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大小和第几》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最后数到几,就是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前、后上、下的含义: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2、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
注意:一般情况下都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若题目指明图中人物的左、右,就要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二、比大小1、左、右两边的数相等,就用“=”表示,如5=5,读作:5等于5。
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如5>3,读作5大于3。
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即2<3,读作2小于3。
2、填“>”或“<”时,哪边数大,开口就对着哪边。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上册《比较》知识点归纳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
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
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一年级上册数学准备课-比大小的知识点汇总(详细版)
一、数一数
数数时,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顺序数,用手指头点着一个一个地数,从1开始数,最后数到几,物体的总个数就是几。
二、比多少
1、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刚好对完,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2、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①比②多:因为最后一个字是“多”,所以在前面的①是多的,在后面的
②是少的
①比②少:因为最后一个字是“少”,所以在前面的①是少的,在后面的
②是多的
也就是:最后一个字是多,前面那个物体就多;最后一个字是少,前面那个物体就少;
3、圈一圈:O 画一画:画O、画√、画X
4、连线:要用尺子连线
、
1、上、下、前、后、左、右:
高处的物体在上面,
低处的物体在下面,
面向的方向是前面,
背向的方向是后面,
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面,
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面。
2、要找位置要先找参照物,参照物一般是在“在”字后面,再根据参照物找出答案:
①在②的()面:因为②在“在”字后面,所以②就是参照物,如果在②的上面找到①,答案就是“上”
如果在②的下面找到①,答案就是“下”
如果在②的前面找到①,答案就是“前”
如果在②的后面找到①,答案就是“后”
要找左右要先“转”到跟②的方向一样,然后再看自己的左右手:
如果在自己的左手边找到①,答案就是“左”。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数一数知识点:1、数的认识:掌握1-10的数,能够用手指头表示;能以图形的形式认识和理解加减法。
2、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图形数量的方式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1-5的加减法。
3、应用题:通过简单的情境和图画,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第二单元比一比知识点:1、比较大小: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概念,能够用符号表示;能够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2、比较长短:能够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并进行单位转换。
3、应用题:通过情境和图画理解比较的意义,初步了解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第三单元分一分知识点:1、分类:能够按照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分类标准。
2、分解与合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分解与合并。
3、应用题:通过情境和图画理解分类和分解合并的意义,初步了解分类和合并的概念。
第四单元加与减知识点:1、加法: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2-5的加法计算方法。
2、减法: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2-5的减法计算方法。
3、应用题:通过情境和图画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知识点:1、方向:能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方向。
2、位置: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应用题:通过情境和图画理解方向和位置的意义,初步了解空间感知和位置概念。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应用数学知识点:1、钱币认知:掌握元、角、分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2、时间认知:掌握整点、半点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时间。
3、应运用题:通过实际情境和问题,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货币计算和时间认知的概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数的认识(1)生活中经常需要用数字来描述物体的数量,比如人的年龄、书的页数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大小和第几》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大小和第几》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大小和第几》知识点汇总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
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小学数学比较大小知识点
小学数学比较大小知识点
1. 数字的大小:学生需要理解数字的大小概念,例如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如1和5的大小关系。
2. 数量的大小:学生需要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如比较两个集合中的物品数量的大小关系,如比较一个集合中有5个苹果,另一个集合中有3个苹果,学生需要知道第一个集合中的苹果数量比第二个集合中的苹果数量多。
3. 数量的相等:学生需要理解数量的相等关系,如比较两个集合中的物品数量是否相等,如比较一个集合中有4个橙子,另一个集合中也有4个橙子,学生需要知道两个集合中的橙子数量相等。
4. 数字的顺序:学生需要理解数字的顺序关系,如数数时按照数字的顺序进行,从1开始逐渐增加。
例如,学生需要知道下一个数字在当前数字的基础上加1。
5. 数字的位数:学生需要理解数字的位数关系,如比较两个数字的位数,如比较2位数和3位数的大小关系,学生需要知道3位数大于2位数。
6. 数的分数形式:学生需要理解分数形式的大小关系,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如比较1/2和1/3的大小关系,学生需要知道1/2大于1/3。
7. 数字的整数和小数形式:学生需要理解整数和小数形式的大小关系,如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如比较2和2.5的大小关系,学生需要知道2.5大于2。
这些是小学数学比较大小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后,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数字比较和排序运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课本知识点总结一年级上册班级:姓名:⎪⎪⎪⎪⎪⎪⎪⎪⎪⎪⎪⎪⎪⎪⎪⎪⎪⎪⎪⎪⎪⎪⎪⎪⎪⎪⎪⎪⎪⎪⎩⎪⎪⎪⎪⎪⎪⎪⎪⎪⎪⎪⎪⎪⎪⎪⎪⎪⎪⎪⎪⎪⎪⎪⎪⎪⎪⎪⎪⎪⎪⎨⎧⎪⎪⎪⎪⎪⎪⎩⎪⎪⎪⎪⎪⎪⎨⎧⎩⎨⎧⎪⎩⎪⎨⎧⎪⎩⎪⎨⎧⎪⎩⎪⎨⎧⎪⎩⎪⎨⎧⎪⎪⎪⎪⎪⎪⎪⎩⎪⎪⎪⎪⎪⎪⎪⎨⎧⎩⎨⎧⎪⎩⎪⎨⎧⎪⎩⎪⎨⎧⎪⎪⎪⎩⎪⎪⎪⎨⎧⎪⎪⎪⎪⎩⎪⎪⎪⎪⎨⎧⎩⎨⎧⎩⎨⎧⎩⎨⎧求原来有多少解决问题加几、、、加几、、点数加几以内的进位加法接近整时认识整时认识钟表解决问题(数数策略)的加减法各数的认识各数的认识加减混合连加连减的加减法的认识和组成应用的加减法和的认识及组成和和)应用(大括号、小问号的加减法(一图四式)和的认识及组成和和各数的认识立体图形的拼摆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认识图形的加减法的认识以内的加、减法分与合第几比大小的认识的认识和加减法左、右上、下、前、后位置比多少数一数准备课一年级上册数学题多种种方法解决同一个2345和不变交换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拆大数,凑大数拆小数,凑小数678凑十法接着数920认识钟面20~1120~1120~1110101098989876767610~600055~15~1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数一数:1. 数数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些物体的总个数。
2. 用数表示图中的事物的数量时,一定要先数数,再用相应的数表示。
(二)比多少:1. 两种物体比一比时,一一对应后,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就是同样多。
2.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一种物体有多余,有多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多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第二单元位置(一)上、下、前、后1. 上、下是一组相对的位置关系,位置在高处的物体为上,低处的物体为下。
2. 要确定前后的位置,需要先确定以什么为参照点,参照点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二)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比多少】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尺度,确定左侧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侧。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寄义:每个数都可以透露表现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透露表现。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2、比大小1、前面的数即是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3,读作3即是3。
前面的数大于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3、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命数的方向,然后从1入手下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小学一年级比较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比较知识点在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知识点。
本文将对一年级常见的比较知识点进行介绍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比较大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比较物体的大小。
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比较大小的问题。
比较大小有以下几种方式:1. 利用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物体越大。
例如:3比2大,5比3大,依此类推。
2. 利用数量词:例如“多、少”、“大、小”等。
我们可以说“苹果多,橘子少”、“大象大,小鸟小”。
3. 使用形容词:形容词也可以用来表达大小的比较。
例如:“这只狼很大,那只狼很小”。
二、比较长短除了比较大小外,我们还需要比较物体的长短。
比较长短有以下几种方式:1. 直接比较:我们可以将两个物体直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两条线的长度,或者两个铅笔的长度。
2. 利用长度词:我们可以使用长度词,如“长、短”来进行比较。
例如:“这支笔很长,那支笔很短”。
3. 使用形容词:形容词也可以用来表达长短的比较。
例如:“这个绳子长,那个绳子短”。
三、比较重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比较物体的重量。
比较重量有以下几种方式:1. 使用数字:数字可以直接表示物体的重量大小。
例如:“这个箱子10千克,那个箱子20千克”。
2. 使用重量单位:我们可以使用重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如“千克、克、斤”等。
3. 使用形容词:形容词也可以用来表达重量的比较。
例如:“这个西瓜很重,那个苹果很轻”。
四、比较高矮除了以上的比较知识点外,我们还需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高矮。
比较高矮有以下几种方式:1. 直接比较:我们可以将两个物体直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两个人的身高。
2. 利用身高词:我们可以使用身高词来进行比较,如“高、矮”。
例如:“他比我高一些”。
3. 使用形容词:形容词也可以用来表达高矮的比较。
例如:“这个楼房很高,那个房子很矮”。
五、比较快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比较物体速度快慢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
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2__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
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一、目标与要求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知识框架三、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本人的左手、右手地点的位置为尺度,肯定左侧和右侧。
右手地点的一边为右侧,左手地点的一边为左侧。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寄义:每个数都能够表示分歧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几何,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一年级上册数学2457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2457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一.比较高矮把比较的物体和人放在同一水平线上。
二.比较长短把一端对齐,然后看另一端的位置来得出哪个长哪个短。
三.比较大小占的空间大的物体大,占的空间少的物体小。
四.比较轻重
(1)把需要比较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感觉轻的物体轻,感觉重的物品重。
(2)把需要比较的物品放在天平称一称,指针偏向哪边,哪边的物品就重。
第四单元
一.认识0~10
0~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0~9在书写时只占半个田字格,10占整个田字格。
二.认识“>”“<”“=”
>: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三.顺序
0~10各数的顺序
当数字表示事物的数量时,就是它的基数意义。
当数字表示事物的排列顺序时,就是它的序数意义。
第五单元
一、合与分的理解
合就是把两个部分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
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两个部分。
二、2~10各数的合与分
6以内数的合与分
7.8.9各数的合与分
第七单元
1.加减法的含义
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继续数的方法
根据数的合与分计算
如果有图,直接总数。
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10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
倒着数
数的分解
0的加减法
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
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
小学数学比较大小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比较大小知识点总结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大小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贯穿于数学的各个领域,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技能。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总结一下小学数学中比较大小的相关知识。
一、整数的比较大小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
比如,比较 123 和 98 , 123 是三位数, 98 是两位数,三位数大于两位数,所以 123 > 98 。
2、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依此类推。
例如,比较 542 和 538 ,它们都是三位数,最高位百位上都是 5 ,接着比较十位, 4 > 3 ,所以 542 >538 。
二、小数的比较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小数部分。
小数部分从十分位开始比较,如果十分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依次类推。
比如,比较 325 和 289 ,先看整数部分 3 > 2 ,所以 325 > 289 。
再比如,比较 058 和 06 ,整数部分相同,看十分位 5 < 6 ,所以058 < 06 。
三、分数的比较大小1、同分母分数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例如,比较 3 / 5 和 2 / 5 ,分母都是 5 ,分子 3 > 2 ,所以 3 /5 > 2 / 5 。
2、同分子分数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比如,比较 1 / 3 和 1 / 4 ,分子都是 1 ,分母 3 < 4 ,所以 1 /3 > 1 / 4 。
3、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将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 2 / 3 和 3 / 4 ,通分得到 8 / 12 和 9 / 12 ,因为 8 < 9 ,所以 2 / 3 < 3 / 4 。
四、带单位的数的比较大小1、单位相同直接比较数字的大小。
比如, 5 米和 3 米,单位都是米, 5 > 3 ,所以 5 米> 3 米。
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创知识点】二、比较知识点(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比较
一、比大小
1.同类物体比较大小,可以用序号标出各类物体,以便区分。
2.两个物体相差较大时,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就可以比较出谁大谁小。
二、比多少
1.比较那个杯子装的液体多,有以下几种比较方法:
①可以比较杯子的大小、高矮、粗细来确定;
②也可以分别将杯子的饮料倒入同一个物体中比较;
③还可以把一个物体倒空,再将另一个物体中的液体倒入,看能不能倒满。
2.杯子中装有相同高度的液体,杯子越粗,装的液体最多;杯子越
细,装的液体最少。
三、比高矮
比较高矮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通过观察物体顶端确
定高矮。
四、比长短
红绳长,绿绳短。
1.比较长短时,要将两个物体的一端对齐平放在同一起点上,观察
另一端来确定长短。
最短最长
2.类似于这样的比较情况,为了结果准确。
可以通过数绳子的圈数、
数格子或用尺子比着画线看谁最长谁最短。
五、比轻重
1.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①借助跷跷板比较;
②用手掂一掂直接比较;
③当难以直接分辨出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天平)等来称量。
最重最轻
2.三个物体比较轻重,要根据两两比较的结果进行判断。
3.比较两边物体的轻重时,如果两边各有1个不同的物体,则往下沉的一边最重。
(如上图的狮子)
4.大的物体并不一定重,小的物体并不一定轻。
5. 如果两边物体个数不同,天平保持平衡,则个数少的物体重。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2、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数到几,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就是几。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在确定左右时:参照物如果是物体和动物,以学生自己的左右为准。
参照物如果是人,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 -5的认识1、1- -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 -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 1、2、3、4、5. 从后往前数: 5、4、3、2、1.3、1- -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汇总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
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17-7=10,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趣的图形》知识点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1、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能分辨出四种基本的图形。
2、学会观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状,会举例。
3、能区分出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4、能找出一组图形的规律。
5、能在复杂的图案中找出基本的图形。
动手做(一)学生能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剪拼出喜欢的图案。
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小学数学比较大小知识点
小学数学比较大小知识点
1. 比较大小符号: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于(=)。
2. 数字的大小比较:根据数值的大小判断,比较时将数值从大到小排列。
3. 整数和小数的比较:通常数量更多的整数比小数大,但也要考虑小数的位数和大小。
4. 分数的比较:若两个分数的分母相等,则比较分子的大小,分母大的分数更小;若
分母不等,可以通过通分后比较,或将分数转化为小数进行比较。
5. 百分数的比较:将百分数转换为小数,然后比较大小。
6. 单位的比较:通常较大的单位对应的数量更多,较小的单位对应的数量更少。
7. 坐标轴上的数值比较:在数轴上,数值越大离原点越远,数值越小离原点越近。
8. 两个数的差值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差值的大小,差值大的数更大。
9. 大小比较的应用:在解决问题时,经常需要把数值进行比较大小,来确定问题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大小和第几》知识点汇总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
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