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之选择与护理

合集下载

导尿管院感措施

导尿管院感措施

导尿管院感措施引言概述:导尿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排尿难点或者需要监测尿液排出情况的患者。

然而,导尿管的使用也会增加院感(医院感染)的风险。

为了减少导尿管相关院感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导尿管的正确使用和有效管理。

本文将介绍五个方面的导尿管院感措施。

一、导尿管选择与适应症1.1 导尿管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和导尿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普通来说,成人男性使用16-18号导尿管,成人女性使用14-16号导尿管,儿童和婴儿则根据年龄选择适当的导尿管尺寸。

1.2 导尿管适应症:导尿管应仅在必要时使用,如尿潴留、手术后、尿液监测等情况。

在选择导尿管之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尿液排出情况和其他可能的治疗选择。

二、导尿管的正确插入和固定2.1 导尿管插入的正确操作:在插入导尿管之前,医务人员应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并采用无菌技术操作。

插入导尿管时,应注意不要引起患者的不适或者损伤尿道。

插入后,应确保导尿管的位置正确,尿液能够顺利排出。

2.2 导尿管的固定:导尿管应固定在患者身体上,以防止其意外脱落或者移位。

固定导尿管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固定器材,确保导尿管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或者损伤。

三、导尿管的日常护理和观察3.1 导尿管的日常清洁:导尿管周围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尿液或者其他污染物滴入导尿管。

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导尿管口的清洁,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清洁剂进行清洁,避免使用酒精或者碘酒等刺激性物质。

3.2 导尿管的观察:医务人员应定期观察导尿管的外观和尿液排出情况。

如发现导尿管有异常,如管道阻塞、漏尿、尿液颜色异常等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更换导尿管或者进行适当的处理。

3.3 患者教育与自我护理: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导尿管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技巧,匡助他们了解导尿管的正确使用和护理方法,以及导尿管相关院感的预防措施。

四、导尿管的拔除与感染预防4.1 导尿管的拔除时机:导尿管应在满足拔管指征的情况下及早拔除,以减少导尿管相关院感的风险。

导尿管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导尿管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导尿管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导尿管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排除尿液,通常在需要长期使用导尿管的患者身上找到。

在使用导尿管的同时,对导尿管的护理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导尿管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1.在导尿管插入前,医护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清洁措施,以避免感染的风险。

将导尿管插入尿道时,需要小心并遵循正确的技巧和方法。

2.导尿管在插入时应保持干燥,避免与任何液体接触。

插入后,导尿管应该被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以防止它的移动或意外脱落。

3.定期检查导尿管的位置和状态,确保导尿管没有扭曲或过紧。

导尿管的开口应垂直并位于膀胱内,防止尿液的返流。

4.避免牵拉导尿管,尤其是在移动或转身时。

导尿管应保持自由,并有足够的长度来适应患者的移动。

5.导尿管应始终保持通畅。

定期检查尿液的排放,并确保尿液顺畅,无阻塞。

如果发现有尿液排放困难或无法排放尿液,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6.使用导尿袋来收集和储存排出的尿液。

导尿袋应保持垂直和离地面一定高度,以避免尿液倒流进入导尿管。

7.导尿袋应定期更换,并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

在更换导尿袋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8.导尿袋和排尿袋之间的连接应牢固,以防止尿液溢出或渗漏。

9.导尿管周围的皮肤应保持清洁和干燥。

定期检查导尿管周围的皮肤,观察是否有任何异常或皮肤红肿。

10.在更换导尿袋或进行其他导尿管护理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洗手,以防止感染传播。

11.导尿管使用期间,患者应遵循医嘱,并定期进行导尿管的检查和维护。

需要定期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12.导尿管拔除前,医护人员应检查尿液的情况和患者的尿道状况。

拔出导尿管时要小心,避免对尿道造成损伤。

13.导尿管的使用应尽量减少时间,并逐渐减少对导尿管的依赖。

当患者能够自行排尿时,应尽快停止使用导尿管。

14.对于长期使用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尿液和导尿管相关感染的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总之,导尿管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包括清洁、固定、通畅、检查、更换和观察等,旨在减少感染的风险,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导尿管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导尿管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导尿管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导尿管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一、导尿管简介导尿管是一种用于排尿的医疗器械,常用于需要辅助排尿或无法正常排尿的患者。

它通过插入尿道进入膀胱,将尿液引流出体外。

二、导尿管的选择1.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和需要排尿的时间长度来选择导尿管的尺寸。

一般成年男性使用16F.18F导尿管,成年女性使用14F.16F导尿管,儿童和婴儿则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寸。

2.导尿管的材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一般有硅胶和橡胶两种材质可供选择。

三、导尿管插入方法1.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2.准备好所需材料:导尿包、导尿管、导尿膏、无菌生理盐水。

3.为患者准备好平躺的姿势,双腿张开。

4.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患者的外阴部,然后用干净无菌纱布擦干。

5.挤压适量导尿膏涂抹在导尿管的顶端,以便顺利插入。

6.用无菌手套将导尿管握住一侧顶部,用另一手分开患者的阴唇并插入尿道。

注意避免外阴部污染导尿管。

7.当导尿管插入到约5.7厘米时,开始有尿液流出,继续将导尿管插入到预定位置。

四、导尿管护理1.每日清洁导尿管周围皮肤,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温水轻轻清洁。

避免使用刺激性或刺激性药物。

2.导尿管使用期间,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导尿管的弯曲和压迫,定期检查尿液排出情况。

3.导尿袋定期清空,注意保持导尿袋与导尿管连接处的无菌。

4.定期检查导尿管和导尿袋的连接是否松动或漏气,并及时更换破损的导尿管或导尿袋。

5.导尿管使用期间,患者宜多饮水以保持尿液通畅。

附件:1.导尿管选择表格2.导尿管插入操作示意图3.导尿管护理常见问题解答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器械: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登记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缓解疾病的设备、器具、植入物、材料和其他物品的总称。

2.无菌:指不含病原微生物的状态。

3.插入:指将导尿管等器具通过尿道或其他适当的途径插入人体内。

导尿管的护理

导尿管的护理

导尿管的护理
(一)护理
1、严格无菌技术下插导尿管。

2、妥善固定导尿管,导尿管与尿袋之间的引流管要有足够长度,防止活动时牵拉造成尿道损伤。

尿袋始终要位于膀胱之下,防止尿液反流。

3、保持导尿管通畅,若遇有堵塞,需在无菌技术操作下抽吸或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4、导尿管部分脱出,不能随意送回,必须拔出,重新更换。

5、保持尿道口清洁,防止逆行感染。

每天常规进行尿道口护理2次,如分泌物较多,可增加护理次数。

6、对意识障碍者,加强安全防护,防止强行拔管造成尿道损伤。

(二)测残余尿
由于输尿管及膀胱与子宫的解剖关系,做全子宫切除时,在分离粘连时有可能损伤输尿管,为此,术后尿管观察极为重要。

留置尿管者,每小时观察尿量至正常后2小时,每小时尿量至少50ml以上。

注意观察引流尿液的颜色、量。

每日更换引流袋,操作时严格无菌技术原则,以防尿道逆行感染。

如尿管留置时间较长,需进行膀胱功能的锻炼,也称为膀胱体操。

在拔管前3天开始夹闭尿管,白天2・3小时开放一次,夜间完全开放,以锻炼膀胱括约肌功能,恢复张力,尽早恢复自主功能。

(三)健康教育
1、插管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配合。

2、嘱病人多饮水,达到自然冲洗的目的。

3、告知病人导尿管需由医务人员拔管,病人出现不适时也不可自行拔管。

(四)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感染
预防:
①实施导尿术时严格无菌操作。

②鼓励患者多饮水,自然冲洗尿路。

导尿管的正确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导尿管的正确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导尿管的正确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导尿管是一种用于引流尿液的医疗器械,广泛应用于医院、家庭护理以及特殊人群的护理中。

正确使用导尿管可以有效减少感染、提高引流效果,同时避免可能的并发症和不适。

本文将介绍导尿管的正确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导尿管。

首先,正确的导尿管选择非常重要。

导尿管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导尿的需求而定。

一般来说,男性患者使用14-16F的导尿管,女性患者使用12-14F的导尿管,儿童和婴儿则需要更小号的导尿管。

此外,导尿管的材质也需考虑,通常有橡胶、硅胶和涤纶材质可供选择。

硅胶导尿管更加柔软,适用于长期患者使用,而金属或塑料制导尿管则多用于临时导尿。

在选择导尿管时,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以确保正确选择适合的导尿管。

接下来,正确使用导尿管的步骤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操作之前,务必洗净双手,戴上手套,并确保导尿包清洁。

正确的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好所需材料。

清洁导尿包、若干棉球或纱布、导尿连接器、适当的导尿管等。

2. 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一般来说,男性应取左侧卧位,女性宜取仰卧位。

3. 清洁外部生殖器。

使用清水或适当的无菌清洗液,轻轻清洗患者的外部生殖器,从前往后的方向进行,以防细菌进入尿道。

4. 开始插入导尿管。

将导尿管短端涂抹适量润滑剂,然后用手轻轻向上推入尿道,直到尿液开始顺利排出。

在插入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角度和用力,以防止损伤尿道。

5. 固定导尿管。

用一根适当长度的导尿带固定导尿管,确保其不会滑出或被拉扯。

最后,正确的导尿管的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1. 定期清洁导尿管。

每日至少清洁导尿管一次,以防细菌滋生和感染。

清洗时,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或温开水,将其粘着在导尿管上的尿垢彻底清除。

2. 保持导尿袋的清洁。

导尿袋应该保持干燥、清洁,并加以定期更换。

避免导尿袋过度充盈,以免导致尿液倒流和感染。

3. 注意尿液的输出情况。

观察患者的尿液排出情况,确保畅通且尿量正常。

导尿管院感措施

导尿管院感措施

导尿管院感措施引言概述:导尿管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排除尿液,但同时也可能引起院内感染。

为了减少导尿管相关院感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导尿管院感措施。

正文内容:1. 导尿管选择与插入技术1.1 导尿管选择: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是预防院感的第一步。

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尿液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1.2 插入技术:正确的导尿管插入技术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医务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插入技术,避免导尿管插入时造成伤口感染。

2. 导尿管固定与维护2.1 固定:导尿管应固定在适当的位置,避免因导尿管移位而引起感染。

固定方法可以采用专用的导尿管固定带或者其他可靠的固定方法。

2.2 维护:导尿管的维护是预防院感的关键。

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导尿管,保持导尿管通畅,及时更换导尿袋,避免导尿袋满溢。

3. 导尿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3.1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在插入导尿管、更换导尿袋等操作前,应进行卫生手消毒,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

3.2 导尿袋位置:导尿袋应放置在患者床边,并保持导尿管与导尿袋之间的连接无阻塞,避免尿液倒流。

3.3 导尿袋排空:导尿袋应定期排空,避免导尿袋内尿液滞留,导致细菌滋生。

4. 导尿管相关感染的监测与报告4.1 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导尿管相关感染的监测系统,定期对导尿管使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2 报告:一旦发现导尿管相关感染,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进行病例调查,找出感染的原因。

5. 培训与教育5.1 医务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导尿管使用培训,使医务人员了解导尿管相关院感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卫生意识。

5.2 患者教育: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导尿管使用知识,教育他们正确使用导尿管,避免感染的发生。

总结:导尿管院感措施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正确选择与插入导尿管、固定与维护导尿管、注意卫生操作、监测与报告感染情况以及进行培训与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导尿管相关院感的发生。

导尿管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导尿管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导尿管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导尿管是一种用于患者排尿的医疗设备,为了确保导尿管的正常使用和患者的健康,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在插入导尿管之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导尿管是否完好无损,是否有渗漏或破损的现象。

同时,需要准备好消毒液和洗手液,以确保插入导尿管的操作符合无菌原则。

其次,在插入导尿管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保持手部清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上手套。

导尿管的插入应尽量避免使用蛮力,以免损伤患者的尿道和膀胱。

在插入过程中,应向患者解释操作步骤,以减少其不适感,特别是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

插入后,导尿管需要固定好,以防止其脱出或滑动。

固定导尿管时,应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过紧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过松可能导致导尿管脱落。

此外,还需定期检查导尿管位置是否正常,是否有偏移或扭曲。

对于儿童或活动能力较强的患者,应采用专用的导尿带来固定导尿管,以确保其牢固与舒适。

导尿管的排尿袋需要定期更换和清洗。

一般情况下,每隔6-8小时需要更换一次,或在满时及时更换。

更换排尿袋时,护理人员应注意手部消毒,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在更换过程中,要避免将导尿管与空气直接接触,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导尿管的护理还包括每日清洁和观察。

每天早晚应对导尿管进行清洁,可以用温水和肥皂或医生指定的清洁用品清洗导尿管的周围和尿道口部,然后用清水进行冲洗。

清洁导尿管时,需要注意手部卫生,避免污染导尿管周围的区域。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观察导尿管的颜色和味道,正常情况下应为清澈无异味,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最后,导尿管的护理还需要关注患者的舒适感。

患者可能会对导尿管感到不适或疼痛,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安抚和疼痛缓解的措施,如改变体位,给予药物疼痛缓解等。

综上所述,导尿管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

护理人员在护理导尿管时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原则,并定期检查和清洁导尿管,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医用导尿管的选择与正确安放方法

医用导尿管的选择与正确安放方法
固定方法
使用无菌敷料或胶布将导尿管固定在患者大腿内侧,防止导 尿管脱落或移位。
并发症预防措施
预防尿路感染
预防尿道损伤
定期更换导尿管和收集袋,保持外阴部清 洁干燥,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型号,避免过粗或过细 导致尿道损伤。插入导尿管时应动作轻柔 ,避免暴力插入。
预防膀胱痉挛
预防拔管困难
定期排空膀胱,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对于 出现膀胱痉挛的患者,可采取热敷、按摩 等措施缓解症状。
在拔管前应充分润滑导尿管,轻柔地旋转 并缓慢拔出。如遇拔管困难,不可强行拔 出,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05 医用导尿管使用注意事项
定期更换和清洗消毒处理
更换频率
根据导尿管材质和患者情况,每 2-4周更换一次导尿管,以减少
无菌操作技巧掌握
手部消毒
医护人员需用消毒液彻底清洗双手, 并穿戴无菌手套。
患者外阴部消毒
使用消毒液对患者外阴部进行彻底清 洁,减少感染风险。
导尿管消毒
将导尿管浸泡在消毒液中,确保完全 浸没,达到无菌状态。
插入深度和固定方法
插入深度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导尿管类型选择合适的插入深度,一 般女性插入深度为6-8cm,男性为20-22cm。
过敏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对特定材质或药物 的过敏史,以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 敏反应的导尿管。
导尿管材质选择
硅胶导尿管
柔软、光滑,对尿道刺激 小,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乳胶导尿管
较硬,易于插入,但部分 患者可能对乳胶过敏。
聚氨酯导尿管
介于硅胶和乳胶之间,具 有较好的柔软性和耐用性 。
规格尺寸确定
长度选择
根据患者身高和体型选择合适的导尿管长度,确保导尿管能够顺利插入膀胱。

导尿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导尿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导尿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导尿,又称尿道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适用于需要排空尿液的病人,或者需要进行尿液相关诊疗的情况。

正确的导尿操作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感染风险。

以下是导尿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一、导尿的要点:1.术前准备:手卫生是导尿操作的基础,护士应该先洗手,并且着装整齐,佩戴好帽子、口罩和手套。

同时,还要向患者解释导尿过程,取得患者的同意。

2.调查患者情况:在导尿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尿液状况、是否有排尿困难、尿频等情况。

这有助于护士选择适合的导尿方式。

3.选用适当的导尿方式:目前常用的导尿方式有直接插入法和间隔法。

直接插入法一般适用于一次性导尿,并且导尿时间不超过两周;间隔法适用于长期导尿,其适用于需要长期导尿的患者。

4.预防感染:导尿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易引起感染。

为了预防感染,导尿前应将导尿管用生理盐水或抗菌液冲洗,保持导尿管管道的通畅。

同时,对导尿患者要进行常规护理,保持私密清洁、勤换卫生巾等。

5. 观察尿液情况:导尿后,要观察排出的尿液情况,了解尿量、颜色、 smell等,及时发现变化。

二、导尿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导尿管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要选择合适长度和粗细的导尿管。

过长的导尿管容易刺激尿道,引起疼痛;过粗的导尿管则可能导致尿液排出不畅。

2.导尿过程轻柔、细致:导尿操作需要轻柔、细致,避免对患者产生过多痛感和不适。

插入导尿管时,护士应轻轻旋转导尿管,以减少刺激和尿道损伤。

3.注意触碰导尿管:导尿管被插入后,不可随意移动或拔出,以免损害尿道或导致导尿管脱落。

同时,也要避免碰触导尿管,防止感染风险。

4.注意液体输入与排出:尽量避免过度灌注或过度放空导尿管,以免引起尿液逆流或导尿管脱出。

5.导尿后尿管固定:导尿管需要专业固定,以确保导尿管的位置稳定。

固定方法可以使用导尿固定带或透明固定贴等。

6.维持尿道口清洁:尿道口是导尿管与外界的连接处,容易感染,因此需要保持尿道口清洁。

导尿管院感措施

导尿管院感措施

导尿管院感措施引言概述:导尿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排尿功能受损的患者。

然而,导尿管的使用也容易引发院内感染。

为了降低导尿管相关院感的发生率,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导尿管的使用安全性和减少感染风险。

正文内容:1. 导尿管选择和插入:1.1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导尿管,例如,男性和女性患者应选择不同尺寸的导尿管。

1.2 插入导尿管的技术:医务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导尿管插入技术,包括正确的消毒和无菌操作。

2. 导尿管护理:2.1 导尿管固定:正确固定导尿管可以减少导尿管的移位和滑出,减少感染的风险。

2.2 导尿袋的管理:导尿袋应保持干燥和清洁,定期更换,避免导尿袋的触碰和污染。

2.3 导尿管的冲洗和排空:定期冲洗导尿管,保持通畅,避免导尿管被尿液堵塞。

3. 导尿管使用时间的管理:3.1 尽量减少导尿管的使用时间: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导尿管的需要,并在不需要时及时拔除导尿管。

3.2 定期评估导尿管使用的必要性:医务人员应定期评估导尿管的使用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4.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4.1 患者导尿管相关知识的教育: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导尿管相关知识,包括正确使用和护理导尿管的方法。

4.2 患者自我管理:患者应接受培训,学会自我管理导尿管,包括正确清洁导尿袋和注意导尿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

5. 导尿管相关感染监测和反馈:5.1 监测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医疗机构应建立导尿管相关感染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

5.2 反馈和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导尿管相关感染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反馈给相关医务人员,并采取措施改进导尿管使用的安全性和减少感染风险。

总结:导尿管相关院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通过正确的导尿管选择和插入技术、导尿管护理、导尿管使用时间的管理、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以及导尿管相关感染的监测和反馈,可以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院感的发生率。

导尿管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导尿管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导尿管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简介:导尿管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排尿困难或者无法排尿的患者进行尿液排泄。

本文将介绍导尿管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帮助患者正确并安全地使用导尿管。

一、导尿管的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在使用导尿管之前,需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导尿管是否完整且无损坏。

其次,进行手部卫生,戴上无菌手套。

最后,准备好导尿包、消毒液、无菌棉球等器材。

2.确定导尿管的尺寸:不同的患者需要使用不同尺寸的导尿管。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使用18-20号导尿管,成年女性使用14-16号导尿管,儿童根据年龄选择不同尺寸。

选择合适尺寸的导尿管非常重要,太小可能导致尿液排不出来,太大则可能损伤尿道。

3.消毒导尿管及相关器材:将导尿管浸入消毒液中,确保浸泡全部导尿管。

然后,用无菌棉球擦拭导尿管,确保其表面清洁无菌。

4.准备好导尿包:先打开导尿包,将其垂放在患者的腿间,确保导尿管畅通无阻。

5.插入导尿管:插入导尿管前,首先要请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一般选择俯卧位或侧卧位。

捏住患者的阴茎,在尿道口处涂抹适量的消毒液,然后插入导尿管。

慢慢推进导尿管,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阻力或疼痛感应立即停止推进。

6.固定导尿管:插入导尿管后,固定导尿管,以防止其脱出。

可以使用导尿带或者透明胶带固定导尿管的外端。

7.连接导尿管与导尿包:将导尿管与导尿包连接,确保连接紧密,并确保导尿管通畅。

8.记录相关信息:使用导尿管后,需要在病历中详细记录导尿管的插入时间、导尿情况等信息。

二、导尿管使用注意事项:1.导尿管的选择:选择合适尺寸并经过消毒的导尿管进行使用,确保安全卫生。

2.卫生操作:在插入导尿管之前,务必进行手部卫生,戴上无菌手套,以防交叉感染。

3.插入导尿管的注意事项:在插入导尿管时,要慢慢推进,避免过度推进或使用过大的力量,以防止损伤尿道。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如有疼痛感应应立即停止推进。

4.导尿管的固定:导尿管插入后,要正确固定导尿管,以防脱出。

导尿管护理正确的导尿管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导尿管护理正确的导尿管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向患者说明导尿管的作用,即为了引 流尿液、保持尿路通畅、预防尿路感 染等。
耐心回答患者对导尿管护理的疑问, 消除其顾虑和不安。
描述操作过程
详细告知患者导尿管的插入、固定、 引流、更换等操作步骤,以及可能的 不适感和应对方法。
提供心理安慰和鼓励
给予情感支持
理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给予关心和支持,减轻其心理负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 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 管,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和损伤。
保持皮肤干燥
在导尿管周围保持皮肤干 燥,避免潮湿环境引发皮 肤问题。
使用皮肤保护剂
在导尿管周围涂抹皮肤保 护剂,以减轻皮肤摩擦和 刺激。
其他并发症应对策略
膀胱痉挛处理
对于出现膀胱痉挛的患者,可以 采取热敷、按摩等物理方法缓解
观察记录内容及异常情况处理
观察记录内容
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和量,记录每日尿量及异常情况。注意患者主诉,如有无疼痛、灼热感等 不适症状。
异常情况处理
如发现尿液浑浊、有絮状物或血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对于导尿管堵塞的情况 ,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或更换导尿管。如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尿道口红肿等,应立即采取抗 感染治疗措施。
注意事项
提醒学员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如保持无菌操作、避免过 度牵拉导尿管、定期评估患者情况等。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知识掌握更全面
01
通过本次课程,学员们对导尿管护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掌握
了正确的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操作技能得到提升
02
通过模拟操作和案例分析,学员们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提升,能
够更熟练地完成导尿管护理工作。
保持通畅及防止感染措施

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导尿管护理技术指南

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导尿管护理技术指南

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导尿管护理技术指南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其中导尿管是主要的感染源。

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是提高导尿管护理质量的关键。

下面将提供一份导尿管护理技术指南,以帮助护理人员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

一、导尿管的选择和插入1.在需要导尿的患者中,应尽量选择正确尺寸和材质的导尿管。

正确的导尿管尺寸应确保导尿管的安全插入和引流。

选择导尿管的材质时,应优先考虑聚乙烯材质的导尿管,因其可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2.插入导尿管前,应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并采取无菌技术。

插入导尿管时,注意避免导尿管的污染。

3.对于女性患者,应将患者的双腿分开,并使用无菌透明导尿套将外阴包裹起来,以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二、导尿管的固定和保护1.导尿管的固定应保持适当紧固,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尿液引流。

2.导尿管连接的外部管路应远离地面和污染物,以减少污染风险。

3. 导尿袋应固定在患者床边,并保持离地面30cm以上,避免引流的回流。

4.导尿袋应保持下垂状态,避免导尿管和袋子之间的曲折和摩擦。

5.导尿袋不得用于他用。

三、导尿管护理常规1.定期检查患者的导尿管和导尿袋,注意导尿管是否有漏尿、结石、阻塞等异常情况。

2.每日及时记录导尿管引流的量和颜色,以便随时发现异常变化。

3.导尿袋应每8小时倒出并清洗一次,保持导尿袋内的尿液不浑浊。

4.导尿管与外部连接管路应定期更换,避免污染和感染。

5.避免导尿管的反复拔出和再插入,以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四、导尿管感染的预防1.导尿管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护理人员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并正确使用洗手液进行手卫生。

2.导尿管皮肤周围应定期清洗和消毒。

建议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和无菌纱布进行清洗。

3.避免导尿袋的漏尿和患者的自行碰触导尿管,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4.导尿袋接入外部设备时,应遵循无菌原则,并避免连接松脱或脱落。

5.护理人员每天应向患者进行相关教育,告知患者导尿管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因错误使用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

留置导尿管选择、种类、注意事项、护理问题和导尿管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留置导尿管选择、种类、注意事项、护理问题和导尿管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留置导尿管选择、种类、注意事项、常见问题、护理问题和导尿管常见问题处理方法导尿分为导管留置性导尿及间歇性导尿二种。

前者导尿管一直留置在病人体内,在病情许可时才拔掉或定期更换新管子。

后者则每隔4-6小时导尿一次,在膀胱排空后即将导尿管拔出。

导尿管选择一种为气囊导尿管,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后,置入膀胱尿管远端的气囊里充气或充水,气囊尿管因内固定效果好,刺激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另一种为普通导尿管。

临床常用导尿管1、单腔导尿管:留取中段尿、膀胱灌注治疗以及暂时解除尿潴留。

2、双腔导尿管:距离尿管头约2.5cm处有一小气囊,它具有固定简单、牢固、不易污染等特点。

3、三腔导尿管:用于膀胱冲洗或向膀胱内滴药。

导尿注意事项(一)掌握尿道解剖生理特点:女病人插管的深度:插入尿道4~6cm有尿液流出再插入2—3cm左右。

男病人插管的深度:插入尿道约20~22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3—5cm左右。

(二)老年前列腺肥大的插管:插管时遇到阻力,是因为前列腺增生使前列腺段尿道弯曲、伸长。

致使导尿管受阻,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由尿道口注入,起到松弛尿道肌肉,减轻疼痛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利于插管成功。

(三)高龄女病人插管:由于肌肉结缔组织萎缩,萎缩的阴道牵拉尿道口使之陷于阴道壁之中,尿道口暴露困难,左手食指、中指并拢,伸于阴道2cm,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即可以找到尿道口、(四)尿道外括约肌痉挛: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强烈收缩,此时暂不动导尿管,等数分钟后再插管,或插管时令病人张口呵气,必要时经尿道外口注入利多卡因凝胶,再进行插管。

留置导尿常见问题(一)漏尿的原因分析1、患者自身原因:老年男性:尿道括约肌纤维出现萎缩,收缩力差。

老年女性:尿道口萎缩,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松弛而引起漏尿。

神志正常者:排尿意识存在,膀胱括约肌逼尿肌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使球囊处封闭不严。

2、膀胱痉挛:导致的漏尿是由于气囊导尿管的前端为一圆头,气囊与膀胱壁直接接触,刺激膀胱肌肉引起强烈收缩,使膀胱颈尿道移动度增加,膀胱颈开放而引起漏尿。

导尿管的应用及护理

导尿管的应用及护理

导尿管的应用及护理导尿管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排尿困难或者无法自主排尿的患者。

以下是导尿管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导尿管的应用:1. 治疗尿潴留:导尿管可以通过引流尿液来缓解尿潴留症状,并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 手术中的应用:在某些手术过程中,需要引流尿液以维持清洁操作区域,导尿管被用于此目的。

3. 监测尿液输出:某些患者需要经常监测尿液的输出情况,导尿管可以方便地收集尿液以供观察和记录。

4. 长期使用:某些慢性疾病或残疾状态下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或永久使用导尿管,以维持持续的尿液引流。

导尿管的护理方法:1. 卫生护理:每天清洗导尿管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细菌感染。

同时定期清洗导尿管本身。

2. 导尿管位置的检查:每天检查导尿管是否在正确位置,确保没有移位或者撞击到组织。

3. 监测尿液情况:观察尿液颜色和量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4. 固定导尿管:导尿管应固定在合适的位置,避免移位或者滑脱。

可使用专用导尿带或者适当大小的绷带进行固定。

5. 频繁更换导尿袋:尿液应定期排空,并更换干净的导尿袋,避免尿液滞留和感染的发生。

6. 预防感染:遵循无菌操作,如穿着手套,及时更换使用过的导尿管等,减少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风险。

7. 饮食控制:保持适当摄入水分,避免过度饮水,以控制尿液过多,减少导尿管的使用时间。

导尿管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 感染:导尿管使用时间过长或者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尿路感染,例如细菌感染、尿道感染等。

及时观察尿液情况,如出现尿液浑浊、呈现异味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 射尿:导尿管固定不良或者位置移位可能导致射尿,即尿液从导尿管之外的部位流出。

及时调整导尿管位置,确保固定牢靠。

3. 移位:导尿管位置不当或者受力不均可能导致导尿管移位,引起膀胱损伤或者尿液引流障碍。

定期检查导尿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并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移位情况。

4. 不适感:导尿管使用对患者来说可能不适,如排尿痛苦、尿液漏出等。

导尿管的护理

导尿管的护理

导尿管的护理一、导尿的目的1,适用施行盆腔器官手术时,留置尿管使膀胱空虚,以免手术时误伤膀胱;2,某些抢救危重病人手术时留置尿管,以利准确记录尿量;3,有些手术后为防止尿潴留或泌尿手术后要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有利伤口愈合也需留置尿管;4,还可用于泌尿系疾患的协助诊断,如尿道损伤的检查,了解尿道狭窄的部位,测残余尿及膀胱容量,收集尿液标本,持续导尿,注射药物于尿道及膀胱起治疗作用等;5,也可用于术中冲洗胆管、肝管、输尿管等;二,分型1普通导尿管根据各种需要选择大小;双腔气囊导尿管具有双腔,其中一腔内引流尿液,另一腔终端为一球囊距离导尿管前端约~4cm,此球囊内可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使其卡在尿道口达到固定的作用;一般保留导尿管则者,须在病人能自行小便时拔出,长期留置者5-7天要更换一次导管;2 2 福赖式导尿管常用于需长时间留置导尿者,如前列腺摘除手术后起固定和压迫止血作用,有时也用于部分肝胆管内结石病人;3 菌状导尿管常用于膀胱耻骨上造瘘、肾造瘘等手术,也可用于其他空腔脏器造瘘,如胆囊造瘘术等;一般拔管时间不能早于12天,拔管前应作夹管实验,证明经尿道排尿通畅才能拔管;4 伞型导尿管常用于肾造瘘、肠造瘘可以起支架作用,其优点是管头孔大,易引流通畅,固定方便;三,护理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应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操作;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护士要多学知识,熟悉男性、女性尿道的解剖、生理特点,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护理人员平时要加强训练,做到明确原理,操作熟练,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故障并予及时处理,确保留置尿管成功,保证病人舒适安全;预防尿路感染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尿道口、导尿管与尿袋的衔接部位、尿袋的排尿口;1更换导尿管必须按无菌操作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插管技术要熟练,动作要轻柔,切忌反复拔插;2尿道口易受粪便以及分泌物的污染,应每天清洗外阴;防止逆行性尿路感染,每日清洁尿道口,更换引流袋;3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数;因此在尿液清亮和无尿路感染时,避免冲洗膀胱,也减少尿路感染机会;如果尿液浑浊有絮状物,根据医嘱予膀胱冲洗;冲洗时若患者感觉不适,应当减缓冲洗速度及量,必要时停止冲洗,密切观察,若患者感到剧痛或者引流液中有鲜血时,应当停止冲洗,通知医师处理; 冲洗液瓶内液面距床面约60厘米,以便产生一定的压力,利于液体流入,冲洗速度根据流出液的颜色进行调节,一般为80-100滴/分钟;如果滴入药液,须在膀胱内保留15-30分钟后再引流出体外,或者根据需要延长保留时间;寒冷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5℃左右,以防冷水刺激膀胱,引起膀胱痉挛; 冲洗过程中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二保持导尿管通畅1操作前一定要向病人及家属解释使用球囊尿管的目的和有关的注意事项,并检查尿管球囊是否通畅,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粗细合适的尿管,在导尿前应该详细检查导尿管,保证尿管质量良好;给病人解释清楚导尿的意义,以取得其更好地配合治疗,禁止患者及家属自行拔管;如遇男性尿道狭窄难以插入时,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取掉针头,抽取少量灭菌石蜡油,从尿道口注入,润滑尿道重新取导尿管轻轻插入膀胱见尿后,将导尿管再插入2~3cm接上集尿袋,再从气囊口注入10~15ml灭菌注射用水,将导尿管略向外拉以确认其是否固定于膀胱颈部;尿管插入深度要适宜,宁深勿浅,尿液流出后再插入6~7cm为宜;如病人膀胱无尿,应该尽量插深,注入液后再轻轻回拉,以不能拉动为止;最后固定外端尿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2,防止尿液潴留、逆流,并及早发现导尿管扭曲阻塞等异常情况,保持尿流畅通;为防止尿液逆流,放置储尿袋时应低于膀胱;每次放尿后应用酒精棉球消毒储尿袋放尿口,然后拧紧;搬动病人是应夹住导尿管;3,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定时放尿,尽早拔除尿管,使其及早恢复排尿功能;4,定期更换导尿管,观察尿流情况;检查导尿管与储尿袋衔接部位是否紧密,有无曲折、压迫、闭塞、脱出;注意导尿管插入部位及其周围有无溢尿;观察尿袋中尿液的性状、尿量、尿袋的位置等;三预防尿道损伤、尿道皮肤瘘、尿道狭窄导尿管选择不当,患者烦躁、活动过大,易造成尿道损伤,尿道球部因长期留置导尿管易形成尿道皮肤瘘,瘘愈合后形成的瘢痕可造成尿道狭窄;预防的重点:一是导尿管难以插入时不要勉强,及时与医师联系;二是若有溢尿不要盲目更换粗导尿管;三是导尿管固定囊注液不要超过20ml,并注意导尿管固定囊的位置;四预防膀胱萎缩长期留置导尿管可使膀胱壁收缩机能下降,引发膀胱功能性萎缩及容量减少;预防的重点是尽早拔管,或及早进行膀胱肌恢复性训练;五留置导尿管时间的选择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发生率增加;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成正相关关系 ;长期导尿的患者几乎100%发生菌尿 ;因为换导尿管破坏了系统的密闭性,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机会;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路感染率与损伤频率成正比 ,频繁多次更换导尿管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和更换尿管、尿袋时间 ;六拔导尿管时机为预防拔管后患者出现尿潴留,膀胱充盈尿道口有漏尿时实施拔管,比尿道口没有漏尿时拔管复插率低;尿道口有漏尿说明膀胱肌功能恢复,患者能自行排尿,可拔出导尿管;七并发症一常见并发症的原因1 尿路感染首先导尿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如尿管选择不当、无菌观念不强、插入深度不够,均为细菌侵入及增殖创造了条件,其次尿管留置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尿管对人体是异物,长期留置尿道、膀胱内,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削弱了尿道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同时集尿袋和尿管连接不严、更换频繁,细菌也可通过导尿管造成腔内感染;.2 拔管困难双腔气囊导尿管由导尿管及气囊两部分组成,气囊的注、排气口是根据活瓣原理设计,如导尿前未认真检查尿管气囊的注、排气情况,将气囊排气不畅的导尿管插入,可造成拔管困难;同时昏迷患者留置尿管时间过长,且长期卧床,膀胱冲洗不彻底,尿垢积在膀胱、橡胶老化造成气囊腔的阻塞或尿道黏膜炎症刺激均可致拔管困难;其次,留置尿管时,气囊内注入了生理盐水等晶体溶液,留置时间较长时可析出结晶导致排空的气囊凹凸不平,造成拔管时气囊内液体抽不出、气囊回缩不良、体积增大而形成拔管困难;3 尿道损伤留置尿管时,按普通尿管的插入深度予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造成气囊破裂致尿道黏膜损伤,出现血尿;或拔除气囊导管时,因不了解其结构和性能,未抽出气囊内的生理盐水而强行拔管,造成尿道黏膜损伤而出现血尿;烦躁明显的患者,因护理不当造成自行拔管也是尿道损伤原因之一;4 拔管后尿潴留昏迷患者常由于留置尿管持续引流,膀胱呈空虚状易引起膀胱张力的消失;尿潴留后不及时处理,膀胱充盈时间长,膀胱逼尿肌失去有效的收缩力,排尿功能恢复缓慢,且拔管后复插率高;二预防措施1 尿路感染的预防选择尿管要合适,一般选择14号~16号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以减少对尿道口的刺激;一般情况下每周换1次;气囊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4 cm~6 cm,要将气囊完全送入膀胱,必须见尿后将尿管插入6 cm以上,再缓慢往回拉,这样气囊才不会因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一般注入生理盐水10 mL~20 mL;进行导尿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每天用%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做好个人卫生,注意会阴部清洁,若有污染要及时清洗;尽量避免膀胱冲洗,必须膀胱冲洗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根据病情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保持引流通畅;2 拔管困难的预防插管前先用注射器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及抽吸不畅等问题,遇气囊不通或阻力大时要及时更换;采用小剂量气囊固定,短时间留置尿管,可避免气囊回缩不良及液体抽不出;同时避免使用晶体液注入气囊内;囊内注入灭菌注射用水、蒸馏水为佳;3 尿道损伤的预防了解患者有无尿道畸形狭窄,选择合适导尿管,必须试充盈,检查气囊质量,以免在正常充盈范围因质量问题而造成气囊破裂致膀胱黏膜损伤;插管时必须见尿后再插入5 cm~6 cm,保留尿管期间,患者翻身不要牵拉过紧,尿管气囊必须进入膀胱;充盈气囊时注意压力的变化及患者的主诉,在推注生理盐水过程中要先抽出已充盈的生理盐水,导尿管再酌情插入少许,然后重新充盈,注意观察,充盈过程中用力要均匀、适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气囊破裂;昏迷、躁动明显的患者,防止患者强行拉脱导尿管造成尿道黏膜损伤;4 拔管后尿潴留的预防预防拔管后尿潴留,主要在于早期采取护理措施,除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外,还要在留置尿管期间使用个体化放尿方法,保护或训练膀胱的贮尿功能和排尿反射,掌握拔管时机;一般主张行膀胱冲洗后或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膀胱充盈时拔管比空虚时拔管优越,有利于患者自行排尿的恢复,可借助已建立的排尿反射,一般只需增加协助便能立即排尿,从而有效预防尿潴留;另外泌尿灵与开塞露联合用药可显着提高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排尿成功率,并可明显减轻患者拔管后排尿疼痛;。

导尿管护理的重要性和常用技巧 (2)

导尿管护理的重要性和常用技巧 (2)

THANKS
导尿管护理的重要性和常用技巧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目录
• 导尿管护理的重要性 • 导尿管的类型和选择 • 导尿管护理的常用技巧 • 导尿管护理的注意事项 • 导尿管护理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

01
导尿管护理的重要性
预防尿路感染
1 2
3
保持导尿管清洁
定期清洁导尿管,避免细菌滋生,预防尿路感染。
提高生活质量
导尿管护理, 可以减少尿路感染、尿道 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便生活
导尿管的正确使用和管理 ,可以方便患者的日常生 活和工作,减轻生活压力 。
及时恢复健康
通过有效的导尿管护理, 可以帮助患者及时恢复健 康,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02
导尿管的类型和选择
导尿管堵塞的处理
导尿管堵塞会导致尿液无法排出,引起患者不适。
处理方法:检查导尿管是否放置妥当,确保没有弯曲或压迫,适当按摩膀胱或使 用生理盐水冲洗导尿管,若仍无法解决,应及时更换导尿管。
导尿管脱落的处理
导尿管脱落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便,还可能引起尿道损伤或 感染。
处理方法:重新插置导尿管前应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尿道情况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和插置方法,确保导尿管放置妥当,防 止再次脱落。同时,应注意预防感染和尿道损伤。
短期留置导尿管
01
短期留置导尿管主要用 于短时间内的排尿障碍 或手术中,以帮助患者
排尿。
02
短期留置导尿管通常由 硅胶或橡胶制成,具有 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
受性。
03
选择合适的短期留置导 尿管时,应考虑患者的 年龄、性别、尿道长度
和直径等因素。

导尿管护理及固定

导尿管护理及固定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导尿管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引流尿液 导尿管由导管和固定装置组成 导尿管可用于治疗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 导尿管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常见的医疗器械之一
橡胶导尿管:由天 然橡胶制成,适用 于短期留置。
硅胶导尿管:由硅 胶制成,对尿道黏 膜刺激小,适用于 长期留置。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应定期对导尿管进行清洁和消毒,并确保导尿管的更换时 间符合医生的建议。同时,应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及时清洗会阴部,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消毒方法:使用无菌棉球蘸取碘伏,从尿道口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消毒次数:每天至少消毒两次,如有需要可增加消毒次数 注意事项:消毒时避免用力过大,以免损伤尿道口 预防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干燥,避免尿液和排泄物污染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或消毒剂
更换时间:导尿管应每天更换一次,或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更换。
更换方法:在更换导尿管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手套和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消毒。然后将 新的导尿管插入到尿道中,确保导尿管的位置正确且固定牢固。
注意事项:在更换导尿管时,应避免过度用力或插入过深,以免造成尿道损伤或感染。同时,应保 持尿道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
尿路感染:遵 医嘱使用抗生 素,保持尿道
口清洁干燥
尿道损伤:及 时停止插尿管, 严重者需手术
修复
膀胱结石:多 饮水,必要时 体外碎石或手
术取石
血尿:多饮水, 严重者需止血
治疗
防止导尿管脱落 保持导尿管通畅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固定前准备:清洁并干燥导尿管,确保导尿管无弯曲或打折。 固定位置:选择合适的固定位置,通常在腹股沟或耻骨联合处。 固定材料:使用无菌胶带或医用胶布进行固定,确保胶带或胶布无菌且不含有过敏成分。 固定方法:将胶带或胶布环绕导尿管并粘贴在皮肤上,确保粘贴牢固且不易脱落。

导尿管护理注意事项

导尿管护理注意事项

导尿管护理注意事项1. 导尿管的定义和作用导尿管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引流、排除患者体内的尿液。

它通常由软塑料制成,具有一根细长的管道,一端连接到患者的膀胱,另一端通过一个收集袋将尿液收集起来。

导尿管在多种临床情况下使用,包括手术后、病情需要、卧床不起、泌尿系统疾病等。

2. 导尿管护理的重要性导尿管护理是保证导尿管正常工作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关键环节。

正确的导尿管护理可以减少感染风险、提高患者舒适度,并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3. 导尿管护理注意事项3.1 插入前准备•洗手:在插入导尿管之前,必须彻底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材料准备:确保所需材料已经准备好,包括消毒剂、导尿包、无菌盖等。

•隐私保护:尊重患者隐私,确保插入过程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

3.2 插入导尿管•使用无菌技术:插入导尿管时必须遵循无菌技术,以减少感染风险。

确保使用无菌导尿包和消毒剂。

•选择正确的导尿管尺寸: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特征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尺寸。

过大或过小的导尿管都可能引起问题。

•注意舒适度:插入导尿管时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遵循温和、轻柔的原则,并遵循医疗卫生规范。

3.3 导尿管固定•固定方法选择:根据患者特点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常见的固定方法包括使用胶布、腹带或专用固定器等。

•固定位置选择:将导尿管固定在合适位置,确保不会出现牵拉或压迫现象。

同时要考虑患者活动时对固定位置的影响。

3.4 导尿管护理•清洁导尿管:根据医嘱,每天至少进行两次导尿管清洁。

使用温水和适当的清洁剂轻柔擦拭导尿管,注意避免过度拉扯。

•导尿袋的处理:定期更换导尿袋,遵循无菌操作。

在更换导尿袋时,注意保持导尿管与膀胱连接处的无菌状态。

•观察排尿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注意排尿量、颜色、气味等变化。

及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

3.5 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保持导尿器周围干燥清洁。

定期更换导尿袋和清洗导尿管,减少感染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theter-related problem---UTI
Catheter-related problem---UTI
致病菌 Extogenous organisms(e.g.serratia spp.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found in the environment and on hand Endogenous faecal or urethral microorganisma(e.g.Gram-positive cocci and Klebesiella)
途徑 Transurethra catheterization Transvesical catheterization( suprapubic catheterization )
What is suprapubic catheterization?

恥骨上導尿管:在膀胱脹滿水之後由恥骨上正 中央插入導引器然後插入導尿管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urinary catheters
Short-term catheterization

Trauma and inflammation Urethritis bacteriuria:尿道周圍有革蘭氏陰性桿菌及腸 球菌移生,80%會產生菌尿症,女性病人菌尿 症中70-80%是因導尿管外壁與尿道黏膜空隙 之細菌侵入。導尿管短期置放之菌尿症通常為 單一菌種,但有15%是多菌且同時為膿尿, E.Coli是常見細菌
urethral
Consider suprapubic or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suprapubic
specific care Strict asepsis on insertion Strict asepsis on insertion
urethra
specific advantages Reduced risk of infection Enable sexual intercourse Nurse able to carry out procedure
Catheter-related problem---UTI
危險因素:

引流袋污染 糖尿病 女性患者 抗生素使用 頻頻測量尿輸出量 腎功能不良 技術不良
Catheter-related problem---UTI
致病機轉 細菌由會陰部或尿袋移生後經由導尿管 外壁或內壁上行 女性之感染途徑為經由直腸正常菌叢污 染尿道周圍 男性主要為管路內經由外來細菌污染 尿道口之細菌可經由插入導尿管時帶入 膀胱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urinary catheters
Long-term catheterization
1. 菌尿症是很常見,一般多於6週內發生 2. 有症狀泌尿道感染、發燒、急性腎盂腎炎、菌血症、 甚至死亡 3. 導尿管阻塞、尿路結石、局部尿道周圍感染、慢性腎 炎、腎衰竭、甚至術年後發生膀胱癌 4. 男性長期導尿管放置可導致尿道炎、尿道廔管、副睪 炎、陰囊膿瘍、攝護腺炎或攝護腺膿瘍 5. 長期導尿管之病人尿中有95%為多重菌感染,菌種為 E.coli、P.aeruginosa、P.mirabilis,少數為Providentia stuartii及M.morganii
of catheterization

10% of patients in hospital(Mulhall et al,1988) 25% of patients in hospital(Saint et al,1999) 4% of patients receiving nursing services at home(Getliffe and Mulhall,1991)
Maintaining a closed urinary drainage system
Maintaining a closed urinary drainage system
Maintaining a closed urinary drainage system
DO


Bypassing UTI Blocked catheter Inadvertent catheter removal
Catheter-related problemBypassing
Common causes of bypassing Constipation Kinked tubing Catheter size and length/balloon Detrusor instability Trigone irritation blockage
Consider suprapubic or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suprapubic
Specific
urethral
disadvantages
Altered body image
Altered body image
Potential leakage from and Impedes sexual intercourse around site Requires a registered Higher risk of infection medical practitioner to insert
Selection of catheters
Which material For short-term use (1-28days): Latex, PVC, PTFE-coated latex foley catheter For long-term use of up to 12 weeks,select one of the following: hydrogel-coated latex foley catheter pure silicon Foley catheter silicon-coated latex Foley catheter
Maintaining a closed urinary drainage system
DON’T Don’t allow any tension on the tubing that could dislodge the catheter or damage the urethra Don’t allow tubing to loop below the drainage bag Don’t attach the drainage to a bed rail or allow it to rest on the floor Don’t allow the patient to lie on the tubing
Catheter-related problem-UTI
直接影響導尿管造成感染之因素:放置時間長短


Detect significant microbial counts-3days after catheterization(Bach et al,1990) The risk of developing bacteriuria Garibaldi et al (1974): 8.1% for each day Mulhall et al(1988):5-8% for each day Sedor(1999):5% for each day Bacteriuria is virtually inevitable within 3-4 weeks (Jewes et aal,1988)
病患留置導尿前之護理


評估病患留置導尿的適應症 選擇合適的導尿管 評估病患留置導尿前的排尿情形 病患留置導尿前之護理指導 正確置入導尿技術
病患留置導尿的護理




維持導尿管引流系統的功能 適當固定導尿管,預防拉扯及創傷 預防泌尿道的感染 評估留置導尿管對病患及家庭的影響, 並協助處理 預防便秘 尿液滲漏的處理
Indications for use of urinary catheters
Short-term catheterization Urologic surgery Surgery on contiguous structures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quiring accurate measure of urinary output Acute urinary retention
suprapubic catheterization
suprapubic catheterization
indications for suprapubic catheterizattion




Urethra trauma Clients who require long-term catheterization and who are sexually active Following pelvic or urological surgery Some gynaecological conditions,e.g.colposuspension Long-term catheterization for incontinence Clients who are unable to tolerate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Some wheelchair-bound clients
Indications for use of urinary catheters
Long-term catheterization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not correctable medical or surgically Intractable skin breakdown caused or exacerbated by incontinence Some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and retention Palliative care for terminally ill or severely impaired incontinent patients for whom bed and clothing changes are uncomfortable Preference of a patient who has not responded to specific incontinence treatmen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