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河北辛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出题人:高静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货币一般被认为是用于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下列有关货币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秦朝曾经用图一中的货币来巩固其统治B. 北宋政府曾经一度推广图三中的货币C. 图二中货币最早可能铸于唐朝开元年间D. 他们的使用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唐朝初期统一使用开元通宝,不是唐玄宗时期才有的而是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的,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项。
ABD项,秦朝统一以后,发行半两钱来统一全国的货币,北宋时期政府曾经大力推行纸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材料中反映的中国古代货币都促进了经济发展,表述均符合史实,但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
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
2.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
对此判断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 ①②B. ①④C. ①③D. 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可以得出,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所以①③正确。
《农政全书》是明朝的农书,与材料中时间“南宋年初”不符,所以②错误。
曲辕犁出现是唐朝,而且材料没有体现,所以④错误。
综上分析可知,只有①③正确,凡含有②④的选项都错误。
2018~2019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33. ( 1 ) 内容:天下主要是指古代王朝统治的中原区域,延伸到周边地区;王权至上;华夏为中 心。 影响:为秦朝和西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历史文化基础;或:秦汉时期,建立 并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或:西汉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 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西汉最终解决诸侯王割据势力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加强了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集权。
( 2 ) 含义: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君主的天下;天下应该由君民共治,反对君主专制。 背景: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 3 ) 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接受与世界各国平等的观念。(或:接受近代国际体系; 或:接受不平等的条约体制。)
34. ( 1 ) 不同:秦简记载秦始皇喜爱自然、欣赏美景,禁止砍伐树林以保护环境,对秦始皇进行 正面的褒扬。《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与神搏斗、征服自然、毁坏山林,对秦始皇进行负 面的记述。 原因:秦简是秦代的官方记载,有一定的美化成分。《史记》是带有汉代价值观的记 述,具有批评秦始皇的倾向。
2018~2019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 案)
一、选择题
1. B 2. D 3. B 4. C 5. C 6. A 7. B 8. C 9. A 10. A 11. C 12. B 13. A 14. C 15. D 16. B 17. D 18. B 19. D 20. C
21. A 22. B 23. D 24. C 25. D 26. A 27. D 28. D 29. B 30. B 31. B 32. A
( 2 ) 思想: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要求统治者通过“格物致 知”和“意诚心正”来治理天下。 品格: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刚正不阿的气节。
洛阳市2018-2019高三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每题 #( 共' *分 $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非选择题 共* 其中 ) !分 )题! "分 ) '题# !分 ) *题! " 分 ! ) )( ! " 分" ! " 不同 + 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对内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 对外厉行 ( 海禁 ) $ # 严格限制私人对外贸易 * 西 欧 则 推 行 重 商 主 义 政 策$ 对内鼓励私营工商 业的发展 $ 对外积极推行 ( 拓海 ) 政策 $ 大力扶持海外贸易 #! & 分" 历史原因 +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 明朝政府试图通过抑商以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 经济 $ 确保赋役征 派 和 地 租 征 收 $ 巩 固 封 建 统 治 #! 中世纪的 ! 分" 专制王权通过鼓励 % 支持工商业的发展 $ 既可 西欧工商业比较发达 $ 以获取市民阶层的支持以削弱封建贵族 $ 又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 的$ 从而巩固自身统治 #! ! 分" ! " 不同发展趋势 + 政治方面 $ 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封建统治日益衰落 * 西欧 ! 并逐渐参与政权 $ 获得部分权利 $ 封建统治 资产阶级日益形成 $ 日趋瓦解 * 经济方面 $ 中国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 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受阻 * 西欧工 商 业 蓬 勃 发 展 $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不断 发展壮大 #! 分 " $ 历史影响 + 中国日益落后于西欧 $ 落 后 于 世 界 潮 流$ 最终成为近代欧美列强殖 民侵略的对象 #! 分 " ! ! ) '( # ! 分" 示例一 信息 + 美国正遭受着严重的通货膨胀与工业发展停滞的经济危机 #! ! 分" 历史现象 + 这反映的是 ! 世纪 年代 初 欧 美 主 要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出 现的经济( 滞 " / " 胀) 现象 #! ! 分" 概述及评价 + 二战后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 普遍奉行国家 干预的经济政策 $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因而出现了近二十年 的经济发展 ( 黄金时期 ) # 但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也逐渐导致欧美 物价则持续猛涨 $ 通货膨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 $ 严重 # 这促使各国进行调整 $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大力发展 ( 混合经济 ) 等 #! $ 分" 示例二 柏林墙是一个将全欧洲分割的巨大邪恶系统的一部分 #! 信息 + ! 分" 历史现象 + 这反映的是 ( 冷战 ) 导致了世界局部地区的分裂和动荡 #! ! 分" 高三历史答案 第# 页 ! 共 ! 页" " ! " # $( # " !
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中2018级期中联考历史答案
蓉城名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中2018级期中联考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BBCCB6-10CACDB11-15CBBCD16-20BCBCC21-25ADAAB26-30CBAD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5分,32题15分,共40分。
31.(25分)(1)影响:分封制中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2分,“家国对立”等言之合理即给分)意义: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任答2点,每点3分,共6分)(2)参考:(信息3分,说明3分,言之成理即给分)信息1:中国古代经历了从二级到三级再到四级制,五级制的演变的过程。
层级的增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信息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县,它始终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中最基本和最低一级的行政单位,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信息3: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变化最大,同时最为频繁,秦为郡,汉为郡国,魏晋南北朝和隋为州,唐为道,宋为路,元为行省,明为布政使司,清为省。
信息4:州、道、路等监察区转化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体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3)措施:延续秦开创的郡县制度,形成路州县三级制管理;依靠地方基层乡村自治制度承担地方公共事务,有效补充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力”。
(6分)意义: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
(5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32.(15分)(1)特点:①时间长;②具有广泛的参与性;③斗争方式多样;④受国际形势影响;⑤反侵略与追求民主相结合。
(任答2点,每点3分,共6分)(2)内涵:①忧患意识;②反抗精神;③爱国精神;④自强不息。
(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影响:①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②有利维护国家主权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③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
2018-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监测试卷
下营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调查高三历史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
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
材料表明“封建制度”( )A 、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 、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 、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 、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2、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这就是说 ( )A 、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 、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现郡县制D 、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3、汉和帝永元十三年昭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
抚接夷狄,以人为本。
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B 、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C 、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D 、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
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5、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6、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
2018~2019学年北京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2018~2019学年北京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 案)
一、选择题
1. C 2. D 3. C 4. B 5. A 6. A 7. D 8. A 9. D 10. B 11. D 12. C 13. A 14. B 15. B 16. B 17. C 18. C 19. D 20. B
21. C 22. D 23. A 24. D 25. C 26. D 27. C 28. A 29. B 30. A 31. A 32. D 33. B 34. C 35. C 36. A 37. B 38. D 39. B 40. D
( 3 ) 80年代人口主要从乡村转移到小城镇,90年代人口主要从农村、内地流向大中城市和沿 海地区。80年代人口流动以短距离迁移为主,90年代则呈现长迁移趋势。
43. ( 1 ) 特点:身份构成多样;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辅助诸侯是其主要出路。 影响:推动了诸侯国的变法;促进了私学的兴起发展;有利于百家争鸣。
42. ( 1 ) 变化:从汉至明,黄河流域人口大体呈减少趋势,长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多。唐中期以 前,人口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唐中期以后,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从汉至明,人 口总数总体呈增长趋势。 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 移,人口增殖迅速。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临泽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高三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題,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公完成东征后,开始营建洛邑。
洛邑分为两部分:水东岸为成周(洛阳市东),将殷“顽民”迁于此地严加监督;西岸修建王城(洛阳市内),以军队八师驻守。
当时,周公的这一举措A. 为西周的东迁做好准备B. 有利于稳固周朝的统治C. 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 使洛邑成为重要的封国【答案】B【解析】【详解】周公东征后,营建洛邑,监督殷“顽民”,并派驻军队,这有利于稳固周朝的统治,故B正确;周平王东迁洛邑发生于西周灭亡后,排除A;周王通过分封制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并非监督殷“顽民”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C;洛邑属于王畿,而非封国,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将殷‘顽民’迁于此地严加监督;西岸修建王城(洛阳市内),以军队八师驻守”,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2.中唐以后,一些在城市之外或农村地区贩卖农、林、牧产品的草市,由于贸易量大和人口数多而被提升为县,并成为县治,政府在这些地方设有管理机构。
这说明中唐以后A. 地方行政系统日益完善B. 商业性城市逐渐增多C. 草市完成了其历史使命D. 商业突破了时空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一些在城市之外或农村地区贩卖农、林、牧产品的草市,由于贸易量大和人口数多而被提升为县”可知,草市由于商业繁荣、人口增多而被提升为县,自然这些城市的经济职能较强,说明商业性城市逐渐增多,故B正确;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并非所有的草市都发展为市镇,C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突破时间限制的问题,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些在城市之外或农村地区贩卖农、林、牧产品的草市,由于贸易量大和人口数多而被提升为县”,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3.明朝,内阁可以封驳皇帝的诏旨。
嘉靖时,阁臣杨廷和为大礼议一事,“先后封还御批者四,执奏几三十疏,帝常忽忽有所恨”。
陕西西安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西安中学2018-1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10:BBCCA,DDABC;11——20:CDCCA,CDCAA;21——30:BBACD,CCABD; 31——36:DCCCBD二、非选择题答案37.(1)夏商周时代的中国法律重刑法,与血缘政治相结合,强调法律是道德的补充;(3分)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以私法为核心,注重维护家父的支配权,注重法律程序,公法与私法并立。
(3分)(2)英国没有统一的成文宪法,是由一系列的法律、习惯和先例构成的;美国宪法是由1787年制定的成文宪法及宪法修正案构成的;(4分)英国宪法历经几个世纪渐积而成,美国1787年宪法由制宪会议制定。
从13世纪的《大宪章》到17世纪的《权利法案》及其后一系列的法律文件,最终确立了议会主权(王在法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具有尊重传统、渐进创新的特点。
(5分)38.(1)认识:西方列强主要从海路入侵中国;西方列强通过通商、传教等手段侵略中国;当今世界军事技术、科技发展迅速等。
(6分)评述:李鸿章认为当时的中外关系已不是传统的中外朝贡贸易体系下的中外关系,西方列强纷纷在经济上对中国展开掠夺,也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和科技的先进性,这些都是李鸿章不同于清朝顽固派的主要地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李鸿章在处理中外关系上一味强调“抚夷”,同时,仅仅看到了西方军事技术和科技的先进性,这些都是其认识上的局限性。
(5分)(2)特点:在思想、科技、教育等领域实行拨乱反正;主张在经济上实行改革;实行思想解放等。
(6分)意义: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为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作了前提准备。
(4分)39.(10分)示例1:论题:中国古代井文化反映了农耕文明发展的特色。
据坎儿井、井田、乡井、天井等提炼。
阐述:中国古代与井有关的生产技术反映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
如,井灌技术提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坎儿井技术从内地推广到新疆等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发展。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基础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基础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
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B.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2.“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A.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C.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3.下表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
据该表分析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B.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C.实现了选举权利平等D.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4.右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
由此可见,当时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D.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5.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
……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6.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对西周制度概括的是A.分封制度,天下归帝B.宗法制度,天下归嫡C.井田制度,天下归私D.礼乐制度,天下归贤2.周代的分封制,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
这说明,分封A.体现了鲜明的血缘宗法性B.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C.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D.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3.“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取代是在A.商代B.西周C.春秋战国D.西汉4.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吸收各家思想并进一步发展,其多设耳目来侦查的方法创自墨家,其“循名责实”的方法采自墨家和名家。
据此判断法家重视A.人主驾驭群臣的方法B.人主的权势C.法律条文的制定和实行D.苦干和自我牺牲5.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
这些规定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D.标志统一国内市场形成6.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
这一措施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C.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7.唐代都城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唐代的庙会A.反映唐代市民文化繁荣B.展现了城乡的繁华景象C.推动市坊制度逐步瓦解D.为草市活跃提供了条件8.北宋文人王说指出,“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
……故其所以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
”作者旨在说明A.唐朝藩镇具有双重作用B.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C.藩镇有利于维系唐朝统治D.藩镇是平定叛乱主要力量9.(宋)王柏《鲁斋集》中说:“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材料反映了A.手工业商业获得高度发展B.农村草市已出现C.农民兼营农业之外的产业D.农工商地位改变10.“(元代)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据此材料,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表现为A.中书省与行省制B.中书省和枢密院C.枢密院与宣政院D.行省制与御史台11.明朝初年,地方行政沿用元朝的行省制度。
但在省级行政上,明朝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即布政司掌理民政、按察司掌理监察地方和刑名司法、都司掌理卫所军政,三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向朝廷负责。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提高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C.确保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D.解决废除丞相制度所带来的弊端12.黟县《环山余氏宗谱》中记载,明代商人余荷浦经商“二十余年,囊囊日实,良田美宅如愿以偿”。
这一记载反映了明代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封建礼教束缚解除D.传统观念受到冲击13.明代王艮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乐学歌》:“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据此判断,对王艮思想影响深刻的学者应该是A.程颐B.朱熹C.王阳明D.顾炎武14.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业。
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
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
”据此可知“海禁”政策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B.严重阻碍了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15.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譬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
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D.力图深刻反省明亡的原因16.康熙帝云:“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雍正帝则说:“楚地本产米之乡,素为东南所仰给”。
这说明江浙地区A.农业经济已经衰落B.经济结构变化很大C.出现新的经济因素D.不再种植粮食作物17.清代人口由清初的不足一亿,到1850年已达到约四亿三千万。
对于科举考试而言,从清初的顺治年间到清末的光绪年间,乡试的举人名额一般都在1000到1500名之间波动。
这表明A.清代人口总数的持续增长B.考试制度逐步完善C.科举制没有适应社会发展D.社会的流动性增强18.魏源在《海国图志》卷47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
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这反映了魏源A.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C.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19.1844年,一个英国人搜集了中国生产的各式各样的土布布样送回英国,看能不能按照中国土布的价格在英国生产出来,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他们在曼彻斯特不能按照同样的价格生产那种布匹,更说不上按照这种价格在中国出卖了。
”这主要说明A.英国机器大生产在中国优势不明显B.中国棉纺织技术优于英国C.传统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D.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0.徐继畲在1844年《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
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A.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21.1851年,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
作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前来参展,最终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
这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清政府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C.西方机器产品未被世人接受D.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2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贸易部强调,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定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英国政府试图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B.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英国放弃了领事裁判权C.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改变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D.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清政府以维护其在华利益23.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对外部分借款的概况,由此可知当时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B.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C.清军的近代化程度逐渐提高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革命24.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造之器”的工厂;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办得最成功的“与洋人争利”的官督商办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A.使用“制造之器”的工厂B.与洋商争利C.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督商办25.《光绪三十三年福建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记载:“宁波、上海两处所出土布,运至本口(福建)销售,未见合算。
而本地用洋纱织成之棉布一宗,售价较为便宜,是以人多购置。
”这说明A.传统棉纺织业出现了异化B.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加速C.西方侵华转向了资本输出D.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26.1879年,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圣约翰大学,即今天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
1906年,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教会在北京合办协和医学堂,即现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前身。
据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有必要对传教士传教权的评价做根本性的调整B.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美国教会在当时在华各国教会中影响力最大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在日益加深27.“‘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
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近代中国,类似情况屡见不鲜。
这主要说明中国当时A.经济发展由外部环境决定B.近代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C.侧重轻工业而偏废重工业D.民族工业忽视了市场开发28.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
该协议的签订A.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D.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29.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题名录共有95人题词,其中62人附记国籍,写法如下:支那18人,清国12人,中国、中华7人,不附国号者25人。
这反映出当时A.附国籍者有民族自豪感B.革命发展引发知识分子分裂C.王朝意识受到严重冲击D.朝廷腐败遭到爱国士人不满30.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C.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D.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31.近代报纸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
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
《时务报》最多时日销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
材料主要反映了A.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C.中国办报深受西方的影响D.报纸具有宣传政治主张的功能32.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
中华文明每遭遇动荡时期,总是通过吸取周边世界的能量实现复兴与扩张……但是,宣告新时代的南来之风从真正意义上席卷中国大地,可以说是从近代开始的……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南方开始复兴之路的时代。
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33.1896—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