1. 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发生的区域主要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广大平原区域,往往因为防汛工程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2. 旱灾旱灾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因为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一旦发生旱灾就很容易影响整个农业生产的滋长,并且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安。
3. 地震灾害我国地震灾害分布广泛,但是以四川省为多发区,四川省2013年的雅安地震就是一次比较典型的地震灾害,给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4. 台风灾害每年夏季到秋季是台风引发的灾害“高峰期”,而台风的危害又以南方沿海地区最为严重,例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519台风”分别发生在四川和广东,对当地人民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三、预防措施1. 监测预警与预报通过信息化手段,从“气象、水文、地质、线性”及其他方面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测预警和预报服务,对自然灾害预防提供有效信息和技术支持。
2. 防治工程防治工程是指以科学、合理、先进的工程手段和技术,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维护,以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减轻其破坏力。
包括:水库建设、内陆河流改道、抗震建筑、森林防火、荒漠化防治等多种手段和措施。
3. 组织疏散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开展组织疏散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结论我国自然灾害破坏力强、多发性和地理分布广泛,需要采取监测预警、防治工程和组织疏散等措施来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防范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2. 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3. 自然灾害的特点:突发性、广泛性、严重性、复杂性。
4. 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社会稳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和自我保护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灾害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危害。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和自我保护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并思考如何防范。
六、自然灾害的预警与应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预警信号和预警系统。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灾害应对措施。
2. 教学内容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含义。
预警系统的组成和运作。
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措施:疏散、避难、救援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的识别和理解。
预警系统的运作机制。
应对措施的执行和应用。
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预警信号的种类和含义,预警系统的组成和运作。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灾害预警和应对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应对方法。
模拟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灾害应对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一、引言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生成区的西北太平洋海域上,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作为地理学家,我们需要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规律。
二、地震2.1 地震的分布中国地震的分布十分广泛,以亚洲地震中心——四川盆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另外还有新疆地震带、北岭走廊、唐古拉山等地震危险区。
2.2 频率和强度中国地震频繁,强度也较高。
根据地震分布规律以及震级数据统计,中国大陆地区每年都有数千起地震,其中一级以上地震有数十次,震级在5.0以上的地震每年也都有数十次。
2.3 影响地震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巨大。
历史上,中国曾发生多次灾难性地震,造成数十万以上人员死亡,财产损失数以亿元计。
三、洪涝3.1 分布中国是一个处于东亚季风气候带的国家,因此洪涝灾害也非常频繁。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海南岛等地都是洪涝灾害易发区。
3.2 影响洪涝灾害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如果治理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
由于生态环境破坏,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原因,洪涝灾害在近年来进一步严重化。
四、台风和风暴潮4.1 区域中国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和风暴潮的严重影响。
特别是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港以来,因其在台风生成区的地理位置和季风气候的影响,台风带给海南的灾害损失更加严重。
4.2 性质台风和风暴潮造成的危害性十分严重,不仅会对中国的海洋经济、交通运输和港口等设施造成毁灭性影响,还会给当地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五、草地沙化5.1 区域中国草地沙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这些地区总共有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了草地沙漠化的影响。
5.2 影响草地沙化对中国的环境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草原资源的严重流失引起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加剧了中国的水土流失问题。
六、结语以上是中国自然灾害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如果能够积极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就能减少自然灾害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提高中国国家的发展保障。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5
中国因灾死亡牲畜和中国畜牧业分布图。设置问题我国因灾死亡牲畜比较多的省区有哪些?简要分析其原因?:
板书:3、畜牧业成灾面积的区域差异
结合成灾人口图、人口密度图思考成灾人口的分布特点以及和人口密度的关系
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画一条人口分界线,此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人口的这种不平衡分布,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相结合,使得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通过具体的数据、资料说明我们自然灾害的状况。
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回答:
1、我们灾害的特点?
2、灾害多发的原因。
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材料,让学生理解我们灾害多发的原因.
灾害多发的原因
根据学案上板块构造图以及我国气候。地形图和文字,学生自己归纳。
学生自己归纳:①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二是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导入
视频《中国首次发布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警示图》
小结:根据视频总结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回答热烈,能够回答出各种自然灾害的名称。通过具体的材料总结自然灾害的特点.
视频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深入
学习,
讲授
新课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结合老师的讲解,指出每一种自然灾害对应的分布地区.
通过具体的动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学生对每一种自然灾害分布的记忆,不仅能够调动课堂积极性,也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习题巩固
学案1: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习目标】1. 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分析我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
2. 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
3.理解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4. 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和每个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
【重点难点】1. 中国自然灾害的三个主要特点2. 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 【知识链接】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1.灾害种类多样(1)原因⎩⎪⎨⎪⎧特殊的① 多山的地貌强烈的②不稳定的③(2)表现: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④________灾害以外)在中国都有发生。
2.灾害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⑤________。
3.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旱灾——黄淮海平原、⑥____________。
洪涝——⑦______________、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震——⑧________以及华北、西北、西南地区。
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
低温冷害——⑨________地区。
台风——⑩____________地区。
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1.人员伤亡损失大(1)原因⎩⎪⎨⎪⎧人口⑪ 全国90%以上的人口集中区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东南与⑫ 等自然灾害多发区重合(2)表现:成灾人口集中在山东、⑬______、河北、⑭______、湖北、⑮________、湖南和江西等省。
2.农业灾情严重(1)原因⎩⎪⎨⎪⎧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脆弱的⑯(2)农业灾情的地域差异地区 农业部门 灾害 灾情集中区【学习过程】一、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的成因与分布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火山灾害以外)在中国都有发生,这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强烈的地壳运动、多山的地貌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有关,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1.形成原因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并且主要分布在灾害种类多样并且灾害频发的东部地区,所以自然灾害人员伤亡损失大,成灾人口严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优质课教学设计_28
选修5-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设计【上课题目】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对象】高一(2)班学生【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案例,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根据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结合已学的知识,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1)以个人/小组讨论,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以启发、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建设国家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自然灾害的三个主要特点2. 教学难点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学情分析】本次课程对象是高一学生。
我校高一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对地理知识掌握水平较低。
恰逢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按学校要求,班会课上已做了防灾减灾方面的知识普及,加上我市发生“6·10”“6·12”重大洪灾,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灾害,学生更感同身受。
选择学习这一节选修5的内容,刚好穿插时事在其中,学生更有启发,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更佳。
【教学方法】一、教法分析1.读图分析法本课以图表为主,通过读图,学生直观获得所需信息,加以讨论、比较,更能总结归纳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 启发法在讲课中,引领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总结归纳所需答案。
3.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想法,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学习的合作性和探究性。
二、学法分析1.自主学习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自主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品尝获取知识的愉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紧紧围绕教师的言语和教学思路,产生积极的心理情感。
提问和启发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造成学生自觉地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的态势。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如气象、地质、生物等)突然发生,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后果的灾害事件。
2. 自然灾害的分类:按照成因可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其中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暴雨等;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生物灾害包括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3. 自然灾害的特点: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破坏性、持续性、反复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难点:自然灾害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灾害的实际情况。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如汶川地震、南方洪水等。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并提出具体措施。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检验学生对自然灾害概念、分类和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自然灾害相关教材,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直观性。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自然灾害案例和新闻报道,作为教学辅助材料。
4. 教具:准备自然灾害地图、图片等教具,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最新同步教案:选修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
概括提升总结
情境
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我
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国之
一。
我国人口数量多,又是农
业大国,所以成灾人口多,农
业灾害情严重。
我国面积广大,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显著,不
同灾害带特征也有明显的差
异。
感体验。
板书设计
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原因:
二、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2.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
3.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1.海洋灾害带
2.东南沿海灾害带
3.东部灾害带
4.中部灾害带
5.西北灾害带
6.青藏高原灾害带。
第2.1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案
第2.1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一、预习目标1、理解自然灾害点位的含义,分析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
2、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的表现和特征。
二、预习内容预习点1: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原因:(1)我国处在两大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3)我国2/3的面积是,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灾害。
2、灾害特征:(1)灾种多,、干旱、洪涝、台风、危害最为严重。
(2)灾次频发,强度大。
1、原因: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状况。
2、成灾人口:一线东南部多,西部少,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湖北、安徽、、和江西等省。
地退化问题严重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一、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2、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及每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和每个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
二、学习重难点中国自然灾害的三个主要特点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东部灾害带是我国重灾区的原因分析1、东部灾害带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这里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内涝区。
2、东部沿海受台风、风暴潮影响较多,北部有旱灾和虫灾。
3、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中,地震多发。
4、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
【合作探究一】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20世纪全球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据此回答问题。
1.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的特点是A.灾害种类多但灾次较少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C. 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2.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最严重的是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火山寒潮泥石流A. B.C. D.3.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而严重,主要是因为A.气候类型多样 B.地形复杂多样C.地域辽阔、幅员广大 D.独特而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4.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寒潮、洪涝、干旱极其严重,这主要是A.幅员广阔,纬度跨度广 B.多山的地形,气候复杂C.地势西高东低,海洋气流极易深入 D.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季风环流5.中国是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主要是A.大陆面积最广,地质条件复杂 B.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较大C.大陆内部断裂构造多,岩浆活动频繁 D.地处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运动活跃6.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在西部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是A.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B.东部距离海洋近C.西部地区地形状况复杂 D.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大7.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A.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沿岸地区 B.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平原及四川盆地 D.四川盆地及珠江流域8.我国自然灾害点位主要集中在A.东部B.西部C.西北部D.西南部9.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点不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旱灾多发B.台湾省——地震多发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10.形成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①国土面积广大②人口纵多③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⑤灾害灾次频发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11.我国西部地区灾情主要表现为A.受灾人口多B.牲畜掉膘或死亡C.农作物成灾面积大D.农作物受灾面积大12.海南岛和台湾岛属于我国的A.海洋灾害带B.东南沿海灾害带C.东部灾害带D.中部灾害带13.西部牧业灾害具有更大的风险和更重的灾情是因为西部地区①草原面积广阔,经济落后②经营粗放,靠天养畜③自然灾害种类多样④农业受灾体脆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4.青藏高原灾害带的主要灾种有A.地震、霜冻、干旱、滑坡B.旱灾、病虫害、沙尘暴、泥石流C.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D.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答案:1.D2.B 3.D 4.D 5.D 6.A 7.B 8.A 9.A 10.B 11.B 12.B 13.A 14.C15.(1)A C ABCF C D E(2)DE CF AB(3)①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如气象、地质、生物等)造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等方面的严重损害。
2. 自然灾害的分类:按照成因可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3. 自然灾害的特点:突发性、季节性、区域性、连续性等。
4. 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的实际影响。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自然灾害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自然灾害案例分析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提出的观点。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3. 思考如何提高自身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灾害模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地震、洪水等灾害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2. 观看纪录片:播放关于自然灾害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地震遗址、洪水治理工程等地,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准备:1. 灾害模拟体验器材:如地震模拟器、洪水模拟设备等。
2. 纪录片:收集关于自然灾害的纪录片素材。
3. 实地考察:联系相关单位,安排实地考察活动。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灾害模拟体验活动中,确保学生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在观看纪录片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湘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前言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一种灾难,它有时候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小的困扰和挑战。
我国作为一个大型国家,自然灾害的种类和数量也是比较多的,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布,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自然灾害的特点多发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其自然灾害的种类也比较多,比如台风、暴雨、干旱、地震等等。
不同地区的灾害类型也会因为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而有所不同。
严重我国的自然灾害往往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比如2018年汶川地震就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因此,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救援措施是保障人民安全的必要手段。
形式多样自然灾害的形式也是多样的。
有些是短暂的,比如大风或冰雹,有些则是长期的,比如干旱和旱灾。
这些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都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少的困扰。
自然灾害的分布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高山地区、平原地区和江河流域都是洪涝灾害的高发区。
其中,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为地势低洼,降水量大,常常会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火灾我国的火灾形式很多,主要是由气候等原因引发。
热带气候和半干旱气候的地区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比较高。
而我国西部大气干燥,草木容易着火,因此烧荒和过火等现象常见,也容易引发火灾。
风灾风灾是指风力强,给人们带来不便和灾难的一种自然灾害。
在我国,台风是风灾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尤其是在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南海和东海是台风的重要发生地区,每年台风的发生频率都很高。
地震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是中国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
我国大约80%的地震发生在西南、西北、东北和台湾海峡等地区。
因为这些地区都位于活动性地震带,震级较高、地震发生的频率也比较高。
防治自然灾害的措施国家层面对于自然灾害的防治,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防灾救灾的投入和支持,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以便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到自然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
2. 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包括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破坏性和持续性。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概念2. 自然灾害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2.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持续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防范自然灾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思考。
2. 讲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详细阐述自然灾害的定义,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
3. 分析自然灾害的特点:讲解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破坏性和持续性,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分析案例中自然灾害的特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5. 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防范自然灾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总结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防范措施。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自然灾害的资料,加深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2. 分析各类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如气象灾害中的洪水、干旱、台风等;地质灾害中的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生物灾害中的蝗虫、红火蚁、植物病虫害等。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2.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为自己所在地区设计一份自然灾害防范预案。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自然灾害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的培养。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案3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案3课程标准1.理解自然灾害点位含义,分析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
2.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
3.理解我国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及每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和每个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了解中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3.情感目标: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建设国家的热情。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1984年5月21日午夜我国黄海发生了6.2级地震,在陆地上并未造成破坏作用。
当时有许多人由于不懂地震自救知识,觉察到地震后就从楼上往下跳,结果有250多人受伤,其中绝大部分是大专院校的学生。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时,距唐山才110多千米的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由于在震前向群众宣传、普及了有关预测、预防地震,以及震后自救等方面的知识,创造了该县在唐山地震时无一人伤亡的奇迹。
师:这两个实例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我国有些地区在地震带上,经常发生地震。
生:说明了我国多自然灾害,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可以防灾、减灾。
师: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
要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首先就要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图2.1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通过读图,掌握以下内容:①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
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灾害点位最多的地区。
二是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沿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
②中国正好位于这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
.师: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教案. 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七章《自然灾害与防治》,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其影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特点;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影响。
难点: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和防治措施;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灾害的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挂图、地球仪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自然灾害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结合地图和实例讲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身边的自然灾害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自然灾害成因的例题,指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2.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影响3. 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乡设计一套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2. 答案:(1)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现象。
分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特点:突发性、破坏性、不可预测性等。
(2)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广泛,主要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等。
成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质构造等。
自然灾害优质课优秀教案
自然灾害优质课优秀教案【导语】:自然灾害是地球和自然界的一种力量,它不仅能够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给人类文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了解自然灾害并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预防和救援等方面展开,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防灾救灾的相关知识。
【一、自然灾害的特点】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地球自然界内部和外部的因素突然、猛烈和具有破坏性的作用而造成的危害人类或破坏人类社会的事件。
2.特点:(1)突发性:自然灾害通常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然发生,对人类造成意外的影响。
(2)破坏性: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很大,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不可控性:由于自然灾害是由地球自然界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引起的,因此人类通常无法控制其发生。
(4)多发性: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涵盖了地震、洪水、台风、雷电、龙卷风、雪灾等多种类型。
【二、自然灾害的种类】1.地震:地壳构造变动引起的地震,破坏力大,常导致建筑物倒塌和大面积人员伤亡。
2.洪水:雨水或融雪过多,河流水位上涨,泛滥成灾,常导致交通中断和农田损失。
3.台风:热带海域产生的强风暴,风力大,可能带来强降雨和风暴潮,对房屋和农作物造成破坏。
4.雷电:大气层电荷分离引起的自然现象,可能引发雷击、山火和森林火灾。
5.龙卷风:强大的旋转气流,破坏力极大,常造成建筑物和树木被毁。
6.雪灾:大雪覆盖地面,影响人员出行和生产生活。
以上是自然灾害的几种主要类型,每种自然灾害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和应对方法,建议大家在遭遇自然灾害时保持警惕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三、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救援】1.预防:(1)建立和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
(2)制定和完善自然灾害防范预案,根据各类自然灾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范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
(3)加强土地规划管理,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避免在易受灾地区进行重大建设工程。
(4)推动科技创新,积极开展自然灾害预测和监测技术的研究,提高预警和防范的能力。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案人教版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自然灾害的特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自然灾害的特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特点,了解其原因和影响。
调查当地的自然灾害情况,了解社区的应对措施和预防策略。
探究自然灾害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思考如何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
深入研究某一自然灾害的案例,了解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应对方法。
关注自然灾害的实时信息,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教授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整体来看,学生们对于灾害的类型和分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案例分析,他们也能够理解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一些具体灾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5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深入学习,讲授新课灾害多发的原因根据学案上板块构造图以及我国气候.地形图和文字,学生自己归纳。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资料说明我们自然灾害的状况。
教学内容视频《中国首次发布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警示图》教师活动小结:根据视频总结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学生活动回答热烈,能够回答出各种自然灾害的名称。
通过具体的材料总结自然灾害的特点。
通过具体的数据、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回答:1、我们灾害的特点?2、灾害多发的原因。
学生自己归纳:①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
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二是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②中国山区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③中国特殊的季风气候气候不稳定。
深入学习,讲授灾害多发的原因结合学生讨论结果,提示灾害多发的原因。
布置问题?板书:1、原因分析小组结合,共同分析探讨灾害多发的原因。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通过读图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且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让学生树立因时、因地的减灾区域观。
温故而知新,通过几张图片诱发的学生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旧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材料,让学生理解我们灾害多发的原因。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1新课程类型复杂多样;(4)在我国季风环流的控制下,气候不稳定,夏季风强度不同,导致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向深入学习和教授新课程过渡。
各地的许多自然灾害都是一样的,导致了地区差异。
展示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点图(1900~2000年)和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动画,模拟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指出各种灾害的分布。
结合实践,引导学生说出每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区域。
练习巩固多媒体显示:基本通过黑板书:2。
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3、了解我国几种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成就(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的损失的了解2、通过搜集资料,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2、关注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运用音乐和图片相结合,调动学生们探究该节知识的热情,同时然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性(二)新课探究探究一: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
1、什么是自然灾害?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它们可以分为几类?学生们看书回答。
找到自然灾害的内涵——满足两个条件: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造成灾情。
小试身手:完成55页活动教师归纳揭示下列内容: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老师想问一下,我们国家会发生自然灾害吗?那我们国家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自然灾害呢?它们可以分成哪些类型?学生上台展示探究结果,教师将学生探究结果展示在课件页面。
气象灾害:台风,凝冻、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教师给予补充(除了上述两种以外还有一类是“生物灾害”)的同时,分别出示每种灾害的图片,加深同学们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理解。
过度语:我国有着这些纷繁复杂的自然灾害,将会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这是必然的啊。
可是我们能就这样任由它们肆意于咱们人类的生活中吗?当然不能,那我们怎么办呢?就是要去控制它,如果不能控制它,就要想办法去回避它,防止它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你们说对不对?那要如何做到这些呢?就必须去认识它,了解它,只要我们深入地认识它、了解它后,我们就会有办法来对付它,对不对?那我们该从何着手呢?(发难),就让我们从认识它的特点开始吧!探究二: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的自然灾害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探讨以下的内容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设计
一、课标内容
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二、教材分析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是本册书中的重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自然灾害的三大特点与自然灾害的成因,三大特点具体为:灾害种类多且灾次频发,成灾人口多且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分别从灾种、灾情、地域空间分布角度说明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从中国所处自然环境的角度剖析了中国复杂而不稳定的孕灾环境,从而回应了我国自然灾害特点形成的前提。
另外,教材中所选取的自然灾害点位图、图表素材科学全面,详实地说明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地域差异,可为本节课提供有力的素材。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借助网络、电视新闻等手段对中国的自然有所了解,但缺乏较为系统的地理学科性认识。
针对这种现状,本节课在通过地图解析、图表阅读、资料阅读等方式后,获取并生成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自然灾害的种类、自然灾害的灾情等的知识。
四、教学目标
1.根据材料,说出自然灾害的种类,感知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危害。
2.阅读图表数据和地图,指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3.依据所给的材料,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成因。
4.通过遥感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的介绍,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防
治中的应用与贡献。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及其空间差异。
2.教学难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成因及空间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启发式讲授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法,图表阅读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是2018年5月15号,据我国“防灾减灾日”——每年5月12号过去了三天。
今年的“5·12”也是汶川地震10周年的日子。
汶川地震给当地居民、我国乃至带来了巨大灾难与痛苦。
地震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在最近几年里西部地带的新疆、内蒙、四川地区频发,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当我们放眼全国去看,使得我们生命受到威胁、财产遭受损失的自然灾害还有哪些呢?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特点吗?现在我们来进入《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这一节知识的学习。
环节一:自然灾害的种类
【教师活动】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教案关于灾害的涵义内容。
了解灾害的成因、分类。
【学生活动】阅读、回答。
【教师活动】在说出自然灾害与灾害的关系与成因后,播放视频《2017年世界十大自然灾害现象》,初步感知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及其带来的巨大损失。
并用图片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观看、感知、总结。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自然灾害类型一览表》、《我国2017年十大自然灾害盘点》与《我国各类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频次》,要求学生指出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阅读图表获取信息,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总结在学案上。
生成知识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集中在夏半年
【承转】中国自然灾害多样,各个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否相同呢?我们接下来阅读图2.2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请同学们读图,同桌间相互合作总结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内容。
完成下表。
图1 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学生活动】读图、同桌间讨论与归纳,问题展示。
【教师活动】评价、引导、指正。
总体来讲,呈现出“北旱南涝”的分布规律。
环节二:灾情
【承转】我们发现中国的自然灾害多样且不同地区面临着不同的灾害种类。
那么当灾害发生时,受灾体有哪些呢?对,人、农作物、建筑等。
同样的灾害发生在人口稠密与稀疏地区,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哪个更大?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状况。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与“黑河-腾冲”线拟合图,以及我国农作物成灾人口图与“黑河-腾冲”线拟合图,根据学案的引导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我国的自然灾害灾情特点。
读图思考,从图中来看,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分布
与“黑河-腾冲”线有什么
联系?
读图思考,说明农作物成
灾面积与播种面积之间
具有什么联系?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总结。
个别展示。
【教师活动】评价、引导、指正。
生成知识点二:我国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黑河-腾冲”线以西,以畜牧业受灾为主,受灾人口少。
“黑河-腾冲”线以东,以种植业受灾为主,受灾人口多。
灾情严重
环节三:地区差异
【承转】了解到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灾情严重的基本特点,其次不同地区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灾情严重程度不同,这就集中体现了我国自然灾害具有差异性显著的特点。
根据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可将我国划分为6个灾害带。
请同学们读图,并按以下表格总结在以下表格中。
(课后完成,下节展示)
环节四:成因
【承转】总的来说,我国自然灾害灾种多、灾情重、地区差异显著,那么这
三大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要从我国的自然环境说起,接下来,请根据学案给出的地图、示意图及图表,小组自主探究,我国自然灾害的成因。
资料一:
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
是冬干夏湿。
由于季
风气候“雨热同季”
的特征,对农业生产,
尤其对水稻一类高产
粮食作物更为有利,
所以南亚、东南亚、
中国、朝鲜和日本等
地,都是水稻集中产
区。
但由于夏季风和
冬季风更替的时间和
强度等年际变化很大,所以,这些地区易遭受水旱灾害。
总结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灾害多样的成因有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总结、展示;
【教师活动】评价、总结
1.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强烈的地壳运动: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多山的地貌: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环节五: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治的手段与能力在不断提高,地理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突出作用。
在这一部分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展示图片
如果你是一名救援人员应最先
赶往哪里?并说明理由。
4号地区(县城)
因为县城人口最密集,减少人员
伤亡是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
【学生活动】
环节六:课堂小结
以板书调理进行总结梳理。
环节七:随堂练习与巩固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2、我国旱涝灾害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冬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C、南北温差大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3.我国东南半壁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灾害点位稀少的主要原因在于()A.东南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部受灾体少
B.东南部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部人少地多,生态脆弱
C.东南防灾意识强,西北部减灾能力强
D.东南部季风气候,西北部大陆性气候
4.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A.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
B.经济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C.地处世界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
D.灾害防御能力有限,灾害监测系统不健全
5.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
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南地区
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