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官网征稿
中国社会科学发文格式
![中国社会科学发文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afd543c07f1922791688e8ed.png)
《投稿须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寄稿件或推荐优秀作品。
为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推进学术规范建设,敬请作者赐稿时遵照如下规定:第一,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
按学术研究规范和《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引文、注释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资料,确保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
如使用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
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方式,引文出处注请遵照《<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详见附录)第二,凡向本刊投稿,承诺该文未一稿两投或多投,包括未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并保证不会将该文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先于《中国社会科学》在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等)上发表。
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视为专有许可。
第三,所投稿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
第四,本刊整体版权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选编。
经我社许可需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或转载的,须特别注明“本文首发于《中国社会科学》”。
第五,本刊实施专职编辑三级审稿与社外专家匿名审稿相结合的审稿制度。
请在注册、提交稿件时按要求填写作者信息,提供的文稿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其他有关作者的信息。
第六,研究论文需有200-300字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有条件的作者请提供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译稿,供编辑参考。
第七,文稿请参照刊物版式。
内文为简体横排,论文为5号宋体通栏,41字×40行;学术综述、会议综述、读者评议等文章为小5号宋体双栏,46字×46行。
注释采取页下注,注文排小5号宋体。
第八,本社有权对来稿做文字性修改,如因违背上述规定,而给《中国社会科学》造成不良影响,将承担全部责任,并接受编辑部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警示,这些措施包括:停发或追回稿费、书面批评、载名通报、10年内禁止本人的任何作品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上发表,或其他适当警示措施。
中国期刊杂志投稿邮箱地址
![中国期刊杂志投稿邮箱地址](https://img.taocdn.com/s3/m/ed34d20902020740be1e9b1a.png)
哲学政法类管子学刊*********************.cn现代哲学**************.cn哲学动态*****************.cn道德与文明***************科学与无神论**************天风*****************长春市委党校学报************.com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青年探索*****************人大建设*************.cn社会主义论坛******************天津人大**************.cn学习论坛*********************.cn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cn理论导刊***************************理论探索************民主与科学************************************.cn 人大研究*************社会主义研究************.com行政论坛****************政策瞭望***************中国青年研究*************.com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现代国际关系************.cn国际观察******************外交评论***************.cn国际问题研究*************.cn社会科学类北京社会科学**************长白学刊**************船山学刊**************当代亚太****************.cn东北亚论坛*************.cn东北亚论坛*************.cn东疆学刊*********************.cn东南亚研究************.cn东岳论丛****************.com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cn甘肃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cn河南社会科学***************湖北社会科学************湖湘论坛*************.net江淮论坛****************开放时代******************理论观察*********************.cn理论学刊*********************.cn理论与现代化****************岭南学刊************.cn内蒙古社会科学****************南方论刊*********************.com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 攀登*******************前沿*******************人文杂志************************山东社会科学******************.com社会观察*****************社会科学家***************************思想战线************.cn唐都学刊************天津社会科学*****************文史哲***********.cn西域研究******************.net新疆社科论坛**************************学术交流*********************.cn学术论坛************学术研究************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云梦学刊**********************浙江社会科学***************北方论丛************.com兵团建设****************.com长江论坛****************************大庆社会科学**************东方论坛************.cn东南学术***************.cn甘肃理论学刊*********************.cn广西社会科学**************桂海论丛**************和平与发展*************黑河学刊***********.cn湖南社会科学*****************江汉论坛**************江苏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兰州学刊*********************.cn理论界********************理论月刊**************南都学坛****************南京社会科学*********************.cn**************宁夏社会科学*****************齐鲁学刊*****************.cn求是学刊************.com社会*******************社会科学论坛*****************探索与争鸣**************.cn天府新论********************天中学刊************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net新视野************.cn学海******************学术界**************学术探索**************学习与探索*********************.cn殷都学刊***********.cn浙江学刊***************中州学刊*****************广西民族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cn民族研究****************.cn人口研究***************西北民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n南方人口***********************人口学刊************.cn中国人口科学**************.cn人类工效学***************人文地理*************.cn华夏地理*******************************史学集刊************.cn史学月刊*************.cn文史杂志***************当代中国史研究*************史林****************************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历史****************.cn中国历史地理论丛*****************.cn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cn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n西北政法学院学报***************.cn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cn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com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om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cn江南社会学院学报*********************.cn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cn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cn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om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cn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cn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cn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om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cn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cn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om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cn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cn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cn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cn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cn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cn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学***************哲学**************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ssust@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cn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cn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cn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n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cn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教科文艺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比较教育研究***********.cn大学教育科学*********************.cn当代教育论坛*****************高等教育研究学报**************.cn高教发展与评估******************高教探索***************高校理论战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江苏高教************教师教育研究*********************.cn************************.cn教学研究************.cn教学与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科学研究****************教育与职业*****************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cn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现代大学教育***************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艺术评论******************.cn中国教育学刊*********************.cn中国文化研究***************.cn中国高教研究****************艺术探索********************************.cn艺术百家*******************文艺评论**************教育与现代化***************.cn教育学报****************教育发展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cn高校教育管理************.cn**************高教论坛**************.com当代传播************************************。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b8a624ccaaedd3383c4d33e.png)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 43 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 175 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 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5 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 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
![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7fb49af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d.png)
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科学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而科学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1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中心和总纲。
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
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
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
2 署名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
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
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用小4号宋体3 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主要内容包括: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英文“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中文名称的“关键词” 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黑体,一般不超过8个词,词间空一格。
英文“关键词” 另起一行,项目名称规定为“Key words”,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加粗,顶格,其内容接“Key words”后空一格,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词间用分号“;”隔开。
投稿邮箱
![投稿邮箱](https://img.taocdn.com/s3/m/2c01e908b7360b4c2f3f640e.png)
社会科学理论( 共69个,精选了53个)
1北京社会科学 电子邮件:bjshkx@ 2 长江论坛 电子邮件:Chjlt@;Chjlt@ 3东疆学刊 电子邮件:djxk2436@ 4甘肃社会科学 电子邮件: 5广西社会科学 电子邮件:gxshkx@ 6黑河学刊 电子邮件:hhxk@ 7江汉论坛电子邮件:jhlt@ 8开发研究 电子邮件:kfyj@ 9 电子邮件:llgc@ 10 理论与现代化 电子邮件:tjskl66@ 11 南都学坛电子邮件nysyndxt@ 12 南亚研究季刊 电子邮件:adslzsas@info 13 求是学刊 电子邮件:qsxk@ 14 社会科学 电子邮件:shkx@ 15 探索与争鸣 电子邮件:tsyzm@ 16 天中学刊 电子邮件:tzxk@ 17 新疆社科论坛电子邮件:xjsklt@;sklt@ 18 学术论坛 电子邮件:xslt@ 19, 浙江学刊电子邮件zjxkzzs@ 20 船山学刊 电子邮件:csxkhn@ 21 当代陕西 电子邮件:DDSX@ 22 东岳论丛 电子邮件dongyueluncong@ 23 观察与思考 电子邮件:xw@ 24 桂海论丛 电子邮件:dxghlc@ 25 湖北社会科学 电子邮件hbsk@ 26 江淮论坛 电子邮件:askyjhlt@ 27今日重庆 电子邮件:cqt@ 28 理论学刊电子邮件llsj@ 29理论月刊 电子邮件:llyk@ 30 南京社会科学 电子邮件:njsh@ 31 内蒙古社会科学 电子邮件:nmgshhkx@ 32 人文杂志 电子邮件:webmaster@ 33 唐都学刊 电子邮tdxk@ 34 文史哲电子邮件:LHP@ 35 学术交流 电子邮件:xsjl@ 36 学术探索电子邮件:xsts@ 37 云梦学刊 电子邮件:journal-yynu@ 38 中国西部电子邮件:zgxb519@ 39 长白学刊 电子邮件:jlcbxk@ 40 大庆社会科学电子邮件:DQSHKX@ 41 东方论坛电子邮件:dflt@ 42 复旦学报电子邮件:fdwkxb@ 43 广东社会科学 电子邮件:gdshhkx@ 44 湖湘论坛电子邮件:bjb@ 45 江西社会科学 电子邮件:jxsheke@ 46晋扬学刊 电子邮件:jyxk369@ 47 理论学习 电子邮件:llxx2001@ 48 思想战线 电子邮件:sxzx@ 48 天津社会科学 电子邮件:TJSHKX@ 49 西部人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xbr@ 50 学术界电子邮件:araofl@ 51殷都学刊 电子邮件:xb@ 52,浙江社会科学 电子邮件:zjshkx@ 53 中州学刊 电子邮件:zzukxa@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杂志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读者作者座谈会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杂志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读者作者座谈会](https://img.taocdn.com/s3/m/19b1ff88ec3a87c24028c4cf.png)
高校社会科学》 副总编辑杨海英 , 以及编辑部全体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责 任编 辑 : 王群 瑛
1 5 3
表示 , 中国人民大学将在推动学术交流 、 组织作者队伍等方面为《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提供大力支持。 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的办刊宗 旨和努力方向, 认为杂志从刊名到办刊宗
旨契合 了当前 高 校 哲学 社 会科 学 专 家学 者 展示 其 学术 前 沿研 究水 准和 成果 的需要 , 完 全 有条 件 办成 高 校人 文 社科 领域 具 有重 大 影 响 和发 展潜 力 的 高水 平学 术 期 刊 。专 家们认 为 , 质量 是 刊物 生存 和 发展 的 核心 , 作 者 队伍 和编 辑 队伍 是办 好 刊物 的关 键 。在 坚持 正确 办 刊方 向的前 提下 , 杂 志 只有不 断提 高 学术 性 和创 新性 , 不 断凝 练 老 中青 相结 合 的作者 队伍 , 不 断提 升 编校水 平 , 才 能 成 为广 大师 生 爱读 、 爱看 、 爱 引 的好 刊物 , 才 能永 葆 生命 力 和活 力 。 专 家们 建 议 , 《 中 国高 校社 会 科 学》 可 以深 入 高校 , 更 多地 关 注各 学 科 的最 新 动态 , 重 视关 系 国计 民 生 的公 共 性 问题 , 增 强 杂 志在 高 校人 文 社会 科 学研 究 方 向上 的 引领 作用 ; 在 话 语体 系 方 面 , 应 在 立 足 当
科 动 态
《 中国高校社会科 学》 杂志
பைடு நூலகம்
汪 立峰
为 进 一 步加 强 杂 志 与高 校 的 联 系 , 了解 高校 哲 学社 会 科 学 的 最新 研 究 动 态 , 听取 高校 专 家 学 者对 办 好 杂志 的意见 和 建议 , 推 动 杂 志更 好地 为繁 荣发 展 高校 哲 学社 会 科 学服 务 , 1 0 月2 2日, 《 中国高 校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一览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cb0ddff9910ef12d2af9e792.png)
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一览表文章作者:佚名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统计时间:2010年3月序号名称主办单位主编地址邮编1《经济研究》(月刊)经济研究所刘树成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2《中国经济史研究》(季刊)经济研究所吴太昌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3《经济学动态》(月刊)经济研究所王振中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4《财智生活》(月刊)经济研究所张平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5《中国城市年鉴》(英文版)(年刊)经济研究所程安东北京东四南大街演乐胡同116号1000106《中国城市年鉴》(年刊)经济研究所程安东北京东四南大街演乐胡同116号1000107《中国城市经济》(月刊)经济研究所杨重光北京海淀区长春桥路新起点家园4-8071000898《经济管理》(月刊)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9《中国工业经济》(月刊)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10《中国经营报》(周双)工业经济研究所李佩钰北京海淀区西四环北路6号院1号楼10008911《精品购物指南》(周双)工业经济研究所张书新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甲19号10008112《商学院》(月刊)工业经济研究所恩荣辉北京海淀区西四环北路6号院1号楼10008913《职场》(月刊)工业经济研究所王立鹏北京海滨区西四环北路6号院1号楼10008914《chinaEconomist》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15《风尚志》(半月刊)工业经济研究所王月新北京东四七条19号10000716《中国农村经济》(月刊)农村发展研究所张晓山北京建内大街5号13层10073217《中国农村观察》(双月)农村发展研究所张晓山北京建内大街5号13层10073218《财贸经济》(月刊)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裴长洪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19《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月刊)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汪同三北京建内大街5号14层10073220《中国人口科学》(双月)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昉北京建内大街5号6层10073221《中国人口年鉴》(年刊)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北京建内大街5号6层10073222《哲学研究》(月刊)哲学研究所李景源北京建内大街5号9层10073223《哲学动态》(月刊)哲学研究所谢地坤北京建内大街5号9层10073224《中国哲学年鉴》(年刊)哲学研究所谢地坤北京建内大街5号9层10073225《世界哲学》(双月)哲学研究所李河北京建内大街5号9层10073226《中国哲学史》(季刊)哲学研究所李存山北京建内大街5号9层10073227《马克思主义研究》(月刊)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程恩富北京建内大街5号4号楼3层10073228《科学与无神论》(双月)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杜继文北京建内大街5号8层10073229《世界宗教文化》(双月刊)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泽北京建内大街5号8层10073230《世界宗教研究》(双月刊)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北京建内大街5号8层10073231《考古》(月刊)考古研究所王巍北京王府井大街27号10071032《考古学报》(季刊)考古研究所刘庆柱北京王府井大街27号10071033《中国史研究》(季刊)历史研究所彭卫北京建内大街5号12层10073234《中国史研究动态》(月刊)历史研究所陈高华北京建内大街5号12层10073235《近代史研究》(双月)近代史研究所徐秀丽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10000636《抗日战争研究》(季刊)近代史研究所步平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10000637《世界历史》(双月刊)世界历史研究所张顺洪街东厂胡同1号10000638《史学理论研究》(季刊)世界历史研究所张顺洪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10000639《中国地方志》(月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于伟平北京东城大雅宝胡同1号梓峰大厦5层10073040《中国地方志年鉴》(年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田嘉北京东城大雅宝胡同1号梓峰大厦5层1007304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季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李大龙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10000642《文学评论》(双月)文学研究所杨义北京建内大街5号7层10073243《文学遗产》(双月)文学研究所陶文鹏北京建内大街5号7层10073244《中国文学年鉴》(年刊)文学研究所杨义北京建内大街5号7层10073245《民族文学研究》(季刊)民族文学研究所关继新北京建内大街5号11层10073246《外国文学评论》(季刊)外国文学研究所陆建德北京建内大街5号11层10073247《世界文学》(双月)外国文学研究所余中先北京建内大街5号11层10073248《外国文学动态》(双月)外国文学研究所陆建德北京建内大街5号11层10073249《中国语文》(双月)语言研究所沈家煊5号6层10073250《当代语言学》(季刊)语言研究所沈家煊顾曰国北京建内大街5号6层10073251《方言》(季刊)语言研究所麦耘北京建内大街5号6层10073252《政治学研究》(双月刊)政治学研究所王一程北京建内大街5号6层10073253《法学研究》(双月)法学研究所梁慧星北京东城沙滩北街15号10072054《环球法律评论》(双月)法学研究所徐炳北京东城沙滩北街15号10072055《民族语文》(双月)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黄行北京白石桥路27号民族大学内6号楼10008156《民族研究》(双月)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郝时远北京白石桥路27号民族大学内6号楼10008157《世界民族》(双月)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郝时远北京白石桥路27号民族大学内6号楼10008158《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年刊)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郝时远北京朝阳区安外小关东里10号润雨大厦50110002959《社会学研究》(双月)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北京建内大街5号10层10073260《青年研究》(月刊)社会学研究所单光鼐北京建内大街5号10层10073261《新闻与传播研究》(双月刊)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尹韵公北京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9号楼10002662《中国新闻年鉴》(年刊)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钱莲生北京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9号楼10002663《世界经济》(月刊)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宇燕北京建内大街5号15层10073264《世界经济与政治》(月刊)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宇燕北京建内大街5号15层10073265《世界经济与中国》(英文)(双月)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余永定北京建内大街5号15层10073266《世界经济年鉴》(年刊)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谈世中北京建内大街5号15层10073267《国际经济评论》(双月)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宇燕北京建内大街5号15层10073268《美国研究》(季刊)美国研究所黄平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10000769《商业评论》(月刊)美国研究所胡国成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1000077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双月)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吴恩远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10000771《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月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常玢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10000772《日本学刊》(双月)日本研究所韩铁英北京东城区张100007自忠路3号东院73《欧洲研究》(双月)欧洲研究所周弘北京建内大街5号14层10073274《西亚非洲》(月刊)西亚非洲研究所杨光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10000775《拉丁美洲研究》(双月)拉丁美洲研究所郑秉文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10000776《当代亚太》(双月刊)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李向阳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10000777《南亚研究》(季刊)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等孙士海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10000778《台湾研究》(双月)台湾研究所徐克礼北京颐和园北坡上村15号10009179《当代中国史研究》(双月)当代中国研究所张星星北京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10000980《今日中国论坛》(月刊)政治学研究所段若非北京沙滩北街2号1007278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双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刘迎秋北京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1号10001582《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黎歌北京建内大街5号4层10073283《国外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张树华北京建内大街100732(双月)院图书馆5号4层84《第欧根尼》(半年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肖俊明北京建内大街5号4层10073285《程序员》(半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黄长著北京建国内大街5号10073286《当代韩国》(季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汝信北京建内大街5号405室10073287《中国社会科学》(双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高翔北京鼓楼大街甲158号10072088《历史研究》(双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高翔北京鼓楼大街甲158号10072089《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季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高翔北京鼓楼大街甲158号10072090《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双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高翔北京鼓楼大街甲158号10072091《国际社会科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王利民北京鼓楼大街甲158号10072092《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周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高翔北京鼓楼大街甲158号10072093《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季刊)科研局李汉林北京建内大街5号3层100732/Article/2421.html。
中国社会科学报 征稿启事
![中国社会科学报 征稿启事](https://img.taocdn.com/s3/m/2a5acc5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2.png)
中国社会科学报征稿启事
尊敬的学术界同仁: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现面向全球学术界公开征稿。
本期刊致力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涵盖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我们欢迎各类研究成果投稿,包括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案例分析等。
投稿须知如下:
1. 主题范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类议题,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治理创新、社会矛盾与解决、人口变迁等。
2. 投稿方式:请将稿件发送至我们的官方邮箱
(*************),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中国社会科学报》征稿”。
3. 投稿要求:我们要求稿件必须是原创性的学术研究成果,未曾在其他期刊或平台上发表,且不得一稿多投。
4. 审稿流程:我们的编辑团队将对每篇投稿进行严格评审。
评审时间通常为3个月左右,评审结果将以邮件形式回复给投稿人。
5. 出版方式:稿件通过审核后,将按照某期刊的要求进行编辑和排版,并于下一期刊中公开发表。
6. 版权声明:本期刊无偿获取已发表论文的一次性独家发行权,作者可保留论文的知识产权。
欢迎广大学术界同仁积极投稿,并为《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发展贡献力量。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求,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
*************。
《中国社会科学》投稿须知
![《中国社会科学》投稿须知](https://img.taocdn.com/s3/m/de691326482fb4daa58d4b3d.png)
《中国社会科学》投稿须知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热诚欢迎海内外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及业余作者投寄稿件或推荐优秀作品。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编辑出版的标准和法规,促进本刊的编辑出版的规范化,敬请作者赐稿时遵照如下规定:
第一,本刊实施社外专家匿名审稿与专职编辑三级审稿相结合的审稿制度。
提供的文稿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其它有关作者的信息。
请附另纸,提供论文标题,作者姓名、性别、生年、工作单位、职称、邮政编码以及通讯地址、电话号码、网址等。
第二,研究论文需有200-300字的提要和3-5个关键词;有条件的作者请提供中文提要和关键词的英文译稿,供编辑参考。
第三,本社原则上只接受打印稿:请用A4纸打印,留足上下左右的空白,行间距离应大于五号字的1.5倍;打印格式请参照刊物版式;提供软盘稿件一份。
第四,若提供手写稿:请用方格稿纸誉写,标点符号占一格,誊写样式请参照刊物版式。
第五,撰写稿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
第六,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方式,引文出处注请遵照《<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规定附后)
第七,本刊整体版权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选编。
第八,凡向本刊投稿,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视为专有许可。
自投寄之日起三个月未接获采用通知,方可自行处理。
来稿一律不退。
第九,本社有权对来稿做文字性修改。
第十,稿件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寄样刊。
第十一,如对以上规定有所保留或自订要求,请来稿时予以说明。
《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
社科类杂志投稿电子邮箱总汇
![社科类杂志投稿电子邮箱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48477f1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0.png)
社科类杂志投稿电子邮箱总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社科类杂志的投稿方式也在逐渐向电子化转变。
有些杂志已经完全停止了纸质投稿,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并且为了方便作者选择,这些杂志的投稿邮箱也越来越多。
因此,本文总结了一些社科类杂志的投稿电子邮箱,以便作者更便捷地找到合适的投稿渠道。
1.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报刊之一。
自1980年创办以来,已经出版了40年。
其投稿邮箱为****************。
2.经济学家:****************《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是英国出版的一份综合性周刊,以经济、政治、商业、科技、文化为主要内容。
目前,该杂志的投稿邮箱为****************。
3.管理世界:***************《管理世界》是我国管理科学领域的权威学术刊物之一,也是我国管理学术界顶级刊物之一,已经连续44年在国内外发行。
投稿邮箱为***************。
4.社会科学研究:***************.com《社会科学研究》是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核心社科类刊物,《社会科学研究》致力于推动中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投稿邮箱为***************.com。
5.中外法学:*******************.com《中外法学》是我国法学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广泛影响的综合性法律学术刊物,创办于1981年,现已成为我国法学界口碑极佳的知名期刊之一。
该杂志的投稿邮箱为*******************.com。
6.人民日报社论刊:***************《人民日报》社论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口径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人民日报》社论刊则是《人民日报》社论的集成各类文章的期刊,不仅有社论,而且还有其他的学术研究。
值得珍藏的核心期刊投稿邮箱
![值得珍藏的核心期刊投稿邮箱](https://img.taocdn.com/s3/m/fde56f4d767f5acfa1c7cdf2.png)
值得珍藏的核心期刊投稿邮箱A1.社会学研究sbjb@B.社会shehuizi@C.妇女研究论丛17656@;luncong@D中国社会保障zgshbxzz@E人口研究rkyjbjb@F中国人口科学zazhi@G人口与经济rks@H人口学刊rkxk@I人口与计划生育pop-mag@0中国社会科学zbs_zzs@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xb-yjsy@2北京大学学报journal@3社会科学战线SHZX@4学术月刊xuesyka@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rdxb@6.天津社会科学TJSHKX@7.学术研究xsyj@8.江海学刊jhxk@9.江汉论坛jhlt@10.江苏社会科学3701531@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wkxb@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fdwkxb@13.文史哲LHP@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浙江学刊zjxkzzs@16.浙江社会科学zjshkx@17.社会科学研究SHYJ@18.求是学刊qsxk@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shkx@20.社会科学辑刊jikan21@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xbzs@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inbox@23.中州学刊zzukxa@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u ebao@man 25.人文杂志webmaster@26.求索hnqszzs@27.思想战线sxzx@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pued j@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30.国外社会科学guowaisheke@31.南京社会科学njsh@;njsh@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dxbs@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bzsb@35.齐鲁学刊qlxk2003@36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85522071@37.学海xue-hai@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whds@39.江西社会科学jxsheke@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swkxb@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zdxbw@42.河北学刊hbxk282@43.学术界araofl@44.东岳论丛dongyu eluncong@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scasci@46.东南学术dnxsh@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cnu@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xb-yjsy@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shkx@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hudaxuebao@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wkxb@s 52.北京社会科学bjshkx@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b@54.学术论坛xslt@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wkxb@56.广东社会科学gdshhkx@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uebao@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fjltzzs@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dxbsk@n 61.山东社会科学sdshkxzzs@62.探索已建立网上投稿系统。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c3c23c3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9.png)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如下:
1. 参考文献的格式包括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等,其中期刊文章是参考文献的主要形式之一。
2. 参考文献的格式通常为:[序号]作者姓名.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1] 朱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J].政治学研究,2016(5):12-20。
3. 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也有要求,逗号、冒号、分号、引号等符号需要使用英文状态下的符号,而不是中文状态下的符号。
4. 参考文献中的英文文献需要在文后标注原始文献的页码,中文文献标注起止页码。
5. 参考文献需要按照引用顺序进行排序,在文内引用处标注相应的序号。
6. 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姓名可以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格式,也可以采用“名在前,姓在后”的格式,具体视期刊的要求而定。
例子:
[1] 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1-5.
这个例子中,“沈延生”是作者姓名,“村政的兴衰与重建”是篇名,“战略与管理”是期刊名称,“1998(6):1-5”是发表年份和
起止页码。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范文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d4e46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f.png)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范文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是中国一份权威的、综合性的社科类学术期刊,覆盖了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人文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范文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以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学术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范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学术权威性: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作为中国社科领域的权威期刊,其范文具有一定的学术权威性。
这些范文经过严格的学术审核和评审,保证了其学术价值和质量。
2. 学术多样性: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其范文内容涉及了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人文地理学等多个领域。
这种多学科的特点使得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范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多样性。
3. 学术前沿性: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范文往往涵盖了一些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
这些范文通过对最新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的呈现和探讨,使读者能够了解到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
4. 学术交流性: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范文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性,这些范文往往包含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引用和评论,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了解到相关领域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在范文的选题和撰写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要求范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性、质量和原创性。
同时,范文作者还需对选题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以确保其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学术意义。
总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范文具有学术权威性、学术多样性、学术前沿性和学术交流性等特点,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投稿须知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投稿须知](https://img.taocdn.com/s3/m/120bb50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6.png)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投稿须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向《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和《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投稿。
为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如下事项:一、请登录“中国社会科学网”或“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点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投稿系统”或“投稿系统”进行投稿。
1、投稿方法:注册→登录→填写稿件标题→选择稿件类别→点击“保存”→点击“添加WORD”、“添加图片”或“添加音视频”→点击“保存并投稿”→选择所投刊物及学科并保存。
2、注册信息必须真实有效,请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以便联系。
3、请在文章正文后面附上作者姓名、学位、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及邮政编码等基本信息。
4、投稿类别以学科划分为基础,涵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国际关系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教育学、语言学、民族学等各学科以及跨学科研究的论文、调查报告、学术综述等。
其中,英文原创性稿件请一律投至“英文稿”类别,供《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使用。
5、所投中文稿件本社默认可以为《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两刊中的任一刊选用。
作者如对所投刊物有特定要求,投稿时请予以说明。
6、稿件状态分为四种:“已投稿”、“审核中”、“退稿”、“拟刊用”。
其中,稿件处于编审流程中时为“审核中”,“退稿”、“拟刊用”则为稿件最终处理结果。
二、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文中引文、注释和其他资料,应逐一核对原文,确保准确无误;如使用了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如使用了外文资料,作者有责任将相关内容及版权页的纸质复印件或PDF等格式的电子文件提交给本刊编辑部备查。
三、投给本社刊物的稿件,应确保未一稿两投或多投,包括未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且稿件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不得先于我社刊物在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等)上发表。
《中国社会科学》审稿流程
![《中国社会科学》审稿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f0ce50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c.png)
《中国社会科学》审稿流程《中国社会科学》是全国性社会科学期刊,审稿流程是其保证学术质量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以此为话题,从流程的各个环节分步骤阐述。
1. 收稿:稿件提交方式可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
线上投稿主要通过投稿网站进行,而线下投稿通常通过邮寄方式提交。
提交时需要提供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摘要、关键词等信息,并不得出现作者与单位等相关信息。
2. 初审:初审主要由编辑部各位编辑及领导进行,其目的是对稿件内容的质量进行初步的评估,以决定是否适合送审。
在初审中,主要参考文章的题目、摘要、关键词、文献引用数量和参考引证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分配审稿人:如果文章被通过初审,就会进入分配审稿人的环节。
根据稿件所涉及的学科及研究领域,选择评审专家,保证其具有相关背景知识和学术水平,且不属于文中作者所在的学校或单位等。
4. 审稿:审稿人在收到稿件后,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评阅,发表意见及对文章的主要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审稿期一般为3个月左右,时间可适当延长,如确有需要,审稿人可以与发表终审人员和编辑部沟通交流。
5. 终审:审稿人对稿件完成修改后,稿件将提交给发表终审人员。
发表终审人员对已经被审稿人修改过的文章进行再次审核,包括评估和评分,最终决定稿件是否可以发表。
6. 修改:如果稿件需要修改,则根据审稿人和发表终审人员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修改内容必须确保稿件的标题、内容、结论等与原始数据一致,修改后的稿件必须经过再次审核后方可发表。
7. 出版:如果文章最终被接纳,编辑部将对稿件进行编辑、格式化、校对、排版等工作。
出版时间一般会在2-3个月之内。
综上所述,作为一本全国性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审稿流程非常严谨,所有稿件都要经过入选、初审、分配审稿人、审稿、终审、修改和出版等流程,以确保文章的学术性和稿件的质量。
北京社会科学投稿模板
![北京社会科学投稿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332cf2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5.png)
北京社会科学投稿模板尊敬的编辑部:我谨向贵刊《北京社会科学》投稿一篇社会科学研究文章,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结合现代社会的国情进行分析,进一步强调了传统文化对个人与社会整体的积极意义。
希望能够得到贵刊的关注和审阅。
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对于塑造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社会变革的冲击和西方文化的渗透,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遭遇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传统文化对道德伦理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了道德伦理观念的重要性,这种伦理观念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例如仁爱、忠诚、诚实等,可以有效地引导个人行为,培养良好的社会习惯与道德标准。
相比之下,当代社会中的一些道德缺失问题,则也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进一步指出其对社会稳定的不利影响。
三、传统文化对教育的价值传统文化对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传统文化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边界,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解决现实问题和应对挑战时具有重要作用。
四、传统文化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传统文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整体稳定的重要性。
借鉴传统文化的原则和价值观,可以有利地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有效地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可以加强社会凝聚力和归属感,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五、传统文化对自我认同的作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自我认同功能。
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基因,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文化符号。
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可以帮助个人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自尊心。
六、结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火热征稿中
《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1980年1月创刊,系月刊。
核心期刊《会计之友》征稿启事
学术期刊按主管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省级,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 ,CSCD ,双核心期刊等,投稿扣1422682932.
刊物简介:
《会计之友》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财会期刊,曾多次被评为全国财会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F23会计类)。
1993年以来一直被评为一级期刊,被选送参加了日内瓦举办的国际书刊博览会,被称赞为中国的“牡丹花”,1997年12月又被列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指定刊物。
是国内外发行量较大的财会期刊之一。
《会计之友》主要介绍财会工作经验、会计理论和业务技术基础知识,开展学术交流,介绍国内外会计学术的新动向、新成果和新的信息处理方法,反映财会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本刊印刷精美,装帧时尚,栏目新颖,可读性强,实属品牌杂志,为海内外财会人员必读的优秀刊物。
栏目介绍:
《会计之友》涉及到会计、财务、审计、税务、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主要栏目有:考前辅导、政策法规、电算网络、国库集中支付、财富人生、总会(CFO)理财、跨地区营销理财、东风理财、专家论坛、研究
生园地、博士观察、理财导航等,并且在采编和选题上突出了前沿性、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等题材。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 ISSN 1004-5937
国内刊号: CN 14-1063/F
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类型:旬刊
主要发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
创刊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追求学术创新和学术规范。
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1]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所发表的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对繁荣和发展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示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及学术成果的水平,促进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在不同时期不断推出新人新作,成为当代我国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
经过20多年办刊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形成了实事求是、严谨平实的独特风格。
《中国社会科学》倡导学术问题的自由讨论,鼓励学术创新,注重学术规范。
在编辑工作中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依靠严格的审稿制度保证刊物的学术水平。
获奖
《中国社会科学》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被学界誉为我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据已有的期刊评价体系的测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名列同类期刊首位,其一流学术地位也为专家评价所认同。
《中国社会科学》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并连续两次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月刊)于1998年被新闻出版署评为“1998-1999年全国百种重点核心期刊”;1999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并获“首届中国期刊奖”。
[2]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医药视窗、财经研究、工程技术、社科纵横、图书情报、教研园地、科研管理、课题研究、专家论坛等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