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2.5 机械效率教学案 (新版)苏科版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能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
理解S与h的关系。
3、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实验器材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刻度尺,钩码(或重物),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习提问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二。
预习提问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
三。
实验指导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
在测量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
必须在拉动中读数。
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2、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可先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座面)的距离h1,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面)的距离h2那么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 。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钩码前后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数。
3、弹簧测力计通过距离的测量,可以仿照测量钩码提升高度h的方法进行,或者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做个带色的记号,再拉弹簧测力计,量出记号到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这就是弹簧测力计通过的距离s 。
4、在实验中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
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并放回原处。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启发实验回顾已学知识,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为动手实验做准备。
四。
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安排实验分工四人小组成员好分工: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观察、指挥。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仪器】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相同木块和细线各20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
在投影仪上映出下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一分钟后,教师: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学生:第三种方法最省力。
教师:如果从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会怎样呢?首先,让学生一起分析,这三种工作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把重100牛的沙子从地面运到三楼,这是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同学们计算一下,单纯完成此任务,需要做多少功呢?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W1=G沙·h=600J第三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3)W2=G总·h=690J第二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2)W2=G总·h=780J第一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1)W2=G总·h=3120J(此处学生遇到了困难,这也是安排上面计算顺序的目的。
困惑一:需要计算楼梯的长度吗?提示学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分解成先水平移动不做功,再竖直升高做功。
困惑二:人的体重该不该算上?)学生分析计算结果:三种方式做的功都比W1多,额外多做的功不一样,可见第三种方式最好。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二、教学重、难点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意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机械效率的概念。
2、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张图片。
提出问题:生活中听过关于效率的词语,学生能够回答出: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等。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机械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生成概念】组织学生完成书中“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这一实验。
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定滑轮和动滑轮拉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做的功是否相同。
实验:(1)让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一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并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再让另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提问两次拉力做的功是否相同,然后开始实验,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提问,两次实验中拉力做的功为什么不同?提问后总结:尽管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动滑轮拉动钩码,拉力做的功要多一些。
环节三:巩固提高【深化理解】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机械效率是否能够达到100%。
通过总结学生回答得到机械效率不能达到100%。
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如何提高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工作效率。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一、引入新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5 机械效率教学案 苏科版
机械效率学点1机械效率的概念问题1:活动——“再探动滑轮”(1)如图11-5-1所示,该活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4__个,需要计算的物理量有__2__个.设计的实验表格如下:图11-5-1(3)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可发现拉绳所做的功总__大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这是因为__拉绳所做的功除用于滑轮拉钩码做功外,还用于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克服摩擦力做功__.问题2: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1)在“再探动滑轮”活动中,将钩码提升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作__有用功__,记为W有用;用于克服动滑轮重和摩擦力所做的功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们将它叫作__额外功__,记为W额外;手拉绳所做的功叫作__总功__,记为W总.总功等于__有用功__与__额外功__之和,即:__W总=W有用+W额外__.(2)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__比值__叫作机械效率.用公式表示为:__η=W有用W总×100%__.(3)根据你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尝试思考下列说法的正误,并与同学交流判断的理由.A.水桶掉到井里,把水桶捞上来时,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B.有用功总是克服物体重做的那部分功,表达式一定是W有=GhC.机械效率总小于1D.机械效率越高,表示做功越快E.机械效率越高,表示做的有用功越多F.有用功相同时,额外功做得越少,机械效率越高[答案] A错误,理由:水桶掉到井里,目的是捞桶,因而此时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克服水重做的功为额外功.B错误,理由:如果目的是提升某物体,则有用功为克服该物体重所做的功,表达式为W有=Gh;如果是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则有用功为克服该物体所受阻力所做的那部分功,表达式为W有=fs物.C正确,理由:对于实际的机械,总存在额外功,所以W有<W总,因而机械效率总小于1.D 错误,理由: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高;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和功率之间无必然的因果联系.E 错误,理由: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高,做的有用功不一定多.总功或额外功相同时,机械效率越高,所做的有用功越多.F 正确,理由:有用功相同时,额外功越少,则总功越少,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则越大,即机械效率越高.比较机械效率高低的常用方法:有用功相同时,比额外功,额外功少的机械效率高;额外功相同时,比有用功,有用功多的机械效率高.学点2 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图11-5-2问 题:如图11-5-2所示,用动滑轮和桶组成的装置来提水,已知滑轮重4 N ,桶重6 N ,桶中水重50 N ,现将这桶水在4 s 内匀速提升5 m ,所用拉力为32 N .则(1)有用功为__克服水重__做的功,W 有用=__Gh__=50 N ×5 m =250 J .总功为__拉力__做的功,W 总=Fs =32 N ×10 m =320 J .额外功W 额=__W 总__-__W 有用__=__320_J -250_J __=__70__J .(2)机械效率η=__有用W 总__×100%=__J320 J__×100%≈__78.1%__.学点3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探究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小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过程如图11-5-3所示.依据的实验原理是机械效率的公式:__η=W 有用总×100%__,其中W 有用=__Gh__,W 总=__Fs__.实验中小明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所获得的测量数据如图所示.由图知:G =__2_N __,h =__0.1_m __,F =__0.8_N __,s =__0.3_m __,测得η=__83.3%__.图11-5-3(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__匀速竖直向上__拉动弹簧测力计.(3)如果不测量距离,能测量出机械效率吗?__能__,表达式为:__η=nF__.(4)若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取数据,这样得出的机械效率与实际值相比__偏大__(选填“偏小”“偏大”或“相等”).理由:__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绳与滑轮间无摩擦,拉力会比匀速拉动时小__.探究2: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1)猜想用滑轮组提重物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__主要因素是动滑轮重、物体重,次要因素是绳重和摩擦.与绳子的股数,重物被提升的高度、定滑轮的重等均无关__.11-5(2)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装成如图11-5-4所示的甲、乙两不同的滑轮组,分别将质量相同的钩码提高相同高度,用测力计测算出图甲的机械效率η甲和图乙的机械效率η乙,并比较.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动滑轮的重__是否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猜测η甲__>__η乙.简述你的理由:__将同样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所做的有用功相同,甲装置中动滑轮个数比乙中少,克服动滑轮重所需做的额外功少__.实验结论:__不同滑轮组提升同样重的物体时,所用的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__.(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钩码重有关,为了用实验证明这个猜想.你的实验方法是:__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多次实验,测量并比较机械效率__.实验结论:__相同的滑轮组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时,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__.(4)综上所述,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__减小动滑轮的自重;增大被提升的物体重;减小摩擦等__.学点4 其他机械的机械效率探究:用如图11-5-5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图11-5-5思考:(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__0.5__N,钩码总重G为1.0 N,钩码上升的高度h为0.1 m,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为0.3 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66.7__%.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__克服杠杆自重(克服摩擦力)等做功__.(2)为了进一步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的结论?答:__不能__;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__两次实验时钩码没有挂在同一位置__;②__仅根据一次对比实验所得结论是不可靠的__.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5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5篇)《机械效率》教案篇一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利用斜面拉物体时,有用功与总功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2、会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的兴趣以及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亲身经历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学会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学生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木板斜面、毛巾、玻璃、带钩的方木块、长方体铁块、砝码。
老师用实验器材:器材同上。
软件:Flash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工人往高处搬重物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生:用木板搭成一个斜面,把重的东西推上去或拉上去。
师:为什么这么做呢?生:因为斜面可以省力。
师:斜面这种省力的机械,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同学们都见过哪些斜面?生:盘山公路就是一个大斜面。
(大屏幕)师:还有吗?生:我们骑自行车上坡时,走S形路线会更容易一些。
也是利用了斜面可以省力。
师:这盘山公路像不像S形?师:桥梁的引桥也是一个斜面,而且桥面越高,引桥也越长。
(大屏幕)师:既然使用斜面可以省力,那能不能省功呢?生:不能。
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师:说得很好。
实际上使用任何机械都会不可避免的做一些额外功,这样使得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就是机械效率,我们用它来描述利用机械做功的效率,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它的省力情况与它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关系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提出问题: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2.5 机械效率课件 (新版)苏科版
图11-5-3
五、机械效率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__匀__速_竖__直__向_上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3)如果不测量距离,能测量出机械效率吗?___能____,表达式
为:__η__=_n_GF_____. Evaluation only. C(re4)a若ted在w弹it簧h A测s力po计se静.S止li时de读s 取for数.N据E,T这3.样5 得Cl出ien的t 机Pr械ofi效le率5.与2.0.0.
动弹簧测力计,所获得的测量数据如图所示.由图知:G= ___2_N____,h=__8_3_.3_%__,F=___0_._1_m__,s=___0._8_N__,测得η =___0_.3_m___.
五、机械效率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F正确,理由:C有op用y功rig相h同t 2时0,04额-2外0功11越A少s,po则s总e 功Pt越y少Lt,d.有用功与总功
的比值则越大,即机械效率越高.比较机械效率高低的常用方法:有用功 相同时,比额外功,额外功少的机械效率高;额外功相同时,比有用功, 有用功多的机械效率高.
五、机械效率
学点2 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五、机械效率
[答案] A错误,理由:水桶掉到井里,目的是捞桶,因而此时对桶做的 功是有用功,克服水重做的功为额外功.
B错误,理由:如果目的是提E升va某lu物a体tio,n则o有nl用y.功为克服该物体重所做的 C功re,a表te达d 式w为ithW有A=spGho;se如.S果li是de水s平fo方r向.N拉E一T个3物.5体C,lie则n有t P用r功of为ile克5服.2该.0.0. 物体所受阻力所C做op的y那rig部h分t 2功0,04表-2达0式11为AW有sp=ofsse物.Pty Ltd.
五、机械效率-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五、机械效率-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作用;3.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技巧;4.能够熟练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作用;2.能够熟练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10分钟)1.机械效率的定义:机械效率是机械能输出与输入的比值,通常用η表示;2.计算公式:η = 机械能输出 ÷ 机械能输入;3.机械能的计算公式:机械能 = 力 × 距离。
3. 计算方法(15分钟)通过例题演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机械效率,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4. 案例分析(15分钟)以校园草坪修剪机为例,分析修剪机的机械效率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作用和意义。
5. 实验操作(30分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机械效率的计算,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6. 拓展学习(10分钟)介绍机械效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7.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和作用,并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以便于巩固自己的知识。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机械效率的理解和计算方法;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机械效率在生产和工程上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演示、实验、案例分析等,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械效率的作用和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实验中需注重安全,并且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材料。
九年级物理上册12.5机械效率教学案苏科版(2021年整理)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2.5 机械效率教学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2.5 机械效率教学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2.5 机械效率教学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机械效率学点1 机械效率的概念问题1:活动——“再探动滑轮”(1)如图11-5-1所示,该活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4__个,需要计算的物理量有__2__个.设计的实验表格如下:图11-5-1(2)按教材中的步骤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并进行相应的计算.(3)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可发现拉绳所做的功总__大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这是因为__拉绳所做的功除用于滑轮拉钩码做功外,还用于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克服摩擦力做功__.问题2: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1)在“再探动滑轮"活动中,将钩码提升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作__有用功__,记为W有用;用于克服动滑轮重和摩擦力所做的功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们将它叫作__额外功__,记为W额外;手拉绳所做的功叫作__总功__,记为W总.总功等于__有用功__与__额外功__之和,即:__W总=W有用+W额外__.(2)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__比值__叫作机械效率.用公式表示为:__η=W有用W总×100%__.(3)根据你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尝试思考下列说法的正误,并与同学交流判断的理由.A.水桶掉到井里,把水桶捞上来时,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B.有用功总是克服物体重做的那部分功,表达式一定是W有=GhC.机械效率总小于1D.机械效率越高,表示做功越快E.机械效率越高,表示做的有用功越多F.有用功相同时,额外功做得越少,机械效率越高[答案] A错误,理由:水桶掉到井里,目的是捞桶,因而此时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克服水重做的功为额外功.B错误,理由:如果目的是提升某物体,则有用功为克服该物体重所做的功,表达式为W=Gh;如果是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则有用功为克服该物体所受阻力所做的那部分功,表达有式为W有=fs物.C正确,理由:对于实际的机械,总存在额外功,所以W<W总,因而机械效率总小于1.有D错误,理由: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高;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和功率之间无必然的因果联系.E错误,理由: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高,做的有用功不一定多.总功或额外功相同时,机械效率越高,所做的有用功越多.F正确,理由:有用功相同时,额外功越少,则总功越少,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则越大,即机械效率越高.比较机械效率高低的常用方法:有用功相同时,比额外功,额外功少的机械效率高;额外功相同时,比有用功,有用功多的机械效率高.学点2 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图11-5-2问题:如图11-5-2所示,用动滑轮和桶组成的装置来提水,已知滑轮重4 N,桶重6 N,桶中水重50 N,现将这桶水在4 s内匀速提升5 m,所用拉力为32 N.则(1)有用功为__克服水重__做的功,W有用=__Gh__=50 N×5 m=250 J.总功为__拉力__做的功,W总=Fs=32 N×10 m=320 J.额外功W额=__W总__-__W有用__=__320_J-250_J__=__70__J.(2)机械效率η=__W有用W总__×100%=__250 J320 J__×100%≈__78。
苏科版九上《机械效率》word教案
《机械效率》教学案例李啸(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 210048)一、背景苏科版教材《九上》第十一章第五节为《机械效率》,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省示范初三实验班学生。
考虑到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征,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现将其展示如下:二、教学过程1.引入师:生活中处处能听到“效率”一词,父母工作时要讲究效率,早点下班给同学们烧饭、做菜;同学们学习过程中也要讲究学习效率,如果班上某同学在校的总时间10小时,扣除自习时间,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8小时,玩2小时,怎样计算该同学的学习效率?生A :0.8 生B :80%师:用小数表示效率不符合人们用法习惯,将学习时间除以总时间再乘以100%就可以计算出学习效率。
既然学习上有效率,那么使用机械时也应该有效率,我们将其称为机械效率。
下面一起学习11-5节内容。
(板书课题:11-5 机械效率)2.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概念的建立师:小明想一次性将家中散落在地面上的大米搬到桌面上,但苦于双手太小,无法将米一次性搬起,这时他找来一个空盒子,将米装入盒子中,很快完成了任务。
如果小明直接用手搬大米需克服什么力做功?生:克服大米重力做功。
师:米装入盒中,又需克服什么力做功? 生:克服盒子的重力做功。
师:此过程中小明的目的是搬大米而不是搬盒子,所以我们将克服大米的重力做功定义为有用功,用W 有用表示。
搬运大米时克服盒子重力做功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故将其称之为额外功,用W 额外表示。
对于刚才假设桶的重力为10N 、大米重力为100N ,装米的盒子升高1m ,则有用功为多少焦?额外功为多少焦?生:有用功为100J 、额外功为10J 。
师:小明克服大米和盒子的总重力做功为多少焦耳? 生:110J师:110J 即为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我们将其称为总功,用W 总表示。
(板书:一、有用功—人们使用机械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需要做得功;额外功—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机械效率》WORD教案4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机械效率》WORD 教案4课题:机械效率主备:杨建国 丁敏良 蒋忠华教学目标:1、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
2、把握机械效率的概念,会运算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4、明白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运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过程: 一、引入:1.提出问题:小明利用动滑轮把木料拉上四楼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相等吗?2.如何样探究那个问题? 二、新课:1、[实验] 再探动滑轮(1)设计实验方案: (2)设计表格:实验发觉,Gh 与Fs 相等吗?如不等,哪个大?什么缘故?2、几个差不多概念:有用功W 有用___ __ 额外功W 额外___ __ 总功W 总___ __ 3、机械效率 公式4、注意:关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η<1。
5、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1) ;实验 次数 物重G/N 重物上 升高度h 绳端拉力 F/N 绳端移动 距离s Gh/(N ·m) Fs/(N ·m ) 1 2 3(2);(3)。
6、斜面机械效率及其提高方法: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提高斜面机械效率的方法有:(1);(2)。
三、课堂巩固1、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物重为10N,重物匀速上升1m,绳端拉力为6N,则:绳端移动的距离为m,有用功W有用= J,总功W总= J,额外功W额外= ,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
2、用图示滑轮组把重G=12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绳端的拉力为F=50N,则:绳端移动的距离为m,有用功W有用= J,总功W总= J,额外功W额外= ,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
*3、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
九年级物理 机械效率教案 苏科版
第四节机械效率一、难点分析1.学生在这学习了“功的原理”之后,对于“利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印象比较深.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会认为:“机械效率”与“功的原理”是相矛盾的,从而为本节的教学设置了思维障碍.再则,本节内容中涉及的公式、物理量又较多,无形中亦增加了教学的难度.2.由于机械效率概念涉及到“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等概念,而功的概念本身又比较抽象,因而要区分并理解这些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要能轻松自如地解决有关机械效率的问题,关键是要真正弄清有关概念,并能正确地加以区分.二、教学设计一般来说,本节教材的教学,较好的教学设计有两种,一种是结合“功的原理”由习题入手,步步深入,引出机械效率等有关概念,然后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另一种是以实验为基础,整节课以实验为线索,通过演示、对比、分析、讨论等方法,得出机械效率有关概念,然后再通过问题讨论和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由于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机械效率所涉及到的有关功的概念又比较抽象,因而借助于实验来组织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说第二种教学方法更适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三、主要教学过程1.实验设疑用一个动滑轮提升重物.思考: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总是等于机械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实验操作步骤:(1)用弹簧秤称出钩码重G;(2)将钩码挂在动滑轮下,人用手将弹簧秤竖直向上拉,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F;(3)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及绳子自由端(弹簧秤挂处)向上移动的距离S.实验完成后,布置学生列表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1大于动滑轮提升钩码做的功(等于直接用手提升钩码做的功)W2.思考:W l不等于W2,是否说明功的原理在上述装置中不适用?2.分析讨论上述通过实验演示,设置问题情境的过程,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利用机械做功的数值大于直接用手做功的数值,并对此有一直观而又深刻的理解,突出了“使用机械时要做额外功”这一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分析点拨,即可引出“三功”(总功、有用功、额外功).3.对比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物理含义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还必须继续安排实验进行对比:实验1:换一个动滑轮(质量较大一点)重复前述实验;实验2:用一个“两定两动”滑轮组代替单个动滑轮重复前述实验.参照课本实验步骤,将测得的数据填入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机械效率.引导学生对比实验结果,并讨论下列问题:(1)用不同的动滑轮做相同的有用功时,总功是否相同?机械效率是否相同?为什么?(2)“越省力的机械,其机械效率越高”的说法对不对?(3)“机械效率越大,功率越大”的说法是否正确?4.归纳总结通过了前述实验设疑,分析讨论和对比实验,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全面正确地理解并掌握“机械效率”这节内容所涉及到的所有物理概念.在归纳总结时,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机械的使用条件,因为即使对同一个滑轮组,它的机械效率的大小不仅与自身结构有关,还与提升的重物的大小等外部条件有关,这是学生极易忽视的问题,这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要作比较详细的讨论,此外,可借助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其次,在得出机械效率的表达式后,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让学生对此有比较全面的理解.讨论1:η=1,即W有用=W总,说明功的原理是在忽略机械自重和各种摩擦的情况下,机械效率等于1的理想情况,回到前面,说明功的原理在开始装置中不适用.讨论2:一般情况下η<l,说明使用任何机械不能省功是功的原理的二种严格表述。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机械效率》WORD教案5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机械效率》WORD 教案5【学习目标】:1. 明白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 明白得机械效率,会运算机械效率3.依照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难点:明白得机械效率 【学习过程】: 一、机械效率案例: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一单元二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二楼。
请同学们依照需要,选择器械关心小明家解决那个问题算一算,比一比(1)假设楼层高度为3米,一袋水泥质量为50kg ,若直截了当把水泥扛到楼上,人需要做多少功(袋子质量忽略不计,g=10N/Kg )(2)若用图中滑轮组将水泥运送到楼上,需要在绳端施加的力为150N ,则通过使用此机械把水泥运到楼上人需要做多少功?(3)分析两次做功不同的缘故 (4)结论: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用字母 表示 运算公式为(5)练一练例1、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子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1W ,机械效率为1η;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2W ,机械效率为2η。
若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则( )A .12W W =,12ηη=B .12W W =,12ηη<C .12W W <,12ηη>D .12W W >,12ηη>例2.如图所示,物体A重200N,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匀速前进1分钟.若物体A在前进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为50N,拉力为20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要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则斜面的机械效率 = (用测量的量表示)例3、小周同学学过有关“机械效率”的知识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仑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并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物体重G/N物体上升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物体移动距离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较缓 5.00.10 1.60.500.500.8063%2较陡 5.00.15 2.20.500.75 1.168%3最陡 5.00.25 3.10.50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⑵.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形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 ______。
九年级物理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苏科版
第四节机械效率(一)课题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功的原理》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利用机械对物体做功的一种实际情况。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重点是正确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含义。
(二)知识结构和教学流程以动滑轮提升重物做功为例:(三)教学过程师:我们在“功的原理”曾经学过,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同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以动滑轮提升重物做功为例,如图1,动力对绳子做的功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做的功。
同学们想想:若动滑轮很重,绳与动滑轮间的摩擦较大时,动力对绳子做的功还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生:(思考与猜测)……师:我们有没有办法知道“两功”是否相等呢?生:做实验!师:好主意!那么如何进行实验呢?生:我们可以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匀速上升一定的高度(如图1),分别测出物重G、拉力F、物体上升的高度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再分别计算出动力对绳子做的功(W=F·S),动滑轮提升重物做的功(W=G·h),两者相比较就可以知道“两功”是否相等。
师:思路完全正确!现在就请同学们完成这个实验。
生:分组实验(教师查巡、指导)。
师:由实验看出:动力对绳子做的功总是大于动滑轮提升物体做的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难道与功的原理内容相矛盾吗?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做功时,我们除了提升重物外,还将动滑轮提升了一段距离,所以,人作的功除了提升重物做功之外,还必须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摩擦力(实验存在)而作功。
前面学习功的原理时没有考虑这“两力”的影响,所以上述实验结论是功的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使用杠杆、滑轮组等机械时也有同样的结论。
师:从实验和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利用机械时,机械直接对物体做的功只是动力对机械做功的一部分。
机械直接对物体做的功是我们完成做功的目的,是想做、有用的功(W有用),而克服机械本身的重力及机械部件间的摩擦所做的功,这是我们不想做的、无用的但又不得不额外做的功(W额外)。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效率》教案1
《五、机械效率》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记住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说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设计实验测量机械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公式。
(二)教学难点1、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三、教具轻质、重质单滑轮各一个、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钩码若干、铁架台、细线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出示下面的图形),动力对绳子做的功跟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相等吗?学生猜想:猜想1:动力对绳子做的功应该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
猜想2:动力对绳子做的功应该不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动力对绳子做的功可能大一些。
猜想3:动力对绳子做的功可能小一些。
(二)进行新课1、活动:再探动滑轮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生:实验。
学生讨论并设计和准备实验。
师:要计算出手拉绳做的功和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要测出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学生:需要单滑轮、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钩码、铁架台、细线等。
师: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实验?请大家谈谈实验的设计方案。
学生: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上升一定高度,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物重G、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再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动滑轮提升重物做的功(W1=Gh)、动力对绳子做的功(W2=Fs),两者相比较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师:实验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学生讨论:尽可能拉重物匀速上升。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
请大家根据我们所设计的实验,设计出一张表格用来记录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
学生设计表格。
师:实验时为什么要测多组数据?学生讨论。
师:通过改变钩码的重测得多组数据,比较出W1、W2的大小关系,从中归纳出的一致性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效率
学点1 机械效率的概念
问题1:活动——“再探动滑轮”
(1)如图11-5-1所示,该活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4__个,需要计算的物理量有__2__个.设计的实验表格如下:
图11-5-1
(2)按教材中的步骤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3)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可发现拉绳所做的功总__大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这是因为__拉绳所做的功除用于滑轮拉钩码做功外,还用于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克服摩擦力做功__.
问题2: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
(1)在“再探动滑轮”活动中,将钩码提升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作__有用功__,记为W 有用;用于克服动滑轮重和摩擦力所做的功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们将它叫作__额外功__,记为W 额外;手拉绳所做的功叫作__总功__,记为W 总.总功等于__有用功__与__额外功__之和,即:__W 总=W 有用+W 额外__.
(2)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__比值__叫作机械效率.用公式表示为:__η=W 有用
W 总
×
100%__.
(3)根据你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尝试思考下列说法的正误,并与同学交流判断的理由. A .水桶掉到井里,把水桶捞上来时,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B .有用功总是克服物体重做的那部分功,表达式一定是W 有=Gh
C .机械效率总小于1
D .机械效率越高,表示做功越快
E .机械效率越高,表示做的有用功越多
F .有用功相同时,额外功做得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答案] A 错误,理由:水桶掉到井里,目的是捞桶,因而此时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克服水重做的功为额外功.
B 错误,理由:如果目的是提升某物体,则有用功为克服该物体重所做的功,表达式为W 有=Gh ;如果是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则有用功为克服该物体所受阻力所做的那部分功,表达式为W 有=fs 物.
C 正确,理由:对于实际的机械,总存在额外功,所以W 有<W 总,因而机械效率总小于1.
D 错误,理由: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高;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和功率之间无必然的因果联系.
E 错误,理由: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高,做的有用功不一定多.总
功或额外功相同时,机械效率越高,所做的有用功越多.
F 正确,理由:有用功相同时,额外功越少,则总功越少,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则越大,即机械效率越高.比较机械效率高低的常用方法:有用功相同时,比额外功,额外功少的机械效率高;额外功相同时,比有用功,有用功多的机械效率高.
学点2 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
图11-5-2
问 题:如图11-5-2所示,用动滑轮和桶组成的装置来提水,已知滑轮重4 N ,桶重6 N ,桶中水重50 N ,现将这桶水在4 s 内匀速提升5 m ,所用拉力为32 N .则
(1)有用功为__克服水重__做的功,W 有用=__Gh__=50 N ×5 m =250 J .总功为__拉力__做的功,W 总=Fs =32 N ×10 m =320 J .额外功W 额=__W 总__-__W 有用__=__320_J -250_J __=__70__J .
(2)机械效率η=__W 有用W 总__×100%=__250 J
320 J
__×100%≈__78.1%__.
学点3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探究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小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过程如图11-5-3所示.依据的实验原理是机械效率的公式:__η=W 有用
W 总×100%__,其中W 有用=__Gh__,W 总=__Fs__.实验中小明匀速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所获得的测量数据如图所示.由图知:G =__2_N __,h =__0.1_m __,F =__0.8_N __,s =__0.3_m __,测得η=__83.3%__.
图11-5-3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__匀速竖直向上__拉动弹簧测力计.
(3)如果不测量距离,能测量出机械效率吗?__能__,表达式为:__η=G
nF .
(4)若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取数据,这样得出的机械效率与实际值相比__偏大__(选填“偏小”“偏大”或“相等”).理由:__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绳与滑轮间无摩擦,拉力会比匀速拉动时小__.
探究2: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1)猜想用滑轮组提重物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__主要因素是动滑轮重、物体重,次要因素是绳重和摩擦.与绳子的股数,重物被提升的高度、定滑轮的重等均无关__.
图11-5-4
(2)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装成如图11-5-4所示的甲、乙两不同的滑轮组,分别将质量相同的钩码提高相同高度,用测力计测算出图甲的机械效率η甲和图乙的机械效率η乙,并比较.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动滑轮的重__是否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猜测η甲__>__η乙.简述你的理由:__将同样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所做的有用功相同,甲装置中动滑轮个数比乙中少,克服动滑轮重所需做的额外功少__.
实验结论:__不同滑轮组提升同样重的物体时,所用的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__.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钩码重有关,为了用实验证明这个猜想.你的实验方法是:__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多次实验,测量并比较机械效率__.实验结论:__相同的滑轮组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时,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__.
(4)综上所述,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__减小动滑轮的自重;增大被提升的物体重;减小摩擦等__.
学点4 其他机械的机械效率
探究:用如图11-5-5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图11-5-5
思考:(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__0.5__N,钩码总重G为1.0 N,钩码上升的高度h为0.1 m,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为0.3 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66.7__%.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__克服杠杆自重(克服摩擦力)等做功__.
(2)为了进一步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__不能__;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__两次实验时钩码没有挂在同一位置__;
②__仅根据一次对比实验所得结论是不可靠的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