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前后西南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比较研究_基于偏离_份额分析方法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比较分析
图2 东 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动趋势 从主 要指标 占比看 ,2 0 年 以来 中西部 地区规模 以上工 05 业主要经济指标 占全国的 比重明显提高 ,而东部地区 占比则逐
1 9
了我国区域G 增速从 “ DP 东高西低 ”向 “ 西高东低 ”转换 的趋
研 究探 索
渐下 降。2 1 年 ,西 部地 区规模 以上工业企 业资产 总计 、主 00
机遇 实现经济科学崛起 ,东部地 区则依 靠体 制机 制、人 才、创新等优 势实现 经济加速转型。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西高 东低 ;比较分析
一
、
基本态 势 :区域经济增长格局 实现 由
势 。2 0 年 ,东部地 区 有 7 04 个省市 G 增速 超过 1 %,而 中 DP 4 西部地 区仅2 省市 G 增速超过1 % ; ̄ 2 1 年 ,中西部地 个 DP 4 J0 0
硫酸 、化学农药原药、塑料 、水泥、大中型拖拉机、家用 电冰 箱 、发 电量等工业产品产量 占全 国的 比重下降较多 ,中西部地
区比重则上升较快 ( 表1) 。这反 映出近年来化工 、水泥 、交 通运输 设备、家用 电器 等制造行业呈现从东部地 区向中西部地 区梯 度转移 的趋势 。
从财 政支 出看 ,2 0 年 以来 ,中央财政 对中西部 地 区转 05
90 .
85 .
1. 19
71
13 _
49 .
区,中西地区主要经济指标 占全国地方合计的 比重呈现上升趋
势 ,东部地 区比重则 有所 下降。2 1 年 ,中西部 地 区G 占 00 DP
全 国 地 方 G 合 计 的 比 重 分 别 为 2 .% 和 1 .% , 分 别 比 DP 41 86
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基于偏离一份额分析法
Ba e i- a e Me h d s donShf Sh r to t
Gu i nZ agH i o j , h n ur Au u
( ol e f c nmi , az o nvri , az o , nu70 0 ) C l g o o c L n h uU iesyL nh u Gas 3 0 0 e oE s t
Ab ta t T i p p r b s d o h v sia i n o e s tsia g r si e y a so 9 0 2 0 , sn h f-h r t o d l s r c : h s a e , a e n t e i e t t ft t it l u e n t e r f1 9 — 0 6 u i g s i s ae meh d mo e , n g o h a c f i h t e au ts t e r lt n b t e h v lt n o d sra t c r n e in le o o c g o h a o e i ot we tr h n . t v l ae ea i ewe n t e e o u i fi u t l r t e a d r g o a c n mi r wt s a wh l n n r h o o n i su u h se C i a I n f c s so e r g o a ifr n e ft e i d sr le o o c g o h c nrb t n a d te u sf r r o u g si n r e o u e n t e in ld fe e c so n u t a c n mi r wt o ti u i , n h n p t o wa d s me s g e t si o d rt h h i o o n o i r v d sra t cu ee c e c ff e d s it o t we t r h n . mp o ei u t l r t r f in y o v it c s nn rh se C i a n i su i i r i n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析——以陕西省11市(区)为例
一
、
引 言
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 阶段密切相关 。区域经济增长 的不 同阶段具有不 同的产业结 构 , 产业结 构 的变动与升级必然会 带来 区域经济增长阶段 的变化 与跃 迁。也 就是说 , 产业结 构升级是推动 区域经济 增 长 的重要手段。另外 , 区域经济增长的各 阶段 不是彼 此分离 的 , 一个 区域 的特定 增长 阶段具备 前一 阶段 和 后一 阶段产业结构所具 有的某些特性 。而且 , 当区域 经济增长 处于过 渡时期 时 , 产业结 构 的变动 和升级 非
升, 可见 , 陕西省的经济增 长规律 与克拉克定律一致 。库茨涅兹进 一步深化 了产业 结构变化规 律 的研 究 , 发
现 随着 国民经济的增长 , 一个 区域第一产业实现 的届 民收入在 整个 国民收入 中的比重与第一产业 劳动力在
基金项 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 目“ 加大陕西省产业结构 的调整与优化研究” 编号 :K D10 6 ; ( S Z 1 1 ) 教育部哲学社 会科学重大攻关项 目“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 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编号 :9 Z 0 1 。 ( 0 JD 09)
D ul 生产 函数 , og s a 实证分析 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 。结果发现农村产业结构 的变动能显著
提高农村经济活动的效率。 郑若 谷等使用 随机前沿生产 函数检验 了产业结构 与经济增 长之 间的关系 , ① 并 实证分析 了中国 3 0年经 济增长 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效应 。他们 的研究发现 产业结构变动不 仅对本 国经济规 模产生直接影响 , 而且还改变生产要素 的资源配置 , 从而 对经济增 长产生 间接影 响。产 业结 构变动 对经济
最后 , 本文提 出了陕西省大部分 市( 仍应遵循“ 、 、 产 业发展 的思路 。 区) 二 三 一” 关键 词 产业结构 偏 离 一份额 法 区域经济增长 陕西省
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四川为例
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四川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省,作为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如何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并以四川省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我们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研究,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四川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优势。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四川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实施策略。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认识,也为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西部地区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产业转移背景及四川省承接现状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正逐渐成为产业转移的热门目的地。
产业转移的背景主要源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一方面,东部地区随着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部分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急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资源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环境。
四川省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大省,其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尤为引人注目。
近年来,四川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四川省还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通过建设产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入驻。
偏离份额分析法经济学研究方法
研究区三次产业占参照区(全国)相应部门比重在基期和末期分别为 则研究区与全国的相对增长率L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W,u分别代表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
若G值愈大,L>1,说明区域增长快于全国。若P值愈大,W>I,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反之,说明区域经济衰退,夕阳产业的比重过大,经济结构需要调整。若D值较大,U >1,说明区域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反之,则说明竞争力较弱,地位有下降趋势。
02
第三部分 代表研究区第i产业按实际增长率所实现的经济增长额与按参考区同一产业增长率所实现的经济增长额之差,反映了与参考区域相比,研究区在发展第i产业方面具有区位优势或劣势;若某个地区竞争力高于参考区水平,则 >0;反之, <0。
区位竞争力分量的构成相当复杂,实际上竞争力分量包括了除产业结构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的影响,它的大小由生产率水平、投资规模、产业政策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影响。
在选定时间范围和背景区域内,把区域经济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处的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份额分量N、结构分量P和竞争力分量D三部分。 偏离—份额分析的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 分别代表研究区和全国三次产业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增规模,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研究方法选讲
单击添加标题
偏离-份额分析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美国学者杜恩,佩罗夫等人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80年代初在西方区域经济研究中应用被广泛用于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和区域经济差距的数学方法。偏离—份额分析法通过计算结构因素和区位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从产业结构因素和区位竞争力因素两方面解释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
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区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效应分析——以陕西为例
底有多大?尽管 目前一些文献对陕西区域经济发展 这一份额与该地区的实际增长额进行 比较 , 分析该
不平衡现象进行了研究 , 但探讨产业结构对陕西省 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文献较少。作者拟采用偏离 一
份额分析方法分析产业结构对陕西各地区经济增长
收稿 日期 :0 8 0 8 2 0 —1 一O
( D. h y E・ ・ 恩 ( S Dun 、 S珀 洛 夫 L. Asb ) S 邓 E. . n ) H. ( SP r f) H.. el f和埃 德加 ・ o 胡佛 等 学 者 总结 并 逐 步完 善 , 已成 为学术 界 常用 的用 于分 析 区域发 展 差 距 现
变动决定因素的基本方法l 。 3 j
霍利斯・ 钱纳里等人分别依据不同国家和地 区的历 史资料 , 发现了现代经济发展 中总量增长与结构变 动的联系, 揭示了产业结构演进 的一般方 向l 。帕 1 J 西 内蒂进一步指出由不同部 门之间的生产率提高速 度与需求扩张速度不 同所引发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 从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是保证 经 济不 断增长 的条件 _ 。 2 J 改革开放后陕西各地区经济均有较 大幅度增 长, 但由于各地资源禀赋 、 改革措施、 发展机遇、 产业 结构等差异 , 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较大。如从 2 0 01 20 年 , 0 6 陕西省 G P增长率为 107 %, D 5 .6 但陕北
— —
以陕西 为例
杨 选 留
(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北京 1 08 ) 0 0 4
摘要 : 经济发展 中总量增 长与结构变动 的关系密切 , 生产要素从 生产率低 的部 门向生产率较高 的部门转 移推动经济不断增长 。改革开放后 , 陕西经济迅速发展 , 但各地发 展并 不平衡 , 用偏离 一份额分 析法 , 运 分析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及竞争力差异的实证分析
单位 : 亿元 总计 l5 3 .5 35 91 2 5 2 .3 76 46 2 35 . 3 0
可 比性 ,本 文 的所 有 数 据全 部 来 源 于 国家
统 计 局 的 相 关 统 计 年
鉴。
东部地 区 20 年产值 03
6 9 .8 60 0
360 9 78. 9
38 - 4 03 2 3 1. 26 8 5
- 24 6 .8
-6 . 68 5 0 -4 . 3 08
336 0 .2
2 l- 8 22 7 27 .8 8 57
08 9 . 2
08 8 . 0 08 4 . 9
西部地 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 三产业
力偏离分量
11 9 7. 5 9 73 6- 8 5 63 3. 5
增长量
649 8 .1 10 O 2 o8. 6 93. 7 55 4
( 针对全国增长水平)
1 3 .4 3 1 0 .6 1 1 5 .8 0
中部地 区 第一 产业
第二产业 第 三产业
3 61 6. O
8 5 .9 6 09
85. 41 4
89 . 7 22 4 1. 9 22 7 76 - 7 03 8
74 . 7 61 6
252 2 32 . 4
253 5 49 . 7 16 73 44 I 8 200 3 08 . 9
241 7 06. 9
2 0 年应达到产值 4 1 . 02 12 4
59 . 917 6
53. 4 35 5 31. 3 41 5
76 . 42 4 8
63 . 25 9 3 3 2 .4 51 5
- 9. 3 98 4
海西经济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
构 对 经 济 增 长 的影 响 ,而 采 用 偏 离 一份 额 分 析 方 法 空 间 模 型 尚不 多 见 ,该 方 法 考 虑 了 被 研 究 区域 与
其 邻 近 空 间 区域 之 间 的 关 系 , 比传 统 的偏 离 一份 额 分 析 法 能 更 好 地 揭 示 海 西 经 济 区各 地 市 之 间经 济
4 4
华侨 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 10年第 4期
海 西经 济 区产 业结构 与 经 济 增 长 关 系研 究
基于偏 离 一份 额分析 空间模型
。陈燕武
楼 燕妮
( .华侨大学 数量经济研究院,2 1 .华侨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 ,福建 泉州 322 ) 60 1
对海西经济区 2 o个地市的经济增长水平进行分类 。 在分析基础 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海西经济区 ;产业结构 ;偏离 一 份额分析空 间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 l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06—19 2 1 )0 O 4 0 3 8(00 4一 O4— 8
海 西 经 济 区 ,以 福 建 为 主体 ,涵 盖 台湾 海 峡 西 岸 ,包 括 浙 江 南 部 、广 东 北 部 和 江 西 部 分 地 区 , 面 对 台湾 地 区 ,邻 近 港 澳 特 区 ,北 承 长 江 三角 洲 ,南 接 珠 江 三 角 洲 ,西 连 内 陆 ,是 一 个 具 有 自身 特
域 的 经 济 增 长 。 本 文 将 运 用 偏 离 一份 额 分 析 方 法 空 间 模 型 研 究 2 0 —2 0 年 海 西 经 济 区 各 地 市 之 04 08 间 产 业 结 构 的 变 动 对 区 域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 目前 国 内 主 要 运 用 传 统 的 偏 离 一份 额 分 析 法 分 析 产 业 结
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2019年文档
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2019年文档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文献标识码:A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the west part of China PANG Zhi-qiang,LI Yun-fa(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Gansu Lanzhou 730020,China):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western development,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s obviously accelerated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changed,however,compared with east part of China,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west is still backward. Presently,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west part of China has many problems in extremely unbalanced three industr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that light industry seriously lags behind heavy industry,"three high rates and one lower rate"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so on. The west part of China should change the idea which unilaterally develops the tertiary industry,should emphasiz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should make overall plan for coordinate development in the west region,should realize coordinateddevelopment of light industry and heavy industry and should largely develop energy deep-processing industry.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效果1.纵向看,调整步伐大大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西部大开发前后西南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比较研究.——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
我 国西南地 区包 括 四川 省 、 云南 省 、 贵州省 、 重庆 市和西 藏 自治 区三省 一市一 区, 国土面 积 2 5 4 方 3. 平
公里 , 占全 国总 面 积 的 2 . 2 ,0 6年 总 人 口为 1 4 5 2 0 .
西南 地 区产业 格局 的产业集 中度低 、 复建设 和结 构 重 趋 同以及产业 问协 作水 平 低所 导致 的产 业结 构 失衡
素质低 、 传统第 三产业 比重 大 、 现代 服务 业发展 滞缓 、
收 稿 1 :0 71—0 3期 20—22
年 代初 D n un集各家 之所 长 , 总结成 现 在普 遍 采用 的
作者简介 : 中轩 (9 O , , 安 18 一)男 土家族 , 贵州沿河人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为城市经济 。
・
3 ・ 9
维普资讯
安 中 轩 , : 部 大 开 发前 后 西 南 地 区 产业 结 构 与 经 济 增 长 比较 研 究 —— 基 于 偏离 一份 额 分 析 方 法 等 西
形式 。这种方 法具有较 强的综合 性和 动态 性 , 是揭 示
区域 与城市部 门结构 变化原 因、 定未 来 区域 经 济发 确 展 主导方 向的有 效 方 法 , 因而 S M 在 国 内外 区域 经 S 济和产业结 构分 析中得到 了广 泛应用 。 S M 的基 本 思路 是 : S 区域 经 济增 长可 以分 解 为
有关 。
9 亿人 , 2 占全 国总人 口的 1 . 。西南 地 区 国土 面 46
本 文运用偏离 一份 额分析 法 , 西南 地 区三省一 对 市一 区 的经济 发 展和 产业 结 构及竞 争 力 状况 与 全 国
积广 阔 , 森林 覆盖率 No 2 11 、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
长率与标准 区域增长率的差异只受竞争 因 素影响。
( ) 学 函数 二 数
建设严重 , 产业高度趋 同 , 乏协作性 , 缺 规 模经济欠乏 等诸多问题 , 产业结 构失调 已 成为制约 中部 六省经济发展 的主要 障碍 。 因而 , 真正实 现 “ 中部 崛起 ” 必须 认 真研 , 究现 状 、 相应措 施 , 整 、 采取 调 优化 、 升 提 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 。 本艾运用偏离一份 额分析法 , 中部六省 的经济 发展与产 业 对 结构 与竞 争 力状 况与 全 国水平 进行 对 比 分析 , 并对 = 次产业 进行 明细 分析 , 而 三 进 为 中部地 区调整产业结构 , 改善 经济增 长 质量 , 中部快 速崛起 提供 参考建议 。 促进
T)iJ2… … , 表 示 全 国 产 业 .= ,, ( 瑚)
的经济 活动水平 , T) r 表示全 国所有 产业 ( 的经济 活动水平 总和 , 即:
d )∑r , ) r c= )r ∑() | r= f
= f J= 1
理 论框 架 ( ) 离一份额 分析 法简介 一 偏
D >O 反之 D <O S , S
本文选取 中部 六省 2o一0)年数 据( 1作 为样 Oo2( 4 表 )
本 以 2 0 为基期 ,04年为报告期进行偏 离 一份额处 0 0年 20 理 得到六省 S S分析结果 f 2 , 而对六 省 三次产业 进 表 )进 行明细处理 得到三 次产 业 S S分析 明细结果 ( 3 , 表 ) 分别
‰十 厂 ] t
‘ ‘l 1 国 额 量R=t‘ } . 份 分 Sr) 一 全 i/r - o ( ,
表示假定该区域产业从 到 t 时期 以全 国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绵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力偏离分量, 以此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 自身竞争力的强弱 , 找出区
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 的产业部 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 方 向和产 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 数学模型 二)
假定区域 i 在经历 了时间 [ , 之后, Ot ] 经济总量和结构均 已发生变
化。设初始期区域 i 济总规模 为 b , , 经 iO 末期 经济 总规模 为 b , 。同 it 时, 依照一 定的规则 , 区域经济划分为 n个产业 部门, 把 分别以 b j0 i,, b jt j l2 … ,) i , (= , , n 表示 区域 i第 j个产业 部 门在初始期 与末期 的规 模。并以 B , t表示 区域所在 大区或全 国在相应 时期初期 与末期经济 OB
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 , 即份额分量 , 结构偏离分量和 竞争
( 计 算过程 三) () 1明确时间范 围以及参照的区域 。一般 t 值取为 5 或 l 年 , 年 0 即
考察区域在近 五年或十年内的变化 同时, 研究区域在哪一 级较大区域 有重要地位, 就选择哪一级区域为背景区域 。 () 2 划分部 门结构 , 构造 S i t sa e分析表 。根据所 研究问题 的 h f— h r 性质和深度要求 , 考虑统计 资料 的可能性 , 按照 某种分类体 系, 区域 把
(— ) 13
( ) 卜4 (— ) 1 5
厚的科研基础 , 另一方面是有相应 的产业 结构 , 已经形成 了包括重工业
和轻工业的产业 。在这种背景下, 对绵 阳市建设科技城 以来的产业结构 进行分析就显得必要。该文运用区域分析与规划中的偏离一份额法 , 对 绵阳三次产业结构进行定量分 析,反映绵 阳产 业结构优势 以及竞争 力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学年论文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作者段婕系别统计与数学学院专业统计学(风险管理方向) 年级 09 风险管理学号 902093109 指导教师聂霞导师职称助教内蒙古财经大学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目录引言 ..................................................................... .. (2)一、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 ..................................................................... .. (3)(一)产业结构概述 ..................................................................... (3)(二)产业结构调整 ..................................................................... (3)二、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4)(一)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4)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4)2、我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5)(二)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8)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8)2、我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9)(三)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关于就业结构与区域生产总值的比较变动分析 (11)三、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比较分析 (12)(一)产业合理化、高度化的简述及内涵 ..................................................................... . (12)(二)基于国际标准判断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 (13)四、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16)五、结论 ..................................................................... . (18)(一)中、西部产业结构现状简述 ..................................................................... . (18)(二)中、西部产业结构发展及转移方向 ..................................................................... .... 18 参考文献: .................................................................... . (20)II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内容摘要】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空间广阔,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近年来,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调查分析报告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调查分析报告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项重大经济发展战略,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调查分析报告的目的是评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效果和影响,以及识别任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1. 经济增长:报告会分析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并与东部地区进行比较。
这样可以确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影响,并评估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2. 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调查将审查西部地区的投资情况以及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
这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并评估这些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区域一体化的影响。
3. 就业和收入增长:调查将评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就业和收入增长的影响。
这包括分析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情况,如失业率、就业结构等,并评估战略是否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提高。
4. 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报告将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影响。
这包括评估开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政府对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情况。
5. 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调查将评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社会发
展和民生改善的影响。
这包括分析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改善情况,并评估战略是否有助于提高西部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报告的结论将根据各个领域的数据和分析,评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效和问题。
此外,报告还将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西部开发:前后十年产业结构比较——基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视角
了西部发展 , 如何 通 过 分析 西 部 地 区产 业 结 构演 进 对 经济增 长 的影 响 , 来评 估 西部大 开发成 效 , 继而 为
未来 战略 的推进 提 供思 路 选 择 , 为西 部 大 开发 战 成 略研 究 的一个重 大课题 之一 。 经 济增 长 的速度 取 决 于经 济 结 构 的优 劣 , 而经
( ) 一 基本 原理
济结 构 的核 心是产 业结 构 。产业结 构符合 市场 需求
本 文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西部农村扶贫开发模式研 究” 项 目编号 :6 JO 2 和 西南财经 大学 “ 1 工程 ” ( 0X L1 ) 21 三期 重点学科 建设项 目“ 中国西部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对策研 究” 的阶段性成果。
异 与区域差异 明显 , 增长型产业 比重不大 , 因 自身 资源优势及政 策倾斜 , 但 区位优 势还较 明显 , 业具有较 强 的竞 产
争力 , 竞争力提高程度不够。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进 一步调整 区域产 业结构 , 大增进 型产 业比例 , 但 扩 发
挥 区位优势 , 进一步增 强产 业竞争力 , 促进 西部增长质量 的提高。 [ 关键词 ] 西部 ;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 中图分类号 ] 1 13 F 2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0— 7 X(00)6— 18— 5 10 9 1 2 1 0 0 2 0
后 经邓 恩 ( ・ E S・D n ) 埃 德 加 胡 弗 ( da un 和 E gr・M
・
H oe) 展 ,O世 纪 8 代 初邓 恩 集 各 家 之所 ovr 发 2 0年
偏离份额分析法经济学研究方法
理论基础
产业结构理论
偏离份额分析法基于产业结构理论,认为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 分析特定区域和更大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可以了解该区域产业发展的优劣。
产业竞争力理论
该方法还基于产业竞争力理论,认为产业竞争力是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通 过比较特定区域和更大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差异,可以评估该区域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经济增长理论
偏离份额分析法还借鉴了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和产业 增长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可以了解一个区域经济增长 的源泉和动力。
应用领域与优势
应用领域
偏离份额分析法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城市 经济学等领域,用于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城 市规划等问题。
产业结构优化
通过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评估产业 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优 化产业结构的建议。
产业竞争力评价
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建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市场份额、 技术水平、成本优势等,对不同产业的竞争力进 行评价。
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策略
根据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 的策略,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差异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了解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和程度,提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措施 。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制定适合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贸易政 策等。
04
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数据收集与整理
01
数据来源
收集相关产业或地区的经济数据,包括总产值、 就业人数、投资额等。
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竞争力研究——基于偏离-份额分析东营市
构发展 变动趋 势为研 究对 象,分 别选取 全 市和全省 2 0 0 3 — 2 0 0 8年三 次产 业和工业等经济发展数据进 行对 比分析 ,从 区位 因素、 结构性 因素和竞争性 因素三方 面对 2 0 0 3 — 2 0 0 8年 东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 状况进行动 态评价。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主要 由第二产业
关键词 :偏 离一 份额分析 ;产业结构;产业 竞争 力;资源型产业
中图分类号 :F 2 7 9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4 — 2 9 2 X( 2 0 1 3 ) 0 6 — 0 l 1 9 一 O 5
Re g i o n l a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Ad j st u me n t a n d C o mp e t i t i v e n e s s R e s e a r c h
v e l o p me n t i n D o n g y i n g C i t y .B y u s i n g t h e s h i t f - s h a r e me t h o d, b a s e d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t e n d e n c y o f D o n g y i n g i n d u s t ia r l s t r u c t u r e ,a e -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f r o m t h e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f a c t o r s ,t h e s t uc r t u r e f a c t o r s a n d t h e c o mp e t i t i v e f a c t o r s t h r e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t he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a t u s o f i n d u s t r y e c o n o my w a s a n a l y z e d f r o m 2 0 0 3 t o 2 0 0 8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e c o n o mi c g r o wt h i s ma i n l y p omo r t e d b y t h e s e c o n d a y r i n d u s t y .T r h e u n c o o r d i n a t e d f a c t o r s e x i s t i n t h e i n d u s t r y s t uc r t u r e, t h e p ima r y r a n d t h e t h i r d i n d u s t r y d i d n o t d e v e l o p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霍州市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霍州市城市转型发展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研究,探讨了霍州市城市转型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路径等内容。
在现状分析中发现,霍州市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为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影响因素分析指出政策落实、产业结构、环境保护等会影响城市转型发展。
通过应用案例展示了该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了霍州市未来的城市转型发展路径。
总结指出,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为城市转型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工具,但仍存在部分研究不足,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
【关键词】霍州市、城市转型、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应用案例、发展路径探讨、总结、不足、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霍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霍州市面临着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背景下,对于霍州市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从经济角度来看,霍州市目前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导,如农业和轻工业。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等,霍州市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加快实现城市转型,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从社会角度来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霍州市面临着人口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城市规划等诸多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城市发展转型,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成为人们向往的城市,也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探讨霍州市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和因素,为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这对于促进霍州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深入探讨霍州市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律性和趋势,分析城市转型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和挑战,并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三省一市一区,国土面积235.4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2%,2006年总人口1.92亿人,为全国人口的14.6%。
西南地区国土面积广阔,森林覆盖率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水力资源,曾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能源基地。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南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8064.5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8683.35亿元,增长2.32倍,年均增长率为18.81%,三次产业结构从24.04:41.65:34.30调整为17.27:43.07:39.6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然而,经过近8年的西部开发,西南地区生产总值却从1999年占全国比重的9.83%下降到2006年的8.93%,这与西南地区产业结构高度不够,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第二产业结构素质低,传统第三产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滞缓,以及西南地区产业格局的产业集中度低,重复建设、结构趋同,进而产业间协作水平低导致的产业结构失衡有关。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西南区三省一市一区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状况与全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三次产业进行明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西南地区西部开发前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为西南地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以求更加有效地振兴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偏离-份额分析理论框架1、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简介Shift-shareMethed(可译为偏离-份额分析法,简称SS)是由美国学者Dunn,Perloff,Lampard,Muth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
SS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是揭示区域与城市部门结构变化原因,确定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
SS基本思路:区域经济增长可以分解为一个份额项和两个差别项。
份额项是假设该区域即目标区域(本文为西南三省一市一区)的各个产业以标准区域(本文为全国水平)的全部产业增长率增长时,区域经济的增长水平,该项反映了目标区域经济增长在标准区域中占的份额。
差别项包括产业结构因素项和竞争力因素(也称区位因素)项,将目标区域的经济增长与标准区域的经济增长联系起来比较,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可以从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也称区位因素)两方面进行分离说明:从产业结构因素来说,目标区域的经济增长率为区域内各产业部门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数,而不同产业部门具有不同的技术特征、生产效率和供求弹性,因此各部门增长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若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快速增长的部门为主,则会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进而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高于标准区域的平均水平,则称该目标区域的产业结构为有利增长结构,反之则称不利增长结构。
从竞争力因素来说,一个区域的地理区位状况对该地区的要素投入生产率具有直接影响,拥有区位优势的区域,其要素生产率要高于处于区位劣势区域的要素生产率。
如果目标区域的产业结构与标准区域基本相同,则认为该区域增长率与标准区域增长率的差异只受竞争力因素影响。
2、数学模型假设区域j(j=1,2…,m)在经历了时间[t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
设初始期(基年)区域j经济总规模为Fj(t0)(可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表示),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Fj(t)。
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Fij(t0),Fij(t)(i=1,2,…,n)表示区域j第i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
并以F(t0),F(t)表示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Fi(t0)与Fi(t)所示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i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即:【摘要】在“两个大局”思想的指导下,1999年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如今,实施西部大开发已近8年,西南地区产业结构及其经济发展与开发之前相比较有什么样的变化?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是研究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本文运用该方法对西部开发前后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及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三次产业进行明细分析,进而为西南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大经济增长效益,促进西南地区经济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西部开发;西南地区;产业结构;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26[2008]02-0154-04西部开发前后西南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比较研究———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中国北京100872)□安中轩F(t0)=mj=1!Fj(t0)=mj=1!nj=1!Fij(t0);F(t)=mj=1!Fj(t)=mj=1!nj=1!Fij(t)则有:ΔFij=Fij(t)-Fij(t0)=Fij(t0)[F(t)F(t0)-1]+Fij(t0)[Fi(t)Fi(t0)-F(t)F(t0)]+Fij(t0)[Fij(t)Fij(t0)-Fi(t)Fi(t0)](1)全国份额分量Fij(t0)[F(t)F(t0)-1](以RSij表示),其中[F(t)F(t0)-1]为大区或全国增长率。
因此,全国份额分量表示假定j区域i产业从t0到t时期以大区或全国总增长率得到的增长量,即按大区或全国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RSi则表示j地区所有产业的全国份额分量总和,即RSi=nj=1!RSij。
(2)产业结构份额分量Fij(t0)[Fi(t)Fi(t0)-F(t)F(t0)](以PSij表示),表示从t0到t时期将大区或全国i产业的增长与大区或全国所有产业的增长(即全部经济活动的增长)进行比较,主要说明j区域的i产业随大区或全国i产业增长而增长的情况。
若该区域以快速增长型产业为主,则PSj>0,反之则PSj<0(PSj表示j区域所有产业的结构份额分量之和,即PSj=nj=1!PSij)。
(3)竞争份额分量Fij(t0)[Fij(t)Fij(t0)-Fi(t)Fi(t0)](以DSij表示),其中[Fij(t)Fij(t0)-Fi(t)Fi(t0)]表示从t0到t时期该区域i产业增长率与全国i产业增长率之差。
反映了该区域与全国水平相对比,在发展某个产业方面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或劣势。
若该区域竞争力高于全国水平,则DSj>0,反之DSj<0(DSj表示j区域所有产业的竞争份额分量之和,即DS=jnj=1!DSij)。
(4)总偏离(PS+DS)j=PSj+DSj,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目标区域的实际增长与份额增长之间的差值。
(5)年均增率:本文以各指标的期末水平对初期水平的总增长率在期内年份的算术平均值为年均增率,即:年均增率=[(期末值-初期值)/初期值]/N,其中,N为[t0,t]期内的年数。
根据以上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分解为三个部分:全国份额分量RSj、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量PSj和竞争力偏离份额(区位份额)分量DSj,关系式表示为:ΔFj=RSj+PSj+DSj=nj=1!ΔFij=nj=1![Fij(t)-Fij(t0)]=nj=1!Fij(t0)[F(t)F(t0)-1]nj=1!Fij(t0)[Fi(t)Fi(t0)-F(t)F(t0)]+nj=1!Fij(t0)[Fij(t)Fij(t0)-Fi(t)Fi(t0)]二、数据处理与分析本文分别选取西南地区西部开发前的1991-1998年数据和西部开发后的1999-2006年数据为样本,并以1991年、1999年为基期,1998年、2006年为报告期,分别对样本数据进行偏离-份额处理,再对西南地区三省一市一区三次产业进行明细处理,得到SS分析结果如表一、表二、表三、表四所示。
表一:1991-1998年西南各省偏离-份额分析表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根据《新中国55年统计汇编1949-2004》相关数据计算。
表二:1999-2006年西南各省偏离-份额分析表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根据《新中国55年统计汇编1949-2004》和2006年全国及西南各省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
总增长全国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总偏离增量年均增率增量年均增率增量年均增率增量年均增率增量年均增率西南5546.435.995777.4937.49-254.6-1.6523.510.15-231.09-1.5重庆1099.0145.97896.2637.49-28.79-1.20231.549.68202.758.48四川2563.9536.042666.9037.49-103.67-1.460.710.01-102.96-1.45贵州545.9826.36776.4837.49-49.2-2.38-181.29-8.75-230.49-11.13云南1276.4935.241357.7337.49-60.47-1.67-20.78-0.57-81.25-2.24西藏60.9728.5380.1137.49-12.47-5.84-6.67-3.12-19.14-8.96总增长全国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总偏离增量年均增率增量年均增率增量年均增率增量年均增率增量年均增率西南10618.8118.8112513.2822.17-358.44-0.63-1536.05-2.72-1894.49-3.36重庆2006.5019.372295.9622.1737.390.36-326.86-3.16-289.47-2.79四川4926.2018.965759.0822.17-236.41-0.91-596.47-2.30-832.88-3.21贵州1355.5321.241414.9422.17-88.89-1.3929.470.46-59.42-0.93云南2146.1316.522879.3822.17-64.80-0.50-668.52-5.15-733.32-5.65西藏184.4524.95163.85622.17-5.74-0.7826.333.5620.592.79表三:1991-1998年西南三次产业偏离-份额明细表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根据《新中国55年统计汇编1949-2004》相关数据计算。
表四:1999-2006年西南三次产业偏离-份额明细表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根据《新中国55年统计汇编1949-2004》和2006年全国及西南各省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
根据处理数据,综合分析如下:1、西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在西部开发前后总偏离均是负值,其中,开发前的1991-1998年产业结构分量为负值,竞争力分量为正值;开发后的1999-2006年则产业结构分量与竞争力分量均为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