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dba205d2e3f5727a5e96298.png)
浅析自然环境对我国南北方文化的影响著名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全面阐述了自然条件对民风和国家政治制度影响。
他认为,“在亚洲,人们时常看到一些大帝国;这种帝国在欧洲是绝对不能存在的。
这是因为我们所知道的亚洲有较大的平原;海洋所划分出来的区域广阔的多;而且它的位置偏南,水源比较容易涸竭;山岳积雪较少;河流不那么宽,给人的障碍较少。
在亚洲,权力就不能不老是专制的了,因为如果奴役的统治不是极端严酷的话,便要形成一种割据的局面,这和地理的性质是不能相容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气候影响人的情绪是不争的事实。
比如人在气候炎热的地带,脾气容易暴躁,容易发生相互争斗。
因此,热带地区容易建立起独裁国家政权。
而处于温带的人,性情平和,容易建立民主政权。
自然环境对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习惯有重要影响,而生活条件对地域人群文化、性格形成的影响也不能低估。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差异巨大,虽然都是中国人,南北方、东西部有很大差异。
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南北方的差异。
一、中国北方中国最终是在黄河中下游形成的。
在远古时代,黄河流域曾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的亚热带雨林。
这里孕育着河南斐李岗文化、河北磁山文化等。
之后又在黄河中游两岸发展起来仰韶文化。
第二个文明时期的几个主要帝国秦汉唐宋都定都在黄河中下游。
中国文化深深植根在黄土地,从孩提时代就吮吸着黄河的乳汁。
中国北部地区,山少平原多,全国三大平原有两个在北方。
而且北方山地大多集中在四周,中间平原辽阔无垠,所以北方人多豁达爽朗,大方而不拘小节。
形成了北方人心地纯洁、贤良的个性和粗犷、热情、义气等性格。
另外,由于中国北部地区地旷人稀,天寒地冻,多风沙,有近半年的霜雪天气,无论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方式都以粗放型为主。
黄河因泥沙的裹挟,到中游后流淌得十分缓慢,使黄河流域文化呈现出匀速缓慢的波动线,造成人群心理性格中忠厚、朴实、忍耐的特点。
一些北方地区生存环境恶劣,也由于北方的中国人融入了游牧民族的基因,造就了北方人坚韧沉毅粗犷乐观的精神素质。
人文地理探索地理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
![人文地理探索地理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b8956c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4.png)
人文地理探索地理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人类的文化和社会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而地理环境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人文地理研究的就是地理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
本文将探索地理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其重要性。
一、地理对文化的影响1.1 自然环境塑造文化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等有着深远影响。
例如,位于阿拉伯沙漠的沙漠民族由于艰苦的环境条件,形成了克制、节俭和勇敢的价值观。
相反,生活在欧洲北方的人们由于气候宜人,形成了勤劳、快乐和崇尚自由的文化。
1.2 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形地貌对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山区地形的陡峭和丘陵地貌的起伏促使人们形成勤劳、坚韧和创造力强的品格。
这种地形还促进了山地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1.3 气候的影响气候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
例如,炎热湿润的气候使得南方地区人们的衣食以米饭和蔬菜为主,而寒冷干燥的气候则使得北方地区的人们更侧重于小麦和肉类的食物。
气候还影响到人们的日常活动和社交方式,形成不同的社会习俗和聚居形态。
二、地理对社会的影响2.1 交通和通讯对社会交流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交通和通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特征决定了交通网络的布局和交通工具的选择。
例如,山区地形使得交通不便,人们往往采用步行和动物驮运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这直接影响到山区社会的发展和交流。
相反,平原地区交通便利,铁路和公路的建设使得人们的交流更加频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2.2 资源分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资源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规模。
例如,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可以支持农业的发展,而资源匮乏的地区则会导致经济落后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资源的分布也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就业状况和社会分层。
2.3 地理环境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地理环境也会对社会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def124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8.png)
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艺术表达等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地理的自然条件还是人文景观,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各地区的文化特色。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对居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艺术表达等方面的影响展开论述。
一、地理环境对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例如,山区地区的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居民往往过着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生活。
这种地理环境下,人们更注重自给自足,发展出独特的农耕文化和手工艺传统。
而平原地区的地理条件较为平坦,交通便利,居民更容易与外界接触和交流,因此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此外,地理环境还影响着居民的饮食习惯。
沿海地区的居民往往以海鲜为主食,而内陆地区的居民则更多地依赖于农作物和畜牧业,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这种地理环境对饮食习惯的影响也进一步塑造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二、地理环境对居民价值观念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居民的价值观念同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山区地区的居民常年与陡峭的山峦相伴,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因此他们更加重视家庭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这种地理环境下的价值观念对于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价值观念也通过代际传承得以延续。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还影响着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例如,生活在湖泊周围的居民往往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着更高的意识,他们将湖泊视为生命之源,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
而生活在沙漠地区的居民则更加重视节约用水和保护植被,以适应干旱的地理环境。
三、地理环境对艺术表达的影响地理环境对艺术表达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激发了居民不同的艺术创作灵感。
例如,山水画在中国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与中国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山水之美的赞美,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
另外,地理环境还影响着居民的音乐和舞蹈形式。
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74a0b5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4.png)
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水文、地貌、地势等。
人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生活,受到其影响下的文化形成也会有所不同。
这篇文章将探讨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并以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首先,气候是地理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对文化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气候直接影响农业发展,而农业又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在炎热干旱的气候下,人们更倾向于发展灌溉农业和固定居住,这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和人口的聚集。
例如,古代埃及就是因为尼罗河的灌溉,使得埃及文明得以繁荣发展。
相反,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人们更倾向于发展牧畜业和游牧生活,迁徙性居住的文化便会形成。
北极地区的苔原民族就是典型的游牧文化,他们根据季节和动物迁徙的需要,追随着牧民生活。
其次,地貌与地势也是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同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各具特点的文化。
例如,山地地区往往是民族的聚集地,山地民族的文化常常具有保守、封闭的特点。
他们通过山脉的天然屏障,形成了与外界相对独立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就是其一个典型例子。
而对于沿海地区来说,海洋往往是与外界交流的媒介,这使得这些地区形成了开放、多元化的文化。
希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们的文化与航海和贸易密切相关。
第三,水资源对文化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了文化中对水的利用方式和重视程度。
亲水文化的形成受制于水的自然分布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在缺水地区,人们更加注重节约用水和开发水资源的技术手段。
以色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通过先进的灌溉技术和海水淡化技术,实现了在沙漠之中进行农业活动的奇迹。
而在江南水乡,水资源的充沛使得文化中注重船舶交通和水上经济的发展成为可能。
除了以上三个因素外,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还可以涉及其他方面,例如植被、土壤肥力等。
例如,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有利于农业发展,促进了城市的聚集和文化的繁荣。
这些不同的影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文化多样性。
文化与文化地理
![文化与文化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ea60d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e.png)
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和地理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文化是人类通过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具有自身特征的精神产物,而文化地理则是指文化与地理相互作用产生的空间分布和地理格局。
一、文化地理的概念与作用文化地理研究的是人类文化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它探索了人们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不同文化形态,揭示了地理条件对文化形成与传播的影响。
文化地理研究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互融合。
二、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1.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河流和山脉的分布会限制人类的交流和迁徙,从而导致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
气候和土壤条件也会塑造人们的经济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2. 社会地理环境:社会地理环境包括政治、经济、人口等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
比如,政治制度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文化表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影响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创造力。
三、文化对地理的影响1. 文化景观塑造:文化可以塑造地理景观。
例如,宗教信仰会在地理上留下标记,比如寺庙、教堂等。
文化习俗和传统也会影响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从而塑造城市景观。
2. 文化传播与融合:文化的传播和融合也对地理产生了影响。
全球化进程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文化元素跨越地理边界传播。
这导致了文化的交融和民俗的演变,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地理空间。
四、文化地理的研究方法1.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文化地理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对特定地区的实地观察和访谈,可以深入了解该地区的文化特征、习俗和传统。
2.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手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可以分析不同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揭示出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五、文化地理的应用价值1. 城市规划与管理:了解文化地理的分布和影响,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dd5fa6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c.png)
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条件的差异会塑造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发展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具体影响,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诠释。
首先,地理环境对于地方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起到了关键作用。
山川河流、气候环境以及土壤条件等地理要素决定了不同地区的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
例如,位于河流周边地区的文化往往与水域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埃及的尼罗河文化和中国的长江文化等。
而山区地区的地理特点则使得当地的文化更加注重对自然的崇拜和保护,如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文化。
因此,地理环境可以说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石之一。
其次,地理环境对于文化交流和融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条件的差异会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推动文化的传播和融合。
例如,若两个地区之间存在通行可行的陆路或水路,那么两个文化之间的交流就更加方便和频繁。
这种交流和融合不仅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也能够丰富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此外,地理环境还对于文化习俗和民俗风情的形成和传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提供了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从而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例如,沿海地区的人们往往以渔业为生,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而内陆地区的人们则依靠农耕生活,形成了与农业相关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节日。
这些文化习俗和民俗风情被代代相传,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地理环境对于文化的艺术表达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可以成为艺术家们的灵感源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大自然的奇观以及独特的气候特征都成为了不少艺术作品的题材。
此外,地理环境对于艺术材料的获取和使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地区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艺术家使用的材料种类和特点。
因此,地理环境可以说是文化艺术的根源之一。
总之,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地方文化的形成和演变、文化交流和融合、文化习俗和民俗风情的传承、到艺术表达和创作,地理环境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a776328bb4cf7ec4bfed034.png)
浅谈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思想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研读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地理环境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普列汉诺夫曾说过,不同类型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李约瑟也曾说,地理因素是造成中国与欧洲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
一、大陆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较具保守性和封闭性的传统文化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三面陆地、一面临海。
其北面多沙漠,西部为绵延的山脉,地理环境相对封闭。
而其内部自然环境优越、物产丰富,长期以来自给自足,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种“天朝上国”的观念。
这些因素就给中外交流造成了一定阻碍,使中国处于一种半隔绝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成为了一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相对保守的大陆文化。
在晚清的中国甚至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2、完整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的传统文化中国幅员辽阔、疆域完整、自然条件优越。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可以在辽阔的疆域上延续。
当北方黄河流域逐渐衰败时,传统文化中心向南迁移到长江流域。
而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巴比伦文化等却因遭受灾害时没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而被取代或消亡。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未间断过,我们一直在延续并发展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之强大绝无仅有。
同时,在优越的地理环境、完整的疆域及半封闭的地理环境的共同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拥有了强大的凝聚力。
中国内部各种文化交往频繁,共同组成了传统文化。
3、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一体多元的传统文化中国幅员辽阔,包含了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等多种地形。
中国气候多样,南北气候差异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下,中国形成了多样的文化。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影响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影响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08ffd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0.png)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影响的影响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差异巨大,包括气候、地貌、土壤等因素,这些地理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地的人们的社会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艺术创作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对文化地域差异影响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地区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
一、气候对文化的影响气候是地理环境中最为直观和明显的因素之一,对文化的地域差异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社会经济形态的差异。
以寒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为例,寒带地区的严寒气候使得该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相对封闭和较为艰苦,他们需要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发展出独特的农业、畜牧业方式,并形成了寒带特有的文化元素。
而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则导致热带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较为开放和舒适,他们更加倾向于以渔猎为主要生计,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
二、地貌对文化的影响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也是地理环境对文化地域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地区的资源分布和利用方式,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发展。
以山区和平原地区为例,山区地貌复杂,山峰林立,水资源丰富,这使得山区居民发展出了独特的农业种植方式,如梯田耕作和山地果树种植等,同时也形成了山区特有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
而平原地区地貌平坦,土壤肥沃,这使得平原地区的居民更加依赖农业生产,形成了农耕文化和庄稼神信仰。
三、土壤对文化的影响土壤是地理环境中被经济社会特别关注的因素之一,对文化的地域差异产生着间接的影响。
不同的土壤类型决定了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和农业发展方向,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
例如,湿润的土壤适宜稻作的种植,因此稻米文化在湿润地区得以形成和传承;而干燥的土壤适宜小麦等作物的种植,因此小麦文化在干燥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四、不同地区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等方面来实现。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塑造有何影响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塑造有何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29408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4.png)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塑造有何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这些环境因素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地理环境塑造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地形对文化的塑造地形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文化的塑造有显著影响。
不同地域的地形特征会导致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首先,山地地形对文化的塑造有一定影响。
山地地形通常存在着陡峭的山峰、河谷等特征,其地势较为复杂。
这种地形特点促使山地居民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人们生活在高海拔环境中,他们的文化和信仰常与山峰、雪山相关,形成了独特的山地文化。
其次,平原地区的地形特点也对文化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这种地理环境促进了农业文明的兴起。
农耕文化不仅包括种植技术和农业习俗等,还与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紧密联系。
比如,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孕育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海洋地区的地形与环境也对文化起到一定塑造作用。
海洋地区的人们与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海洋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交通工具。
海洋文化多与渔业有关,渔民的生活和信仰常常与海洋紧密相连。
比如,日本是一个岛国,海洋对日本人民的生存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洋文化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气候对文化的塑造气候是地理环境中另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炎热干燥的气候会形成特有的文化现象。
例如,沙漠地区的居民由于长期处于极端的干旱和高温环境下,他们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文化。
他们依赖于沙漠中的寥寥资源,发展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形式,如沙漠中的游牧民族。
其次,寒冷的气候条件也会对文化产生影响。
北方寒冷地区的居民常常需要应对寒冷的冬季,这种环境激发了他们创造性地开发资源的能力。
例如,北欧国家的居民以其对极端气候的适应能力而出名,并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04d4eb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7.png)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引言人类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它涵盖了艺术、宗教、语言、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然而,我们很少意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各个角度来看,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地区的人类文化,不仅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一些具体例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塑造生活方式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以居住环境为例,人们在不同地理环境下采取了不同的居住方式。
在山区,人们可能会建造木屋或石屋,以应对陡峭的地形和多雨的气候。
而在沙漠地区,人们可能会住在帐篷中,以适应干燥和极端的高温。
这些居住方式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人们选择住所的影响。
此外,地理环境还塑造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在海洋附近的地区,人们通常以渔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吃海鲜成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而在农业地区,人们则以种植农作物和饲养牲畜为主,他们的饮食习惯以谷物、蔬菜和肉类为主。
这些生活方式的差异直接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人们饮食习惯的影响。
地理环境塑造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地理环境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以沙漠地区为例,干旱的气候和贫瘠的土地使人们必须努力生存。
因此,在这些地区,人们通常具有坚韧、团结与合作的价值观。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集体努力才能在严酷的环境下生存下去。
这种价值观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人们形成的思维方式,即团结合作和坚毅不拔。
另一个例子是山区地区的文化。
山区地区常常被自然环境的孤立所困扰,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人们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山区地区的人们保持了传统和守旧的思维方式。
他们尊重长辈,重视家族和社区的连结,传承古老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隔离性密切相关。
地理环境与艺术的关系地理环境也对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灵感。
山区的壮丽山川、河流等景观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和摄影的对象。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2eef60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5.png)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第八小组[摘要]地理环境作为人类赖以发展的基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与交流间有不可忽视重要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只选择中国本土文化和中外文化作为比较的主要对象。
首先,在中国内部,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以南北差异最为明显。
主要表现在人文文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在这之中,我们选取了蒙古文化和岭南文化多为两个经典例证,来比较出南北之间明显的差异。
同时,地理环境也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国有丰富的地理类型和地貌,这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
不同地区的居民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节日习俗,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这里,我们选择民歌的一部分来反映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第三,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也在我国文化开放的程度中很好地被体现。
地理环境,作为影响人类进行文化传递与交流的一大主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文化大额传播速度与广度,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文化的开放程度,甚至影响着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其次,我们也从我国走向世界,选取受地理环境影响的典型西方国家希腊,对该地区受地理环境影响的情况与我国进行全面比较,得出一系列结论。
地理环境对中国内部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主要指“生物体,尤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面”,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
从整体地理环境说,按其地理环境的差异,人类可以粗略区分为大陆民族和海洋民族。
典型的海洋民族国家,人们生活的空间相对狭小,利用海洋漕运之便,往往商业比较发达,人员交往和流动方便。
又因为内地活动空间有限,回旋余地不大,造成向外拓展的动机。
而中国整体地理环境的格局恰与海洋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反。
中国有极为广袤的疆土,其内部平原广阔,特别是黄河,长江两流域平原毗尽管没有明显的自然屏障可以分析和绘制,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它比海洋岛屿更容易统一。
因此,历史上强大的游牧民族入侵南方。
即使中国失去了首当其冲的黄河流域,仍有很大的退路要处理。
地理环境对社会文化的塑造
![地理环境对社会文化的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4785454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7.png)
地理环境对社会文化的塑造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的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
这些要素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塑造。
1.地形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地形的高低起伏、山脉的分布以及地势的陡缓,都会对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山区地形复杂的地方,由于交通不方便,人们更容易形成封闭的社会群体。
他们的文化观念和行为习惯较为保守,社会结构较为封闭。
而相对平坦的地区,交通便利,人们容易相互接触和交流。
这种开放性的环境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和融合,促进社会的多样性和进步。
2.气候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内的天气状况。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在寒冷的地区,人们更多地从事渔猎等与自然环境直接相关的生活方式。
而在温暖的地区,农业发展更为便利,人们更多从事农耕活动。
这种不同的气候影响了不同地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北欧地区由于长时间的寒冷天气,人们更加靠近自然,崇尚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们的文化中有许多与大自然有关的元素,如北欧神话、民间艺术等。
3.土壤和水源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土壤和水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水源差异会直接决定农业发展的范围和方式,进而影响着社会文化的特点。
例如,世界上一些干旱地区的人们发展了灌溉农业的技术,使得他们能够在干旱的环境中实现农业生产。
这种灌溉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城市化和文化繁荣。
二、人文地理环境的作用除了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也对社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文地理环境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的城市、建筑、道路、习俗等人文要素。
1.城市和建筑对文化的塑造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不同的城市和建筑风格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历史演进。
例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城市以其独特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些建筑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展示,也体现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和兴盛。
而中国的古代城市如古长安(今西安)和古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以其独特的城市布局和建筑特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影响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ff858c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8.png)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形成的基础之一。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习俗等,从而导致文化的地域差异。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对文化地域差异的影响。
一、气候与文化形成气候是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决定了某一地区的气温、降水情况、季节等。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衣着习惯、饮食习惯等都产生着深远影响。
1. 寒冷地区与温暖地区在寒冷地区,人们往往过着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生活,他们的文化表现在骑马、狩猎、穿着厚实的毛皮衣物等方面。
而在温暖地区,人们更多的从事农业生产,并采取农耕方式。
他们的文化则表现在农业节庆、农田溉灌技术等方面。
2. 干燥地区与湿润地区在干燥地区,由于水资源稀缺,人们更加重视节水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形成了以节水为核心的一系列文化习俗。
而在湿润地区,水资源丰富,文化则更多地体现在水上交通、水上娱乐等方面。
二、自然地理与文化差异1. 山区与平原地区山区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地形起伏,交通不便,因此山区人民的传统文化往往保持着相对封闭和独立性。
他们的文化表现在山歌、舞蹈、民间故事等传统艺术形式中。
而平原地区则交通便利,人口聚集,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2. 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们容易接触到外来文化和思想,因此沿海地区的文化更加开放和包容。
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限制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文化相对封闭和独立,更加保持着传统的习俗和风俗。
三、地理资源与文化差异地理资源对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地区的地理资源的差异直接导致了文化的差异。
1. 水资源与文化形态水资源在地理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
例如,河流丰富的地区发展了水运文化,人们依赖河流进行交通和运输;而沙漠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人们则形成了以沙漠生活方式和信仰为核心的独特文化。
论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影响
![论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c74c33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d.png)
论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方面,探讨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影响1. 气候与文化气候是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
例如,热带气候地区的人们由于长期暴露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他们的生活方式往往较为悠闲,节奏较为缓慢;而寒带气候地区的人们则更加适应寒冷的环境,他们的生活方式较为勤奋、朴素。
这些气候差异直接反映在了不同地区的日常饮食、衣着风格、建筑风格等方面。
2. 地形与文化地形对文化的地域差异也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山地地区由于地势陡峭、交通不便,人们通常居住在山脚下的平地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与平原地区有所差异。
山地地区的人们倾向于居住于群体聚集的村庄,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团结、互助,同时也培养了独特的民间传统和风俗习惯。
二、人文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影响1. 资源分布与文化人类社会发展需要依赖一定的资源,而资源的分布差异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沿海文化的特点往往与海洋有着密切关联,海洋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内陆地区的文化则更多地与农业、畜牧业等相关,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因此有所不同。
2. 历史遗迹与文化人文地理环境中的历史遗迹对文化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
例如,古代文明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等都成为了这些地区文化的象征和重要遗产,丰富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些历史遗迹不仅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成为了各地文化差异的重要标志。
三、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带来的意义1. 多元文化的丰富性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地域差异带来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丰富性。
各地区的独特文化特征,使得整个世界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景观。
人们通过交流和学习他方文化,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也可以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地理环境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社会文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6f2e1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2.png)
地理环境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塑造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理条件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从而形成独特的社会文化。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和信仰、经济发展以及艺术和文学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比如,海洋环境鼓励人们的渔业生活,人们选择以捕鱼为主要职业,形成了独特的渔民文化。
在这种文化中,捕鱼技艺传承世代相传,成为当地人骄傲的标志。
而且,海洋环境还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更加勇敢、开放和乐观。
其次,地理环境也对宗教和信仰产生重要影响。
在高山环境中,人们可能更容易以自然物象为信仰对象,崇拜雪山、河流等。
这种崇拜往往成为一种信念和习俗,深深植根于当地的社会文化中。
同时,一些地方的特殊地理条件也成为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如印度恒河是印度教朝圣的圣地,而这种宗教信仰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行为,更是整个社会文化的核心。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也起到关键作用。
地理条件决定了某地适宜从事哪些经济活动。
例如,沿海地区的便利港口和海洋资源使得这些地方发展成为贸易和航运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
相反,内陆地区的地理条件限制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而使这些地方更倾向于农业和畜牧业。
这种区别也在社会文化中表现出来,沿海地区文化的开放多元,而内陆地区文化更加保守。
另外,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不同也影响到农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塑造了特定地区的亚文化和民俗。
最后,地理环境还对艺术和文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美丽的自然景观会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从而使特定地区形成独特的艺术和文学风格。
著名的山水画就源自中国山水之长。
而许多国家的民间艺术也与当地的自然风景紧密相连,展示出其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社会文化产生着深远影响。
它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和信仰、经济发展以及艺术和文学风格。
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人类多样化的社会文化现象。
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播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a41e9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a.png)
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文化传播是指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传递、交流和扩散。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交通与交流。
地理条件不同,交通与交流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山区地形复杂,道路狭窄,不便于交通运输,这使得山区居民与外界的交流相对较少,文化传播的范围也相应受限。
而平原地区地势开阔,交通便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文化传播也更加广泛。
从这个角度看,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播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其次,地理环境也塑造了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例如,位于沿海地区的民族受海洋气候和渔业资源的影响,其饮食、传统活动和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与海洋文化有关。
而山地地区的居民则受到地形影响,他们通常以农业为主,注重祭祀和自然信仰。
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使得文化传播在不同地区呈现出差异,形成了多样化的文化景观。
另外,地理环境对语言和文字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地理条件相对封闭的地区,语言和文字的发展通常相对缓慢,传统的习惯和表达方式得到了保持。
相反,在地理条件开放的地区,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加剧,语言和文字相互影响融合,可能形成新的方言或文字。
例如,位于欧洲中心地带的法国,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欧洲各个地区交流的中心,法语成为国际性的语言之一。
这表明地理环境对语言和文字的形成和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地理环境还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文化产出。
地理环境不同,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生活在沿海的居民往往对海洋、沙滩、阳光等元素感到亲近和热爱,他们的文化作品也常常表达这种情感。
而山地地区的居民则对大自然、山林等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地理环境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影响了他们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创作。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通过影响人们的交通与交流、塑造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影响语言和文字的发展以及塑造审美趣味和文化产出等方式,使得文化传播在不同地区呈现出多样的面貌。
地理环境对地区文化形成的作用
![地理环境对地区文化形成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960653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0.png)
地理环境对地区文化形成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一个地区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这些特征直接影响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艺术风格、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
其一,地理环境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直接影响。
环境中的地形和地貌决定了人们的居住地选择和建筑样式。
比如,在山区地形复杂的地方,人们常常建造木质结构的房屋,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
而在平原地区,人们则倾向于建造砖石结构的房屋,以适应平原地区的自然条件。
此外,气候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习惯。
在寒冷的地区,人们通常会选择适合保暖的衣着风格,如羊毛衣、厚重的羽绒服等。
而在炎热的地区,人们则选择透气性好、轻便的面料制成的衣物。
种种生活方式的差异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
其二,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地区的社会结构。
地理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不均,这也促使了人们在资源争夺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结构。
在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通常以农业、畜牧业为生,形成比较集中的社会结构,如农业社会或部落社会。
而在资源匮乏的地区,人们往往以狩猎、采集为生,形成较为游牧的社会结构,如游牧民族。
这些不同的社会结构也塑造了地区特有的社交规范、礼仪习惯和分工制度。
其三,地理环境对于艺术风格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艺术灵感和材料资源。
例如,山水环境的景色常常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因此在山区地区往往会出现以山水为题材的绘画和诗歌。
而沿海地区则常常以海洋为主题,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
此外,不同的地理环境也孕育了不同的手工艺传统。
例如,在森林丰富的地区,人们常常利用木材和植物纤维制作纺织品和家具;而在草原地区,人们则擅长制作皮革制品和马具。
最后,地理环境也影响了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
在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人们常常更加依赖宗教信仰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动力。
例如,在沙漠地区,民众常常信仰着沙漠的保护神,并将其视作对抗恶劣环境的力量象征。
地理环境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地理环境与文化传承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8a015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9.png)
地理环境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地理环境也与文化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理环境包括地势、气候、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因素,而文化传承指的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习俗等的传统传承。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一、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塑造和传承1. 地势对文化的影响地势高低、平缓与陡峭会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例如,位于高山地带的地区,其居民通常需要适应高海拔的气候和严酷的自然环境,这样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奋发向上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在文化传承中得以延续。
2. 气候对文化的影响气候的湿润程度、温度变化以及季节性的变化对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产生了影响。
例如,处于寒冷地区的居民会发展出与冬季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冰雪运动等。
而炎热地区的人们则可能发展出与夏季消暑相关的活动,如清凉的饮食习俗、丰富多样的水上活动等。
这些习俗和活动都是基于地理环境的特点而形成的,也是文化的传承。
3. 土地资源对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差异,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例如,种植业在农业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某些地区的土地资源适合发展特定作物,如稻米、玉米等,这种特定的农业文化通过代代相传,将土地的特质传承下来。
二、文化传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文化传承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涉及到对历史建筑、传统工艺、自然景观等的保护和传承。
这种保护行为能够有力地维护地理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了一定地区的生态平衡,维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承的激励一些独特的地理环境可以成为文化传承的激励源。
例如,美丽的山水风景、壮丽的自然景观,会吸引人们前来观赏、体验,从而促进了相关文化活动的发展。
这种地理环境的激励作用,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推动力。
三、地理环境与文化传承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与文化传承之间并没有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地理学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
![地理学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9ab1e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c.png)
地理学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地貌、气候、环境、人口等各个方面。
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地理学因此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资源分布三个方面探讨地理学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
一、地形地貌对文化的影响地形地貌是指地表的形状和地貌特征,如平原、山地、河流、湖泊等。
地形地貌影响着人们的居住方式、交通运输和经济活动。
在山地地区,由于地势陡峭,人们多以农耕、畜牧为生,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文化更加注重山地农耕和畜牧业,同时也塑造了一种勤劳、坚毅的精神。
相比之下,平原地区则更适合农业发展,因此这些地区的文化更加农业和工商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二、气候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气候环境对人们的生活、衣食住行产生深远的影响。
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穿着单薄,生活悠闲,文化更加放松舒适。
例如,位于北纬30°附近的地区,气候温暖宜人,人们生活节奏较为缓慢,注重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这就是所谓的“南方文化”。
而在北纬50°附近的地区,气候寒冷严酷,人们生活节奏更快,注重生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了“北方文化”。
三、资源分布对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情况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沿海地区因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人们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形成过程中多与海洋相依相存,渔业、航海和海洋文化因此得以繁荣。
而内陆地区因为资源相对匮乏,人们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形成了务实、坚韧的文化特征,例如丝绸之路的发展与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密切相关。
总结起来,地理学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资源分布等方面。
地理因素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
通过深入研究地理学,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地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也能更加全面地认识不同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塑造
![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d9ab36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a.png)
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塑造地理环境是一个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形态。
无论是地形地势、气候条件,还是土壤资源等地理要素,都对当地的社会结构、经济活动、习俗风情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地理环境如何对地域文化进行塑造。
一、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1.地形地势的影响地形地势对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
比如,山区的人们由于生活在高山峻岭之间,形成了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
同时,由于山地交通不便,山区人民之间的交流受到限制,形成了独特的方言和乡土文化。
而平原地区的人们则更注重农业生产和商贸活动,发展出独特的农耕文化和商业文化。
2.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条件对地域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炎热潮湿的气候使南方地区适合水稻的种植,因此南方地区形成了以稻米为主食的饮食习惯和稻田文化。
相反,北方地区气候寒冷,适合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因此北方地区形成了以面食为主食的饮食习惯和农耕文化。
3.土壤资源的影响土壤资源也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土壤肥沃的地区适宜农业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也会与农业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土壤贫瘠的地区可能导致人们的经济活动以养殖、渔业等为主,从而形成与此相关的文化特点。
二、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例证1.西藏文化的形成西藏地处高原地带,其地形地势的特殊性使得西藏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西藏的地理环境严峻,人们生活在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的条件下,形成了勇敢坚韧的个性。
西藏文化中的藏传佛教也得到了地理环境的塑造和影响,比如僧侣们在寺庙中进行的冥想和修行活动与高原上的宁静环境相契合。
2.亚马逊雨林文化的形成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这决定了该地区居民的经济活动以狩猎、采集、捕鱼等为主。
同时,湿热的气候条件也导致了亚马逊雨林地区的居民与其他地区居民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摘要]地理环境作为人类赖以发展的基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与交流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在此,我们仅选择中国内部文化及中外文化这两部分作为比较的主要对象。
首先,在中国内部,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以南北差异最为明显。
主要表现在人文文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在这之中,我们选取了蒙古文化和岭南文化多为两个经典例证,来比较出南北之间明显的差异。
同时,地理环境对我国的文化多样性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我国有着丰富的地理类型,也有着丰富的地形地貌,从而促使了我国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繁荣景象。
不同地域的居民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节日习俗,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在此,我们选取了民歌这一部分来体现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第三,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也在我国文化开放的程度中很好地被体现。
地理环境,作为影响人类进行文化传递与交流的一大主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文化大额传播速度与广度,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文化的开放程度,甚至影响着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其次,我们还从本国走向世界,选取了西方典型受地理环境影响的国家希腊地区,将该地区受地理环境影响的情况与中国受地理环境影响的情况作总体上的比较,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地理环境对中国内部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
从整体地理环境说,按其地理环境的差异,人类可以粗略区分为大陆民族和海洋民族。
典型的海洋民族国家,人们生活的空间相对狭小,利用海洋漕运之便,往往商业比较发达,人员交往和流动方便。
又因为内地活动空间有限,回旋余地不大,造成向外拓展的动机。
而中国整体地理环境的格局恰与海洋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反。
中国有极为广袤的疆土,其内部平原广阔,特别是黄河,长江两流域平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的屏障可以析划,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上都较海洋诸岛易于统一,所以历史上强悍的游牧民族南侵,中国纵使丧失了首当其冲的的黄河流域,仍有广大的退路可供周旋。
其他古文明地区沦亡于外族的入侵,即一蹶不振,独中国能对边族潜移默化,始终保持着自己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完整系统,并使之绵延不绝。
从整体上看,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
第一,从对“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之一问题上看,作为巨大复杂的文化实体,中国文化中的地域性差别是非常大的。
对这种差别最简单的划分是把中国划分为南北两大块。
显而易见,历史地理是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和基础。
在南北差异的大框架下,它可以包括许多分支,如南北艺术差异、南北建筑差异、南北服饰差异、南北风俗差异、南北饮食差异、南北文学差异、南北性格差异、南北方言差异、南北商业差异等等。
民国大学者刘申叔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
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
”因此,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文文化,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上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其中,从人文文化上看,我国的地域语言便最完美的阐释了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
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
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即便北方地区中的两地相隔较远,两地语言有一些差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
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
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
这是因为,在北方地区,多为广阔的平原地区,老百姓们来往交流较为便捷,为更好的沟通,促使了语言的相近或相同,也促进了北方地区的语言融合。
相反的,在我国南方地区,地形较多为山地丘陵,交通相对闭塞,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较为困难,地区之间有一定的隔离性,因此导致了相近地区间的语言也有较大的区别。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各色各样的方言。
从政治与经济文化方面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
我国北方,历朝历代以来都是政治中心,也是政治活动活跃频繁的地区。
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
因此,北方居民较为关心政治,对政治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而南方居民较多为经商,有精明得经商理念与经济头脑。
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在南北两大区域中,又以中国北部内蒙古地区游牧文化和中国南部岭南文化的差异最为显著。
如果用历史的眼光从整个地理环境来看,就可以看出,蒙古高原以南大致以阴山山脉为界与汉民族的中原文化隔开,以东以绵延的大兴安岭为界与东北白山黑水间的女真满洲文化隔开。
西南以阿尔泰山为界,与羌藏山岳文化隔开;以北与西伯利亚草原边成一片;以西与广大中亚草原相通。
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游牧圈。
由于其内部地域极为辽阔,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天然屏障可以明显划分,因此在政治、军事上较易于统一,也较易于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形成。
如匈奴帝国,突厥汗国等,虽然这些国家都是昙花一现式的,但这种统一的传统却被后来的民族继承下来。
在广阔的内蒙古草原上,人们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生活节奏缓慢惬意,人民性格豪爽朴素,纯厚老实,与蒙古开阔的草原平原有着潜的不可隔离的联系。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博大精深。
岭南地区开发较迟,长期处于蒙昧时期,尽管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但本土文化仍然原始。
《新唐书》提到,“岭海陋远,久不见德,非震威武,示礼义,则无以变风”,这说明,较早的岭南文化的发展受政治或外域的影响比较小,能随其地理环境的布局相对自然地发展岭南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台地、平原交错,且山地较多,岩石性质差别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这就使岭南文化注定是多姿多彩的文化。
根据文化的特点,岭南文化分为粤府文化,客家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侨乡文化, 雷州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
这里以潮汕文化为例进行讲解。
它的地形大势为西北高而东南低,东北和西北多高山丘陵,绵延起伏,东南瀚海连天,形成一个内陆比较封闭,而有很长海岸线的地理小区域。
这种地形地貌特征对潮汕文化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它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它们组成了既与共存于同一地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也与周边其它地域文化有异的一个体系。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汕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
强烈的商品意识,是潮汕地区一种颇具优势的文化潜质,使潮汕人在改革开放时期足迹遍及城乡,渗透各行各业,特别活跃。
第二,从“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上看,我国有着丰富的地理类型,有着丰富的地形地貌,因此,伴随着地理环境发展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域的地区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特色与民族特色,如同百花争艳般灿烂夺目。
在这之中,有各具特色与地域特点的民族歌曲,有特具风情的民族服装。
这种种,都与我国多样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无法分割。
下面分析一下比较有代表性的各地民歌。
例如极富有民族特色的新疆民歌,唱起来能够很好的带动听众。
这是因为由于新疆地形原因,大多数民歌由牧歌发展而来,普遍带有呼唤性音调。
民间音乐表演多有载歌载舞特征。
每每唱起都有一股发自内心的感召力,让听众也能够全身心的陶醉于新疆民歌热情奔放的情绪中。
又如听起来千回百转的四川民歌,听起来总让人有回肠荡气的感觉。
这是因四川地跨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
多山歌民歌特点钢筋、幽默、体现出汉文化的传统,自然而然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了。
再如地处中原的河南,他们的民歌也带有着他们的地域特色。
由于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大部分为平原地带。
其民歌特点呈现语言音韵和生活化特点。
这样的民歌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容易让听众产生同感。
可以看出,民间音乐以地域文化的理论作指导,是依托地域文化中多姿多彩自然景观、人文社情和风俗习尚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地理环境对于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
饮食,衣着,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甚至是民歌民曲,无一不包含着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或明显,或隐藏,却时时刻刻的默默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情,地理环境的形成与变化,也时常主宰着这一地区文化的形成与变化。
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地理环境也将影响着这一地区文化的繁盛与衰退。
恶劣的地理环境,常常容易引发文化的没落与消失,并较易导致文化的单一与刻板。
反之,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上的优势,这一地区的文化也往往容易繁荣壮大,多姿多彩起来。
第三,从“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这一方面看,我国不同地区的开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之中,沿海地区往往最先开放,开放程度也较为领先。
这是受益于沿海地区开阔的地理界域,容易开展对外交流以及对外贸易,从而能够较容易地促进这一地区的发展。
同时,沿海地区的良好天然气候,给这一地区的发展与进步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例如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再如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也都遍布着我国发展最快的城市。
首先是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
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本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而南部沿海地区也毫不逊色,这一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它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于沿海地区返查较大的地区,便是我国的大西北地区了。
从地势来看,我国西部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0米以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其他还有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等海拔也比较高。
这样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与外界的交流与来往,使得给地区文化往往较为原始纯朴,也使得该地区的对外开放往往发展得较慢。
从交通来看,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山高路险,山地多平地少,交通不发达,不临海,也没有江河航道,只有重庆有一个长江口岸,导致区域市场分隔,资源流通不畅,运输成本高,人们的商品意识不强,封闭意识浓厚。
从边境条件来看,西部边境线长达20000公里,相邻国家有十多个,边境国家中除俄罗斯外,都是发展中国家、甚至是贫穷国家,贸易互补性不强,边境口岸开放程度低,这些使得边境贸易条件难度加大,边境贸易额非常小,边境贸易层次不高,从而利用国外市场难度加大,创汇能力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