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合集下载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概括)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概括)

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一方面,教育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从而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1.古代教育(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教师课堂杜:经验儿童活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原理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原理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并分析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人类的思维和学习过程。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的思维能力在不同的阶段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例如,儿童在幼儿期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到了学龄期则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材,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动机理论动机理论研究人的行为动机和动力来源。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认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人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以指导教学活动。

例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响应形成的习惯。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合作来构建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引导,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情绪和情感理论情绪和情感理论研究人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发展。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学生的情绪。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五、个体差异理论个体差异理论研究人的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

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的概念: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4.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2.教育的要素:1。

学习者2、教育者3、教育内容3.教育的形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实施机构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可以将教育的形态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的教育形态。

按照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生以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

4.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5.教育的基本规律:1.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的规律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的关系3.教育与人口控制相互制约的关系4.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的关系(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根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教育的形态,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1.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2.教育具有原始性; 3.教育具有同一性。

(二)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1.学校的产生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 /反思三个过程。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一般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具体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 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发展:是指从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心灵断乳期:在初中阶段一一少年期(11、12 岁到14、15 岁)青年期(14、15 岁至17、18 岁)个体身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学习准备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

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 岁);前运算阶段(2 岁) ; 具2 7体运算阶段(7 岁);形式运算阶段(11 岁)。

1 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二者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就是儿童自身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与成人帮助所能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O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0-1. 5 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岁)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圉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 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心理现象的学科。

在教育学中,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过程的理论框架。

其中,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来形成学习。

认知学派则强调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强调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2.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框架。

其中,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感知运动期到操作期,再到形象操作期和抽象操作期。

这些阶段对应着儿童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是社会文化交往的产物。

它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来实现的。

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奖励和惩罚的运用,认知学派则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智力理论智力理论研究个体的智力发展和智力类型。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多个方面,例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类型,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6.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

常见的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写作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教师需要了解学习障碍的特点和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7.情绪和动机情绪和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动机水平会对其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教师可以采用激发学生兴趣、提供正向反馈等策略,促进学生的情绪和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目录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目录

第六章课程《教育学》目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七章教学(上)第一节教育的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第八章教学(下)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九章德育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第十章班级管理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第四节教育与文化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第三节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第一节学生第二节教师第三节学生和教师的关系1《教育心理学》目录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第二节知识的获得究内容第三节知识的保持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七章技能的形成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第八章学习策略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章学习动机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第五章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第十五章教师心理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第三节学习迁移与教学2。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习与教育的心理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到教育的各个层面和环节。

本文将对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进行归纳介绍。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主要研究学习的过程、机制和规律。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形成和巩固学习行为。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外部环境对于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学习是通过外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建立和巩固的。

2.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如何接收、处理和组织信息,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理解和解决问题的。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认知活动。

3.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来实现的。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关键的要素是观察他人的行为结果以及奖惩机制对于学习的影响。

二、记忆与遗忘记忆是学习的基础,而遗忘则是信息在大脑中消失或无法再次检索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探讨了以下几个与记忆和遗忘相关的知识点:1.记忆的类型:教育心理学将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短时记忆主要负责短暂的信息存储和加工,而长时记忆则对长久保存的信息起着关键作用。

2.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人们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采用的特定方法和技巧。

例如,分块法、联想法和编码法等都是常用的记忆策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记忆信息。

3.遗忘的原因:遗忘是信息在记忆系统中丧失或无法再次检索的现象。

主要原因包括时间因素、干扰和记忆衰退等。

了解遗忘的原因有助于采取措施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涉及以下几个与发展心理学相关的知识点:1.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研究了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如何获得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具有特定的认知特点和局限。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观点一、教育心理学1、桑代克著作:1903《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一〕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PS饿猫迷笼实验〕〔二〕最先提出迁移概念,共同要素说: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2、皮亚杰理论:〔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思维准备阶段〔2~7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思维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抽象思维阶段〔11~15岁〕:命题之间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3、埃里克森理论:人格发展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1~1.5〕自主感对羞耻感与疑心〔2~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勤奋感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角色感4、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许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5、马杰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一个学习目标应包含三个基本要求:〔1〕行为〔Performance)A:阐述对象特点,说明具体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

B:一般使用动宾结构短语〔2〕条件(Conditions)A: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

B:条件包括:环境因素〔教师、空间、光线等〕、人的因素、设备因素、时间因素、信息因素等,〔3〕标准(Criteria)A: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学生心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教育心理规律: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所遵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3. 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个人、家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如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个人素质等。

4. 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制度: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规范。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措施。

5.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6. 学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形成。

情感发展: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高。

意志发展:学生意志力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7. 教师心理与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如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情感等。

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等。

8. 教育评价与改革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9. 教育公平与差异教育公平: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差异: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10. 教育环境与资源教育环境: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根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

重点是: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学习及教学的要素。

3.学习及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及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及教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及教育学的穿插学科。

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及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及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及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一)学习及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及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根底、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及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局部,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大纲是课程方案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展教学活动的材料。

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

重点是: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目录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目录

《教育学》目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第四节教育与文化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第三节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第一节学生第二节教师第三节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第六章课程第七章教学(上)第八章教学(下)第九章德育第十章班级管理《教育心理学》目录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第四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五章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第三节学习迁移与教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第二节知识的获得第三节知识的保持第七章技能的形成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第八章学习策略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1、教育的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2、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4、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5、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7、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受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8、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9、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10、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11、校园文化的概念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用和行为准则。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学习与发展1.1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实质(一)学习定义: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1.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2.由经验引起的3.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二)人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的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传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二、学习的类型(一)按内容分(加涅)1.智慧技能学习2.认知策略学习3.言语信息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学习(二)按性质分(加涅)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意义(三)安方式分(奥苏贝尔)1.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四)中国学着分类潘菽:1.知识的学习2.运动和动作技能的学习3.智利技能的学习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1.2学习理论一、联结派(一)试误说(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1.练习律2.效果律3.准备律(二)条件作用说1.经典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2.操作条件作用说(斯金纳)——“强化”(三)观察学习说(班杜拉)过程:(1)观察(2)保持(3)动作再现(4)动机过程影响因素:1.榜样——模仿:(1)直接(2)综合(3)象征(4)抽象2.强化二、认知派(一)顿悟说(苛勒)——学习过程就是顿悟的过程(二)认知发现说(布鲁纳)观点:1.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3.发现学习是学习的最佳方式特点:1.发生较早2.内容尚无定论3.过程较为(三)认知接受说(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1.有意义学说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2.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3.先行组织者三、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知识观:知识是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二)学生观: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三)学习观:1.学生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3.学习的情景性四、人本主义学习(马斯洛、罗杰斯)(一)意义学习的特点:1.学习涉及个人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二)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让学生察觉到学习与自我的关系3.让学生身处一个融洽、和谐、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4.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1.3学习与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概述(一)定义:心理发展是只个体从胚胎期,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二)心理发展的规律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6.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四)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1.过滤性2.闭锁性与开放性3.社会性4.动荡性二、学习与心理发展(一)学习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只是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的 research objects: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起源:教育学产生于17世纪,德国教育家康德被认为是教育学的奠基人。

2.教育学的发展: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对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评价、师生心理等。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9世纪末,西方心理学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桑代克、华生、班杜拉等心理学家的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教育学的分支学科1.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基本理念、价值观和伦理问题。

2.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投资与教育经济效益。

3.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制度、教育不平等、教育改革等。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

六、教育学的应用1.教育规划:根据教育发展规律制定教育发展规划。

2.教育评价:通过评价方法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果进行评价。

3.教育改革:根据教育发展需求进行教育体制、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七、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学习辅导:运用心理学理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

3.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八、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1.教育学在我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20世纪初,教育心理学开始传入我国,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以上为关于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的基本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对比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对比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对比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是两个独立但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育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两个学科都以促进学习和发展为目标,但它们在研究的对象、方法和重点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一、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教学、学习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学,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育机构如何运作。

教育学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能力为目标,研究和制定教育理论、原则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育学的重点在于教育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的角色和任务、教学方法与资源、教育评估与反馈等。

它研究如何优化学校教育、课程设计、教育政策等方面,以提供教育发展的有效指导。

二、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特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以了解学习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为目标,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适应。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个人特征对学习的影响,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动机、注意力、记忆、问题解决和创造思维等心理过程。

它也关注学习者的情感与社会交往,探讨学习环境和教学策略对学生心理和情绪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通过实验、调查和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为教师提供适应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的指导,促进有效的教学和个体发展。

三、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都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有一定的重合,但也有一些区别。

首先,教育学更加关注整体的教育过程和教育体系的运作,而教育心理学更加关注学习者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教育学在制定教育目标和课程设计时,需要参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以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

其次,教育学更加注重教师的角色和教育实践,而教育心理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体差异。

教育学需要借助教育心理学提供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因此,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一、教育学与心理学教育与教育学(一)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6、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10、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4、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6、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17、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18、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

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20、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21、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23、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24、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着。

《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5、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

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是法国启蒙注意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得到发展。

27、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

28、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建构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他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人;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培养真正善良的人。

四段教学法:了解、联想、系统、方法。

后来他的学生把了解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

29、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

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教育观点:“做中学”,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

“儿童中心“、“活动课程”的教学思想。

33、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是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创始人。

34、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二)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他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9、二十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作品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他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

23、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观念文化)。

48、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49、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0、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内发论的观点)。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着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02、课业及进程是课程。

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从课程制定者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

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115、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118、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

他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

119、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21、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

122、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39、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42、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145、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146、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度)。

147、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

148、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

152、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

153、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

161、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166、教育的发展分古代教育(包括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教育(包括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167、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

168、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169、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170、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

181、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

182、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

183、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227、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孔子),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二、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4、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5、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