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历史寒假作业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作业
新20版练B1历史人教版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考点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2019·海南儋州一中高一月考)宋元时期,江苏吴郡“地沃而物移,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
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
A.垄作法B.稻麦复种制C.套作制D.一年三熟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知识。
“刈麦种禾”指的是收获小麦以后种植水稻,水稻和小麦轮换种植,故B项正确。
A项垄作法主要是北方地区为栽种旱地作物的耕作方式,江苏地区没有使用,故A项错误;C 项套作制指的是在农作物的行间再种植其他不影响生长的作物,材料中没有涉及该内容,故C项错误;D项“刈麦种禾,一岁再熟”指的是一年两熟制,不是一年三熟制,故D项错误。
2.(2019·山东新泰二中高三月考)南宋诗人艾可叔《木棉》里描绘的“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
……机杼终年织妇勤”等句,反映了( )。
A.南宋棉纺织已经规模化生产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南宋已普遍发展棉纺织业D.南宋棉纺织业有一定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车转”“纺雪”“弹云”及“机杼终年织妇勤”可知,南宋时期棉纺织业有了一定发展,因此D项正确。
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棉纺织业生产仍是个体进行,并未规模化生产;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小农经济的“男耕”信息;C项错误,“普遍”一词过于绝对。
3.(2019·江苏徐州高一选考)北宋诗人苏轼在《石炭并引》记载:“彭城旧无石炭。
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据此推断北宋( )。
A.已用煤作为燃料冶铁B.兵器制造业发达C.彭城从外地输送用煤D.采矿业技术先进答案:A解析:材料中“彭城旧无石炭。
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主要是说明北宋时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燃料冶铁,故A项正确。
高一历史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⑴耕作制度:南方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普及,有些地方一年三熟。
⑵经济作物:①概况:宋朝棉花开始在内地种植,元朝推广;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②影响:带动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变自然经济结构,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⑶边疆开发: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⑴制瓷:宋朝五大名窑;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器成为继丝绸之后主要出口商品。
⑵矿冶:煤产量很大,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提高。
⑶棉纺: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松江地区成为棉纺中心。
⑷印刷:宋元印刷业发展迅速,推动文化的普及,带动造纸业的发展。
⑸造船:宋元泉州等地造船业发达,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的发展⑴市场:宋朝时期,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⑵边贸:宋朝设置榷场与少数民族政权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⑶货币: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纸币成为主要货币。
⑷海外贸易:泉州、广州等港口设市舶司,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2.都市的兴盛⑴宋朝:东京和临安,人口超过百万,市场活跃,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⑵元朝: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南方杭州最富有。
三、经济重心南移1.概况⑴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⑵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⑶南宋: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
⑷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2.影响⑴南北交通:元朝改造大运河,缩短了航程;开通长途海运航线,南粮北运。
⑵南北文化差距:南方文化优势明显,江浙一带人才集中;科举南北分卷考试录取。
四、社会的变化1.门第观念淡化⑴官方:科举考试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⑵民间: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十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作业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学号:__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
这时还出现了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
这说明当时( )A.粮食生产出现下降B.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 1567.7 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20 3874.0 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 5117.2 28:72A.农业税变化反映农业生产减弱趋势B.经济的发展导致非农业税占比提高C.统治者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3.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
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4.宋代经济发展,带动了陶瓷生产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制瓷工艺的创新,“定、汝、官、哥、钧”作为宋代五大名窑名扬四海。
对当时瓷艺的说法正确的是()A.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B.能够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C.瓷器质地细腻光滑吸水防湿D.景德镇瓷器工艺已领先各地5.“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瑿(黑色宝石)万车炭……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使玉石闪光;使金铁成流)见精悍。
”诗中反映的是( ) A.粉彩瓷烧制技术精湛B.铁农具促进山林开发C.煤已经用作冶铁燃料D.商业延伸到偏僻农村6.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已达266万多匹,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社会经济1、农业的发展(1)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进步。
3、商业(1)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3)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4)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4、城市兴盛(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儒学的复兴 1、儒学复兴运动(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
(2))概况: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2、理学概况(1)概念: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
(3)内容 (4)儒学教育: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作为先于“五经 ”的儒学基础读物。
(5)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文学艺术三、科技1、辽夏金文字(1)特点: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2)内容①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
②金也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③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2、蒙古文字(1)畏兀体蒙古文:成吉思汗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练习(含答案)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一、选择题1. (2024苏州期末)目前在福建泉州发现的宋元古瓷窑有133处,主要分布在德化、南安、安溪等地。
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博物馆里,收藏着大量德化窑、安溪窑所产的瓷器,在西亚、北非等地也都发现了宋元泉州瓷。
由此可知,宋元时期()A. 泉州成为最繁荣的城市B. 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C. 南方逐渐成为经济重心D. 亚非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了中国2. (2024淮安期末)下表所示的内容为唐宋时期水利工程的分省统计数据A. 水利兴修技术的进步B. 北方环境持续恶化C. 政府强化对南方的控制D. 经济格局发生变动3. (2024盐城五校联盟期末)宋元时期,通俗性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出现了大量面向市井百姓的艺术形式,如皮影戏、元杂剧及说书演出等。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当时()A. 儒学已非社会主流思想B. 统治者大力支持C.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D. 商品经济的发展4. (2022徐州期中)北宋初年,政府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
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这表明当时()A. 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B. 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程序C. 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D. 商业交易的媒介纸币化5. (2022南通海安期末)宋代除官府的罪犯奴婢外,私家奴婢大部分雇佣化,宋人抛弃了奴婢“类同畜产”的传统观念,视其为“佣雇良民”。
这表明当时()A. 门第观念日益淡化B. 阶层流动性增强C. 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 新的生产关系形成6. (2024徐州期末)宋代出现了众多书写异域的著作,如沈括的《熙宁使虏图抄》、朱彧的《萍洲可谈》、赵汝适的《诸蕃志》、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
这些著作都是作者的见闻记录,所述的山川地理、风俗人情、动植物产等趋于客观真实,与以前志怪笔记中的异域想象大异。
这反映了当时()A.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自觉意识B. 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C. 开疆拓土经略异域的雄心壮志D. 革故鼎新富国强兵的时代精神7. (2022南通海安期末)《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冀州团练使石普自荐试制的火球和火箭,宋真宗立即招其进京,率文武大臣观看实验。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宋代重文轻武,一批儒者入仕为官;同时宽松的文化政策也推动儒学复兴。
宋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进
步。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三、儒学的复兴与文化科技的繁荣
(2)程朱理学:一套包括
朱
熹
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
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维护封
话本 元盛行
实际上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三、儒学的复兴与文化科技的繁荣
(2)发展趋势:平民化、世俗化 (3)发展原因:
①宋元以来商品经济和城市的繁荣;
宋代文人大多实现了社会责任感和个 性自由的整合。他们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 治、社会的严肃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 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这样,诗文和词
②市民阶层扩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清明上河图》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化
1.农业
(1)轮作复种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2)经济作物:棉花在内地开始栽培,到 了元朝得到大力推广。
(3)边疆地区的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 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西夏犁耕图
元·耕种的农夫
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已经超过1亿。这 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为了解决钱荒问题,不断扩大铜钱铸造额。
宝 铜
②北宋交子出现
钱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 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入。……戊 午,诏从其请,始置益州交子务。
——《续资治通鉴》卷36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一、根据教材梳理辽宋夏金元经济的新变化类型表现农业手工业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的乡村富户赵大翁墓《夫妇对坐宴饮图》 东汉佚名创作的壁画商业二、根据教材梳理辽宋夏金元的社会新变化思考:经济重心南移?三、根据教材梳理辽宋夏金元经济的思想文化新变化表现思想文化科技四、课外活动:从“唐宋变革”到“宋元近世”根据材料及所学谈谈你的看法。
东洋的近世和宋王朝的统一天下一起开始。
宋代实现了经济的活跃、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的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
——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
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
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
东汉以下,土族门第兴起。
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
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
除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
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宋史研究集》第七辑“国史上民族文化政治制度之大转捩,凡有三时期:其一为秦汉,其二为隋唐,其三为宋辽金。
”“宋代膺古今最剧之变局,为划时代之一段。
”“凡近代之民族文化,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与之相缘,而莫能外,是宜大可注意者也。
治宋辽金史,实力治近代史之始基”。
——金毓黻:《宋辽金史》“11-13世纪期间,在政治、社会或生活诸领域中没有一处不表现出较先前时代的深刻变化。
这里不单单是指种社会现象的变化,而更是指一种质的变化。
政治风俗、社会、阶级关系、军队城乡关系和经济形态均与唐朝贵族的和仍是中世纪中期的帝国完全不同。
一个新的社会诞生了,其基本特征可以说已是近代中国特征的端倪了。
”——[法]谢和耐著、耿升译:《中国社会史》。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夥……其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再熟”。
这说明( )A.垄作法得以推广B.代田法的普及C.一年两熟制出现D.一年三熟制产生2、989年,北宋全国户数为650万;到北宋末1110年,全国户数已达2 088余万,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
北宋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是()A.曲辕犁的发明和推广B.南方开始得到开发C.农业耕作水平提高D.经济作物普及3、20世纪后半叶,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170个县发现了古代瓷窑遗址,其中分布有宋窑的达130个县。
这说明宋代( )A.制瓷技术居于各朝之首B.民窑瓷器烧造工艺精良C.瓷器制造业普及程度高D.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4、宋金在边境设立交易场所,即榷场。
政府设专门的官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商人每次只能携一半货物到对方榷场交易,买卖的物品也有—定限制。
据此可知( )A.宋金之间边境贸易频繁B.商税成为宋朝国库重要來源C.两国民族融合趋势逐渐加强D.宋金贸易受到政府严格管理5、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元朝时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港的是()A.广州B.泉州C. 天津D. 连云港7、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
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汉代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唐代洛阳8、两宋时期,出现江南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一带。
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9、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通过海运运抵京师。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十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时作业(十一)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时,曾写下《石炭》诗,在序言中记载:“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得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东京居民普遍运用煤作燃料B.矿冶业成为主要手工业部门C.北宋已运用煤炭作冶铁燃料D.徐州成为宋代的冶铁业中心2.黄河古称“河”“河水”,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
“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运用。
这一改变( )A.折射出传统农耕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环保意识的日趋增加C.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冲突尖锐D.表明白民众水利观念的更新3.宋代凡田宅、车船、牛马交易只凭契照,并在立契后到官府投税印契,只有经官印押的红契,才是钱主取得所买财产全部权的合法凭证。
假如“交易有争,官司定夺,止凭契约”。
这表明( )A.宋代人身自由权放松B.各地官府限制民间贸易C.商业物权意识在增加D.政府激励民间商业贸易4.[2024·山东滨州阶段性测试]下表为唐宋两代江南漕粮运量比较表(单位:万石),A.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B.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区域间贩运贸易旺盛5.北宋初年,四川所用铜钱体重值小、流通不便,商人便发行纸币称“交子”,代替铜钱流通;元朝时,纸币作为主币在全国范围内发行。
这种现象( )A.抑制了铸铜业的发展B.标记了中国古代金融的产生C.推动了宋元商业的发展D.反映出活字印刷业快速发展6.[2024·江苏苏州开学考试]南宋临安城里,从熟食小点到衣服穿着、家内杂物用具,都有特地的手工业作坊,仅《梦粱录·团行》所记载的就有20多种。
周密的《武林旧事》也记载了南宋临安各种小商品17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手工作坊制造出来的。
据此推断,南宋临安( )A.民营手工业发展超过官营手工业B.手工业在经济活动中居主导C.城市居民职业结构呈现多元化D.城市居民社会生活丰富多彩7.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课时作业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时作业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A级学考达标练1.北宋诗人苏轼在一首诗中写道“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磐万车炭。
”诗中的山中遗宝指的是( )A.木炭B.煤C.石油D.铁矿2.[山东省潍坊市高一期中考试]下表为“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
据此可推断,宋朝( )A.商品经济繁荣发展B.土地兼并异常严重C.财政困境始终存在D.赋税制度脱离实际3.宋人梅尧臣在其诗中描述过这样一种现象,“山园茶盛四五月,江南窃贩如豺狼,顽凶少壮冒岭险,夜行作队如刀枪。
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津头吏卒虽捕获,官司直惜儒衣裳。
却来城中谈孔孟,言语便欲非尧汤……”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 )A.宋代的走私活动十分猖獗B.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威胁C.宋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D.宋朝的营商环境相对宽松4.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
这种现象说明( )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5.[河南省郑州市高一期中考试]据统计,北宋的71位宰相中,其曾祖、祖父或父亲曾担任中、高级职位的有35位;南宋的62位宰相中,其曾祖、祖父或父亲曾担任中、高级职位的只有18位,而祖上没有任何官职记录的高达36位。
这反映出从北宋到南宋( )A.门第观念逐渐流行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6.元朝实行严格的夜禁政策,但时人诗歌不乏对夜市的描写,如“城闉南有市,灯火夜眠迟”,“市声初息水声闻,月照虹桥夜未分”。
这从侧面说明了元朝( )A.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B.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C.封建专制制度的废弛D.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7.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正是宋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让许多后世的文人知识分子或多或少都有某种“梦回宋朝”的情结。
高中历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基础练习题(含解析)
C.携带玉米、甘薯和烟草等作物D.折射出当年海上丝路的繁盛景象
7.读下表。表格内容可用于佐证()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南北户数增减变化表
时代
北方户数(万)
南方户数(万)
南北对比(南方占%
10.3
唐(天宝元年)
493
257
③政府设置机构并严格限制对外贸易④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上海等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0.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商业的发展
(1)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________蓬勃涌现。
(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________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详解】商业的发展
(1)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3)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大增,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3)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大增,并开始出现纸币——________。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________发行,加上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海外贸易繁荣
(1)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________许多国家和地区。
部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探究问题一
综合本课所学,为什 我么最说向宋往代的人朝民代的是生宋活朝
水平有了很大—的—提余高秋?雨
4、经济重心南移
不同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
1、概括指出西汉至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人口长变安化的趋势。
2、回顾初中所学知识,请回答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秦岭 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1、概括指出西汉至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1、概括指出西汉至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互市图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代纸币
china 宋代海外贸易图
二、两宋社会的变化
1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 2 贱民数量减少,人身束缚松动 3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两宋社会的变化
探究问题二
结合所学,阅读书中P67-68,列举史实论证上述观点。
繁荣富足
经济发达 人民富庶 物质丰富
公正平等
门第观念淡化 贱民阶层减少 科举制度改革
宽松和谐
人身束缚减少 国家控制松懈 抑商政策松动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 (宋)苏轼《石炭》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非农业税(万贯) 1567.3 3874.0 5117.2
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
《清明上河图》中北宋开封城的热闹街市
市场扩大
宋元商业 繁荣表现
贸易增长
城市发展
3、商业
边境市场(少数民族) 基层市场(平民大众) 海外市场(国际贸易)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练习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辽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宋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且商业十分发达。
下列关于宋元时A.A B.B C.C D.D2.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发展表现的有()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①思想界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①社会成员的身份趋向于平等①艺术领域的世俗化和个性化A.①B.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3.南宋学者章如愚指出:“儒学之盛,古称邹鲁(今山东曲阜一代),今称闽越。
”对此变化成因的正确解释是()A.大一统观念的形成B.南北对峙的政局C.民族融合的加强D.经济重心的南移4.宋朝诗人汪洙在诗歌中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勉励儿童“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
宋朝真宗皇帝也奉劝青年“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以上诗歌内容折射出宋朝的社会风气是()A.崇尚军功B.重视文治C.男尊女卑D.开放自由5.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记载,从成吉思汗以下,都收罗名工巧匠,凡有一技之长的俘虏常可免死。
蒙元中央和地方政府设立许多官家的局院监所,管理列籍匠户的工匠,生产各种器具、服用等物品,其规模之庞大复杂,为前代所未见。
这一时期生产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A.农耕技术的推广B.商品经济的发展C.军事战争的需要D.行政制度的改革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土地兼并的抑制C.灌溉工具广泛使用D.经济重心的南移7.下图为金章宗(11681208年)在《女史箴图卷》中的题跋。
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选项表述的准确性进行判断,选出准确选项()A.反映出“大定之治”的鼎盛B.金未能创制出本民族文字C.此时的书法成为一门艺术D.其书写的风格近于宋徽宗8.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港口城市繁荣。
以下关于宋朝的历史记载,可印证这一结论的是()①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不惟岁获厚利,兼使外蕃辐辏中国,亦壮观一事也。
高中历史 课题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作业 含解析
课题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宋代某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
这时还出现了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
这说明当时( )A.粮食生产出现下降B.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选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宋代某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粮食作物,其商品化程度已然大大提升,故选D。
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并不能代表粮食产量的降低,A错误;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都是农民自发的经济行为,B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错误。
2.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
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
这一变化 ( )A.说明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B.体现了宋代商品贸易有所退化C.使得宋代商品市场得到拓展D.体现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解析】选C。
材料主要说明宋代边境贸易方式的变化,这一变化有利于政局稳定,故A错误;布帛、茶叶等换马可以促进布帛、茶叶的商品化,有利于宋代商品市场的拓展,故B错误,C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宋代边境贸易方式的变化,并没有涉及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故D错误。
3.(2021·洛阳模拟)北宋时期,政府改变了以往利用官府机构进行垄断性经营工商业的做法,而是将一些诸如粮食市场、副食品市场等逐步放开,甚至有些官署部门直接参与“分民之利”的工商业活动。
这表明北宋时期( )A.商业经营环境相对宽松B.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政府的财政十分困难【解析】选A。
根据材料“政府改变了以往利用官府机构进行垄断性经营工商业的做法,而是将一些诸如粮食市场、副食品市场等逐步放开,甚至有些官署部门直接参与‘分民之利’的工商业活动”可知,北宋时期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垄断控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选A;材料反映了北宋时期放松了对工商业的控制,但并未显示鼓励工商业发展,排除B;根据所学,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北宋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改变,排除C;材料只体现了北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不能得出政府财政困难的结论,排除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夥……其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再熟”。
这说明( )A.垄作法得以推广B.代田法的普及C.一年两熟制出现D.一年三熟制产生2、989年,北宋全国户数为650万;到北宋末1110年,全国户数已达2 088余万,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
北宋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是()A.曲辕犁的发明和推广B.南方开始得到开发C.农业耕作水平提高D.经济作物普及3、20世纪后半叶,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170个县发现了古代瓷窑遗址,其中分布有宋窑的达130个县。
这说明宋代( )A.制瓷技术居于各朝之首B.民窑瓷器烧造工艺精良C.瓷器制造业普及程度高D.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4、宋金在边境设立交易场所,即榷场。
政府设专门的官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商人每次只能携一半货物到对方榷场交易,买卖的物品也有—定限制。
据此可知( )A.宋金之间边境贸易频繁B.商税成为宋朝国库重要來源C.两国民族融合趋势逐渐加强D.宋金贸易受到政府严格管理5、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元朝时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港的是()A.广州B.泉州C. 天津D. 连云港7、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
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汉代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唐代洛阳8、两宋时期,出现江南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一带。
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9、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通过海运运抵京师。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B.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C.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域扩大D.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10、明仁宗时科举取士一度南北分卷,“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
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这实质上反映了( )A.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B.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南北方矛盾日益加深11、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
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A.婚姻观念发生显著变化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12、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
这主要说明宋朝( )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C.社会矛盾趋向缓和D.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1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符号一:青铜器鼎最初作为食物器孤,逐漸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
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
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据CCTV—10《百家讲坛》材料二文化符号二:瓷器到了宋代,瓷器逐漸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
”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三文化符号三: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栽比比皆是。
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
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据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试举一例。
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2.据材料二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3.据材料三,中国丝绸外传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海上丝绸之路。
14、诗是时代的产物,既是诗人独特的人生体验与感情抒发,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思索。
所谓“用诗说史,以诗证史”,就是以诗入史,即将诗作为史料来说史、证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九衢生人何劳劳,长安土尽槐根高。
——《全唐诗》卷866长安中鬼《秋夜吟》材料二万国仰神京。
礼乐纵横。
葱葱佳气锁龙城。
日御明堂天子圣,朝会簪缨。
九陌六街平。
万国充盈。
青楼弦管酒如渑。
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
——[宋]裴湘《浪淘沙•咏汴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事实与观点两方面概括“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所反映的信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东京在城市布局与商业活动方面与唐长安城的不同。
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晋朝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
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
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峰。
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根据百度等相关材料整理材料二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
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
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根据国编课标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农业得到发展。
分析选项,唐时,曲辕犁发明和推广,A项错误随着魏晋时期人口南迁,南方得到开发,B项错误;宋时农业耕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出现了一年三熟制和种植经济作物的现象,提高了粮食产量,C项正确;D项“普及”说法错误。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材料未提及宋代制瓷技术及瓷器烧造工艺,故A、B两项错误;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故D项错误;从材料中数据,可以看出当时瓷器制造业生产范围广,普及程度高,故选C。
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宋金时期的贸易。
材料中“政府设专门的官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买卖的物品也有一定限制”说明当时的边境贸易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故D项正确。
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北宋的纸币。
从北宋的铜版拓片中可以证实北宋发行过纸币,①正确;铜版印刷体现了宋代的印刷技术,②正确;纸币的发行本身就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④正确。
而拓片不能作为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铜版或宋代的纸币可以,排除③,选B项。
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该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并且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放松,出现了“白市”、“夜市”和“晓市“等,这是在宋朝时期最早出现的。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南北经济交流。
“出现江南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说明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D项正确;A项中“开始打破”说法绝对,排除;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且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及生态破坏,C项错误。
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的经济地位凸显;据此依据材料“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海运至京师”可知D正确。
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B。
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D。
10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南北方文化发展程度不同,从材料中的“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来看,南方的发展水平远远超出北方。
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中“实质上”的要求,排除;这种南北不平衡的现象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南北方的矛盾“日益加深”,排除D项。
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经济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应注意题干中的“根本”这一要求,题干中“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反映出在婚俗中财产的重要性,这得益于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三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中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等商品交易活动的控制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标准等放宽限制,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政府放松对土地买卖、典当等的控制,并未涉及宋朝的土地兼并问题,故A项错误;C项由材料推断不出,故排除;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不会使其行政能力降低,故D项错误。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史实:实行分封制、百家争鸣、诸侯纷争意义: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2.地位:成为重要外贸商品。
原因:制瓷等手工业发达,造船技术高超,航海技术先进,政府鼓劻海外贸易,海上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达。
3.影响:丰富了丝路沿途人们的眼饰,促进了海外丝织技术的发展: 评价: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要通道,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