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花木兰》二度编/解码跨文化分析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之解构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之解构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之解构导语:迪士尼作为全球最大的娱乐品牌之一,其作品不仅深受儿童的喜爱,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喜爱。
其中,真人电影《花木兰》作为迪士尼经典动画《花木兰》的真人版改编,于2020年上映,受到了全球观众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对《花木兰》电影进行解构,并探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典故传承和文化转化。
一、跨文化传播中的《花木兰》《花木兰》是迪士尼算是最远的一个故事了,源自古代中国的《木兰诗》,追溯到1700年前的北朝时期。
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于1998年上映,讲述了一个外貌平庸但有颗勇敢的花木兰为了拯救父亲而代表男儿穿上盔甲上战场的英勇故事。
这个经典的故事被迪士尼以独特的动画形式展现在全球观众面前,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随着全球文化的融合和多元化,迪士尼决定将《花木兰》搬上真人电影的舞台,进一步推动这一经典故事的全球传播。
二、真人电影的呈现与改变在《花木兰》真人电影中,为了适应真人电影的表现方式和观众的审美需求,一些情节和角色进行了改编和调整。
首先,电影中的花木兰不再是那个戴着头发扎个马尾辫、不同寻常的女英雄,而是一个以男装出现的女子。
这样的改变使得故事更加接近真实世界,符合观众的观感。
其次,电影中的各大角色形象也进行了部分改动,比如花木兰的导师李忠义由李说(Donnie Yen饰演)扮演,这一改变使得李忠义这一角色更加接近观众的认知,并加入了更多功夫和武打元素,以迎合观众的口味。
三、典故传承与文化转化跨文化传播的过程必然涉及典故的传承与文化的转化。
在《花木兰》真人电影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过程。
首先,典故的传承体现在电影中对于原版动画中的一些经典元素的保留。
比如,在真人版电影中,木兰仍旧要代父从军,战胜外敌,最终化解了危机。
这种对于原版故事的忠实传承受到了全球观众的一致赞誉。
其次,文化转化体现在电影中对于中国文化元素的展现与融合。
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摘要】电影《花木兰》通过展现家庭观念、女性地位、军事价值观、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折射出中西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观众可以从中思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推动文化多元化的必要性。
电影中木兰作为女性独自参军,挑战传统观念,体现了西方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精神,与中国家庭观念的差异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文化碰撞在电影中的呈现提醒我们要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要学会包容和理解,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共融。
【关键词】家庭观念、女性地位、军事价值观、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中西文化差异、文化交流、文化多元化、电影《花木兰》1. 引言1.1 介绍电影《花木兰》迈克·卢的电影《花木兰》是一部改编自中国古代传说的动作冒险片。
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北方,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花木兰冒充男装,代替父亲入伍参加军队,最终斩获胜利的英雄故事。
这部电影充满了战斗场面和惊险刺激,同时也涵盖了家庭情感、女性力量、尊重传统等多个主题。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演绎,电影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充满力量和勇气的女性形象,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展现了独立自主的思想和行动。
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好评,成为一部集中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作品。
在这部电影中,观众能够感受到中西文化在家庭观念、女性地位、军事价值观、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1.2 概述中西文化差异电影《花木兰》是一部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修改而成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女性勇敢追随内心信念,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是指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的不同观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种差异在电影《花木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庭观念、女性地位、军事价值观、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上。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的尊重和孝道,而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动画电影《花木兰》的文化冲突解析_1026
动画电影《花木兰》的文化冲突解析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双向导入研究”(项目编号:2013WY04)。
《花木兰》是1998年美国迪斯尼根据中国历史故事打造的一部经典动画电影。
该影片不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进行改编的,而是在花木兰这个角色上倾注了大量美国人的想法。
无论从剧情设计还是语言使用上,这部影片都有很浓厚的美国情怀和特色。
并且,其跨文化、中西合璧的身份使得这部电影表现出了美国那种自我实现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与冲突。
当中国观众,特别是英语学习者在欣赏该作品时,不能只看到表面上的幽默风趣的美式表达,更应从跨文化语用的维度思考中西方文化碰撞时语言表述的特点。
尤其是在当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如何从中国人的立场向西方阐释中国传统文化更是语言学习者和从业者的重要职责。
一、动画电影特点分析由于动画电影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观众对其认可度较高,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外语电影,如动作片、战争片、爱情片等有着一定的优势。
每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语电影不计其数,真正能吸引观众眼球的除了获奖影片和名导、名角参与的电影作品,动画电影占相当大的比例。
消遣娱乐是普通大众选择影片的重要原则,欢乐开怀也是观众追求的观影效果。
动画电影因而表现得颇为“平易近人”,吸引了众多的英语学习者。
动画电影那种非逻辑和非常规的,甚至有些无厘头的思维方式赋予了动画电影反成人常态逻辑的思维特征,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陈晓云,2010)动画电影在中国的社会价值体现高于商业价值体现。
一部影片的价值体现应该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艺术价值、商业价值,也有社会价值。
出版商和影院经营者们注重商业价值。
付费看电影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但从中国电影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能够自掏腰包到影院为影片票房作贡献的人还是少数。
更多的观影人习惯于从网络上下载资源,存到电脑中反复欣赏。
尤其是囊中羞涩的学生族,会在一些内部网站共享电影资源。
分析电影《Mulan》的跨文化传播策略论文
分析电影《Mulan》的跨文化传播策略论文分析电影《Mulan》的跨文化传播策略论文关键词:编码解码理论文化变异中国符号摘要:1994年,迪士尼影片公司拍摄了取材于古中国的《Mulan》,以其独特的主题、鲜活的人物、以及唯美的画面不仅在亚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更是斩获了3亿4百万美元的票房,成为迪士尼影片公司生产的经典名作。
本文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从人物编码、场景编码和二次编码所产生的文化变异来分析该影片在传播过程中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一、《Mulan》跨文化传播背景。
1、《Mulan》故事梗概。
迪士尼描绘的花木兰虽然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替父从军”的女孩儿,但是很多情节是编剧重新构造的,该片故事梗概如下:在古老的中国,皇帝所统治的中原地区受到北方匈奴的攻打,国难当前,每个家庭必须出一位壮丁为国家效力,当征召令传递至花家时,木兰的父亲——已经为国家出战过一次的老翁接下诏令,不得不再次出征战场。
主角木兰——虽然背诵不出“妇有哪四德”,但是她却试图让自己看起来贤淑可人,为的是嫁一个好人家,成为父母、花家祖先的骄傲。
直到有一天,她坐在湖边,看着湖中倒影,她意识到“木兰有一颗心需要自由飞翔,她不想一生都去扮演一个角色”。
诏令发来的当夜,木兰毅然决然地穿起战袍,偷出父亲的长剑,跨上骏马,奔赴训练场。
木须和蟋蟀是编剧为丰富故事、增加喜剧色彩而设计的角色。
在这两个小家伙的陪伴与帮助下,木兰在训练场表现非凡,并在与匈奴的激战中立了大功,连将军李翔也对她感激不尽。
木兰因伤暴露了性别,全军哗然,虽然木兰没有因“欺君大罪”受到惩治,但是她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当皇帝和满城人民准备为胜利庆祝时,事态的发展再一次紧张起来——木兰得知匈奴首领单于并没有死,在紧急关头,木兰再次发挥她的才智,来到皇宫前从单于手中救出皇帝,这时紧张的氛围才烟消云散,天下方才得以太平。
故事的最后,木兰带着皇上赐给的金牌回到家乡,父亲终于肯定了她的功绩,木兰终于找到了自己,同时也为花家带来了至上的荣誉。
《2024年从逆向传播问题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电影《花木兰》(2020)为例》范文
《从逆向传播问题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电影《花木兰》(2020)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成为各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跨文化传播对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逆向传播问题却时常出现。
本文以电影《花木兰》(2020)为例,从逆向传播问题的角度探讨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二、电影《花木兰》(2020)的跨文化传播背景电影《花木兰》(2020)作为一部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影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
这部电影不仅将中华文化中的英勇、忠诚、家庭观念等元素呈现给观众,还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些价值观。
然而,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因素,往往会出现逆向传播问题。
三、逆向传播问题在《花木兰》中的体现逆向传播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元素的误解、价值观的扭曲等方面。
在《花木兰》中,由于西方观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有限,可能导致对电影中的文化元素产生误解。
例如,西方观众可能无法准确理解电影中呈现的儒家思想、家族观念等文化内涵。
此外,电影在全球化传播过程中,可能受到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原本的中华文化价值观被扭曲或淡化。
四、解决逆向传播问题的策略为了解决逆向传播问题,促进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文化交流与沟通。
通过多种途径,如文化节、电影节等活动,加强与外国观众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2. 尊重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避免将西方价值观强加于中华文化之上。
3. 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内涵。
在电影等文化产品中,应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呈现给观众。
4. 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心。
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应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坚定地推广中华文化的优秀价值观。
五、结论电影《花木兰》(2020)作为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虽然在逆向传播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沟通、尊重文化差异、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内涵以及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心等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动画片花木兰对白翻译策略的跨文化解读
动画片花木兰对白翻译策略的跨文化解读导言动画片《花木兰》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动画作品,被誉为迪士尼动画片的经典之作。
该动画片舞台设置在南北朝时期,讲述了一名女子花木兰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
在跨文化交流中,翻译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化差异会导致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动画片《花木兰》的故事背景、人物角色以及对白翻译策略入手,对该动画片进行跨文化解读。
一、故事背景《花木兰》讲述了一名年轻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参加讨伐匈奴的战争的故事。
该动画片背景中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但对外国观众来说,由于缺少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很可能会导致文化障碍和理解困难。
因此,在翻译中应该对南北朝时期进行足够的介绍和解释,让外国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背景。
二、人物角色花木兰是该动画片的主人公,她是一名年轻女子,为了代替父亲从军而潜入军队。
该角色的形象是一个顽强、懂得坚持、勇敢、内心强大、心灵好的女孩。
在翻译过程中,应该用更生动、简练的语言来传递这个角色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以便外国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冲突。
三、对白翻译策略1. 对于表达文化复杂性的翻译,翻译应该注重传达文化内涵和意义,而不是简单的翻译或音译。
在该动画片中,许多汉语成语和谚语需要适当地传达,以便外国观众能够理解。
例如,在动画片中,花木兰七十二变和出奇制胜的能力非常出色,这些能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因此,在翻译中,应该选用更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来向外国观众传达花木兰的技能和动作。
2. 在翻译对白中,应该避免使用过于“正式”的语言,而应该选用更符合动画片情境的口语化语言。
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外国观众接受口音和表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3. 翻译应该注重传达不同语境中的差异。
在动画片中,花木兰和其他角色之间有很多对话,这些对话主要涉及到人物关系的变化、人物性格的变化等问题,因此,在翻译中应该注重将这些复杂的文化差异和社会关系传达给外国观众。
迪士尼电影《花木兰》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迪士尼电影《花木兰》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迪士尼电影《花木兰》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引言:迪士尼电影《花木兰》是一部众所周知的经典动画电影,旨在向观众传递坚韧、勇敢和女性力量的价值观。
这部电影向全球范围的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卓越地进行了跨文化传播。
本文将从电影的制作及设计,角色塑造和故事文化因素等方面来探讨《花木兰》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成功。
一、制作及设计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在制作和设计方面充分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具有浓厚中国风格的画卷。
从场景建筑物的风格到服饰的设计,都将中国传统文化溶入到电影中。
例如,电影中的建筑物采用了传统的层级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的武术场景,呈现了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
同时,人物服饰的设计也融合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如华丽的汉服、绣花和配饰等,为整体氛围增添了浓重的中国特色。
二、角色塑造《花木兰》这部电影塑造了一个勇敢、坚强和独立的女主角,给予了观众一个全新的形象,突破了传统对女性在家庭中角色的限制。
花木兰被塑造成一个追求自主和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通过她的军事训练和英勇战斗的经历,观众体验到了女性与男性一样具备勇敢和冒险精神。
这种独特的角色塑造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中关于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力的观念。
三、故事文化因素《花木兰》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古代中国,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情节,电影向观众传递了中国文化中关于家庭、荣誉和对家国情怀的价值观。
在中国文化中,尊敬长辈、道德观念和民族荣誉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花木兰带着家庭使命踏上战场的故事情节,电影深入地展现了中国文化中这些价值观念。
四、跨文化传播的影响《花木兰》这部电影在跨文化传播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
它通过制作和设计中的中国元素、角色塑造和故事文化背景的描绘,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传递给全球观众。
观众通过电影中真实而生动的表现,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及其价值观念。
同时,电影中展现的女性力量和性别平等的主题,也促使了全球范围内的观众对这样的价值观念的思考和讨论。
从跨文化角度看《花木兰》
题目:从跨文化角度看《花木兰》姓名:许敏班级:11金融1班学号:11121123 成绩:《花木兰》是美国迪士尼公司以中国的“花木兰”为题材拍摄的一部电影。
在尊重和保留中国原著的基础上,大胆地融入了西方元素,并使该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中国,花木兰属于家喻户晓的故事,木兰替父从军,最终取得优秀成绩,可以说是对我国封建时期男女不平等现象与观念的一次挑战,影片极具整体性的表述方式,使影片达到了完整的统一。
下面我将从跨文化角度对该影片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我们看到,在电影《花木兰》的结尾,美国人给我们来了一个跨文化式的大团元结局。
皇帝对李翔说“这么好的女孩不是到处都有的”,李翔也心领神绘,千里迢迢的来到花家送还帽子,最绝的是木兰:你可以留下来吃晚饭吗?这里,在中国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巧妙地融入了西方元素,皇帝的言语行为带有强烈的西方色彩,当然也可以看做为美国人把中国的大团圆结局给彻底搞过头了。
而在原文中,只是写到木兰以前的朋友来花家拜访,没有写到,有男人对木兰暗生情素。
这是迪士尼公司对这个故事的大胆改造,使其更具有趣味性。
若没有点噱头怎会生动有趣呢?所以,好莱坞的一大好处就是把花木兰真正“女性化”了,无论是小朋友还是世界范围内的大龄观众门都觉得亲切可人,个中反映出美国派对人性的态度:每个人都是充满了感情的——无论她是不是英雄,而中国人一碰到英雄人物便严肃得不得了,活泼不得,这便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会在美国人手中宣传开去的原因。
另外,我们看到,电影对原著也有大胆的加入有趣的角色,类似这种插科打诨的角色成了迪斯尼动画中最有特色的元素,这次在中国经典上“动刀”,迪斯尼当然是手到擒来,在推动故事情节和逗笑上有时简直成了最重要的角色。
看完电影,你仍然相信没有这两个家伙,但你若是想起这部电影,你一定会首先想到那个陈佩斯陪音的小龙,这就是把经典交给迪斯尼的好处,他门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阐释一古老的故事,他们建立起了一个和中国完全不同的木兰世界。
中国电影改编的跨文化传播启示——以中外电影《花木兰》对比分析为例
中国电影改编的跨文化传播启示——以中外电影《花木兰》对比分析为例中国电影改编的跨文化传播启示——以中外电影《花木兰》对比分析为例近年来,中国电影业产出的改编电影屡屡成为票房佳绩,其中以迪士尼经典动画电影《花木兰》的华语版翻拍为代表。
这一现象引发了我们对于中国电影改编的跨文化传播启示的思考和探索。
本文以中外电影《花木兰》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初步总结出中国电影改编的跨文化传播启示。
首先,了解和尊重源材料文化的差异是关键。
在改编电影时,制作团队必须对源材料的文化背景和故事内核进行深入研究,并尊重其独特性。
《花木兰》在中国源材料中,强调了家庭、传统和忠诚这些中国文化价值观。
而华语版《花木兰》则在尊重源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例如加入了功夫元素和中国传统乐器的音乐配乐。
通过了解和尊重源材料的文化,中国电影改编可以更好地传达和诠释源材料的内涵。
其次,深度挖掘中国文化元素是成功的关键。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电影改编中,可以增加电影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在华语版《花木兰》中,导演和制作团队深度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电影中,例如舞蹈、服饰、建筑等,使得电影更具包容性和观赏性。
这表明,在中国电影改编过程中,挖掘和展现中国文化元素对于跨文化传播至关重要。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有助于提高改编电影的质量。
国际合作可以为中国电影改编带来更广阔的资源和视野,提升电影改编的质量和影响力。
以《花木兰》为例,在制作华语版《花木兰》时,中国电影工作室与迪士尼进行了充分的合作,共同制作了一部发行面向全球的电影。
这种国际合作不仅为华语版《花木兰》提供了迪士尼品牌的加持,更为中国电影改编走向国际舞台铺就了道路。
第四,创新和突破是改编电影成功的关键。
改编电影需要在尊重源材料的基础上,注入创新的思维和突破的想法。
华语版《花木兰》在故事情节、角色塑造、表现形式和电影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
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花木兰是一位受人们喜爱的曆史英雄人物。
她以其勇敢、聪明和忠诚而闻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
花木兰的故事也在中美两国的文学和电影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演绎。
然而,尽管故事的背景和基本情节相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花木兰形象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意义。
在中国文学中,花木兰被视为一个伟大的英雄。
最早出现在5世纪以后,花木兰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多次的书写、演绎和传承。
她以保卫家园为己任,代替父亲从军,壮烈地参与战斗,并最终取得胜利。
她的勇敢和坚强让她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成为了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中国文学中的花木兰形象更强调了她的家国情怀,强调了她为父亲报仇和家族荣誉奋斗的成就。
然而,在美国文学和电影中,花木兰的形象有所不同。
迪士尼制作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在中国和全球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电影中的花木兰形象被刻画为一个勇敢、独立和开朗的女性。
她追求自由和平等,并通过假扮男装、参军打仗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美国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更强调了她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及超越性别和社会限制的力量。
这种塑造方式更符合现代女性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价值观。
这种如此不同的花木兰形象背后,反映了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中国文化中,强调封建礼教、忠义家庭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女性常常被期待扮演传统的家庭角色。
而在美国文化中,更多强调个人独立、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因此,在美国的演绎中,花木兰这个形象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解放和赋予了更多的正面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对于花木兰形象的理解也在逐渐深入。
中国的观众也开始接受了美国版的花木兰形象,认识到其背后所传递的价值观。
同样地,美国观众也开始对中国版的花木兰形象表达敬意和认可。
在电影《花木兰》的创作过程中,导演与编剧从两种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使得影片在两个国家之间找到平衡。
综上所述,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显示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
迪斯尼影片《花木兰》的跨文化研究
迪斯尼影片《花木兰》的跨文化研究迪斯尼影片《花木兰》的跨文化研究引言跨文化研究是一门多学科的学科,研究对象包括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近年来,迪斯尼公司的电影《花木兰》备受关注。
该影片围绕着中国古代传说人物花木兰的故事展开,以揭示她勇敢决断的经验,并通过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和比较中国和西方文化,在跨文化的视角下探讨该影片对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理解和接受的影响。
一、《花木兰》影片背景1.1 中国和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国和西方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亲情和孝道,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爱情和个人权利。
这种差异在影片中得到了体现。
比如,在片中花木兰的“家国情怀”被赋予了很大的价值,她的勇敢和无私精神符合了中国人尊崇的美德。
而在西方文化中,强调的是个人选择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花木兰》的剧情介绍电影《花木兰》讲述了一个女子为了救援自己虚弱的父亲而代父从军的故事。
她打破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和勇气。
通过扮装成男子军士,她成功地获得了国家荣誉。
《花木兰》不仅仅是一个动画片,更是一部融合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西方故事叙述方式的文化作品。
二、影片中的文化元素2.1 服饰和造型《花木兰》片中,中国传统的服饰和造型得到了精心的再现。
电影中展示了中国军队的盔甲、长袍和饰品,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军队的典型装束。
通过这些服饰和造型,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美感。
2.2 儒家思想和家庭观念影片中,花木兰的行为和家庭情感反映了中国儒家思想和家庭观念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家族和尊重长辈的重要性。
花木兰为了救父从军的举动充满着孝道的精神,这是中国家庭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3 性别角色和平等《花木兰》还探讨了性别角色和性别平等的话题。
花木兰打破了封建时期女性只能在家庭中生活的传统观念,她成功担当起了男子军士的角色。
这种打破性别角色的表现是迪斯尼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特点的一种尝试。
从逆向传播问题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电影《花木兰》(2020)为例
从逆向传播问题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电影《花木兰》(2020)为例近年来,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备受关注。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具有普及性和影响力,能够将中华文化更直接地传递给全球观众。
本文以2020年上映的电影《花木兰》为例,探讨其中逆向传播问题,以及这一问题对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
起首,了解逆向传播的观点对于分析问题至关重要。
逆向传播是指接收方对传播者发出信息进行诠释和反馈的过程。
在跨文化传播中,逆向传播体现了接收方对于传播内容的理解和接纳程度。
电影《花木兰》作为一部向全球观众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其逆向传播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
《花木兰》是一部改编自古代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电影,通过故事情节、角色设定、服饰造型等方式,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奇特魅力。
然而,由于电影是一种语言和文化的载体,不同国家和地区观众对其中的细节和背景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逆向传播问题的产生。
逆向传播问题中的一个关键点是语言和翻译。
电影《花木兰》在全球范围内播放,需要进行多种语言的配音或字幕翻译。
然而,不同语言之间存在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的差异,这就使得原本富有中华文化内涵的台词和对白可能因为翻译问题而产生误解或失去原本的意义。
比如,电影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花木兰,你要做的不是为你的父亲活着,而是为自己。
”这一句话在中文中更易被理解为传达个人价值观和自我实现,但若果翻译成英文时,可能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理解或脱离原本的文学内涵。
此外,电影中的动作场景和特效也与文化相关。
例如,影片中的武打场景和整齐的队形,以及人物角色身上所穿的服饰和头饰等,都来源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和传统礼仪。
然而,这些文化元素的呈现可能因为不同观众的文化背景和观看习惯的差异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对于不了解或不熟识中国文化的观众来说,可能更倾向于以外国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影片中的情节和形象,这就牵扯到了逆向传播问题。
逆向传播问题对于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编码·解码”理论浅析电影《花木兰》
、
Hale Waihona Puke 人价值的强调 。 在《 木兰辞 》中的高潮 是木兰归来后 “ 爷娘 闻女来 , 出郭 相扶将 ; 阿姊 闻妹来 , 当户 理红妆 ; 小弟闻姊来 , 磨刀霍 霍向猪 羊。 ”如果 电影也 这样表达会显得 没有什么新 意 , 所 以将高潮 设置 为木 兰和战友一起 战胜匈奴 , 并受到崇敬 , 而对 于木兰归 来后也 注人 了亲情和爱情 的小篇 幅描述。这样 的设计 当然是 为 了表达木兰 的勇敢机智 , 是一种对女性 的讴歌 。 三 、《 花木兰 》解码
霍尔 “ 编码 ・ 解 码 ” 理 论 “ 编码 ・ 解码 ”理论指 出 , 受众研 究涉及三种解 码立场 , 即 霸权式 、 协商 式 、 抗争式 。在解释 这三 种模式 之前 , 我们 应从 文 化研究的角度 出发 , 即要 研究环境整体 , 将受众 置于大背景 下, 而不是将受众孤立起 来 , 只研究个人行为和心理 因素 。 二、《 花木兰 》的编码 ( 一 )花木 兰人物形 象编码 花木兰是 中国典型 的人物形 象 , 她代表 了中国父 系社会 中女性 的角色 和地位 。但是在 电影 《 花木兰 》中, 花木 兰的形 象突破传统 , 强调 了个人 价值和女权 主义 , 并融入 了现代人文 思想 , 这样 的编码更适合美国受众 。 《 花木兰 》在开始 的情节 中就把花木兰刻 画成一个不 同于 传 统中 国女性 的乖巧 、 擅 长女红 、 三从 四德 的人物形象 。比如 木 兰在 喂鸡 的时候会 让一 只小狗帮 忙 , 在 倒茶水 的时 候可能 会 打碎茶杯 , 在背一些妇 女规定 的时候会 借助小抄 , 类似 的一 些行为 虽然传达 出木兰 的善 良, 也 很想通 过 出嫁 的方 式为家 族 争得荣耀 , 但是这与 《 木兰辞 》中的人物形象却有着千差万 别。这样的编码显然和 《 木兰辞 》是不 同的。 在接下来 的故事 中, 编码 者主要表现 了木兰 的坚 持 、 坚强 与聪慧 。从木 兰进人军营 , 一直到她 被丢弃在雪 山中 , 影 片通 过她在 军 队的进步 和周 围战友 的相处 , 以及在 雪 山战役 中所 表现 出的勇 敢 , 都传 达出 了 “ 谁说女 子不如男 ”的精神风貌 。 于美国受众而言 , 这便是女性能力 的肯定和个人价值的体现 。 当木 兰被抛 弃在 雪 山中时 , 她说道 : “ 也许 我不是 为 了我 爹, 也许 我只想证 明 自己的能力 , 希望我揽 镜 自照时 , 就会 觉 得对得起 自己。 ”这一段 话很好地 与片头 的场景相 呼应 , 表 明 她不是父 系社会 中的玩偶 , 她也有 自己的思想 , 也解释 了她在 军营 里的刻 苦和 坚强 , 同时 为下 文 中她 在意识 到京 城有危 险 并决定施救的行动埋下伏笔。她所做 的一切不 只是为 了家族 、 国家 , 更 是为 了 自己, 为 了实现 自己的 价值 , 而非在 一次 打击 后就放弃希望。 当然 , 木 兰用 自己 的智 慧和 朋友们 的合作 共 同击 败 了敌 人, 成为 国家 的英 雄 , 不仅 获得 了举 国上 下 的尊敬 , 也收获 了 爱情 。在木兰成功击退敌军后 , 皇帝为感激木兰 向她深深地鞠 了一躬 , 这在 中国古代是完全不 可能 出现 的场 景 , 因为皇帝 代 表着 至高无上 的权力 和尊严 。而编码 者如此刻 画就是要 传达 在父系社会 中也必然要重视女性的价值 。 ( 二 )影 片 情 节 编 码 《 木兰辞 》对于木兰离 家前 的准备情 节进行 了着重 描述 , 但在 电影 中这一 段相较 原文 来说大 大减少 , 并且 整体呈 现 的 是 一种欢 快 、 明朗 的节奏 , 主要 是对木 兰 的性 格进 行刻 画 , 展
迪斯尼影片《花木兰》的跨文化研究
迪斯尼影片《花木兰》的跨文化研究迪斯尼影片《花木兰》的跨文化研究导言:迪斯尼影片《花木兰》是一部备受喜爱的动画片,讲述了中国传说英雄花木兰的故事。
作为一部跨文化的作品,该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花木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其中包括中国观众对电影的反应、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以及跨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一、中国观众对《花木兰》的反应《花木兰》的故事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源于古代传说。
电影中强调了花木兰勇敢、忠诚和坚毅的品质,这些品质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赞颂。
因此,该电影在中国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观众们将电影视为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再现,对于花木兰的故事情感上的认同使得他们在观看电影时经历一种自豪感。
此外,电影中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引起了观众们的兴趣。
中国的传统服饰、建筑风格和音乐等元素在电影中得到了精细的还原,观众们对于这些细节的呈现感到惊喜,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因此,电影通过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外国观众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
二、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花木兰》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众多的西方观众。
这不仅是因为电影本身的制作精良和故事的吸引力,同时也是因为观众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
在西方观众看来,中国文化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观众们通过电影了解到中国古代传说、战争和家庭观念等方面的内容,拓宽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展现的家庭观念对于西方社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强调了家庭的核心地位和亲情的力量。
另一方面,观众们通过电影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进行了思考。
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和男女角色的分工对于西方观众来说是全新的。
电影中的花木兰以女性身份替父从军,打破了传统的性别观念,给西方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跨越文化差异的角色设定和行为方式让观众们思考自己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性别平等的问题。
三、跨文化的影响《花木兰》的成功推动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电影改编的跨文化传播启示——以中外电影《花木兰》对比分析为例
穷 ,这些特 征影 响了翻译方式 ,给译者 带来 了很 大 的困 难 式 。由于新 词 的 目的不确定 性 ,翻译 者需要持 续改变方
提 高翻译质量 。也是 因为新词和社 会文化 背景 的独
,
特 持特 续征 改进,我们还需要在未来的翻译实践中从不同的角度 。 同时 ,在 目的论 理论 的指 导下 ,管 理学新词 的翻译 应灵 活应 用直译 、意译 、回译 等 多种 翻译方 式 , 以便 能够正确翻译管理学方面 的文章 。
口 结语
过对两部电影的对比分析,本文阐述了中国电影该如何
目的论起 源于德 国 ,在世 界各地均有 影 响力 。它改 更为有效地传播 中国文化。
变了传统 的对等性 ,打开 了翻译理论 的新 篇章 。新词 翻
论文 旨在提高 中 国人 民积极保 护与传 播 中华 文化 的
译的研究是 一个永无 止境 的过程 ,因为 中文新 词层 出不 意识 。当今社会 ,国家 之间 的交流与联 系变得越 来越频
参考文献
繁 ,文化 全球 化趋势也 愈加 明显 。 电影 ,作 为时下最流
, 中 国人 的英文水平 越来越高 ,英 文字母 零 翻译 表达简单 明 了 ,逐渐被大 家接受 ;其 次信息不 断更
通 过迪士 尼版 《木 兰》 与 国产 《花木兰 》的对 比分
析 ,
笔者 主要探讨 的是 中美电影改 编中 的文化传播 。国
内外都 曾对 两部
《花木 兰》进行 了大量研究
。
大部 分主
postgraduate与 on ̄ob doctorate,在英文 中on.theqob就是 【文章编号】1009.6167(2018)02—0058—03
“在职 ” 的意思 ,采用 回译 的方式 非 常简 洁明 了。近 年
电影IP的跨文化传播新模式——以迪士尼真人电影《Mulan》为例
电影IP的跨文化传播新模式——以迪士尼真人电影《Mulan》为例电影IP的跨文化传播新模式——以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为例近年来,电影IP的跨文化传播模式备受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影IP已成为影视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功传播电影IP,成为影视制作和传媒机构关注的焦点。
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作为经典IP的翻拍之作,成功地探索了一种新的跨文化传播模式。
一、电影IP的传统传播模式在传统的电影IP传播模式中,通常是由电影公司购买或开发一部小说、漫画、游戏等形式的IP,并进行改编拍摄。
这种模式在制作电影逐渐成为全球性产业的过程中非常常见,例如《哈利·波特》、《指环王》等众多电影作品。
然而,这种模式往往只注重IP的改编和商业化运作,忽视了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需求。
二、《花木兰》的改编与传播策略《花木兰》是迪士尼公司于1998年推出的经典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位中国女孩木兰为救父从军的故事。
多年后,迪士尼公司决定将其改编为真人电影。
然而,在跨文化传播方面,迪士尼公司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成功传播IP,迪士尼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策略。
首先,迪士尼通过选角进行文化考量。
在演员选角方面,迪士尼选择了中国演员刘亦菲出演花木兰一角。
这不仅提高了电影的真实性,也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期待。
迪士尼同时也在其他角色的选择上注重多元文化的呈现,使电影更具有国际化的特色。
其次,迪士尼在电影制作方面注重细节的把控。
为了更好地掌握花木兰这个IP的原著精髓,迪士尼请来了中国制作团队全程参与电影拍摄,确保电影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中国文化的元素能够得到恰如其分的呈现。
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电影的质量,同时也更好地吸引了全球观众。
此外,迪士尼还采取了灵活的宣传推广手段。
在宣传推广方面,迪士尼结合了传统的营销手段和互联网的新媒体传播。
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关于花木兰的相关内容,迪士尼成功地引起观众的关注和讨论,大大提高了电影的知名度和热度。
《2024年从逆向传播问题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电影《花木兰》(2020)为例》范文
《从逆向传播问题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电影《花木兰》(2020)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逆向传播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所谓逆向传播,即外来文化元素反向渗透至本土文化中,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影响的过程。
电影《花木兰》(2020)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跨文化传播的实践与经验对于我们理解逆向传播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花木兰》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过程,探讨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策略。
二、电影《花木兰》的跨文化传播背景《花木兰》是一部以中国北朝民歌《木兰辞》为背景的战争题材电影。
在全球化背景下,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其跨文化传播对于中华文化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电影通过讲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电影在制作过程中融入了西方审美元素,使得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更广泛的受众。
三、《花木兰》电影中的逆向传播现象在《花木兰》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逆向传播现象。
首先,西方观众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开始接受并喜爱中华文化的元素和符号。
例如,电影中的中国武术、中国音乐、中国服饰等元素,都成为了西方观众关注的焦点。
同时,电影中的东方美学和哲学思想也引起了西方观众的共鸣。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也产生了逆向传播的影响。
在电影中,花木兰这一角色被塑造成了一个勇敢、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同时,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在逆向传播过程中与西方文化产生了互动和融合。
四、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从《花木兰》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挖掘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其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其次,我们应该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注重文化的互动和融合,使得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2024年从逆向传播问题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电影《花木兰》(2020)为例》范文
《从逆向传播问题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电影《花木兰》(2020)为例》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跨越国界、语言、文化的特性,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作用。
本文以电影《花木兰》(2020)为例,从逆向传播问题的角度探讨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二、逆向传播问题逆向传播问题,即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元素的流失和变形问题。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外来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息丢失、变形等现象。
这也是中华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花木兰》(2020)的跨文化传播电影《花木兰》(2020)作为一部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作品,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面临着逆向传播问题。
影片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和国际化制作团队,尽可能地还原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
然而,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西方观众对于东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和误解。
四、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策略针对逆向传播问题,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要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
其次,要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和国际化制作团队,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呈现给国际观众。
此外,还需要加强中华文化的输出和推广,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五、《花木兰》(2020)的启示电影《花木兰》(2020)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首先,要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其次,要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和价值,将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适应国际市场。
此外,还要加强与国际观众的互动和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
六、结论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独特的跨文化传播优势。
通过分析电影《花木兰》(2020)的跨文化传播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逆向传播问题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个体和集体努力而获得 的知识 、经验 、信仰 、价值 观、态 度 、意义 、社会等级 、宗教 、时 间概念 、角色 、空间关系、宇宙观 ,以及实物和物质财富等所 有一切 的积淀 ” 。无论是 狭义 0 的 “ 文化 ”还是广义的 “ 文化 ”其共同的性 质都 在 于对 价值观念和实现意 图的传播与接 受方
视新闻互动类 型 ,实现 传者和受众之 问的交
注释 :
①威 尔 ・ 伯 施拉姆 ,威廉 ・ 波特 < 传播学概论> 新 华出版社 1 8 , 94年版。 ②孙永雷、赵迎 < 论电视新 闻节 目 的互动> 新 闻前哨>20 年 1 期 。 ,< 04 2 ( 作者:胡友柱 :西安理工大学,陈成 :西安 交通大 学)
蒌 萋 蕃垂 萎 嚣 菱垂 嚣囊 囊 要 囊 薹 薹 蠢 囊 薹 垂 嚣 蠹薹 嚣 囊囊 : 蓦 囊 i 萎 囊
囊 囊 要要 囊 羹篓 囊
己的网络交流平台 ,如 < 东方论坛> 强 国 新闻价值 的事实。因此 , 闻互动的核心原则 是创造新 闻价值 ,而不是 简单 的活跃 气氛 ,随 、< 新 论坛>等 ,由此产生的互动性新 闻也越来越 意关联。电视新闻节 目制作 者应该深刻认识 到新闻 的实质 ,才 能多方 面、多渠道 、多 形式地 成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 互联网这 最大程 度上达到新闻互动效应 。
个虚拟而又真实的世界里 ,受众对 新闻事件
人 民网的 < 国论 坛> 强 、新 华 网的 < 发展论
新兴 的网络新闻后 面大都附有 “ 点击此处 发表评论 ”栏 目,由此使 受众参与新 闻互动 的
增加新闻点评板块 ,如让读者对近 日或 近期 发生的 国内外 新闻发表 自己的点评 意见 ,让观 众
转 向文化之间的彼此理 解。因为 当今社会伴 随着科学技 术的迅猛发展使得 经济全球化 ,资本
国际化 .文化多样化成为必然 。
文化 的一种模式 。他 们认 为 , “ 文化作 为社 会生活方式和 内在关系的总 和,人 们从外 部
所能观察 到的 只是它 的显性 部分 ,由服饰 、
文化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 的。美 国文化人类学家 、传播学家约翰 ・ 坎顿在跨文化交 流领域 的研究中强词和重视 透过文学 艺术 ( 其是小说 和电影 )的传播现 象来分析 不同文化 类型。 尤 韩明莲在 < 文学与艺术 : 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约翰 ・ 顿的文化传播理论> 中论述 了文 坎
一
赞 。 文学和艺术可以通过表 达某些 关系 ,如价值观 、交 际方式之类 的东 西来传播某种 文化 包括人们从小习得的有关人 的本 性 、人与人 ”“ 意义 ;其二是通过描述跨文化传播本身作为小 说或 电影的主题” 。其在最后 总结 中得 出这 样的 的关系 、时间 、空间等世界 的基 本假设 。这
维普资讯
S CD
气 象 万 千
影 片 花 木 度 编 /晕 跨 文 化 分 析 赢码●Leabharlann ●-●倪梅
文
面。
化研究日益戚为热点,文化是什么?美国学者克利福德・ 格尔茨将文化定义为 “ 代
代相传并用符 号体现 出来的一种意念模式 ,人类 借以态度 的思 想体系” ;拉里 A・ ①
结论 :“ 文学艺术作 为跨文化传播 的媒介 ,比社会科学理论更生动具体 。作者和演员力求 表现 些都是深藏于人的潜 意识之 中.指 导人的表
” 特性 ,而理论家则要寻求存在 于个性之中的共性 。除此之外 ,文学作品 的活力是历久 弥新的 . 层言行和对世界的态 度。0 电影是一种以视觉符号 为主的 、直观 的 其反映文化现象有着恒久的功用 。还有就 是文学艺术作 品中表现 的内容可以丰富 多彩 ,可以
方论坛>等新闻互动社 区以及功能 办得有声 发言权 , 进而也加强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
有色 .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积极参与 。
二 、关 于 电视 新 闻互 动 的原 则 和 建 议
新闻互动特 点和 优势 在于它 的广 泛性 、 交流性 和时效性 , 无论 采取什么样形 式的 电
的广泛参 与 即可以 不受对 象、身份 的限制 。 积极性 空前高涨 ,新闻受众也显著增 多。这 应该为电视新 闻所借鉴 。在 电视新闻传 播过程 中 坛> 、千龙网的 < 京华论坛> 、东方 网的 ‘ 东 表达对 某人 的赞同和批 评、对某事的看 法和见解 ,既使受众 获得知晓 权,同时又能 使之获得
细致入微 ,可以含而不露 。因而可负载的文化信息量大 。更容易触及文化 的内核。回 ”
传播形式。观众通过电影解读异 国的生活方
电影是文学艺术的一种传播形 式 ,具有文学艺术跨 文化传播方式 的所有 的优点 ,宋 苏晨 式、信仰体系 、社会价值 、道德标 准等表层
在 < 电影跨文化的分层 解读> 中提 出电影的分层解读模式也即 “ 山模式 ” 冰 ,这是文化学 阐释 和深层 的文化 ,这一 过程便是意义 构成的 过
兰
跨文化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起 源于美国。从文化人类 学的视角看 待跨文化传播 的缘 起 ,跨文化传播是有着深厚 的殖 民的种族主义色彩 的。是从现实 中的殖 民主义 、理论上 的西 方 中心主义出发而开始的 , 研究如何使 西方的殖 民主义 政策在东方得 以顺 利推行 的学科 。但 随着跨文化传播 研究 的不断发展和被关注 ,开始 了历史性 的转 向,由单纯服务 于殖 民、控制 、
语言行 为及建筑等等构成 ,犹如 冰山露 出水
面的表层 。中层是需要通过 阐释方 能理解 的
文化视 点和 价值体 系,如信 仰、民族 传 统、
学与艺术在跨文化传播 中的功用 :“ 文化和艺术 没有试 图表现价值判断方面 的中立 态度。比如 社会规 范等 ,这些 视 点 和价 值并 不 那 么 明 部小说或电影 。它鲜明地艺术地表达 了它要表达 的倾 向性 立场 .那 么这篇 作品就会受 到称 显,犹如藏 在水下 。最底层 的是 深层 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