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与调度协同设计
控制系统的系统集成与协同设计
控制系统的系统集成与协同设计控制系统的系统集成与协同设计是现代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旨在通过整合各个子系统,提升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从系统集成的概念、实施过程以及协同设计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提供对于控制系统系统集成与协同设计的深入了解。
一、系统集成的概念系统集成是指将多个独立的子系统或组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完整、协同工作的整体系统的过程。
在控制系统领域,系统集成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集成涉及传感器、执行器、通信设备等硬件组件的集成,而软件集成则涉及控制算法、界面设计、通信协议等软件组件的集成。
通过系统集成,各个子系统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协同工作,从而实现整个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
二、系统集成的实施过程系统集成通常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需求分析与确定:通过与用户的充分沟通和了解,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明确集成系统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组件,并为后续的集成工作做好准备。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整体系统的设计。
包括确定系统的结构框架、选择适应的硬件和软件组件,以及设计相应的通信协议和接口。
3. 子系统集成:将各个子系统逐一集成到整体系统中。
这包括硬件的连接与组装、软件的编写与测试等工作。
在子系统集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联性,保证系统可以正常工作。
4. 整体系统测试与调试:对集成后的整体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试,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在测试和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记录和修复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系统交付与维护:将集成完成的系统交付给用户,并提供后续的维护和技术支持。
系统的交付不仅是整个集成过程的终点,也是开始用户使用的起点。
维护和支持工作的开展,可以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和用户满意度。
三、协同设计的重要性在控制系统的系统集成过程中,协同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化运动控制系统中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的研究
2 网络化运动控制 系统 的典型结构
传统 的多轴运 动控 制 系统主 要采 用分层 结构 实 现 ,即各 轴 具 有独 立 的控 制 器和 传 感器 及 触 发器 , 再 由主控 制 器对 各轴 进行 协调 控制 ,分 层结构 具 有
明 显 的缺点 :不 便 于节 点 的加入 和功 能 的扩充 ;在
特 殊 的网络 控制 系统 。网络 化 运动 控制 的性 能不 仅
性提 了更高的要求;这类设备 中很大一部分是运 动控 制 系统 ( 即对机 械运 动 部件 的位 置 、速 度 等进 行实时的控制管理 , 使其按照预期的运动轨迹和规 定 的运 动 参数 进行 运动 ) 而 运动控 制 系统 是一种 典 。 型 的控制 循环 周期 短且 具 有高 精度 、高 动态 响应 要 求 的控制 系统 ,除 了要求 高性 能 的传 输之 外 ,它要 求 系统能 在极 短 的时 间 内做 出响应 。过 去 的单机 系 统和 点对 点 的连接 方 式 ,不 能满 足 各节 点对 实 时性
和快 速 性 的要 求 和需 要 交换 的信 息 量 的迅 速 增长 。
取 决于 控制 算法 设计 ,而且 与网络 和计 算资 源 的调
度 密切 相关 。所 以 ,有必要 专 门针对 运 动控 制 系统
在 网络化 环境 下 的资源 调度 和性 能优化 进行 深入 研 究 ,这对 促进 我 国高性 能装 备制 造 业 的发展 有较 强
1 研 究 意义
装备 制造 业 的快 速发 展 ,对 设 备 的性能 和可 靠
中的很 多假 设条件 ( 等时 间采 样 、同步控 制 、无 延 迟 的传感器 和执行 器信号 ) 不再 成立 , 系统 的分析 使 和设 计增加 了很大 的难度 :网络 时延 、数 据丢 包等 。 网络化 运 动控 制 系统 ( NMCS 就 是构 建在 控 制 ) 器 与 多轴 电机驱 动器 之 间 ,能够 实时 、同步地 传 送 运 动控 制指 令和 接 收运动 状 态 的控制 系统 ,是 一类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网络控制系统调度
惭瞅-1)以)警
(3)
经离散化后,状态S和观察0f的论域均为{l,2,3,4}。故该模 型是一个4×4的矩阵。因为校园环境实验中采用UDP协议 传输,测得时延大于发送周期l S时就认为产生了丢包的情 况。所以,这里所建的HMM是时延和丢包的混合模型。 选取第1组观察数据,应用Baum—Welch算法对HMM 的参数{A,B,/t"}进行辨识。得出这3个参数的值。为了评价 所得模型的准确性,利用多组新的实验数据不断优化HMM 模型参数。利用再一组新的实验数据,对以上所得模型应用 Viterbi算法预测下一步的时延,即根据已经确定的部分观察 序列Dl,02,…,D,和最优状态序列ql,目:,…,ql,找到当部分观 察序列增1时的最优状态序列ql,q:,…,g,,qt。,然后由q,推算
制系统为例,伺服电动机控制对象描述为G(s)=七/(s2+s),k
为500,3个控制子系统相互独立,控制任务采用单数据包方 式传输。假设每个控制任务数据包平均传输时间为2.4
10.8 ms,9 ms。 ms,
初始时3个子系统周期性控制任务的传输周期分别为10
出下一步出现概率最大的Df"将这一预测值记为pret。,并
用单速率调度RM方法,在单速率调度的有效性和网络控制 系统的稳定性约束下提出采样周期的优化调度方法,但这种 方法只能应用于有优先权分配功能的网络,如CAN, DeviceNet等,且要求每个子控制系统的传输时延和最大允许 时延已知。文献【2J针对单CPU多节点的连接方式,提出用
IAE(Integral
U,=∑cl/啊≤i(2w一1)。为了对传输时间进行快速评估,引
i=1
其中,A【弗】是开关矩阵,其值是随机变换的过程。对概率 1一£,d【,z】=0,A【n】=Ao;对概率£,d【n】=1,A【,l】=A1。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智能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对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探讨。
一、智能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重要性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增加,传统的电网调度控制方法逐渐无法满足需求。
智能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1. 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等设备采集电力系统的各种数据,包括供电负荷、电压、电流等。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对电力系统状态的准确描述和预测。
2. 智能化调度决策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利用优化算法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度决策,并实时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控制。
通过对电力系统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学习,系统可以不断提升调度控制能力,适应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
3. 智能化设备协同智能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与各类电力设备的通信协议,实现与电力设备的协同控制。
通过与变压器、开关设备、智能电表等设备的联动,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和优化控制。
三、智能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1. 数据挖掘和建模技术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建模,可以帮助智能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准确预测电力系统未来的负荷和运行状态,为调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2. 优化算法通过使用优化算法,智能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最优调度,实现最佳的供电效果和经济效益。
优化算法可以有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3. 通信与协议技术智能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需要与各种电力设备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通信与协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系统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控制,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
具有通信约束的网络控制系统的协同优化方法
K e wo ds n t r e o to y tms mi e o ia y a c ls se y r : ewok d c n rls se x d l gc d n mia y tm c mmu c to o ta ns c n rla d s h dui g C — sg H* c nto l o niai n c nsr i t o to n c e ln O de i n or l
Op i lIt g a e t o o t r e n r lSy t ms wi mmu t ma n e r t d Me h d f rNewo k d Co to s e t Co h — nc t n Co s r it ia i n t ns o a
.
sa iiy d ge t lt e e b r
【 图分 类 号 】 P 7 【 中 T 2 3 文献 标 识 码 】 【 章 编 号 】1 03 8 (0 8 0 —0 20 A 文 10 .8 6 2 0 ) 10 1 .4 3
ad mie o ia y a c rme r, toeNC ss bett o n xd lgcld n mia f l a wok h s S u jc ocmmu iain c n t t a emo ee oa ne rtdc nrla d nc t o sr sc n b d ld t n itgae o to n o Mn
基于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的网络控制系统研究
自 动 化 及 仪 表
第3 4卷
统 的各个组成部分通常被实现为一个实时 内核或实 时操作系统 中的一个或多个任务 。在现代多任务操
无法保证信息传 输周期 的确定性 , 但通 常可 以保证 信息的传输不超 出时限( ieD al e 。也就是说 Tm edi ) n 通过设置 高的优 先级或采用 有效 的调 度方法 , 以 可
维普资讯
综 述 与 评 论
化 动 及 表,0 ,46:~ 工自 化 仪 2 7 3() 6 0 1
Co to n n tu n s i e c lI d ty n r la d I sr me t n Ch mia n usr
基 于调 度 与 控 制 协 同设 计 的 网络 控 制 系统 研 究
N S结构如图 1 C 所示 。
2 网 络 控 制 系统 中调 度 与 控 制 的 关 系
目前 大多数计算机控制系统都 由嵌入式 系统组
成, 计算机成 为 了系统 中 的重要 组成部分 。控 制系
网络控 制系统 中控制 与调度是 相互影 响 的 , 从
控制角度来说 , 样 系统 的采样 周期选取 规则一 般 采
控制系统经过集 中控制 、 集散控制的发展 , 现在 已经进人网络化的发展 阶段 。传 统的集 中式控 制系
统和集散式控制系统经 过多 年的应用 , 实践证 明都 存在一些共同 的缺 点 , 随着 现场设备 的增 加 , 即, 系 统布线趋于复杂 , 成本 显著提 高 , 抗干扰性 变差 , 灵 活性降低 , 可扩展性 变差等 。能够根 本解决 这些 问
能 , 同时也会增加大量 周期性 的任务 , 但 进而会加重 任务调度 的负担 ; 而调度对 控制任 务的影响 主要体 现在采样 抖动 ( a pig ie) 输人 输 出时延 (n Sm l t r 、 n Jt I. p t up t a ny 和时延 的抖动 ( a nyJt ) u. tu Lt c ) O e L t c ie 方 e tr 面 。所 以 , 控制和调度 在 网络 控制 系统 中是 一对 矛盾 , 解决这一矛盾 的方法 是在一定 约束条件 下取 得总体性能 的折衷。
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与优化
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与优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智能体系统也在逐渐走向实用化。
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智能体组成的集合体,这些智能体可以相互协作完成任务,其应用领域包括机器人、智能交通、分布式传感网等。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协同控制及优化算法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如果每个智能体都采取自我决策,则很可能会导致系统不稳定,甚至会出现混乱。
因此,需要通过协同控制来达到整体稳定的目的。
协同控制的目的是让系统中的每个智能体以一致的方式行动,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完成任务。
在实际应用中,协同控制通常采用局部信息交互的方式。
具体来说,每个智能体只能获得周围特定范围内的信息,并且只与周围几个邻居进行信息交互。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信息交互的复杂度和通信开销,同时保证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协同控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分配任务。
有些任务需要多个智能体合作才能完成,而有些任务只需要一个智能体完成即可。
因此,需要将任务合理地分配给智能体,以达到任务完成的最优效果。
对于任务分配问题,算法设计者通常考虑到任务不同难度、任务的先后顺序、智能体的技能不同等因素。
二、多智能体系统的优化在多智能体系统中,优化算法通常被用来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
例如,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多个车辆需要共同协作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由于交通状况的变化无法预测,车辆必须通过优化算法来决定最佳路径。
这就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车辆的出发时间、目的地、交通状况等。
通过加入时变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优化算法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出最佳方案。
除了时变优化问题,多智能体系统还存在其他类型的优化问题。
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分布式最优化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智能体仅可获得到一些局部的信息。
只有将所有局部信息集成在一起才能得到全局的信息,以便作出最优决策。
分布式最优化算法需要考虑各智能体之间的通信开销和局部信息交换的频率等因素,以使得协同控制和优化过程高效执行。
网络化控制系统性能与网络QoS协调设计研究
R sac nc-ei f e okdcnrl yt pr r ac n e okQ S eerho ods n o t re ot s m ef m n eadnt r o g nw os e o w
第2 7卷 第 1 2期
21 0 0年 1 2月
计 算 机 应 用 研 究
Ap l a in Re e r h o mp t r p i t s a c fCo u e s c o
V0 . 7 No 1 12 . 2 D e 2 0 e . Ol
网络 化控 制 系统 性 能 与 网络 Qo S协 调设 计研 究
gaat epr r ac f h ot l yt urn et e om neo tecnr s m.T as h o o sa t,rpsdac—einm to fcnrl n e h f os e ostf teQ Scnt i s pooe ods e do ot d iy rn g h oa shd l gt gaat o e okdcn o pr r ne n e o o . iay peet e e o ep r et bsd c eui urne bt nt re ot l e o n o e h w r f mac dnt r Q S Fnl ,rsn dasr s f xe m ns ae a w k l e i i
d l t a c u tB sd o h eut a o e d s n d adsrt L R c n o e a d po oe e ok Q S cn t i st e yi o c o n. a e n tersl b v . e g e i e Q o t l r n r s d n t r o o s a t o a n s i c e rl p w rn
多移动机器人网络的运动同步控制与协作任务规划
实际应用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多移动机器人系 统需要具备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如同步移动、协同搬运等。
学术研究价值
研究多移动机器人网络的运动同 步控制与协作任务规划有助于推 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未来的
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多移动机器人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 ,一些研究者利用强化学习算法实现了多机器人的协同控制,提高了机器人系统 的任务执行效率。
质量,选择合适的信息传递方式。
信息传递效率
03
优化信息传递路径,减少信息传递延迟,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传感器数据处理与融合
数据预处理
对传感器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等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融合算法
采用合适的数据融合算法,如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对多传感 器数据进行融合,提高位置和姿态估计的准确性。
传感器标定与校准
05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实验环境与条件
机器人硬件平台
选用具有相似性能和运动能力 的多台移动机器人,确保实验
结果的普适性。
实验场地
选择室内或室外封闭或半封闭 的实验场地,模拟实际应用场 景。
通信设备
采用无线通信设备,确保机器 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 。
任务规划算法
采用基于行为、基于任务或混 合式任务规划算法,实现多机
通过协同工作,机器人之间可以相互 配合,实现更高效的任务执行,提高 整体工作效率。
机器人网络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简单的机器人群体系统,主要用于军事侦察 和灾难救援等场景。
当前研究
随着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移动机 器人网络系统的研究逐渐深入,涉及领域和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车辆控制与调度系统设计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车辆控制与调度系统设计智能车辆控制与调度系统的设计,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正逐渐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车辆控制与调度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一、引言在现代城市交通管理中,车辆的控制和调度一直是一个难题。
传统的交通管理手段如交通信号控制、路网规划等已经逐渐显现出局限性。
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车辆控制与调度系统,通过集成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可以更加高效地实现车辆的控制和调度。
二、智能车辆控制与调度系统的设计原理1. 智能感知:智能车辆控制与调度系统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技术,如视觉传感器、雷达、激光等,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感知。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道路、车辆、行人等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基础。
2. 决策与规划:基于感知数据的基础上,智能车辆控制与调度系统需要对车辆的运动轨迹进行决策和规划。
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可以基于实时数据和预测模型,进行路径规划、交通信号优化以及车辆之间的协同调度等。
3. 执行与控制:在决策和规划之后,智能车辆控制与调度系统需要将决策结果转化为具体的控制指令,实现对车辆的执行和控制。
这需要使用各种控制技术,如自动驾驶技术、车辆通信技术等,对车辆进行精确的控制。
三、智能车辆控制与调度系统的实现方法1. 数据处理与分析:智能车辆控制与调度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感知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这一过程需要使用各种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感知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模式识别和预测分析等,以提高系统的效能和准确性。
2. 路径规划与交通优化:基于感知数据和预测模型,智能车辆控制与调度系统可以进行路径规划和交通优化。
系统可以根据车辆和道路的实时状态,选择最优的路径和速度,以提高路网的整体效率和流量。
3. 车辆协同调度:智能车辆控制与调度系统可以通过车辆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实现车辆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面向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的智能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面向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的智能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发布时间:2021-09-15T08:09:35.979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6期作者:刘清[导读]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积极探索面向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的智能调度系统。
广东美房智星科技有限公司摘要:随着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很多工程都实现了协同使用多种机器人同时进行生产。
但是在协同使用多种机器人过程中,多数都需要采用多种系统进行控制,这种方式由于系统之间存在壁垒,因此会影响信息的流通,同时也会影响到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积极探索面向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的智能调度系统。
关键词:实时追踪;协同控制;智能调度系统;设计引言:目前,在工厂自动化生产中,对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借助机器人代替人为操作进行生产,既能避免人为操作失误,也能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并且更好的宝藏产品的质量。
这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该系统的应用,极大地优化了工厂生产,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
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该系统的优势和作用,我们应加强对系统的设计研究,使其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全面,更好地为工厂生产服务。
1系统的设计方案要结合工程生产的实际需求,合理设计系统方案,是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首先要对移动料框的生产调度进行优化,实现对高边焊接区焊接机器人的自动取送料。
其次,要自动采集底层数据通讯,并实现对数据通讯的优化,系统针对AGV 的PLC控制器等设备进行实时的数据收集。
最后,结合优秀的算法推动整体效率的提升。
1.1针对系统软件功能的设计首先要对计划排程进行设计,计划令系统主要包括统计报表、基础数据管理、计划令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
对于统计报表来讲,可以通过该模块查询计划令历史,同时也可以借助该模块来查询焊接历史。
就基础数据库管理来讲,主要包括举升形式、车型、焊接程序、焊接平台中各个零件种类的配置和焊接平台零部件的维修配置。
计算机系统中的智能控制与调度技术
计算机系统中的智能控制与调度技术一、智能控制技术1.1 定义与特点•智能控制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类智能,对系统进行自动控制的方法。
•具有自适应、自学习、推理、判断和优化等功能。
1.2 基本原理•基于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对系统进行建模、预测、决策和控制。
•采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控制等方法,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有效控制。
1.3 应用领域•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
•生物医学工程:如人工神经网络在医疗诊断、药物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交通运输:如智能交通系统、无人驾驶等。
二、调度技术2.1 定义与作用•调度技术是根据系统需求和资源状况,对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和调度,以提高系统效率和性能的方法。
•调度技术在计算机系统、生产调度、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2.2 基本原理•基于任务特性、资源状况和系统目标,进行任务建模、优化和调度。
•采用启发式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等方法,实现任务的高效调度。
2.3 分类及特点•实时调度:如实时操作系统中的任务调度,要求对任务进行快速响应和准确执行。
•批处理调度:如操作系统中的作业调度,要求合理分配计算资源,提高作业吞吐量。
•多处理器调度:如分布式系统、云计算环境中的任务调度,要求充分利用多个处理器的计算能力。
2.4 应用领域•计算机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
•云计算与大数据:如MapReduce、Spark等计算框架的任务调度。
•分布式系统:如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存储等系统的数据调度。
三、智能控制与调度技术的结合3.1 融合原理•利用智能控制技术的自适应、自学习等特点,优化调度算法和策略。
•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调度系统的实时监控、预测分析和自动调整。
3.2 应用案例•智能电网调度:利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方法,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
•智能交通调度: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实现交通流量的智能调控,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基于Web服务的协同制造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基于Web服务的协同制造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协同制造成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而基于Web服务的协同制造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正是为了实现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本文将对基于Web服务的协同制造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基于Web服务的协同制造控制方法基于Web服务的协同制造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 Web服务技术Web服务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互和数据传输的技术,它基于标准的HTTP协议和XML语言,具有跨平台、跨语言、易于集成等优点。
在协同制造中,Web服务可以用于不同制造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数据共享,从而实现协同制造过程中的数据集成和流程协同。
1.2 协同制造控制方法基于Web服务的协同制造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任务分配、资源调度、工艺规划和质量控制。
任务分配是指根据任务的特点和要求,将任务分配给合适的人员和设备进行执行。
资源调度是指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资源的可用性,合理调度和安排生产资源的使用。
工艺规划是指根据生产任务和工艺要求,合理安排生产工艺和操作步骤。
质量控制是指通过监控和检测等手段,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1.3 Web服务的应用基于Web服务的协同制造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制造环节和领域,如生产计划、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通过应用Web服务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制造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基于Web服务的协同制造控制系统基于Web服务的协同制造控制系统是将Web服务技术应用于协同制造控制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主要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和实现方法。
2.1 系统架构基于Web服务的协同制造控制系统的架构包括客户端、服务器和数据库三个层次。
客户端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接收用户的指令并将其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信息。
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信息调度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信息特征和信息调度的概念和意义。
根据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法:调度与控制分开设计和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两大方面,介绍了网络控制系统中信息调度的研究现状。
最后探讨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控制系统;信息调度;静/动态调度;混合调度;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1 引言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 Control System,NCS)是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通过网络形成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目前,大部分关于NCS的研究针对NCS存在的问题和特性建立系统模型、分析系统稳定性、给出控制方法和控制规律,以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高质量的控制性能。
然而NCS的性能不仅依赖于控制策略及控制规律的设计,而且还受到网络通信和网络资源的限制。
信息调度尽量避免网络中信息的冲突和拥塞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网络控制系统的服务性能。
2 NCS中的信息特征与信息调度概念在NCS中网络传输的信息主要分为两类:实时性信息和非实时性信息[3]。
实时性信息对时间要求非常苛刻,如果在规定时间的上限内某一信息未能起作用,则该信息将被丢弃,启用最新的信息。
而在NCS信息调度策略中主要调度两类数据信息:周期性信息和非周期性信息。
周期性信息是一种实时性信息,一般要求在传输周期时间内必须传送给目标节点,周期性信息也被称为时间触发信息或者同步信息。
非周期性信息是指节点间的请求服务等信息,它们的发生时刻是随机的,非周期性信息也被称为事件触发信息、异步信息或者随机性信息。
此外,在NCS信息调度中不能忽视突发性信息,突发性信息指一些事先无法预知的突发性的或者随机的事件(例如报警信号、异常处理等),这类信息必须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处理,否则系统可能出现异常甚至瘫痪。
在网络控制系统中,信息调度发生在应用层,即传感器、控制器与执行器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中。
当系统网络中某节点发生数据传输碰撞时,信息调度规定节点的优先发送次序、发送时刻和时间间隔,以避免网络冲突。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方法
t h i s p r o b l e m, t h e t r a n s mi s s i o n d e l a y a n d p a c k e t l o s s r a t e a r e t r e a t e d a s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b j e c t i v e s , t h e s c h e d u l a b l e c o n -
f o mu r l a t e d a s a m u l t i — o b j e c t i v e c o n s q u a t i o n w i t h r e s p e c t t o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c y c l e , a n d g e n e t i c a l —
第2 7卷
・
第1 1 期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J OU R NA L O F EL EC T RO N I C ME A s UR E ME N T A ND l Ns T R UME NT
f . 2 7 No . 1 1
1 08 6・
2 0 1 3年 1 1 月
Ab s t r a c t :T h e r e 1 ‘ S a c o n l f i c t i n g p r o b l e m b e t we e n s c h e d u l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i n n e t w o r k e d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F o r l o c a l
协同控制方案设计
协同控制方案设计1. 引言协同控制是指通过多个个体或系统之间的合作,共同实现某种目标的控制方案。
在现代控制领域中,协同控制方案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协同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性能,从而实现更灵活、可靠的控制。
本文将介绍协同控制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实际应用。
首先,我们将讨论协同控制的概念和目标。
然后,我们将介绍常用的协同控制方法,包括解耦协同控制、分布式协同控制和集中式协同控制。
最后,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来展示协同控制方案的设计和应用。
2. 协同控制概述协同控制是一种利用多个个体或系统之间的合作来实现某种控制目标的控制策略。
在传统的控制方法中,通常只有一个控制器负责控制整个系统,而在协同控制中,多个控制器可以同时工作,相互协作来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协同控制的目标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同时保持系统的性能。
通过协同控制,可以分担单个控制器的压力,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协同控制还可以应对复杂的控制问题,如多变量系统、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等。
3. 协同控制方法3.1 解耦协同控制解耦协同控制是一种常用的协同控制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多变量系统分解为多个单变量子系统,然后分别设计控制器来控制这些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的控制器根据其自身的输出和输入信息来调整控制策略,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协同控制。
解耦协同控制的优势在于可以简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且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子系统的数量和结构。
然而,解耦协同控制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效应和控制器之间的协同调度问题。
3.2 分布式协同控制分布式协同控制是一种将控制任务分配给多个分布式控制器的方法。
每个控制器仅负责一部分控制任务,并通过与其他控制器的通信来实现协同控制。
分布式协同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并且可以在部分故障时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分布式协同控制的挑战在于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和协同调度。
需要设计合适的通信协议和调度算法,以确保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任务协调。
ADETCS下ICPS多模态综合安全控制与通讯协同设计
ADETCS下ICPS多模态综合安全控制与通讯协同设计ADETCS下ICPS多模态综合安全控制与通讯协同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车辆的兴起,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逐渐成为公共交通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ITS领域,ICPS(Intelligent Cooperat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交通系统方案,具有多模态的综合安全控制和通讯协同设计的特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ICPS系统以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ADAS)和成熟的传感器技术为基础,将车辆、交通信号、行人等各种实体信息进行互联,实现实时信息交换和共享,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效率和可靠性。
在ICPS系统中,ADETCS (Advanced Driver Education and Traffic Control System)则是核心技术之一,负责车辆驾驶员的教育和交通控制。
ADETCS下的ICPS系统具有多模态的特点,即通过整合车载设备、道路设备和智能交通管理中心等多种信息源来实现智能化交通控制。
多模态综合安全控制是ICP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融合车辆感知、路径规划、多媒体交互和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等技术,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在ICPS系统中,通讯协同设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车辆与道路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实现对交通状况的及时感知和调度指令的下发。
通讯协同设计不仅需要高效的通讯网络,还需要智能化的通讯协议和管理机制。
在高速公路等场景中,通讯协同设计主要通过车载通讯装置、交通信号装置等设备进行实现,通过它们之间的通讯,实现车辆与交通信号的协同控制。
多模态综合安全控制与通讯协同设计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地感知车辆和道路的状态,并且做出准确的决策和控制指令。
首先,车辆感知技术需要通过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来实现车辆的实时感知。
高速车辆通信网络中的跨层优化与协同设计研究
高速车辆通信网络中的跨层优化与协同设计研究摘要: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高速车辆通信网络的设计和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跨层优化和协同设计是为提升网络性能和安全性的关键技术。
本文将探讨高速车辆通信网络中跨层优化和协同设计的相关研究,并分析其在提高车辆通信网络性能方面的应用。
引言:高速车辆通信网络是智能交通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为车辆之间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提供了技术支持。
然而,由于车辆通信网络的高速移动性和复杂性,其设计和优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传统的网络设计方法主要关注单一层的性能优化,但这种方法在应对高速车辆通信网络中的复杂环境和需求的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跨层优化和协同设计成为解决这些挑战的有效方法。
一、跨层优化的意义与方法跨层优化指的是在不同网络层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和协同优化,以提高网络性能。
在高速车辆通信网络中,跨层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其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 跨层信息交互:将不同网络层的信息进行交互和共享,使各个层次之间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
2. 跨层资源管理:通过有效地分配和管理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总体性能。
3. 跨层优化算法:设计新的优化算法,将不同网络层的优化问题进行整合,提高网络的整体效率。
二、协同设计的意义与方法协同设计是指不同系统或者部件之间协同工作,以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
在高速车辆通信网络中,协同设计可以帮助车辆和基础设施之间更好地进行通信和协调。
其主要方法如下:1. 协同资源管理:通过对车辆和基础设施之间资源的共享和协同管理,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和性能。
2. 协同调度策略:设计新的调度策略,使车辆在网络中更好地进行通信和协调。
3. 协同安全机制:加强车辆和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安全保障,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在高速车辆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跨层优化和协同设计在高速车辆通信网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它们在提高网络性能方面的具体应用:1. 资源分配优化:通过跨层信息交互和协同设计,优化网络资源的分配,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容量。
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2.1 协同设计技术的概念和特征协同设计是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各成员围绕一个设计项目,承担相应的部分设计任务,并交互地进行设计工作,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设计结果的设计方法。
协同设计强调采用群体工作方式,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善传统设计中项目管理与设计之间、设计与设计之间、设计与生产之间的脱节,以及设计周期过长、设计费用高、设计质量不易保证等缺点。
协同设计的概念源于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on Work,即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他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环境下,一个群体协同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
CSCW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库、多媒体、人工智能理论等。
它具有分布性、共享和通信、开放性、异步性、自动化支持、工作协同性、信息共享性和异质性、产品开发人员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的异构性、产品数据的复杂性等特点。
协同设计过程具有以下特征:(1)分布性:参加协同设计的人员可能属于同一个企业,也可能属于不同的企业;同一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又在不同的地点,所以协同设计须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分布进行,这是协同设计的基本特点。
(2)交互性:在协同设计中人员之间经常进行交互,交互方式可能是实时的,如协同造型、协同标注;也可能是异步的,如文档的设计变更流程。
开发人员须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交互方式。
(3)动态性:在整个协同设计过程中,产品开发的速度,工作人员的任务安排,设备状况等都在发生变化。
为了使协同设计能够顺利进行,产品开发人员需要方便地获取各方面的动态信息。
(4)协作性与冲突性:由于设计任务之间的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了使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一致,各个任务之间须进行密切的协作。
另外,由于协同的过程是群体参与的过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见,合作过程中的冲突不可避免,因而须进行冲突消解。
(5)多样性:协同设计中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方案设计、详细设计、产品造型、零件工艺、数控编程等设计活动外,还有促进设计整体顺利进行的项目管理、任务规划、冲突消解等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 a t sr c :To t e q et n o e p r r n e o h n s o f h e f ma c f i t o NCS i d tr - e y c n r l a a d QO , t o f c e u ig a d c n r l o d — s e en i d b o to w n S ameh d o h d l n o t - e t n l s n o c
控 制 系统 的协 同设 计 。
研 究 控 制 和调 度 的 协 同设 汁 , 目标 是 利 用 有 限 的 网络 资 源维 持 良好 的 闭 环 控 制 系统 性 能 。本 文提 出一 种 自适应 遗 传 算 法 , 其 对
网络 控 制 系 统进 行 优 化 调 度 , 现 系统 控 制 与 调度 协 同 设计 的 目的 。 真结 果 表 明 实 仿
f SN 1 0 — 0 4 S 9 3 4 0
E—mal nf@ C C n t i:i o C C.e . cn h t /www.n sne.n tp: / d z. t c
C mp t K o l g n e h o g o u r n we ea dT c n l y电 脑 知 识 技术 e d o
(. 1西安 石 汕 大 学 计 算 机 学 院 , 四 西 安 7 0 6 ; . 二炮 兵 程 学 院 , 西 西 安 7 0 2 ) 陕 1 0 5 2第 陕 10 5
摘 要 : 对 网络 控 制 系统 的性 能 由控 制 策略 及 网络 服 务 质 量 共 同 决 定 , 究 了控 制 与 调 度 协 同设 计 的 问题 基 于 RM 静 态调 度 算 法 针 研 在 满足 系统 稳 定 性 和 网 络 可调 度 性 双 重约 束 的 条 件 下 , 出一 种 自适 应 遗 传 算 法 , 网络 控 制 系 统 各 网 络 任 务 采 样 周 期 进 行 调 度 提 对
的设 计 是 分 两 步进 行 的 , 设 计 好 调 度 器后 再 设 计 控 制 器 , 即 这样 往往 会 导 致 控 制 性 能 不 好 , 源 利 用 率 偏 低 等 结 果 , 就 很 难 满 足 资 也 实 时要 求 较 高 的 N S 因 此 很有 必 要 从 系 统 实 时性 f 发 , 控 制 策 略 的选 择 与 网络 服 务 质 量 的 调 节 相 结 合 , 种 设 计 问 题称 为 网络 C , _ I 将 j 这
(. i uUn e i , i l7 0 6 , hn ; . h e o dArl r n ie r gCo e e Xi n7 0 2 , hn) 1 h o i r t X l 1 0 5 C ia 2 eS c n t e E g e n l g , 1 0 5 C ia Sy v sy a T i y l n i l a
优 化 。 仿 真 结果 表 明 了该 方 法既 能提 高 系统 性 能 , 又能 提 高 网络 资源 利 用 率
关 键 词 : 络控 制 系统 ; 网 自适 应遗 传 算 法 ; 网络 服 务 质 量 : 同设 计 : 度 协 调 中 图分 类 号 : 3 3 TP 9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3 4 (0 03 — 7 8 0 1 0 — 0 4 2 1 )1 8 2 — 3
S h d l g a d Co t o - e i n f rNe wo k d Co t o y tm s c e u i n nr l n Co d sg o t r e n r l se S
YU AN hu , U S X Zhe,ZH U Bo
设 计 方 案既 能 提 高 系统 性 能 , 又能 提 高 网 络 资源 利 用 率
1网 络 控 制 系统 调 度
11NCS时态 特 性 分 析 .
随 着 当 前 工控 技 术 的 发 展 和 C U价 格 的降 低 . 多控 制 场 合都 使 用 了性 能 强 P 许
大 的 带 有 C U 的 实 时 控 制 系 统 , 这 种 控 制 式 不 仪 能 减 少 控 带 器 的 使 用 数 量 , P 0 还
Ke r s ewok dc nr lytms AGA; S C —d s n sh d l g ywo d :n t r e o t se ; os Qo ; O— ei ;c e ui g n
网络 控制 系统 (C )的性 能不 仅 取 决 于 控 制 策 略 , 且 与 网络 服 务 质 量 (o) 着 密 切 关 系 。 然 而 , 常 情 况 下 , N S” 而 Q S有 通 网络 控 制 系 统
Vo. , . ,No e m 01 ,P 7 —8 3 1 No3l 6 v mb 2 0 P 8 28 7 0
Te : 6 51 1+8 —5 —56 09 Leabharlann 5 90 64 9 63 6 9
网络控 制 系统 的控 制 与调度 协 同设 计
袁 哲 ,博 姝 , 朱 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