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01)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第一章:力学一、教学目标1. 回顾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质量、重力、摩擦力等。

2. 掌握力学中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如牛顿第二定律、功和能的计算等。

3. 分析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回顾。

2. 力学基本公式的复习和应用。

3. 力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记忆和理解。

2. 力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混淆和误解。

2. 力学基本公式的混淆和错误应用。

3. 力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缺乏。

五、教学方法1. 讲解和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回顾和理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练习和解答:通过练习和解答,让学生掌握力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培养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热学一、教学目标1. 回顾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温度、热量、比热容等。

2. 掌握热学中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如热量传递的计算、热能的转换等。

3. 分析热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回顾。

2. 热学基本公式的复习和应用。

3. 热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记忆和理解。

2. 热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热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混淆和误解。

2. 热学基本公式的混淆和错误应用。

3. 热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缺乏。

五、教学方法1. 讲解和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回顾和理解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练习和解答:通过练习和解答,让学生掌握热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培养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章:电学一、教学目标1. 回顾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行将展开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当怎么展开物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1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是全部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如何把本学期的课程上好,让学生学好就成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心。

我根据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情形制定了工作计划。

一、目标要求: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教材教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3.连续培养学生尊重科学、酷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学习电学、磁学,带有一部分和电磁学有关的信息传递知识。

本册共分五章。

第六章电压和电阻第七章欧姆定律第八章电功率第九章电和磁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每章的导入提起了学生对本章的爱好,每章的浏览指导突出了本章的重难点。

本书在每章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新教学理念。

三、学生情形分析;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学科,一些基础较好、思维灵活、接受性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能依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成绩较好。

另一些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有很大的差距。

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做笔记,课前没预习,课后没有按时复习,结果不能按时按量的独立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爱好,这方面女同学较多;还有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上不正确,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在各方面的提高。

针对以上各种情形教师要认真制定措施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好提高自己的成绩。

四、措施: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析学生不能学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没法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信心。

因此,本学期开学起,就要很下工夫培养学生良好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物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1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能量转换、电磁现象。

教学重点: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滑轮组、温度计、音叉、凸透镜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复习基础知识:(1)回顾第一章至第六章的主要知识点。

(2)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结合例题进行解析。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展示能量转换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1)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1)布置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及时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2)强调易错点,提醒学生注意。

7.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结构图: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2. 例题解析:板书典型例题及解题过程。

3. 重点、难点提示:列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向右,另一个力向左,小车最终会向哪个方向运动?b. 一个人提着一桶水,当他的速度加快时,他对桶的提力会变大吗?a. 电风扇工作时,电能是如何转换成风能的?b. 热水器为什么能将冷水加热?2. 答案:(1)a. 小车最终会向右运动。

b. 不会,提力与速度无关。

(2)a. 电风扇工作时,电能转换成风能。

b. 热水器通过电能加热,将冷水加热。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
7.小明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设计了验证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实验,请你帮他简述实验的做法。
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9.人体里许多器官,它们总在不停地运动,这些运动就引起了振动,人体器官里就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说出其中的三种吗?
7.如图2所示中,作出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P点
8.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少?请简述的判断方法,并请动手试一下.
9.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现在由于屋子太小,前后两面墙间的距离只有3m.请你想办法,使得能在这间屋子里进行视力检测.请画出示意图,并写出计算依据.
5.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B.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C.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D.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6.如图1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
【知识结构】
【对应训练】
1.7.9×103kg/m3=g/cm3;1L=mL;1mg=kg;
2.铝锅的质量540g,铝盆的质量是270g,铝块的质量是27g,则组成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3.质量相同的三种实心正方体金属块,分别是根据如图2所示的高度,
步骤:
1.拿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把它们分别装满两个大小相同的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2.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让冰熔化成水。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电路分析、能量守恒的应用。

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电磁感应现象、能量转换与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滑轮组、电路图、磁铁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实验报告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1)力的合成与分解:引导学生复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牛顿运动定律:回顾牛顿三定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解释背后的物理原理。

(3)能量:讲解能量守恒定律,举例说明各种能量转换现象。

(4)电学基础:分析简单电路,引导学生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5)磁现象:介绍磁铁的性质,解释磁现象背后的原理。

3. 实践情景引入:(1)利用滑轮组进行力的合成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合成过程。

(2)设计电路图,让学生动手连接电路,观察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4. 例题讲解:(1)力的合成与分解例题:给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解决问题。

(2)牛顿运动定律例题:分析物体运动过程,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现象。

(3)能量例题:计算能量转换过程,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4)电学例题: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1)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2)牛顿运动定律练习:设计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能量练习:计算能量转换过程,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4)电学练习:分析电路图,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3. 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考物理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电路分析。

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简单机械、透镜及其应用、电流与电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光线仪、电路元件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起重机吊重物、眼镜的透镜、电路短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重点难点内容,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与例题相似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性化辅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板书设计1. 力学部分: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简单机械2. 光学部分:光的反射与折射透镜及其应用3. 热学部分:热传递与热量4. 电学部分:电流与电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光的反射与折射练习题电路分析练习题2. 答案:见附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物理科普读物,提高兴趣。

组织物理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互动环节4.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中考物理复习教案都有哪些?学物理最重要的是多思考。

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要等老师来解释,或者直接看答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物理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与合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正确的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三、教具准备: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说明这节课的内容:(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2)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二)、进行新课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分两部分进行。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 + 、 -接线柱。

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

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实验结束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

表2: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测量数据IaIbIc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 + 、- 接线柱。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把实验记录填入实验报告的表格内。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如力、能量、电流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力学和电学相关的问题。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与摩擦力、重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力学基础知识,能量与能源的转换,电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验器材(如弹簧秤、滑轮、电池、灯泡等)。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如运动员推铅球、电路的点亮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实验演示与操作(15分钟):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

6.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键点。

六、板书设计1. 章节及重点内容。

2. 例题及解答步骤。

3. 实验原理和结果记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力的测量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简述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原理。

描述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2. 答案:力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如使用弹簧秤直接测量重力,使用滑轮和绳索间接测量力的大小。

加速度a = F/m = 20N / 5kg = 4m/s²。

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原理:物体在高度变化过程中,势能转换为动能;在弹性形变过程中,弹性势能转换为动能。

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复习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物理科普书籍,参加科学活动,提高物理素养。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第一章:力学复习一、教学目标:1. 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和运用力学的基本定律;3. 提高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加速度等;2. 力学的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功和能量等;3. 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1. 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力学定律的应用;3. 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力学定律的灵活运用;2. 复杂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例题法: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力学定律的应用;3. 练习法:学生自主练习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步骤:1. 复习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讲解力学定律的应用,分析典型例题;3. 学生自主练习相关题目;4. 讲解和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5. 总结力学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七、课后作业:1. 复习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3. 总结力学定律的应用和解题技巧。

第二章:热学复习一、教学目标:1. 掌握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和运用热学的基本定律;3. 提高分析和解决热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学的基本概念:温度、热量、内能等;2. 热学的基本定律:热传导定律、热力学定律等;3. 热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1. 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热学定律的应用;3. 热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1. 热学定律的灵活运用;2. 复杂热学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例题法:通过典型例题讲解热学定律的应用;3. 练习法:学生自主练习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步骤:1. 复习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讲解热学定律的应用,分析典型例题;3. 学生自主练习相关题目;4. 讲解和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5. 总结热学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篇1科学之旅●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六、板书设计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篇2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浮力》为九年级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五、六二节,本章知识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一、复习目标1. 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熟悉中考物理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二、复习内容1. 第一章:力学1.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1.2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1.3 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4 浮力、压强的计算和应用2. 第二章:热学2.1 温度、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2.2 热传递的原理和应用2.3 蒸发、沸腾的原理和应用2.4 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应用3. 第三章:光学3.1 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原理3.2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3 光的色散、光谱的概念3.4 眼睛、照相机、望远镜等光学设备的工作原理4. 第四章:电学4.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计算4.2 欧姆定律、功率的计算和应用4.3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4 电磁现象、电磁设备的原理和应用5. 第五章:声学5.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5.2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和区分5.3 声波的计算和应用5.4 噪声控制和声音利用的原理三、复习方法1. 讲解法:对重点概念、原理和规律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题目,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4. 练习法:布置适量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习题练习:评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3. 阶段测试: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物理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 习题库:中考物理习题及解析。

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六、复习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复习计划。

2. 强化基础知识,重点突破难点、考点。

3. 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复习效果。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5篇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5篇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1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力学: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2.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光谱等;3. 热学:温度、热量、热力学定律、物态变化等;4. 电学: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路等;5. 物理实验:各类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数据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与运动的相互作用、光学中的光学器件、电学中的串并联电路、实验操作技巧等。

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光的反射与折射、电路分析、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2. 知识梳理:按照章节顺序,梳理各章节重点知识,让学生对整个物理体系有清晰的认识;3. 例题讲解:针对各章节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5.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实践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7.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促进师生互动;8.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加强复习。

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以树状图形式展示各章节知识点;2. 例题及解答:板书典型例题及解题过程,方便学生跟随;3. 重点、难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突出显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物体受力情况,分析运动状态;(2)光学:分析光的反射、折射现象;(3)热学: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4)电学: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5)物理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教案《光现象》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教案《光现象》

学生讨论与交流 学生: 像和物关于镜面互 相对称: 学生:平面镜成正立、等 大、虚像。 学生: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 距离相等。 学生: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 镜面垂直 学生: 物体在平面镜中能 否成像跟物体是否在乎 面镜正前方无关, 跟平面 镜镜面大小无关, 只要有 光线射向平面镜就能成 像. 学生: 像的大小决定于物 体的大小。
学生说出光的反射现象 的特点。
问题:光的反射现象是什么有什么 规律
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光的反射现 象,
在探究光 的反射定 律的活动 中,把每 一个步骤 地设计意 图分析清 楚。
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探究光的反射 定律的过程。与学生一起复习实验的每 一个步骤的设计目的和方法。
点拨: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三 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在解答 有关现象时,要抓住“一面、三线、两 角”的关系进行比较。
在光源的照射下,在物体后面留 下的一个暗区称为影,影的边缘 反映了物体的轮廓,它的几何形 状和物体相似;而像是利用光学 组件 ( 面镜或透镜 ) ,根据光的传 播规律 ( 反射或折射 ) 使物体成 像。
问题:光分为可见光和不 可见光,那么不可见光中红外 线和紫外线各有什么特点和 应用呢
学生讨论与交流 学生讨论与交流
参考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的要求, 建议在使用本节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 要让
学生成为课堂复习的主体, 结合一些简单的活动演示, 提高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光现象(二)
[ 设计意图 ]
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 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
情况,发现本章内容中掌握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实
本节课教学设计体现复习课的“少讲多练”得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 练习,达到有效的复习目的。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物理》。

复习范围包括第一章至第十章,具体内容如下:1. 第一章:物理学简介、测量长度和时间、质量与密度;2. 第二章:压力与压强、浮力、液体与气体;3. 第三章:热学基本概念、热量与能量、内能与做功;4. 第四章:力学基本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与惯性;5. 第五章:杠杆与滑轮、简单机械、功与功率;6. 第六章:声学基本概念、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应用;7. 第七章:光学基本概念、光的传播与反射、折射与透镜;8. 第八章:电磁学基本概念、电流与电路、电压与电阻;9. 第九章:磁学基本概念、磁场与磁体、电与磁;10. 第十章:物理学在生活与技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记忆;2.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2. 知识梳理:分别对第一章至第十章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突出重点知识;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随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中考物理总复习;2. 板书内容:分别列出第一章至第十章的重点知识,突出关键概念和公式;3. 板书结构:按照章节顺序排列,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查看和记忆。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第一章:力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回顾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质量、重力、摩擦力等。

2. 掌握力学的基本定律,如牛顿三定律、功和能量守恒定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基本概念回顾:力、质量、重力、摩擦力等。

2. 力学基本定律讲解:牛顿三定律、功和能量守恒定律。

3. 实验操作练习:测定物体的重力、测量摩擦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难点:力学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

2. 实验法:进行力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复习力学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力学基本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验:安排力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4. 讨论: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章:机械能与能量守恒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

2.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和分类:动能、势能、机械能。

2. 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机械能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

3. 实验操作练习:测定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和定律。

2. 实验法:进行机械能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复习机械能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能量守恒定律。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模板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力学一、复习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3.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4. 牛顿运动定律:(1)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外力作用,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它们所受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典型题型及解题方法1. 力的计算题:根据给定的物体质量和受力情况,计算物体所受的力。

2. 重力计算题:根据物体的质量或重力加速度,计算物体的重力。

3. 摩擦力计算题: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接触面的性质,判断摩擦力的类型(静摩擦力或动摩擦力),并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4. 牛顿定律应用题: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运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第二章:热学一、复习内容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

3.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4. 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二、典型题型及解题方法1. 温度计算题:根据给定的温度差和物体质量,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热量计算题:根据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和比热容,计算物体的温度变化。

3. 比热容计算题:根据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计算比热容。

4. 热力学定律应用题:根据物体的能量转化和热传递情况,运用热力学定律解决问题。

第三章:光学一、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反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

3.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1第一章声现象一、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

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传播条件传播形式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来源和危害定义防治声传递信息声传递能量五、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

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

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1、声音的产生: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

C.听觉器官完好.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例题分析例题1:莱芜市200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例题2:(南通市)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例题3:(06河北)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例题4:北京市2006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四、堂上练习1、(06年福建泉州)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

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产生的;琴声是通过传到人的耳朵的。

2、(06年广西桂林)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3.小玉爱听收音机,他发现收音机里的报时声“嘟、嘟、嘟……”共有六响,从第一声到最后一声,前后间隔10秒钟,最后一响声调比较高。

有一天,他听过手中收音机响过最后一响后,远处楼里又传来最后一响的报时声,这是为什么?4.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

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

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 l )实验器材:( 2 )实验步骤:( 3 )实验分析与结论:四、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过程学完本章要常识性的了解到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使人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就是乐音。

声音的三个特性:A、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人听不到这种声。

④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人听不到这种声。

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

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

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例题6:福州市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定的。

例题7:(江苏省宿迁市2006)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例题8:浦东新区2006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三个特征全都有。

二、动脑动手填空题1、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系,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________。

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06黑龙江)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

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4、(06河南)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的琴声是靠振动产生的。

演奏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弦(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

5、(06江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不同。

6、(06江苏常州)刚竣工的三峡大坝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

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三、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复习过程学习本章要求能常识性地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1.噪声: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

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等知识。

④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

声的利用:①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②回声:回声定位③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

例题9:(江苏省淮安市2006)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例10:广州市2006(l)小明学了“电磁波”和“声波”这两部分内容后做了如下的知识归纳表,表中和的说法是错的.(填写表中序号)波的种类电磁波声波传播速度①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是 3 ×108m/s ②声波在固、液、气三态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传播介质③电磁波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④声波传播一定要有介质应用事例⑤用于无线电通讯③超声波用于清洁物品(2)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途径减少噪声;广州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途径减少噪声。

例11:绵阳市2006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例12:潍坊市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①;②。

二、学生练习⒈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话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真空不能传声。

(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⒉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真空 (B)木头 (C)空气 (D)水⒊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海水、铁管、空气 (B)铁管、海水、空气(C)空气、铁管、海水 (D)空气、海水、铁管⒋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炮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⒌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到2万次⒍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回声 (B)两次回声 (C)三次回声 (D)四次回声7. (06江苏淮安)在城市的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的两旁,两侧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