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二下数学教案---(新版)2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数的认识(认识100以内的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2. 第2章:物体的计量(长度、重量、面积、体积的认识和计量)3. 第3章: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4. 第4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分类、记录和简单分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能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理解数的组成。

2. 使学生了解物体的计量单位,能进行简单的计量操作。

3. 培养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知,提高空间想象力。

4.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激发对数据分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的组成、计量单位换算、图形的认识。

2. 教学重点:数的比较、计量操作、数据收集与整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数器、尺子、天平、计量模型、图形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知识点:数的认识、物体的计量、图形的认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 例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展示4. 解题步骤:详细列出解题步骤,方便学生理解5. 课堂小结:简要列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完成《数的认识》课后练习第14题。

b. 完成《物体的计量》课后练习第58题。

c. 完成《图形的认识》课后练习第912题。

d. 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课后练习第1316题。

2. 答案:见附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优缺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拓展延伸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数的认识(认识100以内的数,数的组成,数的顺序)2. 第2章:数的运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位与退位,加减法的验算)3. 第3章:几何图形(认识平面图形,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4. 第4章:时间和人民币(认识时间,人民币及其计算)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使学生了解时间和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进位与退位,几何图形的认识。

2.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时间和人民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购物、认识时间为背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使学生理解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时间和人民币等知识点。

3. 互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及时解答疑问。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内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时间和人民币等知识点的关键词和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课后练习题14题。

(2)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进行练习。

(3)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说明其特点。

2. 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一些拓展性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时间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的匹配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中,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认识100以内的数数的概念,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 第2章:平面图形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拼组和分类3. 第3章:时间认识时、分、秒,学会看时间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及换算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数的概念、读写及加减运算。

2. 能够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运用它们进行拼组和分类。

3. 学会认识时间,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及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算,平面图形的拼组和分类,时间的换算。

2.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数的加减运算,图形的认识,时间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图形卡片、时钟模型、练习题PPT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场景为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数的概念、读写、加减运算,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拼组,时间的认识及换算。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点、例题、解答步骤等。

2. 板书要求:条理清晰,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本上的习题15题。

(2)用图形卡片拼组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并描述其特点。

(3)记录一天中的三个时刻,并写出它们的时间。

答案:(1)略(2)略(3)如:早上7:30,中午12:00,晚上8:3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如: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观察物体的形状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算是较为复杂的,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00,加减法运算,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几何图形,分数,以及数据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认识数字1100,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

3.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4. 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理解和运算,数据处理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几何图形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购物、测量长度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理解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及时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清晰、简洁、直观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2. 答案:(1)1/2 + 1/3 = 5/6;(2)2/5 1/5 = 1/5;(3)3/4 + 1/4 = 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如探索分数的其它运算规律,研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换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细节1. 认识数字1100:教学中需重点关注数字的读写能力,以及数字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加减法运算:教学中需重点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质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质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二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第三章:表内乘法(一);3. 第四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4. 第五章:图形的拼组;5. 第六章:数据整理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2. 掌握表内乘法(一)的基本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能够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4. 学习图形的拼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5. 学会数据整理和分类,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表内乘法(一)运算,长度单位的换算;2. 教学重点:图形的拼组,数据整理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计算器,米尺,厘米尺,图形卡片;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配合PPT进行演示;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板书内容:按照教学内容,列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00以内加减法运算题;(2)表内乘法(一)运算题;(3)长度单位换算题;(4)图形拼组题;(5)数据整理和分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2. 拓展延伸: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注重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板书设计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的衔接;6.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条理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三章《数的运算》:整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简便计算。

2. 第四章《几何图形》:认识平面图形、观察物体、图形的拼组。

3. 第五章《生活中的数学》:长度单位、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图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混合运算,并运用简便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3. 使学生了解长度单位,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数的混合运算、观察物体、数据收集与整理。

2. 教学重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平面图形的认识、长度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挂图、计算器、直尺、三角板、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三角板、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2. 新课导入(1)复习整数加减法运算。

(2)引入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

(3)讲解长度单位,让学生测量实际物体。

3. 例题讲解(1)整数加减法例题讲解。

(2)平面图形的认识例题讲解。

(3)长度单位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1)整数加减法练习。

(2)平面图形的绘制和识别。

(3)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六、板书设计1. 整数加减法运算板书。

2. 平面图形的认识板书。

3. 长度单位板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整数加减法练习题。

(2)平面图形绘制题。

(3)长度单位测量题。

2. 答案(1)整数加减法练习题答案。

(2)平面图形绘制题答案。

(3)长度单位测量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学生对整数加减法运算掌握情况。

(2)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程度。

(3)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使用情况。

2. 拓展延伸(1)开展整数加减法竞赛活动。

(2)组织平面图形创意绘画活动。

(3)进行长度单位测量实践活动。

西师版 数学 二年级下 全册 教师用书(教参)

西师版 数学 二年级下 全册 教师用书(教参)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师用书(教参)各单元教科书说明和教学建议一万以内数的认识(一)单元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认识计数单位“千”与“万”,初步建立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体系;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能用已学的计数单位数万以内的数。

2.认识千位与万位,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3.能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感受万以内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对较大数进行估计并能进行一定的推理,培养数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与万以内数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5.能有效利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方法主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单元内容分析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100以内数的认识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

同时,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进一步认识万以上数和万以上数的加减法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由数数,写数、读数,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整理与复习5个小节组成。

“数数”是建立万以内数的认识基础,教科书首先通过回顾引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类推出“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得出计数单位“千”与“万”。

接着用图形和计数器两种方式表示“一、十、百、千、万”这5个计8各单元教科书说明和教学建议数单位,引导学生发现和建立“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的概念。

然后用小棒和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突破“翻坎数”的难点;再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数,突出数的组成这个重点;在数数中巩固计数单位,在数数中认识万以内的数。

“写数、读数”首先是通过类推认识千位和万位,建立初步的数位顺序。

其次是引导学生按数位顺序进行写数、读数,总结出“写、读数要从高位起”,加深对数位的理解;对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与读法,利用计数器形象、直观地突破这个难点,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与读法。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有余数的除法一.我的教学思考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我对教材的理解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

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

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然后着重对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教学,这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

例2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教学。

教材通过一个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我对教材的处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认为,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课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

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为班级之星颁奖”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新知。

其次,就是对教材深挖重组。

我认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包含两个层面的教学。

第一层次,利用平均分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并根据这一过程写出有余数的横式和竖式,重点掌握余数的含义。

这里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竖式也只是横式的一种改写,还不涉及到计算的层面。

第二层次,不再借助分实物,而是给出一个抽象的除法算式进行计算。

在此过程中,需要学会如何定商。

与第一层次不同,这里的商和余数不是分实物的结果,而是利用定商原则通过抽象的计算得到的,这一层的内容在教材中体现得不是很充分。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数数(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计数器。

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

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2、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回顾旧知。

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

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课件(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

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物体和图形、计算四则运算、认识时间和货币、解决实际问题等。

其中,每个单元都有详细的内容安排,例如第一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包括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运算规则和概念的理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基本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的掌握,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具、实物教具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通过购物场景引入货币的认识。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例如通过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 随堂练习:通过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分组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有条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例如用图示和关键词来展示图形分类的规则。

七、作业设计2. 答案:例如“23 + 17 = 40, 40 15 = 2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要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应,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例如思考学生对于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是否已经掌握。

拓展延伸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或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例如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或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第1课时:加减法运算(1)1. 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2. 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3. 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第2课时:加减法运算(2)1. 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2. 学会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3课时:认识人民币1. 认识各种人民币的面值;2. 学会人民币的换算;3. 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计算。

2. 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基本概念,认识各种人民币的面值,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的运算方法,人民币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商店购物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加减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练习。

4. 认识人民币: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各种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各种人民币的面值,并学会人民币的换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包括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运算步骤等。

2. 板书人民币的换算方法,包括各种人民币的面值和换算关系。

七、作业设计(1)3 + 4 =(2)7 2 =(3)5 + 6 =(4)9 7 =答案:(1)7(2)5(3)11(4)2(1)2元换算成角:(2)10角换算成元:(3)1元换算成分:(4)5角换算成分:答案:(1)20角(2)1元(3)100分(4)50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案标题: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和掌握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内容;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技能;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2. 教具:计算器、尺子、几何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与探究(20分钟)1. 根据教材内容,逐一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和解释。

2.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

三、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2.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通过一些拓展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掌握重点。

五、课堂小结与反思(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以便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数学知识面;2. 提供一些数学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优质教案最新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优质教案最新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优质教案最新西师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能运用图表进行简单数据分析。

2. 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并能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图形运动认知,提高空间想象力。

4. 使学生掌握万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 培养学生认识时间、测量长度等基本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据收集与整理、表内乘法、图形运动、万以内加减法。

2.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鞭、挂图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解生活中实例,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评,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教学知识点、重要公式、解题步骤等。

2. 板书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据收集整理: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

(2)表内乘法:完成课后练习第3、4题。

(3)图形运动: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4)万以内加减法:完成课后练习第6、7题。

2. 答案:见附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针对学有余力学生,设计难度较大练习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严谨用词、流畅段落衔接,使学生在愉快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1. 知识点连贯性:确保教学内容能够与前后章节知识点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2. 实践性:在每个章节中,我注重引入实践情景,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现实意义。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优质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优质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46名,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

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

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四单元“千米毫米”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

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25名.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有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得更多的是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体验收获的乐趣·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导学内容分析:(一).学习任务,目的,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结合具体情景.能丛数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编乘法口诀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二)教材地位和作用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本单元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认识方法是本单元的认识基础.万以内的数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和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是亿以内数的认知基础·按我国的计数方法是每4位一级.万以内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学生掌握了这一级的读写方法.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万以上的数·本单元编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四个导学内容·二.认识图形: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有了初步认识.并能进行简单辨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的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是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平行四边形·这部分教材引导学生从实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特征和面积计算的基础·3.拼组图形·拼组图形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的初步认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是通过拼组图形的活动.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通过看.拼.说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合作意识·三.三位数的加减法本单元的导学内容分以下八个部分: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教材创设了算气球个数.算两位同学家相距的米数.算文学读物的册数等情境.选取的数字都是整十.整百数.目的是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用加减法解答的问题.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2.加减法的估算·教材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运货物.算价钱等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3.三位数的加法·教材通过呈现直观的实物力.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加法算理.掌握算法.又通过“议一议”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4.三位数的减法·教材通过算购物余款数.算学生人数等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精算·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呈现了与例题有关的百元人民币和十元人民币直观图·5.探索规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形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增加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解决问题·教材通过买文具.记帐.租船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7.实践活动学习“当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8.整理与复习·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四.千米毫米本单元主要安排了认识千米.毫米和实践活动“人身上的小秘密”2个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有了米.厘米的认识.知道分米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关于测量内容中的最后2个长度单位的认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学生对长度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由于千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大的一个单位.学生要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难度较大·而毫米是长度单位中较小的一个单位.学生在学习.生活实际中用得也比较少.根据《标准》的基础要求.学生只需“知道毫米”·所以.本单元的导学重点在于体会千米的含义.建构1千米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五.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的教材是在学生已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主要导学内容:1.除法竖式的认识·2.有余数的除法·3.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有余数除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在用一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有余数的是大量的·因此.在除法试商时.要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把这一部分内容学好.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除法.就为以后学习除法试商打下了可靠的基础·例1.例2(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1)利用情境引出数学问题;(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各部分的含义·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例3.例4(有余数除法)(1)利用情境引出数学总是(2)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感受余数的出现.并了解余数的含义;(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六.时分秒本单元的导学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学生对钟表有了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初步认识之后.进一步认识钟表面具体时刻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要能够认识钟表所表示的准确的“几时几分”.并能写出钟表所表示的具体时刻;同时.在这一小节中.学生还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分.秒的长短.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2.解决问题·在这一小节中.学生要能够运用第一小节所学习的关于钟表认识的知识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涉及时.分.秒的简单换算.以及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钟表的初步认识.会认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对钟表的具体认识·七.统计本单元教材共编排了统计和实践活动每天锻炼1时2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统计初步知识.在前三册教材中有初步渗透·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学生对统计的过程有进一步的体验.并且对统计方法也有所了解·并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实践活动“每天锻炼1时”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合作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并渗透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1.表内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3.关键:(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在进行直观教学和操作活动时.把数一数.拨一拨等这些活动看成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2)创设恰当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的有关知识·(3)重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的教学.加深对数的理解和认识·(4)教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探索新知·(5)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6)教学时.要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迁移的学法指导·(7)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教学措施1.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四)教改设想和教改专题由“点”及面.把握有效课堂:(1)学生的现实点——直面把握.真实有效·(2)教材的重难点——全面落实.扎实有效·(3)教学的导入点——正面引导.朴实有效·(4)课堂的生成点——多面捕捉.充实有效·让小学数学课堂回归其“有效性”.彰显出“真实.扎实.朴实.充实”的本色·数学学习应体现的几个本质特征:(1)数学模型建构是数学学习的基础·(2)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题·(3)发展数学能力是数学学习的灵魂·(4)再创造是数学学习的精髓·只有符合上述本质特征.数学学习才能取得成效·三维并进.提升空间图形概念建构实效:1.优化抽象过程.深刻把握本质特征:(1)再现生活情境.激活主体经验·(2)引导操作体验.形成概念表象·(3)加强变式辨析.抽象概念本质·2.善用动态表象.深入促进数学理解:(1)利用动态表象引发空间想象.完善概念图式·(2)利用动态表象推进空间操作.内化概念本质·3.注重多元综合.深度提升数学思考:(1)合理综合渗透.发挥集聚效应·(2)激发认知冲突.促进概念迁移·利用知识关联建构数学知识:从认知心理学看.理解某个东西是指把它纳入一个恰当的图式.图式本身是一个充满联系的概念组合的认知结构·图式越丰富.就越能吸纳相关信息.而图式的丰富性取决于概念间的关联程度·所以.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关联性.把孤立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如此获得的知识才具有再生性.才能随时通畅地被提取和运用:利用显性关联.激活认知;挖掘隐性关联.丰富认知;寻找变化关联.拓展认知·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教师要遵循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抓住训练重点.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效性:明确重要前提(充分感知.展开思维);把握基本过程(分析综合.发展思维);立足关键环节(比较辨析.深化思维);关注创新品质(开放探索.发散思维)·四.提高导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7. 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8. 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9. 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10. 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五.导学课时进度安排: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7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5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 16第四单元:千米毫米 5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6第六单元:时分秒 5第七单元:统计 5第八单元:总复习 8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备课教案一.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要点分析:本单元导学内容分以下五个部分:1.数数·通过数小正方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千个小正方体的模型.使学生对一千有初步的直观感受.并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发展学生的数感·2.写数读数·通过“试一试”.“写一写”.“读一读”等操作.表达.思考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3.大小比较·通过“比一比”.“议一议”.“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4.较大数的估计·通过“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5.整理与复习·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认识方法是本单元的认识基础.万以内的数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和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是亿以内数的认知基础·按我国的计数方法是每4位一级.万以内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学生掌握了这一级的读写方法.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万以上的数·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在边操作边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探索新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用类比推理.迁移等方法探察新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教材出现的有关数据中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重难点.关键:1.重点:(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初步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2)学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2.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3.关键:(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在进行直观教学和操作活动时.把数一数.拨一拨等这些活动看成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2)创设恰当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的有关知识·(3)重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的教学.加深对数的理解和认识·(4)教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探索新知·教学措施: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体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2.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在较大数的估计中.通过“猜支数”“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使学生初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设计:数数第1课时导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第4页课堂活动·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过程与方法: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数感·导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导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计数器·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2.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回顾旧知: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0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2.探索新知: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1)认识一千·①数一数·挂图(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挂图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②拨一拨·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③填一填·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2)认识一万·①数一数·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示挂图(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出示例2示意图·一摞纸是1000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②拨一拨·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0.2000.3000……10000·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1)看一看.读一读·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3页例3).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认识100以内的数数的概念与数位整十数与整百数的读写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2. 第2章:图形与几何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类简单的图形变换线段、角的认识3. 第3章:生活中的数学时间、长度、质量的计量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位置与方向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加减法运算;认识并掌握基本图形、线段、角的概念;学会使用计量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数据整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基本图形的分类、图形变换;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加减法运算;基本图形的认识与运用;计量单位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图形卡片;计量工具(尺子、天平、时钟等)。

2. 学具:学生练习本;彩色笔;图形拼插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课题,例如: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宽,讨论如何记录数据。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结合图形卡片,讲解基本图形的分类和图形变换。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5. 小结: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答。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板书内容:知识点摘要;例题解析;练习题及答案;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计量单位的应用题。

2. 答案:教师批改作业后,给出答案及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024年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数的认识(认识100以内的数,数的组成,数序)2. 第2章:物体的位置与方向(上、下、左、右,东、南、西、北)3. 第3章:图形的认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4. 第4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分类、整理、记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理解数的组成和数序。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能辨别物体位置与方向。

3. 使学生认识基本的图形,并能够进行分类和简单描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的组成与数序的理解,图形的分类与描述。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物体位置与方向的辨别,基本图形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方向板,图形模型。

2. 学具:练习本,画图工具(铅笔、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让学生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引发学生对空间和数的思考。

实践活动:找出教室中的上下、左右、东西南北。

2. 新课导入:讲解数的认识,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分享数的组成和数序。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位置与方向,结合方向板进行互动。

展示图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形特征。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讲解数的组成、数序以及图形的特征。

示范如何使用画图工具绘制图形。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小组合作完成图形绘制任务,促进互动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认识:板书数的组成,数序的示例。

2. 位置与方向:板书方向板,标注上、下、左、右、东、南、西、北。

3. 图形的认识:板书画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并标注特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数的认识》练习册第3页、第4页。

描绘自己房间的物品位置,并注明方向。

画出至少4种不同的图形,并写出它们的名称。

2. 答案:练习册答案附后,由教师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数数(一)(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第3~4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计数器。

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

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点评:既让学生感知生活中万以内的数,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又让学生体验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回顾旧知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

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课件(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

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1(2)认识一万。

①数一数。

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示课件(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

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

出示例2示意图。

一摞纸是1000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0,2000,3000, (10000)[点评:学生通过数、拨、填等学习活动,结合观察思考,体验计数单位产生的过程。

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兴趣,体现了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1)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3页例3),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2)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

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1)互相说一说。

()张1角是1元,()张1元是10元,()张10元是100元,10张100元是()元,10个一千元是()元。

(2)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4题,学生独立思考,试做。

然后小组交流,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集体反馈,评价课堂活动。

[点评: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 (3)挑战题:看图思考。

10箱里面有多少个乒乓球?四、课堂小结教师: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教师引导学生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也对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后记数数(二)(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例4~例5,第5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正确地数百以上、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2.正确地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数“翻坎数”,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1)教师用课件(或挂图)出示两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

让学生猜一猜两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点评:这里重点学习满一百和一百零几的数数,把数的组成放后一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数的组成,难点也不至于太集中。

]二、主动探究,建立模型1.数一百零几(1)99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100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强调“一百”与“一”之间一定要加1个“零”。

(2)101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看着上图一起数一数,明确一百零几中间有1个“零”。

2.数一百零几与一百几十(1)学生拿出整的100根小棒和散的20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数一数,检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109是“100”与“9”合起来,110是100与10合起来,突出101与110的区别。

(3)引导学生观察120根是1个100,2个10。

(让学生动手捆1个大捆,2个小捆)(4)引导学生发现120就是由1个100和2个10组成的。

[点评: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数一百零几并理解数的组成,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数感、建立直观表象。

]3.在计数器上数一百九十几到二百几十(1)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197,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197的组成。

(2)让学生接着往下数,当数到199到200时,怎样拨?①观察个位,9个一再数1个一是多少个一?(10个一)10个一又是多少?(10个一是1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在个位上拨去10个一,在十位上拨上1个十)②观察十位,已有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在计数器上又怎样表示?(在十位上拨去10个十,在百位上拨上1个百)4.类比迁移(1)突出990与1000。

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990,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990的组成。

请学生再拨上10,怎么拨?怎么数?[点评: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计数单位,突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突破由十到百、由百到千这个翻坎数。

] (2)突出1010,1020。

①10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十位)拨几个?(1个)1000加10读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须在“一千”与“一十”之间加1个“零”。

②1010之后再数10怎么拨?③从1020再拨到1300怎么拨?④从1300拨到1400可以怎样拨?⑤同桌互动:使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拨,从880拨到1100,一边拨一边数。

提醒学生遇到困难,3可以寻求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

然后抽学生演示,教师重点指导990、1000和一千零几十的拨法及数法。

(3)突出2000,2010。

①19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拨几个?是多少?(1910)依次到1990。

②1990之后再数10,十位上是多少?(10个一十)十位上怎么办?(10个一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10个一百)百位上怎么办?(10个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2个一千是二千)③从2000到2001,在计数器上可以怎样拨?[点评:结合数、拨,在观察计数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百位上一个也没有,百位上是零。

]三、巩固新知,深化拓展1.接龙游戏(教师重点指导“翻坎数”)(1)一个一个地数,课堂活动第1题。

(老师和全班学生接龙)(2)一十一十地数,课堂活动第2题。

(男、女同学接龙)(3)一百一百地数,课堂活动第3题。

(各大组接龙)(4)一千一千地数,课堂活动第4题。

(全班齐数)2.拨一拨、说一说(1)先拨3500,再说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先拨4020,再说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先拨6003,再说由()个千和()个一组成。

3.说一说(1)5400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4070是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2496是由()组成。

四、课堂小结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教学后记写数(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例1~例3,第8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借助计数器认识万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写万以内的数,结合具体的数,说出写的方法。

2.会正确地写数表达交流信息,体验数学的价值。

3.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写中间、末尾有零的数。

【教学准备】小鸟图、鸟巢图、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数位顺序创设情景:小鸟回家教师拿出5个鸟巢,一边讲述一边贴在黑板上(贴在一横排);5名学生分别拿1张纸片,上面写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教师:天黑了,玩了一天的鸟儿们该回家了。

鸟儿们都还小,但愿他们都能记得自己的家。

(叽叽叽叽)老师出示衔着数位的小鸟。

个位鸟:我的家在哪儿?谁能帮我找一找?(请学生把这只鸟贴在右边第1个鸟巢里)十位鸟和百位鸟也依次找到自己的家。

千位鸟和万位鸟:天黑了,我们回不了家了,随便找个窝住下吧。

学生:不行不行,住在外面你们的妈妈会担心的,我们送你们回家吧。

(学生帮助千位鸟和万位鸟找到自己的家)教师:祝贺鸟儿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全班鼓掌祝贺)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些数位的顺序吗?(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其实,要记住数位顺序并不难,你们听,我们的聪聪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呢。

播放录音:记住数位并不难,找准方向是关键,右起第一是个位,往左依次十百千,要问万位在哪里,就在千位的左边。

[点评: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既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顺利地认识了数位顺序,最后的“顺口溜”更能帮助孩子记住数位顺序,为后面写数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学习写数的方法教师:你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这些数位呢?学生列举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帮助我们写数、读数。

1.写没有零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

学生写:85。

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面板书:85。

请一学生拨珠,可以拨三位数(285)、四位数(3247),教师出示相应的算珠图。

其余学生试着写数。

(填写例1的空)讨论:像这样没有0的数怎么写?启发学生逐步说出:(1)两位数先写十位数,再写个位数;(2)三位数先写百位数,再写十位数,然后写个位数;(3)四位数先写千位数,再写百位数,然后写十位数,最后写个位数(也就是从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