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
–掌握测定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分析海洋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和关注。
–提高学生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海水物性和生物活动的重要因素。
–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关。
2.教学难点:–对不同地理环境下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进行深入理解。
–了解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和测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和课外调查等。
在讲述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和特点时,采用讲授方式,对于影响温度和盐度分布的因素,通过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不同地理环境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
在实验扩展环节,通过在实验中测定海水温度和盐度,让学生亲自探究测定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深入分析相关知识点。
在课外调查环节,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了解大洋环境和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海底和海洋生物的美丽奇妙之处,激发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和好奇心。
2.学习笔记–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通过学习笔记(要求)的方式学习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和特点。
3.概念讲解–讲授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学生可以结合学习笔记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实验扩展–学生进行实验,测定海水温度和盐度,加深对测量方法和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5.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探究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让学生对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解决方案。
6.课外拓展–学生分组或个人完成课外调查,了解大洋环境和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1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海洋水是地球的主要水体;知道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热源;知道海岸带的范围、区位优势和人类生活、生产的主要场所。
2.理解海洋表面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
3.了解海水盐度的概念,理解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4.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地理表述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地理作图能力。
5.通过认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激发对海洋的热爱,以及了解海洋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海水温度的概念(1)概念(2)表层海水温度状况取决于热量的收支在赤道—副热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而热量盈余;在副热带海区—高纬度海区,收入小于支出而亏损。
在30度附近收支基本平衡。
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不同的海区,热量收支并不平衡。
但由于大气环流、海水的运动,调整和维持着全球的热量平衡,因此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
(3)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二、海水的盐度(1)概念: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
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2)分布规律随纬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赤道)和高纬度(两极)递减。
(呈马鞍型曲线)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天气稳定而干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因而海洋表面盐度最高。
北纬60°附近比南纬60°附近盐度低,主要是由于北纬60 °附近陆地面积广大,有较多的陆地淡水注入海洋,对海水起了稀释作用。
(3)影响因素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教案: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对海洋环境和生物的影响;2.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3.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海水温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2.海水盐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3.海洋环境和生物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2.教学难点:海洋环境和生物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
四、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介绍海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水资源,了解海水的基本特性。
Step 2:海水温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15分钟)1.介绍海水温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温度计等工具测量海水温度;2.介绍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地理位置、季节、阳光照射、水深等。
Step 3:海水盐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15分钟)1.介绍海水盐度的测量方法:使用盐度计等工具测量海水盐度;2.介绍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海水蒸发、降水、淡水输入、冰融化等。
Step 4:海洋环境和生物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15分钟)1.介绍海洋环境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海流、海底地形等;2.介绍海洋生物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生物的生理和行为适应。
Step 5:实验训练(20分钟)进行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测量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
Step 6: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重要性及相关的环保问题。
五、教学资源1.温度计、盐度计、海水样品等实验工具;2.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正确;2.听取学生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理解和提问。
七、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深入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2.邀请海洋科学家或研究人员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海洋环境和生物的知识。
第一节海水的温度与盐度教案
第一节海水的温度与盐度教案刘祖壹/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阻碍海水温度的因素。
2).了解阻碍海水盐度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表资料归纳并把握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运用图表资料归纳并把握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全面严谨的科学分析态度,能够把海洋地理科学的概念和原理运用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海洋地理素养,增强学生审美体验,二、教材分析1、重点:海水温度与盐度的分布规律。
2、难点:阻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贸易的通道,国防的前线,资源的宝库和云雨的故乡。
海洋水体及海水的各种组成物质共同组成海洋环境。
目前人类差不多开始对部分海洋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要想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必先正确认识海洋。
要认识海洋,第一要了解海水各种理化的性质,专门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1.自主学习2.合作探究:1)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2)阻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三)新课讲授一、海水的温度1.海水热量的收支1).海水热量的收入:太阳辐射2).海水热量的支出: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剂作用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小得多。
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小。
海洋面积大,海水热容量大,海水对大气温度有较强的调剂作用。
2.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垂直分布规律:从海面到1000米深处,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专门小。
3.阻碍海水温度的因素1)季节:同一海域: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2)纬度: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3)距陆地远近:陆地热容量小,温度变幅大。
同一纬度相比,陆地阻碍,夏季离陆地近的海域温度高于离陆地远的海域;冬季离陆地近的海域温度低于离陆地远的海域。
4)洋流同一纬度相比,暖流流经的海域温度高于寒流流经的海域二、海水的盐度1.盐度的含义100克海水含有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称为盐度。
初中地理海水盐度教案
初中地理海水盐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海水的盐度概念,掌握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
2. 能够分析海水盐度分布图,理解海水盐度随纬度、经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提高对海洋地理环境的认识。
教学重点:海水的盐度概念,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
教学难点:海水盐度分布图的阅读和分析。
教学准备:海水盐度分布图,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海水的温度概念,让学生思考海水温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海水的盐度,让学生猜测海水盐度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海水的盐度概念,解释海水盐度的含义和单位。
2. 介绍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包括降水、蒸发、河川径流等。
3. 引导学生阅读海水盐度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海水盐度随纬度、经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海水盐度分布图,让学生举例说明海水盐度高的地区和低的地区。
2. 让学生解释为什么海水盐度高的地区和低的地区会出现这样的分布规律。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海水盐度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污染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述海水的盐度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强调海水盐度对海洋环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海洋保护。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一张海水盐度分布图,标注海水盐度高和低的地区。
2.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海水盐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海水的盐度概念和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
通过阅读海水盐度分布图,培养了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课教案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优质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学习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解释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海水温度和盐度的现象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了解和经验1.4 教学活动展示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了解和经验第二章:海水温度的测量和变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水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变化原因让学生知道海水温度对海洋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2 教学内容介绍海水温度的测量方法,如温度计和卫星遥感技术解释海水温度变化的原因,如太阳辐射和海洋环流介绍海水温度对海洋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渔业和旅游业2.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数据,展示海水温度的变化趋势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海水温度变化对海洋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4 教学活动展示海水温度的图表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海水温度的变化趋势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海水温度变化对海洋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章:海水盐度的测量和变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水盐度的测量方法和变化原因让学生知道海水盐度对海洋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2 教学内容介绍海水盐度的测量方法,如盐度计和卫星遥感技术解释海水盐度变化的原因,如蒸发和降水、河流输入和冰山融化介绍海水盐度对海洋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盐业和海洋生态系统3.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数据,展示海水盐度的变化趋势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海水盐度变化对海洋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4 教学活动展示海水盐度的图表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海水盐度的变化趋势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海水盐度变化对海洋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4.2 教学内容介绍海水温度和盐度在海洋科学研究、渔业、航运等领域的应用分析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如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实际数据,展示海水温度和盐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实际问题,并运用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决4.4 教学活动展示海水温度和盐度在海洋科学研究、渔业、航运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实际问题,并运用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决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海水温度和盐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5.2 教学内容回顾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变化原因和应用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5.3 教学方法个人或小组反思,让学生表达对海水温度和盐度学习的认识和感受5.4 教学活动个人或小组反思,让学生表达对海水温度和盐度学习的认识和感受第六章: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让学生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数据采集方法培养学生对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的分析能力6.2 教学内容介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数据采集方法,如浮标、潜标和卫星遥感技术教授学生如何分析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数据,以便理解其变化规律6.3 教学方法使用实际数据和图表,展示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趋势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6.4 教学活动展示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实际数据和图表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第七章: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关注7.2 教学内容介绍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暖流和寒流分析气候变化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如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7.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实际数据,展示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方法展示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方法第八章: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洋生物的关系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和关注8.2 教学内容介绍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如珊瑚礁和鱼类分布分析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依赖关系,如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和栖息地8.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实际数据,展示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洋生物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措施和方法8.4 教学活动展示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洋生物的关系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措施和方法第九章: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实际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分析海水温度和盐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渔业资源的开采和保护、航运路线的选择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9.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实际数据,展示海水温度和盐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9.4 教学活动展示海水温度和盐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海水温度和盐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10.2 教学内容回顾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变化原因和应用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探索海水温度和盐度在海洋科学研究和人类活动中的新进展10.3 教学方法个人或小组拓展学习,让学生表达对海水温度和盐度学习的认识和感受10.4 教学活动个人或小组拓展学习,让学生表达对海水温度和盐度学习的认识和感受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引言重点关注内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温度和盐度优秀地理教案设计
海水温度和盐度优秀地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
2.分析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
3.探究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4.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幅我国沿海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海水有哪些特性吗?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海洋生物和环境有什么影响?2.新课导入(1)讲解海水温度的概念,展示海水温度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2)讲解海水盐度的概念,展示海水盐度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3.案例分析(1)以我国沿海地区为例,分析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2)以我国海水淡化工程为例,分析海水盐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2)讨论内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及其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讲解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
6.课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一幅我国沿海地区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图。
(2)要求学生结合地图,分析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沿海地区海洋生物的影响。
7.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海水温度和盐度的资料,了解我国海水淡化工程的发展状况。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认识更加深入。
3.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师在课堂上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发言、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评价学生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二地理教案 1.1 海水温度与盐度
1.1 海水温度与盐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水盐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了解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世界8月海洋表面水温分布”和“世界8月海水盐度分布”两幅地图,分析归纳世界大洋温度与盐度分布规律,强化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对两幅统计图的阅读分析,增强阅读统计图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中图表,了解和掌握等值线图与统计图的绘制与判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进行地理分布特征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2.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3.通过阅读“海水是从哪里来的”、“海水会越来越咸吗”等部分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海洋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重点]1.海水温度及其分布;2.海水的盐度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海水盐度的分布[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的卫星照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蓝,贸易的通道,国防的前线,资源的宝库和云雨的故乡。
海洋水体以及海洋中的各种组成物质,构成海洋环境。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海洋探测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不论深度,还是广度,都大大前进。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拓宽生存空间,开发利用海洋日趋必要。
然而,要想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首先需要认识海洋。
【板书】第一章海洋水体【复习提问】地球上海陆面积的比各占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球71%的表面被海洋所覆盖,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以上,因此地球被誉为“水的行星”。
那么,庞大的海洋水体是从哪里来的?【板书】海水的形成【阅读】阅读课本P2材料,说明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点拨】关于海水的形成,科学界有不同的观点,通常认为海水是地球演化过程中内部物质排气作用的产物。
岩浆活动和火山作用不断从地球内部排出大量水汽和其他气体,并凝结为液态水,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积累逐渐形成了海水。
海水温度和盐度教案
海水温度和盐度【教材教法分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和海洋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本节为海洋环境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了地球上的海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三部分内容,是从静态角度认识海水理化特征,它与下一节从动态角度看海水运动特征是学习后面海洋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基础。
关于“地球上的海洋”的教学,可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海洋水体的环境意义。
海洋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在海洋与大气、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方面。
海洋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涉及海陆间水循环的知识,这一内容尽管在下一单元有详细叙述,但这里应提及,它具有“启后”的作用。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涉及上一单元地面辐射的相关知识,这一内容又有“承前”的意义。
承前启后,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是这节知识内在联系性的必然要求。
海岸带是陆海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区,它在资源贮存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边缘效应,是现代社会发展经济最有利的地带。
海带岸包括狭义的海岸带及滨海平原和大陆架三个部分。
教学时应着重说明海岸带对人类的意义及目前面临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和管理海岸带资源的紧迫性和具体对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海水温度和盐度是表示海水性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区分不同性质洋流的重要标志,是本节课的重点。
其中,海水的盐度又是本课的难点。
关于海水的温度,教材首先从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入手,阐述了海水温度时空变化的特点,然后分析了海陆不同的热力性质和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这部分内容与物理知识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图像判读又与数学函数图像知识有关。
因此,讲解时应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并加强课本图表的阅读。
另外,讲解洋流影响水温时,应先复习回顾初中所学寒暖流的概念。
教材在讲述海水盐度时,首先指出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从人们的直观感觉说起,介绍了海水盐度的概念。
接着教材又阐述了海水盐度的影响及其分布规律。
海洋中发生的许多现象,例如海水的运动、海洋生物的分布等,都与盐度的分布和变化密切相关,在讲述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时,应指导学生读课本图3.25,并进一步分析其成因。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地理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 新选修_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识记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并能解释其成因,理解海洋水体的环境意义2.才能目的:运用有关图表说明海洋表层平均盐度及温度的变化规律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海水的表层盐度、温度分布规律2.难点:海水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形成原因三.教学课时:节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五.板书:一.海洋水体的环境意义㈠.地球水体的主体:占71%㈡.大气的主要热源物质能量交换大气中的水汽和陆地水主要来源水热平衡㈢.海岸带的区位优势二.海水的温度影太季节变化:夏:高;冬:低阳响辐空间程度:随纬度变化:低纬:高;高纬:低因射变化垂直:1000米以内随深度而递减;1000以下,为低温状况素洋流:〔同一海区〕:暖流:温度高;寒流:温度低三.海水盐度〔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引入: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宇宙环境〞,这是最大也是间隔我们最近的环境,第二单元学习的“大气环境〞,是地球最外圈的环境。
由大及小,由远及近,是我们整本书的编排体系,这一单元我们学习海洋环境阅读:序言讲解: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贸易的通道,国防的前线,资源的宝库和云雨的故土,海洋水体及海洋中的各种组成物质,构成海洋环境,传统意义上,人们对海洋的利用多局限在获取自然资源、渔业、航运等方面,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海洋探测的开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不管深度,还是广度,都大大进步了,人们越来越深化的认识到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拓宽生存空间,开发利用海洋日趋必要,然而要想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首先,需要认识海洋一.海洋水体的环境意义㈠.地球水体的主体提问:地球陆面积的比各占多少?答复: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海洋不仅面积辽阔,而且水体深平均达3800米,体积13.7亿立方米,是地球水量的主要蓄积池读图: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提问:海水占地球水体的百分比为多少?答复:海洋水体占9%提问:还有哪两种主要的水体类型,与海洋水一起一一共同构成地球上的水答复: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与“淡水〞提问:淡水包括哪些类型?最多的淡水是什么?答复:冰川水、地下淡水、其他淡水。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导读:本文是关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您!【教学目的】1.了解海洋是大气主要的热源和水源,了解海岸带的区位优势;2.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
【重点难点】1.海洋水体的环境意义2.海水温度和盐度【板书设计】海水温度海水盐度分布规律空间时间:夏高冬低空间: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洋流、地形、气象降水量和蒸发量之差河川径流洋流【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生命起源于海洋,社会和经济发展依赖海洋。
【讲授新课】1.海洋水体巨大引导学生读图3.1,了解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得出海洋水体巨大这一结论。
2.海洋是大气主要的热源和水源(1)以数字说明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海洋年蒸发总量:505000km3其中:90%降水在海洋,10%降水在陆地(2)海洋是主要的热源:海洋面积大,热容量大3.海岸带(1)引导学生读课本P69,思考:什么是海岸带?海岸带以什么地形为主?为什么?你认为海岸带有哪些区位优势?对人类有什么意义?影响海岸带的因素有哪些?(2)我国沿海地带的发展及海岸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老师讲解后引导学生讨论。
4.海水的温度分布(1)纬向分布引导学生回忆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规律以及气温的纬度变化规律,得出海水温度纬向分布的结论(2)深度分布引导学生读图3.4,了解170°W附近水温随深度变化的规律,思考:为何海温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m以下深层海水一般在4℃左右,为什么?(3)季节分布及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的影响5.海水盐度的分布(1)盐度的概念:海水的组成:NaCl、MgCl2等概念:这里可与初中化学所学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作一比较,然后转入对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的讨论。
(2)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外海及大洋:降水、蒸发近岸:河川径流(3)盐度的分布引导学生读图3.5,了解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
思考:①盐度最高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出现在这里?②为什么赤道地区盐度较低?③为什么南北半球高纬地区盐度分布不对称?【总结新课】本节课的重点是海洋水体的环境意义、海水温度和盐度。
3.2.1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
《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水平:绘制世界大洋表层海
水温度示意图,总结世界大
洋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
化规律。
垂直:根据图表总结海水温
度随深度变化规律。
时间:根据图表对比夏季冬
季同一海域海水温度。
【合作探究1】
结合视频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珊瑚白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为减少”珊瑚白化“现象提出建议
(引导学生在提建议时从不同主体出发,扩宽思路)
【课堂实验二—尝一尝】
么变化
【合作探究2.1】
水循环使得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在水循环示意图中哪些环节使得海水质量发生增多和减少的变化。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学设计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学设计教师:丁光阳[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水的环境意义,形成初步的海洋环境意识。
2.掌握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了解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和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3.掌握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了解影响盐度的因素。
[教学重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启发式、问题导学法。
[学法指导]抓规律、找原因、学会分析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云雨的故乡,大家想不想看大海?看看大海,了解海洋,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今天我们就一块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领略海洋的魅力。
那就是通过学习第三单元海洋环境来了解海洋。
首先学习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二)新课教学:一、地球上的海洋:指导学生看书,明确以下四个意义:(1)海洋是地球上的水库96.53%图3.1(2)海洋是地球表面大气的水源(3)海洋是大气的热源(4)海岸是陆海、人海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海水运动对海岸有塑造作用a.陆海关系陆地河流携带的泥沙对海岸影响显著b.人海关系:50%的人口居住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海岸带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水产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在开发海岸过程中,由于开发不尽合理,使海岸遭到严重破坏,实现海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又要制定长期的管理政策。
二、海水温度:1.指导学生看书、读图,思考以下问题:①海水热量收支情况怎样?②海水表层水温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③总结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海水对大气为什么有调节作用。
释疑:1.收入:太阳辐射支出:海水蒸发2.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读图总结)3.影响因素:a.太阳辐射(板书)b.洋流c.海深1000m4.调节作用:热容三、海水盐度:指导学生看书、读图,思考以下问题:①什么叫盐度?世界各大洋平均盐度为多少?②盐度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③影响盐度的因素有哪些?④红海、波罗的海成为世界盐度最高和最低海区的原因是什么?释疑:①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叫盐度。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优质课教案
3.3 海水温度和盐度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主要是学习海洋的两个理化性质,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课文的第一部分是对海洋的一个了解,可以作为一个资料来学习。
后面的两部分主要采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思想设计。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系统中海气、海陆相互作用;海岸带与人类活动。
2.掌握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二)能力目标通过读图、读表分析人与海岸的相互作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及温度的变化规律。
(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海洋的认识,正确理解人类与海洋、海岸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岸,促进可持续发展。
2.树立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三、教学重点1.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2.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四、教学难点1.海岸带与人类活动;2.归纳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浩瀚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海洋的知识内容。
一、地球上的海洋(一)地球的水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海洋面积辽阔,水深巨大。
海洋占全球表面积为71%,约3.62亿平方公里,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800米,体积约13.7亿立方千米,蓄积水量占地球水体总水量的96.53%。
大家看图“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
(二)大气的水源和热源海洋不仅占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是地球的水库,而且还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的主要热源之一。
科学家统计研究得出:世界海洋每年蒸发总量可达450000立方千米,其中大约90%的水汽直接在海洋上空凝结,以降水形式返回海洋,其余约10%的水汽由大气运动送到陆地上空,凝结降落,再通过河川径流返回到海洋。
我们从前面的知识已经知道,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而地面中,海洋占了71%,因此,我们可以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探究海洋的温度和盐度对于地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二中的《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一节,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海洋温度和盐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测量海洋温度和盐度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温度和盐度对海水性质的影响•海洋温度和盐度的测量方法•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2.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测量海洋温度和盐度•如何理解海洋温度和盐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3.1 教学内容本节课包括以下内容: 1. 温度和盐度对海洋性质的影响2. 海洋温度和盐度的测量方法 3. 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3.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学习通过引入生活中与海洋温度和盐度相关的经历,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例如,询问学生是否有去海边游泳或钓鱼的经历,并引导他们思考海水的温度和咸度。
步骤二:温度和盐度对海洋性质的影响通过讲解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海洋性质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海水温度和盐度是海洋中重要的参数。
步骤三:海洋温度和盐度的测量方法介绍海洋温度和盐度的测量方法,包括浮标、瓶采法和CTD 等。
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各种测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步骤四: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通过呈现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海流和环流等概念,让学生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并帮助他们认识到海水温度和盐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步骤五:小结和思考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问学生几个思考题,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讲授:通过清晰的逻辑结构和生动的例子,讲解海洋温度和盐度的相关知识。
- 多媒体展示:使用PPT等多媒体工具,展示海洋温度和盐度的测量方法和实际案例。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海洋温度和盐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学设计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水体的组成。
2、理解海洋对大气、水热平衡的影响。
3、理解海岸地理环境及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意义。
4、掌握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二、能力目标1.读图分析的能力,会应用有关的图表分析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现实的实际事物为例,加强对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的认识。
三、德育目标1.应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理解人类与海洋、海岸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保护海洋资源、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实现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认识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激发热爱海洋、了解海洋的兴趣。
3.帮助学生建立现代海洋意识,使之初步树立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的观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和难点)2.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3.读图总结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
(重点和难点)4.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因素。
(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指导学生读书上图3.23,3.24,3.25 三幅图以及教学挂图,分析总结海水热量的收支、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2、启发式谈话法:联系前面的已学知识,引导、启发学生理解海、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具准备:地图册、投影仪、世界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挂图等。
教学设计【引入新课】1.阅读第三单元的引言部分,由此引入新课。
2.观看录象:《海洋探秘》【提问】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那它的水量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们看书上图3.21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
一、地球上的海洋(一)海洋是地球的水库1、海洋水:占地球水体总量的96.53%。
平均水深3800米,体积13.7亿立方千米。
2、其它形式的水体淡水占2.53%,如冰川、地下淡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0.94%(二)海洋是大气的热源和水源1、海洋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海水温度和盐度教案
3.1海水温度和盐度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概念。
2.掌握海水的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图表的分析问题能力,分析影响温度、盐度的主要因素,总结其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感知判断能力,以现实生活的事象为例,加强对海水温度与盐度分布规律的认识。
德育目标1.通过对海洋的认识,正确理解人类与海洋、海岸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岸,促进可持续发展。
2.树立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推动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为学生奠定海洋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教学方法1.利用地图册和新闻影视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有关海洋知识,了解海水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由浅入深,增强学生的海洋环境意识。
2.补充实例,通过实例分析与参与,让学生多方面了解海洋的知识体系,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文化水平。
●教具准备地图册、投影仪、新闻、报刊、影视资料、景观图片,有条件的话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海洋动态课件,更直观地反映海岸的开发及其温度、盐度的变化规律。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浩瀚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
海洋既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场所,也是影响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
海洋水体以及海洋中的各种组成物质,构成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海洋环境。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海洋的探测、开发和利用,人类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提供生存的自然环境、渔盐之利、航运交通、国家安全等方面。
而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等产业开发已形成规模,并显示出巨大潜力。
人类已经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海洋中来了,龙潭取宝的努力开始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对今后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必将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下面我们学习有关海洋的知识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
[课题] 3.3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课型]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授课人]张丽颖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基础知识,是后面各节内容的基础,主要介绍海洋的理化性质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阐述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系统中海气、海陆相互作用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概念。
2.掌握海水的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图表的分析问题能力,分析影响温度、盐度的主要因素,总结其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感知判断能力,以现实生活的事象为例,加强对海水温度与盐度分布规律的认识。
德育目标
1.通过对海洋的认识,正确理解人类与海洋、海岸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岸,促进可持续发展。
2.树立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推动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为学生奠定海洋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启发式、问题导学法
[学法指导]抓规律、找原因、学会分析问题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视频资料,引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地球上的海洋: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四个意义:
(1)海洋是地球上的水库96.53%
(2)海洋是地球表面大气的水源
(3)海洋是大气的热源
(4)海岸是陆海、人海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
海水运动对海岸有塑造作用
a.陆海关系
陆地河流携带的泥沙对海岸影响显著
b.人海关系:50%的人口居住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海岸带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水产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在开发海岸过程中,由于开发不尽合理,使海岸遭到严重破坏,实现海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又要制定长期的管理政策。
第二框题:海水温度
1.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①海水热量收支情况怎样?
②海水表层水温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
③总结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海水对大气为什么有调节作用。
释疑:
1.收入:太阳辐射支出:海水蒸发
2.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读图总结)
3.影响因素:a.太阳辐射
b.洋流
c.海深1000m
4.调节作用:热容
第三框题:海水盐度
指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①什么叫盐度?世界各大洋平均盐度为多少?
②盐度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
③影响盐度的因素有哪些?
④红海、波罗的海成为世界盐度最高和最低海区的原因是什么?
释疑:①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叫盐度。
3.5%
②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③因素:1.蒸发、降水 2.河川径流 3.洋流
④据图分析其成因
小结: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共同因素有洋流,而温度和盐度的差异也是洋流形成的原因之一,下节课将学习洋流的有关知识。
巩固练习
附:板书设计
3.3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一、地球上的海洋
二、海水温度
三、海水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