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对小学语文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合集下载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们往往是来源于特定的网络社区或群体,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播和使用,逐渐成为了大家都熟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速度极快,它们的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泛,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语文教学领域。

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探讨。

首先要提到的是,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使用网络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成为了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需要及时了解并掌握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因为它们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作文、口语表达中,对学生的语文写作和表达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语言的好奇心,促进他们主动学习语文知识。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多关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通过解读和分析网络流行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

网络流行语也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涌现,一些有趣、新颖的网络流行语往往会给人以惊喜和创意感,这些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可以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内容和形式,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和分析一些有趣的网络流行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传达语文知识和文化内涵。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自己编造一些有趣的网络流行语,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善于借助网络流行语的力量,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避免受到不良语言的影响。

对语文课堂教学流行理念的反思

对语文课堂教学流行理念的反思

对语文课堂教学流行理念的反思随着南通经验、洋思模式等教学观念被推广展示,启发教学、探究学习、当堂训练等先进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

许多教师逐渐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模式,如:精彩的问答、激烈的讨论、扎实的训练,这都让单调的语文课堂逐渐美丽起来。

然而,这些美丽只是披着“形式”外衣的伪美丽。

我们在追赶当前课堂中“流行”的教学行为的同时,更有必要静下心来,进行理性的审思。

流行:“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现状:“满堂灌”早已失去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启发式”教学的“满堂问”。

一问一答,连续不断,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该问的没问,不该问的乱问;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发展,其出发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就出现了美其名曰“探究性”学习的“满堂论”。

过于追求学习的形式,一味地采用合作探究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论个不停,看起来轰轰烈烈,其实有名无实,有声无效。

对策:问题设计恰到好处,问题讨论真实有序,注重培养高效意识。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应是真实有效的,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活动;而决不是依循教师的预想设计,缺少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机械训练模式。

笔者认为,要构建真实、有序、高效的课堂讨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问题的设计要恰到好处,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

那些能独立解决的浅显问题是没有讨论价值的;那些超出学生认知水平太深太难的问题,会使学生思维受阻;只有那些难易度适当,涵盖面广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

同时,应让学困生“吃饱”,优等生“吃好”——问题设计要注重个体差异,体现层次与梯度。

主要应注意下面几点:把握整体性,设计应系统;注重启发性,设计应灵活;加强针对性,设计应恰当;注意反馈性,设计应与时俱进。

例如:教学《敬畏自然》时,如果将讨论问题设计为:“我们应该如何敬畏自然,如何平等对待自然界的万物呢?告诉大家你的做法。

”这样问肯定引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

网络流行语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和思考

网络流行语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和思考

网络流行语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和思考发布时间:2021-09-03T10:42:02.25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月上作者:王金秀[导读] 网络流行语所表达的意义往往较为简单,会对小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新颖且富有特色的网络词语也更易于被小学生所接受;同时,小学生在平时与朋友的沟通与交流之中,运用网络流行语的次数也相对较多。

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要重视规范小学生运用网络流行语的习惯,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方式,避免受到网络流行语弊端的影响。

保定市莲池区焦庄乡三庄子小学王金秀河北保定 071000摘要:网络流行语所表达的意义往往较为简单,会对小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新颖且富有特色的网络词语也更易于被小学生所接受;同时,小学生在平时与朋友的沟通与交流之中,运用网络流行语的次数也相对较多。

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要重视规范小学生运用网络流行语的习惯,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方式,避免受到网络流行语弊端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就网络流行语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和思考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小学语文;教育;影响和思考1引言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汉语对于人们的生活交流与文教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公民生产生活中的深入融合,网民基数实现了持续增长并发挥出了巨大的创造性,各种各样的新词汇与网络用语充斥在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娱乐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谈举止。

小学是养成语言使用习惯的重要阶段,在网络用语肆虐的大环境下,规范小学生的语言学习习惯,是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对我们的一项挑战,我们应当采取一些策略来面对与解决网络用语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

2 网络流行语概述网络流行语诞生于互联网时代,它表达了某一时刻网民们的某种情感和情绪。

最初,网络流行语是网民们聊天中使用的省略性符号,它因为方便快捷地表达了某种态度和情感而受到大家的欢迎。

网络发展了数十年,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来源也变得非常多元化,它们采用各种活泼的形式和内涵让很多年轻网民对它们趋之若鹜。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中被广泛传播并且大家喜欢使用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流行语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愈发常见。

这些流行语有时候是新的词汇,有时候是对现有词汇的重新解释和使用。

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年轻人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伴随网络流行语的大量涌现,也引发了很多争议。

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而有人则持相反观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并且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一复杂的话题。

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要从积极的方面来看。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丰富了语言的形式和表达方式。

一些新的网络流行语,比如“撩”、“low”、“酸”等,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达方式,使得人们在交流时可以更加生动和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提高他们对语文教学的参与度。

网络流行语的盛行也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而忽略了当下流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交流方式。

通过引入一些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用语,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生动和多样性,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网络流行语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由于网络流行语的表达方式多样,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这些流行语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辨和探索,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运用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思考语言的特性和使用规律,这对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消极影响。

一些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并不一定符合语言规范。

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流动快速,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语言审查和推敲,有些表达甚至会存在语法错误和歧义。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首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网络流行语大多是由颜文字、符号、表情包等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的出现必然会对语言的表达和交流方式产生影响。


于学生来说,熟练掌握网络流行语固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但如
果过分依赖网络流行语,可能会导致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

此外,网络流行语中往往包含
大量俚语、口语和网络用语,这些语言形式与传统的“规范语言”有所不同,学生在接受
网络流行语的同时也需要了解规范语言的正确应用。

其次,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
下年轻一代的审美和生活观念,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符号和社会热点,是教育教学中的生动
材料。

语文课程可以引入一些代表性的网络流行语,通过讨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语言表
达形式等方面,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网络语言
的交流和创造,增强他们的语言应用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跨文化视野和语言意识。

最后,语文教育需要关注网络流行语的正确引导。

网络流行语的创造和传播具有一定
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如果对其过于保守或僵化,会失去其独特的魅力。

但是,在引导学
生掌握网络流行语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其社会价值和语言规范性,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语言,导致传统语文教育的丧失。

对小学语文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对小学语文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2 0 1 5 第3 期( 总第 9 9 期)
教学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要 : 新 课 标 物 理 教 学 念 , 科学 是好 奇 , 是不 断发现事物 和不断询 【 理 念 强调 以人 为 本 , 呼 吁 物 问 ‘ 为什 么 ’ , 科学 的 目的是发问 , 它主要是 理教 学回归生活 , 注 重 学 生 询问的过程 , 而不是知识 的获得 。 ” 这是一位 能 力 发展 。倡 导 从 学 生 主 动 著名物理 学家所说 的一句话 。 那 么学生在学
情境刨设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I f l , 学 语 文 课 堂 流 行 语 的 反 思
口 陆 如 松

习的过程 中 , 要发现 问题 , 提出问题 , 也需要 随着 “ 尊重学 生个体差异 , 鼓励 学生选 择适合 自 定的问题情境 , 而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问 1 己的学习方式 ” 的教学 理念 的深入 , 小学 语文教学 中 题情境 ,将学生引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 , 唤 越来越 注重鼓励 学生从 多角度 、 多方位去思 考 , 有 意 起 学生的思维 , 激发学生 的学 习欲望 , 使学 l 识地 引导学生 选择 自己喜 欢的学 习内容 和适合 自己 生走 到学 习活动 中去 ,从而达N ̄ J I I 练思维 , l 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 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 掌握知识 的 目 的。 这样就可 以把课堂教给学 l 学语文教学对人本 的回归 、 对学 习 自由的拓宽 以及 对 生, 既能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 , 又能够体 现教 个体 的尊重 , 但 冷静下来 仔细想想 , 热闹 的背后也 有 师 的主导地位 , 同时也更大地发挥了学生的 许多让人深思 的问题 。 主体作用 。 “ 请用你 自己喜欢 的方式读一读” 二、 情境创设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同学们 , 请用你 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一读。教师 言 1 在 指 导 活动 技 能 中的 应 用 罢, 教室里立 刻人声鼎沸 , 场面极为热闹。但 学生喜欢 厂 一 1 指导 活动技能是指 教师在课 堂上 为了 的方式真 的只有大声 朗读么?这跟教 师的导 向有很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 针对某些 l 关 系。在小学阶段 , 教师 比较强调高声 朗读 , 因为 , 这 课堂教学问题 ,精 心设计并创设学 习情境 , l 样 易出效果 , 章 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 , 其他 的阅读方式 赞 堂 教学中 的应用进 行论述。 将适 当的课 题导演 成为学生感兴趣 的形式 , l 学 生难道 就不需要掌握 了么?在《 全 日制 义务教育语 自然地完成教学 目标 文课程标 准( 实验稿 ) 》 r 以下简称《 语文课 程标准》 ) 总 敏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创 从而使学生 比较轻 松, 设 情 境 教 学 技 能 教 学 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技 能。 目标 中就 明确 提出了要“ l 学会运用多种 阅读方 法。能 效 果 2 . 在 课 堂导 入 技 能 中的 应 用 初 步理解 、 鉴赏文学作 品 , 受 到高 尚情操 与趣 味的熏 情境创设的方法 课堂导入技能是指在新课教学开始时 , 陶, 发展个性 , 丰富 自己的精神世界” 。退一 步说即使 1 . 联 系 社 会 生 活 实 际 教师为 了引导学生尽快进 入学 习状 态而实 学 生已经掌握 了各种 阅读 方式 , 也不要总 强调 “ 用喜 创 设 物理 情境 施的恰 当有效 的教学行为 。 一个巧妙 的课堂 欢 的方式读一读” 。 学生不喜欢 的方式就不再用 了, 可 物理 与社 会 生 活 息 息 导入常常可 以在 短短 的几 分钟之 内迅速集 以随心舍弃 了。比如默读和浏览 , 要求学生将 字码直 相关 , 因而物理 教学要加 强 学生的注意力 , 激发其学 习兴 趣 , 激发 探求 接译为意码 ,这是一种 高心 智的活动 。《 语文课程标 与生活 、 现代社会 及科技发 新知识的欲望 ,帮助学生 尽快进入学 习状 1 准》 对默读提 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 : 第一学段 ( 1 ~ 2 年 展 的联 系。物理教学中许 多 态。 物理本身来 源于生 活, 而又应用于生活 。 级) 要 求 学 习默 读 , 做 到不 出声 , 不指 读 ; 第 二 学段 概念, 规律都是建 立在对生 新课程改革强调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在 I ( 3~4年级 ) 要求 学生初 步学会 默读 , 能对课文 中不理 活现象观察的基础 之上 。 但 教学 中需要关注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 , 就地 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 第三学 段( 5 ~ 6 年级 ) 要求默读有 是有很 强的抽象性 , 这些抽 取材 , 创设学生喜 闻乐见 、 富有 悬念 的教学 定的速度 , 默读一般读 物每分钟不少 于 3 0 0字。所 象 的 知识 会 给学 生的 学 习 情境 , 为理论和实际搭建起一座桥梁。 以, 在教学中教师要 时时引导学生学 习、 运用默读 。但 带来一 定的困难 , 在物理课 3 . 在 课 堂提 问技 能 中的 应 用 在学生 自主选择时 , 往往避难就 易 。如果一 味地用喜 堂教学中 , 紧密联 系学生 的 提 问技能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 , 在了解 1 欢的方式读 , 极易让 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 良心理 。 生 活实际 , 从学生 的生活经 学生 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 向学 生提出 l 二、 “ 你学懂了什么” 验 和已有的知识 出发 , 利用 较为恰 当的问题 , 并引起学生围绕问题 进行 “ 你学懂 了什么” 。教师话落 ,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生 活实 例创设情境 , 将 物理 思考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 学方 法。 - 仁者见仁 , 智者见 智 , 场 面热烈感人 。教师或 全盘 肯 概念 规律还原 到学生熟悉的实际生 活中 , 有效 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 , 活 【 定, 或蜻蜓 点水式评价 , 不深究 , 听之任之。 仔 细品评 , 就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 唤起学生原有 的认知 跃课堂气氛 , 集 中注意力 , 揭示学 习重点 , 启 我们不难发现 , 学生对于这一 问题的 回答是多层次 、 多 与生活体验 。 发学生 的思维 ,而且 能培养学 生的参 与能 角度 、 多侧面的 , 可谓竞相纷呈。 然 而遗憾的是 , 教师的 通过教师有 目的的引入 , 制造或创设于 力 , 实现师生的紧密互动和交 流。 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 、引导及 教学 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能引起 兰、 小 结 在情感体验上体现“ 拨云见 日” 的功力 , 给人 以“ 神龙见 学生 的情感体验 , 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 情境创 设在物理 教学 中起 着非常重要 首不见尾” 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 , 这样的提问单 纯地 解教学 内容 , 发挥学生 的内在潜能 , 进 入学 的作用 ,合理的情境会 引起学生 的注意力 , 成了教学 的形式 , 而没有成为深人探究 的绝佳途径 。 下 习最 佳 心 理 状 态 ,给 学 生 创 设 了乐 学 的 情 并且对 于整体的教学 质量和效 果有着 明显 l 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 零起点 ” 开始, 很少去考 虑 境, 体现 了 以学生 为中心 , 学生 占主导 地位 的提高 , 从 整体上促进学生理解力 的提 高 , 学生 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 , 造成资源浪费 。 的教 学 理 念 。 而情境创设 在物理课 堂中各个环 节都有应 【 三、 “ 你想学哪一段 , 就先学哪一段” 2 . 利 用 实验 创 设 物 理 情 境 用, 在指 导活动技能 、 课 堂导入 技能 以及课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 了学习超市 ,教师根 据多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学科 , 实验 堂提问技能中的应用 尤为显著 。 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 。表面上看 是教师尊重学生 的 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知物理 学规律 , 还可 以 兴趣是学生发展的根基 。 学生有 了学习 主体性 。 但实际教学 中, 这种方式对所有 的课文都适用 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 ,思 维能力和动 手能 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 有 了动力也就有 了积 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 、 或叙事 、 或状 物 、 或说 力。好的实验能引起 学生的直接兴趣 , 适当 极性 , 从 而也愿意动脑 筋想问题 , 日子久 了 1 理 。 结构或并列或总分 , 文体有 别 , 结构各异 , 不同的文 而巧妙地运用实验手段来创设情境 , 是加强 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 与到学 习活动 中来 。 总 本有不 同的个性 , 一概 以“ 你想学 哪一段就学哪一段 。 物理情景教学的重要途径之 一, 对提高教学 之 , 动机 是学习的基础 , 教师要是 激发学生 【 四、 “ 你真棒” 效果会有极 大的帮助 。教 学中应尽可 能创 的兴趣 , 那 就要创设有效 的活动情 境 , 引起 现在教师视 批评如越 雷区 、 如履 薄 冰 , 似 乎稍有 设实验情景 , 让学生置 身于实验环境 中, 教 学生学习的动机。 每一节课 的情境结合教学 批评 就会 扼杀一个“ 牛顿” ,

对小学校园流行语调查结果的三点思考

对小学校园流行语调查结果的三点思考

这 样 有创 造 力 。 ” E 4 J 我们 也 可 以这 么 认 为 , 校 园 流
行 语 就是一 种 大众化 的学生 语言 。它 与高 高在上 的正统 话语 形成 了对 立 , 但恰 恰 是这种 对立 , 才使 大 众 化 的学 生语 言 生 动 、 鲜活 而 不刻 板 . 真情 、 率 性 而不 做作 ,校 园 流行 语 以它形式 的反 叛重 塑 了
语看 , 小 学生 的 日常言语 也 已跟进 时代潮 流 , 他 们 在传 统 的颠覆 中找到 了言说 的 自由与快 感 : “ 切” 、 “ 固” 、 “ 额” 、 “ 坑爹 ” 、 “ 有木 有” 、 “ 哇靠 ” 、
为粗 俗 泛 滥 ,影 响社 会 风气 ; 1 2 . 1 %认 为更 新 太
舒畅” 、 “ 神 马都 是 浮云 ” 、 “ 一 口盐 水 喷死 你 ” 、 “ 老
调查 五 :校 园 流行 语 是 否应 该 被 限制 使用 。
3 2 . 1 %的老 不 发威 , 你 当我病 猫 啊 ” 、 “ 人 在江 湖 漂 。 哪有 不
快。 调查 四 :校 园 流行 语 给小 学 生 带来 的影 响 。
“ 小样” 、 “ 菜鸟” 、 “ 童鞋 ” 、 “ 虾 米” 、 “ 酱紫” 、 “ 脑残” 、
“ 蛋定 ( 淡定 ) ” 、 “ 伤不 起 ” 、 “ 我好 忐 忑 ” 、 “ 神 马东
东” 、 “ 鸭梨 山大 ( 亚 历 山大 ) ” 、 “ MM( 妹妹) ” 、 “ G G
其次 , 语言 观念 的偏见 导致 的简 单判 断。 校 园 流行 语是 洪水 猛兽 吗? 它 会使母 语 退化 , 写作能 力 降低 , 而且 品 味变得庸 俗 , 与长 辈产 生代 沟吗?结

语文教学流行语反思

语文教学流行语反思
} 素质之一。 的
反 三 ” 现 在 的语 文教 材 总 体 上 是 按 照
“ 是为了不教” 教
— —
举 一 反 三 的 思路 来 编 写 的 ,但 问题 是 并
人 们 往 往 认 为 “ 书 匠 ” 个 词 有 贬 教 这

先 弄 清 楚 为 什
没 有 很好 地体 现 举 一 反 三 的 要 求 我 感 觉现 在 的 语 文 课 本 编 得 还 是 太 厚 了 . 举
着 教 材 走 进 学 生 ” 已 经 是教 育 的一 大 进
当时 . 我觉 得 朋友 的这 个 比 喻很 好地
明 了 “ 什 么 比怎 么教 重 要 ” 道理 。 教 的 但

段 时 间 里 .语 文教 学 界 一 直 关 注
后来想 想 . 乎 朋友 的这个 比喻 里又有 似
着 “ 度 语文”人 文语文 ”诗意语 文” 深 “ “ “ 文化 语 文 ”等 颇 有 创 意 的 新锐 思 想 我
堂 上 演绎 语 文 ”由此 看 来 , 堂 对 于教 师 。 课
与学生 演绎语 文有着至 关重要 的意 义。
以往 . 我们 研 究 、 实践 语 文课 堂 教 学 时, 往往 太 多地 关 注语 文 , 忽视 课 堂 。 而 其
间和 空 间 .甚 至 是 一 种 心 情 与 兴 趣 。 其
读 与 写 作 的 时 间 。 要 出 力不 讨 好 , 心 不 好 办坏事。
所以. 正确 理 解 “ 是 为 了 不 教 ” 教 这 句话 . 准确 地 把 握 “ ” 内涵 与 外 延 , 教 的 重 点澄 清 “ 为什 么 而教 ‘ 什 么 ” 怎 么教 ” 教 “ 的 问 题 , 对 语 文 教 学 来 说 非 常重 要 。 这 前 些 日子 。 与 一位 朋友 讨 论 “ 在 教什 ” “ 么教 ” 与 怎 的问 题 时 . 主 张 “ 什 么 他 教 : 么教 重要 ” 为 了说 明 问题 , 举 了这 怎 。 他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摘要】网络流行语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语文教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入手,探讨了其起源和演变,以及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创造力的激发,揭示了其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讨论了网络流行语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启示,指出未来应如何更好地结合网络流行语和语文教学,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网络流行语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流行语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语文教学、影响、起源、演变、作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积极影响、启示、结合、未来、更好、结论。

1. 引言1.1 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网络流行语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反映了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流和思维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网络流行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拓展了他们的语言视野。

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习动力。

网络流行语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化背景,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2 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并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具有一定时效性和独特表达方式的语言现象。

这些流行语通常来源于网络社区、热点事件、影视作品或名人言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

网络流行语具有简洁、生动、幽默的特点,能够迅速传播并被广泛接受,成为人们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语言文化的传播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当今社会,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年轻人交流的重要语言载体,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反映了当代青年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网络语言对中小学语文教育影响的几点思考

网络语言对中小学语文教育影响的几点思考

网络语言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一、网络流行语不利于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生活中,年轻人使用网络用语交流十分普遍。

但孩子天生具有模仿能力,他们会模仿成人语言习惯,而这些不被孩子理解的词汇,不符合语言习惯的使用方法,会严重地阻碍孩子的正常语言习惯与口语的表达能力。

超级少年口才教育提醒您1-3岁是孩子口语能力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氛围,利用一切的机会用规范的语言和孩子对话、沟通、交流。

二、网络流行语不利于孩子思维和认知发展网络化的流行语大多是由字母、字符、汉字、数字混排,这样的语言不符合正常的规范也不具有生命力,大多昙花一现。

语言大体由词语和语法构成网络化的语言虽然个性鲜明有一定的社会传播性但毕竟语法和语义都是模糊的这会严重冲击孩子的语言习惯。

语言是孩子获得概念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的模糊性和非规范性只会导致孩子思维出现混乱不利于孩子的逻辑能力的发展。

三、网络流行语不利于孩子和同伴关系的建立孩子要有一套符他们合年龄的语言进行交流,才能与同伴间进行有效的沟通。

网络化的语言习惯会增加孩子与小伙伴进行有效沟通的难度影响孩子与他人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甚至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网络语言对我们语文教育也是有一定的影响语文教育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以及汉语工具。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交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而网络语言由于其本身造成大量的等义词和同形同音词,在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方面明显是与语文课程标准相违背的。

譬如,网络中常出现的“酱紫”实际上的含义应该为“这样子”,我们也常常听到学生评价一件物品或者一个人时,往往会说“怎么辣么可爱啊!”但是“辣么”本身含义应该是“那么”。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以前,很多学生对语文课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有些抗拒。

由于网络流行语在学生中广泛流行,一些接地气的网络流行语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促使他们主动去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语言特点,从而提升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薛定谔的猫”、“我酸了”等网络用语就经常出现在学生们的日常交流中,而这些用语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学生们有意愿去探究其中的意义,这也就间接促进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也能够促进语文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

以前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以文言文为主,而网络流行语的兴起使得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言文,也开始引入一些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

这样的改变能够更好地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引入一些与网络流行语相关的讨论,让学生们从中对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考。

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网络流行语的多样性和易变性,一些学生可能会过分追逐潮流,将网络用语大量引入到日常书面语言中,导致书面语的规范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些网络流行语中夹杂着大量的网络用语缩写、网络语法,如果学生在写作文时还沿用这些网络流行语的表达方式,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不要让学生过度沉迷同时也要强调书面语言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需要善于抓住网络流行语对学生的吸引力,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不要让其影响到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网络流行语才能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成为语文学习的助推器,而不是成为学习语文的绊脚石。

对网络用语的看法小学生作文

对网络用语的看法小学生作文

对网络用语的看法小学生作文
《我看网络用语》
哎呀呀,现在的网络用语可真是好多呀!我作为一名小学生,对这些网络用语可有不少想法呢!
就说有一次吧,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电视里有个人说了句“绝绝子”。

我当时就懵了,这是啥意思呀?我就问妈妈,妈妈笑着说:“这是现在网上很流行的用语,表示特别好、非常棒的意思。

”我这才恍然大悟。

后来呀,我在学校里也听到同学们经常说“奥利给”“yyds”这些词,一开始我也是一头雾水,不过慢慢地我也知道是什么意思啦。

我觉得网络用语挺有意思的,有时候能让我们的表达更简洁、有趣。

比如说“666”,一下子就表达出对别人的称赞。

不过呢,我也觉得有些网络用语不太好,比如一些不太文明的词,可不能乱说哦。

而且呀,我发现大人们有时候也会用网络用语呢,感觉特别好玩。

我想呀,网络用语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调料,有了它会让我们的交流变得更有味道,但也不能太多了,不然会让人觉得怪怪的。

总之呢,对于网络用语,我们要正确地对待,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但可不能让它影响到我们正确的表达和交流哦。

我这个小学生呀,还会继续观察网络用语的变化呢,嘿嘿。

关于流行语的思考与感悟

关于流行语的思考与感悟

关于流行语的思考与感悟流行语的出现往往与一些特定的社会现象和时势密切相关。

比如,近年来流行的“996”,源自于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加班文化。

而“佛系”、“逢考必过”等流行语则是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对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新表达。

流行语的存在和流行,不仅仅是语言的发展和变迁,更是一种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传播。

流行语所呈现出来的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感知和认知,以及对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诠释。

因此,流行语的涌现和流行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社会发展和变迁的产物。

在流行语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通常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因为它们所传达的情感或者价值观念是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

比如,“翻车”、“666”、“皮一下,很开心”等流行语,准确地表达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和态度,从而获得了广泛的共鸣。

另外,流行语的使用也是一种社交方式。

人们使用流行语,常常是为了表达自己与他人的共同语言,寻找到彼此的共鸣点。

在特定的社交场合,使用熟悉的流行语能够产生一种亲切感,让人们更加容易地建立起情感上的连接。

这也说明了流行语在社交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社交互动的一种方式。

此外,流行语也能够反映出特定群体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

比如,“老铁”、“酷炫”等词语在年轻人中流行,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热爱生命,也热爱虐”等词语则在80后、90后中流行。

这些流行语既反映了不同群体的语言使用习惯,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和价值观念的独特理解。

流行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身份认同,也成为了人们在社群中交流的重要内容。

然而,流行语也存在一定的短暂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流行语会逐渐被新的词语所取代,使得它们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比如,一些90年代的流行语在当下已经很少被人提及,而一些新兴的词语则在现代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

这也说明了流行语的短暂性,它们的流行只是瞬间的风云,但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特征却是历久弥新的。

对语文课堂教学流行理念的反思2

对语文课堂教学流行理念的反思2

对语文课堂教学流行理念的反思2流行:“当堂训练”现状:学生仍是教师手中的“风筝”,“高低快慢”全由教师一纸练习牢牢控制,而“风筝”只能被动地“飞翔”。

所谓“当堂训练”,貌似注重培养学生的答题技能,以练促学,其实练习问题浅显,设计缺少层次与深度。

学生练得痛苦,教师评得辛苦,收效甚微。

应对策略:训练要有梯度层次,做到练有所获。

正确的当堂训练应是对学生动口、动笔、动脑能力的综合训练;应是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进行的有梯度的训练;应是能发挥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能力的训练。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是课前练,即预习训练。

训练设计的原则是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去完成,训练内容以掌握课内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自主预习。

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当自己的“老师”,上好“自学课”。

可通过在书上作旁批、眉批、夹批等方式来完成。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通过课堂检测来检验学生预习训练的完成情况。

第二是课上练,即学习时的训练。

学习时的训练就是对课堂学习内容和能力的训练。

此项训练是课堂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能不能掌握学习方法,具备不具备运用能力,与此直接相关。

课上练的操作是灵活多变的,可思,可写,可论,可问。

教师要根据文体特点、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习惯等,进行有选择性的训练。

第三是课后练,包括巩固时的训练与拓展时的训练。

巩固训练是对学习训练环节的检测,通过巩固训练,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情况如何,学生在学习环节中有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技能,有没有具备自学能力,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拓展训练环节是整个课堂训练环节的升华,是知识向能力迁移,是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训练环节。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拓展是否有据可考;拓展内容是否与所要达成目标、与课文内容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是否让学生体验了由已知认识到探求未知的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开发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在课改实践这一“宇宙人生”中,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入乎其内”,潜心实践与研究,同时“出乎其外”,在倾注热情的同时,瞻前顾后,对课改实践的现状作出冷静反思,理性审视当前教学行为的目的性、有效性、高效性。

课堂“流行用语”的“冷思考

课堂“流行用语”的“冷思考

课堂“流行用语”的“冷思考”老社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中出现了很多的“流行用语”。

这些“流行用语”充满了爱意与关怀、平等与尊重、期待与激励。

它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但是,因为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理解,课堂教学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

盲目地“跟风”和“追求时髦”。

不去探究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说。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东施效颦”的情况。

一、“你喜欢哪一段(句)就读哪一段(句)”这一句新课堂用语是目前语文课中最为常见的一句话。

因为它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选择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能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但由于有些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与文本对话不够,对教材的理解不深,于是,不论课文类型,不论当时什么情况,一律提出这个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学生站起来读自己喜欢的段和句,终于把课文各段、各句读完了,教学也就完成了。

殊不知有些课文结构(如并列关系)适合这样去读,有些课文线索紧密,根本不适宜随意打乱秩序。

更何况,不少老师在让学生自主选读之前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整体感知。

所以就有不少课,不少学生学得模模糊糊,如同雾里看花。

一位教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也采用了这一方法:“你最喜欢哪一句就读那一句。

”学生汇报时就到:“我最喜欢的是…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我最喜欢的是…我的心像刀绞一般……‟”听得听课老师心里一阵阵发毛:邱少云在火中煎熬着、痛苦着,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最喜欢呢?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换一个说法就可以了,如:“使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句呢?”有时,老师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站起来说:“这篇课文的每一段(句)我都喜欢。

”或者有的同学说:“这篇课文的每一段(句)我都不喜欢。

”这是学生的真情实感。

而老师估计不足,顿时手足无措或者不予理睬。

小学语文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小学语文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小学语文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流行语之一:“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运用新改革理念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这样,教师话音一落,教室里立刻就会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

因为小学生阅读课文的特点本来就喜欢大声朗读,加之小学生具有很强的盲目从众心理,因此只要一有人朗读,其他的学生自然就一哄而上了。

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应该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难道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需用了,可以随心所欲了吗?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出要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

流行语之二:“你学到了什么。

”在运用新课改的理论进行教学中,课堂小结或总结时,已经不再提倡教师的归纳总结了,而是提倡由学生自己来归纳。

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在一堂课上“学到了什么。

”这看似光面堂皇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际上绝对是“花架子——中看而不中用。

”因此,一堂课,要反馈学生的学习收获或效果,仅用“你学到了什么”来判断,这种方法是肯定不可行的。

流行语之三:“你真棒。

”新课改提倡“鼓励教育”和“赏识教育”,为的是任何时候,不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这样一来,似乎真是鼓励了学生,表扬了学生,这也很符合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胃口,因为小学生天生就只喜欢听表扬,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没有任何一点益处。

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固然重要。

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百害而无一利。

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一)“自主”变“放任”。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体现“以人为本”,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笔对小学语文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

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

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

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

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

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

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

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

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

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

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

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

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

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

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

4.“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

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

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
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

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

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