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西方文化冲突和融合

合集下载

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冲突与融合是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话题,而中外影视作品往往能够生动地展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变得模糊且相对容易接触。

这种文化冲突往往能够引发戏剧性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例如,《阿甘正传》这部经典的美国电影中,主人公阿甘来自南方的美国一个农村地区,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与当时的美国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冲突。

然而,通过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善良的本质,不同文化的融合最终成就了他的成功和用爱改变他人的故事。

同时,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冲突也可以引发人们对于自身文化的思考和反思。

例如,《喜剧之王》是一部由香港导演周星驰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位香港喜剧演员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影片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武术和京剧,同时也呈现了香港电影团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合作与碰撞。

观众在欣赏这样的作品时,往往会对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进行思考,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

与文化冲突相对应的是文化融合。

中外影视作品通过展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共享,呈现了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和积极影响。

例如,由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将中国武术元素与西方电影技术相结合,成为了一部在全球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作品。

这种文化融合不仅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提升。

此外,文化融合还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电影风格和艺术形式。

例如,由导演希区柯克执导的电影《侠盗一号》将中国功夫与美国黑帮电影相结合,展现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这种文化融合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新颖的视觉体验,同时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是一种重要的创作元素。

通过展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这些作品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娱乐和艺术享受,同时也能够促使观众对自身文化和他人文化进行思考和反思。

浅谈当代中西方文化冲突与社会和谐

浅谈当代中西方文化冲突与社会和谐

当代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实质是在全球化的外力推动下,两种构成要素差异较大的文化体系之间激烈的对抗与斗争。

由于文化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循环作用,文化冲突产生的能量必然会传递给整个社会系统,导致社会系统稳定状态的失衡。

减少中西方文化冲突保障社会和谐,更需要的是降低文化冲突产生的能量,保持我国文化系统自身的相对稳定,实现文化有限流动。

为此,必须保持文化核心构成要素的稳定和表层文化要素的适当流动,并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当前,我国和西方各国日益频繁的经济交往使得文化冲突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此冲突已经逐渐进入到了社会和谐的“领地”中,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影响势必将越来越大,最终必将破坏我们的社会和谐,故此事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些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从而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这一冲突如何对我国的社会和谐产生影响?怎样才能减弱这一冲突的能量传递以降低其影响力,从而保证社会和谐?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将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当代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实质要探讨如何减缓文化冲突以保证社会和谐,就必须要探究当代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实质;而要探究这一冲突的实质,就必须了解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的实质?对于这一重要问题,前代学者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作了大量、长期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早对文化概念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人。

1871年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志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①泰勒第一次给了文化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将文化视作一个复杂的整体,强调的是作为一个集合概念的文化。

他认为文化可以继承和学习而得,揭示了文化的传承性特点。

文化功能学派的创始人、英国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则从功能的角度认识和阐释文化,认为文化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而存在,“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

21世纪中西文化的冲突和合同及其解决

21世纪中西文化的冲突和合同及其解决

21世纪中西文化的冲突和合同及其解决
21世纪中西文化的冲突和合同主要体现在多个领域,如社会观念、价值观、教育制度、商业文化等方面。

在社会观念方面,中西方文化存在一些冲突。

例如,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自由和自我表达,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强调个人的责任和家庭的重要性,这两种观念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冲突。

但在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方面,如道德规范、公正和诚实等方面,中西方文化可以达成共识。

在教育制度方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例如,中国的传统教育强调的是课外才艺和道德修养,而西方教育则注重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

两种教育制度各有优劣,但是通过交流和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商业文化方面,由于文化差异和商业模式的不同,中西文化也存在着一些矛盾。

例如,在商业谈判中,东方文化更注重友好关系和相互理解,而西方文化则更强调效率和结果。

在合作中,双方可以互相学习,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解决中西文化冲突的关键是相互理解和尊重。

通过加强交流,学习彼此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可以避免文化冲突的发生,并且促进跨文化合作和交流的发展。

同时,也需要深入探讨中西文化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更好的合作效果。

浅论中西方文化冲突和融合

浅论中西方文化冲突和融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的交往必将促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往中因差异而产生冲突,由沟通而形成融合,这是一种趋势何为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是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在相互的交往中由差异而发生冲突这在国际上是常见的事,我们也不必过分忧虑。

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各种文化因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最终融为一体。

这种融合,一是把外来文化融入自己的文化,就像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样,充分利用文化传播这一促进文化发展的动力,为自己注入新鲜血液,增添生机和活力;另一种则是把自己的文化融入到异质文化中去。

这种融合是在深切了解异质文化的深层意蕴的基础上,摈弃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的合理因素,又把本民族文化提高到异质先进文化所达到的时代水平。

如满族在汉化的过程中,它的一些文化因素也融入到汉文化中。

据史料记载,日本人来华,“目睹东方文化发祥地的中国,有统一的政治组织,有灿烂如花的物质生活,更有崇高理想的精神生活,而因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爱慕与追求”。

“必须突进文化母国,直接移植优秀的文化,才能满足其欲望。

”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由于其层次的不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人们的接受中也是不一样的,不论交流与融合的层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交流与融合中,为实现世界多元文化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目标,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有幸看过鲁迅先生的一篇名为《拿来主义》的文章。

这篇文章阐明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应是“拿来主义”。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排外则易倾于慕古,慕古必不免于退婴。

”鲁迅先生认为,我们应该以宽阔的胸怀汲取外来文化中有益的东西,用于改造我们自己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都实现了很大的飞跃,我们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拿来主义”,吸收了国外很多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这是好的一面。

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又 如 我 们 中 国 人 一 向热 情 好 客 , 饭 在 桌 上 生怕 冷 落 了客 人 , 是在 不停 地“ , 总 请 请 ” 人 吃 喝 , 了解 情 况 的 外 国 人 不 知 劝 不 如何客套 , 叫吃 就 吃 , 喝 就 喝 , 时 难 免 叫 有 陷入 尴 尬 的境 地 。 按 照 英 语 的 习惯 , 客 对 人 说 声“ e o r l, lae” 不 削 老 是 h l yus f pes.就 p e 劝 , 客 人 随 意 即可 。在 接 受 别 人 的 礼 物 让 时 , 国 人 一 般 会 当 面 打 开 礼 物 , 时 表 外 同 示 感 谢 并 大 加 赞赏 一 番 ; 中 国 人 则 会 在 而 推辞一番之后 , 接受 , 再 同时 表 示 感 谢 , 但 从 不 当着 客 人 面 打 开 礼 物 , 则就 显 的 没 否 有 教 养 。再 如 , 们 中 国人 之 间 见 面 常 问 我
“ 哪里 去 ?” 这 么 问 外 国 Whr e 上 若 eea r
笑 , 不 能 以外 国文 化 为标 准 来 贬 低 我 们 更
自 己的 文 化 。
个重要课题 。
语 言 与文 化相 互 交 织 , 不 可 分 密 语 言 是 文 化 的 重要 载 体 之 一 , 记 录 它
y u” 会 使 交 流 自然 得 体 了。 o. 就
异 。同时在学 习语 言的过程 中, 要注重 了 解使用英语 国家 的发展历史 , 民族传统和
社 会 制 度 , 以及 由此 形 成 的 风 俗 习惯 、 行 为 准 则 和 价 值 观 念 。 能 因 为外 国文 化 与 不
我 们 的 文 化 不 同就 认 为 外 国 文 化 荒 唐 可
人 则 会 面 无 愧 色 地 说 “ h n o ” 这 并 T aky u 。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一、引言在各种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历史根源和所属性质等各方面的差异,文化碰撞的事例屡见不鲜。

而在当今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主动了解他国文化,在相互交流中理解包容,从而融会贯通。

电影《刮痧》便是文化冲突典型,该故事以亲情为主线,讲述了许大同一家在美因“刮痧”而引起误会,导致原本幸福的家庭破碎不堪,显示了中美双方未化的差异与碰撞,并以此将故事推向高潮。

但由于双方的善良、对文化的包容,许大同一家最终得以团圆,中美文化也因此得到了和谐共存与发展。

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圣路易斯。

主人公许大同是一位小有成就的电脑程序设计师,他来美八年、辛苦打拼,终于在美国创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并因此将父亲从中国接来养老。

电影伊始便定位在许大同的颁奖典礼,许大同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发自肺腑地说: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随后许父因为小丹尼斯肚子疼,看不懂药品的英文使用说明的他便运用中国传统的刮痧为小丹尼斯缓解疼痛。

但一次意外使得小丹尼斯撞破了头部被送进了医院,于是小丹尼斯背后的“伤痕”被医院的大夫发现后,大夫们十分慌张,立即联系了儿童福利局。

因此,许大同被指虐待儿童,不得与儿子丹尼斯相见。

但最终在朋友昆兰的帮助下,“刮痧之谜”解开,许大同得以与儿子重聚。

二、电影中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哲学观点在电影中的法庭辩论环节,许大同为了辩护不得不运用“七经八脉”“丹田”等中国传统医学术语向法官解释“刮痧”的原理,但对中医丝毫没有了解的法官却是一头雾水,对许大同的说辞并不信服。

而身处美国的许大同也很难从美国的教科书中找到中国传统疗法刮痧的原理解释,因而深陷困境。

电影的这一部分十分联盟鲜明地映射了中西方文化的在医学方面的潜在文化差异。

从本质上来说,中西医学思想都受到了各自哲学观点的影响,因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经历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两种文化之间也出现了冲突和融合的情况。

本文将分别从历史、哲学和艺术等方面探讨这一现象。

历史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首次发生碰撞是在14世纪的大航海时代。

当时,西方国家开始探索新大陆,也意识到自身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东方国家也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慢慢地走出自己的闭关锁国局面。

这种文化之间的接触,引发了许多思想交流和文化互鉴。

比如,中国明朝朱权曾多次向欧洲传教,推广儒家思想,这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随着现代性的到来,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日益明显。

例如在文化产业中,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很大份额,东方国家的电影却较少为人所知。

但是在艺术领域,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也周而复始。

比如,中国的京剧在欧洲受到欢迎,被誉为“东方歌剧”。

从哲学角度来看,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很大。

东方文化强调的是“天人合一”、道教的“无为而治”等观念,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主义、人权等观念。

这种思想差异也引发了很多争议。

例如,在电影《钟馗伏魔:雪妖魔灵》中,国际演员谢耳朵扮演的“梅超风”一角,引起了文化差异的问题。

观众们认为,谢耳朵用西方演技和语言,无法很好地诠释中国民间故事中的角色。

当然,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并不是坏事。

正如前面提到的“文化互鉴”,不同的文化也能相互借鉴,产生新的创意和价值。

以丝绸之路为例,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文化、宗教、商业等方面都带来了重大影响。

在现代艺术中,中国画和欧洲绘画相融合,产生了别具一格的“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

此外,东方哲学和医学的深度思考和实践,也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认可和尊重。

总之,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冲突和融合,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体现。

而正是这种文化交流和互鉴,才为人类的文明进程带来了无穷的可能。

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文明冲突与融合

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文明冲突与融合

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文明冲突与融合东西方文化一直以来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在于语言表达和宗教信仰上,更深层次的体现在价值观、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

正因为这种差异,东西方文化在交流中经常会遭遇各种文明冲突。

然而,每一次文化冲突的背后都蕴藏着文明融合的种子。

文明冲突可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

古代的战争、殖民主义等都是文明冲突的典型案例。

例如,欧洲的殖民者在探索和征服新大陆的过程中,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宗教、技术和社会组织形式,迫使当地居民放弃自己的文化。

这种强制性的文化冲突导致了东西方之间的巨大鸿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敌视和误解。

然而,文明冲突并不意味着完全的隔离和对立。

事实上,在这些冲突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文明融合的种子。

东西方文化交流带来了相互之间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促使双方都对自己的文化进行重新思考和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开始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并逐渐演化出独特的混合体。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在音乐、电影、时尚等领域中的深度融合,这不仅丰富了文化形态,也使人们更加广泛地接触和了解不同的文化。

一个更具体的例子是现代中医在西方国家的传播与发展。

中医的传入西方国家经历了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语言障碍、不同的医学理论和方法等。

然而,通过不断地努力推广和解释,中医逐渐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接受和认可。

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将中医纳入国家医疗体系,与西方传统医学相辅相成。

这不仅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成功案例,也体现了文明冲突中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文化冲突和文明融合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将越来越频繁和紧密。

这为文明冲突和文化融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必须学会在交流中尊重和包容对方的文化差异,同时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

只有通过平等的对话和相互的理解,才能促进更深层次的文化融合,实现文明冲突的和解。

总之,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文明冲突与融合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内容摘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的交往必将促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往中因差异而产生冲突,由沟通而形成融合,这是一种趋势。

在冲突与融合中,信息传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交流与商品交换一样,都必须坚守诚信原则。

我们应把握时机,克服以往传播中存在的弊端,全面真实地宣传中国,让世界人民更好地认识中国;同时,也要全面真实地介绍世界,使中国民众更好地认识世界。

关键词:文化交流冲突融合信息传播诚信原则2001年,中国经过15年的谈判和努力,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它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将在更广泛更深入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中国入世,不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大有好处的。

这种好处也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而且也必将表现在由经济引起的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诸多方面。

本文仅就入世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冲突和融合予以阐述。

一、中国入世意味着什么中国加入WTO将会促进我国经济步入全球化的轨道,按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办事,使中国的经济融于世界经济的大家庭之中;使中国人的头脑发生转变,按着世界人的一般规律去思考问题。

在这里,中国应以落伍者的姿态加快自己的行进步伐,以此来改变自己的面貌,同时也是对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贡献。

中国近20多年来进行了许多伟大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都是从我们国家自身体制创新开始的,也就是说,内在型的体制创新处于主要地位。

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百多个成员国都必须遵守的规则,这个规则不是我们提出,同样我们也无权作原则性的修改——学习和适应将是我们进入WTO以后一个时期的艰巨任务。

过分地强调“中国特色”,以自己的特殊性去轻视或忽略大家共同制定的行动规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同时也是不允许的。

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1. 引言文化交流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交流和学习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加强和跨国交流的增多,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融合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来源以及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实现文化融合。

2. 中西方文化差异2.1 历史和传统中西方文化差异源于各自的历史和传统。

中国受到孔子思想等东方哲学的影响,注重社会秩序、家庭观念和长辈尊重。

而西方文明则崇尚个人自由、民主和平等。

2.2 社会价值观中西方社会价值观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强调集体利益、孝道和忍耐,而西方更注重个人权利、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

2.3 礼仪与行为准则在礼仪与行为准则上,中西方也有很大不同。

中国人讲究面子、谦虚和尊重他人,而西方更注重直接沟通、个人空间和自由表达。

3. 中西方的文化融合3.1 共同之处与互相借鉴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例如,对家庭、友谊和婚姻的重视在中西方都是普遍存在的。

此外,双方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对方优秀的文化元素。

3.2 文化交流与互动文化交流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中西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旅游、教育交流和国际商务等活动为两种文化带来了更多交流的机会。

通过共同参与跨文化活动,加深了解并促进了中西方文化融合。

3.3 文艺作品及媒体传播影视作品、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是实现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重要途径。

通过将不同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创作者能够向全球观众展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色,并促进理解和包容。

4. 文化融合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4.1 文化冲突与误解文化融合也会面临一些障碍,例如因为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和误解。

这需要双方加强沟通、尊重和包容,以建立更加和谐的跨文化关系。

4.2 共同利益与发展机遇中西方文化融合也带来了许多共同利益和发展机遇。

通过合作、交流和互惠互利的方式,可以促进经济繁荣、人才培养以及创新力的提升。

5. 结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分裂,而是给予我们探索、学习和融合的机会。

《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范文

《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范文

《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篇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时而伴随着冲突,时而催生出融合。

这种文化现象不仅仅是在国际间的交流中产生,甚至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都有所体现。

本文旨在探讨两种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的复杂关系,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及影响。

一、两种文化的冲突(一)语言沟通的障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冲突的直接体现。

当两种文化在交流过程中出现语言障碍时,往往会引发误解和冲突。

例如,东西方文化在语言表达上存在较大差异,东方文化注重含蓄和内敛,而西方文化则更加直接和开放。

这种语言沟通的障碍会导致双方在交流中产生误解,进而引发文化冲突。

(二)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持有不同的价值观,这会导致在处理问题、看待事物时产生分歧。

例如,在某些东方文化中,尊重长辈、注重集体利益是重要的价值观;而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权利、追求自由则是更为重要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的差异往往会导致两种文化在交流中产生冲突。

二、两种文化的融合(一)文化交流与互鉴尽管两种文化之间存在冲突,但通过文化交流与互鉴,可以促使双方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

在交流过程中,双方可以分享各自的文化特色、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

这种互鉴的过程有助于消除文化冲突,为文化的融合打下基础。

(二)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各种文化元素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从而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这种新的文化形态既包含了各种文化的优点,又具有独特的魅力。

例如,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已经催生出许多新的艺术形式、文学作品等。

这种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过程有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三、促进两种文化和谐共融的策略(一)增强文化自信要促进两种文化的和谐共融,首先要增强各自的文化自信。

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应该尊重并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

文明的交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高中历史)

文明的交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高中历史)

文明的交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高中历史)文明的交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现象。

自古以来,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分别代表了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以独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艺术形式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并分析这种融合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文化的碰撞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始于古代,当时丝绸之路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西方的交往从物质交换开始,逐渐扩展到思想信仰和文化艺术等领域。

例如,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人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信仰方式,同时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也成为了西方文明憧憬的象征。

在中世纪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引入西方,这对于中世纪封建主义的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在欧洲得到了广泛传播,这种理念强调人的自由和尊严,与中世纪约束严格、等级分明的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文化的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在融合的过程中,双方不断吸收对方的精华,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文化之中,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例如,近代中国的变革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产物。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价值观和思想方式受到了西方现代化思想的冲击,这使得中国的社会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随着近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加深。

电影、音乐、文学和时尚等多个领域上的碰撞与交流,使得人们的审美标准和文化消费习惯逐渐统一。

例如,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广泛的影响力,中国电影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这种融合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三、影响于世界历史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相互碰撞,激发了新的创意和发展机会。

这种碰撞促使人类开拓新的领域,创造新的科技和艺术成就。

其次,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丰富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内涵,打破了地域和国界限制。

这种多元文化的共存使得人们更加开放和包容,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与调和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与调和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与调和中西文化交流是当下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话题。

两种文化,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原因,存在着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带来了深刻的文化冲突。

通过文化调和,中西文化交流才能够顺利进行,这对我们更好地认知彼此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西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文化差异是中西交流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源于对于世界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具体而言,文化差异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原因: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特点。

而西方文化,又以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为中心,其思想和理念有着不同的根源。

2.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在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东方文化中的佛教,儒教,道教等教派对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而西方文化则有天主教,基督教等,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与东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别。

3.社会制度:中西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异也是导致文化差异的原因之一。

中国以家庭为中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个人主义和等级制度。

这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导致了中西文化中的不同观念和价值取向。

二、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文化冲突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多,有些看似微小的差异,实则代表着大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差异。

这些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际障碍:中西两种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中西方的礼仪和社交习惯不同。

中国人喜欢打招呼,礼貌问候。

而欧美人则习惯于简单地点头示意,这种表达方式容易被误解为冷淡或不友好。

2.信仰价值观的不同:在宗教信仰和人生观方面,中西两种文化存在较大的观念差异。

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中国文化则注重传统美德,强调自我的修养和道德。

3.规范行为的不同:中西两种社会对待行为准则、礼节、道德标准等也存在较大差异。

如中西方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西方人注重守时,而中国人则其实比较看重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相互理解和关心。

三、文化调和的方法为了解决中西文化冲突,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文化调和。

东西文化冲突与融合

东西文化冲突与融合

东西文化冲突与融合一、东西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历程(一)希波战争。

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

希腊在希波战争里取胜,使得西方世界的历史中心由两河流域向地中海地区推移,希腊文明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基础。

同时这次战争对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远大过于战争本身,其影响远远超出波斯、希腊的范围。

它大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发展,促进科学、艺术的进步,打破东西方几乎完全隔绝的局面,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希波战争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融合。

(二)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334~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展开侵略战争。

远征军连续作战10年,行程逾万里,建立了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的庞大帝国。

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掠夺性战争,给亚非地区带来严重的破坏与灾难。

但在客观上这场战争促进了罗马文化的形成与交流,打通了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三)丝绸之路。

公元前139年,张骞从长安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连接起东西文明。

在以后漫长的一段历史,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明的连接纽带,加强了东西方物质与文化的交流。

(四)新航路开辟。

15世纪欧洲为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加之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洲和欧洲的路上通道,从而使得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运动。

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后,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

新航路开辟运动影响重大,在带给美洲和亚洲人民深重苦难的同时改变了各州间基本封闭的状况,为后来欧洲的掠夺和三角贸易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产资料和市场,引起“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五)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生产领域的一次变革,又是社会关系的一次革命。

它的完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主义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但难免会发生文化冲突和整合。

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之间互相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一、语言和交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和交流方式也经常会导致文化冲突。

例如,在跨文化交流中,一些外国人可能会对中国人的直接表达方式感到震惊,认为他们的说话方式太过直接和冒犯,这可能会导致沟通上的不适和误解。

同样地,中国人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可能会觉得对方过于含蓄,不够直接,这可能会导致失去了与对方进行有效沟通的机会。

然而,通过语言学习和交流,我们可以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实现文化整合。

例如,学习外语,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和心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言行举止,减少沟通上的误解,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

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存在差异,这也经常会导致文化冲突。

例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价值观差异。

在中国,集体主义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强调个人应该为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奋斗,而在西方国家,个人主义是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自主和自由。

然而,通过文化整合,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差异可以得到平衡和调和。

例如,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可以通过互相尊重和理解,实现文化的融合和共存,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三、文化习俗的差异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习俗也经常引发文化冲突。

例如,中国人在过年时会放鞭炮,这在其他国家可能更容易被视为危险或干扰公共秩序。

同样地,一些国家在进餐时可能会采取用手吃饭的方式,而在其他国家以刀叉为常规用餐工具。

然而,这些文化差异并不意味着必须要互相排斥和冲突。

通过文化整合,我们可以尊重彼此的文化习俗,并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和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习俗。

四、文化产品的差异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文化产品也经常会引发文化冲突。

第八章中西方文化冲突和融合

第八章中西方文化冲突和融合

塞缪尔·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 《如果不是文明,那又是什 么?——冷战后世界的范式》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 重建》
“文明冲突论”的主要观点:
1、随着冷战的结束,今后国际关系的冲突主 要是宗教、文化、种族等方面的冲突; 2、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八大文明,冷战后文明 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基督教文明与 其他文明的关系上; 3、儒家文明正与伊斯兰文明联合起来,从而 对西方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4、西方文明内部要团结起来,并以自己为中 心,接纳东欧与拉美,保持与日本和俄罗斯的 合作,利用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内部分歧, 确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的霸主地位。
杂志编辑和国务院的官员都表示: 只谈生活,不谈政治。伊拉克战争、 巴以冲突和“基地”组织等严肃话题 将来也不会在杂志中出现,因为《你 好》是个“纯生活、不包括任何政治 性内容的休闲出版物”,并将努力成 为通过纯粹的正面报道来“传播美国 价值观的绝妙的办法和途径”。
美国把杂志定位在“非政治性生 活杂志”,并明确指出,它不以 赢利为目的。 《嗨》在中东各国每本的售价约 合1至2美元。在开罗每本是5埃镑, 还不到1美元,与从海湾阿拉伯国 家进口的生活杂志价格相当,却 比从英国等西方国家进口的时政 杂志便宜很多。
“东方主义”: 意指西方世界在不了解的 前提下对于东方的情调、 元素的挪用(Appropriation)。
这一次,劳拉追随着“生命摇篮”的传说,又 一次将目标瞄准了古老的神秘世界——已经沉 入大海的月神庙。 劳拉收集来的各种线索都 显示着神秘的月神庙正是传说中“潘朵拉魔盒” 的埋藏地。“潘朵拉魔盒”是上古世界的神秘 宝藏,蕴含着足以毁灭整个人类的巨大能量。 但这样充满强大力量的宝藏自然也招来了邪恶 势力的窥伺。由香港黑社会头子陈洛(ChenLo) 所率领的犯罪集团,妄想夺取“潘朵拉魔盒”, 获得其中足以摧毁地球的神秘力量!为了阻止 犯罪集团背后所掩盖的邪恶野心,劳拉必须抢 先找回盒子,破坏陈洛的计划……

近代中西方文化冲突和融合

近代中西方文化冲突和融合
12
作用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受到美国林肯的“民 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 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 民主革命纲领。尽管当时的三民主义带有明 显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但表达了资 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 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是辛亥革民的重要理论指导。
6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华夷之辨、道器之辩、义利之辩。 从表面看是两派的辩论,其实质就是西方文
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碰撞,这其中有冲 突,但最终还是融合了。
7
三、维新变法思想 (19世纪90年代 )
背景 ①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②洋务运动破产,甲午战后瓜分狂潮,民族
危机空前深重 ③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
2
内容
①编译西书,了解外情:林则徐的《四洲志》 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 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的《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 夷”思想 。
3
作用
①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参考 ②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③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
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
13
五、新文化运动
背景 ①北洋军阀为复辟抵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
尊孔复古逆流; 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使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 队伍壮大。
14
内容
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
论述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
近代指的就是鸦片战争(年新中国的成立这 一时期。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入主要体现在思想上 的嬗变。

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引言: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它即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发展的基础。

不同国家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又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产生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势必会影响对http://LWlm于不同文化中使用的语言的理解。

因此,注重文化差异,增强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语言与文化相互交织,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记录并反映了民族和社会发展进程,而文化则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两者交叉渗透密不可分。

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必须借助于语言;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对文化施加影响。

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语言的发达和丰富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反过来,语言并非文化的全部,它受文化的影响,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

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

可见,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语言和文化这种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的关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而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因而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播。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语法、词汇和习语等,还要注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了解说这种语言的人如何观察世界,如何看待事物,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行为和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即要以博大的胸怀学习理解外国的优秀文化,又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要正确对待中西文化差异。

同时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注重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发展历史,民族传统和社会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风俗习惯、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不能因为外国文化与我们的文化不同就认为外国文化荒唐可笑,更不能以外国文化为标准来贬低我们自己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的交往必将促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往中因差异而产生冲突,由沟通而形成融合,这是一种趋势
何为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是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在相互的交往中由差异而发生冲突这在国际上是常见的事,我们也不必过分忧虑。

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各种文化因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最终融为一体。

这种融合,一是把外来文化融入自己的文化,就像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样,充分利用文化传播这一促进文化发展的动力,为自己注入新鲜血液,增添生机和活力;另一种则是把自己的文化融入到异质文化中去。

这种融合是在深切了解异质文化的深层意蕴的基础上,摈弃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的合理因素,又把本民族文化提高到异质先进文化所达到的时代水平。

如满族在汉化的过程中,它的一些文化因素也融入到汉文化中。

据史料记载,日本人来华,“目睹东方文化发祥地的中国,有统一的政治组织,有灿烂如花的物质生活,更有崇高理想的精神生活,而因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爱慕与追求”。

“必须突进文化母国,直接移植优秀的文化,才能满足其欲望。


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由于其层次的不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人们的接受中也是不一样的,不论交流与融合的层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交流与融合中,为实现世界多元文化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目标,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有幸看过鲁迅先生的一篇名为《拿来主义》的文章。

这篇文章阐明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应是“拿来主义”。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排外则易倾于慕古,慕古必不免于退婴。

”鲁迅先生认为,我们应该以宽阔的胸怀汲取外来文化中有益的东西,用于改造我们自己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都实现了很大的飞跃,我们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拿来主义”,吸收了国外很多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这是好的一面。

但是某些行业(如科学仪器制造)却常常是只仿其形,未得其意,越来越落后于国际水平,生产出大批“山寨”产品。

这些行业所处的正是“占有”和“挑选”阶
段,要想取得更大发展和进步,除“占有”和“挑选”外,还需更进一步的“创新”。

创新是拿来的目的。

创新必须择旧,择旧是创新的基础。

“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我们可以吸收外国优秀成果,加以发挥,使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亦或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元素,使我们的文化别开生面。

总的说来,就是我们要敢于继承,并敢于创新,创造出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我们自己的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