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杜甫诗二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表达方式:写景——叙事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为什么一开篇诗人就写景呢?即从“但 见”二字我们可以窥知诗人心中怎样的奥秘?
寓情于景,表现了他的孤独寂寥心情。 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颔联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诗歌的结构上有何作用?
互文。 承上启下。颔联将笔触转向庭院,并点题。 前句不仅说不常来客,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 今日“君”来,更说明两人交情之深厚,为后 面的酣畅欢快作了铺垫。
二、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 2、个别朗读诗文; 3、利用文下注释,在理解诗文内容基 础上,把我好停顿、语调与感情,体味 情感,读出韵味。再齐读。
三、走进诗歌,鉴赏诗文
(一)阅读诗文,整体感知 问题(1)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是哪个字? 明确:悲”。 问题(2)诗人为何而悲呢? 明确:常年漂泊,晚年多病,处境艰难。
问题(7)面对眼前这萧瑟的秋景 ,诗人不禁 心生悲凉, 那么诗人想到了什么? 仔细阅读后 四句诗,
明确:远离他乡,常年漂泊,晚年多病,处境 艰难等。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说明作者经常在外漂泊。作者写这首诗 的时候已经在外漂泊八年了。做客他乡,四处漂 泊,自然让人心怀愁绪。
百年——晚年,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55 岁了,他是58岁去世的,又体弱多病,在重阳 节这一天,不能会亲访友,不能家人团聚,显 得格外的孤独。
秋风萧萧,万木凋零, 江水滔滔,落叶飘飘, 鸟鸣猿哀 秋肃临天下 的“万里悲秋”的悲壮图景。
问题(5)古人写诗都讲究练字,下面咱们就从 炼字的角度来分析前四句诗,你认为哪个字用的 好?好在哪儿?也就是说这个字写了什么样的景, 传了什么样的情,有什么妙处?
明确: (1)风急——首先,秋天本来是个容易刮风的 季节,而江边的风要比其他地方的风要大得多, 江边高处的风就更大,再加上诗人年老多病,当 然会感到秋风特别猛烈,所以,用了一个“急” 字,很传神地写出了当时季节的特点。其次,这 个“急”字,还寄予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
诗人之悲秋” 悲
很是丰富,很
是深沉。

自然之秋 人生之秋 家国之秋
我们来看,从自然之秋到人生之秋,再到家国 之秋,是层层递进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 既是自然之秋,又是人生之秋。“艰难苦恨繁霜 鬓”既是个人艰难,又是国家艰难。“潦倒新停 浊酒杯”既有对人生之秋的无奈,又有对家国之 秋的无奈。三悲是互相交织的,回环往复的,不 是孤立存在的。也就是说,自然、人生、家国, 种种悲凉,在此刻就全部交织在一起了,喷涌而 出,就形成了我们现在读到的被人称作“古今七 言律第一”的《登高》。
秋风本来就是凉的,江边高处的风就会特别 凉,所以年老多病的诗人站在江边高岸上当然 会感到凉彻透骨。这种寒凉,不仅是诗人皮肤 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的感受。
(2)天高——秋的天空是高远的,明澈的。 对于心情好的人来说,秋日的天空是令人神清 气爽的感觉,对于像杜甫这样一位被家愁国难 所困扰,同时又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秋日的 天空却显得那么高不可及。所以,一个“高” 字就写出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
(二)鉴赏诗文,细细品味
问题(3)中国古代的诗歌大多是由景到情, 这首诗哪几句是写景?写了哪几种意象?每个意 象的特点又是什么?表现了语言的什么特点?
明确:
风—急 天—高 猿—哀
渚—清 沙—白 鸟—飞回

落木——萧萧

长江——滚滚
问题(4)前四句,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 摹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 描摹出了一幅:
问题(7)那这些景物描写带给你什么样的 感受呢?
明确:清冷,寒凉,凄清,苍凉,萧条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作者写的是秋天衰 草凄迷,落叶飘零的萧瑟景观。中国的文人面 对梧桐一叶而有天下知秋的遥想,杜甫也不例 外。看到眼前的秋景,不禁将心中情与眼前景 合二为一了,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景 中有情,情中有景。我们说这种手法叫做 — — 情景交融。
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 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更增加了欢快的 气氛。
以此结束全诗,余味无穷──邻翁来了没有呢? 这用不着交代,当然是来了。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客至
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词序: 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请体会“无”和“只”两字所蕴涵的情感。
“无”和“只”两字,这不是客套话,句句 都是实情。老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 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 招待,更显出主客之间的深厚友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叙客人到来 叙以酒相待
皆春水、但 见——客至前
不曾、今始 为——客来时
无兼味、只旧 醅——客至后 相对饮、尽余 杯——客至后
寂寞
பைடு நூலகம்


惊喜
于 清新 景
明快 、
诚挚
融 情

欢快

“欲知子美高人处,只把寻常话作诗。” 你是如何理解前人这一评价的?
门前景(春水群鸥) 家常话(酒菜欠丰) 身边人(邀邻共饮) 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读了这一联诗,我们仿佛看到一位身患重病, 面色愁苦的老人,站在高山之上凛冽秋风中。
问题(8)读了这一联诗,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 受呢?明确:孤独、愁苦,寂寥等。
身世飘零,百年多病,风烛残年,有如萧萧落 叶,已经走入人生的尾声,悲从中来。
问题(9)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杜甫在登高时有 这种感受的呢?
明确:艰难——国家艰难,战乱连连,社会动 荡;个人艰难,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些几乎 伴随了作者的一生。此时的杜甫是既忧国又忧民, 还忧己。我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有这样一个处 世准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6)不尽长江滚滚来——此句写江景。“不 尽”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了江 水的滔滔气势。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让人联 想到时间的永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短暂的人生,在永恒的时间面前越显得短暂。
怎样理解本诗的思想情感呢?
1、题目:客至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旧时 注家以为,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 义”,此说有理。证明是,一年前,也就是草堂新落成不久, 有两位客人先后来看他:一位是旧相识,偶尔过访;另一位是 专程来访的远道客人。诗人为这两位朋友都写了诗,前者以 《有客》为题,后者以《宾至》为题;再看诗的内容,也确实 有“亲之”和“敬之”之别。而《客至》这首诗题下还有作者 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是老朋友之间偶尔过访,从诗 中那些话的亲切、随意的程度来看,也确实非老朋友不能。至 于崔明府其人,有的注家认为是杜甫的舅氏,大约是因为杜母 姓崔的缘故;但“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称呼,杜甫草堂属犀 浦县(治所在成都西北),说不定就是犀浦县令,这个问题倒 无关紧要。
(4)鸟飞回——“回”字写出了鸟在风中吃 力地盘旋,让诗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艰难处 境,战乱年代,诗人却有家难归,这怎能不让 人感慨万千。
(5)无边落木萧萧下——此句写山景。“无 边”写落叶之多,“萧萧”写落叶之声。纷纷 飘落的黄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 也不能不让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自己 和这黄叶一样,快要结束的短暂的一生,是多 么的悲凉啊!这写出了秋景的萧索。
杜甫诗二首
炎陵县职业技术学校 唐南平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 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 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 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 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 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 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 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 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
炎 陵 县 职 业 技 唐术 南学 平校
登 高
杜 甫
一、题解
登高,即登上高处。 (1)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 风俗 ;(2)农历正月初七和 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登高风 俗的含义:登高饮菊花酒,妇 人带茱萸[yú]囊,可除祸;登 高,有步步高升,寓意来年更 高的意思。我们课文登高是农 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登高。
猿啸哀——猿鸣凄切,有歌云“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个“哀”字,不仅写 出了猿鸣的特点,也传达出了诗人心中的浓浓哀 愁。
渚清——“渚”是江中的小洲,站在高处朝下 看,水中的沙洲显得既小又空,在萧瑟的秋风中, 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
(3)沙白——“白”是冷色调,与前面的“清” 字一起构成一幅苍凉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诗人 内心那种凄凉的情感。
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 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 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 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 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 在战乱这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 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 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 心头……
2、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 友人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营造了一所 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 村》)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稳, 有了生活的情趣。这首诗是第二年春天写的,同 样表现了诗人的这种情怀。
3、关键词句: 蓬门今始为君开、隔篱呼取尽余 杯
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除了思想内 容上的特点,咱们再来看一下诗歌的形式。 律诗在形式上非常讲究对仗,通常是颔联、 颈联对仗,咱们来看这首诗,除颔联、颈联 外,首、尾两联也是对仗的,句句对仗。而 且句内还有对仗。如“风急”对“天高”, “渚请”对“沙白”。我们说“对仗工整”, 这也是它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一个 原因。
可杜甫,无论穷达皆是兼济天下。《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
苦恨——极度遗憾,遗憾的是“繁霜鬓”, 遗憾自己老了,不能为国效力了,心有余而力 不足。
问题(10),阅读全诗认真思考:前四句 写景,后四句抒情,此手法为触景生情,即景 抒情,借景抒情。那么全诗抒发了什么情,请 同学总结一下 :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练字及其妙处和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表现手法,品味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 风,感受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希望同学们 下课后细细品味。
课后作业
1、背诵诗文 2、“群山万壑赴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哪个字用得非常传神,请结合诗句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花径】:这里指杜甫草堂外的一条小路,路边有野花。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意思是房子简陋。 【飧(sūn)】:熟食。 【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 【醅(pēi)】:未过滤的酒。 【肯】:正、恰。 【呼取】:叫过来。
诵读提示:
这首诗:诗的内容浅显易懂,难得的是,诗人 一反往常沉郁的心态,显得开阔明朗而又轻松 愉快,这是全诗的基调。要读得亲切、平易, 切忌夸张,因为诗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对一位极 要好的朋友说的,是友情的表示。但要分清主 次:就全诗来说,后一层为主,前一层为次; 就各层来说,最后一句为主,前三句为次。 “次”是为“主”蓄势的,突出“蓬门今始为 君开”和“隔篱呼取尽余杯”这两句,才能渲 染主客之间喜悦、融洽的气氛。
明确: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 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 越,动人心弦。诗中,诗人通过无边无际的秋 色、悲壮雄浑的气势,触情生情,情景交融, 抒发了诗人丰富深沉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自 然之秋的悲凉,人生之秋的感伤和家国之秋的 忧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伤感和忧 国忧时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